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学习心得

2024-04-18

德国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学习心得(精选11篇)

篇1:德国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学习心得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

徐秋萍

8月21日至24日,我参加了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这四天的培训可以说是我头脑理念性的革新,胡革教授讲授的各种教学法让我受益颇多,他的细致观察无不让我感到佩服。

如果说我对培训的体会仅仅停留在佩服、感知的层面,那么这次培训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因为胡革教授想要通过这四天的培训向我们各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传递这样一个信念,即职业教育应将目标设定为:培养在团队条件下,能够独立、负责任地、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高职学生,其核心在于如何做,按照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的概念对于接受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的我来说并不陌生,而且我们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也是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和关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操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惯用术语等。但是胡革教授看似几个简单的教学法的设置,让我明白了之前语言课堂的大部分活动只能停留在操练层面,所谓操练即是对所授知识、技能的机械练习,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往往起到了参与者、评价者的作用,反而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而胡革教授在教学活动中却只是“观察者”、“记录者”,他只字不吐,只是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记录下“学生”的表现,在点评说明阶段大显其观察的本色,无愧为德国人的精致。

胡革教授还是一位颇具实力的行动激励者,因为他不仅让我有了理念上的更新,更让我有了行动的想法和冲动,在这股子冲动劲下,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改革这学期所授课程。记得胡革教授强调过,改革一定是在小范围内做实验,实验成功了再大面积地推广也不迟,但问题是我该如何在小范围内做实验呢?工学结合该如何在文科专业内真正实践呢?中国现有的办学条件已经是非常优越的,我们所需思考的是如何在现行体制下进行行动导向教学?这类问题在培训结束之后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篇2:德国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学习心得

2012年2月19日—22日,我参加了由科教城培训管理中心主办的第二期“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班,主讲人是来自德国的职业教育专家Thomas Hug先生。通过几天的培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我对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均简称为“行动导向法”),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一、行动导向法的主旨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传统的教学要么是满堂灌,要么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都处于被动的一方。所以往往是老师教的很累,想学的学生能学点,多数昏昏欲睡的学生一到下课,立马神气活现了,因为他们在课上已经休息好了。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当然好不到哪里。

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行动导向法注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不再是光听老师讲或演示,而是主动思索,主动练习,自己发现,自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学就成为教学的核心,而教则成为引导或指导,是从属地位。

三、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三大职业行动能力中,行动导向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较强的方法能力能使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从而拥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因此,方法能力的培养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行动导向法提倡多样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育当中,教师作为师长,所谓“师道尊严”,这无形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行动导向法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融洽平等的交流关系,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以民主的方式,多用鼓励奖赏,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是随机过程、教师有权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条原则是行动导向法可以实施的前提。因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堂课,教师和学生本身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限定一切。只要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就是值得提倡的教学。

六、扩展小组、魔法盒等教学方法不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手段。另外,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任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等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可拘泥于形式,当然,也可以在教学中主动探索尝试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热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值得肯定。

篇3: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20世纪德国制造业称雄世界的强力支撑, 行动导向法则是德国在21世纪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拓展的一个新领域。德国“行动导向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挣脱了学科体系内容循序讲授的桎梏, 而将职业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参照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 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情境, 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 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 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 它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英国教授瑞恩斯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 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德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 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 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 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 因此, 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 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三个层次开发, 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德国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 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由各个学校的职业 (专业) 组通过讨论确定。

行动领域的开发从三个方面考虑, 即:职业方面, 从社会上现有职业的状况和需要出发研究确定;个人生活方面, 可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方面考虑;社会方面, 可从年轻人的现状、行业需要等方面获取信息。

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中涉及的有关内容, 结合学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 确定能够涵盖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具备典型工作特征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学习论题。

学习情境是学校根据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论题, 可由各个学校的职业 (专业) 组通过讨论同时吸收学生的意见, 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德国职业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来自职业中的实践工作任务,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共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

由老师提出并制定项目任务, 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 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计划。

