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2024-04-21

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精选9篇)

篇1: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导语:阅读哲理诗句,可以让人对人生有不一样的感悟。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欢迎各位参考。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3、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9、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2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2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2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40、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4、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4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4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5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5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5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6、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5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5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6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4、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6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8、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6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7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2、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7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7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7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8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篇2: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两句是《红楼梦》里写在“太虚幻境”大石牌坊两边的对联。它的意思是: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作者曹雪芹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

不只读《红楼梦》如此,阅读人生这本书何尝不是这样?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陽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一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天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再春花面前害羞?

清官难断家务事。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人投人,鸟投林。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尔是车轧出来的。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难得糊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一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篇3:《喜福会》中的麻将式人生哲理

日, 定为圣日。

五、当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的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假见证害人。

十、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俾、牛驴, 并他一切所有的。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0章1-17节)

当信仰不复存在, 人们抛开了这些诫命, 毫无畏惧, 无所顾忌地犯罪,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无比可怕的, 这是拉金内心所担忧的, 他想传达的正是教堂的代表含义。“教堂, 去了”也正是说精神信仰的“去了”。由此, 《去教堂》的翻译没有《教堂, 去了》这个翻译贴切含义深厚。

1 (2) 拉金的读者观拉金对读者的观点是读者可以毫不困难地感受到他的情感、态度以及他所经历的一切, 使读者能够通过作8

品与自己很容易的达到一种共鸣效果。

Church Going作于二战后, 拉金用其诗歌表现英国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迷惘。“他们生活于战前与战后的断层中, 遭受到社会和家庭对他们思想成长的束缚, 并经历了宗教信仰散失的重创。” (李喜蕊, 2009) 人们开始怀疑信仰和上帝, 这一背景下, 拉金写下这首诗, 诗歌本意是对宗教信仰衰落的担忧, 更是传达给读者他诗中这一“教堂去了”的担忧之情。通过对本诗歌的理解, 读者可以感受到他诗中强烈的担忧之情。

(3) Church Going内容分析

诗中暗示了教堂的颓废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到六节写诗人站在教堂里的主观所思:将来教堂废而无用了, 如果我们只保持几座定期开放, 展出锁在陈列柜里的各种圣物, 而听任其余的被风吹雨淋, 被羊群糟蹋, 那么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曹现青, 2011) 教堂已经去了, 内容也仍然是强调教堂的离去, 《教堂, 去了》比《去教堂》更适合诗的本意。拉金是一位英国本土诗人, 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担当起复兴英国本土诗歌的重任, 他的Church Going中对个人所经历事情的描述及由此产生的种种想象, 一步步深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在他的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二战时人民生活的破坏, 二战对此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 这首诗歌的高度不

麻将, 起源于唐朝, 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一直是深受人们欢迎、普及率较高的娱乐活动。提起麻将人们不免将其与赌博联系在一起。然而, 谭恩美却在《喜福会》中赋予麻将全新的色彩及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喜福会》中的麻将完全脱离了赌博的层面, 它仅仅是四个女人用以寻求快乐与运气的手段。吴素愿在桂林创立了第一个喜福会又名麻将会,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的桂林, 街上躺着一排排男女老少, 活像砧板上刚宰杀的鲜血”, 为了摆脱烦恼苦痛与对战争的恐惧, 她创立了“喜福会”, 四个女人用打麻将打发难捱的时光, 在一次次和牌中增添快乐及对未来的希望。打完麻将, 她们秉烛夜谈, 彼此慰藉, 回忆她们幸福的过去, 憧憬美好的未来。喜福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亦是心怀感恩的, 能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个暂时的居所不受战争的波及, 是她们的“喜”亦是她们的“福”。然而, 作为精神寄托的喜福会终究不是一生的避难所, 很快素愿也经历了战争, 在战争中丧失了家庭、丈夫、孩子以及原本所拥有的一切。几经辗转, 她来到了美国, 再次为人妻为人母, 生活总算安定, 却在异国他乡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他者”, 于是她与同样来自中国的与她有着同样痛苦经历、说着蹩脚英语的苏安梅、钟林冬、顾映映再一次创立喜福会, 在喜福会上她们打着麻将, 吃着美食。在麻将中探讨人生哲理、赚钱之道。麻将于她们仍然无关输赢, 只是她们告别祖国大陆到达新环境后一种寻求自我的手段;是她们用以弥补因语言和文化不同而沦为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者”所带来的心理落差的一种方式;是她们娱乐消遣, 学习美国处世之道, 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聚会;更是她们感悟人生道理, 传授女儿人生经验的重要场所。

