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2024-05-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篇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1.1数铅笔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以下几点。1.加强估算,重视数感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一开始通过猜铅笔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用数字将小棒的根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1.2数豆子

“数豆子”是“生活中的数”的第二节课。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教材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入估计活动,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用的是用一个透明的杯子装进22粒豆子,让学生去猜有多少,因为最初学生是无意识、无根据地去想,所以我用了一个词“猜一猜”;然后我又取了10粒放入另外一个杯子,通过学生对这10粒豆子数量的感知,对第一个杯子中物体的多少有了大致的认识,然后通过推理去进行判断,因而这个过程我又巧妙地将“猜一猜”改成“估一估”,让学生学会思考,用推理的方法去估计,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数豆子不好操作,因而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代替,采取一个“抓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活动中发展数感。

此外,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数一数、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让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本课中我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几个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做自己能做、会做、要做的事,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思考、表达、交流及尝试。

1.3动物餐厅

本课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数游戏”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问题:“究竟谁拿得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试图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并在“猜数”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区间套”的思想。2.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构建活泼、富有个性的课堂。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利用计数器、抽象地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在原有认知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在丰富的感知积累上,体会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本节课虽然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有些囿于教材编写的程序,教学设计上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更有利于课堂的学习活动。

1.4小小养殖场

“小小养殖场”一节的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再加上教材没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第一关: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杯水,然后用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多一些说一句话。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学习“小小养殖场”,通过具体数量理解、感悟这些概念,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篇2: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的第七单元,识字7主要让学生熟记反义词,会对简单的对子。《小灰兔和小白兔》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我将生字带词出现,学生在读“肥”时发音错误,我及时给予了纠正,在认字的时候,我抽出几个重点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给予了评价。在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通读课文再填空,既锻炼了学生概括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口语说话的能力,在分析文章时,我一段一段地让学生去阅读,根据自然段随机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例如:白菜最开始是从哪来的?老山羊为什么要送他们白菜?老山羊干的很辛苦,小白兔和小灰兔看到了是怎么做的?从这里可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 老山羊是怎样感谢他们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小白兔要了菜籽干什么呢?小白兔怎么种的?它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等等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只有自己种的,才有吃不完的菜。()《小伙伴》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帮助才是人最需要的。识字中充分让学生自学,学生养成了自己认字的习惯。

数学

本周学习了找规律。简单的找规律基本没问题,只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记住一般看第一个数是咋变成第二个数的,是加几还是减几再慢慢找规律,王宗贤有点慢,可能脑子反应慢吧。找规律还需再练习。

篇3:一年级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本课以对子的形式呈现, 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 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我运用图片引领、语言描述等手段, 采取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 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用朗读再现画中景, 展现画中情, 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认识事物, 理解词语, 学好汉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1个生字。会写“香、秀”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 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对口令。如:老师说“我说上”, 小朋友说“我对下”。 (设计意图: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游戏引入,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一) 直接引入, 初读课文

师:孩子们, 这节课, 我们一起走进识字3, 去看看美丽的大自然。学生齐读课题。师:想不想不用老师教, 自己把课文读通顺? (想) 遇到不认识的字, 请大家借助拼音拼一拼。生自由读。请三生朗读。纠正错误字音。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 让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听别人读纠正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

(二) 随文识字, 感情读文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第一, 出示第一小节。请一生读。这些生字宝宝你会读吗?出示:云雾、风霜、朝霞、夕阳、和风细雨 (注音) 。自己读。相机解决多音字“朝”。请一生读。再请全体同学读。男女生接力读。生字宝宝认识了, 相信你能把课文读正确。齐读第一小节。师:大家看, 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生1:雾。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景物:生:霜、朝霞、夕阳、风、雨。师:你见过雾吗?雾一般在早上发现, 所以有这个词:晨雾。一起读。多请几个生读。贴晨雾。

出示图片霜。这些草叶上的白色小冰粒就是霜。它一般在深秋时节发现, 被人们称为:秋霜。分组读。齐读。张贴。出示朝霞、夕阳。朝霞就是早上的云霞, 朝是指早上。那么 (举卡) “朝阳”指早上的太阳。傍晚的太阳就是夕阳, 而傍晚的云霞就叫做 (举卡) “晚霞”。贴两个词卡。指着朝阳、晚霞, 抽几生读。交换次序一起读。

师:朝阳、晚霞一般在晴天才会看到, 当天空下雨的时候, 我们就会看到杨柳轻轻地飘动, 天空中下着细细的雨, 我们把这两种景色叫和风细雨。贴词卡。女生读。一起读。大自然真是变化无穷。让我们把刚才看到的美景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图片这样直观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视觉兴奋, 而一说一贴一读, 将图中的事物、词语的读音、词语的意思巧妙链接, 一举多得)

生齐读第一小节。师:大自然不仅有各种天气变化, 还有其他的美景呢!

