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者阅读答案

2024-05-04

洋学者阅读答案(精选6篇)

篇1:洋学者阅读答案

洋学者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洋学者

陈洁

要是你以为李宝德是个白发老头那你就错了。要是你以为李宝德是个黑发小伙子那也错了。李宝德是个金发大胡子男人,一双温柔的蓝眼睛兴高采烈地望着你,似乎随时准备和你拥抱似的。

李宝德是美国人,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因为潇洒,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哪怕是件西装吧,也非弄得皱皱巴巴不可,西装里面套着件中国式的老头汗衫。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的,别有一番风度。

李宝德离过三四次婚,每个妻子都带走了一两个孩子,所以李宝德的新一任妻子是个20岁的金发美人,是他到中国来前一个月结的婚。因为合同上写着可以带一位夫人,不带就浪费了。而那位美人也乐意到中国来走一圈。所以,你常常可以看见李宝德破破烂烂地在学院里走来走去,而与此同时,他美丽的妻子正花枝招展地与一位黑人在宾馆里跳舞。“我们是合同制夫妻”,李宝德瞪着一双蓝眼睛对你认真地解释道,“所以我们各有各的自由”。

作为教授,李宝德的英语真是没说的。但是他喜欢把课堂弄得乱七八糟,因为他一看见“整齐”就来气。他号召同学们把课桌堆到后面去,把椅子搭成一个圈坐下来。班长嘀咕道这哪儿是大学教室,倒像是幼儿园。李宝德大吼一声不!这是圆桌会议,人人平等,都具有发言权!李宝德自己带头,也培养学生们放声大笑、起哄、尖叫、唱歌、发表奇谈怪论和做鬼脸。弄得教室整个儿地像个疯人院。

李宝德的班级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漂亮姑娘的成绩往往名列前茅,不漂亮的次之,难看的更次之。小伙子的排列也同样如此。后来发现李宝德所任课的其他班级的情况也与此相仿。到最后,人们发现并不是漂亮姑娘一到李宝德的课堂就变得聪明起来,难看的姑娘就变得愚蠢起来,而是李宝德一看见漂亮姑娘就满心欢喜,眉飞色舞。改起作业来就情不自禁地把勾一遛儿地打下去。要是在课堂上,某位漂亮姑娘回答问题时犯了致命的语法错误(众所周知,学院里漂亮姑娘本来就不多,仅有的那么几个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绰约丰姿而使成绩一落千丈),这时李宝德先生就会无限惊喜地瞪大眼睛,脸儿激动得红红的,像瓶味道甜美的红葡萄酒。“多么可爱!多么惊人!”他一个劲地嚷嚷着,声音由于兴奋和激动而在喉咙口哽住了。“您修改了英语语法!多么了不起!您把虚拟语气这一章整个儿地给修改了!”他难以置信地摇着头,兴高采烈地大笑起来。这时候那位姑娘就满怀着胜利的喜悦,神气活现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仿佛她是美国新语法的奠基人似的`。

很少几个学生到他住的房间去过。他的屋子乱七八糟。地板上沙发上到处是书,到处是东一只西一只的脏袜子脏汗衫脏衬衣。他打开一打灰色的袜子,一打蓝色的汗衫和一打白色的衬衣。他常常是把这一打衣物统统都穿脏了,再一起塞到洗衣机里洗。至于牛仔裤和那件破破烂烂的灯心绒上衣,似乎是从来就没有冼过。

离开中国的时候,李宝德先生难过得哭了起来,大鼻子被手绢捏得通红通红的。他哽咽着说,他是多么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这些同事和学生。“还有那些可口的中国菜肴,”他流着眼泪补充道。“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难忘。”他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抽抽搭搭地像个单纯的大孩子。临别的时候他噙着热泪和所有的人拥抱了,先是和漂亮的姑娘们,然后再是其他的人。他当时那么激动,那么难受,但是次序一点儿也没弄颠倒。

