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2024-05-07

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共9篇)

篇1: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教师科研参与率不高让校长头痛,邹城一中鼓励教师从课堂上找课题

从小课题着手破“大问题”

■通讯员 张传民 本报记者 王友文

最近几天,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教师黄绢正忙着做开题报告。他和同事共同研究了近两年的小课题“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及应用能力的研究”被市教科所立项。据了解,该校今年有30多项申报课题入围,而此前每年都只有几项。这得益于学校广泛开展的小课题研究。

把着眼点放在小问题上,使每位教师都参与。从去年开始,邹城一中推出了20个与教学方法、学习质量提升紧密联系的选题方向,让教师结合专业背景自主确立研究题目。在人人参与的小课题研究中,许多教师不但在实践中解决了真问题,提升了教学水平,而且找到了做科研的方法和自信。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研究活动,它要解决的是教师科研参与率不高,即使参与也多浅尝辄止的大问题。”校长吴继峰说。

就这样,“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教学背景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优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用的发挥”等课题都成了教师在教学中用心研究和探索的“大题目”。这些问题有的由一位教师实施,有的由几位教师合作共同研究。由于问题连着课堂、教学,教师们感觉这样的课题研究有用、可操作。

虽然强调以教师的自主研究为主,但为了推动研究深入,学校每学期会举办两到三次专题讨论会,从研究方法到研究步骤,教研部门都会跟踪指导。“最大的收获是教师在长期迷惑的问题上找到了方法,在教学的关键细节把握上取得了明显突破,有效提升了教学的精细化水平和有效性。”该校教师王恒说。现在邹城一中的许多课堂,问题让学生去提,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惑、所悟,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小课题研究让科研离我们不再遥远,使教师成长逐渐走向理性。”高三语文教师张建华说。

2012年10月8日 中国教育报

篇2: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搞教育科研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关键是做一个有心人,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入门过程,经过一个训练和适应过程,每一个普通教师都可以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由此可见,一个教师要想从单纯的教育教学的视野中解放出来,做一个教育科研型的教师,最要紧的是摆脱畏难心理,克服内在的心理阻力,有了这样的勇气,做好教育科研是完全可能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校外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1.要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我感觉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感情的共鸣。同时我们每个人至少要订几份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2、养成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3、主动与外界联系,想办法多参加一些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总结,我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把写作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等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正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会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5、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还要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要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需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有用的知识体系。

篇3: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科研能力

一、系统、深入的理论知识学习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体育教师必须根据职业特点习得丰富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专业的理论知识, 二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自己的专业方面, 体育教师首先应掌握教育的科学性, 懂得教育规律,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根据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需要, 体育教师必须系统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各种技术教材的基本教法、裁判法和测量统计法等, 还必须掌握与人体有关的科学知识、保健学和营养学知识, 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随着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 体育教师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 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就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除了要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具备哲学、数学、语言文学、理化、管理、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开阔视野, 拓展科研领域, 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教育服务。

二、在实践工作中要善于总结, 养成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的习惯。

体育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 在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是研究工作的基础, 这样研究问题, 撰写论文才有实际意义。然而目前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善于总结, 多数总结也只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 不具有太大的价值。实际上教学、训练日记和总结, 是改进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 也是科学研究的资料宝库。教学训练日记中记载着学生和运动员实际完成的作业内容 (教学训练内容) 、数量、质量、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等, 都对科研工作有参考价值。因此重视写训练日记和体育工作总结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 养成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习惯是进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 阅读和收集的资料多, 能使自己对所选题目相关的知识广博, 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增加思维的深度, 对题目研究也能提供多方面的理论依据。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呢?“处处留心皆学问”,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表明在日常的学习、训练、阅读、听报告、上网和看电视, 甚至在消遣性的浏览报纸杂志中, 时常会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要随手记下来, 以便用时查找。涓涓细流, 汇成江海, 资料要靠一点一滴地搜集、积累。最常用的搜集方法有:上网、订购、交换、索取、参观访问、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会议等。最重要的方法是阅读, 要把搜集文献资料同看书学习、更新知识结合起来。此外, 经常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证明, 新的思想和想法来自工作实际外, 也在日常工作的其他时间、地点一时得到启发, 产生意念。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养成随身携带笔、纸的习惯, 记下闪现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 这是积累直接资料的很好的方法。

三、了解和懂得学校体育科研选题的依据和途径

学校体育科研实践证明, 课题选择得好, 对出科研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而目前, 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此还不够重视或者了解不深, 因此在准备进行体育科研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 要想提高体育科研能力就必须了解和懂得选题的依据和途径。

