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2024-05-14

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精选10篇)

篇1: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不得不说的配子

1、配子是什么?

不管是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还是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不管是杂交实验还是测交实验,都涉及到了配子这个名词。在课堂上,即使我口头上解释了配子就是植物的生殖细胞,指出植物的雄配子相对于动物的精细胞和雌配子相对于动物的卵细胞,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课下问我什么是配子。起初我不解,因为我在课堂上解释并反复强调了这个名词,但是当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就能理解了他们很难在45分钟内都认真听课并理解新知识。学生的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听讲,所以,我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不能只口头上说,应该把学生陌生的名词落实在黑板上,经过初步考虑后设计为植物动物

雄配子(又称为花粉)精子

生殖细胞雌配子卵细胞

2、配子的种类比和配子的数量比不是一码事

我在课堂上讲到Dd的父本产生D和d两种雄配子,且比例是1:1。在做以下题目时,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A。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

基因型为Aa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A的雌配子:含a的雄配子=1:1

C.雌配子:雄配子=3:1D.含A的雌配子:含a的雌配子=1:1

我认为不排除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的因素,没看清楚题目问的是雌雄配子比,而我课上讲的是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比。但是,我想更多的因素应该是没有把这个问题讲透。假设在讲完Dd的父本产生D和d两种雄配子且比例是1:1和Dd的母本产生D和d两种雌配子且比例是1:1后,立即提问雌雄配子的数量比是否是1:1,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配子种类和数量的问题,学生可能就会少出现做题失误。

就像张老师说的那样,老师备课时尽量地做更多的预设,才能较好地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

3、YyRr如何形成YR、Yr、yR和yr四种配子

理科班学生提出YyRr形成Y、y、R和r四种配子并自信地阐述理由说是因为遵循了分离定律后,我一下子无言了,因为我根本没想到学生说出这样的答案。于是,我反思我不应该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提出YyRr能形成什么样的配子,而是应该先问学生黄色圆粒的植株的子代是不是也应该具有粒色和粒形方面的特点,在他们认可的基础上,我再问粒色和粒形的性状是由谁控制的,学生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学习基本上能说出性状受遗传因子控制,所以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子代同时具有Y(y)和R(r)两方面的遗传因子。教师强调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观点后,继续提问发生受精作用的配子是不是也应该同时具有Y(y)和R(r)两方面的遗传因子,在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后,教师方可让学生尝试写YyRr 能形成什么样的配子。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形成配子的过程,我准备用教具展现这个过程。

篇2: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初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孩子由无意识机械学习到有意识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由于高中直接面对高考,所以整个社会的目光都投向了高中的教学,其实,根据我多年的跟随研究,孩子的发展在初中就基本定型,在我送走的五届初三毕业生中,考上大学的都是在初中学习一般以上的同学。因此,要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整个教育应该给予初中教育更多的目光。特别是初中的语文教学,小学孩子的学习就是机械的记忆,还没有感受到语文的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如果再不能体现语文之美,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直接导致高中阶段成绩不太理想。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余年,跟随教研室杨主任不断学习,自己也做了许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有了基本的了解,我认为初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写作的教学,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该占半壁江山,但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体现其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初三的学生去请假,老师让他自己写请假条,但是学生却不知如何下笔,由此可见我们写作课落实的情况。通过我的研究,发现了几个不得不说的几个问题。

一、初中写作教学之现状

1、写作教学的随意性首先是时间的随意性,每一个初中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每一个学期之初,都制定了详

尽的写作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讲授课本知识的进度问题而冲击写作教学的时间,另外,再加上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使写作课更加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打乱了原来的写作计划,教师只能应急性、功利性地安排几节写作课,针对性面对每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使写作课时间上变得随意起来。其次,从北师大的教材编排来看,教师如果严格按照单元安排写作,每一单元对写作文体的要求更是不明确,也会使写作课的文体随意起来。

2、部分教师对写作教学认识不到位,写作知识存在缺陷。

写作知识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小到一张假条,大到长篇文学,这都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文体写作形式,但是现在教师很少把应用文体纳入写作教学的范畴,假如中考真的出现写一封信的文体,又会有多少学生准确写出信的格式。现在学生连一个假条都不会写,其他文体更无从谈起。其实这完全不能愿学生,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教师,我们没有传授给孩子这些知识,我们都在注重升学率,升学的功利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我们没有考虑教给孩子实际生活应用的文体,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另外,也不可否认,我们确实有一部分教师,自己本身对文体知识掌握也不准确,不敢给学生讲,不会给学生讲。