第二, 出示第二小节。师:注意生字的读音,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学习, 师巡视。检查、汇报: (1) 喜欢第二小节的孩子举手, 请读词语:蜜蜂、蝴蝶、蓝天碧野、山清水秀 (注音) 师:读得真好!刚才没有读的小朋友来读。一起读。谁来朗读第二小节?在这些文字背后藏着一幅一幅的画面。

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生1:我看到了红花绿草。生2:我看到了蝴蝶蜜蜂。师:想象丰富。生3:我看到蓝天碧野。猜一猜, 碧是什么颜色?还可以组哪些词? (生:碧绿、碧空。) 请看“蓝天碧野”, 链接图片, 读词。生4:我看到了万紫千红。链接图片。具体说说, 有哪些颜色?师:好美的画面呀!请你读一读这个成语吧!多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师:我们一起读这一小节。过渡:大自然的美真是看不够。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三小节。

第三, 出示第三小节。师:你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喜欢?生1:我喜欢山清水秀。因为……贴词:山清水秀。左边读, 右边读。一起读。生2:我喜欢鸟语花香。因为……贴词:鸟语花香。男生读, 女生读, 一起放声读。师: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背后有许多美丽的画面。来, 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三小节!生自由感情朗读。

第四, 师:指着贴词有感情朗读。

第五, 全班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让学生用朗读再现画中景, 展现画中情。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 突出识字教学的人文性。)

(三) 巩固生字、课文

1. 出示注音生字读读。2.去掉拼音读读。师:哪些生字宝宝都有共同的偏旁?

生1:雾、霜、霞。出示:雾、霜、霞这三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偏旁 (生:雨字头) 对, 他们都跟雨水有关。那么, 跟雨水有关的字还有哪些呢?生说后, 师:读一读这些带雨字头的字:雾、霜、霞、雪、雷、露、雹……生2:蜂、蝶。出示:蜂、蝶。师:这两个字都有虫字旁, 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虫字旁的字呢?生答, 你们真能干, 把以后要学的都先学了, 真棒!生3:李、杨。出示:李、杨。师:这两个字都和木有关, 李是木字头。杨是木字旁。木字旁的字还有:生说桃、李、柳、树, 李和杨不仅指树, 还可以表示姓呢!我们班有姓杨和李的同学吧?来, 挥挥手。3.师:这些生字宝宝, 你能记住吗?生交流, 师巡视了解。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生字? (加一加、熟字换偏旁、儿歌记) 。4.师出示卡片, 一起读——开火车读。5.齐读课文。6.生自由练习背诵。7.请一生背。会背的背, 不会的看书读, 大家一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阅读文本, 与汉字多次见面后, 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 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四) 书写生字

1. 出示六个要写的字, 一生读。

2.生自己书写笔顺。3.你认为哪个字难写。4.出示:香秀, 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上下结构, 都有禾字旁) 。看秀的笔顺, 观察田字格的占位, 关键笔画:禾字旁的竖画短, 撇捺伸展。5.生看师范写:描红:秀香、师提示姿势。6.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能力, 教授生字书写, 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总结

篇4: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篇5: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注重课堂生成,促进思维发展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借助教材中剪星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当提出如果将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生尝试写,师巡视时发现10一2 + 3,追问: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表示先计算2 + 3吗?为什么?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此时我们围绕“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画一条粗线表示先算2 + 3。( 2 )画一个方框表示先算2十3。( 3 )画一个圈儿表示先算2 + 3 。( 4 )画表示先算2 + 3 ……大家想的办法都很好!面对这么多的符号,如果我们不说,外国人能看明白吗?看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 + 3 。大家想的跟数学家想的一样,用“( ) ”这个符号来表示。它叫“小括号”。教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二、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互相说明解题思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产生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数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同时,学困生在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三、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学生说出是与非,说话的顺序如何,更注重说话是否完整,有条理性。否则将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力。如:说解题思路,说算理。你是怎样计算10-2-3=5的呢?你是怎样计算10-(2+3)=5的呢?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一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篇6: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分类、整理