当被问及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不同时, 晶美的母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完全不同的玩法, 犹太人玩麻将, 他们只盯着自己的牌, 全凭眼睛打。中国人玩麻将一定要用脑袋, 动心眼。你必须盯着别人出什么牌, 并且记在脑子里。”中国麻将要求玩麻将者做到看上家, 盯下家, 防对家;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无非是中国古代《孙子·谋攻》中的“知己知彼”战略。将对手的一切了然于心, 熟谙故里, 方可百战而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正是晶美母亲经常教育她的:“怎样才能不露声色, 把想法隐藏在深处, 在暗中掌握优势;怎样了解自己的价值, 并且发挥出来, 别把它当成不值钱的戒指到处炫耀”。中国麻将也不像其他游戏那样, 为达胜利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它是以“和”为终局, 不是将对手打败, 而是看谁首先将自己的十四张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为贵, 忍为高”一直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思想, 这也正体现了喜福会参与者的反战思想, 她们经历了战争所以更渴望和平。

在麻将中, 如若想“和”, 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充满了未知数, 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就像打麻将一样。每位牌者手中只有十三张牌, 还不到总牌数的十分之一, 对于周围人有什么牌, 会给出什么牌, 自己下一张又会摸到什么牌都无从知晓, 全凭猜测。恰如生活中我们无从知晓周围环境会发生怎样变化,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 命运的起初我们很幸福,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遭的变化、生活会越来越不如意。《喜福会》中吴素愿的一生就好像一把麻将牌, 起初上天给了她一手人人羡慕的好牌:她出身好, 丈夫是国民党军官, 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 她却摸到了一张名为“战争”的牌, 随即丈夫阵亡, 自己逃亡, 逃亡途中不幸染病, 迫不得已将襁褓中的婴儿放在路边祈求可以得到好心人的收养, 未曾想自己在奄奄一息中被红十字会救起, 可从此却与女儿失散。历经坎坷, 来到美国, 却在白人文化中被视为“他者”。四十年后, 终于重获失散女儿的消息, 可在还没来得及庆幸的时候便病逝。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一个不走运的牌者:本来有一手不错的牌, 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可以让自己听牌的那一张, 以至于无法和牌, 终是遗憾退场。

一场牌局, 中途有人离开, 要使游戏进行下去, 必须有人接替离开人的位置, 所以在《喜福会》的开篇是由晶美代替她母亲打麻将, 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女儿是母亲生命的延续, 要去完成母亲没有完成的事情, 实现母亲的心愿。所以最后, 大家用喜福会的麻将钱为晶美买了去上海的车票, 晶美为母亲去寻找失散四十多年的双胞胎女儿。完成了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 替母亲和了那把她一生想和却终究没能和的麻将牌。

从阐释学角度浅析韦利

对《论语》第一篇的

翻译策略

□张中华何大顺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斯坦纳的翻译理论, 从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出发, 对韦利英译《论语》第一篇进行分析, 探讨在阐释学的四个步骤中, 译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篇的翻译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论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这部集中体现孔子智慧的语录不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而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孔子及其《论语》, 有关《论语》研究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因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很多中外译者对《论语》都进行过翻译, 英国汉学家韦利英译的《论语》是深受国内外欢迎的译作之一。这就是本文作者选择原作和该译作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1斯坦纳和他的翻译阐释学

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英国翻译家斯坦纳将阐释的重点落实在翻译上。他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把翻译过程细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信赖 (Trust) , 即译者认为原作品有翻译价值。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但至关重要。第二步, 侵入 (Aggression) , 在这一阶段,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进行“侵入”, 即理解原作。第三步, 吸收 (Incorporation) , 是指译者对原文的意思予以吸收,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体现了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第四步, 补偿 (Compensation) , 是指对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流失的东西进行补偿以达到平衡, 斯坦纳提出“翻译是一种双重进入的行为, 必须维持形式和意义上的平衡”。根据这一理论, 本文从这四个步骤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York:Putnam, 1989.

