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秋日》

2024-05-18

秦观《秋日》(精选14篇)

篇1:秦观《秋日》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秋日景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明净、空旷、宁静的江南水乡夜景图。寒霜已降,河水清澈,天气晴朗,繁星满空;船只都停歇了,万籁俱寂。

(2)诗歌先表现寂静、寒冷的夜景,然后通过“忽有人家笑语声”表现出秋夜的生活气息,令人欣喜。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水乡夜景的生趣,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

秋日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日其三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篇2:秦观《秋日》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赏析】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这两句写秋景,突出了诗人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秋天似乎总是和落叶联系在一起,秋风瑟瑟,落叶飘飞,再加上一层薄霜,任凭你多么美好的心境,也不免生出一丝伤感。而秦观笔下的秋全然没有这种萧瑟气息,风停树静,哪里有什么落叶,有的却是几只逗人的小青虫相对着吐丝,十分自在。这种细小生物的细微动作,被诗人敏感地察觉到,仿佛把读者一下子带到春天,“游丝软系”教人迷离。

这两句诗恬淡清新,足见诗人对人世纷扰、荣辱得失的淡泊情怀。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此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首诗从微观处下笔,写的是琐细的生活题材,虽看不出什么社会意义,却以观察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妩丽见称。

扩展阅读:秦观的诗词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观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

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元好问评秦观诗作为”女郎诗“,后世也多存误解,然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苏轼:“有屈、宋之才。”;“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宋史·文苑传》

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宋史》

李清照:“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词论》

金元好问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论诗绝句》

陈廷焯:”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白雨斋词话》

王灼: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碧鸡漫志》卷二

张炎: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

董士锡: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

刘熙载: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山谷倾倒于少游《千秋岁》词“落红万点愁如海”之句,至不敢和。要其他词之妙,似此者岂少哉?——《艺概》卷四

篇3:秦观

望海潮·梅英疏淡

满庭芳·山抹微云

◎八六子·倚危亭

鹊桥仙·纤云弄巧

好事近·梦中作

赠女冠畅师

龙井题名记

◎游龙井记

秦 观

秦观 (1049-1100) , 北宋词人, 字少游, 一字太虚, 号邗沟居士, 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 (今属江苏) 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 被目为元祐党人, 绍圣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 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 风格委婉含蓄, 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 (又名《淮海词》) 。

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 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其次, 在掌法结构方面, 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 创作了大量慢词。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

篇4:秦观《秋日三首》赏读

这首诗是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正是“斑斑红叶欲辞枝”的秋宵,霜气霏霏,江水清寒,孤船在江面上滑行,夜幕朦胧,菰蒲在秋风中摇曳,无数寒星在天幕上闪烁,万籁无声,非复人世。诗人正在百无聊赖之时,忽然传来的“笑语声”,顿使萧萧的秋夜有了生气,给夜行人送来了一丝温暖,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忽”字耐人寻味,把夜行人惊喜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别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呢,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令人浮想翩翩,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此诗写家居闲情和秋日静景。从诗的明快格调和反映的生活看,此时秦观的生活当是比较安定、闲适的。

诗的开头,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日常生活图景:诗人手捧有花纹图案装饰的精细茶碗在慢慢地品茶,饮后,叫来儿子,考核《楚词》功课。屋外,不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而是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既没有肃杀秋风,也没有纷纷落叶,只有秋虫在静静地吐丝营巢,一切显得那么从容、静谧。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连卷雌霓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这首诗写雨后彩虹当空的绚丽景象,想象奇特,语气豪放,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表现了秦观诗歌风格中慷慨豪俊的一面。

篇5:秦观研究:秦观词意象五题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历史长河中,词无疑是一种最具个人化的情感艺术,也是最讲究形式意味的文学样式之一。与音乐结合一体的方式,决定了词写意性、形式化的特性,负载词的言语代码也较多地进入修辞审美之境。词人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无不借用斑斓多姿的意象。因此,精心选取言语代码组合成意象,并构成意境,呈现含蓄隽永的韵味,便构成了中国传统诗词特有

