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扶贫论文

2024-05-17

大学扶贫论文(共8篇)

篇1:大学扶贫论文

20xx年12月7日 星期二 天气:阴

接近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离开村委会,在路上走着希望能遇到回城里的车。在暮色中,我看到在前方有一个人影步履蹒跚,走近一看,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娘背着一背篓蔬菜缓缓地走着,我走上前,问老大娘说:“老人家,这么晚了你是要到哪儿去?”老人回答:“我刚到地里摘了菜,现在把菜背回家。”我接过老大娘的篮子帮她把菜背回了家。他们家人拉着我不让我走,要我留下来吃饭。这顿饭没有肉,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菜,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餐饭,吃起来非常香甜可口。吃完饭,老人一定要送我到公路上,叫我以后多到他们家做客,我很开心,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如此满足。我想:如果基层干部都把村民当亲人看,村民也会把我们当家人一样看待。

20xx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天气:阴

一大清早,接到村委会何毅副主任电话,希望我能到团结村民组了解常吕贵一家的基本情况。我立即起身,当我到达常吕贵家时,眼前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家徒四壁,房子破旧不堪。常吕贵今年65岁,因病已于前几日去世了,其妻曾代芝49岁,下身瘫痪,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育有两儿两女,因遗传原因除两女常开凤、常开仙可勉强行走外,两子常开绪、常开军基本是爬行,家中经济来源主要是常吕贵生前种植农作物以及领取低保维持生计。常吕贵的去世,使原本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我仔细听取并记录村民向我介绍的情况及意见建议,为了安埋常吕贵和解决眼前常家生计,村民不吝相助,踊跃捐资忙前忙后,此情此景,让我既感动又忧虑,我感动村民的热情友善,忧虑常家今后如何生活。了解了情况,我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作为村官我也应该有所行动,回到家我把常家的基本情况整理为电子文章在微信微博上发起题为“帮助山区残疾人一家度过困境”爱心捐款活动,希望能得到社会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的响应。

20xx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天气放晴,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到银行把近几天的爱心捐款共5771元存到曾代芝的银行卡上,准备到常家做一些善款交代,临行前,我到食品店买了一些饼干和面包以及朋友捐助的衣服一并带去。这段时间以来,很多爱心人士都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并积极捐资,我对每笔捐款都作了记录,也及时进行了公示,此次爱心捐款活动得到社会爱心人士、朋友圈和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响应,我真切感受到了人们的友善和社会的正能量。到了常家后,团包村民组长朱德全,小河村热心老板付业波等人以及镇雄“微生活”记者先后陆续到达,我把银行卡交给这家的女主人,大家协商钱款之用由常吕贵的侄女常开翠负责,村民组长负责监督。这家的女主人激动地接过银行卡,眼里噙着泪水,不停地向我们点头致谢,我顿时觉得心里满满。人们散了后,我从小河街上请了一名理发师给两个小男孩理发,给四个孩子都换上了新衣服。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非常开心,所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很感谢常家人带给我的这份温暖和感动,他们让我浑身充满力量。我真切地感到可以做的、必须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服务百姓、帮助他人,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涓涓细流也可以汇集成江河!

篇2:大学扶贫论文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扩招的规模逐年加大,从而给贫困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贫困大学生成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这一部分困难群体,高校应针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照顾和关爱。但是同时也要重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笔者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下面是我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让我知道老师对贫困的关爱和励志教育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

贫困生;励志;关爱

案例事件:XXX,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东方学院2009级机电工程学部模具二班学生。该学生来自农村,父亲患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和顽固性神经耳鸣,不能干体力活。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疾病,家庭收入仅靠几亩地的收入,家境条件差。为减轻家庭负担,该生在大一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做过许多兼职,他在学习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贫寒的家境和有病的父母,沉重的压力让他不能安心学习,看到周围同学入党和获得奖学金,他很嫉妒,也很苦恼,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他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种种事情的相继发生,再加上家庭的困境,使他认为一切都糟透了。