教学反思: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第二课时 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生的数数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有基础所以学起来很轻松。教学效果很好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要求。是一节比较轻松课。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2、读数 写数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数器的数位以及读数和写数时应遵循的规律。就是要让学生牢牢记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每位学生都要记牢。这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生的数数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有基础所以学起来很轻松。教学效果很好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要求。

3、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位数的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学生掌握的很好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针对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

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4、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能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

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 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 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简单的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 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题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课题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课题四: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 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题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反思: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 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八: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

教学反思: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操作等等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情感体验积极,都像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小朋友和老师分享,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题九: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练习课

教学反思: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也很好,但可以增加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说明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调整,得到最佳教学效果。课题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反思: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中,愿意动手和动脑进行知识的探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题十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后小结: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课题十三:综合练习

教学反思: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七单元找规律 课题一:找规律

教学反思: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一开始,以老师带来的奖品为素材,从游戏猜一猜开始, 猜老师手中拿什么颜色的花,从老师手中也藏着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认为这部分上的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题三:找规律

教学反思: 以礼品这一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有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增加学生探索的心里,想弄明白的心情,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中。接着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理解规律。课题四:找规律(数)

篇7: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第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学生在已掌握的百以内数的知识基础上,去独立完成百数图的填空,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多姿多彩。教学中,让学生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在全体学生参与涂色游戏探索规律的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培养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并注重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运用所学的教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篇8: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整合策略:

1、把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进行整合。

2、将练习与课文教学、综合性学习进行整合。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 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3、把课内和课外打通, 对课内外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要与文本内容进行整合, 使学习内容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整合设计:

第一环节: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2.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 组建兴趣小组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第二环节:单元特点说明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 有的是回忆录, 有的是传记, 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 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些文章, 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学习这些课文, 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环节三: 第一、二课时设计

1.完成整合设计第一环节内容

2.讲授第一课《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3.引导学生课时拓展:A推荐阅读:课后题四中的第二小题B.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 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 记述你们之间难忘的事, 为教师节献礼。

4.引导学生单元拓展:感人至深, 令人难忘的又何止师生情, 还有令人动容的母子情, 平淡中透出炽烈的父子情, 热情似火的君子之交的朋友之情……推荐阅读, 指导写作, 情感体验。

第四环节:教学本单元其他课文

师生共同完成《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的学习, 可视情况选择学习方法, 或自主学习, 或讨论探究。我秉持“以篇为范例, 授之以渔”的原则进行课文教学。比如《藤野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 其重点在于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赏析语言的能力,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人物组织素材的构思。在课内教会学生学法后, 初步把握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 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教方法快速学习其他篇目。本单元我设计“我读我秀”活动课,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对《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的阅读和学习, 然后在课内向同学们推荐自己最敬佩的一位人物、感受最强烈的一句话, 并以小组推荐代表的形式进行“我最喜爱的一个片段”朗诵比赛, 并进行全班评比和颁奖, 以此为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课后,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制作一份A 4纸大小的手抄报, 内容包括读后感、学习体会, 并要求做到图文并茂。有了这些实践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

第四环节:综合性学习:献给目母亲的歌

学习目标:通过广泛阅读, 及生活中对母爱的感受, 领略不同风格的母爱, 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母爱, 培养学生多侧面认识母亲、体会母爱, 培养学生热爱、孝敬母亲的思想感情, 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 引导他们感受爱, 理解爱, 奉献爱;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 恰当地向母亲表达感情, 理性地思考、体验“爱”的内涵。以及得体地表达感情、有条理地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

环节五:综合性学习作业布置

读:文学作品中的母爱

A动物界的母爱

B人间的母爱真情

写:我与母亲”为话题的作文展示

做:为母亲制作感恩卡, 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篇9: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

一、你看,已经抢先飞上了“算一算”趣味小擂台。她要和小蜜蜂们比一比,看谁的舞姿更美。

二、“我来啦!”瞧, 也爬上了“找一找”趣味小擂台。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找位置特别准确。

1.小狗的后面是(),梨在小狗的()面,小兔在小狗的()面。

2.从我们的角度看,足球的()边是西瓜,()边是小猫。

3.苹果在飞机的()面;飞机的下面是(),右面是()和()。

4.小猫在第1行第3列,飞机在第( )行第( )列,小狗在第( )行第( )列。

5.我喜欢的水果是(),在第( )行第( )列。

三、小朋友,我们也不能落后呀!快去“买一买”趣味小擂台,当个文具店的“小老板”吧!