的景观。对此,我们可从宋代词人秦观的创作中窥见一斑。词人早年应试不第,曾客游汴京、扬州、越州等地,出入青楼之间,后因苏轼举荐,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但又因受党争牵连累遭贬谪,过着漂零沦落的生活,含恨卒于放还途中。坎坷的身世,不幸的遭遇,使这位敏感多情的淮扬才子心中充满愁恨。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1](P15)“凡斯种种”,使敏感的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1](P21),不由移情自然,发而为词。感情的张力,催化为秦词柔美凄婉的意象。

一,春情春景与幽深愁情融合为柔美的鲜明意象,是秦词意象特点之一。

我国悠久的抒情传统孕育了丰富的抒情母题。春风吹拂,万物萌生,浓浓的春意带来一派万紫千红的勃勃生机。因此,春是生命的象征,是人们希望寄托之所在。而春光匆匆,又使人们感觉自然变化的无情,由此萌发出青春不再、理想消逝的生命悲感,不由将客观物象主观化并寄托于诗,“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1](P20)。陆机《文赋》亦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也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四时变化的景物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起了忧伤惆怅的感情,情意与物象渗透,并表现在作品中。自屈原《楚辞•招魂》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开伤春之先河后,历代文人纷纷将四时物候尤其是春情秋景化作文学描写的具体对象,托物喻志,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形成我国传统的“伤春”情结,也形成了具有比兴象征意味的春景春情这一特定的饱含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

《毛诗正义》曰:“春,女悲;秋,士悲”。春光的流逝常易引起“美人迟暮”之感,因而春的意象往往带有女性化的柔性心理,多为喜作闺音的婉约词人所钟爱。秦观心性敏锐易感,自然对美丽的春景情有独钟。《全宋词》收集的52首秦词中,“春”字出现了83次,其它与春天有关的词语如芳草、碧草、衰草、落红、飞红、残红、乱红、落英、红粉、桃李、柳、飞絮、风絮、东风、杜鹃、莺等共出现89处,“花”字出现了118次。就是他的诗歌也有不少写描写春天的作品,《春日杂兴》、《春词绝句》、《辇下春晴》、《燕觞亭》等诗描绘春景春情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而《春日五首》之二仅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就写出了春的婉丽柔美。可以看出,春意象是词人心中重要的“心象”结构。他承袭了传统中具有特定美学内容的春意象并不断丰富创新,形成独有的审美意绪,使词更加深婉柔丽。《好事近》起首“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两句,仅用十一个字就写出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等系列意象,传达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秦观善于体察、捕捉春天事物的细微物象并加以形象的表现,以柔婉的意象寄托感伤的心境。鲜明的物象加之情感的张力,使秦词中的春天往往显得幽微生动,感人至深。如《满庭芳》其二: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渐酒空金木盍,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雨后云开,飞燕、红英、榆钱、秋千、绿水、东风、朱门、杨柳、秦筝,作者细腻观察体味捕捉细节并加以组合,使得以春色为主色调的意象群组成一幅鲜明生动的春景图,为下面的抒情奠定了基础。下片感怀,转入今日的寂寞凄凉。“豆蔻”意象,用杜牧“豆蔻梢头二月初”诗意寓仕途无限今昔之感。独自久倚阑,回想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黯然怅惘。极具失落意绪的“依阑”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忧闷的情结;而“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就从眼前薄薄的烟雾、渐渐向城墙落下的残阳等自然意象中透露出惆怅孤寂的内心深曲。词人将画面的重心凝聚到细微的物象上,每一个意象,都是情思的音符,含蓄蕴藉,托兴深婉。

二,密集的意象群,是秦词意象特点之二。

意象是心灵的产物。作家将心中孕育的意象外化为语言符号系统,使语言不仅传递着形象,也传递着情绪。由于秦观不幸的身世和善感的性格,“愁”便成为他词中重点抒发的对象。因此,他自然地听从心灵中带有主观性的意向,选择着凄美迷离柔弱的物象,反复描写,表达心灵深处无尽的哀怨。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结合,勃发出情态不同、韵味无穷的密集意象。这些密集的意象组合,浸透作者的心灵,使作者浓重的悲哀心绪得到充分的表现,大大增加了词的容量,寄托着审美主体复杂的情思,使词涵容更多曲折幽微的情思,如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2]。《如梦令》其二:

篇6:秦观《秋日》

秋日

作者:耿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篇7:秦观《秋日》

秋日

作者:沈彬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秋含砧杵捣斜阳,笛引西风颢气凉。薜荔惹烟笼蟋蟀,

芰荷翻雨泼鸳鸯。当年酒贱何妨醉,今日时难不易狂。

篇8:秦观:飘摇词心

那么何谓“词心”?最早直接提出这一概念的应该是况周颐的《惠风词话》:“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见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只酝酿何如耳。”

归纳况氏观点,词心可谓三内涵:其一,词心乃为“万不得已”的真切深情;其二,词心乃是酝酿而生,发之于内,未可强求;其三,“词心”酝酿而出,即有词之真也。用我们的话来讲,词心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真实、独特、一贯性的创作感知,词作是词心最真实的载体。

早在宋代李清照曾言“秦少游专主情致而少故实”,就“主情致”这一点应该属于“词心”范畴,至少说他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后代学者围绕少游“词心”作过很多探讨,更多看到的是作家的脆弱与敏感。而今透过《淮海词》的仇怨绵绵、泪水盈盈、愁天恨海、满目凄清的伤心词境,笔者以为秦观“词心”最主要的是一种无可皈依的生命体验,是飘摇的词心。所谓飘摇,既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感受状态,也是自我生命的体验方式,往往决定了作家在面对人生境遇时的一种基本反应方式。而面对种种处境的变化,作家所体现出来的一惯性的对应状态,往往就是他内在精神的准确表达,那么我们可以从词作来寻绎这一位“古之伤心人”的内在真实状态。

“孤魂不竿归”——浮梗漂萍的身世与无所归依之感

关于秦观的家世,我们能知道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在其《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一诗中写道:“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淮海集卷四》)可知家门由显赫到中落的变化。在《与苏公先生简》中,秦观谓其家境:“敝庐数间,足以庇风雨。薄田百亩,虽不能尽充饘粥死麻,若无横事,亦可给十七。”(《淮海集》卷四十)也就是勉强度日的情形。幼年丧父的不幸,加上贫困艰辛的生活状况,常使他痛感到生命好似“浮梗漂萍”,对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格外敏感,潜意识中形成在这一方面的惧怕和敏感,在他的词作中,他总在表达这样一种归宿无着的情感:“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扬州梦》)(晚云收)。远谪郴阳,“乡梦断,旅魂孤。”(《阮郎归》)(湘大风雨破初寒)尤其是元符二年,身处雷州,在举目无亲绝望中竟自做《挽词》:“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表现出身如孤魂、飘荡无依的无助和恐慌。在这种飘摇的景况下他也曾多次表达出对桃源境界的向往。“桃源路,欲回双桨”(《鼓笛慢》)。在《点绛唇·桃源》:“醉荡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隐括桃花源,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苦心追寻。其实细考秦观词作,这几乎就成为他人生所有痛苦的指向了,而秦观的“词心”,也就是在这一点上是最“万不得已”的了。如果说此后的人生能做一点弥补,也可能有所改观,然而从秦观此后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所遗憾地看到,一生多舛的遭际更加强化了他人生飘摇感,逐渐形成一种“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的基本形态了,这就是“词心”。正如王国维所言:“生即痛苦”,因而在《人间词话》中感叹“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又说:“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秦观正是一个与苦难相始终的人,他的苦难来自于不幸的身世和坎坷的人生遭际,而他因这苦难而生的“万不得已”的“词心”就是由此而生的无所皈依的心灵状态,在以后无数次创作中,他总是最能从这一点上感受到生活的苦难。

“人不见,水空流“——多舛的人生遭际与漂泊无定之悲

虽然秦观在青年时期已经才华显露,但还是淹留场屋多年。第三次进士及第,然已近不惑之年,而此时残酷的党争序幕已经拉开。与师友苏轼同升共谪,无辜陷入残酷的党争旋涡,政治命运惨遭摧折,其内心的愁苦更为凄苦和感伤。“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龚自珍:《题红禅室诗尾》),境遇促使了敏感心灵的痛苦感受,而心灵感受中最容易让人感到绝望的那一部分往往是一以贯之的,秦观的绝望情绪更多的是因为其所感到的人生无定的漂泊感。词中多以怀旧念单的情绪,表现出对孤单前程的深深畏惧,对漂泊生涯的极度忧惧,那种人生的万不得已的情感成为所有悲苦的焦点。