我利用在学校住校期间经常与该同学谈心,谈心的地点在他的寝室或者在我的寝室,我真诚、耐心地与他沟通交流。XXX告诉我他在学习时,自己总是会想起家庭的困境、自己感到压力很大,不能安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上的失意让自己很自卑,他现在对大学生活和学习不能感到一点兴趣,只想赚一些钱来帮助家里。

教育方法:通过与他多次沟通了解他的情况后,在思想上,我告诉他应该学会感恩,感恩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含辛茹苦供他上大学,他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同时我告诉他应该感恩我们的国家和学校,我们学校连续两年给他评上了国家二等助学金来帮助他,他应该用更加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和学校对他的关心和资助。我告诉他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让他争取先进,启发他向党组织靠拢。最后我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把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讲给他,我家境也不好,我除了在学校认真努力学习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家教,每晚工作到十点才能回来,周六周日每天都讲课十小时。自己三年的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取的,但我仍然获得过五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成功通过英语四六级以及国家计算机考试。我告诉他家境困难不要紧,最主要自己一定要上进。在生活上,我让该生想一些办法尽量不要在校外打工,原因如下:一是在校外打工可能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二是在外打工影响该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我告诉他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要想着工作赚钱的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是学习时一定要提高效率,并且要多读一些关于个人修养方面和社交礼仪方面的书籍,为今后两年的毕业做好准备。

教育效果:在近半年的耐心开导与帮助下,该学生找到了赚钱又不耽误学习的行业---在学生公寓捡瓶子。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在捡瓶子期间,他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也被一些人看不超过。他来找到我,他说他感到很自卑,失去自尊,产生不想继续捡瓶子的想法。我和他耐心的沟通,告诉他捡瓶子并不丢人,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劳动成果都是光荣的。然后我把XXX的事迹马上反应给学部领导,领导找他谈话告诉他应该继续坚持捡瓶子,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表扬,他在捡瓶子这件事中表现出他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向他学习。同学们都非常敬佩XXX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努力认真复习,考取了班级第五名的好成绩。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同学间关系变得非常融洽,他们的寝室经常被学校评为优秀标兵寝室。我们学部把他列为入党拟发展对象,他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比起以往更高了。

教育案例反思:这一案例使我体会到,辅导员用心与学生去沟通,用心去体贴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通过这一案例也使笔者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用爱去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辅导员应该用心去关爱学生,当你了解到某一位同学生活或是学习中存在困难,作为辅导员,应主动找到该位同学真诚去帮助他,同时调动班委成员,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要多点鼓励,少些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认真分析后进生的长处,针对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回自信,以工作带动学习,一举多利。

第二,加强贫困生“自信、自强、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对大学生的信念、品质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开展贫困生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学校可通过感恩教育、思修课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黑龙江东方学院就有很浓厚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比学习、比进步、比明天,淡化家庭背景,营造感恩奉献、自立自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优秀贫困学生典型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融入扩展到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中,以各种成功的榜样来激励贫困生自强自立。要把优秀贫困生的事迹讲给同学,为广大贫困同学树立发展的榜样,使他们积极对待人生,将贫困化为一种动力,在逆境中健康成长。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感恩教育的关键。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宣传栏、板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和实践的兴趣。学校可以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深入开展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知恩图报等感恩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冯锦敏.浅谈如何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关爱[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0期.[2]钟慧琼.浅析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

篇3:大学扶贫论文

近日,清华附小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扶贫办公室共同打造的在线学习共同体正式启动。全国2520个乡镇中小学将有望通过远程教学站看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真实的课堂情况。未来每周,清华附小都会有5节课通过直播传向位于全国各地的远程教学站。全年将提供120节清华附小精品课。

经过十余年教育扶贫工作积累,清华大学已在全国1086个县级教育机构、2520个乡镇中小学,建立3600多个远程教学站,覆盖88%的国家级贫困县。清华大学扶贫办还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建立公共邮箱的方式,为贫困地区教师和清华附小教师搭建起交流互动的平台,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探讨。

(摘编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5-01-06)

篇4:大学扶贫论文

[关键词] 扶贫支教 师范大学生 积极影响

作为忻州地区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忻州师范学院把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把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为:“培育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掌握中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献身党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和高素质建设人才。”先后实施了“411”和“512”工程,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多方面对师范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使他们在实践中受到锻炼,逐渐成长、成熟。