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3、实施。

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 同时完成项目产品。

4、成果展示报告。

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

5、评估。

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 再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并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

(二) 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完成工作任务, 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分为:

1、信息。

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 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

2、计划。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 以及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 以便制定工作计划。

3、决策。

小组讨论, 并与老师进行专业谈话, 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4、实施。

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 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识与能力。

5、控制。

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 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

6、评价。

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 这样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三)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的机会。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同时, 角色扮演的参与者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引导。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及剧本的情境, 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

3、加工准备。

演员和观察者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 与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

4、扮演。

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 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演出。

5、走出角色。

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 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避免将个人感情带入评价中。

6、讨论。

老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

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一)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 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从执教者转变为学习的陪同者或辅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帮助学生构思学习途径, 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 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 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先知其然, 然后知其所以然, 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 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 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始终全方位地处于学习行动的优先地位, 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但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 还要精通相关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职业情境,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德国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学习心得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在德国双元制教学体系下学生进行的是职业的学习,这与我国专业的工种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在一个职业教学中,可能涉及几个工种的专业知识,在双元制的职业学校进行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取消了各门学科课程的界限,提高了课程开放程度,有效创设了面向实践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行为导向理论,尤其以职业行为能力导向为中心,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体现行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专业知识,而且是要让教师关注学生怎样获得知识与能力,监督其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以学习领域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着重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在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中怎样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在企业或行会培训中心进行的行动领域教学,这个学习是以实践操作为主,使学生更直接地面向企业学习。

行动导向模式的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培养行动能力并要求获取这种能力,就决定教育上要带学生进入这些实际的行动情境中或者说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行动情境。在这些情境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行动能力,正是他们日后工作中需要的,所以行动导向模式的培训目标:不仅以知识为导向,还以行动为导向描述培训目标,也就是说不再描写学生必须了解、解释、说明或者学习哪些专业理论知识(陈述性知识),应该针对最终行为描写培训计划里的学习目标,描述专业人员在培训后从事的工作。不再特意说明理论(认知性)知识,因为它已成为整个行动的一部分。

一、行动导向模式的重要阶段

1.计划:确定完成工作的目标、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在这个阶段,为了弄清楚完成这个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必须首先在大脑中模拟想象出具体的工作过程。计划能力是现代生产和服务活动对技术人员新的要求

2.实施:狭义的工作过程本身,其基本组成元素为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实施的过程常与“计划”有一定的偏差,在此可以调整计划,重新实施。

3.检测: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二、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法与学法中,学法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情况不同,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同。尊重学生最直接的办法是改变教学方式,让他们会学习、会工作,让他们自信起来,动起来,主动学习。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这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由于职教师资的行动领域既涉及专业学科与专业的理论、模式和内容,又涉及学和教的职业实践和理论的具体情境。因此,从职业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而要实现此目标,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如下能力结构:(1)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2)掌握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知识的能力;(3)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论与方法论知识的能力;(4)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其能力结构涵盖四个要素:专业理论、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教育理论及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

三、行动导向模式下行动领域的教学特点

在现代工作领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获得用来应付复杂行动情境的行动能力。然而行动能力作为学习目标不可能通过理论教学达成,只能在实际的具体行动情境中获得。行动领域教学尝试整合行动成为学习工具。为此创设具体的行动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实现“做中学、做中教”。通过这样的方法给学生布置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以“学习领域”形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导向的教学。行动领域教学的特点为: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所有需要学生在实际中解决的问题,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工作任务,大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

四、行动导向模式下学习领域的教学特点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设计教学计划的指导方针,必须在学生处于实践时才开始学习它。也就是说,将来必须在实践环节下,经过教学法处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这意味着放弃传统的学科制教学模式,而采用从行动领域中推导出来的学习领域模式组织教学。这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符合教学论要求的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

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是以职业中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融合穿插的知识混合体。他面向实践,有利于学生行动导向的学习。