绍圣元年(1094),新当人士章悼,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在离开汴京之前,秦观重游城西金明池,抚今追昔,感慨丛生,遂以凄苦的笔调创作了《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因“离忧”而生巨大的悲哀和绝望,在离别之中所写的最可伤感处又是“当日事”之过往,“人不见”之怅惘,“水空流”之无奈。是人、事两空,独自飘零的痛楚。其中对旧友前事的格外怀念,体现他对于未来前途的无限忧惧感,对前路的不可预知使他有了“落花飞絮”般的生命体验,在这样的心境下才有“便做春江都是雷,流不尽,许多愁”的深切悲情!

对秦观与苏、黄的比较,《冷斋夜话》有一段话说得极好:“少游调雷凄怆,有诗曰:‘南土四时都热,愁人日夜惧长,安得此身如石,一时忘了家乡。鲁直谪宜,殊坦夷,作诗云:‘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进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轻纱一幅巾,短簟六尺床。无客白日静,有风终夕凉。少游钟情,故其诗酸楚;鲁直学道休歇,故其诗闲暇。至于东坡《南中诗》曰:‘生平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则英特迈往之气,不受梦幻折困,可畏而仰哉!”此段记载比较直接说明一个问题,即作家心理状态不同,所对应外界境遇的不同反应。同样被贬的处境,苏,黄都能各自解脱,秦观往往更多地感受到失去的痛楚和将来的难为,表现出独自面对不确定未来时的那种惶恐和忧伤,表现对孤单和漂泊的生存状态的格外敏感,这就是秦观的“词心”。其实就苏轼的人生波折,宦海沉浮比之与秦观更为过之,但苏轼却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灵走过了苦难。

被贬处州时,他写了《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比之“便是春江都是泪”更加悲哀。但词表达的依然是从离别而起的曾经携手而今独自的惆怅。“人不见”,“携手处”,他所怀念的依然是相依相伴的日子,最能触发他生命感悟的往往是相互依存的情形,对这种情形的无尽追忆正表现出词人对此刻飘零生活的深深畏惧和巨大感伤。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对两个“伤心人”有这样的分析:“小山所写之伤心,原来只不过是对往昔歌舞爱情之欢乐生活的一种追忆而已。而秦观所写的‘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为谁流下萧湘去《踏莎行》一类的词则其所表现的变不仅是对往昔欢乐的追怀,而已是对整个人生绝望的悲慨和对整个宇宙之无理的究诘。如此的‘伤心,才真正是心魂摧抑的哀伤。”遭贬的遭遇更促发了他那种飘零之感,他始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会着人生的种种,而这种方式就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万不得已”的情感存在。

尤其是被贬郴州之后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迟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

王国维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甚可堪一句则变凄厉矣”。词的开端,真正体现的是一种前程渺茫路途难定的难寻归宿的无依感,表达出作者生命思想中一直萦绕、始终无法释怀的一贯追寻,是他所追寻的一个集中的体现。与这样的追寻相呼应的竟然是“孤馆春寒”,巨大的失落和凄楚之感使得作者不得不有杜鹃啼血般的哀鸣了。下片海之寄梅传书也归宿于出发的相思,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寄托的依然是漂泊无定的浮萍飞絮般的人生感叹!真正是“千回百折之词心,始充分表现在字里行间,不辨是血是泪”。“千载之下,令人腹痛”(王士桢《花草蒙拾》)。

“那堪肠已无”——并入身世的艳情与断雁无凭之慨

秦观的艳情词和他的身世词一样是“词心”的产物。在飘摇无依这一点上是一贯的,是词人真实心灵的体现。二者其实也是互相渗透的,这样的词在更深的意义上也包含了作家的生命体验,包括对人生社会,对自我情感世界这两方面。他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礁门。暂停挣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处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是一首离别词,上片叙别时之景,勾勒出暮色苍茫,凄清弥漫的境界,含蓄地表达满腔的别情。下片直言离别的痛楚,并以景为结,写尽离人面对的冷落与凄凉。看似艳情词:“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然在别情中,包含了身世漂泊的悲苦。“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贯注了词人官场失意、前途渺茫的抑郁之情。“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一个“谩”字,所包含的何止情事!也是对政治失败与身世凄凉的悲苦叹息。怪不得周济评此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宋四家词选》),可谓是独具慧眼。一生都付飘摇,何况身之附丽!