他给班里所有的学生留下了一份礼物(礼物是以摸彩的方式)。有的得到了一听可口可乐,有的得到了一打口香糖。最后几个人得到一只青蛙、一只老鼠和一条蛇。得到蛇的那个姑娘当场就吓得晕了过去。

李宝德先生是人和动物的热爱者。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洋学者》围绕着主人公的“主观随意性”来选择了5处独特、新颖而又典型的材料来刻画人物,这些材料有的是插入叙述,同样突出了人物形象。

B.班长嘀咕道:“这哪里是大学教室啊!倒像是幼儿园!”直接表现了以班长为代表的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不理解,侧面表现了李宝德的不负责任。

C.“这位漂亮的姑娘满怀胜利的喜悦,神气活现地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仿佛她是美国新语法的奠基人似的”。作者用幽默的叙述语言表明了对那位姑娘的肯定态度。

D.李宝德先生“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的,别有一番风度”。这里的“风度”暗含着对他不懂得衣着搭配的讽刺意味。

E.作者采用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单元来勾勒人物的独特外貌,小说选择了一些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相吻合的特征性细节来凸现人物的外貌。

2.小说主人公“李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说“李宝德先生是人和动物的热爱者”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洋学者》这篇小说无论在在组织材料、描写方式上都别具匠心。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

答案

1.(5分)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

①李宝德先生是一个主观随意性很强的外籍教师,“主观随意性”是李宝德先生最主要的性格特征,穿着十分随便,皱巴巴的西装常常配一件中国式的圆领老头衫。他结了三四次婚,而且现任妻子是合同制的,他觉得如果到中国来不带个妻子就浪费了;②性格外向,率真、热情。“一看见漂亮姑娘就满心欢喜,眉飞色舞。改起作业来就情不自禁地把勾一遛儿地打下去”。某位漂亮姑娘回答问题时犯了致命的语法错误,“他无限惊喜地瞪大眼睛,脸儿激动得红红的”“他一个劲地嚷嚷着”“兴高采烈地大笑起来”:③很重感情。“离开中国的时候,李宝德先生难过得哭了起来”,“抽抽搭搭地像个单纯的大孩子”。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李宝德先生热爱中国的这些同事和学生,“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难忘。”他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而且青蛙、老鼠和蛇都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学生,说明他对动物十分热爱,也能看出李宝德先生的直率性格;②这样写可以收束全文,突出人物形象,升毕主旨;③也表明作者对这一形象的肯定与喜爱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这篇作品在使用材料上有非常高明的精心的安排。

①它非常讲究叙述的节奏和叙述的调度,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交错进行布局,使整个故事流程的安排与叙述显得错落有致。作品一开头就是概括叙述。第二个细节单元婚姻很随使变成了具体叙述。第三个细节单元,讲他的上课很随便。这一段是概括叙述,这个细节单元也是从概括叙述开始的。第四、五两个单元是典型的概括叙述。第六个单元,即最后一个情节单元。具体描述了李宝德先生离开中国时的情景;

②情节的形态和情节的流程显得十分错落有致。我们读起来既有对面的、纵的掌握,也有对点的、特征的了解,创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作者给我们勾画了一幅这样的人物肖像。

①李宝德是个金发大胡子男人,一双温柔的蓝眼睛兴高采烈地望着你,似乎随时准备和你拥抱似的。李宝德是美国人,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因为潇洒,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哪怕是件西装吧,也废弄得皱皱巴巴不可,西装里套着中国式的老头汗衫。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别有一番风度;

②肖像画抓住了两个富有特征的细节:一是李宝德先生热情的蓝眼晴,二是李宝德无领中国式老头汗衫配上皱皱巴巴的西装的穿着,这两个富有特征的肖像细节,十分精彩地点出了这位洋学者随便而又任性的性格特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就以上任意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篇2:洋学者阅读答案