学习领域模式在职业教育中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我们要借鉴这种模式的优点,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习领域体系的建立,有了这个平台才能谈到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学习领域的制定,在德国是通过其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研究完成的,这项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用了5至10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很多企业调研、职业分析,对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不断积累、总结,并及时检测其实效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学习领域的内容。他们是一个专家团队,在改革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最终取得成功是因为沟通的重要性。

我们在现阶段国家没有完整的学习领域出台的现实情况下,又怎样借鉴德国经验到中国现今的职业教育中呢?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动起来,以培养的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培养专业能力为重要目标,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角色,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新的角色、新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通过合理的学习领域设置,通过项目的运作展示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行动导向理论,尤其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导向,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要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怎样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行动导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见很多很实际的问题,这对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更多地了解企业,去企业进修。

通过分析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看,我们不能照搬德国的学习领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根据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我们对学员行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组织专家团队,尽快完成学习领域的改革,为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更易于行动导向教学、面向实践的学习平台。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要紧跟经济的发展方向,尽快完善面向职业的学习,制定适合我们国情的学习领域工作迫在眉睫。我将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投入本校课程改革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深入企业,扎扎实实地做好企业调研,做好企业专家访谈,为课改提供真实的素材,也为国家的职教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吉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态势的分析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14.

[2]王莉.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及借鉴.中国成人教育,2013.

[3]刘淑娜,徐军.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启示.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4]罗建河,陈梅.似而不同:瑞士、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徒期制:比较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5.

篇5:行动导向教学学习心得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过程。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在学习内容上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动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型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是问题的策划者,方法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的陪伴者、倾听者。

行动导向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自己对学习负责,强调学生独立完成。

行动导向教学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学习小组的组织划分、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第四章主要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在行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常规的教学技术,还要重点掌握引导调控技术、提问技术、教学语言的使用技术。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思维技术、演讲技术、和媒体使用技术。

二,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篇6:“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

——“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习得体会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

王伟东

2011年12月10日至11日两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由教育厅举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施培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班。近年来,有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行动导向教学法被认为是改变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听了专家的介绍和针对性的培训,使我在原来运用简单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行动导向中的“项目教学法”、“探索法”和“小组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法的具体认知。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采用的很多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明显,但实施的难度也不小。下面是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了解和心得: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卡片调研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行动来理解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结束,教师让学生演示成果,使其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其间教师和学生对其成果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这就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沟通能力。在应用行动导向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2、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行动导向教学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从引入课题到评估,有着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涉及或重视其中个别阶段,如获取信息和实施,忽略诸如对学习过程的思考、计划、检查、反馈等关键性环节。

3、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动导向的教学面向典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之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既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有对学生所获得的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评价结果是开放性的、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评价的“旁观者”成为评价的“主持人”,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拷贝,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引入课题):

首先,准备工作: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之前,教师先把课堂上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工作过程设计好,并准备好工作用设备、器材、参考资料、参考用的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学习(工作)表单等。

其次,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常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也可由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设疑,由学生提出和确定项目任务。

第三,分组。小组成员要强弱搭配。分配具体任务时,要注意成员之间水平差异、性格特征,力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2、制定计划: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

3、决策(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学生根据课外相关的学习领域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整理、加工、筛选信息,并提出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

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评估应用:作为项目的教学(实践)成果(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习或教学(生产)实践。

三、对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一些概念性学习又没办法进行探究的课程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而有一些课程虽然内容上适合采用这些方法,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能达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如这类教学方法要求给出大量的学习资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通存在阅读障碍、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入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

与此同时,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中许多人的教学能力并不成熟,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却要求教师在执行过程中作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引导者。而这些角色在传统备课中一般很难体现出来。因此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观察不到,指导不力,造成最后的教学达到度较差。虽然表面看起来教学流程符合“标准”流程,实际上教学效果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具备实际的工作经验,要对所实施的项目“工作过程”要非常熟悉,不仅要熟悉“工作流程”,更要熟悉学生在“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多到企业进行实践与锻炼,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学校应该多创造机会让教师进入企业锻炼。

