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烦恼时光作文

2024-04-07

回到烦恼时光作文(共7篇)

篇1:回到烦恼时光作文

回到烦恼时光作文

小区里,里面有条河,河边有座山,山顶浮白云,云飘在楼上,上面一男孩,孩儿愁眉脸。他就是曾经的我。

望着天上片片白云,听着河水声,闻着稀薄的山土味…。我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在班里受了大委屈。

事情是这样子的,班里的同学大部分喜欢弹橡皮,老师总是喋喋不休地劝告我们,我们也无济于事。结果老师检查起来了,正在玩橡皮的人被杀了个措手不及,都被捉住了;少些人迅速地藏起橡皮,并得意扬扬地奸笑,但逃不过老师敏锐的眼睛。我真倒霉,恰好在老师威风地走来时,我去捡我掉落的橡皮。这微小的细节被老师起了疑心,把我也抓住了。我感到很委屈,想大声伸辩,可我还没来得及证明我是清白的时候,老师就大骂我们玩橡皮。大家都吊胆惊心,脸色苍白,不敢多说一句话。我也只好忍声吞气地接受惩罚。委屈和气恼点燃了我心中的.怒火,但老师的怒火比我要旺盛100倍都不止,就害怕了。

回到家中,心中就充满了烦恼。一肚子气在学校都无法发泄,于是一到家就开始弄乱房间,书全都被我甩到了地上;拿着衣服乱打一气;不断地摔笔、踩书包……。但仍没解除我的心头之恨。过了许久,我才勉强开始写作业,但我十分烦燥,把字写得歪七扭八。文字在向我诉苦,我烦恼至极,把那些草稿纸撕成粉碎。我撕完后,忍不住哭了起来;哭声诉说着一切,令人烦恼的一切。

我怀着愤怒的心情走向阳台,观看着美景消气。“一切都可以过去的。”我默默地想。咦!江山多美丽!小区里的河正在歌唱;河边的山散发着香气;山顶的白云在随风飘舞;白云下的我在欣赏着地球。多么祥和的画面啊!

现在,观看风景的我,又想起了这件事,仿佛又一次回到了那时。

篇2:回到烦恼时光作文

我要努力学生习,把成绩提高,争取在前五名。首先,数学要更出心,因为几乎每一次数学扣分都是因力粗心大意,检查也只能看出几道错误,其次,是作文,虽然作文字数还看得过去,开头结尾也还行(虽然比较单一,但也基本不会因此扣分),但中间的部分很客易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所以作之水平还有待提升;还有,英语单词我都不会背所以期未考试虽然没公布成绩,但考的一定是一踏糊涂,如果能回到小学,我一定要认真背单词;最后就是体育了,虽然现住的成绩还行,但小学时大概四年级,八百米应该是十分钟?

同组十个人里的第八,而且身上体育课都盼着上自习课主要是那时候不太喜欢体课如果能回到小学我一定好好上体育课………

我要多交些朋友,免得下了课只能自己做在座位上,无聊地打发时间、写作业。让自己的“友谊网”更“发达”些。

我要多读些课外书,小学时,我比较喜欢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很少关注其他的名家名著。

我要和一些人说对不起:对帮助自己却被自己误会的人说对不起,对不起,小心弄坏别人东西而不敢说出来的人说对不起…

篇3:作文教学应回到原点

一.观念回归:实际写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问题。对此, 1981年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换言之,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会这么难呢?我想, 这也许跟作文这件事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中不大合适的作法。看法不大对头, 教学的作法又不大合适, 训练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 久而久之, 成了‘老大难’。”

这导致“不大合适的作法”的“不大对头的看法”, 即人们落后而顽固的写作观念──写作是一件特殊的神秘的事。为作文教学改革见,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语文素质见, 我们必须消除这一写作旧观念, 树立实际写作新观念。

