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励志故事《永远的风景》

2024-05-14

人生励志故事《永远的风景》(精选3篇)

篇1:人生励志故事《永远的风景》

励志人生:永远也不会老

当一个91岁的老太太被问,为什么她能活得那么长寿。她笑着回答:“我想,上帝在考验我亲属的耐性。”

何时才算老呢?在什么样的年龄,我们会放弃呢?

在100多岁的时候,美国原始派多产画家摩西奶奶仍然在作画。

在98岁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画家蒂蒂安完成了著名的“兰巴斯战役”。

在93岁的时候,英国著名作家乔治・伯纳创作了《牵强附会的寓言》。

在91岁的时候,爱尔兰政治领袖埃・蒙德・瓦勒拉还在担任总理。

在90岁的时候,西班牙天才画家帕不罗・毕加索仍然在绘画和雕刻。

在89岁的时候,美国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在纽约的卡耐基大厅演奏他最杰出的一场音乐会。

在82岁的时候,邱吉尔完成了四卷作品《讲英语人们的历史》,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完成《我不能沉默》。

在81岁的时候,本杰明・富兰克林还参与了外交,他的建议被收入美国宪法。

何时你才算老呢?只有到那天,你真的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时候。让人觉得欣慰的是:这天永远不会到来。

励志点津:事业让人永不老。

篇2:人生励志故事《永远的风景》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正当笔者等待今天将要出场的主人公, 心情有些焦急之时, 外面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位50上下的职业女性便跃入眼帘, 一身淡粉色的西服、短裙套装, 把职业女性特有气质、涵养、知识、风度彰显的淋漓尽致。看上去她只有40多岁的样子, 虽说我从简历上已清楚她的实际年龄, 但无论如何也让人难以相信眼前这位刘部长已过天命之年, 我的脑海马上闪现的是:若不是她有阳光般透明的心态, 又何以孕育出如此年轻、文雅、大方的仪表仪容?!在笔者疑惑和敬佩之际, 悄然拉开了今天访谈的序幕。

天道酬勤

笔者怀着一种敬佩和崇拜的心情, 想从刘部长成长的轨迹中寻找一些的美丽元素, 希望沉淀、结晶出一些正能量, 为那些因物欲、金钱而迷失了方向的人们, 找准人生方向, 能重新正确审视、定位自我。

刘部长本身就是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 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不知帮助了多少迷失自我的人回归爱的航线, 当得知今天访谈的主题之后, 马上陷入了沉思。笔者心里非常清楚在刘部长的人生里程中, 经历的每一个站点, 定会留下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然而笔者此刻想搞清楚的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她一直走到现在。

刘部长经过片刻沉思之后道出了她那段天道酬勤的故事。岳各庄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正是那段苦难生活的历练, 才成就了她今天坚强、乐观的秉性, 把“苦难是最宝贵的财富”这句名言用在她身上最贴切不过了。

刘部长是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龙门口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 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贫穷、落后。她成长在一个大家庭里, 兄弟姐妹共11人, 在那个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年代里, 贫穷、饥饿、灾荒、疾病并不因为她们的善良和无辜, 而不降临到她们的身上。刘部长的爸爸妈妈在痛苦、饥饿、疾病的厄运中, 从死神手里抢回她们兄妹7人的生命, 其他几个都中途夭折了。这样的背景下, 能活着就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根本谈不上有读书学习的机会了。她上边的哥哥、姐姐们没读几年书就被迫回乡务农了, 做爸爸妈妈的帮手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说起来刘部长还算是这个大家庭里最幸运的一个:有幸完成了高中学业, 成了家庭中乃至全村屈指可数、学历最高的几个。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 当时她学习上非常刻苦、生活中也非常懂事。白天用心读完书, 放学回家之后, 就赶紧放下书包, 背起背筐上地里打猪草、捡粪, 到田里帮妈妈干农活。晚上, 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 随着寂静的小村进入了梦乡的时候, 她常常是“秉烛夜战”用功读书。那时, 读书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精神寄托和战胜现实生活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她痴迷地走进书的世界, 沉浸在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的世界, 与小女孩、丑小鸭一起品尝苦难;穿越于高尔基的《童年》时光, 与主人公共同感受“外祖母”编织的人情世界的温馨;徜徉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险恶环境, 感受不向困难低头的硬汉气概。是书这位忠实的朋友伴她度过了那个饥饿的年代, 那段孤独无依的读书时光。送走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迎来了无数个黎明的曙光。那时生活是苦些, 但她还是非常感谢那段苦难生活的磨砺:是生活给了她坚持的力量, 给了她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给了她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品质。因此, 在今后的人生中, 她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热爱生活, 乐观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学校她是好学生、班干部, 在家里她是乖女儿, 好帮手。进厨房做饭、下地除草、到田间收获, 家庭中里里外外的好帮衬、好能手。时光总留不住似水的流年, 1980年2月她在岳各庄中学高中毕业了, 乐观的信念, 坚持的精神伴她度过了人生中苦难与快乐交织的读书时光, 又开始了她的另一段人生之旅。

