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2024-04-23

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精选9篇)

篇1: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高家店镇中心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我校“扶贫帮困”工作制度。

二、帮困助学条件:

在校各方面表现良好,无不良行为或处分记录、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属以下情况之一的:

1、本校家庭困难的在校学生;

2、进入低保线的或有农村贫困证家庭就学的子女;

3、因特殊情况导致家庭困难的学生;

4、父母(双方或一方)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

5、其它因特殊原因(如家庭成员因重大疾患、意外事故等)造成经济困难的。

6、没有享受其他类似的助学金资助(享受政策性减免除外),但家庭特别困难的可以推荐。

1、热爱祖国,热爱党;

2、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53、勤奋学习,积极上进;诚实守信,品质优良;

4、家境比较贫困或有特殊困难;

三、帮困助学实施办法: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教育运行处主任、德育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送去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尽力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篇2: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1

指导思想———————————————————————— 1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2

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2

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性发展”。当今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会碰到不同的学生,那么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就应采取相应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但要了解了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而且还要去认真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提高帮扶的有效性。

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制定“珠街村完小学困生帮扶制度”:

1、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轻视、不讥讽学困生。班主任应对本班的困难学生多关注、多关心。

2、所有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讽刺、挖苦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学困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3、根据学困生基础薄弱的特点,任课教师应耐心辅导,辅导内容要明确,每次有辅导记录,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4、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进行“学困生”转化研讨交流。教研组定期召开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各班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

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好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6、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年级每学期进行评选,教导处及时进行表彰,并颁发“学习进步奖”奖状,以示鼓励。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措施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动,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 2

因为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节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的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颇率,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家长、社会的鄙视。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违纪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觉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达到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是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儿。“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于失去自信所致。那么怎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与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平时,我们应多鼓励“后进生”,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我是最棒的”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2、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从学习成绩差开始,继而发展到纪律、品德的“后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成为“双差生”。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卑心理相对较重,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若教师动辄

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1)心中装着他们。平时备课,要将“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和接收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听有所得。(2)眼中要有“后进生”。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提问这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的关心不但可以改变“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而且很有可能使他们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上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给予支点,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后进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气氛的冷遇和嘲笑,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静,实质是越变越落后,最终变为名副其实的“差生”。如何促成“后进生”健康心理平衡呢?我以为,需给予他们两个支点。

第一,放低要求,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在同一学习段、同一班级中,必须根据多方面(学习、纪律、品德等)的内容确立对不同层

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儿。客观上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健康的心理平衡。

第二,予以信赖,使“后进生”有满足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种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以达到心理平衡。“后进生”的心理平衡实质是一种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补偿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的信赖是“后进生进行心理补偿达成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篇3:我国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分析

一、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

困难职工群体是指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中不利地位、拥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极少, 需要社同救助的社会中的一部分成员, 是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过程中突现出来的弱势群体。造成困难职工生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 城市劳动用工制度由原来的政府统一安排改为市场配置, 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 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 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 收入来源中断, 导致生活困难。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医疗、教育、养老等负担较重。困难职工群体家庭大多是就业人口少, 就业者收入不高, 抚养子女或赡养的老人多, 而当前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昂贵, 超出普通职工的承受能力, 间接导致生活困难。

二、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概念及内函

1.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定义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是由工会牵头, 协调社会各方力量, 对因失业、疾病、工伤、子女上学或其它意外灾害等导致个人及家庭暂时性陷入经济生活困境的职工, 采取一定经济救助、就业创业帮助和法律援助服务等社会救助帮扶措施规范化的总和。困难职工帮扶制度是工会组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

2.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内函

首先, 体现多主体、多渠道和互助性结合的保障性质与方式。它由工会组织牵头, 动员协调社会各方力量, 并由工会帮扶中心具体操作, 对困难职工实施帮助与扶持。它是对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基本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

其次, 救急济难是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又一重要特征。一般而言,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只在职工遭遇风险, 个人及家庭暂时陷入经济生活困境时, 及时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 属于救急济困。

再次, 经济救助与就业、创业帮助及法律援助服务相结合。在对困难职工实行经济救助的同时, 通过提供再就业培训、定期举办再就业洽谈会、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并为其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努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从而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困难。

三、社会救助帮扶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和法律效力

虽然一些社会救济措施适合我国国情、确实行之有效, 而且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职工的充分肯定, 但是缺少相关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 由一些社会慈善组织以及工会等社会中介组织采取的社会救助、帮扶制度等缺少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 必须及时制定综合、统一和全国性的法律法规, 强化对社会救助制度的统一管理, 并使其内容更加全面、结构更加合理、社会保障关系更加完整。