实际写作是区别于训练性写作的一种写作, 它是为了满足表达需要的写作, 其写作动机产生于有了实际表达需要之后, 其成品不一定是一篇文章, 可以是一则笔记、几条批语等等;对它的评价是看它运用语言满足表达需要的程度。这样的写作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写作, 它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素质, 是与传统认识上的写作不一样的。对传统认识上的作文, 大凡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它就是一篇材料或一个题目, 然后有若干个要求。作文写作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 根据材料或题目及其要求, 写上几百个字。作文写作就是遵命作文, 于是教师就大谈审题、立意、选材、剪材和构思等;学生则抓耳挠腮, 或无中生有, 或拼拼凑凑写上些文字了事。如此, 就算教了多次, 也学了多次, 最终, 教师的水平没有提高, 学生的水平也得不到提高。那么, 为何会发生以上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情呢?我想,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师和同学都把写作当作了特殊的事情, 甚至视之为神秘。

叶圣陶先生在开列的写作须知的第一条便是:“写作必须把它看成寻常事, 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事, 好比说话一样。”因此, 要知道什么是实际写作, 就应当知道什么是说话, 比照着说话来思考写作, 我们才能理解这里所说的认真是对什么的认真。叶老是主张听说读写并重的, 而且这是他语文教学论中的一条红线。为什么单单写被如此特殊化、神秘化了呢?应试作文的份量及其潜在的影响固然是其现实的促因, 然而我国古代对写作的认识即写作观念也存在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人们从司马迁写《史记》中看到了写作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使生命不朽;从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重用中看到了写作的巨大功利性;从曹丕的“盖文章, 经世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的论断中看到了写作的高贵……如此, 写作作为一件特殊而神秘的事的观念便稳固了下来, 根深而蒂固, 以致影响到了现代人们的写作观。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指语言表达, 是语言习惯的养成, 好比说话一样寻常;好比说话一样认真。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才能把写看成与听说读一般,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走上本质意义上的写作之路, 因为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为我们的全部生活服务 (当然其中包括为应试作文服务) 。

二.训练回归:让训练性写作与实际写作趋于一致

既然实际写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同时, 它又是在有了表达需要之后产生的, 那么, 它就完全有可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并进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决定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向实际写作靠拢, 我们的作文训练设计也必须瞄着实际写作。然而, 现实情况又绝非如此, 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训练性写作。与实际写作不同, 训练性写作是为了应试而训练写作能力, 其写作动机先具备, 然后才产生表达需求, 它以写出象样的文章为追求, 对它的评价不仅要看它是否充分表达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且还要看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可是, 这样的作文不是自然的, 它打上了明显的应试教育的烙印, 这样的作文是“首先遇见题目, 得从平时之积蓄中拣那些相应合的拿出来” (叶圣陶语) 。自然的作文应当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是“胸中先有一腔积蓄, 临到执笔, 拿出来就是”, 而这样的作文却满足了现实应试的需求。应试作文是以命题 (材料作文最终也要拟出题目, 可以说是一种间接命题吧) 形式出现的, 于是“定期命题便是不得已的事”了。然而, 这样的训练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写作, 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的训练性写作必须与实际写作趋于一致, 因为那才是真正实践意义上的作文教学的本质回归。那么, 怎样使两者趋于一致呢?

(一) 把握写作契机, 设计作文训练

要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之路上去, 又要为应试而定期命题训练。在这样的尴尬境地之中, 必需找到一条两全其美之途。“实际写作”的根在生活, 人们在生活中受到感发, 自然会产生表达需求, 于是会产生内在的写作冲动, 且如鲠在咽, 不吐不快。那时训练契机便到来了, 而把握这一契机, 以设计作文训练, 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就成为可能。一次, 我校高一进行军训, 期间有一次会操比赛, 比赛是在训练场上进行的, 结果我班得了倒数第一。这给全班每个人以很大的震动──尤其是心灵的震动。眼见其他三个班的雀跃, 耳闻其他三个班的欢呼, 一向好动的我班鸦雀无声, 甚至有人掉下泪来, 他们的内心在翻滚, 眼前浮现出一周来教官为他们训练时的种种辛苦来, 对不起的心理一下子占据了整个心房, 这种心绪要表达。笔者不失时机地在班上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即“对不起, 教官!”。作文写下来, 收效颇佳。

