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

2024-05-17

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精选6篇)

篇1: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

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病防治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为了预防和控制突发性生活饮用水事故发生及水污染引起的传染病传播流行,规范小区内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保护小区业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小区的稳定和发展,结合小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小区水污染防范措施应急小组,组长为小区主 任,成员为小区工作人员。

二、应急小组负责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向所在地政府省 卫生监督主管部门报告,调配和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进行紧急事故抢救,同时向物业公司上级部门报告。

三、二次供水管理人员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一经发现异 常现象,第一时间向小区主任及相关部门人员报告(5分钟内)。

四、小区主任确认发生事故,立即向省卫生监督部门及 公司上级相关部门报告(10分钟内),并现场组织处理工作。

五、应急小组负责现场处理全面工作及协调工作,包括 现场调查与控制,现场设施及污染处理,样品采集,清洗消毒,水源保护等工作,快速消除污染,减少危害,启动安全水源。

篇2: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集团公司、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为了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及紧急情况时,为避免或减轻国家、集体、人民利益蒙受重大损失,避免环境遭受更大污染或破坏,及时报告、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和危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的“环境污染事件”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行动及因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这类事件的突然发生,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危害或严重威胁,致使人群健康受到伤害或潜在伤害,致使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

第三条 环境污染事件或事故的确认机构

(一)环境污染事件或一般环境污染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确认机构,为市(县)、区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确认机构,为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依据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确定。

第四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 项目在施工生产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现场人员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书记进行汇报;项目经理、书记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如果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影响较大,易发生对企业较大的负面影响时,公司主要领导应立即向集团公司进行报告。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项目负责人同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

1、项目经理、书记在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的同时,应立即进行调查,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人员疏散、污染源控制等,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的和危害。

2、公司领导在接到项目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等相应应急预案,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指挥事件处理工作。

3、事件处理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尽快控制事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事件处理中要积极和地方政府、媒体加强沟通合作,主动配合并接受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调查,妥善处理事件,消除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5、事件处理中要指定专人收集和保存相应现场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便于事件调查处理及企业类似事件防范。

第六条 经理部在项目开工时应加强环境因素的调查和识别,制定相应措施和预案,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并加强实施,以杜绝环境污染事件。

篇3: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

2010年*月*日, 110kV西埔站110kV堂埔线155开关在完成高压试验后, 准备将其由检修状态转为冷备用状态。当运行人员将开关机构箱“远方/就地”把手从“就地”打到“远方”位置时, 110kV堂埔线155开关自动合闸, 保护装置和监控后台机报“重合闸动作”信号。

110kV堂埔线采用GCSL163B-114/JS型110kV线路保护柜, 包含SCX-11J三相操作箱和CSL163B线路保护装置。

2 原因分析

现场检查发现三相操作箱上“合后位置”灯常亮并无法复归。“合后位置”灯由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常开接点点亮。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是重合闸控制回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 它是一个带磁保持的继电器, 在远方合闸时励磁置位, 在远方分闸时复位, 而就地的分合闸和偷跳均不能改变其位置。询问现场人员得知, 由于高压试验需要, 运行人员在后台机上远方将155开关合上, 之后有人在机构箱就地将155开关分开。在后台机合上155开关之后,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置位, 而在机构箱就地将155开关分开之后,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HHJ还是保持在置位状态, 这与开关的实际位置不符合。

正常操作中, 远方将开关手动分闸之后,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的常闭接点闭合, 闭锁重合闸, 如图1所示。由于155开关在机构箱就地分闸, 合闸后位置继电器没有复位, 所以重合闸保持在充电状态。当运行人员将机构箱上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远方”位置时, 如图2所示, 合闸监视回路接通, 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励磁, 其常开接点闭合, 不对应重合闸启动出口, 合上155开关, 造成了重合闸误动作的事件。