1.乐乐带了5元钱,可以买什么?

(1)可以买:。算式是,找回 元。

(2)也可以买:。算式是 ,找回 元。

2.聪聪花了18元钱,他可能买了 。算式是。

3.玲玲花了10元钱,她可能买了 。算式是。

4.我有 元钱,可以买 ,应找回 元。

四、的动作真快,一转眼就跳上了“猜一猜”趣味小擂台,仔细地做了起来。

1.的年龄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它( )岁。

2.要找到82前面第4个数,这个数是( )。

3.用做成一个,的对面是( )。

4.右图缺了( )块砖。

5. 的只数等于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这个数是( )。

6.只数的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 有( )只。

7.新鲜的水果后面藏着什么数?

五、 姐姐已经登上了“画一画”趣味小擂台。她准备画出最好的图画,让大家瞧一瞧,请你也来画一画。

六、小朋友,“做一做”趣味小擂台最适合学了知识能灵活运用的你了,还等什么呢,快快动手吧!祝你成功!

育才小学一年级同学做好事件数如下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参考答案:一、1.略2.(最后一格) 92二、1.苹果前下2.左右3.上西瓜小兔伞4. 21325.略 三、略 四、1. 572. 783.☆4. 85. 896. 697.(1) 38404142(2) 101619(3) 407090100 五、1. 3:103:404:104:402.略 六、1.略2. 一(2)一(4)123. 2件4. 9件5. 42件6. 略

篇10: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

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活,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在我教学例8的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要买一个皮球6元,付出1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马上就能说出是4元,但让他们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啊。于是我又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始引导。如果你要买一根5角钱的雪糕,你给了售货员1元,他应该找你多少钱呢?他们说是5角。怎么列算式呢?他们意识到是用1元减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导为什么用减法呢?因为这5角钱是买雪糕花掉的,而且是从1元里花掉的,花掉就是减去,要找的钱就是你自己还剩多少钱。当找回多少钱和还剩联系起来时,他们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计算方法上还比较顺利。

篇11: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兴趣挺高,一起在数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然后再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数出:老师7人,学生51人(板书)。然后由这两个数据让学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然后还是用身边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人数差不多),来引入本课的另一个知识:多一些和少一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挺好。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

篇12: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让学生同桌两人比高矮,让学生说说你比同桌怎么样,同桌比你怎么样?然后让一个学生和我比,学生觉得好奇,有趣,乐意表现自己,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比高矮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红金鱼78、花金鱼15和黑金鱼10,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迁移,轻松自然地学习用“少一些,多一些”描述两数关系,同时学生还会在已有的知识上,由图意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使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得到了升华。接下来,我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体会少得多、多得多,然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比较。最后学习完新知识后,我让学生想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学生兴趣盎然,话题一下子就像放水地闸门,滔滔不绝地说开了,他们说得那么地正确和有序,令我兴奋、惊奇。

对于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题时,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而且还说得很棒!其实,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利用已学的知识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篇1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1.情感目标:感受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2.知识目标:懂得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并能从身残志坚的故事中受到感动、激励。

3.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残疾人生活的了解与感受, 懂得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并向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学习, 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难处

同学们, 在翻开课本之前, 我们一起来做两个游戏, 好吗?

1.设计两个游戏, 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第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个礼物, 想送给班上一位既勇敢, 又具有爱心的同学。但接受礼物的同学必须蒙上你的眼睛上来拿, 谁愿意上来接受?

第二个游戏:请两个同学上讲台表演, 请听要求: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问路, 问路的同学不能讲话, 但可做手势, 被问路的同学可以讲话。谁愿意上来表演?

2.让学生谈谈游戏的难处, 走进文本。同学们, 做完这几个游戏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谈难处, 引出什么是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 你们说残疾人的生活难不难?

