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

2024-04-08

婴儿大便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精选5篇)

篇1:婴儿大便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

婴儿的一些新陈代谢,通常可以反映婴儿的一些身体状况,就连婴儿大便的形状,也能够反应的婴儿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婴儿大便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希望通过以上的信息,能帮助大家。

如果宝宝是喝纯母乳的话,大多都会拉稀的,一天要拉好几次,甚至使劲的时候都有屎,吃奶粉的宝宝则很容易便秘,有的会几天拉一次。

一般新生儿的大便都是像湿炒蛋一样,如果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相对会干一些,母乳的次数会多一两次。

宝贝出生的前3天以内会出现拉胎便,是一种黑绿色的粑粑,然后有几天的过度便,一般过度便经常出现有奶瓣的情况,然后过度到正常大便,母乳喂养的宝宝多是黄色或金黄色糊糊状粑粑,奶粉的可能会出现黄色或土黄色粑粑,在满月以后开始成型

新生儿的大便应该是金黄色的,糊状的,没有异味,便是正常的,其他的有异味,水状的,蛋花样的都是不正常。

新生儿的便便次数都比较多,一般是黄色糊糊状的,母乳的比奶粉的略微稀一些,便便次数颜色偶尔有变化也是没关系的,宝宝小,肠胃功能还不完善,只要不是水状的,且次数超级多才算不正常

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便便是黄色软便或偏稀呈糊状样,不臭有酸味就是正常的,吃奶粉的宝宝便便稍干些。吃母乳的宝宝一天要拉好几次便便,而吃奶粉的宝宝很容易便秘的。

以上就是婴儿大便形状的样子,因而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只能通过父母的一些观察,才能够观察他们日常的一些状况,所以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现了以上的状况,可以通过粪便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祝愿您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篇2:婴儿大便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的婴儿在大便的时候都是会为绿色。那婴儿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胆汁的化学变化有关系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

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母乳喂养的小儿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吃奶以及全身情况正常的话,则新妈妈们不需要太过担心,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哦。

(2)着凉

孩子吃的奶有点偏凉了或者孩子的腹部、脚部受凉都可能大便发绿。

这是因为,受凉会导致肠蠕动过快,在结肠胆绿素来不及被还原成胆红素,故呈现绿色。这是产生绿色大便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种原因引起的绿色大便,可能还有像感冒一类的症状。如果只有绿色大便,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在晚上,过几天就会恢复。如果有感冒症状,应同时对感冒进行对症治疗。

(3)饥饿

有一些宝宝会因为没有吃饱而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导致大便绿色。而婴儿饥饿的时候则是会出现哭闹情况的,所以情况是比较好区分的。这个时候只需要给宝宝增加奶量就OK了。

(4)加强铁的配方奶粉

人工喂养的小儿大便呈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多呈浅黄色。如果宝宝吃的配方奶粉中的铁质没有完全吸收掉,也会让他的大便发绿。

(5)宝宝初加菜泥

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妈妈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宝宝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婴儿大便绿色怎么办

1、如果宝宝消化不良导致宝宝大便绿色,可以吃点健脾、化积口服液等。

2、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拉绿屎便便,妈妈在饮食方面要忌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影响到宝宝的肠胃。

3、如果是铁质引起的大便绿色,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可以促进铁吸收,多吃蔬菜,适量水果。妈妈这个时候尽量脂肪摄入量不要太高,而且要注意水的摄入量,每天水的摄入量是1300ml,同时,宝宝吃奶后,可以适当给宝宝点水。

婴儿大便绿色护理方法

1、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妈妈应培养宝宝每天准时排便习惯。尽量安排早晨吃奶后排便。此时孩子情绪平稳,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

2、切忌长时间坐盆和坐盆时看书

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宝宝不易排便,且长时间坐盆,易造成个别体弱的宝宝脱肛。每次坐盆5~10分钟为宜,每天次数也不宜过多。

3、让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

妈妈应帮助宝宝了解自己的身体,让他了解每天大便对他有好处。如果因此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功能产生排斥感,会影响到长大后的身体观念甚至性观念。

4、关注需要技巧

妇婴专家指出,如果对孩子的大便问题给予超过其他事情的特别关注,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叛逆、消极抵抗,或糊弄周围的人。越自然、越没有压力的方法对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如何预防婴儿大便绿色