从飘摇词心出发的人生漂泊感,在艳情词里常常突出地表现为总想借助什么又总无以借助的惶惑。自处州贬徙郴州,途经萧湘时所作的《阮郎归》,论者以为可能是抒发与长沙艺妓分别之情,词云:“萧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躇,有人偷向隅。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道尽断肠初,那堪肠已无!”断肠而又无肠可断,其意翻进而折转,想以肠断寄情,而今竟无肠可断!那么人生还将有什么可靠?什么可凭借?什么可把握?诚如明人杨慎批《草堂诗余》所说:“此等情绪,煞甚伤心!”

这样的表达在秦观亦是常见,他总是以一种独特的心理去体验人生,把那种毫无凭借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到郴州贬所约一年,他有《阮郎归》之作:“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此词作于除夕之时,换头二句虽淡犹浓,令人想起迁谪者的形单影只,与平常人合家守岁的强烈对比。结句是奇思妙语,然却由“词心”所致,大雁南飞大概只至衡阳,而郴州更在衡阳之南,连传书都不能。就这一句,真正是阻断了所有的凭借,只剩了无边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作家所选取的这种表达方式,看似很偶然,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是酝酿于中的一份格外的敏感。这种敏感,往往不是简单的由外物触发,甚至可以从心灵去设想的,也才更能体现深厚情感。所以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仅以“伤心”二字评之,确实是“心”之“伤”啊!

篇9:秦观《秋日》

秋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五古 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

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

篇10:秦观《秋日》

秋日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莫言草木未知秋,今日风云已自愁。

篇11:秦观《秋日》

秋日

作者:裴夷直朝代:唐体裁:七绝 六眸龟北凉应早,三足乌南日正长。

篇12: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幸遇恩师苏东坡

秦观没有显赫的出身,父亲只做过小官,但曾在太学学习过,学历不低。优秀的基因使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不幸的是,在他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经济支柱一倒,生活也陷入了贫困。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30岁的秦观第一次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大有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可惜开榜之时,从头看到了尾,也没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大受打击,回到家马上断绝了一切交往,独自一个人看书疗伤。

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第二次参加考试,依旧名落孙山。冰冷的现实让他的头脑也冷静下来,后来他在《精骑集》序中反思说自己年少时读书,能一目十行,偷点懒也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常以此自负,沉不下心读书,整天跟着喜欢热闹的人喝酒游玩。痛定思痛,秦观终于放下了小聪明,认真读起书来。不过人到了30多岁,他发现记忆力大不如前,只得采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办法,把文章里的精辟内容一一摘录下来,分订成册,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除了刻苦,秦观也认识到一个人光低头读书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人赏识和推荐,才能入仕。他萌生了拜苏东坡为师的想法,此时这位文坛领袖正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徐州任知州。

苏东坡已然名满天下,堪称文坛泰斗。而秦观虽有些诗名,不过是一个落第的秀才而已,想见一见苏东坡都难,何况要拜师。好在秦家有两个老相识,分别是孙觉和李常。孙觉是黄庭坚的丈人,曾任湖州知州,李常是黄庭坚的舅父,正在齐州任知州,他们都是苏东坡的至交。于是,他一方面请李常写了一封引荐信,另一方面请孙觉将自己的诗文推荐给苏东坡。恰好,苏东坡和孙觉要到扬州游玩,秦观闻讯灵机一动,自己先跑到扬州一座著名的寺庙中,模仿苏东坡豪放的笔意,在寺庙墙壁上挥毫题词,然后静候他们的到来。

果然,就像秦观所预想的那样,苏东坡猛然看到寺壁上的题字吓了一大跳,绞尽腦汁想了半天,也不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儿,还在墙上题过诗。后来,他看了孙觉送上的秦观的作品,忽然醒悟道:“向书壁者,岂此郎也”——在寺壁上写诗的人,肯定是这小子!