1980年春, 她和几个同年龄的小青年被大队选拔到当时唯一的村办企业——龙门口印刷厂工作。她勤奋好学, 很快成为印刷车间的骨干。早起晚归、加班加点, 充实乐观地投入每一天的生产。这样的时光度过了一年后, 1981年3月那个美丽的春天, 同在村办印刷厂工作的温玉兰老婶告诉她说:公社招一名广播员, 你老叔推荐你参加考试。也正是那次考试重新改写了她的人生。经过播音、写作、面试等层层选拔, 她在十几个应试的女孩子当中脱颖而出, 成为一名人们羡慕的社调干部, 担任了岳各庄乡广播站的播音主持工作。她非常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每天辛勤采集, 认真组稿, 准时播出。为了追求完美, 常常为了一组节目反复录制几遍、甚至十几遍, 直到自己满意, 往往这个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多钟。由于人手少, 她既是播音员又是编采员, 常常深入基层, 深入百姓, 把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温暖, 送进千家万户, 送到百姓的心坎里。

因为有了高中2年担任学校播音员的基础和经验, 乡广播站的节目办得有声有色。从乡村干部到村民百姓都非常喜爱我的节目。很多村民通过听广播认识她、喜欢她。一时间, “公社广播员”成了她的别名, 很多时候到田间地头采访一说话就被人认出, “你是公社广播员吧”。

当她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百姓的接受和认可, 当她甜美的声音响彻在空旷的田野和村头, 荡漾在人们的心海, 激起情感的浪花时, 她也同样流出激动的泪水。那一刻她在默默地告诉自己:她今生的一切, 完全属于人民群众, 她的心声将永远与人民群众的心音交响着, 是这块家乡的土地养育了她, 是勤劳、善良的人民培养了她, 给她更多的机会去为人民服务;这一刻她所承受的所有的劳累、辛苦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浑身充溢着力量, 继续奋然前行完成自己的使命。这种信念和力量的支撑下, 一路走来就是十年的光阴。这期间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机关打字室及电话室的各种业务技能并协助一起工作的伙伴完成了大量的文稿打印和电话转接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她用了3年的周末休息时间走读完成了市委党校大学学业, 还为报纸电台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因而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先后被提升为综合科副科长、科长、妇联主席。1999年, 被提升为岳各庄乡宣传部长, 从此, 她有了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2002年3月北京市撤乡并镇她担任了韩村河镇党委宣传部长。2006年9月, 房山区行政区划调整, 她调任房山区府所在地——西潞街道工委宣传部长。在西潞的6年多, 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领导正直、豁达、亲切、体贴, 同事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大家本着“快乐工作”的理念, 每天紧张的工作并快乐着。

从事宣传工作30多年, 她先后在《北京日报》、《京郊日报》、《民政之声报》等发表文章数百篇;围绕时代特点, 策划并组织开展“迎六十周年国庆, 展文明道德风采”、“感恩西潞, 热爱西潞”、“弘扬北京精神, 争做厚德模范”等主题教育和特色活动几十个;策划、编辑《韩村河》、《和谐家园, 魅力西潞》、《西潞快讯》等文集、书刊、宣传册十几本。曾荣获“优秀广播员”、“优秀编采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北京市‘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刘部长经历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却走得很稳健, 很令人感动。当笔者问及她从苦难的“丑小鸭”到成就了“白天鹅”的美丽, 最值得欣慰和感谢的是什么的时候, 她欣然地说:

