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2024-05-17

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共13篇)

篇1: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附件

北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动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动物诊疗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依法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动物医院和动物诊所。

第三条 在本市设立的动物诊所,其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不包括兼营区域)应当不小于60平方米;在本市设立的动物医院,其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不包括兼营区域)应当不小于120平方米。

第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有布局合理的诊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

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动物用品、动物食品、动物美容等项目的区域应当与上述诊疗区域合理分区,设置在独立房间内。

第五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聘用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在显著位置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监督电话等。

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佩戴载有本人姓名、照片、执业地点、执业等级等内容的标牌。

第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相关规定建立病历、处方、药品、手术、住院、医疗废物处置、医源性感染控制和档案管理等诊疗管理制度。

第八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诊疗活动中与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动物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第二章 病历管理

第九条 病历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归档以后形成病历档案。

第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编号制度,为同一动物建立标识号码。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应当标注页码或者电子页码。

第十一条 病历书写应当符合有关动物诊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并由相应执业兽医签名。

第十二条 执业兽医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告知动物主人有权要求复制或者查阅病历。

第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严格病历管理,防止病历毁损和丢失,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病历。

第十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应当符合上述要求,系统应当显示实施诊疗的执业兽医的签名,并可打印纸质版本。

第三章 处方管理

第十五条 兽医处方笺应当由依法注册的执业兽医按照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具。执业兽医应当在其执业的动物诊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

第十六条 执业兽医应当根据诊疗需要,按照动物诊疗相关技术规范以及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第十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前记包括动物诊疗机构名称、动物主人姓名、病历号、动物种类、年(月)龄、性别、体重、数量、临床诊断等;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及休药期;后记包括开具处方执业兽医注册号(执业证书编号)和签章、开具处方日期等。

第十八条 处方笺一式三联。第一联由开具处方药的动物诊疗机构保存;第二联由兽药经营者保存;第三联由动物主人保存。

第四章 药品管理

第十九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从合法供货单位采购药品,对供货单位的资质和产品批准证明文件进行审核,并留存首次购进药品加盖供货单位印章的前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以及每批药品的供货凭证。

第二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购进和用药记录。购进记录应当载明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购入数量及日期等内容;用药记录应当可追溯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批号。

第二十一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有专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储存药品,并按照品种、类别、用途、以及温度、湿度等储存要求,分类存放。

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分区或分柜摆放。过期、变质、被污染等药品应及时清理。

第二十二条 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特殊药品应当由专人保管,采取双人双锁专柜保存,凭单独处方领用,建立专用账册,实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动物主人姓名、动物种类、病历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开具处方执业兽医、处方编号,经办人等。

特殊药品只能用于诊疗正当需要,由执业兽医单独开具处方,并直接使用于动物,严禁非执业兽医人员使用。

废弃、过期的特殊药品应当由本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按照规定销毁处理。

第五章 手术管理

第二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安全用药、手术物品清点等制度,防止发生诊疗差错与事故。

第二十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二十五条 执业兽医在术前应当向动物主人书面告知手术的重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取得动物主人的同意,并签订手术协议书;术后应告知动物主人护理注意事项。

第六章 住院管理

第二十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对需要住院治疗的动物进行住院登记,并与动物主人签订住院协议。

第二十七条 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应当与其他住院治疗的动物隔离饲养。

第七章 医疗废物处置

第二十八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医疗废物处理及暂存设备条件,并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处理。

(一)污水处理设备;

(二)暂存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的专用设备;

(三)暂存废弃的医用针、手术刀、玻璃器皿等医用锐器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

(四)暂存被动物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过期、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以及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等医疗废物的防渗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

第二十九条 医疗废物的暂存设备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等安全措施,并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三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签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委托协议,并建立委托处理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

第八章 医源性感染控制

第三十一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源性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动物诊疗机构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第三十二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的培训。

第三十三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地消毒;对诊疗室、手术室、隔离室、化验室等感染高风险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与动物直接接触的诊疗台等设施应当“一动物一用一消毒”。

第三十四条 动物诊疗机构使用的进入动物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动物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第三十五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其职业安全。

第三十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设置档案管理室或档案柜,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许可材料:动物诊疗许可证申请表、动物诊疗场所地理方位图、室内平面图和各功能区布局图、动物诊疗场所使用权证明、各项规章制度文本、设施设备清单;