3.那我们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不应该多想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 身残志坚

1.过渡: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难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无臂青年的日常生活 (播放相关课件) 。

2.刚才我们目睹了一个无臂青年日常生活的艰难, 也体验了盲人和聋哑人生活的痛苦, 同学们, 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生谈感受:理解残疾人的困难) (板书:理解)

3.残疾人的生活的确很困难, 但有不少残疾人并没有因为身残而悲观失望, 进而失去理想。他们用自己的残躯实现着人生价值, 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播放贝多芬、张海迪、霍金的图片, 向学生讲解他们的事迹, 引导他们学习不怕困难, 身残志坚的精神。)

三、启发思考, 讨论探究

1.师:他们都那么坚强、那么勇敢, 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平凡的残疾人在工作和生活中, 默默无闻地与困难作抗争。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又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呢? (板书:关心、帮助、尊重)

2.分小组讨论联系日常生活说说你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今后你准备怎么做呢?

四、小结全文, 拓展延伸

1.刚才几个小组说得非常精彩,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们都非常有爱心。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份爱, 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2.课外作业:

篇1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篇1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 张宁宁

这一课,学生们真的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让我惊讶于他们语言的美丽,心灵的美好,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广阔。这篇课文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通过对柳树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让学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我请学生想象一下,春雷怎么样和小柳树说话的,说些什么,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怎样叫醒自己的。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有的说:“小柳树啊,你要起床了,春天来了。”有的用上了识字一的课文,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开真美啊,小柳树快看看吧。我又请学生想象一下,小柳树会怎么样的醒来,最好能用动作来表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动作逼真极了,并且配上语言“我就起来了,春天真美啊”课堂活了,学生的情感与智力便从沉睡中醒来,漾起四射的活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便有一对奋飞的翅膀。生活有多美,语文的画卷就有多美。他们真的把自己当做了小柳树,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他们读得特别用心,特别入情。

我特别注重学生在朗读上入情,当读到小柳梢哟,软了,这一句时,我启发孩子想到那嫩嫩的叶子,想到夏天女孩穿的绿色裙子,风一吹飘了起来,温柔的飘着,软软的。引导入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在后来的几节的教学中一味的注重自己的理解,没有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如果这样做将会更好。“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果你读得美,这棵柳树就会为你睁开眼睛。”;“小柳树有点醒了。”;“小柳树听了你们的动听的朗读声,他终于醒了。”“春雨是怎么样给小柳树洗澡的?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遍”等这些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自己想象,让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融入了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之中。

最后的教学中,我提出课堂拓展“春天来了还有什么醒着呢?”同学们回答非常的踊跃,从他们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诗的语言源源流淌。不仅语句优美,更突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应该注重突出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主动思考,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春雨的色彩》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 张宁宁

课文通过三只小鸟对“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的争论,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本课中,“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欣赏、去感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趣,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按照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宗旨——删繁就简讲读课文,节省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小鸟们争论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通过读对话,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也明白了为什么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春雨还是什么颜色的,播发多媒体课件——粉红色的樱花、紫色的牵牛花、白色的梨花、五颜六色的野花,进行说话练习。有图、有课文的引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黄炜俊说:“春雨是白色的,春雨洒在梨树上,梨花开了。”黄益涛说:“春雨是粉红色的,春雨洒在樱花树上,樱花开了。”……最后,大家总结出“春雨是五颜六色的。”

离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匆匆引入一篇《春雨》,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没有过多的时间检查他们能不能读出全文和

读懂了什么,只是提了2个问题:“春雨中,谁钻出了地面?谁晃动着身子?”问题很简单,一下子就说出答案了。关于拓展阅读——读读美文、认认字、回答一两个简单的问题,一年级,先就这样吧!

《看电视》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张宁宁

《看电视》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师:“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变花样。——打一家用电器”(谜底:电视)接着问: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设问:这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最后师过渡引入课题。用谜语引出电视,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看电视》,讲的就是这家人看电视的事。他们看电视和我们看电视有什么不同呢?这个谜,同学们学完课文自己就能解开”一语,调动了学生

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引导想象,理解词语

本课教学中,我还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词语,例如:“疲劳”这个词语,让学生先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意思,再想象一下妈妈“疲劳”的样子,并用几句话说一说。像这样,对一些聚集着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挖掘,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有较深的理解,还有效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多元朗读,提高能力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中体会“关爱他人”这一中心。在默读、合作读、引读中探究课文内容,在表情朗读、读中想象、读读背背中深化课文中心。

教学中,我做得不够之处在于没有很好地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应该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张宁宁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两只鸟蛋》,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拿来一个魔术盒,盒里能变出什么来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把里面东西的大小和形状告诉大家,让大家来猜一猜。学生猜出是“蛋”。老师板书“蛋”字,指名读字音并组词。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使孩子们在有趣的魔术中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有两位基本能说清事情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把鸟蛋送还了。”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三、逐段朗读,加深理解