一、提高了师范大学生的教师素质,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支教,真正让师范大学生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半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受援学校的教师和我院的带队教师都会对他们进行听课、评课,给他们提出中肯的教学意见,教他们把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这为师范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业务素质。

首先,语言表达上,支教过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能比较自如地把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授给受援学校的孩子们,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其次,教学方法上,支教过的学生能够把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全新教育理念。比如,在语文课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当时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数学课教学中,讲授“角”的概念时,让孩子们以肢体演示各种角,在教室中找各种角,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利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姿、教态上,支教过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自然大方地站在讲台上,自信地表现自己。最后,在教学管理上,经过扶贫支教的实践,这些大学生能够处理好与孩子们的关系,在严肃与亲善之间把握尺度。大部分学生在支教开始的时候与孩子们关系亲密,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不利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在,他们明白教育虽然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但作为学生的领导者,要做到亲密但不能无间。

总之,他们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完成了由一个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程,提高了自身的教师素质,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了师范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

“扶贫”即到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落后、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基层支援教学工作。“支教”是在校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当地缓解师资紧张的压力,激活农村基础教育,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大部分支教点分布在条件相对艰苦的村办中、小学,物质比较匮乏,资金相对不足。而我院大多学生来自城市或条件较好的农村,且独生子女居多,平时很少做家务,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初到那里对环境和生活方式很不适应。吃、住、行以及和当地人交流都存在一定困难。另外有些偏僻山区手机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但是,这一切困难并没有减退支教学生的工作热情,而且他们一致认为,支教生活充实、有意义,他们的表现大都受到受援学校教师、学生和村民的好评。根据我校教师调查结果,支教前,40%的学生不会生炉子,35%的学生不会做饭,在半年的支教生活之后,会生炉子的学生比例可达98%,会做饭的学生比例达到90%。可见,扶贫顶岗支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在艰苦环境下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增强了师范大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了他们处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到了支教地点,由学生变成了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使支教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山区农村教师的责任。在贫困而偏远山区的支教点,孩子们学习基础很差,但是他们真正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支教学生了解到这种情况,除了正常上课和学生管理外,还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补课。此外,支教学生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他们的行为不仅代表着自己,代表着当代大学生,还代表着忻州师范学院。

在扶贫顶岗支教过程中,他们还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从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指导老师、支教成员交流、交往。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问题,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意识。总之,他们从支教点获得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社会阅历,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四、加深了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认识

一方面,师范大学生经历扶贫支教后,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不只是教书、讲课,教师的任务非常繁琐,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的工作以学生为主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灵魂。看到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和神圣。“天地君亲师”,教师担负着改变一个民族命运的重任。

另一方面,亲临社会实际,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了解了当地的生活状况,目睹了农民和农民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实,还有贫困地区孩子们在求知道路上的艰难,这使他们对山区农村教育有了切身体会,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乡情、村情、民情,在实践中接受到学校里所受不到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提高师德水平,以后更多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巩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五、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在扶贫支教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和透彻。教学技能有待改进;基本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待提高。扶贫顶岗支教为师范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扶贫支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问题,提高了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为师范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搭建了平台,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郝瑞经.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J ].科技信息,2007,(33):34-36.

[2]忻州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忻州师范学院首届扶贫顶岗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

[3]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6-37.

篇5:大学生村官扶贫个人事迹

xx,女,1977年生,曾兼任过加定人大秘书、共青团书记、文化站专干、同时先后在桥头、扎龙口、桥头、加塘、下河村所驻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所服务村的实际发挥其的优势,使农民增收,推动了当地(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调研为基础,探寻服务村产业发展的出路

两年来,走访了278户村民,通过与群众的恳谈和深入基层的了解,对村庄入何发展现代苗木进行详细调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突出北山特色,增加农民收入—关于发展桥头村现代苗木经济的思考》一文,对指导和发展现代苗木经济起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所得的思考与总结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充分认可。另外,发表了《暖春》《三代人曾走过北山》《北山的诱惑》《我们的主任》等十多篇文章,向外界传递了北山的人文史和风情习俗。