[2]徐颖果.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享受富有诗意的教育人生

我工作如此努力,

可你就是不信。

我累了……

我一直静静躺在这里,

将小草复归原位,

尝尝苹果是不是很甜,

让绿叶贴着我的脸,

再数数蜈蚣有几只脚尖。

我默默地记住那块云朵的形状,

提醒知更鸟不要吵吵嚷嚷。

“嘘”的一声为番茄赶走蝴蝶,

还得注意洪水暴雨是否会从天而降……

如何?您有没有从中发现一个极具爱和童心的优秀教师的身影?这应该是一个单纯、认真且富有情趣的女教师吧?当她叹息“我累了”的时候,似乎带着无尽的幸福和满足。我好像听到她满脸含笑着呢喃细语:我如此热爱讲台,可你就是不信。这么多事情要做,我都没时间和你较真生气了。

预备铃响了,我一直静静站在教室门口,等同学们坐回自己的位置,我要带他们一起品味唐诗宋词是不是美得让人心疼,探索物理化学是不是奥妙无穷。我要擦干小明脸上委屈的泪水,还要倾听小红青涩的故事。我默默记住小胖来自单亲家庭需要特别关注,同时提醒孩子们下楼梯不要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你懂的哦!我在给他们当“监工”。最重要的是,我要带他们了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还有那意蕴悠长的宋元山水画……

多么富有诗意的教育人生!每一天都在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应是吸引千万个年轻教师怀着梦想走上讲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理想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我做,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想做。没有人在我的面前指手画脚。不用应付层出不穷的考核、检查和评比,不必为了填写各样表格而耽误和孩子们谈心。因为这些事往往隐含着对教师的不信任,容易导致我们心浮气躁,误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心和学生的成长,而是为了“上面”——职业倦怠就此产生。

而理想的教育环境是:让老师们有尊严地活着。不必为了买房、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而发愁;不必在业余时间急慌慌补课挣钱、为斗米折腰……这一切让人没有时间学习,也难以高贵起来,还怎么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所以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讨厌教师这一职业,只是讨厌自己生活中的人穷志短、左支右绌和工作上的疲于奔命、岁月蹉跎。

也因此,很多人把这首诗读成满心疲惫、满腹牢骚、满身伤痕……根据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所说:让我们开心不开心的,不是事件的发生,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只要对事件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开心。

影响我们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不是课堂上、校园里学生层出不穷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只要认为前面诗中所说的这些事情——让小草复归原位、尝尝苹果甜不甜、提醒知更鸟不要吵吵嚷嚷、给蚂蚁当监工、招呼鱼儿游进我的网中——充满诗意,认为我们这样做为的不是应付上面的检查而是自己的心愿,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开心。

我很痴迷于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感觉。十几年前,我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没有用过抽水马桶。新生入学,宿舍的厕所一天能堵四五次;他们没见过红绿灯、不会用银行卡、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从迎接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要兼任会计并反复提示他们上厕所的注意事项……尤其让我操心的是:他们在农村习惯了往院子里泼脏水,如今住到楼上,还是习惯性地将脏水从阳台泼出去,有时会正好浇行人一身,所以我要不断地提醒他们。很烦琐吗?其实一点也不。看着他们养成了各种好习惯,一天天变得彬彬有礼,真让人开心!

在音乐课堂上,我一旦发现哪个孩子节奏感不好,便会轻轻握住他的手和他一起打拍子。当孩子找到正确的节奏,投给我一道喜悦的目光——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年轻教师认为:每天回家前,要把工作抛到脑后。甚至两口子都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回家也绝不再提工作。

这些我可做不到。

读书、反思、和学生沟通……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月下散步、窗前沉思,还是出差时在火车站候车、在航班上飞行……我都在想着课堂,想着学生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每天都写班级成长日记,反思白天的课堂有哪些经验可保留,与学生谈心有哪些失误需补救。后来,我开始见缝插针地给学生写信。信的内容五花八门,谈自由、谈权利、谈责任,谈男人味儿是什么味儿,谈如何清清爽爽做女人,谈我在外的见闻……看电视剧《芈月传》,我深夜给学生写信《谁害死了魏美人》;看朋友微信圈受启发,我告诉学生“见识少,所以才得过且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马云在演讲中说:“我总在想事情,上厕所的时候都在想工作,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工作。对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

我不禁会心一笑:马云绝对是个享受到了职业幸福的人。

在我看来,享受职业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如果你身上流淌的血从来都没有热过,怎么能体会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职业幸福?