(二) 引向真实世界, 促进语言表达

有感于毕业前夕学生赠物赠言之风, 笔者曾在高三文科班搞过一次有意义的作文教学改革。高三学生因为即将毕业, 即将分别, 同学之间必然产生离情别绪, 而这种情绪必然会驱动表达需求的产生, 于是有了赠言, 有了祝语。针对这一情形, 我及时统一思想, 让他们每人至少写一篇文章 (当然是自由作文) , 把他们的文章结集成册, 人手一册。至于文集的名称、栏目、设计等一概由他们自己拿定主意, 之前还在班上进行讨论, 最后一锤定音, 于是我们的《蒲公英, 飞呀飞》在各方的协作下问世了。期间, 我还对他们进行了友情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友情不在离别时赠了多少礼物, 不在天天的叙说离愁别绪, 而在于互相鼓励, 团结一致, 共同迎接社会的选拔, 力争一起成才。《蒲公英, 飞呀飞》不正是真正友情的切切实实的见证吗?通过以上活动, 我深切地认识到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真实的现实世界, 如此才有可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

当然, 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必须连带着训练学生的语言发生能力──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产生思想的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这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说写作契机为作文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生活里头有的命题”又如同在土壤中播下了种子的话, 那么,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是教学生如何施用化肥。“施用化肥”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以上两例也正体现教师的这一主导作用。

根直接扎于生活中的作文写作必然能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而这必然能为训练性写作 (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各级各类应试作文应视为特殊意义上的训练性写作) 打好基础。正因为如此, 我们更应该注重实际写作, 而把握生活中产生表达需求的契机设计作文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而不是用口来表达意见, 抒发情感。根本在于学生有没有意见要发表, 有没有情感要抒发。如果没有, 那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失败, 不仅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学生都成为木头, 岂不是整个学校的失败?如果有, 那不妨先让学生说说看, 口头说得出, 笔下写出来的也必然不会差。词汇少, 用词不确切, 都是平时习惯了的事, 要在平时给他们训练。平时不管, 单在作文的时候怎样怎样, 当然只有失望而已。”叶老的话很自然地把实际写作和训练性写作紧密地联系了起来。首先必须要有生活实际, 那样才有话说, 才能产生写的表达需求, 当然, 对此还必须同时予以训练, 训练写作是应该在有了话可说, 有了表达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作文训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回归, 才能有效地培养语文素质, 才能有效地为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务, 才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篇4:回到最好的时光

结果是,那场比赛,崔亮亮变得勇猛无比,硬是把许杰那个班踢得颜面尽失。在崔亮亮得意洋洋的时候,舒米瑶看到许杰垂头丧气地从自己身边走过,莫名地就生起气来。崔亮亮火上浇油地说:舒米瑶,你该减肥了。你没注意到吗?许杰都没有正眼看过你。舒米瑶真的生气了,她开始大骂起来:崔亮亮,你这个不是东西的家伙,你这个不是家伙的东西……

舒米瑶决定每天早起晨跑。寝室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决定,对于舒米瑶是多么地困难,因为舒米瑶的嗜睡是出了名的。

早晨,学校的广播还没响起,舒米瑶已经出现在操场上。可刚跑了半个圈,她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停了下来,伸长脖子看着远处那个身影。崔亮亮很快跑了过来,笑着说:舒米瑶,你真是好样的。照这样下去,你的身材不久能赶上我了。说完,崔亮亮就跑开了。舒米瑶站在原地,像一个泄气的皮球一般。但不管怎么样,从这天开始,舒米瑶坚持了下去,虽然她一直在怀疑自己是被崔亮亮利用了的“陪跑”。

两个月后的一天早自习,舒米瑶去收作业,崔亮亮第一次很积极地交齐了。舒米瑶拍拍崔亮亮的肩膀,说:这样才对嘛,要做一个好孩子,以后不要骗人哦。崔亮亮笑了笑,然后很不情愿似的说:我要走了。这次是真的,没有骗你。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数学课上,舒米瑶一次又一次地回过头去看崔亮亮的座位。数学老师生气地问:舒米瑶,后面有棒棒糖吗?全班同学都哄笑起来,只有舒米瑶觉得比什么时候都难过。