开展强民兴村活动,扩大苗木栽培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在巩固原有苗木栽培规模的同时,加强组织引导,在做大做强苗木这新型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引导村民适时调整种植产销对路的品种,并上网查询了解有关苗木协会信息和程序,并积极筹建了桥头村的苗木协会,种植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天地。

加强培训力度,发展民俗旅游业。配合村委引导发展旅游接待示范户6户。同时两年间举办了12期烹饪培训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积极协助做好畜牧防治和苗木病虫害防疫工作。落实各项苗木有害的措施的同时协助做好畜牧防治工作。邀请畜牧和林业技术人员讲解防疫知识4次,每次的防疫知识讲解使农民受益匪浅动物重大疫情防治率达100%。

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连续成功两次举办了“六月交流花儿会”传播了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活跃了物资交流,使农民增收了4万余元。

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大政策科技普法宣传力度。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为平台,加大政策和科技培训力度,两年来,宣讲中央政策83次,办黑板报48期,文化进村活动6次,法律进村活动4次,使当地居民了解政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桥头村成为全县民主法制示范村。

大力宣传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知晓面

自在社区工作以来,以各种节日为锲机,营造浓烈氛围。在“春节”、“母亲节”、

“七一”建党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一方面组织社区文艺宣传队进行文艺节目演出,一方面组织各种习俗活动,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大力宣传了社区工作。深入辖区居民楼院宣传平安建设工作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为4000多份,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辖区单位、居民楼院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入户宣传创卫工作的现实意义、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居民群众中营造了浓厚的创卫氛围,调动全民参与创卫活动。增强社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人员密集的主街道悬挂横幅6条,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增强社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党建工作。社区党支部与4个辖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积极联系辖区单位争取资金和物资帮扶,为辖区居民进行知识健康讲座。辖区单位在财力、物力上给予社区大力支持,大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开展社区居委会的常规性工作

认真开展了社区基本资源调查工作。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登记,全面准确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建立居民信息,做到一户一档。重新审查低保户61户,148人,全面准确掌握了低保户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户一档。调查、登记辖区内特殊人群,登记残疾人94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339人、失业人员850人,建立各类数据档案台账,使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 扎实推进了养老保险服务工作和医疗保险报销工作,鼓楼花园社区加大力度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收缴养老保险程序工作和医疗保险收缴和报销等工作,使居民更深刻的理解了国家惠民政策。收缴养老保险50人,共40000元。领取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1000张, 核对医疗保障信息卡人数为2434人。进行辖区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开展“社区志愿者行动”辖区卫生打扫除活动,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员在辖区内进行了清扫社区环境卫生及清理街道乱贴乱画,清理了1个小区,清扫马路2条、清理街道乱贴乱画小广告200余张、进一步整治了辖区卫生环境,给居民创造了一个宁静清新的居住环境。

村官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其任务重而道路远,xx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和领导们的关心和厚爱,以及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做到创出新亮点,做好村领导的左右手和参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五员的作用,推进村庄社区各项事务。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服务基层的本领。学无止境,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接收群众的监督与批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

大学生村官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xx,男,汉族,1979年7月出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毕业于xx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并于获得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电子政务专业硕士学位,—在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厦门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在九龙湾置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物业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20创建xx武夷红茶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20担任xx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是xx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会委员,xx市九届、十届工商业联合会执委,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xx市委宣称部长、xx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南平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理事,xx市桐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xx市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协会理事长。获得了南平市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农工民主党南平市委员会-20社会服务先进个人、中国商业联合会年全国诚信兴商道德模范等荣誉。

生态(清新)桐木

作为基层的村干部,尤其是桐木村处于上游水源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深知保护是前提,是一切的基础,这年来积极做好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为九曲溪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做了很好的整治和保障。积极贯彻xx省生态强省的相关政策,在保护区区域狠抓森林防火工作,社区28年连续无火灾记录,桐木村于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村。我个人也获得了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颁发的20度森林防火先进个人称号。