3、写作课文体不分

写作课,特别是一些基础年级的写作课,应该给学生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了什么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写作课的要求大多是“文体不限”,“文体不限”当然给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是长此以往,孩子没有了文体意识,一旦考试时有了文体的要求,大多孩子会不知所措,一下笔就会离题万里。我记得2009年的初二期中考试,最后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许多同学不知道记叙文的基本要素,一下笔变跑题了,这应该让我们警醒。

4、“隔夜饭”现象严重

我们知道,“隔夜饭”不好吃,不能吃,但是写作课却存在着严重的“隔夜饭”现象。我们一般周五安排两节写作课,学生两节课完成,然后回家休息两天,按计划,老师下周再来评讲上周所教的作文。大家想一想,隔一周的时间,学生写作是的构思,布局谋篇,很难再现,老师讲评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实际情况是,语文就是都是教两个班级,每天都要准备新授课,而且大多说语文教师有担任班主任工作,初中阶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弱,琐碎的事情较多,大多数时间要处理学生的问题,一周的时间就根本批改不完两个班的作文,所以,往往要两周后才能评讲,到那时,学生连自己写得什么内容可能都想不起来了,讲评的效果更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这样的写作课教学根本不符合教学规律,不符合写作规律,也不符合学习的规律。

二原因分析

初中写作教学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篇3: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古诗教学,文体意识,教学策略,阅读能力

古诗教学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意趣,提升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小学的常态古诗教学却存在种种尴尬的状态。

一、尴尬的三大表征

1. 尴尬之一:当“最高标准”遇上“行动指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应该是古诗学习的最高标准了。

然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中对古诗文的学习却大多围绕“体味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对古诗文的“鉴赏”及如何“鉴赏”只字未提。

如此,尴尬便产生了:一方面“总目标”要求学生“初步获得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学段目标”中又不做任何要求,这尴尬的境遇直接产生了下面的两大“尴尬”。

2. 尴尬之二:教与学的无所适从

(1)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新课程中的总目标要求形同虚设。为什么要教古诗、教什么、怎么教,这些教师并不清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不变,“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古诗词的教学毫无年段性、层次性、构建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很难看出当一个学生身处不同年段时,他的言语能力、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提高,而新课标总目标所要求的学生应“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就基本无法实现。

(2)教学策略和教学归旨严重错位——误将策略当归旨。新课标中提到“展开想象,感悟诗情”。不难看出,“想象”是古诗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在常态的教学中,也的确是许多老师常用的策略。

(3)学生阅读能力无从构建,学生的学习成了教师“教”的附庸。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古诗,也不具备独自阅读古诗的技能,更别说能够鉴赏古诗了。

3. 尴尬之三:评价的无可奈何

(1)重识记轻赏析。新课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纵观现今的语文测试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基本都以“默写诗句、填写诗人及朝代、解释古诗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这几个方面作为考查点,这些纯记忆的内容显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重知识轻文化。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常态的教学中,老师们似乎更多关注的是所谓的“考点”,而忽略了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尴尬的产生原因

除去客观上新课标顶层设计带来的一系列古诗文教学的尴尬外,笔者认为,主观上,教师的意识也是这种种尴尬的“祸首之一”。教师“文体意识”淡薄或者缺失是造成“小学古诗常态阅读课尴尬”的主要原因。

(1)文化断层,造成全民对“古诗”这种文体认识的缺失。五四运动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多少年来,白话文已在全民心中占据了“文化代言”的主导位置。

(2)课程改革造成人们对“文体教学”认识的误会。20世纪90年代“淡化文体”的观点在文体被过度强调的背景下提出。在随后的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淡化文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造成的学生“文体意识”淡化等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笔者认为,“淡化文体”不是“忽略文体”,这是教师“文体意识”淡薄的另一个原因。

(3)教师个人学养不够,也是其“文体意识”淡薄的另一个主观原因。

三、尴尬的化解策略

1. 研究文体——形成意识

(1)学贵在疑,问中求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是,我们现在已经不用文言文了,也不会有很多人再写古诗了,那为什么还要学古诗?既然学,究竟学古诗的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问一问自己的问题。

(2)对比研究,博采众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指出:古诗作为一种不同于白话文的文体,最不同于白话文的特点有三:一是古诗含情。古诗的情感总是那么朦胧而含蓄,总是那么多元。越是好诗,越是有这样的特点。比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便是代表。二是古诗造境。古诗短短几句话,却能让人浮想联翩,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因为字数的严格限制,反倒留下了大量空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三是古诗炼字。这三大特点直指古诗的文体特点,很贴切地回答了古诗教什么的问题。