(二)人员档案: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执业兽医和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明材料;

(三)病历档案:病历、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与协议、动物住院登记记录和住院协议等;

(四)各项记录:处方、药品购进、兽用毒麻药品和精神药品登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和人员培训等记录。

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伪造和变造,确需修改的,应当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第三十八条 动物诊疗病历、处方、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等资料应当保存至少3年;兽用毒麻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应当保存至少5年。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篇2: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一、为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行政执法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二、本程序所指的动物诊疗机构是指取得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

三、监督检查须由两名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承担,执法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着装整齐,须先出示《行政执法证》,说明来意。

四、监督检查内容

1、检查动物诊疗机构是否具有有效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是否有转让、伪造或变更的行为;选址、布局、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消毒设备是否符合规定。

2、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或乡村兽医登记证;是否有健康证明。

3、检查动物诊疗机构是否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4、检查是否有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5、检查处方笺、病历册是否规范使用;执业兽医及乡村兽医填写的诊断书、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是否规范;病历档案是否保存3年以上。

6、检查执业兽医是否超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和乡村兽医是否跨区域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7、检查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有无违反有关动物诊疗操作技术规范的行为;是否发现动物疫情后按规定采取了报告、隔离等控制措施;是否建立了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疫情处置纪录。

8、检查助理执业兽医师是否有违反规定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和出具有关证明的行为。

9、检查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用品、食品、美容等项目的,兼营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是否分别独立设置。

10、检查动物诊疗机构对场地及医疗器械是否严格消毒。

11、检查动物诊疗机构是否对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医疗废弃物(液)按要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记录是否完全。

五、监督检查频次

1、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半年对全省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抽查1次。

2、各市(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季度对辖区内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检查1次。

3、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每月对辖区内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检查1次。

六、填写监督检查记录

每次监督检查后应如实填写监督检查记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检查内容。

2、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意见。

3、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

篇3: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规范动物诊疗行为,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 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动物诊疗, 是指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动物绝育手术等经营性活动。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二章诊疗许可

第四条国家实行动物诊疗许可制度。从事动物诊疗活

动的机构, 应当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 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条申请设立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有固定的动物诊疗场所, 且动物诊疗场所使用面积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 动物诊疗场所选址距离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动物交易场所不少于200米;

(三) 动物诊疗场所设有独立的出入口, 出入口不得设在居民住宅楼内或者院内, 不得与同一建筑物的其他用户共用通道;

(四) 具有布局合理的诊疗室、手术室、药房等设施;

(五) 具有诊断、手术、消毒、冷藏、常规化验、污水处理等器械设备;

(六) 具有1名以上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七) 具有完善的诊疗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药处方、药物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第六条动物诊疗机构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 除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 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 具有手术台、X光机或者B超等器械设备;

(二) 具有3名以上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七条设立动物诊疗机构, 应当向动物诊疗场所所在地的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 动物诊疗许可证申请表;

(二) 动物诊疗场所地理方位图、室内平面图和各功能区布局图;

(三) 动物诊疗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身份证明;

(五)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六) 设施设备清单;

(七) 管理制度文本;

(八) 执业兽医和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明材料。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内容。

第八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名称。不具备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能力的, 不得使用“动物医院”的名称。

动物诊疗机构名称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先核准。

第九条发证机关受理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对动物诊疗场所的实地考查。符合规定条件的, 发证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动物诊疗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 发证机关在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时, 应当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格式由农业部统一规定。

第十一条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到动物诊疗场所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另行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变更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 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动物诊疗机构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手续, 申请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 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

动物诊疗许可证遗失的, 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五条发证机关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 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第三章诊疗活动管理

第十六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依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在诊疗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第十七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兽药管理的规定使用兽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第十八条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美容等项目的, 兼营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应当分别独立设置。

第十九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规范的病历、处方笺, 病历、处方笺应当印有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病历档案应当保存3年以上。

第二十条动物诊疗机构安装、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诊疗设备的, 应当依法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动物诊疗机构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动物病理组织。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参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第二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的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第二十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合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第二十五条动物诊疗机构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 不得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

第二十六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培训。

第二十七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

第二十八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 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和人员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动物诊疗违法行为举报电话, 并向社会公示。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动物诊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一) 超出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定的诊疗活动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从业地点、诊疗活动范围未重新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第三十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出让、出租、出借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原发证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动物诊疗场所不再具备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条件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 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连续停业两年以上的, 或者连续两年未向发证机关报告动物诊疗活动情况, 拒不改正的, 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动物诊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 变更机构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 未在诊疗场所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公示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的;