美丽桐木

做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任伊始便筹集资金56万元完成了挂墩村民小组2.8KM道路硬化;筹集资金27万元完成了半山村民小组1.4KM公路硬化。筹集资金35万完成了白虎溪公墓山1.5公里道路硬化;筹集资金14万元完成了三港小组0.7公里巷道硬化;投资582万元的X860麻桐线先锋岭到十里道路硬化全线完工。

完成全村覆盖路灯建设,-期间协调供电部门投入约160万元更换了关坪、皮坑、黄溪洲、七里、团基州、江墩、皮坑、先锋岭等村民小组的电力变压器。2015年由供电公司投资1900万元的红星-桐木35kv变电站及桐木关并网工程于2016年底全线完工。

积极争取到了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企业进村架设线路,三家企业均在桐木村建设了4G网络及100M光纤宽带。

对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进行有力的抵御,在每年4、5月份的主汛期间,及时组织施工队伍抢修七里桥、古王坑、麻粟、半山等边远村落水毁道路,保障全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

富裕(创新)桐木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20换届之时桐木村民委员会移交清单负债416万元,截止2015年底共偿还历史债务约135万元。

桐木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9320元/人提高到了2016年的16280元/人

组建了xx市桐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举办了xx市首届桐木村武夷红茶斗茶赛,给村民发放总奖金95.55万元。并以此逆流而上的拉动了桐木村的茶价格。

近几年来,提出了打造中国最美山村-世界红茶发源地、正山小种原产地概念,万里茶道第一关、传奇桐木、润肺清新;清新桐木、传承正山等概念,主动在外宣传,提升桐木村整体形象,让村民因茶富饶、因村自豪,因人骄傲,由xx画报社举办的《xx最最最美茶山》荣誉称号。对接xx省旅游局,协助央视4套《百山百川行》栏目进村摄制;协助央视7套《对话》栏目进村拍摄;协助交通部及央视《通途》栏目进村拍摄;协助导演朱克嘉拍摄《大红袍恋曲》;引进湖南卫视茶频道拍摄《美丽的行走》;邀请李玲玉、刘桐老师为桐木村演唱歌曲《桐木传奇》。成功注册了正山标准?、正山获奖?、桐木村?等商标,有效地保障了正山小种原产地知识产权。

创新村务公开模式,在度假区设立便民代办点,避免了村委会人浮于事,庸政不作为,积极为村民、茶企做好引导和服务,建立了正山小种红茶信息平台,建立了村民联动短信平台,让村民通过短信平台了解村务积极发展生产,探索全村茶、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资源永续利用。建设了对外宣传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度假区户外媒体免费为村集体及部分村民广告需宣传,有效的提高了桐木村的知名度,美誉度。

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近年来我多次参加民事案件的审理,光荣的成为了xx市人民法院景区法庭的“编外法官”,随同南平市人民法院审监庭到xx监狱十余次减刑假释罪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近年来每年提案都在三件以上,其中《关于在xx筹建茶商村镇银行》《关于打造红茶马拉松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武夷旅游品牌价值的提案》、《度假区强化治安管理,营造和谐度假区域》、《关于整合九曲溪上游沿线乡村开辟新的旅游极的提案》等提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方办理。

秉着“学无止境、勇往直前”把学习当作比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态度,参加了xx市委党校第四期党外干部培训班学习;2015年参加了xx省社会主义学院xx省农工民主党基层骨干培训班学习;2015年参加了南平市统战部组织的井冈山革命传统研究院非公经济人士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班学习;2016年南平市统战部组织的南平市社会主义学院第16期非中共党员干部进修班学习。参加了xx省工商联组织的中国人民大学xx省青年企业家培训班。

大学生村官扶贫个人事迹范文

xx,男,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xx科技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年10月至今担任xx市东新庄镇大马坊村党支部副书记。2012年至2016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20聘期考核结果优秀。

2012年底,创办“燕山农产品网。”20成立xx市美地商贸有限公司,开办“燕山农夫农产品专卖店”,2015年创办xx市御珍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年底联合西三里乡大学生村官成立xx市西三里乡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016年,成立xx首家微型重创空间“燕山农夫创业吧”。年唐山市“唐国杯”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2014年唐山市“最美农村好青年”。2016年唐山市青年创业之星。