3 防范措施

(1) 发生本次事件的CSL163B线路保护装置是四方公司老式的产品, 由图1可知, 装置只在三种条件下闭锁重合闸: (1) 母差保护动作; (2) 手跳开关; (3) 压力异常。与新型装置不同的是, 它没有“控制回路断线闭锁重合闸”的设计, 因此在机构箱就地断开开关而发生“控制回路断线”时, 装置没有闭锁重合闸。为了防止此类重合闸误动作的事件再度发生, 可以进行回路上的改造, 将“控制回路断线”开出 (24V) 经短延时接入闭锁重合闸开入。经短延时主要是考虑保护动作跳开关时, 也会出现短时间的控制回路断线。对于有保护启动继电器的装置, 可以将控制回路断线的开出再串联保护启动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后再闭锁重合闸。对于没有保护启动继电器的装置, 可以利用控制回路断线的开出启动压力低闭锁重合闸的回路, 利用压力低闭锁重合闸的时间继电器实现短延时。

(2) 本次事件中, 当机构箱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TWJ不能正确监视断路器的位置, 导致保护装置对断路器位置的判断错误。如果更改回路的接线, 如图2所示, 将TWJ由接点1改接到接点2, 那么当机构箱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TWJ也能正确监视断路器的位置, 就不会导致重合闸误动作事件的发生。这种回路改造后, 当机构箱的“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不会发出“控制回路断线”的信号。

(3) 管理上要明确, 尽量不要在机构箱操作开关, 特别是运行人员操作开关时一定要在后台机或者测控屏上操作, 不允许运行人员在机构箱操作。机构箱上的“远方/就地”把手的钥匙在运行时应该取下, 加强管理。如果检修人员要求在机构箱操作开关, 那么操作完成之后一定要恢复到操作前的状态。这就是说, 将“远方/就地”把手打到就地时, 开关在合闸位置 (分闸位置) , 那么将“远方/就地”把手打到远方前, 开关也应该操作到合闸位置 (分闸位置) 。这样开关的状态就跟合闸后位置继电器的状态一致。

(4) 运行人员要养成操作前后检查告警信号的良好习惯。如果在本次操作中, 运行人员操作前发现“合后位置”灯常亮的信号, 及时解决, 就不会出现此类事件。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起重合闸误动作的事件, 并提出了防范此类事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篇4:ICU护理风险事件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14-01

前言

ICU护理面对的对象特殊,对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要定期加强护士各项护理常规与急救技术与仪器操作要点的培训,使其牢记规章制度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牢记护理安全,提高其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与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避免各种可能风险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0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例、循环系统疾病19例、脑血管疾患18例、各类外科大手术13例、其他5例。护理事件:意外拔管9例,发生率为8.33%;护患沟通障碍6例,发生率为5.56%;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不当3例,发生率为2.78%;人工气道堵塞1例,发生率2.81%;院内感染3例,发生率2.77%;药液外渗2例,发生率1.85%;压疮2例,发生率1.85%。

2 ICU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障碍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可能存在意识障碍,护士往往忽视或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患者因病情或治疗所需而长期卧床,同时患者身上因治疗而插满各种管道,有的患者意识清楚却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患者家属把ICU当做挽救患者生命最后的希望寄托地,挂念患者病情却不能陪伴患者身边,更加增加了家属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2.2 意外拔管

ICU患者使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生命监测与支持,身上管道多是ICU患者最显著的特征,每根管道都可能有意外脱管的情况发生,各种管道中,以气管插管脱落或自主拔除的风险性最大。可能一部分患者自行拔管后能成功脱机病情好转,但大部分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插管,同时可能会因为缺氧烦躁或病情加重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气管导管滑脱问题不容忽视。

2.3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ICU危重患者大多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及时恰当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稳定血流动力学。ICU患者一般有两个以上静脉通路,输液量较普通病房大,对于有正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在同一路静脉通路静推其他药物或快进微量泵中药液时均会使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骤然增多而致患者病情变化,甚至死亡。

2.4 压疮的发生

ICU大多为长期卧床、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被动体位、各种消耗性疾病的危重及老年患者。由于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年轻护士护理危重患者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欠缺,不全面,经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简化了工作程序,而忽视了翻身叩背的重要性,以致压疮的发生,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使患者痛苦。所以加强该护理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