科研选题的依据主要分为两方面, 即“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必要性主要看选则课题的重要价值和前人研究的情况怎样, 即“该不该研究, 需不需研究”;可行性体现在研究者的主观条件 (设备仪器、经费、时间、人力、情报资料等) 是否具备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另外, 所选题目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性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并且要占有一定资料。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题目的选定可以从理论学习中找;从实践过程中找;从文献资料中找;通过各级学术研讨会或报告会去找;从上级公布的课题或会议征文中找;从教师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中找;从学科交叉的空白区域中找;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上网查找。

篇4: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经验技术型、理论型、科研型。这三种类型教师中技术型占大多数,理论型和科研型次之。为此,重视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途径来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干了许多年,有的甚至干了二十多年,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是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把这些感性材料提升为科学理论,这样研究问题、撰写论文才有实际意义。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相当多的人不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得不到升华和推广,因此教学品位和质量难以提高。目前仅有的多数总结也只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不具有太大的理论价值。实际上教学、训练日记和总结,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学研究的资料宝库。教学训练日记中记载着学生和运动员实际完成的作业内容(教学训练内容)、数量、质量、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等,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重视写训练日记和体育工作总结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另外养成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习惯是进行科研不可缺少的工作。阅读和收集的资料多,能使自己对所选题目相关的知识更广博,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加思维的深度,对题目研究也能提供多方面的理论依据。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呢?在日常的学习、训练、阅读、文献资料、听报告、上网和看电视,甚至在消遣性的浏览报纸刊杂志中,时常会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要随手记下来,以便于用时查找。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资料要靠一点一滴地搜集、积累。最常用的搜集方法有:上网、订阅、交换、索取、参观访问,而最重要的方法是阅读,要把搜集文献资料同看书学习、更新知识结合起来。此外,经常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证明,新的思想和想法是来自工作实际外,也有在日常工作的基础时间、地点一时得到启发、产生灵感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养成随身携带笔、纸的习惯,随时记下闪现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这是积累直接资料的很好的方法。

三、学会确立选题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保证

科研课题受很多内外条件的制约,如研究人员理论修养与学识见解等研究素质以及研究经费、仪器设备、研究对象等客观条件。因此,提出一个好的选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否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题目,反映了研究人员是否具有科学研究的洞察力与创新精神。而目前,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此还不够重视或者了解不深,在准备进行体育科研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要想提高体育科研能力就必须了解和懂得选题的规律和途径。只有遵循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才能顺利完成研究任务。体育科研程序是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客观规律性的反映和表现,了解和掌握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有助于研究者将主观的努力和客观规律统一。科研选题最好在自己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学校体育的管理中寻找课题、这样比较熟悉情况。容易找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题目,也容易出成果。另外所选题目还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关键性的、是具有共性的问题,并且自己要占有一定资料。

篇5: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更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不同、性格特点各异、家庭环境不一样,个性心理品质千差万别,且极不稳定,不断变化,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对他们不可能像生产物质产品那样按固定的工艺流程、统一的型号来铸造。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转化成为教育的主体,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他们在接受教师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师从事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有得到受教育者的良好配合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灵活地运用教育理论,因人、因时、因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种创造性的作用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途径

1、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1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

(2要注意学习,用于实践。

(3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4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

2、培养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

(1多看。多看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学刊,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新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著,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和专著具有指导作用。

(2多谈。多谈是一种简捷、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多与优秀的中高级教师、学者交谈有利于自身的提高,他们的经验丰富,科研造诣较深,善于把握方向,能全面地看问题。

(3多听。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多想。通过听、看、谈,不断积累知识,储存信息,通过一事一议,运用联想,假想,反思,质疑,发现问题。并以此展开思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

(5多记。多记就是把我们看过、听过、谈过、想过的事情用脑子记下来,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都要认真记笔记,要把平时看到、听到,认为较好的一些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到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防止遗忘,对近期已确定的课题,要注意收集资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攻关,完成课题。

(6多写。论文的撰写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科研能力的表现形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二、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民族未来的重要性,辩证地认识素质教育既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选拔一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又不是培养全能全优的教育,全优全能是违背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人人有个性,个个有特长,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创造的潜能。教师的教育也应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改为思维训练的过程、潜能开发的过程。对创造性人才有辩证的科学的认定方法,不要片面地认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从事高科技研究,而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2、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知不断涌现,教师不应仅满足于师范教育所学的知识,而应对新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识,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站到新知识的前沿强化专业知识。

3、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篇6: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篇7:如何做好一个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

杨志红

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某些理论或实际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系统认识过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以教育科学基础理论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教育对象,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探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找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出发点。

一、教育科研的选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搞教育科研首先要选好课题。课题来源主要途径有:研究者自选课题、各级课题指南、委托课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更多的是自选课题,它来源于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通常所说:“问题即课题”,我们可以在身边的问题中选择自研课题。怎样选好题呢?