2. 资金不足

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 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持久经济支撑,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困难职工帮扶要靠资金和物支撑, 建立并不断完善帮扶基 (资) 金筹措使用管理机制是有效实施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基础与关键。

3. 与其他社会救济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 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 同时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 没有有效利用社会其它救助资源。

4. 帮扶力量有限

作为民间团体等非政府组织,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 帮扶的力度不够, 不能从根本上给与困难职工扶贫救助。

四、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对策研究

1. 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积极推进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制度建设, 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

2. 加快建立和完善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

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加快建立以低保救助为主体, 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为补充, 基础性救助和专项性救助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家庭中的失业、子女上学、医疗等特殊困难家庭要实行分类救助。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 加大力度, 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杂费等方式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建立医疗救助机制, 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3. 提供多层次的扶贫帮困服务

在救助领域, 在强调国家承担主体职责, 强调政府福利的重要性的同时, 要大力培育非政府社会公益组织, 包括家庭、社区、社会团体、企业, 积极为社会提供福利的,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 提倡开展社会互助, 多层次、多途径地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政府要积极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 为它们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努力形成政府主导,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多主体、多方位、多层次的扶贫帮困救助网络。

4. 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篇4: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摘 要]学习困难帮扶机制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关心和爱护困难学生的有效措施。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工作思路,即预防学习困难人群、完善过程监督管理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指出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学习困难帮扶机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帮扶机制;预防;学习困难;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76-02

鉴于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学分绩点、自主学分等学分制度改革以来出现的大量的学生因为绩点未能达标而不能顺利毕业的情况,高等院校设置并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困难帮扶机制[1],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该机制的有效运行。比较常用的有通过思想改造以及情感交流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关怀对策[2],还有通过将学习困难的学生类型进行划分,并有针对性地展开解决弱势群体的对策。[3]除此之外,还有针对特殊教育方面的帮扶机制进行的探索与实践。[4]综上所述,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采取全面的、系统的具体措施是减少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重要工作。[5]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有经济困难型、有学习问题型、生理缺陷型、心理障碍型、就业滞后型和行为问题型等六种类型。其中,学习问题型学生是由于后天努力不足所导致的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所引起的。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有学习问题型的学习困难学生比例不断提高,并成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该类问题学生的主要代表。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学生工作经验积累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相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低年级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比例和可能性较大;在一定的集体当中,集中爆发出现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较高。

造成出现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1.贪恋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和智能手机游戏体验性的不断增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网络游戏和手机应用当中,忽略了对课程知识的预习和复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2.缺乏人生发展规划。学生在进入到大学的理论学习阶段前,尤其是在前两个学年,还未接触专业知识时,会产生一种对未来发展的迷茫,进而会因为缺少学习的动力而导致学习困难。3.政策制度不完善。部分新建的专业,专业的培养计划都在逐步的完善和修订过程中,因此会在多个学期出现多门考试课程的情况,加之学生未能及时复习或者参与了较多的课外活动,这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构建及具体实施措施

(一)帮扶机制的构建思路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即预防学习困难人群、完善过程监督管理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由图1可见,其中,△表示学习困难人群总和与警示帮扶人群总和之间的差值,即初步判定为学习困难人群,但未受到学业警示通告的,现分别阐述如下。

图1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思路图

1.预防学习困难人群。预防学习困难人群就是要先预先判断并减少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数量。这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大量的经验表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这些预防处理措施上是落后的。今后,要努力尽早、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学生将会出现学习困难,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等院校人才培育质量整体上得到好转。

2.完善过程监督管理。完善过程监督管理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上课积极性不高、挂科等现象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如何在过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及时解决刚出现的学习困难学生遇到的问题,是该方面管理的主要任务。必须说明,过程监督管理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的,在有些情况下它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引导、自我认识的力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必须加大力度引导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觉学习和喜欢学习的习惯。在这方面工作,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二)具体实施措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其主要工作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分析库和学分绩点预算系统。预防学习困难人群是帮扶机制工作的核心工作。根据学生入学前的高考分数、各科成绩、生源地、性格特点等个人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结合历年参加学业警示帮扶的学生基本特征,筛选出可能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人群,并在入学后的过程监督管理工作中加以重视。此外,建立学分绩点预算系统,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目前取得的成绩,预判出达到毕业条件所需要的后续课程的分数,这样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该项工作实施后,对2010-2011级学生的信息进行了核查验证,证明了该学习能力基础分析库具有83%-85%的准确性,并对2012-2014级石工学院6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预防排查,分别指出了49人、76人和89人是可能存在学习困难的人群。其中,重点对该类学生进行了绩点预算分析,明确了存在学习困难较为严重的学生范围为20-30人。该项工作的落实与实施,为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的学习困难帮扶工作指出了工作重点,得到了学院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并计划在下一学年进行全校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2.增加专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通过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自2012年起,石工学院就通过开设入学专业介绍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介绍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新增设了宿舍标准化管理工作,通过宿舍标准化建设制度,整顿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从卫生条件,还从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规范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活规律,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转变。此外,也增加了班主任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接触。通过2014-2015(2)学期的就业及升学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2-2014级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比较清晰,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