我最欣慰的是童年苦难的生活给了我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永远阳光、豁达的心态, 最想表达的是——

感谢父母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感谢生活给了我难得的历练;

感谢组织对于我多年的培养;

感谢领导给了我发挥的平台;

感谢同事给了我大力的支持;

感谢朋友给了我无私的关爱;

感谢家人给了我浓浓的亲情。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生能常怀感恩的心, 是件难得的事情, 也是件难做的事情。从刘部长的经历中, 不难看出:她当时是一个非常坚强、执着的女孩儿, 但命运是何等的不公平, 总愿跟卑微、弱小者开玩笑, 让她的生命像苦菜花儿一样的凄苦。说起这些经历刘部长似乎很淡然, 微笑着

告诉笔者:在她看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只要心有阳光世界便处处洒满阳光。因为她坚信蒲公英的生命再苦也会有春天!接着又为笔者说出一段非常优美的歌词: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悲伤。

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

让我独自走天涯, 飞到哪里

那里就是我的家。

春风啊, 是您把我吹绿,

阳光啊, 是您把我照耀;

河流山川您哺育了我,

大地母亲您把我紧紧拥抱!

此刻, 笔者也自然明白那颗风雨任平生的蒲公英的种子, 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有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来的辉煌!在外人的眼里, 她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熬到了处级干部, 可谓平步青云了。但她内心的苦楚又有谁能参透呢?访谈中得知她的事业也曾一波三折, 可谓历经风雨。不算小的挫折, 记忆深刻的屈指数来就有四次坎坷。

接着刘部长又深有感触地谈到事业上的波折。刘部长就是一个普通农家子弟, 在单位里没有靠山, 也不会溜须拍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 她凭一腔热血, 踏踏实实做人, 勤勤恳恳工作。满以为换来的应该是肯定和褒奖, 结果却是3个月的试工期延长到半年。一时间, 她的内心充满了心酸和委屈, 偷偷哭了好几天。为了留住这份工作, 还是让眼泪流到肚子里, 每天带着微笑和激情投入自己的岗位。几年后, 机关机构改革, 遭人嫉妒, 她又从一个在编的社调干部被“改革”成非编“临时工”, 可以想象:心里承受的是一种怎样的哀痛和凄楚。

这是她经历的两次坎坷。由此看来人在职场, 每一张笑脸的背后, 都隐藏一段不为人知的伤心往事。后来刘部长在事业的征途中, 依然积极向上、执着追求。在家庭的生活里, 她同千千万万的女人一样恪守着几千年来传统女人的美德:孝敬老人、相夫教子, 力求做一个贤妻良母, 尽她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传统的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记得那是她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 也是殡葬改革开始推行火化的初期。刚刚50岁的婆婆突发脑淤血撒手人寰, 家里哭成了一团。暴躁而倔强的公公因为平时经常对婆婆动粗觉得对不起婆婆便以死相拼土葬了婆婆。事后的半个多月便是乡、村干部轮番上门想尽办法要刨坟火化。任凭她和丈夫及乡村干部怎么做工作, 她公公就是不答应, 每天去坟地守护。结果是她婆婆入土为安, 她和当村干部的丈夫因此受到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开除留用半年、撤销村内职务的严重处分。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 她怀着几近绝望的心情, 更加努力地、默默地专注于她的工作, 那段时间, 白天工作, 奋笔写作, 晚上却躲在宿舍偷偷流泪……

百事孝为先, 当时的刘部长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然而, 在刘部长的故事里, 依然继续扮演着苦难的角色。刘部长作为一名追求上进的青年, 加入党组织是她执着追求的梦想, 但这个追梦历程也是充满艰辛和坎坷。她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写了入党申请书, 但每次组织发展都与她失之交臂, 直到1992年才被批准入党。原因不是她思想不进步, 也不是她工作不够好。后来知底的人告诉她说:因为她爱美, 领导看不惯。的确, 她是一个爱美的人, 而且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事讲究完美, 穿衣更追求美。哪怕是一身很普通的衣服, 她也要穿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气质。美的外表, 美的心灵, 所有美好的一切, 都是她的钟爱!面对接踵而至的坎坷和磨难, 尽管她很坚强, 也很乐观。但在坚强的背后, 也有她做为女人脆弱的一面。那时的她, 常常一个人跑上村边的山坡愤怒地呐喊:我要坚强!人生本来多磨难, 何惧挫折又一回!心中的委屈跟清风说说, 人生的磨难对小草谈谈, 正是它们给了她坚持的勇气和力量。每当一缕阳光洒满草地照遍她全身, 经历风雨摧残后的小草也披了一身霞光, 正迎风招展向她微笑、示意的时候, 她从中深受鼓舞, 豁然醒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她的生活也理应都是新的, 于是她又振奋精神, 把微笑写在脸上, 阳光的去面对新的一天!