(三)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四) 使用不规范的病历、处方笺的。

第三十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或者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动物诊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兽医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注销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应当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七条发证机关及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所称发证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发证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篇4: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1 坚持一个原则

在执法协作工作中要坚持“各司其职、小案独立、大案协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

2 把握二个范围

行政违法。执法把握在动物、动物产品经营、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范围内。由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理(罚)。

刑事违法。对在查处动物卫生监方面违法行为时,对确有触犯刑法的,由公安部门实施刑事处理。

3 牢记三项执法内容

围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等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的涉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需要联合执法的工作任务;两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申请开展联合执法的事项。

4 侧重四个环节

养殖环节。重点是养殖业动物卫生防疫条件、档案记录情况、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使用或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禁用药品、人用药品;动物强制免疫及免疫标识佩戴情况等。 4.2 屠宰环节。无证屠宰、私屠滥宰,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屠宰、出售。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

检疫监督环节。违法加工、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经营、仓储、销售、运输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 4.4 兽药经营环节。无证经营、经营假劣兽药或非法药品。 5.建立五项制度 5.1 联合执法启动制度

常规启动机制。建立节假日、双休日巡查以及投诉举报、应急事件快速处理制度。需要开展全市性的、重大的联合执法以及上级要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时,经两部门会商后组织实施。

专项启动机制。涉及两部门单一专业执法力量难以纠正、制止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时,两部门协商后实施联合行动。

突发启动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项需要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时,两部门立即、尽快组织实施。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两部门轮流召集。遇特殊情况,经任何一家成员单位提议可视情召开。联席会议主要内容是通报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情况,分析研判事态发展趋势,共同研究事件处置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制定联合执法计划和行动方案,确定打击重点;共同分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动向、特点、规律,研究应对策略等。

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流涉及各监管环节的法律法规、政策、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采用一般信息通报、典型案件通报、重大事项(紧急情况)通报等三种通报方式。实行一般信息月通报,典型案件限时通报,重大紧急情报“零时差”通报机制。

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制度公安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涉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时,要及时移交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案件查处中认为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立即通报公安部门,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采取相应措施。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必要时可在现场立即办理案件移交手续。对两部门移交的案件,对方应立即派人到场。现场检查初步认定有违法行为,需要立案的,自受理之日起3日内做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决定立案的,应在现场或后续案件调查按各自职能分工进行。决定不立案的,应书面告知移送案件部门。对于决定立案的案件,移送机关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对方,并办理交接手续并依法作出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两部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当妥善保存案件的相关证据。对易腐烂、变质、灭失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固定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送请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法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对于两部门移送的案件,对方应将查处情况通报移送的机关。双方均有督办权,告知权,知情权。对推诿、不作为行为,对方有权向有关部门反馈。

案件处置制度:

发现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或接到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公安机关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核查相关信息,按以下要求处置:经调查核实,食品安全事件属本部门职能管辖范围的,应及时依法封存(或登记保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用具,控制事态蔓延。对于依法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举报,应当及时移交主管机关,并告知举报人;经调查核实,食品安全事件涉嫌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者减轻食品安全事件危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食品安全事件案件,对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处;经调查核实,食品安全事件属于其他部门或多个部门职能管辖范围的,立即通报有关监管部门,协助配合有关部门的处置。

联合执法时应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开展以下应急处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调查,依法对确认有害动物、动物产品进行封存、留验或登记保存。相关部门组织检验机构开展样品采集、检验检测,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公安机关加强食品安全事件现场治安管理,协助行政监管部门开展执法调查、采样等工作。对涉嫌犯罪的事件及时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对重大、疑难案件,要提前介入,指导证据采集,明确追刑标准。在查处案件时,对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联动执法宣传工作应会同宣传、有关监管部门,加强舆情监测,把握舆论导向,防止炒作,引发社会恐慌。

篇5: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制度

为了依法开展动物诊疗活动,规范从业人员的诊疗行为,制定本制度。

1、动物诊疗场所营业,必须有具备动物诊疗资格的执业兽医师在岗,并对其资质在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2、从业人员上岗必须穿着符合卫生要求的统一服装,执业兽医师和职业助理兽医师要佩带上岗证。