综述之,如何真正寻找或改良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高职青年教师容易执行的行动导向模式的各种教学法,还需要我们去更多的探索。

篇7: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心得

近年来,有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行动导向教学法被认为是改变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在上学期末听了专家的介绍和针对性的培训,使我在原来运用简单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行动导向的具体认知。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采用的很多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明显,但实施的难度也不小。下面是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了解和心得: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卡片调研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行动来理解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结束,教师让学生演示成果,使其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其间教师和学生对其成果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这就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沟通能力。在应用行动导向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2、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行动导向教学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从引入课题到评估,有着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涉及或重视其中个别阶段,如获取信息和实施,忽略诸如对学习过程的思考、计划、检查、反馈等关键性环节。

3、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动导向的教学面向典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之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既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有对学生所获得的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评价结果是开放性的、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评价的“旁观者”成为评价的“主持人”,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拷贝,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引入课题):

首先,准备工作: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之前,教师先把课堂上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工作过程设计好,并准备好工作用设备、器材、参考资料、参考用的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学习(工作)表单等。

其次,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常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也可由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设疑,由学生提出和确定项目任务。

第三,分组。小组成员要强弱搭配。分配具体任务时,要注意成员之间水平差异、性格特征,力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2.制定计划: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

3.决策(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学生根据课外相关的学习领域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整理、加工、筛选信息,并提出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

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评估应用:作为项目的教学(实践)成果(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习或教学(生产)实践

三、对中职学校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一些概念性学习又没办法进行探究的课程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而有一些课程虽然内容上适合采用这些方法,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能达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如这类教学方法要求给出大量的学习资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通存在阅读障碍、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入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

与此同时,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中许多人的教学能力并不成熟,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却要求教师在执行过程中作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引导者。而这些角色在传统备课中一般很难体现出来。因此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观察不到,指导不力,造成最后的教学达到度较差。虽然表面看起来教学流程符合“标准”流程,实际上教学效果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篇8: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究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经过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的提升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 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和产业的结合脱节的现象的发生, 存在很多的历史因素, 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偏离企业实际所需

现在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到底算不算是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真正算是人才?

在当今社会上所谓的“人才培养”就是指对专业知识精通, 并且对于学习很有兴趣, 会融会贯通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多面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 学校的教学硬件还不够完善, 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本位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实现, 在实际中很难做到落实“工学结合”, 出现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的脱钩。

(二) “学科”体系培养与岗位所需不符合

高职院校的不少教师, 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 还沿袭以往的学科课程讲述的模式, 这就导致了课程在设置上和社会上所需要的岗位很不一致, 职业能力培养不到位, 知识接受与岗位需求的培养不相符, 缺乏岗位的针对性。我国教育界对课程问题的研究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和相当广泛的经验, 但对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则刚刚起步。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对课程的设置上进行研究, 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等从编制上进行分析, 研究课程理论体系, 从历史与现状上进行剖析和深层次的思索。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

鉴于以上原因, 本文根据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扶持意见, 遵循“内涵提升抓质量、改革创新上水平、打造优势强特色”的宗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教学方法, 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的途径

在当今, “双元制”被誉为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秘密武器”, 国人也在研究和学习。职业行动能力培养教学法的中心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其中有很多教学思想和理念。我们在教学中也应用过多种教学方法, 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校企合作培训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递进式教学模式、订单式教学模式等。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

行动导向教学法, 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 是针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 它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推广使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流发展趋势。教师是主导, 如何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岗位能力需求, 由“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领域”, 主要是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注重行动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 通过师生的课堂教学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过程中的互动, 实现计划———实施———评价过程, 构建独立的行动体系, 注重学生的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 形成全新的行动能力, 从而借此做为评价的标准。