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个自然段时,我尽量摈弃烦琐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在尽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听过东园小学老师上的一堂课以后,我认为在教学第一段的时候可向她们学习,拿两个鸟蛋让学生玩一玩,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体验文中小朋友对鸟蛋的喜爱之情。

教学第二段的时候,我让学生用“鸟妈妈这会儿一定()”这个句式说话。这既是对“焦急不安”一词的理解,也是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三段,急着要把鸟蛋送还。

在教学第三段的时候,我特意抓了“捧”这个词语,这个词似乎与第一段“小小的”一词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马上抓住了妈妈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个孩子还说“我现在手上捧的其实就是两只小鸟,也是两个小生命!”孩子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他们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拓展延伸

本课教育学生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给学生读了一则“鸟儿知多少”的课外资料。课后,我认为拓展的度不够,还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练习,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张宁宁

《美丽的小路》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很生动有趣。因此,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虽然有同事告诉我这篇课文上起来很难处理,由于我对它的偏爱,也就没有听取忠告,还是选择了它──作为开课的内容。

“纸上谈兵”的想法想得挺美,我想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以读为本,学习1~8小节,教学中重点抓住“美丽的小路”的 “美”与“脏”对照感悟,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安排分角色表演,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40分钟的课是上下来了,但由于自己没有把握好教材,也没有钻研好学生,上课的内容也没有完成,后面安排的分角色表演来不及了,更不用说上台展示了。在失落与懊恼之余,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寻找教训和启示,那才是最重要的。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张宁宁

这堂课,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课转变为一次学习童话故事的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又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悟得道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朗读感悟、自主发现。

《两只小狮子》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中包括对各个词的理解,比如“整天”,考虑到低年级的心理特点,我把“整天”形象化,让三位学生充当早上、中午和下午的勤勤,这样反复的练习,让学生体验了一个“整天”的“过程”,使他们更易理解,充分感悟了“整天”的意思。

再比如“懒洋洋”,学生初读课文,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导,我让他们自己想象懒懒会是怎样的状态,学生回答:在晒太阳;翘着二郎腿睡觉等等。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教自己的同伴,在合作中学习知识,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带领后进生思考,让后进生也有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朗读指导,自然进步。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朗读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可枯燥的把方法传授给他们,不但没有使得他们领悟句子的意思,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注重在“自然”中灌输。比如,学习勤勤的句子,勤奋的狮子练习的时候一定很带劲,所以要读得有精神,于是开始范读,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朗读指导赋予趣味。学习“懒洋洋”的时候,我除了范读,并传授方法:读得慢一点,轻一点。并有趣地鼓励他们: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只小狮子在睡懒觉;老师仿佛看了一只小狮子在树阴下躺着什么都不干。使得朗读多样化。

三、温故知新,自学方法。

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已经涉及到ABB词,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必要的复习是很重要的,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了旧词“绿油油”、“胖乎乎”、“亮晶晶”与新词“懒洋洋”、“慢吞吞”后,我总结:旧的知识不忘记,新的知识要牢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的灌输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另外,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很多学生来自于外地,个人的发音略有不同,所以语文课要突出工具性。在学习词语生字的时候,我特意多花时间开火车检查生字,学习课文、句子的时候,也鼓励读对生字的同学,加强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指导。在此基础上,突出语文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小伙伴》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张宁宁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

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棉花姑娘》的教学反思

二十铺小学教师:张宁宁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总体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难点和重点都把握的较好。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师生互动扎实有效。自己感觉收获主要有:

一、注重年龄特点,探究解疑。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喜欢认识新朋友,自然引出课题“棉花姑娘”。揭示课题: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我用“姑娘”说一句话:我们班有很多小姑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有位学生随口说:“老师也是一位姑娘。”既分散了难点,学得也更扎实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观看画面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激发兴趣,分散难点。当教学到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时

候,我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出现,如:嗨,大家好!我是蚜虫,身体很小,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不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让学生了解了益虫与害虫的区别。

三、抓住重点小节,反复朗读,领悟课文。本篇课文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生动有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因此,阅读中花费许多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进行表情朗读的训练,而且以学生自我感悟朗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当你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时,用好文明用语“请”。当你不能帮助别人,感到抱歉时,应说“对不起。”

上一篇:高中生出国留学申请大学推荐信下一篇: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