3、动物诊疗场所负责人、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各司其职,依法规范从业。

(1)负责人职责:对诊疗活动的安全、合法、规范负责,监督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行使职责;对药品的购进、保存、使用、处理严格管理;熟悉各项记录,并定期进行核查;合理有效的处理诊疗纠纷和突发事件;对重大动物疫情,不瞒报、缓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2)执业兽医师职责:接诊病畜,诊断疾病,作出诊断结果,给出治疗方案,做好病历记录和处方单,并签名确认;认真对待病历,向畜主阐明病况和治疗方案,在与畜主达成一致后实施诊治;主持手术;负责药品的领用、处理,特别是要严格控制麻醉类药品的使用和保管;对诊疗场所内的消毒、防疫、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负责;在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和疑似病例时,立即告知负责人,及时向芝罘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

(3)执业助理兽医师职责:接待畜主和病畜候诊,配合执业兽医师做好疾病诊断、治疗工作;协助执业兽医师做好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疾病诊疗记录、处方记录、病死动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记录;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开展消毒、患病动物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在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和疑似病例时,立即向执业兽医师报告。

处方管理制度

一、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记载的患病动物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门诊登记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只限于一次诊疗结果用药。

(三)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修改日期。

(四)一律用规范的中文书写,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含糊不清字句。

(五)西兽药、中成兽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六)中兽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有特殊要求的,应符合规定。

(七)用量一般应按照兽药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使用法定剂量单位。

(八)为便于处方审核,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九)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处方兽医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必须与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登记留样备案。

二、执业兽医师具有处方权。执业兽医师应当根据诊疗需要,按照诊疗规范、兽药说明书等开具处方,所有开具的处方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执业兽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四、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应当注明理由。

五、药房人员必须凭处方发放处方药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处方,做到“四查十对”,准确调配药品。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在处方上签名。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不得私自更改。

六、处方由药房人员每天收回,按日期装订整齐,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

药品管理制度

一、应当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合理用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禁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二、购进和使用兽药应当严格把关,建立真实、完整的记录。药房人员应当对兽药名称、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外观质量等内容逐项进行核对,签字后方可入库、使用。

三、库存药品应当按剂型、用途分类,并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保管。采取有效监控措施,注意药品存放环境、温湿度等要求,近效期药品及时登记。

四、特殊药品的管理如麻醉药品,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管防范措施,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专账记录。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严格,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必须把好使用关,依据有关规定,专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统计。

五、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卫生消毒制度

一、动物诊疗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二、执业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执业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当采取洗手等清洁措施,必要时进行消毒。

四、使用的进入动物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应当一宠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五、与动物直接接触的诊疗台等设施应当一宠一用一消毒,用过的卫生清洁用具及时清理、消毒。

六、动物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置。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不得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

二、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动物病理组织。

三、应当参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四、设置专人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弃废物的管理工作。

五、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弃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设置安全措施,并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六、医疗废弃物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七、应当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弃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八、产生的污水、动物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动物疫情处置和报告管理制度

一、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二、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篇6:动物诊疗机构医疗事故管理制度

1.发生医疗事故,执业兽医师应立即报告负责人,并将事故的经过如实书面报告

2.负责人及时组织执业兽医师等人员进行讨论和调查分析,找准发生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做好善后安排。3.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动物主人意见决定是否安排请院外专家或相关机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4.根据鉴定结论确定对相关负责人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

5.确因诊疗责任应及时采取对动物主人的损失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篇7:湖北省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湖北省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为加强动物诊疗行业管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湖北省动物诊疗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我省动物诊疗行业实际,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的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动物诊疗机构。

机构和人员

(一)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

(二)动物诊疗机构名称应当与开设条件相符。

(三)动物诊所应当不少于1名、动物医院应当不少于3名经注册的执业兽医师从事动物诊疗工作。

(四)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师必须是在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注册备案的专职人员,不得在其他机构兼职。

(五)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在动物诊疗场所显著位置设兽药质量信息公示板、人员职责和分工,明示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服务公约、质量承诺、服务监督电话、意见簿等。

(六)动物诊疗机构变更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应当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七)动物诊疗机构变更诊疗场所、诊疗活动范围的,应由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验收,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

选址和布局

(一)动物诊疗机构的地址应当距离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动物交易市场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场所不少于200米。