2. 选准策略——明确意识

(1)多种策略,因“诗”制宜。打破传统的“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的古诗教学模式,寻求多种教学策略。比如“群诗阅读法”——将众多同主题或者具有关联性的古诗放在一起学习。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就上过“送别组诗”,蒋军晶老师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将《己亥杂诗》《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歌捆绑在一起,在一节课内全部上完,并由此引申出——古代人把酒上升为一种文化,上了好几首写到“酒”的古诗。

(2)指向文体,意识明确。上面列举的教学古诗的策略,不仅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指向了“古诗”这种文体,这样的教学策略突出的是古诗的文体价值,教师教得明确,学生学得明白。

(3)指向能力,关注方法。这样的教学策略,本身就是在和学生一起经历一种“学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习得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将众多古诗作捆绑式解读、对比式解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比较、有发现,初步习得了一些“鉴赏古诗”的能力。

3. 多元评价——解放意识

(1)评价多元,关注兴趣。比如,对于古诗关键字词的理解,不仅可以用“填空、选择”的方式去考查学生,也可以出成连线题,如这个题目:请将意思相同的词语连在一起。

这个题目考核了学生对古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同时又不拘泥于“一问一答和简单记忆”的模式,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

(2)淡化知识,关注文化。比如可以出这样的题目:在古代,有一种诗是专门为一幅画写的,就写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这样的诗叫“题画诗”,写出两句题画诗______,。

(3)淡化识记,关注能力。比如,可以出这样的题目: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首诗中___这个字将“春雨”写活了。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一词写出了春雨___、___的特点。

本文论述的内容,力求化解常态古诗教学的尴尬状态,唤醒教师的文体意识,并在文体意识的指导下,上出古诗文体的本色,挖掘出古诗丰厚的文化意蕴,从而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4: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一、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古典概型的计算是在大量随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借助于频率的稳定值来替代概率的,因为试验次数是正整数,基本事件是有限的,所以古典概型处理的离散问题,可以进行直接计算.几何概型研究的随机试验尽管仍然是等可能的,但基本事件有无限个,无法统计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次数,因此几何概型的计算就面临着如何进行合理的替代计算的问题.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3)通过若干类型的例题引进相应测度求几何概型,并给出了计算公式,但没有说明这种替代计算的合理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细化教材,理清两个对象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下面以教材中的两个引入情境来说明这种合理性. 教材的两个引入情境:

(1) 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如果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

(2) 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5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依次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 奥运会射箭比赛箭靶的靶面直径为122cm,靶心直径为12.2cm. 运动员在70m外射箭. 假设射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上任一點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用点来代替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对应于在某个具体的可以度量的几何图形中随机地取一点. 问题(1)中,无法计算剪刀剪的次数,但可以建立“每剪绳子一次与线段上一点”的对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无数次的随机剪与线段上所有点”的对应,此处还要特别强调由于剪的随机性,得到所有的点是布满这条线段的,或者说这些点在线段上是连续分布的. 最后建立“剪的数量与线段长度”的对应关系. 通过这样的“数(次数)与形(点)与数(长度)” 转换过程,解决无限性无法计算的问题. 借助于这样的“数(次数)与形(点)与数(长度)”转换,类似的处理问题(2),在“射中靶面与圆面上一点”的对应基础上,顺次建立“无数次射中靶面与圆面上所有的点”的对应、“射中次数与圆面面积”的对应.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并接受、理解上述的对应是内在的、逻辑的,因此用相对应的几何图形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来描述基本事件的总数和某个事件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量是合情又合理的,最终建立的度量公式是自然的,合理的.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直观感知、抽象概括、反思与构建”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理性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怎样理解几何概型才是真正把握了概念的本质?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概念,才能准确地表述概念和准确地运用概念. 几何概型概念的定义,不属于数学概念中的严格定义性,它是一种归纳性地描述定义. 它是对一类可以借助几何图形的测度进行计算的概型的归纳.

1. 几何概型的特征是等可能性和无限性吗?

从教材内容安排的顺序看,几何概型在古典概型之后,这就使得很多教师把两种概型当做了互为矛盾的关系,从基本事件是否有限的维度分类为“有限”“无限”,作为两种概型的特点.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所谓特点(特征)的说法,指的应该是几何概型所特有的性质,是这一概型区别于其他概型的关键,根据这个特点(特征)就可以判断为几何概型. 很容易举一个类似的反例,在全体实数中取一个数,求取到有理数的概率.这个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有无数个,满足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但是能用几何概型解决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能把等可能性与无限性作为几何概型的特征,在教学中防止把两种概型作为矛盾对立面的行为.