阅读。

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苦:苦恼。③渴:迫切地。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 )

(2)苦渴无日( )

(3)当以三余( )

(4)夜者日之余( )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3)用;(4)一天,每天

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篇3:洋学者阅读答案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英语教学的起始时间较以往大大提前。新课标对初学者阅读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级目标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目标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新课标的一级目标主要针对小学低段(1—4年级)的英语学习者,二级目标主要针对小学高段(5—6年级)的学习者。与此目标相比,当前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不尽如人意,阅读潜能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读写”,在阅读方面主要体现在阅读量的训练上。在初学阶段,往往更侧重“听说”的培养,虽然阅读技能也受到关注,但仅停留在对课本的阅读,而且这种“读”以认读、拼读和朗读为主,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教师对早期阅读存在错误的认识,影响了阅读教育活动的开展。比如,有人认为初学者没有单词积累,无法进行阅读。一些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方式、过程的关注,只注重结果的反馈,急于把练习抛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重词句操练和语法规则的讲解,轻语篇训练和理解,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初学者的阅读教学

阅读的概念很宽泛,虽然初学者所掌握的英语词汇有限,甚至为零,但从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课本开始,阅读就已经开始了。初学者的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初步的阅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到小学毕业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应该在600—700左右,这完全可以满足小学生对简单故事的阅读需要。在初学者的阅读教学中,应综合训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分“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和“读后活动(post-reading)”三个阶段开展阅读教学。

1. 读前活动

此阶段的主要活动有两个:一是背景知识的激活,二是提前渗透词汇和关键句子的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阅读材料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是“Top-down”还是“Bottom-up”。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但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些生词可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目的是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教师在此阶段还应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呈现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任务。

2. 读中活动

本阶段以学生阅读为主,所设计的活动都应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可考虑采用以下活动:浏览以了解材料的大意或主旨;获取、捕捉详细信息;将信息转化为图表;一边理解文意,一边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回答和材料相关的事实性问题或推理问题。

3. 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可按两种形式进行开展:一是根据阅读材料做思维性和任务性活动,二是将所学内容和学生的经历、知识、兴趣结合起来。如: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过程、策略等进行评估;依据材料进行口头、笔头练习,如角色扮演、复述、采访等;小组讨论相关问题;介绍自己的观点、类似的经历等。

三、故事教学

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故事书进行英语教学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一直是无可置疑的。我国新课标二级目标“学习策略”也指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和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大部分一线教育者都承认故事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环境和易于接受的英语输入,虽然有时候可能有一些英语稍稍超出了初学者现有的水平(Krashen, 1981:103)。赫斯特(Hester, 1983)、卡卫(Garvie, 1990)、艾里斯和布鲁斯特(Ellis&Brewster, 1991)也论诉了初学者使用故事书的好处。市面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专门探讨故事教学技巧的教师指导手册,较为著名的有怀特(Wright, 1995/1997)、扎罗和萨拉帕瑞(Zaro&Salaberri, 1995)、金吉罗斯和普赫塔(Gerngross&Puchta, 1996)。另外,各种各样的杂志有时也会用整个版面来讨论故事教学,许多为英语初学者设计的教科书都开始收录故事。

1. 选择故事的标准

一直以来小学英语课上使用的许多故事都是对经典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儿歌的改编或者缩写版。一般说来,许多原版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这些故事是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写的,一般原版故事中使用的英语并没有经过挑选或者分等级,但是如果经过精心的挑选也可以适用于那些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使用原版故事的好处在于提供了真实的英语例子和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入。此外,故事中提供的插图对年幼的学习者既有吸引力,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对于学生在母语中已经很熟悉的那些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概念和情感的发展状况及他们的生活经历,从中进行挑选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先前在母语中对故事的认识将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故事,如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改编(杨晓钰,2005:30-32)。布鲁斯特、艾里斯和吉拉德(J.Brewster, G.Ellis&D.Girard, 2002)在《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Guide)中专门探讨了选择故事的标准。

从表中可见,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成选择故事的衡量标准,并进一步转化成各种问题,当教师在选择时可以拿这些问题来提示自己。这些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复,因为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好故事都至少都具有表中提到的某些特点。

2. 以故事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儿童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需要较高技能的职业,教师要兼有儿童教师和语言教师的知识、技巧和敏感性。理论和实际教学情况有差异,教师应在运用中多加反思,以适应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1981.