(二)在乡镇行政区域内开设动物诊疗所,使用场地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城区开设动物诊所,使用场地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开设动物医院,使用场地面积不少于180平方米

(三)动物诊疗机构应当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出入口不得设在居民住宅楼内或者院内,不得与同一建筑物的其他用户共用通道。在申报检查验收时,须提供社区居委会同意开设诊疗机构的证明。

(四)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有固定的诊疗场所,且具有权属证明或租赁合同。

(五)动物诊疗机构应当设置与其诊疗活动相适应的诊疗室、化验室、手术室、兽药房。

(六)动物诊疗机构各功能室(区)之间应当做到明显分开、相对独立、标志清楚,并与动物美容等其它经营服务场所进行物理隔离。

设施和设备

(一)动物诊疗机构应具有与其诊疗活动相适应的诊断台、手术台、输液架、药品柜、器械柜、病案柜等设施,以及相应的诊疗用诊断、手术、供氧、常规化验、消毒、冷藏、保定、污物处理等器械设备。

(二)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备冰箱、消毒器械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配套的设施设备。

(三)动物医院应当具有麻醉机、心电监护仪、X光机或B超仪等从事动物胸腔、腹腔和颅腔手术的设施设备。

(四)动物医院应当配备电脑,建立电子档案,通过电脑记录动物诊疗方面的相关信息,并可以登陆中国兽药信息网随时查询所购进兽药的有关信息。

制度和记录

(一)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宠物诊疗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药管理、兽药处方、执业兽医师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并在相应位置悬挂。

(二)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动物门诊、住院、手术、病案管理、培训、回访等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完善动物的麻醉、手术、住院、告知、会诊、转诊等各项诊疗程序。

(三)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使用全国统一格式的病历、处方签。由动物诊疗机构按规定格式自行印制。处方签内容完整,书写规范。

(四)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兽药进出库和使用档案。兽药采购实行专人负责制,使用和保存兽药按照国家规定实行。

(五)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兽药,规范兽药采购、登记和保存工作,做好兽药使用不良反应记录、处置工作。

(六)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及时报告。应当具有完整的医疗废弃物、病理组织、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记录。

(七)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安排专人负责病案管理,病历、处方笺、手术记录、住院记录等诊疗活动记录应依序编号,分类归档,专柜保存三年以上。

(八)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实行电子档案管理。病历、处方笺等主要文书应即时打印并经注册执业兽医师签字确认后保存。

(九)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修,计量仪器应定期校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手册、校验证书、维修记录等资料完整,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管理和服务

(一)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政策法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培训工作有制度、有记录,并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二)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每年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三)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毒麻品的采购、保管、使用要有专人负责。

(四)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公布诊疗收费价目表。对挂号、诊断、治疗、药品、住院等宠物诊疗活动价格应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检验、化验、用药等诊疗活动应做到合理规范,(五)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每年3月底前要向发证机关报告上动物诊疗情况。

(六)动物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应当采用专用的废弃物消毒桶收集,有专人保管、处理。解剖和病死动物要用密闭的专用装尸袋封闭,送到指定地点焚烧、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动物、解剖动物现场及时消毒清洗。

(七)动物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应当着装整洁,统一工作服装,统一制作岗位牌、上岗证,挂牌上岗,服务热情。

(八)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地面、墙壁、屋顶及其连接处的装修应便于清扫、消毒,物品、器具摆放有序,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空气清新。

(九)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爱护宠物,保障动物福利,尊重动物主人,减少医患纠纷。

(十)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严禁虚假宣传或进行虚假广告,对诊疗方案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必要时须征得动物主人签字确认。

篇8: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全面规范动物诊疗活动和兽医从业行为, 2014年7月1日至8月31日, 我省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以城市宠物诊疗机构为重点的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工作, 取得显著成效。

全省现有动物医院 (诊所) 156家, 已经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有145家, 其中动物医院51家, 动物诊所94家。清理整顿期间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69份, 其中动物医院21家, 动物诊所48家;共注销37家, 其中动物医院7家, 动物诊所30家;吊销动物诊所1家。对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医疗废水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的11家动物诊疗机构进行整改。诊疗机构共有从业人员422人, 其中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有255名, 取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的有167名。清理整顿期间, 共查处动物诊疗机构违法案件9件, 执业兽医违法案件1件。