上午最后一节是体育课。崔亮亮不再和往常一样踢球,而是一个人坐在树阴下。舒米瑶走近他,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走?崔亮亮笑了,说:舒米瑶,你还记得吗?初中的时候,我就跟你说过,我是乡下的孩子,以后注定要回乡下的。舒米瑶惘然,不再说一句话。崔亮亮站起身,拍拍屁股,说:舒米瑶,谢谢你。你是我来到城里的第一个朋友。还有,其实……其实你并不胖,不过你还是要坚持跑步,这样冬天就不会大病一场了。

一个星期后,刚走进教室,舒米瑶就听到了崔亮亮退学的消息。看着崔亮亮的座位变得空空的,她就觉得难受。算起来,从初一到高一,她和崔亮亮认识有四年了。她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崔亮亮的情形。

那一年,舒米瑶刚上初一。崔亮亮是开学两个月后,转到他们班上的。那时的他,留着小平头,穿着朴素的衣服和洗得发白的球鞋。他不喜欢说话,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地看书。因为是乡下来的,他懂得很少,不知道变形金刚,也不知道动画片。班里的人,没有喜欢和他说话的。

作为班长,舒米瑶会很用心地和崔亮亮聊天。她还了解到,崔亮亮是随父母进城的。父母在城里做一些小本买卖,家里很拮据。后来有一天,崔亮亮跟舒米瑶说:城里人真不好啊。他们把我妈妈卖菜的秤都折断了。舒米瑶不知道怎么安慰心灵受伤的崔亮亮,她只是很坚定地说:崔亮亮,你相信我,你们一家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后来的情况,真如舒米瑶所预料。崔亮亮的家里的确好了起来。崔亮亮的父母凭着坚韧与勤奋,做起了服装生意。短短两年,崔亮亮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会在早上吃面包喝牛奶,会穿着名牌衣服……唯一不变的是,他学习还是和以前一样刻苦,成绩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还有,他对舒米瑶一直很好。

后来,他们上了同一所高中。崔亮亮不再和以前一样爱学习,总是喜欢旷课。其实,他的聪明,每个老师都知道的。只要他努力,一定能上个重点大学。所以这次崔亮亮退学,还是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至于他退学的真相,怕只有舒米瑶明白。她清楚地记得他说过的话:没办法,我爸把家产全赌光了……反正上学不上学对于我都无所谓了,这样其实也好……

崔亮亮退学后来过学校几次,每次都是上体育课的时候。舒米瑶叫他,他总是转身就跑开。最后一次,他倒是主动找了舒米瑶。他说:舒米瑶,谢谢你。只是,我真的不想上学了。舒米瑶一言不发。上课铃响起了,崔亮亮很着急地说:你快去上课吧,别迟到了。舒米瑶还是站着不动。她哭了。她把崔亮亮的遭遇跟爸爸说了,爸爸最终决定资助崔亮亮读完高中,可是崔亮亮那么简单地拒绝了。

崔亮亮再没来找过舒米瑶。

舒米瑶依然会在早晨早起,然后去操场跑步。跑着跑着,她就会开始难过起来。她想,如果崔亮亮在,那该多好。

高二快放暑假时,舒米瑶收到一封外地的来信。信里有张照片,是崔亮亮。他留着平头,穿着白色衬衣和运动鞋,傻傻地站在一棵大树下,灿烂微笑。他说他觉得还是应该上学,所以自己找亲戚借了钱。他说,他现在学习很用功呢,每次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舒米瑶拿着那封信,笑得很开心。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相识的那一年。那时的他,淳朴,敏感,善良。而现在,那个少年又回来了。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一起,但是他回来了。

篇5:回到烦恼时光作文

然而,霍金却将他的新研究思路敲到了他的电脑上:“人不可能回到过去,回到过去等于否定自己的存在。”