刘部长的经历其实也正如一棵长在野地里的小草, 一次次狂风暴雨的蹂躏、一次次严寒酷暑的摧残之后, 都一次次的迎着阳光, 昂着头颅倔强地站起来, 绝不向厄运低头。她也经常用小草来比喻自己, 也正是在小草的精神、力量支撑下坚持走到今天。除了有着小草一样顽强的精神, 阳光般灿然的心态以外, 笔者在她身上还发现一样更可贵的东西, 那就是“爱”!对工作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对朋友、对家人的爱, 无时无刻不在她心中升腾和涌动。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是驱散心灵世界阴霾的阳光!只因她心中有爱, 世界才因此而精彩。只因小草恋土, 才有了大地的广博;彩云追月, 才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佳话;绿水绕山, 才有了高山的深沉、巍峨!在和平的年代里, 不可能产生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 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凝聚着爱的平凡小事, 增添了她生命的绚丽色彩。总结起来说:她的人生中有三扇大门、四道沟坎儿, 一个爱字度平生。乐观, 推开了苦难的大门;奋斗, 推开了事业的大门;执着, 推开了成功的大门。

爱是她人生的信条, 学习、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这曲主旋律正好验证一句话:人生没有推不开的门,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就看您怎样去面对。自然和谐的交谈中话题也水到渠成地转到她即将退休这件事上来。当提及30多年的生活工作经历增添了她生命的亮色, 现在已经是事业有成, 她是怎样看待经过多年打拼后才拥有的部长位子的时候, 她是这样告诉笔者的:按照政策她马上就要退休了, 宣传部长这个位置在她看来, 实际就是个大办事员, 她从来没有觉得那是个官。回想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 她感触最深的就是“天道酬勤”!无论过去、现在, 乃至将来, 积极、博爱, 微笑、阳光, 我心依旧, 我心永恒。听了这番话笔者也由衷地祝愿她常怀乐观心、感恩心、奋斗心, 在下一段人生里程中, 走出别样的风景!

我心永恒

经过了30多年的不懈奋斗, 刘部长终于面临着要退休了。说起退休她心里还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有太多的不舍, 有理不断的牵绊, 但更多的是解脱、轻松和愉悦。是党和国家给了她人生的舞台, 是领导和同事让她的人生绚丽多彩。在她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她会好好锻炼身体, 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同时, 她会退岗不褪色, 以一颗感恩的心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到此处她心情略微显得激动, 又说起了她自幼喜欢看书, 遇到好的篇章和句子她就会摘抄保存。其中周止敬的《需要篇》她觉得特别好, 她也因此找人做了书法并表了框, 分别挂到办公室和家里一直陪伴并激励着她。刘部长以她做过播音员的特有素质, 用带有磁性的女中音当场朗读了这段《需要篇》, 这里摘录如下, 同大家共同分享:

人若成功的时候需要谦虚来自勉

人若富裕的时候需要勤俭来经管

人若受挫的时候需要自立来解劝

人若受贫的时候需要立志来改观

人若生怒的时候需要冷静来冲减

人若遇险的时候需要镇定来陪伴

人若自卑的时候需要自强来扭转

人若失误的时候需要勇气来纠偏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本次访谈也接近尾声了, 虽余兴未尽, 但也倍受鼓舞, 感受颇深:奋斗改变人生, 苦难铸就辉煌, 爱心演绎了她别样的人生风景。

篇3:永远的风景

他想了好一会儿,说:“妈妈,我想去看一场电影,我想要您跟我一起去看。”