联合村官,组建团队,拓宽农民销售渠道

他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唐山人,在祖辈的娇宠中长大。2008年7月大学毕业,他放弃了父母安排留在唐山开滦国企工作机会,怀揣着激情与梦想,阔别了生活了23年的城市,到百公里外的农村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信念,一干就是八年。自2012年9月份,担任xx市大学生村官联合会主席以来,积极响应上级组织部门鼓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号召,带领xx市全体大学生村官扎实努力,锐意进取,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文化水平高与熟悉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面对xx市本地农产品丰富的资源环境。2012年底,创办了燕山农产品网,对xx市各乡镇可开发、待开发的特色农产品、中小型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普通农户进行信息拉网式收集,他积极调动全市在岗大学生村官,号召每名村官深入农村,把所在乡镇每个村的特色农产品收集上来。同时积极联系市农办、农工委等相关部门,对全市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唐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免费宣传,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免费网站宣传推广,达成合作意向,把xx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产品通过燕山农产品网发布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对xx农业企业进行推广和宣传,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号召大学生村官组建经纪人团队,以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为己任,本着“依靠科技知识带领农民致富”的理念,充分发掘本市特色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干果、粗粮等特色农产品),采取“村官+网站+公司+餐桌”的直供销售新模式,指导农民朋友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经初级筛选、简易加工、品牌包装,最终通过网络平台直供线上销售,实现了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与就业,而且为本地农产品打造出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同时,打造出一支优质服务的大学生村官科技富农团队。

领办实业,示范富农,建立无公害香菇农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觉得离自己当初“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信念还相差很远。他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农村、农业、农户提供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把村官“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宗旨深化延伸,从新型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转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实体,在这期间,曾有民间大户提出对团队提供资金支持,但思索再三,他防止民间资本注入后,与他“服务三农,回馈社会”的理念不一致,他决定联合村官自筹资金40余万元,合伙投资创办xx市美地商贸有限公司,开办燕山农夫农产品专卖店、燕山农产品网站工作室、燕山农夫淘宝店注册“燕山农夫”商标,自主筹办燕山特色农产品研发项目等经营活动。现已生产燕山农夫手工筛选精品鲜栗,老树核桃、野生蘑菇等系列产品和礼盒包装,打造原生态的燕山精品。2015年,结合东新庄镇农业资源优势,带动大马坊村2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已建香菇大棚45座,注册“珍菓儿”商标,现发展社员30户。并与xx市食用菌研究协会进行对接。实现统一制种、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同时,他还组织村内香菇种植户到食用菌协会,进行食用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今年大马坊村食用菌大棚长势喜人,下一步大马坊村香菇还与北京三家超市进行农超对接,直接带动每户增收2万元。

联合新农人,搭建xx首家微创空间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农民群众的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沃土,汲取养分,成长成才。他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科学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村进行产业调整时的关键作用,用科学武装头脑,走“科技路线”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这正是他的优势,他是大学生村官,具备新人、新思想的条件,而农民兄弟具备有经验、有技术的条件,他将二者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为集聚更多的资源加入,2016年他联合发起众筹成立xx首家微创空间即“燕山农夫创业吧”。定位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渠道延展的创业加速器,目标是让创业者更省力。先后开展3期150人次电子商务培训班,10多场线上线下创业主题活动。

篇6:大学生扶贫调研报告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计科系信息1111班胡善发

摘要: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关键词:生活费 大学生

贫困

扶贫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 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 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近年来,国家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帮助大批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一硕、天津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徐伟、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谷振丰、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邹小莉……这些受到资助的大学生们,共有着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正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王一硕出生在河南省长垣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2000年8月,他接到了河南中医学院录取通知书。面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他没有去学校报到,而是背起行囊踏上打工之路。学校得知他的情况后,为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让他重返校园。从那时起,王一硕就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学习,用知识和劳动创造财富,早日还清贷款,回报帮助和关爱我的人,回报社会。”