这招儿玩得相当漂亮,秦观于是怀揣着李常的引荐信,拿上自己的得意之作《黄楼赋》,前去拜见仰慕已久的偶像。苏东坡读罢,惊呼说:“此屈宋才也!”欣然接纳他为弟子。

拜师仪式办得十分隆重,以致在徐州城引起了轰动。时人记述了当时的盛况:秦观执弟子礼,仪态雍容,论说雄辩,令人为之侧目,苏东坡则称赞他为“杰出之士”。秦观声名鹊起,身价倍增。

在苏东坡的鼓励下,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有了他自己的刻苦攻读,特别是有了苏东坡、王安石等人的大力举荐,秦观顺利地高中进士。

后来,秦观成为苏东坡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弟子不下四五十人,能获得如此桂冠的只有四人,秦观的地位可见一斑。

不小心成了“万人迷”

自古才子爱佳人,反过来也一样。秦观的一生,特别有女人缘。在这方面,他的才华功不可没。他的词感情真挚,意味深长,弄得佳人们读了眼泪哗哗的,对词作者的爱慕之情拦也拦不住。

在民间,《苏小妺三难秦少游》的故事广为流传,讲的就是苏东坡的胞妹苏小妹相中秦观,新婚当夜出下三题考新郎的故事。这是个让人心情愉悦的爱情故事,但据考证,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真实的情况是:19岁那年,秦观就结束了单身生活,他的妻子叫徐文美,是个富商的女儿。他的老丈人曾说过“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也算相当有见识的商人了。秦观做出这样的选择,大约与他当时窘迫的生活状况有关,这给他的婚姻蒙上了一层功利色彩,在秦观的内心里,徐文美绝非他的最爱。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秦观才有了许多风流韵事。在他留传下来的400多首诗词里,约1/4与爱情有关,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以致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说秦观风流没错,但他与一般的浪荡公子有本质上的不同,就是每段情都很真,像金庸笔下多情的大理段王爷一样。或许正因如此,让他成了名符其实的“万人迷”。

《艺苑雌黄》里记载,一次秦观路过绍兴,当地太尉在府里摆下酒宴盛情款待,并让一个歌伎相陪。秦观立刻为这个歌伎所吸引,恰好这个歌伎也素知他的才名,两个人眉目传情,很快擦出了火花。事后,秦观写了一首《满庭芳》记述此事,以“山抹微云”开头。这首词写得非常美,一下子就流行开了。苏东坡读后,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从此,秦观便有了“山抹微云君”的绰号。

后来,秦观又遇到了一个叫巧玉的歌女,相恋已久,巧玉想要一个名分,这让秦观为难起来。在那个时代,男人有点风花雪月的风流事很值得炫耀,而倘若纳一个风尘女子为妾,则会为人所不齿。秦观官虽不大,可毕竟还在官员队伍里混着,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他犹豫了。为了安慰巧玉,秦观写了首《鹊桥仙》,告诉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诗成了千古名句,让无数人为之神伤。

秦观外出做官时,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以便早晚侍奉。为了照顾好母亲,他特地买了一个叫边朝华的侍女。后来母亲命他将边朝华纳为妾。这一年,秦观45岁,边朝华年方19。纳妾这天,正是七夕,秦观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反对奸相章惇等篡改新法,从国史院编修官被贬为杭州通判。秦观自知此去凶多吉少,写信让边朝华的父亲把她领回家。多情自古伤离别,他把父女二人送到江边的小船上,赋诗相赠,其中一句“百岁终当一别离”既表达了他内心的悲切,又充满了无奈。

nlc202309041136

秦观到杭州后,边朝华不顾一切地追随而来,表示要和他同生死,共患难。可惜没过多久,秦观再次被贬,这次的处分是“削秩”,就是将所有的官职封号去除,按照规定,“削秩”之人是不能带家属的。无奈的秦观再次与边朝华离别。边朝华几近哭厥,磕头离去。后来她削发为尼,了却了这份情缘。