[2]Hester, H.Stories in the Multilingual Primary Classroom.London:ILEA, 1983.

[3]Garvie, E.Story as Vehicle.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0.

[4]Ellis, G&Brewster, J.The Storytelling Handbook for Pri-mary Teachers.London:Penguin, 1991.

[5]Wright, A.Storytelling with Childre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6]Wright, A.Creating Stories with Childre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7]Zaro, J.J.&Salaberri, S.Storytelling.Oxford:Heinemann, 1995.

[8]Gerngross, G.&Puchta, H.Do and Understand.Harlow:Longman, 1996.

[9]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0]Brewster, J, Ellis, G.&Girard, D.ThePrimaryEnglishTeach-er’sGuide, 王晓阳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1]范伟.小学英语阅读策略与研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篇4:洋学者阅读答案

开幕式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授牌古里为全国首个“华夏书香之乡”。来自北京、天津、福建、河南、河北、湖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市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书香古里”与“晚清藏书文化”主题研讨。

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提出了认识铁琴铜剑楼藏书文化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五大人文亮丽看点:一是藏书求宝,富有宋元善本,从而雄踞中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列;二是编书立目,前仆后继,为中国文献史和文化史研究提供宝贵学术资源;三是读书明理,乐善好施,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福邦益国的传统人文精神;四是藏书屡经兵燹,书楼岿然独存,为常熟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杰出地标”之一;五是藏而能读,书香继世,形成具有古里乃至常熟乡土文化特色的精神文明底蕴。

正是瞿绍基隐居读书,喜好宋元之本,开创了古里瞿氏诗礼继世、书香传家的人文传统。瞿氏五代家学传承、书香世代,足以感受到诗礼传家的文化生命力和历史竞争力。徐教授还通过五个真实的历史镜头的复述,反映了铁琴铜剑楼的古今变迁,在总结铁琴铜剑楼旧貌、新颜中,昭示了今人的时代责任和文化使命。他建议,启动“琴剑楼数字化工程”,通过“数字化”手段,完全有可能借助数字化技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复原“铁琴铜剑楼”的资源,在扩大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也为古里、常熟的读者乃至江南和海内外学者提供服务。同时,也在网络世界中,跨越时间、空间地张扬着古里的现实知名度。