那么究竟什么是几何概型的特征呢?上面分析的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和无限性仅仅是构成几何概型的必要条件,本人认为几何概型的特征是可以建立随机试验与某个可度量的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且这种对应是符合逻辑的,不是牵强附会的.

2. 几何概型的概念重在建模

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重在对试验的正确建模. 建模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随机试验的对象与某个可度量的几何图形之间具有合理的对应关系,即首先要确定D. 这个可度量的区域D既可能是问题中直接提供的图形,也可能是需要学生转化后对应的图形,如问题(1)中的线段. 第二个层面对基本事件的建模,教材上的表述是“每个基本事件可视为从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也有老师说成“把基本事件理解为一个点”. 其实“可视为”的数学本质是对应,是建立一个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合理对应关系,因此“每个基本事件对应于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的说法更具有数学味. 不同的说法既可能是概念多样性的不同表述,但也有可能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产生偏差.教师在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解读时,要再三斟酌,不能为了过分的“通俗”而对概念产生误解. 第三个层面是对某个随机事件A的建模,随机事件A的发生对应着在区域D内恰好取到某个指定的区域d,区域d的确定一般从试题的问题中去建立相对应的模型.

三、 概念的运用就是单纯地运用计算公式解题吗?

在运用概念解题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概念引导解题的思维方法,即从概念的判断开始,围绕概念的要素分析题意,最后回到概念,加深和丰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从表面上看,本节是在运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解题,其实不然,公式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代替数字计算的技能层面上,重点是要寻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即能否建构随机试验与某个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着力点在利用公式之前.本节课例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反复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形成从三个层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这三个层面依次是:(1)随机实验的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2)随机事件的几何模型是什么,即区域D与d的形状;(3)区域D与d的测度.其中第二点是最关键的,需要指导学生抓准题意的关键词,即“题眼”. 教材例题3与习题3.3第6题,两题背景相似,但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为“点”,后者为“射线”,度量的测度随之而变,分别是“长度”、“角度”,所以结果不同.

教材例题2的处理是一个难点. 例2是这样的:在1 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常见的错误建模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形象生动起见,常常画出一大一小两个容器,说基本事件是在大容器内取一点,关注的事件是点落在小容器内. 按照这些教师的说法,如果假设基本事件是在大容器内取一点的话,那么它跟小容器内的点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如果把小容器看做事件A的话,根据这些教师的解释,事件A中就不包含基本事件了,这显然是违背逻辑的!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教师没有准确理解这里面蕴涵的几何概型,建模产生了偏差. 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直观而忽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反对教师用自己的个体感受的语言阐述概念,但千万不能违背概念的本质.

本题正确的建模应该是,第一步将种子抽象成点,那么1L 小麦种子就抽象成一个容积为1L 的几何体,即为区域D. 10 mL小麦种子就抽象成容积为10 ml的几何体,即为区域d. 而麦锈病种子这一个点在几何体中任一处出现的机会是随机的、均等的,因此下结论判断这个概型是几何概型问题.

第二步分析随机事件A,在取出来之前,这10mL几何体处于1L几何体里面,形状和位置是特定的,由于基本事件对应为在1L几何体内随机地取一点,从而关注的事件A对应为取出的一点恰好落在10mL的几何体内.

第三步,利用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计算.因为几何图形是空间图形,其对应的测度是体积,所以用区域d和区域D的体积之比作为所求概型的概率.

篇5:“改刊”,不得不说的话

又是一年的秋天, 这个本是收获的季节, 我们, 《当代护士》, 却不得不面临创刊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回顾创刊二十多年来, 我们似乎一直波折不断, 比如杂志的定位, 比如办刊经费、场地的紧张, 比如主办单位的变更、国家政策的改变, 等等, 但我们都挺了过来。而这次, 我们却不得不改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管理规定和刊社发展的需要, 《当代护士》将从2016年开始, 改成纯学术性的期刊。

作为编辑, 回想《当代护士》杂志创刊二十多年来的经历, 感动像水一样从心里流过。那些几十年坚持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护理事业的护理前辈;那些虽然自己还是孩子、但面对病人毅然改变的90后、00后的年轻护士们;那些虽然外有工作繁重的压力、内有作为家庭主心骨重担压身的仍默默坚持为我们写稿的护士作者们;那些几十年坚持订我们杂志、每当杂志到手都一篇不拉仔细阅读的读者们, 你们一直感动着我们, 真诚地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 感谢你们的相守相伴。