2003年,王一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的号召,去西部参加志愿服务。他在陕西省麟游县科技局服务期间,指导全县十个乡镇靠着科学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1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他考上研究生,回到母校继续深造。2005年12月15日,王一硕把用知识和汗水换来的26770元钱交给银行,提前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他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和社会向我伸出关爱之手,使我从一个打工仔成为一名大学生。今后,我将常怀感恩之心,走诚信之路,回报祖国和人民。”

谷振丰200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国防生。为了不给经济拮据的家庭增加负担,自强自立的谷振丰本科时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做了15份家教。凭着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他先后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的资助。在确定工作单位时,面对多种选择,谷振丰毅然决定献身祖国的航天事业,把目标锁定在西北戈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

根据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将惠及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学生。

篇7:大学生扶贫心得体会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已经两年多了。,是扶贫工作最关键的时期,而我也多一个新身份—驻村扶贫工作队,因此,对于脱贫攻坚,我有了新的感悟:

一是思想脱贫,扶贫扶志。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短板,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认清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慢慢的从“帮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发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精神,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才是奔小康最好的捷径。

二是专项扶贫,精准施策。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千差万别,想要脱贫,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贫困原因寻找对应的脱贫方式。对“症”下药,实施相应的扶贫措施,才能药到“病”除,提高扶贫成效。大学生村官要敢想敢做,带着科学的方法驻村帮扶,把响应新时代的致富项目融合到帮扶工作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通过产业促发展来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其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带着感情,落实责任。

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驻村联户帮扶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才能真正被群众接纳;要走近群众,用心倾听,才能摸清贫困的实情、分析致贫的原因、发现脱贫路子,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摸清贫困情况,尽心尽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他们的诉求得到积极地回应,做到精准扶贫,真脱贫,脱真贫。

四是树好形象,干出成效。

篇8:大学扶贫论文

与此同时, 从国家到省、市、高校等各级部门对贫困生的关注度很高、资助力度很大。教育部在2006年5月发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 (教人[2006]6号) 强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今, 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各高校也基本建立起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有较为成熟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 完善了在校贫困生资助帮扶体系, 在对贫困生经济方面的帮助上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工作过程中, 我们发现贫困生的主流精神状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也发现部分贫困生精神状况不佳, 精神贫困现象比较突出, 应引起高校重视。

1 精神贫困的含义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 是指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水平、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 以致影响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满足的生存状态, 是反映人们追求、信念的价值理性范畴[2]。精神贫困与物质贫困一样, 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 始终是社会、政府所面临且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2 精神贫困的表现

贫困生精神贫困是指贫困生个体面对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各种心理困扰, 出于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的不同, 而出现心理障碍或精神空虚等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2.1 理想模糊, 价值观不清

在对贫困生的调查中, 笔者发现其理想大多定位于眼前能直接带来实际利益的层面上, 如找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绝大多数贫困生对金钱、人格、幸福等概念的因果关系和轻重关系没有正确认识, 对社会道德规范缺乏是非立场, 甚至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觉得实现理想的关键因素在于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当前现实社会中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感觉很无奈。甚至部分贫困生觉得自己穷, 又没有社会、家庭背景, 读完大学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 于是整天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2.2 内心自卑, 缺乏自信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3]。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有着很强的自尊意识, 但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 部分贫困生又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不足。他们渴望在师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成为被尊重的对象, 但因为经济能力有限、生活条件差, 不能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得更好, 很难维护自尊, 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过于自卑。严重的自卑心理会诱发其他心理问题, 是精神贫困最主要的根源。自卑与自尊并存是高校贫困生的显著特点,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

2.3 自我封闭, 人际交往困难

在自卑和自尊的双重驱使下, 部分贫困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觉得这样既不用花销, 也不丢面子, 将自己孤立起来, 导致人际交往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缺乏归属感。有关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社会交往的调查发现,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特困生仅为5.47%, 贫困生为22.60%, 而非贫困生则高达71.93%;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特困生仅为4.30%, 贫困生为4.24%, 非贫困生则高达91.46%[4]。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融入集体、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维系个体日常学习、生活、工作,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体身心健康水平。”[5]