3.改变授课思路和教学理念,将“堵治”思想转换为“疏治”优先的理念。通过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统一了各教师的授课思想,注重了对授课“骨架”结构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此替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逻辑上疏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对学习的理解。通过调整后,从每个学期的评教反馈结果可知,学生越来越接受这种教育方式,更换授课思路后的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赞誉。

其他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挂科的后果、作弊的风险以及退学后的不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警示在校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2)制定和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通过不断完善的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合理优化课程设置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便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3)制定政策。制定新的政策,补充、修改一些现有的政策(学分、成绩管理、学费等);健全补考收费、插班学习收费制度等。

三、结束语

学习困难帮扶机制的有效实施是促进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切实为学生服务的有力保障之一。应明确以预防学习困难人群为本质、重视完善过程监督管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帮扶机制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的帮扶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翟国栋,程新. 高校学生帮扶工作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14(1):79-81.

[2] 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99-101.

[3] 王子鸣,管淑波.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J]. 教育探索,2013(1):97-98.

[4] 沈卫华.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思考[J]. 现代教育论丛,2007(1):39-42.

[5] 刘红波,赵进,欧阳九根.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73-74.

篇5:学校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帮扶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取消本评优选先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方案,并向学校反馈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的任务是:期中转化40%,期末转化60%。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的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均要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这一指标者期末评为学习有

难、品

个人

。科

师、班

在平

中要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鼓励学生帮扶学习有困难、品

行有缺点学生。也可以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给梯子等措施,促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自觉转化。

六、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却点学生生活的乐园。

篇6: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一、人事方面:

楼面三月份总人数为22 人,楼面经理1人、高级主任1人、副主任1人、部长3人、高级服务员4人、初级服务员13人、楼杂阿姨3人。

三月份原楼面副经理调入营业部实习,酒吧也同时划到营业部管理,一名初级服务员升职为高级服务员,离职三名员工,新进2名新员工。

本月员工在工作中心态方面有了些许的成熟,部分老员工在平日交谈中也表达出了自已对以后的奋斗方向,对自已从事的餐饮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愿意脚踏实地工作。月初新进员工大多都不稳定,更换了两批,经过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及工作上的注意,目前五名新员工工作状态较好,学习的进度也进步不少。

二、管理方面:

1、本月为了让员工在工作中清楚自已不足的地方,月初进行了一次全面知识的考核,让员工既对六大技能服务流程及酒水菜式方面有了很好的温故,考题方面还涉及了管理方面及对楼面目前工作安排中、日常管理中的一些询问及建议,目的也是让员工了解到餐饮管理方面,多些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建议及想法。

考后也对试题重新进行了一次讲解,讲解中也一边培训员工,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更对员工今后的方向及目标进行了沟通。

2、月中对楼面目前的布草数量进行了统计及采购计划,对大厅的餐椅重新置换椅面,宴会的台布重新购置红色台布及黄台布。为了减少布草的破损,对一些布草的员工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定及操作方法。

三、培训方面:

1、对老员工进行了宴会服务及茶水知识的重新培训,新员工进行了服务流程的培训,在对餐饮知识的专业数据方面也教了一部分让员工清楚。

2、本月也同上月一样,主要是平日与部分员工私底下交谈,特别对于新员工进来不久和老员工心态不稳的,对其进行思想培训。

四、四月份工作计划:

1、完成及跟进日常的散餐及宴会服务接待工作。

2、完成及跟进四月份的员工培训工作,会采取看碟学习。新员工会单独进行培训。

3、跟进员工的工作心态及新员工的学习进度。

4、跟进餐厅台布椅套的制作及台面餐具的采购。

5、跟进楼面吊灯及洗碗间的工程跟进。

6、组织楼面员工进行集体活动。

楼面部:何琼

篇7: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就新绛公路管理段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有关内容、制度和标准进行说明。