也有人对我说:就算你这么用心教书、当班主任,又能怎样呢?几年后,学生还是要毕业,你还是要从头做起,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材一再重复教,有什么新意?到年龄以后,还不是一样退休?

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因为他触犯了宙斯,宙斯处罚他把一块巨石推到一座山上去。但无论他怎样努力,这块石头总是在到达山顶之前不可避免地滚落下来,于是他只得重新去推,永无休止。

很多人觉得,我们教师行业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不推石头了,那又用什么来证明他的存在呢?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知道自己改变不了终将老去的命运,如同西西弗斯的石头会一次次滚下来。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每一天,享受这个推石头的过程,拒绝重复、封闭、枯燥,努力在课堂上创造、开启、润泽……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不允许自己在变老的路上,一天天空虚、庸俗、丑陋,因为这种感觉很容易让人倦怠并心生抱怨,进而将工作视为用来换取面包的“劳役”,误认为“真正的生活”似乎在别处,在逛街、看电影、刷微信、网上购物等等之中。

只要我们将工作视为不得不背负的重担,那么,无论“这块石头”有多轻,我们都无法摆脱永无止息的感觉。

行文至此,蓦然想起狄金森的诗《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黎明——

我们有一份欢乐的空白要填充——

我们有一份憎恨——

这里一颗星那里一颗星,

有些,迷了方向!

这里一团雾那里一团雾,

然后,阳光!

篇5:富有哲理的诗句

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1、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2、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2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3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4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4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4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7、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4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6:富有哲理的诗句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鹤楼》王之涣

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

看人、看事、看社会,要全面地、辩证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以偏概全。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9.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饮酒》陶渊明

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就能自得其乐。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人生,才有意义。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时序交替,来去匆匆。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就能冲破阻隔,达到心灵的契合和感应。

18.云霞,我爱山无价;行踏,云山也爱咱。《雁儿落兼得胜令》张养浩

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老一辈的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关心培育下一代新人。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篇7:富有哲理的诗句

2 、山无棱,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5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6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7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 0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1 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 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 3、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天长地久有时尽,次恨绵绵无绝期。

篇8:陶渊明作品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有不少陶渊明的作品, 如《桃花源记》、《归田园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 这些作品是作者生活的缩影与思想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人生历程是其人生哲理形成的基础。他出身破落仕宦家庭, 自幼发愤读书, 立志报国。他出身低微, 受人轻视, 为官多年, 看尽官场的腐败, 因“质性自然”, 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 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在学习陶渊明作品的教学设计上, 我采用以下步骤: (1) 识记、理解; (2) 赏析; (3) 领悟; (4) 反思。首先对当时晋宋易代的历史背景进行相关的介绍, 然后以艺术的手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再对诗歌由浅入深进行具体分析, 让学生充分理解其蕴含的积极意义, 最后是开展课堂讨论, 让学生探究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授课后学生领悟到陶氏的人生哲理:做人要有高尚的人格, 要以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不屑名利与贪欲, 崇尚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中一句“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道出了作者对俗世名利的轻鄙, 而“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更加强烈表达了他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另一作品《归去来兮辞》则表明他与名利决裂,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归隐后, 他安贫乐道, 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尽情地讴歌自己的田园生活, 由此可见他在黑暗的社会里仍然坚持着高洁的理想和志趣。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他心中向往的正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及恬静舒适的精神境界。当今社会, 人们苦苦追求金钱、名誉、地位, 往往却得不到幸福。精神与物质孰轻孰重?陶渊明的人生哲理已经给出了答案, 参透这一点, 能够帮助我们从世俗的所谓“成功”中解脱出来, 寻找到生活的真谛。

历史上, 文人一般鄙视劳作, 看不起农人, 不屑与他们为伍。但陶渊明却与众不同, 他处处关心、尊敬农人, 称赞他们淳朴、友善、辛勤的品质, 并且以农家为友, 关心农事, 感同身受, 真切体会他们的疾苦。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描写了劳动之艰辛, 收获之不易。反观现在有的学生过着“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对父母长辈的付出熟视无睹, 认为理所当然, 毫无感恩之情。通过学习陶渊明的优良品质, 学生能反思自己,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与付出, 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以艺术和生活为载体, 领悟陶渊明的生活品位, 开发学生真善美的天性。