“改刊”, 这是一个不太轻松的话题。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基于现实的选择。

“改刊”, 对于那些一直致力于护理学术研究和护理科研创新的护理工作者来说也许是一次机遇, 因为我们杂志将会更加注重关注护理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动态, 探索新形式下护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为你们提供更多发表护理创新、护理科研论文的机会;改变, 对于基层护理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福音, 因为我们将有更多的版面发表护理学术论文, 我们将更加关注来自基层的文章, 为你们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护理经验交流和学术论坛的平台……

“改刊”, 对于那些爱好文学, 喜欢文学的读者、作者来说, 也许心有所失了。《当代护士》在护理类杂志中最有特色的、也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直是新闻版块和文学版块。但现在改刊, 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些版块了, 但请你们不要伤感, 我们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 我们能再次相遇, 也希望再次相遇时我们会变得更加美好!

还是那句话, 二十多年来我们风雨同舟, 希望今后我们仍携手前行。

篇6:不得不说的秘密

戈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气候、环保的教育与普及甚至在美国的政界被人冠以“环保疯子”的外号。戈尔先是完成了《难以忽视的真相》书,2007年6月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中文版。紧接着戈尔投资并主演了同名纪录片。2007年此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在获奖的十条理由中,所有的主语都是“全球变暖”。

戈尔成为首位在同一年获得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奖的名人,全球变暖成为真正的可以登堂又能入室的国际话题。当我们谈起全球变暖的时候才会发现“世界是平的”。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基本共识为:一百多年来,全球气温经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尤其是最近50年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增加。全球变暖导致全球降水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而最近二十多年来变暖趋势极限增加……

所以“全球变暖”这一词语,从逻辑上来讲,这个话题应该简洁地表达为“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也就是“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变暖不止是个感觉问题,这是个数字哀歌。

对地球气候有影响的大气层厚度不过20公里,可以想像如同蛋壳,比尔·麦克奇本(Bill Mckibben)在《自然的终结》(The End of Nature)一书中研究表明,从海平面到对流层顶端,这段几乎维持所有地球生命的大气层,仅有6英里。这6英里狭窄范围内的空气,是我们仅有的其间挤满了所有陆地生物……空气中主要气体是氮气(占78%)和氧气(21%),其次为氩气。而恶名昭著的二氧化碳仅为微量,红外光和热能轻易地穿过氧和氮气,二氧化碳则不同,它如同一张裹着地球的毛毯,把热能捕集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含碳原子的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们如大棚蔬菜温室的玻璃或塑料一样,捕捉太阳的热能以保持室内植物温暖,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主要角色之一便是控制地表的温度。如果二氧化碳太少,地表将成冰原,若过多,则地表将过暖,从1950—1985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25%。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达五十多亿吨。(由于矿物燃料燃烧而加速碳释放至大气中,自1890年以来,地表正持续加温中。)

在过去的65万年中,一直到前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前,二氧化碳浓度从未超过O.3‰,今天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而且,在45年之内,如果我们不迅速做出大的改变,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比较复杂.但其中最简单的一点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就会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自记录伊始,过去13年中的12年是最热的。在海平面以下,至少有三公里海域的海洋温度升高。根据伦敦气象台的记录,截至1980年代初,自该台1850年有记录以来,1990年是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比1951—1980年的平均气温高3.9℃。而在过去的100年中,最热的9个年份依次是:1990、1991、1988、1983、1987、1944、1989、1981、1980。可以看出,除了1944年以外其余都在80年代以后,而且,越往后气温越高。

篇7: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多年来, 物流业内减税的呼声一直强烈, 大家普遍认为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 导致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 缺乏发展后劲, 严重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据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所做的《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 有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超过八成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的税负“很重”或“较重”。

而事实上, 一直以来企业对于各种税款的缴纳也是有所保留的, 合理避税成为一些企业节省运营成本的常用手段。所谓避税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低化, 研究税收法律的空间, 策划个人或集团内部财务节税计划, 以规避纳税。虽然说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 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 但避税并不违法。不仅如此, 一些企业还看准了税收征缴环节中的漏洞, 大打擦边球。比如, 在笔者此次对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调查中, 大家在讨论税改变化的时候就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增值税的征缴更透明后, 之前营业税征缴中靠暗箱操作获得实惠的企业将难以为继。此次, 在物流企业土地税减半政策出台之前, 面对高额的土地税, 很多企业也大打公关牌, 这在业内已不是秘密。