徐雁指出,瞿氏铁琴铜剑楼是历史赋予古里乃至常熟人民的人文厚礼,我们应当以感恩之心接受并在享用的同时,为之增殖增值,以便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也是我们对待包括瞿氏“铁琴铜剑楼”在内所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实事求是的立场,一种科学发展的态度。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陈德弟教授认为,研究历史,要想有所突破,必须有两个要素,一是新思想,二是新材料。中国藏书文化如果要进一步开掘新的研究领域,就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开掘。新思想,就是指藏书文化要从文化上使其进一步深刻起来。中国研究藏书常常从宋代开始讲起,宋代以前的藏书家,没有人去研究,人们常常以为宋代的藏书家不多,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也有藏书达到两三万卷的大藏书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项大的行业叫佣书业,就是藏书家雇佣抄书家给他抄书,这就使得图书大量产生。我们看到的关于藏书文化研究的论文、专著,很大一部分材料都是从传世文化中发掘出来的。前几个月,陈教授将之前出土的所有墓志铭进行了研究,包括中科院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唐代墓志铭及其汇编》等,发现在墓志铭里面,有大量的人物生平实例介绍,也有大量藏书有关的材料,有望从墓志铭里面发掘出一些新的史料。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的高虹说:在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面临着“左书右网”的现状,既有传统纸质出版的存在,同时数字化阅读已经发起了挑战,两者会并存一段时间。面对这样的现状,出版人、阅读先驱要做的就是引领社会的阅读,培养国民的阅读能力。面对我们国家的国情,仍然有大量的不读书人口,还有功能性文盲,阅读引导的任务很重。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民性的,涉及到儿童早期的阅读教育,大中小学的阅读教育一系列问题。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荣方超报告了《皕宋楼藏书聚散专题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论文。他认为,皕宋楼藏书聚散这段私家藏书史虽然时有研究者关注,但一直缺少一份完整和翔实的专题性报告。湖州师范学院王绍仁先生《皕宋楼藏书流布及宋元版追踪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填补了丽宋楼藏书来源去向鲜有专题性、完整性研究报告的缺憾。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唐曦报告了《弘扬八闽文化传统,总结千年私家藏书》的论文。她认为,在2007年之前,曾为全国雕版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未见一部完备翔实与私家藏书有关的著作,直到王长英与黄兆郸合著的《福建藏书家传略》,尤小平所著的《福建藏书楼》相继问世,才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她总结了北宋以来福建私家藏书的特点并将《福建藏书家传略》和《福建藏书楼》两书进行了对比性评介。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吕竹君报告了《历代藏书家化私为公、与人共读之善举概述》的论文。她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私人藏书观念中“秘惜所藏”风气盛行,但却仍然有一种开放派藏书家不吝私藏,将藏书借与他人刊刻、阅览。他们的开放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藏本对读者有限开放流通,二为捐献藏书为公众所用。她认为,私藏开放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是对于藏书家自身的影响,藏书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二是对周遭与同行的影响,许多著名学者的成才,都是借助于藏书家的无私奉献。三是对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影响。我国古代开放派藏书家的世代努力,体现的正是“化私为公、与人共读”的宝贵思想财富,现代图书馆更应努力找寻一条公益之路,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推进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许琳瑶代表郑闯辉报告了《“南瞿北杨”之并称与“晚清四大藏书楼”之合称形成时代考辨》的论文。该报告对“南瞿北杨”和“晚清四大藏书楼”这两种说法的形成时间,从文献层面做了一番梳理与分析。

长期研究当地藏书文化的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教授,对“书香古里”与“晚清四大藏书楼”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书香常熟”的流在古里。常熟在中国文献史上是著名的藏书之乡,藏书之乡的源头之一是书乡古里。明代古里有个藏书楼叫东湖书院,此藏书楼主人作为藏书家在明代非常有影响力。常熟的藏书家、藏书楼在全国的县级城市之列遥遥领先,常熟明代从事刻书活动的有150多人,清代有125人。明代嘉庆以后,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常熟藏书家,形成了一个重要流派。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中非常有影响的,铁琴铜剑楼也是常熟古里书乡重要的代表,是常熟藏书流派的集大成者。

曹教授把它与天一阁做了比较,认为两者有着大的区别。常熟的藏书流派,喜欢收藏宋元刻本、抄本、稿本等罕见的一些书。天一阁比较注重收藏地方志、政书等等。在收藏和利用的原则上,常熟的藏书流派以藏为主,藏用结合,如铁琴铜剑楼,进楼读书的人非常多,它在当地是一个公共图书馆,在影响整个区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藏书精神,第一体现在开放性上,第二是勤奋,第三是精致,第四是创新,藏书有理论与实践,不光有藏书纪要,还体现在常熟众