(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的体现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 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行动导向的理论就是以人为本, 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 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 并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联系实际问题学习, 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针对性, 从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独立负责的教育方式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训练出来的。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教学, 脱离了教学本身的方法就失去了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德国提出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负责任的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这也正是我们国内高职教育所追求的。完整的行动包括: (1) 资讯:学习者独立了解任务及问题, 以及必需的工作技术, 培养独立行动能力; (2) 计划:学习者独立或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对任务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 促进相互沟通, 培养分析性思维; (3) 决策:学习者向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介绍计划和信息搜集成果, 以保证流程没有缺陷; (4) 实施:学习者使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促进他们的职业工作能力; (5) 检查:学习者自己对应是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并考虑结果, 有助于工作的控制和修正; (6) 评价:学习者自己评价和分析结果。

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在后天的不断的训练和强化中慢慢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更高,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 发现问题, 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表现来进行指导和训练。因为学习是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行动导向的学习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 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方式, 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五)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

行动导向学习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原则及运用就出现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在上个世纪末, 德国企业职业教育推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 该教学法引进一系列的材料, 根据教师的指导, 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大力推动职业教育,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朝着行动导向的模式转化。在项目学习中, 学生和教师共同致力于某个问题、某个题目或者某项任务, 为此制订计划, 以行动为导向分析问题, 并把工作结果传达给别人或者以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项目学习中, 要在完成某个具体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重点在于学生的自行规划、自我负责和完成具有设计意义的工作成果。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在团队条件下独立、负责任地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等等。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来驱动, 注重学习循环的三个过程, 即独立工作、交换学习和保证结果。主要体验了将学习循环三个环节有机连接的各种教学法, 比如扩展小组、旋转木马谈话、卡片复习、搭档拼图、小组拼图、魔法盒、卡片展示、海报展示、作品展示、逆向思维以及任务开展的六步法, 在亲自体验中才能真正认识各方法对能力锻炼的作用与具体实施方法, 这种非报告式的培训方法本身就始终坚持了行动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也是其主题传授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从而使每个个体教师在真实体验中思考、讨论、提升。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提升。从这种教学法到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需要进一步解决大量实际问题, 获得一手经验。

参考文献

[1]鲁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美德三国法律教育比较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篇9: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与感悟

关键词:双元制;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改革

2011年9月10日至11月5日,国家教育部派出了“十二五”期间的第一批中职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我作为数控专业25位教师中的一员,于2011年9月10日抵达德国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培

训学习,亲身体验了原汁原味的德国职业教育,学习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与现代教学方法。

一、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经济发达,“德国制造”成为质量优秀的象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其关键所在。由于企业和学校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企业的有效参与,双元制培养的技术工人既有本专业必须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技能,这使得他们成为德国产业的支柱力量。学生每周有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课往往在教学一体化教室进行,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电脑,必要的实验演示设备、各种教具、实物等,强调直观教学,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并由理论教师授课。每周花3~4天在企业或者培训中心学习课程,课程往往在企业专门设置的学员培训区或者企业操作现场进行,主要传授“如何做”的知识,由企业实训教师授课,学员从生产第一线直观学习,直接学习本专业的操作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方式灵活、互动性强、让人印象深刻,且颇具回味。典型方法为行动提供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强调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其教学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1)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2)学生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允许提出多种建议;(3)鼓励合作,但提倡独自进行工作;(4)评价者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允

许学生自己检查学习成果,控制工作过程;(5)倡导鼓励和赞扬,而不只是指责和挑剔。“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模式,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及投入,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

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器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

德国企业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我通过与德国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深深感受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从上至下每一位员工,都会非常神圣而严谨地对待自身的岗位,他们是真正抱着责任心在工作的群体,是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在企业实训中的学徒,他们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企业欢迎,劳动力市场甚至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课堂的思考及探索