1、所选课题应具有需要性和前瞻性。需要性,即因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而立题,要考虑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实践的或理论的意义。所谓前瞻性,即选题者具备超前眼光,要考虑通过研究所形成的学术成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是否有普遍指导作用,有实用价值。

2、所选课题应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符合前人总结的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及科学的教学法原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或理论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或应用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还要注意,研究者的思想理念要站在时代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

3、选题还要因地(校)制宜,研究实施具有可行性。选题时就要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方面,诸如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前期工作基础、经验,本职工作的性质和环境,所掌握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客观方面,如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理论准备、科学上的可能性等。中小学教师做大的选题(宏观题)比较难,无论是参考资料、研究手段还是研究时间、工作基础都不是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生龙活虎的教学实践中,“实践出真知”,实践中的经验一旦运用理论加以升华,提升层次,那么它的指导意义则更大。因此,建议围绕身边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选“小”题。如当前学校急需解决的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寄宿制学校建设、学前教育 新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等问题。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申报立项(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选定了课题,下一步就是着手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

构思研究方案的几大因素

①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方案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其具体环节不同,那么整个研究方案也就不同。

②已有的研究基础。包括:研究的背景、感性认识、已索的文献或实验数据、朦胧的研究假设等。

③研究人员的组成,如:人员所属的专业、单位,子课题的承担,都要考虑到。

④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设施设备、用品、电脑网络、经费预算等。

2、研究方案的设计

设计研究方案的一般思路是: ①形成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根据已有的事实、资料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它应是科学性与推测性的统 一,表述要明确,可检验。形成步骤:由事实、资料——提出研究问题——形成初步假设——文字表述观点。

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此外还有历史法、文献法、统计法、理论研究法等。

③选择研究对象。选取样本,要求明确总体界限,有代表性和随机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④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a、研究题目; b、目的和意义;

c、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子课题、重点、难点;

d、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e、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f、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g、经费概算。

(二)课题的申报立项

1、填写课题申报书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内容项目包括:

①基本情况;

②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③课题论证。

a、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b、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科研手段;课题组成人员分工。

④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

⑤推荐人意见。申请人不具有高级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⑥单位、地(市)、省三级审批意见。

2、申报时间:江西省教育厅课题每年两次,3月和10月20—30日(当地邮戳为准);

3、课题立项:由省教育斤课题基地办聘请评委评审课题,向课题负责人下发《立项通知书》,当年4月30日和11月10日寄出。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课题方案制定后,便可召集课题组成员,落实分工,启动实施。每阶段工作,要由课题负责人牵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持之以恒研究,不断总结反思,达到预期目的,形成阶段性成果。

每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要认真研究理论,摸清学情,并根据实验方案,提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2、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每采取一项重大措施,都应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通过课题组的充分讨论,并做好宣传工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3、课题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办法,调整进程。每期至少开好三次会:期初会,布置本期研究工作任务、目标;期中会,进行研讨、交流,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安排下半期工作;期末会,收集成员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小结,总结反思本期工作。

4、课题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实验研究基地(班)听课、调查、座谈和测试,检查实施情况;研究者同行间也要互相学习、合作教研,虽分工有所侧重,有独立研究方向,但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做到顾全大局,通力合作。

5、课题研究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主动向各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专家咨询请教;经常了解课题研究动态;主动邀请各级教研部门来校指导课题工 作。

6、每个成员按计划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如:设计教案,创造课型,制作课件、录音带、教具、学具,开展公开教学,撰写论文,发表文竟等。收集学生有关课题研究的学习成果,如优秀作文、小论文、实验报告、小制作、小发明、获奖证件等。

7、主动争取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条件,提出合理建议。如:办好校刊校报为教研成果展示搭建平台,优先使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必要的经费开支等。

8、课题负责人每期(年)末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并向课题与实验基地办提交阶段性报告,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小结一般包括:本阶段主要工作、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三部分。

9、课题组还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档案建立工作。内容包括: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各类成果统计分析、评价报道、验收鉴定材料等。

四、课题的结题工作

课题研究按计划完成了所有阶段和内容的研究工作,则要着手准备收集成果,写出结题论文,提交申请,填写结项报告书,申请验收鉴定,做好结题工作。(一)自查验收,整理成果。