尽管结局令人伤心,边朝华还算是幸运的,对秦观痴情的女子并非一人。据记载,秦观在被贬途中路过长沙,有一个歌伎生平酷爱秦观词,是秦观的铁杆“粉丝”,甚至向母亲请求说,愿意托付终身于秦观,人们都笑她痴人说梦。秦观听说了此事,内心十分感动,然而正处贬谪之时,恐怕她受到牵连,又不敢带她走,只得以一首《踏莎行》相赠。后来秦观在藤州(今广西省藤县)去世,这个沦落风尘的长沙妺子在梦里就有了心灵感应,穿着孝服走了几百里前往吊丧,回来后就自缢殉情了。

为自己写下挽词

在人们的想象中,秦观作为一个风流才子、多情种子,让人爱得如此死去活来,一定是个面容白皙、风姿柔弱的白面书生。其实不然,同是苏门弟子的晁补之曾有两句诗写秦观:“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髯秦”,是说秦观是个大胡子、长须公。邵博的《邵氏闻见后录》中对他也有描述,当时秦观和师兄弟在老师苏东坡那里闲聊,有人笑他胡子太多,他回答说:“君子多乎哉!”苏东坡笑着接道:“小人樊须也。”樊须,是孔子的学生,以勇武著称,这说明秦观长得相当威猛。

秦观起初的性格与他的长相也很搭配,少年时,他“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秦观的家祖是南唐武将出身,他从小也喜欢读兵书,经常与豪侠之士在一起饮酒、游玩。所以无论从长相还是行为举止上看,秦观都是个慷慨悲歌之人,应该像苏东坡那样,在词赋上走豪放派的路子,那么,他何以变得多愁善感,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呢?

事实上,才华横溢的秦观一生经历十分坎坷,特别是仕途艰险,生活中一次次的困顿、失意使得他从性格到作品都在悄然發生着变化。

秦观仕途舒心的日子非常短暂,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在恩师苏东坡的推荐下,他出任太学博士一职,相当于大学教授。后来又任职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撰写《神宗实录》,甚是风光。然而随着苏东坡的仕途失利,他也跟着走下坡路,政治打击和人身攻击一次比一次严重,给他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又一道阴影。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秦观在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教授时,曾写下一首《水龙吟》,其中有“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的句子。这本是一首艳词,居然也成为党争的把柄,被对手斥为“高高在上,岂可以此渎上苍!”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秦观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升迁的机会,不到两个月就以“不检之罪”被弹劾,原因还是抓住了他词作里的男女情事。

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秦观大受打击,他把字改为了“少游”,表露了淡泊闲适,归隐山林的志向。然而形势不由人,此时他已难以自主。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更严酷的风暴来临了,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让秦观与边朝华分离的那次被贬。从此闻名天下的才子,沦为一个地方小吏,秦观的郁闷可想而知。为了排解心中的愁闷,他常去佛寺与僧人谈禅,并为他们抄写佛经。然而就是这样,小人们也发挥了狠打落水狗的精神,诬告他妄写佛书,结果再次获罪,被“削秩”,迁移湖南郴州,至此他被朝廷彻底弃置了。

这还远远不是终点,此后秦观又被贬,最终到了广东雷州,与被贬琼州(今海南)的恩师苏东坡已是隔海相望。

人生至此,痛何以堪!秦观所能承受的忧愁和痛苦已达极限。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秦观在被贬途中路过湖南衡阳。衡阳太守孔毅甫是他的好友,留他住了几天。时值春末,阳光灿烂,秦观独自在湘江边上徘徊,看着春光美景,想着“韶光流逝,春来春去”,他的心也如落花般伤感。回去后,秦观挥笔写下了《千秋岁》一词。当孔毅甫看到“镜里朱颜改”一句时,大惊失色道:“你正值盛年,为什么说出如此悲怆的话呢?”几天后,他设宴为秦观饯行,洒泪相别。回到城中,他对身边的人说:“秦少游气色与往日不一样了,恐怕将不久于人世!”

孔毅甫的话不幸一语成谶。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秦观被召还湖南衡阳。走到广西藤州时,大约心情还不错,他饶有兴致地游了华光亭,晚上睡觉还梦见自己填了一首词,第二天醒来时说给别人听。可能是讲得有些口渴了,他想喝水。谁料当把水取来时,秦观看着那水笑了起来,就在这笑声中,一代才子溘然长逝,终年52岁。

早在广东雷州时,秦观似乎就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亲笔写下了一首挽词,诗中描写了自己辞世的情景:“官来录我橐(音同驮),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听到秦观去世的噩耗,苏东坡悲痛欲绝,两天吃不下饭,流泪说:“当今文人第一流,岂可复得?哀哉!哀哉!”