一、困难职工标准

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由于重病或残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400元以下)。

二、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两节”期间向困难职工发放米、面、油等过节物品和慰问金。

(二)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和高中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组织在读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活动,并发放助学金。

(五)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六)每年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开展募捐活动,集社会

力量帮扶困难职工。

三、职工解困基金

1.资助条件。

根据职工及所供养直系亲属的基本生活状况,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及家庭进行资助。人均月收入为家庭月总收入除以供养亲属总人数的平均值。

下列情况不予解困资助:

(1)不服从调配、工作安排或在外从事第二职业的。

(2)违反党纪国法或因个人原因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

(3)不继续承担抚恤责任的死者家庭,包括已失去供养条件的死者直系亲属。

2.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配偶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2)填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申请表》,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损失极为严重的,资助金额不受此限制。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以补差额的形式,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900

元的定期救助金。

(3)困难职工子女教育助学基金、希望工程助学基金每学年为3000至6000元人民币,具体数额将根据职工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标准等因素研究确定。

篇8:浅析就业困难学生帮扶

关键词:就业困难学生,特殊毕业生,帮扶方案

受经济形势和连年高升的毕业生人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就业难, 困难学生就业更难”, 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由于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差异可能都有不同的就业困难成因, 部分就业困难学生还可能身具多种就业困难状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同时这项工作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就业困难学生界定与分类

就业困难学生是指由于家庭政治、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品质的完善程度、身体条件、所学专业及其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不同等在某些方面或各方面较差, 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 就业出现困难的大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将就业困难学生分作以下四类: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这部分毕业生缺乏诸多有利条件。来自边远农村, 大多家境贫寒;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 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后盾, 只能靠自身奋斗;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 他们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 同时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物质条件困乏, 处处感觉低人一等, 往往容易产生自卑, 孤僻, 焦虑, 依赖等心理问题。

2. 就业准备不足毕业生

就业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的单纯学生到社会复杂职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 需要毕业生面对繁杂多变的社会, 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 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 都会使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 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 往往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 导致太多的心理问题。

3. 特殊毕业生

特殊毕业生是指在身高、体重、相貌等生理、心理上存在缺陷和身体疾病的学生, 这些都使得学生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和程度有很大局限性, 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 导致许多人在个性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自闭和自尊心受挫等心理问题。

4. 女性毕业生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用人单位性别歧视, 用男不用女的不平等情况;二是传统思想影响。男强女弱、男主女从;三是本身原因:女生体能差;毕业后面临结婚生子, 不仅影响工作而且单位不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保险、保障;四是普遍想找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的工作。

二、就业困难学生的特征

1. 就业出现困难。

这是界定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标志, 也是这一群体的首要特征。就业的困难容易造成该群体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脆弱性, 倘若再遭遇挫折或其它灾难他们很难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这一群体所关注的就是其自身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顺利解决并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则标志着其摆脱了“就业困难群体”。

2. 对社会生活的低参与度与低影响力。

由于这一群体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的就业问题, 故对学校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关注相对较少, 除非是与就业相关的, 否则极少参与。这种参与的减少, 造成了学校、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对其影响力的减少, 以及这一群体自身对学校、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影响力的减少。

3. 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上的困难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弱势性, 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时心理压力高于一般大学生群体。他们有着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强烈的受挫情绪。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茫然、不满、焦虑甚至仇恨的心理情绪, 难以自我调适进而容易对生活和社会失去信心。

4. 自以为仍然是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体是本、专科学生, 这一群体在人们的眼中曾是“天之骄子”;从这一群体自身的认识上来看, 也把自己归入较高地位或是处于优越地位的群体之中, 而还没有把自己同“就业困难群体”联系起来。

三、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方案

1.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

为了准确掌握就业困难学生情况, 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因存在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学业问题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具体困难进行调研,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

2. 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分类指导

(1) 高度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校期间通常表现良好, 有一定的专业和技能, 有积极的就业愿望, 但他们在求职就业期间, 往往会遇到交通费、求职简历制作费、着装费等方面的困难。另外, 部分同学又有着急切回报家庭的心理, 对工资待遇预期较高。对这类学生应当结合实际, 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在及时给予经济补助的同时,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 热心帮助就业能力困难的毕业生。能力是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和灵商的综合体现, 如果某一方面缺失, 就会造成就业困难。针对这部分学生, 要实行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就业援助和帮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查找亮点, 提升能力, 树立自信, 并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 为他们推荐、介绍合适的岗位, 尽快帮助他们顺利走向社会。