按照课题申报书的计划逐项进行自查验收,召开做好结题工作的会议,收集所有成员的研究成果,并对照课题方案中的预期研究成果,进行分项分类,质量评比、统计。将成果按一定方式整理汇萃,编纂加工而成课题的终结成果。(二)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1、关于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后期,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选择适当的形式将其明确地、有说服力地表述出来,通过科学的评价使之得以推广运用,这就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述形式有:研究报告(包括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论文(专著)(即学术论文);其它形式(如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一套设计完整的测试卷等)。

2、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

①教育调查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调查内容)、结论和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

②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方法、结果(主要部分)、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六部分组成。

③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一般由题目、情况概述、经验总结(主要部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意见四部分组成。

④学术论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序言(引言、前言、绪论)、正文(本论)、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七部分。(三)填写结题(项)报告书。

1、结题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①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

②课题结题的总结报告,一般包括: 题目、前言、工作回顾、研究方法、结果、课题研究成果统计等。

2、《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的内容项目。(1)研究报告 ①立项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

②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自我评价;(2)主要研究人员(3)研究成果

①反映课题进展情况的资料;

②学术和实践活动;

③队伍训练的成果;

④课题有关改革最终受益层面的实验推广规模;

⑤效益情况;

⑥社会反映;

(4)鉴定小组人员名单(5)鉴定结论

(6)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意见(四)结题归档材料

1、课题申报书;

2、立项通知书;

3、课题进展报告(阶段性工作小结);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总结报告;

6、课题成果统计表;

7、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专题调查报告、经费决算报告、成果应用单位意见以及各种表格和有关背景材料。

8、成果应用推广的方案和建议:包括应用推广的环境、条件、范围、采取的形式,对课题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要求。(五)结题方式及标准

1、结题方式:通讯评审和现场评审;

2、标准: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评审评价指标、内容及分值。每项按好(100%)、较好(80%)、一般(60%)给分。

①科学性(20分)。内容:a.选题的事实依据;b.选题的理论基础;c.选题的起点。

②创新性(15分)。内容:a.研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研究方法是否先进科学;b.是否具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

③可行性(15分)。内容:a.估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身心素质;b.分析和评价课题研究手段、仪器设备、情报资料、经费支持、研究时限、协作条件等;c.研究过程中技术难点的含量;d.学术的深度和广度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

④成熟性和完备性(15分)。内容:a.成果的资料是否原始和齐全;b.数据是否可靠;c.结论是否正确。

⑤适应性(15分)。内容:是否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如具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⑥科研效率(10分)。内容: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是否科学、经济和合理。

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分)。内容: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近期和远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8:小学如何提高教科研

此外, 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结构中高层次的教育, 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更是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的发展。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知识亦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科研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她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 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 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一名高素质的临床医师,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 更要有创新思维的科研攻关能力。因此, 对于医学硕士研究生而言, 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 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更是考量优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有这么痛彻心扉的经历, 一些医学硕士研究生为了应付毕业, 拼凑一些数据, 或者是捏造一些实验数据, 如此, 科研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 更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那么, 如何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呢?通过总结多年带教经验, 笔者认为我们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学校或者导师角度来说, 在本科期间应尽可能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活动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在我院2011级, 2012级共57名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兴趣情况, 将其是否有科研兴趣分为A型 (包括A+和A-) 及本科时是否有科研开课及实验操作分为B型 (B+和B-) ,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具体如下 (表1) :

进行perasonχ2检验, 得出χ2=12.5, P<0.05, 结果表明, 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兴趣的产生与本科时是否有科研开课及实验操作存在一定联系。

调查中指出, 本科期间有的学校大部分都是理论课, 实践课很少, 因此, 这些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自然, 这些学生的思考就会比较少, 就会缺乏对科研的兴趣, 更会埋没一些科研思维。

因此, 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 从学校或者导师角度来说, 在本科期间应尽可能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活动。

2 医学硕士研究生应加强自身学习

2.1 学会使用进行科研的基本工具

文献不会自己放在面前供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 或者说读别人提供的文献显得十分被动。因此, 在读文献前必须学会查找文献。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会使用工具, 如pubmed, highwire或者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等等[3,4]。那么, 如何在茫茫文献中选择适合你的文献?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会对关键词的把握, 并且要学会迅速阅读文献摘要, 以期选择到相关的文献。

但找到文献后, 自然会面临整理文献的问题。这种情况下, 选择合适的软件整理文献可以提高再次阅读文献的效率, 包括使用endnote软件等[5], 因此, 对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工具的使用的培训很有必要。

2.2 写综述, 提出问题, 找到研究点

有一些医学硕士研究生为了急于进入临床或者是能如期毕业, 往往缺乏对研究课题的思考, 这种情况下, 很多研究生习惯于依样画瓢, 仅仅是对师兄师姐实验结果的重复, 很少有创新的地方, 这也是如今大多数研究生的现状。但医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学会思考, 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个概述, 如何解决?