在导入新课时, 我查找背景资料, 选取陶渊明作品的精华,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让学生们先“品诗文”。陶渊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境界在其作品中多有体现, 如《饮酒》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以及《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这些貌似简洁的词句把大自然的面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山水田园是如此优美, 社会风气是如此和谐。“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此处的文字表述充满神秘感, 让学生紧紧跟谁着渔人前行探寻。又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一个句子就把隐世的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 语言简洁、凝练。“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读此句不禁令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 世易时移。

接下来是让学生选出最喜爱的作品“诵诗文”, 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表演。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有的以古筝或笛子伴奏, 有的以古典舞伴舞, 有的用和唱等方式衬托朗诵者的表演, 很有创意, 艺术地再现了作品的意蕴, 互动很成功。艺术是相通的, 诗与歌、歌与舞、诗与音乐的结合, 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培养了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陶渊明热爱劳动, 珍惜粮食。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山中饶霜露, 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农民就是这样长年累月地劳动, 默默耕耘, 才能获得果腹之物。食物是来之不易的,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多观察社会, 多参与劳动。为了检测实践效果, 我布置了两个作业: (1) 撰写劳动日记; (2) 举办劳动摄影展。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从松土、播种、浇水、施肥、打虫到采摘, 我都参与了, 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乐趣。”劳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意志, 提高了他们的修养和素质。摄影展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汗水和收获。有的同学还在照片中配上陶渊明的名句, 构图非常精美。学生从五谷不分到初步了解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知道一些家禽的种类和饲养方法, 还对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有了一些认识, 课外收获颇丰。

陶渊明坦诚待人, 珍惜友谊。他为人质朴、淳厚, 观念上没有等级之别、贫富之分。他在《杂诗》中写道:“人生无根蒂, 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 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 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朋友的深挚的感情。《桃花源记》讲通, 村民知道渔人误入桃花源后,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在陶渊明的理想社会里, 村民待人真诚、慷慨, 处处洋溢着平等、快乐。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电话、网络看似近了, 其实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同事朋友之间少了关怀亲密之情, 倒是多了几分戒备, 更有甚者, 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更别说是和陌生人。看看陶渊明, 他在他生活的那个等级制度、门阀制度严格的封建社会里尚且能做到“落地为兄弟, 何必骨肉亲”;再看看我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我们是怎么做的?那么, 我们现代人的友谊可否也可以少些功利, 少些世俗?如此一来, 我们的人生岂不是更淳朴更快乐?

三、学习陶渊明树立远大的志向, 积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陶渊明一生多有挫折, 但他并不沉沦, 始终保持奋发精神, 努力争取实现人生价值。他在《饮酒》中写道:“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他以青松自喻, 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我们在钦佩他这种不畏挫折、大胆追求理想的生活勇气之余, 要学会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 坚定不移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进发。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 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是每一个人都曾经思考的问题。我们且看陶渊明是如何看待的。《归田园居》有云:“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他有冲破羁绊的勇气, 放弃为官的种种好处, 重归田园生活。《移居》又云:“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在日常生活中, 他真率旷达, 从平凡中寻找天然的乐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我们遇事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以平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不公与现实的迷惘。艺术学校的学生平时的专业训练和比赛任务非常紧张, 比赛的失误常常出现, 竞争那么激烈, 学生难免会浮躁。“宁静致远”, 只有像陶渊明那样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 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四、探讨陶渊明作品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着教学的成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艺术学校学生的特点, 我运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课件, 指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职业艺术学校, 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但古文基础相对较差, 理解能力欠缺。我在课程导入时用演示的方法, 把陶渊明的生平、所处历史背景、代表作简明、清晰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感兴趣, 边看边思考,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克服对文言文和古诗的恐惧。

2.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指的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而获得知识、发展其自学能力的方法。我根据学生能歌善舞、熟悉乐器、会表演的特点, 开展了“诵诗文”的读书活动, 要求大家选取最喜爱的陶渊明作品, 结合自己的专业并充分发挥艺术创意, 进行朗诵表演, 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文化基础。

3. 参观法

参观法指的是老师组织学生到农村、自然界、工厂等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从而获得课外的知识。它能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和教育。撰写劳动日记和举办劳动摄影展可使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农事。