秦观,一个身材伟岸、天性豪爽的男子,被愁苦和眼泪融注了一生,他的忧郁和憔悴让人为之心痛。他那用心书写的篇篇词章,至今还让我们泪水沾衣。无怪清人王士祯说:“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篇13:秦观的诗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望海潮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 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

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

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

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鸯.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

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萍,

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骄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浣溪沙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如梦令

遥夜沈沈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调笑令

心素,与谁语,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梦觉春风庭户.

阮郎归

褪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限,恨无穷,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调笑令

辇路,江枫古,楼上吹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尘污,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

调笑令

肠断,绣帘卷,妾愿身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莫遣恩迁情变.

红绡粉泪知何限,万古空传遗愿.

调笑令

恋恋,楼中燕,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空锁楼中深怨

.春风重到人不见,十二阑干倚遍.

调笑令

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水调空传幽怨.

篇14:秦观词简说

他推崇苏轼,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邵圣初年,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累遭贬谪。历贬郴州(今湖南郴县)、雷州(今广东海康县)等地。元符三年(1100),死于放还途中的藤州(今广西藤县)。

秦观少有文名,受苏轼、王安石赏识,与屈原、宋玉、鲍照、谢I伦比。他出身苏门,远绍西蜀、南唐,近接柳永、周邦彦,将苏轼的气格、李氏父子的境界、柳永铺叙和句法、周邦彦的声韵化入己作,而出自己的风格。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于情,耆卿情胜于辞,辞情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而已。”(沈雄《古今词话》引)

秦观之前的词,小令含蓄蕴籍、风雅缜密,柳词明快疏放、通俗流畅,他调和了这两派词风,“以长补短”、“雅俗共济”、“情韵兼胜”(《四库全书提要》),俊逸精妙,呈现出中正和婉之美,具有一种凫凫婷婷的韵致。同时,又受苏轼词以言志的影响,在词中贯入深切、凄凉的身世之感。

总之,他的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富有韵致。长于写景抒情,语言典雅,委婉含蓄,韵律谐美,是“出色当行”的婉约派主要词人。只是“犹以气格为病”(苏轼语)不脱纤巧柔弱之态。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一)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词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浣溪沙》,与吴文英的同调词可称一时喻亮,异曲同工,可以对读。

全词景中藏情,情中生景,情景交融,轻描淡写,空寂悠远,用词典雅含蓄,情韵空灵蕴籍。

因为不是写鉴赏,所以不逐字解说,有兴趣的朋友自己读去,这里只指出重点,望斧正。

此词名句是下片起首一联:“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鉴赏词典中说此句写室外实景,亦有人说此句写梦中之人。前种认为此句意思为“飞花的.飘零无定使主人公联想起那虚幻变化的迷梦。”后种认为此句意思为“主人公梦见爱人归来,自在的飞花轻轻地飘忽不定,似乎自身也随之飘然而去。”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眼中的飞花,为实写,后者侧重与梦中的飞花,为虚写。

“飞花”既是实写,也为虚写。主人公从美妙的梦境中醒来,见到室外的花朵还如梦境中一般自在轻舞,而梦境中的人儿却依然渺无音讯,唯叹人生苦短,佳期如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亦是相同。“丝雨”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此处的“丝”暗指“思”,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此句承接上句,主人公梦中醒来,见飞花似梦,又见无边丝雨,她的相思之愁不正如这千万缕的丝雨一样连绵不绝,无边无际?

这两句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对仗工整,语句典雅,含蓄纤美,音律和谐,即便置于中华古典诗词的汪洋大海中,亦堪称绝佳。

卓人月谓“夺南唐席”,寻思“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一江春水”虽佳,犹有不及(《词统》)。梁启超以为“奇语”(《艺蘅馆词选》)这些胜誉都不为过也!

记得十年前,上学路过一条街道,四月的梅雨连绵不绝,白色的花瓣漫天轻舞,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芬芳,蓦然回首,正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呀!

附:《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二)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三)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上一篇:当前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下一篇:九年级化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