多藏书家大量的书目、题跋。

他还向在座的专家学者推介了五部瞿氏藏书研究著述:瞿良士辑的《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瞿镛编,瞿果行标点、瞿凤起覆校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仲伟行、吴雍安、曾康编著的《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琴剑文丛:铁琴铜剑楼与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常熟自印本);曹培根著的《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寻根》杂志主编郑强盛对当代藏书家的藏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忧思。郑强盛认为,我们研究私人藏书史、藏书楼,都是从私人藏书作用、意义、文化传承方面进行研究,却没有考虑它的流向,尤其是当代的私人收藏。当代的私人收藏遇到的问题目前已经突出,从古代的藏书楼开始,私人藏书前提是必须有钱,还有就是有藏书爱好。对当代的学者来讲,面临着很大的一个问题,首先是资金的问题,存放是另一个问题;要是以后他们的后代对此没有兴趣,那怎么办?所以现在收藏这些图书,能否长期保存下去是个问题。古代的藏书需要研究,当代的藏书更需要专家们去关注。

江苏江阴图书馆馆长陈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江阴图书馆自行编辑、出版的内部交流刊物《读读书》杂志,它传递的是一种阅读休闲式的感受,倡导的是阅读知性生活,希望阅读能够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郑州大学图书馆赵长海介绍了自己的著作《新中国古旧书业》,他说从小就比较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乱七八糟”的书,还有一点“好高鹜远”,读书经常超出自己当时年龄段的接受范围。学了图书馆学之后,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读书、逛书店。

浙江慈溪上林书社理事、家谱收藏家励双杰喜欢藏书,刚开始收藏线装书,碰到家谱之后就改为收藏家谱。他认为自己与家谱是有缘分的,家谱改变了他的命运,接触了家谱之后,他的整个人生就沿着家谱在走了。他收藏家谱与一般人不同,人家讲究姓氏源流,而他则比较讲究版本。

雨岛效应: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被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城市绿地具有缓解“雨导效应”的能力,是改善城市“雨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米兰达权利:米兰达权利(mirandarights),也称“米兰达警告”,美国刑事诉讼术语,也就是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权利。其核心内容可总结为“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项权利,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你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如果你没有钱委托律师,我们将为你指定一名律师。”2010年5月,纽约汽车炸弹爆炸未遂案,掀起美国朝野的新一轮激辩——是否该赋予恐怖嫌犯“米兰达权利”。

微型睡眠:微型睡眠,俗称“打盹”,也叫“微型觉”,指缺乏睡眠的人睁着眼睛进入睡眠的状态。人的身体每天都利用睡眠的时间来修补受损的细胞和神经,睡眠是大脑暂时性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过程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休整和加强。缺乏睡眠的人会时不时陷入“微型觉”——当你不注意时,你会在几秒钟内陷入睡眠状态,这期间你经常是睁着眼睛的。

地球墨:地球墨为四大名墨之徽墨,是安徽歙县墨店的珍品,该墨具有徽墨所代表的“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之特点,由胡开文(被称作“四大墨王”之一)所创制,曾获得190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另一个令它广受世人喜爱的原因是,它代表了一种渴望认知世界、与世界交流的意识。在此墨问世的1915年,中国并没有完全摆脱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禁锢,许多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天圆地方”的神话中。地球墨的诞生便有着引领中国有识之士走出国门、认识世界的力量,其承载的是中国人的一段渴望自强的情感。

超级城市体:超级城市体,是指为更大限度地实现规模效应而逐渐形成的“紧密型城市群”,是城市群的升级状态。由于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诞生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正在向“紧密型城市群”集结迈进,一个常住人口达3000多万、地区生产总值近2.5万亿的“世界超级城市体”正在珠三角诞生。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直辖市重庆、河南郑州等均有拟建超级城市体的理论构想。

水足迹:水足迹(water footprint),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此概念最早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于2002年提出,其完整概念包括“国家水足迹”、“个人水足迹”两部分。如一个100克的苹果的“水足迹”为70升,一杯咖啡的“水足迹”为140升,而一个汉堡的“水足迹”是2400升。在测试水足迹的网站关于世界各国水足迹列表上,美国成为黑名单的头号上榜者,水足迹为人均每年约2483立方米。中国则为人均每年约702立方米,排名135。