通过总结相关文献, 撰写综述是非常必需的。医学硕士研究生通过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 可以提出问题, 找到研究点, 进一步提出研究计划, 并针对其进行论证。这种情况下, 着手进入下一步科研研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着手研究

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忽略了对实验工具的规范操作。然而,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假如你得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结果, 但你的实验操作是不规范的, 这样的结果能让别人信服吗?

因此, 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实验时, 可以学习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的操作, 通过学习他们的操作, 及时思考, 并让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指正自己的操作, 然后再进入实验。

2.4 遇到问题, 适当调整, 再完善计划

科学研究不是想当然, 因此, 医学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 甚至有些悖离计划太远。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 并学会适当调整。要知道, 很有可能是原始提出的研究计划存在某些漏洞, 往往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却是一个创新点。最后, 通过调整, 逐步完善计划。科学研究就是如此, 一步一个脚印。

总之, 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应从多方面入手。从学校或者导师角度来说, 在本科期间应尽可能开展相关科研教学活动。而从科研的主体来讲, 医学硕士研究生需要通过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要知道, 但凡研究都有一个基本顺序:读文献, 写综述;提出问题, 找到研究点;提出研究计划, 论证;着手研究;遇到问题, 适当调整, 再完善计划;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之宪.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 .

[2]曹勇, 赵继宗.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两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

[3]林晓华, 钟伶.基于Pub Med开展学科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 2013 (4) .

[4]刁继红, 甄连花.如何利用Pub Med检索医学文献[J].中国药房, 2009 (22) .

篇9:青年班主任如何提高工作科研修养

一、勤于请教

请教,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不以为然。向中老年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优秀班主任请教,并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诚心拜师,以求帮助、指导。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拜师”不应只是几次交谈或听课,而是长期观察、跟班见习;学习的重点还不在于其具体的做法,而是悉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乐于请教,还包括以书信、网络等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请教,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从专家们的指点中受到鼓励。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是指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与学生做朋友,及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心声、建议和批评。

二、勤于思考

思考活跃、思维敏捷,是青年教师的特点,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优势之一。“勇于思考”的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迷信权威。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同时,敢于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该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找出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我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每天都会遇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有的青年教师对此感到心烦。其实,这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涌来,班主任研究的切入口也正在于此。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三、勤于阅读

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来说,勤于阅读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又可以随时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各种信息。因此,青年教师无论多忙,都不可忽视广泛的阅读。一般说来,为教育科研而进行的阅读,其内容可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著作。这是青年教师必不可少的理论素养。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一位或某几位教育家的著作作系统阅读,重点研究。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网络信息。阅读这些报刊、网络信息,可以使我们从别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四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通过这些读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使我们的教育方法更加适应当代学生个性特点。

四、勤于积累

素材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采集”的过程,积累得越丰富,成果就越丰硕。青年教师可留心这四方面的素材积累:一是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周记等书面素材。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文字都收存,而是注意保存那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灵世界的文字。二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特优生、“潜能生”等有明显特点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化情况、学习状况、社会交往、家庭环境等等。三是青年教师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素材,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四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统计等等。

五、勤于写作

文字表达也是科研的基本功。一提到写作,有些青年教师往往以自己不是语文教师为理由而不愿提笔。其实,教育科研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内容实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应该说,这些要求对于经常练笔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不难达到的。“勤于写作”写什么?一是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次反思、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二是教育笔记,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对特优生、“潜能生”的跟踪教育个案等等。三是教改实验报告、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材料。四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体会写成的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论文。在这四类中,前两类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交流、发表而写,其主要目的既为练笔,也为积累;后两类文字则可以在校内外交流或试投报刊,这是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形式。增强教育科研修养,当然并不只是青年教师的事。但无论是从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我国教育者整体素质提高要求看,应该说青年教师尤为迫切。目前我国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相对薄弱,然而,这恰恰为一切有事业心的青年教师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块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天地。

实践已经证明,结合班主任工作进行教育科研,正是普通的青年教师通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

上一篇:谈谈运行office的硬件要求下一篇:英语词汇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