1.多喝白开水,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因为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宝宝妈妈们,不要忘记了哦!),半小时后再喝奶,喝奶后再喝几口水(以便稀释奶和清洁口腔)。

2.喝奶时间要有规律,有间隔(0到1月宝宝:2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小时;1到2个月宝宝:2到3小时一次,晚上可以3到5小时;2到4个月的宝宝:3到4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时),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娇嫩,发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运作。

3.中间时间以喝白开水为主,不要吃其他东西,补充充足水分,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4.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鲜,不要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选择,以平性为主,也要多喝白开水。注意乳房卫生,一旦乳腺发炎,要停止喂母乳。

5.人工喂养的宝宝,由于营养不全(没有母乳好),会造成消化系统功能虚弱,要随时观察宝宝,调整饮食的量。

另外,宝宝喜不喜欢喝水是习惯问题,开始就要注意养成好习惯,不要在开水里加糖或者蜂蜜,确实不爱喝,可以用白萝卜或胡萝卜烧水喝,也有可能是奶嘴的问题或姿势不正确,要注意调整。

6.注意宝宝的冷暖,这也会影响宝宝的胃口。

7.一但宝宝生病,奶要减量。

篇3:花应该是什么样子

1

周末去了一个小公园,看见大朵大朵的玉兰花吊在枝头,大得简直有点比例失调,简直想找个记者来查查是不是公园管理人员为了招揽游客做了手脚。

拍了个照片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里,说:“开这么大一朵儿……可够累的……何必呢?”有朋友回复说:“那是人家有劲。”想了想,觉得还挺有道理。你觉着人家累,人家自己觉得舒服着呢。人家还觉着你累呢。夏虫不语冰,动物别揣度植物,这都是老理儿了。

林语堂这个“没正形”的脾气,让他没少受挤兑。他却一辈子以此为荣。

可反正是在游园嘛,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想这花到底为什么要开成这样。

2

我猜,一种可能是这花天生争强好胜,认为自己开得越大越光荣,非要开大才能上报国恩,这才怀着一颗扬名立万的心开出了现在这样的造型,也就是说,这是些英雄主义的花。

另一种可能是,这花倒也并没想自己去当什么英雄,只是觉得不开得大些,自己所在的这一株就会被旁边那几株比下去了,所以大家才互相勉励着“努力啊兄弟!再大点!你可以的”什么的,你追我赶地开成了这样—也就是说,这是些集体主义的花。

不过,后来觉得还是另一种可能性大一些:花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朵花本该开成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开成了这样而已。

太顺理成章的事,好像就没什么意思。

3

我在上海生活过一小段时间,当时是在一家外企的中国总部工作,身边都是些标准的上海白领,但偶尔也会接触些其他省份分公司的同事。对比下来,我有个不一定正确的结论:我觉得基本上,上海的白领比其他地方的白领更像白领。

后来慢慢发现,不只是白领,好像凡事在上海都会更typical一点。具体地说:上海的老板更像老板,上海的酒吧更像酒吧,上海的西餐更像西餐,上海的商场更像商场,上海的理发师更像理发师,连在上海的老外都更像老外一些。

就拿老外来说吧,我经常在北京的冬天瞧见穿着绿军大衣呼着寒气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外国人,我老忍不住推测他们自行车把上挂着的公文包里应该也是鸡蛋灌饼或鲜肉大葱馅儿的“蒸功夫”包子,而我在上海看到的外国人,则大都是外国电影里的正宗外国人模样。

4

说点远的吧——

我所喜爱的作家林语堂是个倒霉蛋,一辈子没少受别人批判攻击。1930年代他办刊物提倡“幽默”,宣扬“闲适”。这样的主张在当时乃至后世都饱受批评,最流行的论调就是:别人都在为国流血、为民请命,你怎么还有心思说这些?

多年之后,我去翻了翻他当时主编的那些刊物,觉得他确实有点冤枉—那些刊物里的文章虽然是不正经了些,但大部分还是跟国计民生脱不了干系。但林语堂当时为自己辩护时没这么说,他只是一次次翻来覆去地质问:中国现在少说也有成百上千种刊物,别的刊物都在高喊抗战爱国,我们这一种少喊几声又怎么样?大家都认为高喊口号就是爱国,难道爱国就非要高喊口号不成?