2.5 其他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

主要有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低下,不严格查对制度,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个人防护不当,法律意识薄弱等这些都是造成严重后果的端由。或者能力较强人员自觉心中有数,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懈怠现象。仍有一部分是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容易让护士产生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冷漠,与医生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还有很多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风险事件缺乏判断,主要为医护记录不符,字迹不清或涂改、记录不及时等。\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护理管理者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者的优秀与否直接决定所带领的整个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理部应定期对各科室护士长及科室骨干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組织参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强化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持续改进,将风险事件降至最低。

3.2 做好护患的交流沟通工作

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急,接患者时动作迅速,进行急救时操作熟练,工作紧张有序,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情绪。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同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其合理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应耐心对患者进行解释,征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应向患者讲解清楚,使患者对其治疗和护理有所了解。

3.3 正确血管活性药物的用法

在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注意标识要清晰,交接要清楚。药物现配现用,必须选择中心静脉给药,专用通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用微量泵控制速度泵入,严格控制输入速度,换药速度要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3.4 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认识

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一位入住ICU的患者使用电动气垫床,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在工作中应协助卧床患者2h翻一次身,以减轻对某一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交班时,应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把交接班制度落实到实处,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各班人员均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5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使护理风险事件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的始终。ICU患者病种多样,病情危重复杂,治疗仪器设备繁多,对护士的素质有较高要求,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对紧急事故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制,可有效地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可指导监督年轻的护士进行工作,及时指出她们的不足并给予纠正,提高其业务素质专业水平。4、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分量,ICU又是极为特殊的科室,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之中,护理风险事件处理不当,是造成患者痛苦,病情恶化,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做好严密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5: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

差错事故防范:

一、坚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增强责任心,所有标本要进行核

对:对姓名、对标签号、对科别、对床号等。

二、查看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应电话通知临床重新采

集标本并告知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三、对结果明显异常的报告单发出前应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与临床症状相吻合者方可发出,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重做。

四、认真审核每一张报告单,注意有无涂改、错做和漏做现象。

五、对急诊报告应在第一时间内内发出报告。

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积极主动与临床联系,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一切后果及责任由其本人负责。

登记制度:

一、在当日把差错事故登记。

二、一般差错和医疗纠纷应积极妥善处理,并严格教育当事人和全科室同志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三天内报告医务科。

三、严重差错和医疗事故必须在发生的当日上报医务科,并及时做好处理工作,对当事人应填写书面书面材料、汇报事实经过,表明本人的态度及整改措施,并在科室会议上讨论,做好讨论记录。

四、所有的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均应认真登记,讨论,不做到借故包庇、隐瞒、弄虚作假,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

五、差错事故的定性,处罚措施应及时通报当事人和全科同志并做好记录。差错事故分类:

一般差错:

1、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血液等标本管在离心时破损,或工作中不慎打破,损

坏标本,影响检验者。

2、漏做、错做一般标本的检验目的,编错试管号码,标错标本联号、采错病

人标本,写错检验结果并已发出报告者。

3、计算错误,写错报告难以挽回者。

4、使用未经校正或过期、变质的试剂或不按时绘制工作曲线而影响结果的准

确性者。

5、其他不属于严重差错和事故的差错者。

严重差错:

1、因责任性不强,丢失或损坏重要标本:如脑脊液、心包液、骨髓,以致不

能检验者。

2、重要标本漏查或做错项目,且标本已处理,需再次采取标本检验者。

3、血型定错或交叉配血错误,已发出报告,或发错血而未造成病人严重后果

者。

2010年2月29

篇6: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

一、加强对医疗安全的管理,由医院医疗安全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外,另以行政总值班查房及护士长查房等多种形式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安全医疗。

二、继续强化安全医疗意识,切实做到医疗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各科室按计划做好医疗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三、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增强工作责任性,提高三级查房质量。

四、严格实施医院急诊预案,做好首诊负责。开设绿色通道,全力抢救危重病人。

上一篇:企业要发展环保是关键的发言下一篇:四年级英语教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