从德国的教育体制、教学场所、教学方法以及企业员工的工作习惯,不难看出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高度适应的原因所在。中国的职业教育,限于师资、设备、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仍未能脱离学科体系的禁锢,只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凸显职教特色,没有赢得社会的认可。课堂突破是教育突围的唯一途径,赢得了课堂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也就赢得了教育和未来。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其实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在“做中学”。借鉴德国的教育模式,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对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教学目标的转变

德国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是为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培

养通用人才,而是为特色的企业培养“专用人才”。只有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目标,使课程内容设置遵循用户(企业专门要求)导向、过程(生产过程)导向、项目(非批量或个性化)导向,围绕技术(创新及高技术)内容、商务(管理)内容、信息(计算机)内容、通讯(网络)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不脱离四种联系:企业培训与学校教学联系、职业体系与学科体系联系、整体性计划与过程性观察联系、职业活动的复合性与职业领域的专业性联系。

2.教无定法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途径多种多样,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和学生不能被某一个岗位、某一本教材所束缚,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手段,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变换的形式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同时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出一个个环境及其活动,使所有学生共同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承担不同的角色——从方案的设计、前期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计划的修改、方法的选择、方案的实施,到学习的反馈和结果的评价,都督促学生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而在携手合作的基础上各

司其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学项目倡导教学一体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边学理论,边进行操作,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交叉进行,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随时可以向教师请

教,然后再进行修改调试,保证学员有充分的实践时间和场地。在教学中可以变换现有的教学方法,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學

实践与研究,灵活运用小组练习法、四步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张贴法等,针对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方法,慢慢摸索出一种适用于本校的教学方法。

3.学无定式

好老师有好的学习方法,是以听为主、以看为主、以人为主、以动为主还是以交流为主的学习好?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用PowerPoint,使用的软件虽然简单,但却非常灵活,且内容丰富、幽默风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开动脑筋制作教案及教具,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简单。在众多信息更快地进入我们的视觉并形成记忆时,我们可通过媒体应用,如采用黑板、白纸板、实物、模型、影片、照片、幻灯片、图片、示意图等方式来实现教学。我们应该重视媒体的运用,多渠道获取信息,在学生获取信息时应注意发挥他们所有的感觉器官,看、听、闻、说、做都积极运用,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形式,使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做到通俗易懂,提高教学效果。

愉悦的气氛往往使人更容易记忆和回忆,课堂教学中穿插既动手又动脑的小活动使学生的神经不是永远紧绷着,有张有弛,同时活动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并从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4.考核办法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以一张期末试卷就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成绩,这种不注重过程,只看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导致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鉴于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学生技能,考核不再只是期末试卷一种形式,它还可转变为任务考核和过程考核,除教师考核外,还可设置自我考核、班组长考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先进的职教理念,逐步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并且尝试课程改革,将职教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自己的课堂,让更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姜大源.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

(作者单位 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

篇10: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心得

一、培训心得

1.参会人员众多

这次参加培训的教师有100多名,来自全市多所高职院校,这是我所参加的人员最多的一次培训,学员都是带着任务和思考来寻求教学的良方,这说明了高职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大潮已经来临,改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改革的诉求非常地强烈,改革已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思政课老师要顺流而上,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结合实际,勇于实践。走在课改的大路上,我们并不孤单。

2.培训形式新颖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老师讲学员听,类似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这次的培训与以往大不相同,各位德国教授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就是“学生”,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给每一位学员自我发展的空间,给每一位学员成功的喜悦。

3.培训内容丰富多样

这次培训的中心内容就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习,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并像学生一样亲身体验了很多教学方法,包括项目工作法,情景模拟法,微观教学法等,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使学生在行动中训练能力。为了能让大家理解并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在他的课堂中正是采用了这些方法来让我们学习、体会的。

4.培训期间的心情充实而又轻松

开始去海大时,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担心课堂上完不成、完不好任务,被老师批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积极主动,心情放松,因为老师从来都是用一种赞赏的眼神,鼓励的语言来对各小组的作业进行分析点评,从来不批评,更不会讽刺挖苦。这种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带给我们很大的动力,让我们竭尽全力完成每一次任务。由此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无论学生的成果如何,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课后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教师教学的目的。5.教学理念得到彻底的改变