这个道理注定说不通。因为大家还是认为,作家就该有个作家的样子,中国人就该有个中国人的样子。

林语堂这个“没正形”的脾气,让他没少受挤兑。他却一辈子以此为荣。到了晚年,还跟几个外孙子外孙女一起捉迷藏,藏在大衣柜里装失踪,吓唬自己的老伴儿—老了也没个老了的样子。

5

說点儿更远的吧—

林语堂喜爱的作家苏东坡也是个倒霉蛋,一辈子光被贬流放就好几回,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从书中读到,有一次,苏轼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问身边的人们:你们说,我这一肚子里都是些什么呢?大家有说是学问的,有说是才情的,只有侍妾朝云的回答让苏轼哈哈大笑。朝云说的是:学士这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不知道为什么,我实在是很有些羡慕那些“不合时宜”的人生。

篇4:婴儿大便少是什么原因

婴儿不像成人,消化系统等发育完善,所以没办法定时的排便,常常是大便积攒了直到宝宝的直肠壁神经感受到膨胀力才引发反射,将大便排出,这也是很多宝宝几天才排一次便的原因。通过母乳的宝宝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母乳中的所以养分,产生的代谢废物也比较少,所以宝宝的大便量也少,甚至有些婴儿要好几天才排一次便。所以,不用担心宝宝是否便秘。判断婴儿是否便秘可以通过对宝宝大便性状的观察,如果宝宝大便性状正常,几天不大便也属正常。有时候饮食的原因也会引起宝宝大便少或是便秘,这时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让宝宝在吃奶时速度减慢或者是将奶粉冲得稀一点。

要让宝宝多喝水,促进水循环和肠道的蠕动,同时也可以在宝宝的奶粉或水中加入奶伴侣,每天一包。哺乳期的妈妈也要调整饮食结构,多补充水分,才能给宝宝提供优质的乳汁。

每天早晚各一次,帮宝宝在腹部上顺时针按摩,让宝宝产生排便的感知,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若是多天无法正常排便的话,也可以用开塞露或者肥皂条,但是不能长期的使用。

婴儿大便少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保证宝宝每天都吃饱,宝宝如果每天都吃不饱的话便便的量和次数都会相应的减少的。每天可以辅助宝宝,帮宝宝在腹部上按摩,促进肠道蠕动,让宝宝产生排便的反射,也可以按摩宝宝的肛门口,引起生理放射,也能促进宝宝排便。给宝宝多喝水和适当的运动,清理肠道,使大便下移,引起排便。宝宝在坐盆上大便时不要在旁边引逗宝宝,也不要让宝宝做其他事,以免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忘了排便而憋着。

也可以通过中医理疗,给宝宝喝一些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妈咪爱、七星茶等小儿配方药也是可以的。

宝宝的便量,少有时也是因为便秘的原因。可以适当的在宝宝的辅食中添加菜泥、水果、玉米粉、麦片等食物,母乳的喂养也可以减少宝宝便秘的可能性。

婴儿大便几次才正常

婴儿的大便次数主要是和婴儿的饮食相关的,不同的喂养方式会引起婴儿排便次数的不同。以母乳方式喂养的婴儿大便通常都是呈金黄色的,偶尔也会出现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有的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婴儿时期的排便次数通常会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不过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也会逐渐的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若以配方奶粉来喂养婴儿的话,那么婴儿的大便多数都是呈淡黄色或土黄色,会相对比较干燥粗糙,也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另外,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但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有时大便中混有乳色小块时,是因为婴儿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不良所引起的,不用担心。

篇5: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1、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3、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打碎,与鸡蛋同煎或夹 入馒头、面包内,日1~2次。

5、黄芪苏麻粥:黄芪10克,苏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将黄芪、苏子、火麻仁洗 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200毫升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药汁备用。洗净粳 米,以药汁煮粥。适用于气虚便秘。

6、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药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适量。将前三味洗净去皮打碎和 匀,加蜂蜜,加水适量煮沸,频服。

7、家庭常备中成药:偏于热积便秘者,可服小儿七珍丹、小儿保赤丸、通便灵等;偏于体 虚者,可备启脾丸、灵菇合剂等。

上一篇:客户联谊活动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喝饮料那事儿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