妈妈说:“好,妈妈就陪你去看一场电影。”

从小他就爱看电影,妈妈也喜欢看。那时,每次从电影院出来,母子两人都感到惬意和幸福。

可是后来,他们不去看电影了。那是在爸爸和妈妈离婚以后。爸爸走后,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妈妈只是个普通工人,厂子的效益也不好,工资很低,母子俩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进过电影院,他知道他家不应该再有买电影票这项开支了。

今天是他的生日,妈妈想让他高兴。然而,就像妈妈是多么想让他高兴一样,他也很想让妈妈高兴。想到了一定要让妈妈高兴,他才想到了电影。因为,妈妈曾经是那么喜欢看电影……

路上,妈妈高兴得仿佛—下子年轻了十岁,平时脸上总也抹不掉的抑郁一扫而光。

很快到了。卖票的小窗口,有人在排队。妈妈停下来很吃惊地看着影院的门面。这已不是她心里的那家影院了,变化真大呀,真是漂亮,真是豪华。影院正面立着一面两层楼高的巨大的宝蓝色玻璃墙,荧光闪闪,街上的景物、扰攘的人流和汽车都在上面隐约而现。

但让妈妈更加吃惊的是电影票的票价:每张票五十元。

天哪,一场电影,两张票就是一百元哪!那可是他们母子二人十天的生活费!

妈妈轻轻嘟哝了一句:“这么贵。”

“是美国大片。”他解释道。

妈妈不懂什么“美国大片”,妈妈只知道一张电影票要五十元,实在太难让人接受了。妈妈犹豫着。

他知道妈妈在犹豫,这时他真想说妈妈咱们不看了。可是,这时候影院的大门又是那么强烈地诱惑着他。这个大片已经上演几天了,班上男生都看过,下课时总有人闹嚷嚷地讲述电影里的故事和刺激惊险的镜头,但他一点都没有发言的资格,只是怪难堪地听着,耳根都有些发热。现在,已经来到影院门前了,他太想看了。

终于妈妈像下了决心似地走向了售票口,迅速买了票回来,塞在他手心里,小声说:“儿子,妈妈这么大年岁了,早就没兴趣了,你自己去看吧,妈妈在这里等你就行。”

“妈妈……”他还想说什么。

“好啦,快进去吧,马上要开演了,去吧。”妈妈推了他一把。

入场的人只剩下几个了,他快走了几步。放映厅里已拉响了铃声,灯光也灭了,他匆匆进去,没有来得及回—下头……

从黑暗里走出来,外面的阳光显得格外明亮。他一出影院的门,一眼看见妈妈就等在那里,正在望着出来的人丛。他猛地想起来他进影院时妈妈说的话。当时电影马上耍开始,他没有细想这句话,也没有顾得上顺口说出让妈妈不用等他的话。他只是想妈妈那是在哄他,让他自己去看电影。他没想到妈妈竟会真的等他,他这么大了。妈妈不用等他,完全可以自己先回家呀。

可是,妈妈真的在等他}就那么在影院门前孤孤单单地站了两个小时,就站在两个小时前塞给他电影票的地方!

妈妈!他猛地在心里叫了一声,只觉胸腔里猛地塞满,堵得难受,呼吸也在喉咙里哽住。他撞开前面的人,几步补到了妈妈跟前,双手猛地把妈妈的一只手臂搂在怀里。

妈妈慈爱而微笑地望着他的脸,问他:“好看吗?”

他说不出话,鼻腔酸得难受。他点点头,就势把头埋下去。眼泪在眼眶里沉沉地打着转。他拼命地咬紧腮帮,才不让自己的泪水落下来。

“好吗?”妈妈伸手理一理他的头发,仍在问,仿佛想知道,这五十元钱花得值吧,是吗?

他紧紧地把妈妈的手臂搂在怀里,心底拼命叫着:妈妈,妈妈……

自从那一场电影之后,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再也不是个小孩子了。在他心里,那一次生日,那一次电影,好像是他最后一次做孩子——做母亲的孩子。

他永远记住了妈妈站在影院门前等他的身影。

随着岁月的流逝,妈妈的身影在他的心里站成了一道永生不忘的永远的风景。

上一篇:部编版一上语文知识点下一篇:高考观点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