18岁,我们长大了,我们回不去了。但是,正值青春热血的18岁,我们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加快步伐,可以一点一点的以自己无法察觉的速度超越时空,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做多于别人的事情,可以把18岁的夏天系在鞋带上然后飞快地向前跑着,可以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明天。所以,我们一定可以做到:不去“回头看”,张望过去的自己――一个已知的、常令自己追悔莫及的自己,而去“向前看”,寻找未来的自己――一个未知的、由自己主宰命运的自己。

唯心主义思想家认为:“过去的那个我不是我。”何尝不是呢?辉煌的人即使曾经褴褛,也没人会看轻他;褴褛的人即使曾经辉煌,也没人会敬重他。然而,辉煌的人如果不曾在褴褛时“向前看”,吸取教训顽强拼搏,完全可能依然褴褛;褴褛的人如果未在辉煌时“向前看”,总结经验乘胜前进,褴褛将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事。

过去的那个我,真的不是我。过去犯了错误只要以后不再,过去失却机会只要以后抓紧,过去不懂生活只要以后珍惜……一句话,只要永远昂起头,“向前看”,所有的事情依然会沿着你想要的方向前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曾被对手希拉里曝光少年吸毒的往事,甚至被作为话柄一次次提及,奥巴马却不受影响,依然昂首“向前看”,风度翩翩地演讲、辩论,甚至坦言帮议员端过茶送过水。正是这些可能让旁人觉得不堪的往事,让奥巴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不为过去所拘勇敢“向前看”的风度,让美国人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就这样,奥巴马作为一个黑人,堂堂皇皇地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篇6:倘若时光回到那年散文

还是靠窗的位置

还是书的扉页

隽秀飘逸地写著名字、班级、电话号码

还有那句

篇7:时光之旅,回到嘉阳

逃离城市的闷热

大巴车在成乐高速上疾驰,是闷热难忍的七月。车内放着早已过时的欧美流行歌曲,Backstreetboys、Blue以及整个画面都充斥着摇摆女郎的喧闹舞曲。罢了,睡觉也不成,看书也不成。望向窗外,不时闪现巨大的广告牌直直的立在一片翠绿的田野中,让人不禁皱眉。蓝白色地路标一闪而过,新津,眉山,夹江……

再见了,城市与水瓶座,啤酒味儿与午夜的斑马线,统统再见!

小火车和我那感动的热泪

在犍为县汽车南站下车,转身就坐上开往三井的公交。三元的票价带着我彻底离开了人群。车子在山崖与岷江之间盘旋,天地间如此开阔,空气似乎也悄悄的发生了变化,是那种能清晰的辨别出青草,野花与河水的空气味,真是心旷神怡。

在石溪镇下车。嘉阳小火车的始发站就在石溪的一座小山坡上。长长的铁轨在正午阳光的热烈照耀下显得寂寞而焦躁。建于1958年的芭石铁路上,运行着已经不属于这个年代的蒸汽小火车,它至今仍是当地人进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夏季的嘉阳,游客稀少,有三两只猫蜷缩在候车室的屋檐下午睡。三个小时的等待后,当看见喷着滚滚浓烟的小火车缓缓向我驶来时,眼里竟顿时涌满了泪水。它像一位白发的老人,笨拙,倔强,可爱。

火车穿行在悠长的隧道,一切都已穿越。寂静与黑暗中,只有小火车车轮迟钝而古老的撞击声。我屏住呼吸,那些隧道默默的守着遥远的年代,而那撞击声根本就是往昔岁月的回响,随即,尖长的汽鸣如泣如诉般响起。坐在最后面的车厢里,终于忍不住掉下泪来。嘉阳,我期盼与等待了如此漫长,也许只是为了这一刻的开启。

芭蕉沟苍穹•梦幻

芭蕉沟宛如一张泛黄的明信片,被珍贵的收藏在群山之中。二十元一晚的小旅馆屋宇残破,房间里满是消毒水的味道。无法入睡,无心阅读。于是爬上老板家勉强可被称为楼的楼房上吹风。山里的夜静谧而绵长,低矮的屋群中只有几只暗黄的灯盏,隐约勾勒出近处山峦高大的轮廓。不时吹来的微风,和着模糊的说话声,电视声,如梦呓般在山谷中寂寞回转。