五、结语

学习陶潜诗文, 可使学生进入更深层面的思考, 从人性的角度发掘陶渊明作品的人生哲理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学生喜爱他的作品, 就如畅游在美丽的山水田园间, 领略一份纯朴的农家风貌, 体会作者的艰辛与喜悦, 从而感恩自然, 体察民生, 懂得思考种种不平的现状。这样, 学生的眼光就会从书本中从课堂中转向社会转向历史, 丰富自己的知识, 充实自己的思想。正如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所主张的那样:批判传统的教育理论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主张, 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作为艺术学校的老师, 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 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惊涛.作为文学表象的爱与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2]吴彤.自然与文化——中国的诗画与炼丹.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04) .

[3]张京援.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张宏.秦汉魏晋游仙游诗的渊源变化略.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 (03) .

[5]海男.紫色笔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篇9:没有钱的富有人生

而原本这一切只是一场试验。

1992年,从小学教师跳槽成为心理医生的海德玛丽,从广播中听到一个新闻:加拿大某乡村一个公司突然倒闭后,当地人都失去工作,为了维系生活,那里的人组成了服务互换圈,也就是你帮我修车,我帮你做饭、打扫卫生。

这给了海德玛丽灵感:为什么不在身边建一个这样的服务互换圈呢?一个不受金钱左右、只靠人本身的价值来维系生活运转的微型社会圈。说干就干!海德玛丽开始每天忙于收集地址,记录每个圈友能提供的服务,然后帮那些服务能对接的圈友达成一致。

海德玛丽绝没想到,4年后,她的私人服务互换圈,竟快速发展至整个德国。原来摆脱金钱的生活,也不是没可能。这让海德玛丽萌生了另一个想法:辞职,去体验一年真正没有钱的生活。

此时,海德玛丽53岁,她没什么牵绊,丈夫早与她分居,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她毅然辞职,并退掉了租屋,把家具和所有用不着的东西都送了人,只留了一些衣物存放在朋友家。如此破釜沉舟,令身边那些本极力反对她的人,都渐渐转而支持她。

如何过没有钱的生活呢?海德玛丽为别人提供法语辅导,换取一个手机卡;为商店打扫卫生,换取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帮眼镜店的老板照看家里的猫,换一只眼镜;圈友出去度假,就帮他们看家和照看宠物——这样她几个星期就不用为住处发愁了。有时,她也会重操旧业,为圈友做心理咨询。不过,她始终如一的原则是:絕不接受金钱。

一年试验结束后,海德玛丽却放弃了恢复正常生活。“我原本只是想看看在现代社会,没有钱是否能活下来,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适应和享受这种生活。”

其实,海德玛丽对金钱的困惑源于童年。1942年,她出身于东普鲁士一个富有的咖啡厂厂主家。但幸福生活在两岁时终结——二战的战火烧到了她的家乡,在一片慌乱中,父亲被征召入伍上了战场,母亲带着她开始了逃亡生活。当逃到海滨小城艾克福尔德市时,小海德玛丽和母亲早已是一身破烂、一无所有。小海德玛丽跟随母亲四处求助时,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漠。这让她疑惑:为什么失去了财产和金钱,人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们笑脸相迎?

海德玛丽延续了身无分文的生活,想用自身经历告诉世人:没有钱的生活是可行的。这种新潮、别样的生活方式很快吸引了出版社。第一本自传《福从天降的试验》令海德玛丽一夜成名,荣誉和金钱也“从天而降”:各国出版商都纷纷要求出版她的作品,海德玛丽成了电视座谈节目的常客,频繁被邀请到各地演讲……她借助媒体宣传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人生经历和思考,告诉大家,没有钱,同样可以活得很好。”

做这一切,海德玛丽坚持不接受金钱报酬的原则,但除了出版社的稿费。有段时间,她把钱揣在兜里,一开始是一千欧元的“大票子”,走在街上就送给不认识的人。后来就换成100欧元面值的,送给一些单身母亲,直到把钱送光。海德玛丽不是没想过,多挣点钱然后把钱送给需要的人。不过最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我想明白了。这没有用,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社会上的问题。而且,人也永远不会满足。与其那样,我还不如在体制结构上下功夫。”

上一篇:管理的历史沿革下一篇:办公室标准化卫生管理考核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