(3) 重点帮助就业“双困”的毕业生。所谓就业“双困”即指该毕业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 就业能力也比较困难, 对于这类毕业生, 往往是开展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应当集中全力, 重点扶持, 利用资源, 尽量为这类同学提供全方位的帮扶, 努力为其实现顺利就业。

(4) 积极帮助特殊毕业生。对于这类人群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帮助他们提高自信, 勇敢就业;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 同用人单位协调, 协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 尽快帮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

(5) 鼓励女性毕业生。针对这些具体情况, 就业指导人员应该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就业的困难, 理性定位就业期望, 充分把握自身优势、增强信心、勇于争取就业机会;指导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竞争力;加强独立能力锻炼, 注意体现女生自立和自强的气质。女生应该转变观念, 意识到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重体力等工作越来越被机械所替代, 传统的男女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是社会发展趋势。

3. 适时做到就业困难毕业生心理辅导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通过解释,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问题存在的原因, 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通过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克服问题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分析, 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指导, 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善自我和改善环境, 进而达到心理平衡。

4. 实行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

在每个毕业班中选拔一批已经找到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助人的学生, 作为志愿者去帮助在就业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就业志愿者不仅要向需要帮助的同学通报就业信息, 还要和他们一起参加招聘会, 传授面试技巧。通过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 一部分就业能力差的学生, 在就业志愿者的帮助和指导下, 不仅在就业过程中找回了自信, 也找到了较为中意的用人单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就业困难学生展开帮扶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本身的成长成才, 关系到学生背后家庭情况的改善, 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和稳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做得好学校和谐安定, 发展后劲更足。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做得不好, 不仅学生家庭和本人的投入面临重大损失, 而且对社会来说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重视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任重道远, 必须不断研究、总结经验,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帮扶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扬, 应若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5) :65-67.

[2]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祝金旭.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葛超, 冯晨静, 李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12 (3) :359-365.

[5]孙世平, 孙鑫, 李华.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0, 20 (10) :58-60.

篇9: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刍议

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0-02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半市场体系的就业模式,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现象、问题和措施,特别是针心理、生理、经济、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进而健全人格魄力,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实现完好就业,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构建和谐社会。

一、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长期来抓,时刻关注就业。其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主要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明确责任,细化管理,有的放矢。最后,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主要领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全面发展。

二、建立制度,细化管理

1.建立档案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卡,并做好记载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责任制度。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困难学生”的“代理家长”,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建立交心制度。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建立困难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联系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重点困难学生实行了“一带一”帮扶。

5.建立心理档案。我校每年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技术,科学地分析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档案梳理,为科学实施心理呵护与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6.建立资助制度。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难学生。第一,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乡镇、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二,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第三,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批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辅导员签字确认。第四、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加强交流,情感管理

根据各学校毕业生工作流程安排,区分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多方寻找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机会。不得讽刺、挖苦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丰富主题,科学管理

爱心育人,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对困难学生喊出了“爱心育人”的口号。如在生日到来时,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灵上感到困惑时,为他们解除困境,解开心结;在同学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德育为首,加强了对“困难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聘请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心灵小天使”,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赏识教育,注重对“困难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如召开困难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会,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开展培训,利用课内、课外二个阵地,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知识培训,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关注“困难学生”。

五、拓展平台,延伸管理

通过QQ、短信、电话、面谈、微博等方式,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免因方式不当引起学生反感),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实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并对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找准问题,尽一切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难题;采取多种助困形式,建立起了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的机制与体制;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寻求社会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就业联络员以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为主,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由于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多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大胆尝试,勇敢选择,主动出击,尽快找到工作单位,实现就业;针对存在生理缺陷的毕业生,要实现一对一的援助和帮扶,提高自信,勇敢就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协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尽快帮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

六、积极总结,完善管理

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帮扶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困难学生转化研讨交流会,及时掌握全校帮扶教育对象的动态,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细帮扶工作,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建立困难学生转化情况记载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提高他们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不断总结帮扶经验,同时,将好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学生工作无小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困难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采取人本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全方位关爱困难学生,让受助学生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生活困难学生度过生活难关,帮助心理困惑学生消除心理阴影,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难题,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插上理想的翅膀,立志成才,接受祖国与人民的挑选。

参考文献:

[1]龙银成,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国与就业,2009,(5).

[2]孙世平,等.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

[3]龙银成,等.“创先争优”活动背景下对毕业生党员人格魅力塑造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4]马涛.学生工作无小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3).

[5]张建.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上一篇:2024一本A录取分数线下一篇:浅谈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