“现在成本一个劲儿地往上涨, 税费又居高不下, 要真一点不打折扣地缴税的话, 甭说赚钱了, 公司早就关门了。个人觉得, 地方政策以及公司与专管员的关系处理情况很重要。”来自中部某城市的一位民营物流企业负责人王先生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他告诉笔者, 除了靠人际关系方面的努力以获得税收优惠之外, 企业还要通过一些变相操作来规避纳税, “少缴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给对方开具营业税发票。目前在我们公司每年的营业额有4000余万元, 其中大约1500万元的营业额是不给对方开发票的, 我们的客户中有一部分也是中小企业, 为了降低成本, 当然希望我们的运费越低越好, 所以一般也不要求我们开票。不开票, 不单省出了营业税的钱, 以此为计算依据的城建税和教育费也都省了下来。每年仅不开票这一项就可以为企业节省50余万元。

此外, 财务会计还会对账目做一些特殊处理, 比如增加企业的成本, 以减少企业的税前利润, 从而使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大大降低。通过财务处理, 公司每年的账目基本为盈亏平衡, 没有多余的利润。这样一来, 又可以为企业降低税负近40%。把能逃税和避税的方法都用上, 一年下来只需缴50万元左右的税, 这样企业的利润就能保持在350多万元, 利润率在12%左右。当然, 这种避税也是有法律风险的, 这就像我开始说的那样, 要跟税务局的人搞好关系。”

“我们是搞电子产品物流的, 附加值较高, 利润率还有所保障, 如果是那些做服装、日用品、食品物流的企业, 即便也像我们这样操作, 利润空间仍然很小。”从王先生的坦诚中, 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中小物流企业的无奈与挣扎。然而, 据了解, 鉴于小微企业的生存窘境, 近年来, 中央一直在推行积极减税政策, 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开始, 由原先的33%下调至25%, 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更下调至20%。再加上自2011年末开始实行的上调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同时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以及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 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还有此次土地税减半及营改增试点, 都让我们看到了减税的诚意和力度。

王先生告诉笔者, 相对于法定纳税, 更让他头疼的是那些各种各样的行政性收费, “虽然我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千方百计地减少纳税额, 但是在心里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反倒是那些逃不掉的各种行政收费, 才是增加企业负担的罪魁祸首。”

据王先生介绍, 目前, 在企业每年要缴纳的各种行政事业收费中, 工商年检是必须的, 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年度检验费为50元。虽然年检费用并不高, 但为了顺利办完年检, 还附加有其他的收费项目, 比如为了持续获得相关资质, 就需要向相关运输协会申请办理运输销售代理业务资格证书, “这个费用本身只要2000元, 但是还需要找公司提供担保, 同时还得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的财务, 一整套手续办下来, 至少需要七八千块钱。这笔钱是企业必须要花的。你要没有这个资质, 企业年检办不下来。”此外, 作为物流企业, 用于生产计量的磅秤需要当地质检部门检测, 因此每年还要缴纳数百元的磅秤检测费;根据该市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实施办法, 王先生的企业还需要每年缴纳3000元的残疾人保障基金……“还有一些政府机关附属协会的会费, 其实加入这些协会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但是为了搞好和这些部门的关系, 我们也不得不增加这笔多余的支出。其实我们这里还是挺规范的, 没有外地同行所说的那些乱收费项目。”

从国家一直出台的减免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的举措就可以窥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门类之多、范围之广。据统计, 自198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至今, 全国已经统一取消停止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近200项, 去年底财政部又会同国家发改委决定从今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共计22项。

在笔者对相关内容采访过程中, 很多被采访人都或明或暗地表示自己公司也存在类似王先生公司的做法。一方面, 税收关乎国计民生, 不容偷逃;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在成本全面上涨的情况下, 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税负的压力愈发敏感, 不得已做些小动作, 以降低绝对成本。这种现状让人感到的除了沉重, 还有无奈。

篇8:不得不说的“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人类开始懂得爱美的时候,水边便出现了一个个顾影自怜的身影。不过,尽管水面能映照出人们生动的倒影,但它毕竟只能固定在某处。聪明的人类便在其他便于携带的材料上,发掘与水相同的反射能力。他们开始尝试着将一些材料研磨抛光:黑曜石、金、银、水晶、铜……最终,人类认为,“铜”最适合作为制作这种器物的材料。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制作出世界上第一面用铜照出样貌的器物。在同样是文明古国的中国,这种以铜照人的器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鉴”,因为人们最早是以水照影的,而盛水的器物就叫“鉴”。直到汉代以后,中国人才慢慢将之改称为“镜”。