自从从事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以来,为了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为了使自己上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不断地进行教学上的改革:所讲内容做到“三贴近”,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改革后课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总是不能杜绝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这种现象,通过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反思,认识到根源在于老师没有把课堂让给学生,教师仍然在扮演着导演加演员的角色,老师总是以讲为主,学生也主要是被动的听,缺乏任务的驱动。这次培训,通过胡格老师对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的运用,使得我们对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核心的方法。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学生能力培养是为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正确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通过反复不断的训练形成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让学生获得能力的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获得更多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有学生什么也不会,什么都要讲给学生的思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一定要克服自己“想说”的做法。

二、我们应该做什么 几天的教学法头脑风暴过后,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开发中应该怎么做

1.进行全员培训,使新的教学法更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 去海大参加培训的老师仅有4名,但平时需要上课的教师却有很多,为了让其他没能参加培训的老师也能领会并能运用新的教学法,以后争取更多的老师可以接受这么专业的培训,让新的教学法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来。

2.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提取经典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

新的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不是针对于某一个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来设计的,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任课老师要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法的结合工作。为了让老师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本学期我们开始尝试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几个老师联起手来专攻某一个模块,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提取经典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之中,虽然期间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法律模块的教学缺乏专业课教师,但是为了使模块化教学顺利进行,我们有几位教师做出了牺牲,表示多请教多交流多学习,主动担任了法律模块的教学任务。下一步,在排课上我们必定会遇到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的改革对学生有利,困难总会被克服的。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及时交流反馈和总结

为了督促老师在实践中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法,思政课教研室已经制定好听课交流计划。听课的目的不是找问题、挑毛病,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要求老师把自己的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精心组织每一次课,随时做好听课与被听课的准备。

4.转变角色,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新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篇11: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 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

1、项目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3、模拟教学法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4、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5、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与俗语中的“诸葛亮会”类似,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职教实践中,可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总称为建议集合)。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6、粘贴版教学法

张贴板是一种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上写有文字的卡片或图表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是一种典型的“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张贴板教学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张贴板上的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的过程,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

以上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法里的教学技术方法。在教学中还配有小组讨论,教师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来完成学习任务,再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做总结讲课。教师在下面听并及时给以指导。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关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所有需要学生在实际中解决的问题,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工作任务,大家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更高了。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每当碰到新的任务时,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

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办公室中或者在模拟公司里工作,要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仓储部门、会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轮岗,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在采购部门,它会面对不同的供应商,需从中做好正确的选择;在管理部门,它会面对工作人员的不同方案,需从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会计部门,它会面对延迟交款,拖欠交款等各种情况,需从中做出相应的对策。

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不断地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地作出新的应答。比如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能采取划一的应对方法。

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挫折承受能力。比如要求每个同学在半天时间内推销十斤大白兔奶糖,有的学生很快就推销完毕,有的学生磨破嘴皮还是推销不出去,最后只好推销给自己的父母。推销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之味只有自己最有体会。但是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真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推销的基本技巧,而且提高了各自的挫折承受能力。

6、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由于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学习营销技术,就要涉及营销学的知识,管理学的知识、法律学的知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心理科学的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四、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能碰到的困难或问题

1、教师的不适应。教师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而不适应。原先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现在,则不然,教师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而心理总有些不踏实;一是受知识面的影响而不适应。原先我们的教师也多是本科毕业,本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学过,但到了职业学校之后,往往从事一门或多门具体的课程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知识就渐渐地淡忘了,但现在,则不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因而,有些青年教师总是有些担心;一是受实践太少的影响而不适应,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原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尚还可以,但现在学生提及的问题多半都面向实际,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确实很难回答。但是,教师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因为经过一轮,二轮的教学,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努力,不久就适应了教学工作。

上一篇:从案例看保密义务的期限下一篇:2015党章知识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