篇5:《我们该怎么对待洋节》阅读答案

实际上,这些洋节的本身并不包含多么深奥的文化价值,但却充满着普世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就比如情人节和母亲节,一个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一个是体现着母亲的伟大。美好的爱情是世界年轻人的共同追求,母亲的伟大,子女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也是我们人类所应当恪守和倡导的基本伦理,之所以这两个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年轻人追捧,确实是因为节日所倡导的价值内涵具有普世共识。

在看到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受到热捧,也有专家提议,把我们农历的每年七月初七定为中国情人节。虽然其文化内涵比西方情人节丰富许多,又有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做支撑,但不仅响应者寥寥,更不能与西方情人节的影响所能及,人们还是把每年的2月14日作为正宗的情人节来度过和消费。现在,母亲节又后来居上,特别是今年的母亲节,不仅城市大街小巷商家处处打起了母亲节的促销战,媒体、网络更把母亲节的氛围营造的分外浓郁,今年如此,明年后年可想而知,风力只能说越来越猛,

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的专家话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如果说他们对无中生有的报道深表忧虑,倒不如说是对人们热衷于西方的母亲节更为担忧。急切的希望国家确立我们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试图用我们的中华母亲节来取代西洋的母亲节。笔者认为,此举希望是美好的,但既没必要,成为现实恐怕也是遥遥无期。

的确,中国的传统孝道非任何一个国家可比,尤其是对于母亲的尊崇,更可以解读为一部悲壮史。几千年来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而唯一能够获得的尊重和孝敬就是来自于子女。封建王朝从来没有尊重女性,但也把子女孝敬母亲视为做人之根本。众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建议把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现实,即便是立法确定中华母亲节,能够取代业已形成共识的西方母亲节吗?

诚然,我们理解专家和人大政协委员们的良苦用心,但是孝敬母亲这一人伦基本道德是没有国界的。据考证,现在的母亲节,虽说是美国的节日,但最早起源却始于古希腊,是美国人盗取古希腊的泊来品,但却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进而风靡世界。我们的年轻人虽然撷取了这个日期,但具体孝敬母亲的方式,却又颇具我们自己的特色,而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中国风俗习惯孝敬母亲的方式也会越来越浓。我们真的没有必要非在日期上突出中国特色不可。在如今地球村的年代,很多国家受到华人的影响纷纷过起了中国春节,也没见哪个国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春节。还是让我们多研究一下自己的传统历史,创新推出国人都能接受,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节日,以此来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才是需要研究和动脑筋的地方。

11.读完全文,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1)请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第6段中的盗取和泊来品加引号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联系该段内容,模仿A句在B处写一句合适的语句,并说说A句和你所添加句子的作用。(4分)

13.联系本文的观点简单说说是否需要设立中华母亲节?(4)

参考答案:

11.(1)(2分)要点与评分:能抓住文章内容命题。

如:小议中国新节日

我们该怎么对待洋节

(2)(2分)要点与评分:各1分,说明意思和作用。

这两处引号都有其特殊含意。盗取是正话反说,是引入之意,这样表达较幽默。泊来品是译音,加引号作用起具有特殊含义的作用。

12.(4分)要点与评分:句式、修辞相同2分,作用2分。

如:烈火只能说越烧越旺。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喻证了洋节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这一观点。

13.(4)要点与评分:读懂本观点2分,简单论述2分。

篇6:洋学者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

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解释;

(1)志(2)说(3)逾(4)盍(5)迨

2.翻译:

(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3.上述选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5.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译句:

7.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C)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参考答案】

1.(1)同“识”,记(2)劝说(3)超过(4)何不(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上一篇:赛马串词下一篇:私人影院会员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