镜子家族在几千年

的时光中,都是以金属作为主材料。直到12世纪末,这个家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身影——玻璃。玻璃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一出现,就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奢侈品”。到了19世纪,德国的化学家莱比格发明了“化学镀银法”,终于使玻璃成为现代镜子家族的“主宰”。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人类的制镜技术不断进步,镜子的使用也超出了以往映照仪容的单一功能,开始扩大至生活和科学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的镜子随处可见,化妆镜和穿衣镜自古以来就是女士的最爱。在家里,你的妈妈是不是每天出门前,也总是在镜子前停留至少十分钟?这里体现了镜子最基础的功能——整理仪容。

用来整理仪容的镜子大多是平面镜。后来出现的曲面镜,为镜子开发出了“幽默”的功能。我们经常会在商场或者游乐园里,看见不同弧度的哈哈镜。在它里面出现的身影,有的细得像面条,有的胖得像皮球,还有的像只大葫芦……这些有趣的镜子,就是曲面镜。

曲面镜主要有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上面提到的哈哈镜就是两种镜子的组合。

凹面镜有聚光的作用。光有发散的性质,如果在地球向月球打一盏灯,那这盏灯在月球上的投影可能会有方圆几公里大,甚至还不止。如果将一个灯泡放在凹面镜中,这样投射出去的光会集中很多。

凸面镜又叫广角镜,有扩大视野范围的作用。汽车的后视镜就是凸面镜,还有各种弯道和路口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些凸面镜可以帮助司机扩大视野,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戴眼镜的同学,可以把架在你们鼻梁上的那个家伙摘下来,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对了!它的镜片一面是平的,一面是凹的,我们把它叫作凹透镜。 其实,镜子在生活中的运用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聪明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镜子不仅在生活中为人们所需要,在科学领域,它也有惊人的成就!

1590年,荷兰的詹森父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人们借助显微镜,看到了以前从未用肉眼发现的微小生物,第一次看到了人类自身和动植物的内在组织构造。你可以想象,当二百多年后,为了写《昆虫记》的法布尔和《物种起源》的达尔文,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萤火虫和种子的时候,是何等惊讶与欣喜!

镜子在科学领域的另一大用途可堪称为“史诗级”——张望遥远的宇宙。近地轨道上运行过许许多多太空望远镜:哈勃、地外行星搜寻者、康普顿……它们犹如一只只“地球之眼”,充满好奇地瞄向浩渺的宇宙。人们通过这些眼睛,苦苦思考着自己的来处、未知的同伴、未知的未来。

篇9:不得不说的配子教学的反思

一、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话题

1.听力的要求是初高中英语应该首先解决的难题。听力从小学到初中大家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曾经,我在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时曾偶遇母校教授,我也很困惑地问过她:“高中生英语听力不好到底要怎么办?”她也送了我一句让我至今回味的话:“听力不好说明他英语各项都不好。”我豁然开朗。英语听力其实更多地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英语素养,它涵盖很多内容,所以,英语听力不仅要重视起来更需要天天进行。我们不必将听力时间局限于课堂,而听力的内容也可以是课文,美文,诗歌,音乐,电影对白,形式可以多样,内容更需丰富,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重视和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除了必须坚持英语口语教学,从细微之处让他们体悟英语,除了听力课必听的材料外,还要适时得给予他们心灵的渴望,寻求一些可以契合他们心灵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可以利用一些自由的时间举行一些英语小品比赛,英语演讲活动,看一些经典的原版的电影,长此以往,听力的提高必然带动学生英语各项能力的提高。