通过清理整顿, 全省宠物医院和诊所软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一是选址符合动物防疫及公共卫生要求。基本做到远离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 且周围无动物饲养、屠宰、动物产品加工等场所。二是布局趋于合理。宠物诊所诊疗面积大于40平方米, 宠物医院大于100平方米, 设有专门的诊疗室、化验室、药房、手术室和隔离室等功能区域, 宠物美容和用品区单独设置。三是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宠物诊疗机构具备诊疗、化验、手术、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 且设备越来越来先进, 如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呼吸麻醉机等。四是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张贴上墙公示, 如卫生消毒、兽药处方、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并严格按制度执行。五是技术力量增强。宠物医院一般配置了3名执业兽医和若干名助理执业兽医, 宠物诊所配置了1名执业兽医, 其中执业兽医均具有兽医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院校毕业证书, 并具有兽医相关工作经验。

篇9: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根据对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实验动物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应当协调统一,加强规划,合理分工,资源共享,有利于市场规范,促进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实验动物工作,负责制定实验动物发展规划,以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动物科学研究。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市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许可证制度。

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不得转让。

第七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动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环境污染。

第八条管理实验动物工作的部门,应当对在实验动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及人员

第九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配备科技人员,有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工作中涉及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并对动物实验进行伦理审查。

第十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动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核;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岗位特点和专业水平评定、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调整健康状况不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第十三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实验动物的各项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生产或者应用实验用犬的,免交管理服务费。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生产

第十五条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生产供应或者出售合格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

第十六条实验动物生产环境设施应当符合不同等级实验动物标准要求。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在不同的环境设施中分别管理,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

第十七条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品种、品系和标准的繁育方法。

为补充种源、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或者科学研究需要捕捉野生动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八条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遗传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生产环境设施方面的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操作过程和检测数据应当有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九条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供应或者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应当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合格证明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确切名称、等级、数量、质量检测情况、购买单位名称、出售日期、许可证编号等内容,由出售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二十条运输实验动物使用的转运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

第二十一条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应用

第二十二条利用实验动物从事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

第二十三条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等级标准的要求,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进行动物实验应当根据实验目的,使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动物。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试验间进行。

第二十五条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生产材料生产制品,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设施作为基本条件。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生产的制品不得出售。

第二十六条从事动物实验的人员应当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的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动物。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防疫

第二十七条 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应当结合实验动物的特殊要求办理。

第二十八条实验动物发生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从事实验动物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实验动物尸体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本市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与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应当公示。

第三十一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聘请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员,协助其对本市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本市对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公布实验动物许可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鼓励公民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举报违法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行为。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追究责任。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照本章以下各条相应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四条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暂扣实验动物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四款、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吊销实验动物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予以通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对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篇10: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根据全省动物诊疗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我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统一思想,组织人员按照方案对全市的动物诊疗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自查。通过这次专项执法检查,发现和解决了我市部分动物诊疗机构台账记录不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经过自查和整改,规范我市的动物诊疗机构经营情况,为动物诊疗市场规范正常发展打好了基础。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所根据方案要求加强对辖区内诊疗机关加强日常监管,利用定期巡查和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手段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对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擅自营业、超出动物诊疗许可核定的范围从事诊疗活动、不规范使用兽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期间对全市16家诊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做好动物诊疗监督检查记录。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动物诊疗机构出具处方不符合规定,病历保存条件不完善的情况,我们检查人员当场对诊疗机构负责人提出整改要求。

篇11: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1年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下,调动全所执法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和赤峰市关于做好‘瘦肉精’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我单位按照上级领导要求,精心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对全县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监督,严厉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违法行为,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2011年动物食品安全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所人员明确分工,每个执法人员定岗定责,并签订责任书,为把动物食品安全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有成效的开展,成立由分管局长及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各镇组成的畜产品安全及;‘瘦肉精’整治领导小组,使动物产品安全工作有组织按步骤积极开展工作。二,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十分重要,我们采取边检查,边宣传,边处理的方式进行工作,2011年印发‘动物防疫法’和畜产品安知识告知书,以及农业部6号,7号部令3万余份,出动宣传车500多台【次】,印制‘畜产品安全及瘦肉精’整治宣传单2000份,对全县集贸市场,饲养厂,屠宰厂,兽药经营门市进行重点宣传,通过宣传,增强了消费者,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三,工作完成情况