天上没有一颗星星。我的心里盛满感动,仿佛这二十年来从未如此真切的感觉到这个苍茫的世间。天空与大地,虫鸣与树木,风声与静默,我们的……生活。

夜深,朋友发来简讯问,回到了哪个年代? 我很模糊地说以前。

为了瞬间起个大早也值得

早上五点。为了看看小火车开进芭蕉沟的瞬间,我和热情的老板娘一前一后往山上走。路途上上下下,非常的曲折,耳畔只听得到蝉仿佛受难般的惨叫此起彼伏。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半山腰,老板娘因为有事,给我领完路后便回去了。于是只好一个人坐在潮湿的山路上等待小火车的到来。山下的芭蕉沟在清晨的雾气中宛若仙境。可是,这会儿,环顾四周才发现,身旁的景色真是原始得可以!各种各样的小昆虫触目皆是,高大的灌木丛连着上面的树林,幽暗深长。而山里的天气更是变幻莫测,才一会儿工夫,竟然落起了小雨……我不禁开始认认真真的怀疑起自己的勇气与胆量来了。如果此刻突然窜出一只什么动物,那该如何是好啊?幸运的是,层层树林中不时闪过的背夫矫健的身影让我安下心来。

一番等待后,小火车终于来了。神气活现地穿出山洞,又轰隆隆的开去远处。我也舒了一口气,起身下山。可那下山的路比来时的路更糟。简直不能称其为路。荒草丛生,而且布满了水坑(啊,我居然迷迷糊糊的穿着拖鞋与短裤便去爬山了)。不知哪里传来的犬吠声让人心惊胆战,一个人小心翼翼的在山上爬上爬下,那光景委实够凄惨。

而山下的芭蕉沟正在慢慢的苏醒。鸡鸣声,依稀可辨的说话,泼水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渐渐传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后续】

我在芭蕉沟完全无事可做。看书,散步,坐在被废弃的操场上看孩子们踢球,周而复始。镇中央空落的仿苏联建筑礼堂是曾经的电影院,而解放前烟馆赌场妓院林立的中福场老街如今繁华尽逝,一直都很安静。名叫东方红的食堂依然在营业,墙上刷满了振奋人心的毛主席语录……在这里,历史便是这般完好的被保存了下来,旧日的时光凝固在此。离开的那天,下起了小雨。在石溪车站买下一套精美的小火车明信片,远处的岷江在雨雾中烟波浩渺。转身走下山坡,我知道,我还会再回来。

TIPS

乘公交车路线推荐:(石羊车站——犍为县汽车南站——到三井的公交,在石溪下——芭蕉沟)

小火车观光信息

嘉阳小火车每天发车4班:即6:00、09:30、14:00、17:30;从起点站到跃进站运行时间为15分钟,全程往返约两个半小时。黄金周期间10:00、14:30增发旅游专列,旅游专列提供在景点停车观光、讲解等服务,往返运行约3小时。

关于夜晚住宿

嘉阳招待所:综合楼5至7层是新建成的招待所。有豪华套间两套,单人间4间,标准间31间,棋牌活动室6间。房间设施全部新置,均有独立的卫生间,有空调、电视等。是目前嘉阳小火车全线唯一一个标准化的招待所,条件较好。房间价格:豪华套间180元每/天;单人间120元/天;标准间100元/天。

(芭蕉沟)天涯旅馆:约11个床位7间房 每间有电视机 是目前芭沟条件最好的旅馆。

(芭蕉沟)百信旅店:约15个床位

关于餐饮

嘉阳矿区的餐厅。嘉阳矿区主要有矿区一餐厅和二餐厅。一餐厅条件较好,全部为空调间,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但就餐须预订。嘉阳矿区二餐厅条件一般,有四个空调单间,最多可同时接待70人同时就餐。

(芭蕉沟)东方红餐厅:可同时容纳100人同时就餐。

(芭蕉沟)敲竹竿饭店:个人推荐敲竹竿饭店,味道与服务都好。

上一篇:gcc编译器实验下一篇:嘘,小声点儿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