2.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广泛的阅读是很必要的。现在我们高中生中流传一句话:“得数学者得天下。”套用成我们英语学习中的一句话:“得阅读者得英语。”只要能功克下英语阅读这个难题,英语成绩分数必然不会低。初中的阅读基本上可以根据原文找到问题的答案,换言之,只要扣住文本,加以细心,相信问题不是太大。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人会感觉到好像有种招架不住的茫然。学生们也会向老师诉苦,“老师,该会的单词我会了,该背的课文我也背了,怎么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还是做不好呀?”面对孩子们的无奈,我真想告诉他们:“孩子,那可不是一日之功啊!‘罗马城可不能一日就建成’啊。”首先,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应该是词汇。对于词的感悟范围要宽,要深。比如模块七第三单元我们遇到过一个生词:“terminal”,同学们只知道有“终点,末梢”的意思,但是我们曾经做过一篇阅读理解中又遇到这个词,按照语境来说它在文中应该是“航站楼”的意思。但是同学们却还不知道也未能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词汇的学习,一定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努力广泛运用。其次,坚持长期而广泛的阅读。我们平时在阅读范畴内广泛涉猎并争取将新概念英语背诵下来,尽量能按照录音的语音语调诵读,最终能默写出来,这样慢慢积累,水滴石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学习的效果会很明显。另外我个人认为英文版的《21世纪报》可以作为很好的阅读补充材料,这份报纸每版都有五篇与时事相关的文章,这样可以有效的将英语阅读和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经意间就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无论对英语学习还是对学生情感价值的教育都会是很好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每个星期都会抽出一节自习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英文杂志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相信他们的英语学习必然会得很大的提升。

二、心态,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从更大程度上是初高中英语学习心态的衔接。所以,我认为学生学习心态的衔接可以制约英语学科的学习甚至各科学习的所有方面。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要紧扣教材便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要面临的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变化,更是学习方式的转换,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并有所转变。作为学生,第一步,应该喜欢英语,喜欢英语老师,“亲其师方可信其道”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得。我在做班主任期间我就要求学生学会感恩老师,要明白自己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必须要有很多老师的帮助方能成功。第二步便是积极做好心理准备,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式。高中英语比初中英语涉及的知识面要更广更深,因而,学生在接触高中英语时候遇到困难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要被困难吓倒,我们英语的学习在英语中应该是“step by step”,天道酬勤,你对它付出就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学生们应该将这一谚语铭记于心:“No pains,no gains”。

总之,英语的学习,需要积累,而每位同学能够针对自己的学情加以分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技能。再辅以良好地心态,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是取得英语学科好成绩的前提。

摘要: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话题。听力的要求是初高中英语应该首先解决的难题,广泛的阅读是很必要的,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从更大程度上是初高中英语学习心态的衔接。

篇10:不得不说的电商

而究其实,家电类只是中国网购市场份额占比第二大的品类,第一大的服装鞋帽类占比高达28%(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统计数据)。

登录互联网,眼前充斥着电商界的新闻:腾讯高价收购的“网购”双拼域名wanggou.com正式启用,腾讯电商品牌建设加速;针对阿里启动的千亿规模的菜鸟计划,京东物流全面开放将会在下半年启动,年底前完成,为的是让卖家在物流这件事上更为简便——你把货一次性接入京东的平台,其他的就交给京东去利用大数据、云平台这些技术做更合理的存储和配送;俏江南餐饮也将进军电商,消费者可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的买手多是媒体人出身,他们不仅负责采购,更负责商品新闻点的挖掘,完成营销策划,采销合一;燕莎友谊商城计划上线“微店”,届时消费者可从海量的品牌商和零售商里做挑选和订阅,之后品牌或产品的信息便可同步知晓,消费者可以随时掏出手机来管理其购物清单,店员也可以主动发起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或个性化的商品推荐??

电商是否“低成本渠道”其实值得探讨,但它最大的优点是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吸引过来。科技的发展带来介质、手段的飞跃,但不要忘了商业的本质:达成销售。所以商家首先要关心的是消费者去哪了。消费者在哪,商家就应该去哪。

就如一位老总发现,现在的消费者购买他们产品的流程是:去实体店体验,然后去网上买,大致有60%的人会去对比线上线下价格。而且线上也已不光是购物渠道,更是一种“社交渠道”,比如消费者买东西前,会直接去天猫看好评。震惊之下,他说:“这意味着,如果再不介入互联网一定会丢失我们的客户!”

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建国近日总结了电商的五大趋势——移动电商将迅速兴起;物流将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订单模式将成为主流(这改变了传统商业中先生产再流通销售的方式,而逐渐形成以消费者为主导的C2B2B模式,即先收集消费者的需求再进行生产);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电商的发展;个性化发展加速,一些定制化产品在美国已很成熟,而我国才刚起步。

纺织服装业归根结底是消费品工业。电商正在与传统商业加速融合,随之而来的商业、工业和消费者的深刻改变,是每一个业者必须正视的现实。特别是当下,电商发展已深入练内功阶段,要使选品、营销、定位、运营和服务真正成为一条线,更要积累、深挖数据价值,而不是多建一条销货渠道那么简单。

上一篇:县人事局2005年工作思路下一篇:《家风》初三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