【一】,产地检疫,其中;猪11337 口,牛2828 头,羊59387只,禽6497羽,马 117匹,【二】屠宰检疫,其中;猪 10456口,牛羊6489头只,禽9990羽,【三】无害化处理;猪57 口,【四】瘦肉精检测;猪459 口,羊 牛 200头只。

【五】查处违法案件;2011年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案件4起,立案4起,结案率 100%。

篇12: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执法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疏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委确定编制9人(2009年转为参照公务员单位)。2011年年底实有在职人员11人,其中参照公务员9人,事业(工勤人员)2人。退休人员8人,抚恤人员5人。

二、案件办理情况

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违法案件13件,全部已办结,主要为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动物或动物产品案、不履行动物强制免疫义务案。

1、案件来源:5件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检查中发现,4件为乡镇畜牧兽医站举报,1件为由工商、卫生、药监、动监等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联合检查组检查时发现。

2、案由:有4件为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动物案,4件为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动物产品案,4件为不履行动物强制免疫义务案,1件为针对私自拉运未经检疫动物案。

3、处罚决定:分别给予警告和罚款的处理决定,共罚款2700元。

4、处理结果:当事人已按照处罚决定全部履行完毕。

二、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今年动物卫生监督所多次打报告,要求解决单位执法人员统一着装问题、解决单位办公用品、解决乡镇报检点建设等,目前,动物卫生监督所仍存在执法时着装不统一;执法取证器材缺乏,执法过程基本靠询问笔录等,缺乏摄像、录音等取证设备;乡镇报检仅仅是在乡镇兽医站或临时设立的地点开展,重要路口没有建立固定的报检点。

篇13:北京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所

关键词:兽医从业人员,动物诊疗机构,问题与建议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 雪峰山北端, 资水中游, 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大县。全县农业人口83万, 农业劳动力43万个。每年牲猪饲养量110万头, 牛饲养量20万头, 羊饲养量50万头, 禽饲养量1120万羽, 年养殖业产值达10亿, 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50%, 是养殖业大县。然而兽医从业人员相对较少, 从业水平普遍不高, 动物诊疗机构虽然在全县23个乡镇都有, 但设施设备和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本文从安化县兽医从业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与动物诊疗机构的形式、规模分类、内部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 系统分析了兽医从业人员与动物诊疗机构的现状, 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自己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

1 兽医从业人员与动物诊疗机构的现状

1.1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人员情况

据调查, 至2011年底止, 安化县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有268人, 招入乡镇动物防疫站的人员有87人, 县畜牧局机关有58人, 能够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和现在正在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大概有280多人 (其中正在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89人, ) , 具有执业兽医和助理执业兽医资格的一共有8人;具备本科、大专、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人员115人, 其余的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具有兽医技术员资格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136人, 其中高级12人、中级28人、初级96人。而没有编织在民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就达380多人, 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 都不具备兽医技术员资格。为了更好地把动物防疫工作做好, 根据国家、省、市的文件精神要求, 把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的未招入乡镇动物防疫站的人员以及没有编织在民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全部聘请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而有固定营业场所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全县大概有50多家, 诊断设备仅有几张桌子、一个柜台和听诊器、体温表等, 主要靠肉眼观察和平时积累的经验来诊断动物疾病, 而治疗设备也比较简单。

1.2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表现形式

主要有四种:一是坐店接诊式, 这种类型的从业人员约占10%, 大都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以经营兽药、疫苗、饲料获利为主要目的, 诊断治疗是为经营服务, 是一种手段;二是走村串户货郎式, 这种类型占主导, 约占从业人员的70%, 这种类型最具古老传统色彩, 诊疗人员身背药箱, 走村串户给畜禽看病打针;三是兼职式, 这种类型约占15%左右, 本人既是畜禽饲养者, 又当兽医员, 并兼职为期他饲养户服务;四是单一专职式, 这种类型人员是极少数。全县只有几个规模化畜禽场聘请专业人员为本场从事兽医诊疗工作。

2 动物诊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治疗用药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超剂量用药在宠物疾病诊疗工作中相当普遍, 《国家兽药典》和兽药使用说明书对兽药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 出于利益考虑, 相当一部分兽医人员使用兽药时常用其最高剂量, 有的甚至达到最高剂量的2~3倍。二是滥用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性传染病时, 超量使用抗生素。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时, 广泛使用抗生素。三是大多数凭经验, 经常是这种针剂不行就改用另一种, 或者各种药混合用, 死马当活马医, 纯属碰运气。

2.2 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未经批准违规经营非强制免疫所需的疫苗和使用从非正规渠道购入、无批准文号的疫苗用于动物免疫注射二是一些动物医院非法使用、经营没有农业部批准文号的假劣兽药或过期药, 如血清和抗体;三是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诊疗, 主要原因各大医药商店都有出售, 而且效果比较好。四是少数动物医院仍在使用氯霉素等违禁药品。

2.3 诊疗条件简陋, 没有好的诊疗设备

营业面积整体偏小, 最小的营业面积只有11平方米, 最大也只有100多平方米, 大多数营业面积在20~50平方米, 属一间房门诊, 还要兼营饲料, 不能划工作区, 还有的前台是营业区, 后面是生活区, 卫生条件差。大多数仍停留在只有一支体温表和一个听诊器的诊断水平上, 虽然有的具备消毒器械和设备, 但使用的器械饿设备都过于简陋, 根本没有较为先进的诊疗设备, 部分甚至连基本的手术用器械、设备和检验器械都没有, 且相关的设备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

2.4 诊疗档案不齐备

普遍没有建立较完整的动物诊疗档案, 无药物的入库销售记录, 只有少数的动物诊疗机构在对动物进行诊疗活动时有开具诊疗处方笺, 但也存在着诊疗处方笺缺少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从业人员签名的现象。

2.5 从业人员资质较混杂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的动物诊疗从业人员不具备执业兽医资质, 都是一些普通的技术人员。二是动物诊疗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 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三是有的动物诊疗从业人员虽然资质符合要求, 但以往没有动物诊疗经历。

3 对动物诊疗行业监管的建议

目前, 如此众多的兽医从业人员和动物诊疗机构, 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管好兽医从业人员和加强动物诊疗行业监管是对我们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和挑战。经过近多年从事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 我们认为, 既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又应注重对兽医从业人员和动物诊疗机构的管理, 严把诊疗许可证办理关, 对不符合条件、必备的设施设备不完善、使用处方病志不规范的坚决不办;使一些不遵守动物诊疗行业秩序的单位和个人淘汰出局。

3.1 加强制度管理, 规范经营活动。

进一步完善动物诊疗监管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规范动物诊疗服务行为, 促进动物诊疗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经常组织开展动物诊疗机构专项检查, 重点检查动物诊疗机构的许可证持证、兽医从业人员注册和备案、设施设备配备、规章制度建立等情况, 发现问题的责令整改。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 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经营活动。

3.2 加强诊疗用药管理

动物诊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过期药物以及人用药和违禁药品, 不得擅自从事动物免疫注射活动和兽药经营活动, 不得违规经营非强制免疫所需的疫苗和使用从非正规渠道购入、无批准文号的疫苗。

3.3 规范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动物诊疗机构应建立清洁卫生消毒制度, 做到每天要对诊疗场所、设备、设施完全清洁消毒, 对患病动物物接触过的场地和器械进行彻底消毒, 对病死的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品要作无害化处理。

3.4 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兽医从业人员的培训, 通过进行技术交流、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 同时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从业人员技能的审查, 全面清查从业人员的资质, 按照有关规定, 对动物诊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聘用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确保从业人员的合法性。

3.5 规范诊疗机构内部管理

依法建立用药记录, 建立健全处方管理、病例档案、诊疗制度和就诊须知, 诊疗机构所有的处方、病例或诊断书要用统一的格式并保存, 接受兽医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诊所内公示执业人员的资格证件、诊疗制度、收费标准, 并开诊疗费用单据, 保证诊疗服务规范有序。

3.6 加大诊疗行业处罚力度

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定期开展执法检查, 打击使用没有农业部批准文号的假劣兽医, 人用药, 过期药,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严厉处罚没有用药记录的单位和个人, 杜绝无证行医。

3.7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动物诊疗监管工作氛围

自2009年1月1日起,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 发放宣传材料, 举办专业知识咨询等形式, 面向社会, 面向管理相对人进行宣传, 及时宣传报道开展的重大活动和查处的违反《动物防疫法》大案要案, 扩大动物诊疗监管工作的影响, 为动物诊疗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2011年致全县初中毕业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下一篇:2022年小学副校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