2.4 过度依赖, 缺乏感恩意识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部分贫困生认为得到社会、高校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甚至存有严重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缺乏感恩意识。当获得资助时毫无感激, 对于学校的各类补助都急于争取, 认为自己应当无代价获得, 却从未想到国家、社会、学校为了给予其补助需要做多少工作、花多少心血, 也不曾想过是否还有更需要资助的同学, 更没想过如何回报, 更有甚者拿资助金去高档场所消费、肆意挥霍等。

2.5 道德人格缺失, 缺乏诚信

贫困生道德人格是指其应当具备的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自身全面发展需要, 实现知、情、意、信、行有机统一的道德人格[6]。目前高校贫困生道德人格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但也有部分贫困生表现出道德人格缺失, 严重缺乏诚信。如部分学生在申请资助时, 开具虚假贫困证明, 隐瞒真实收入;又如部分贷款学生贷款违约率较高, 降低了贫困生享受助学贷款的信誉度。

3 贫困大学生精神扶贫的必要性

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庞大, 只靠社会、政府、学校资助是不够的, 要真正走出贫困, 还需要贫困生自身努力。高校应从精神上给予贫困生关爱, 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 学得更多知识,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精神扶贫意义重大, 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都有积极作用。

3.1 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贫富差距会影响部分贫困生对社会及当前改革开放的态度和看法, 并对社会产生不满和愤恨情绪, 甚至演化为极端行为, 这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和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那些因贫困而持有极端观点的学生应及时正确引导和教育, 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3.2 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由于经济困难, 很多贫困生放弃了参加培训、考证和社会实践等的机会, 难以全面发展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甚至有少数贫困生学习不认真, 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 最后无法顺利毕业, 甚至无法胜任未来的本职工作, 这会对学校声誉产生严重影响。同时, 贫困生的精神贫困导致学校对其培养难度加大, 其不良精神状态也会影响身边同学, 不利于学校管理, 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最终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

3.3 有利于增强贫困生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信心

很多贫困生家庭都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希望其能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 提高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即使在获得资助的情况下, 仍有部分贫困生因为精神贫困而影响了学业, 在毕业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 这和家庭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导致其接受高等教育的信心大打折扣, 同时还会影响到身边情况相似的家庭。

3.4 有利于贫困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贫困生常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心理创伤和痛苦, 可能会出现精神紧张、烦躁焦虑、学习效率差甚至厌学等情况, 同时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如失眠、厌食、身体疲乏等, 这些都将对其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此外, 因为身心疲惫, 他们也不愿意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 除了专业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得不到锻炼, 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4 贫困生精神扶贫的主要措施

贫困生出现精神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笔者就从高校角度谈谈如何对贫困生进行精神扶贫。

4.1 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作用

物质扶贫是精神扶贫的前提和保障, 精神扶贫又可以增加物质扶贫的效果, 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生。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资助管理工作, 统一协调管理全校学生的奖、助、贷、减、免、补等资助工作。应坚持助学育人的工作理念, 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主要工作内容, 以贫困生思想教育为重要抓手, 做到教育与资助并举, 资助与育人并重, 构建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的“双线资助”模式, 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才解除后顾之忧。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做好贫困生物质、精神资助工作。

4.2 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贫困生资料库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样可以有重点地对贫困生开展相关工作。同时, 应针对个体不同的心理状况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以便尽早发现其特殊心理问题, 及时进行诊断和心理疏导,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扶贫工作。在建立心理档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学校要详细调查和掌握贫困生各方面情况,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品行说明、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等。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开展提供依据[7]。

4.3 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是贫困生精神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 高校应加强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让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教育、励志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教会其辩证地思考问题, 合理定位自己;教育其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贫困, 自强不息,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自我调适, 提升自身幸福感。

4.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对改变贫困生的精神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应大力倡导平等互爱、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文明风尚。充分尊重贫困生人格, 鼓励其正视贫穷,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建设美好未来。还要鼓励其他学生关爱贫困同学, 帮助其摆脱心理负担, 在学习和生活上积极为其提供帮助。同时, 学校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开展符合贫困生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 免费开放体育馆、活动室等设施, 以全面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 培养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成文, 罗洪铁, 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余德华, 黄镇根.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精神脱贫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 2003 (6) :84-87.

[3]周红.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81-182.

[4]何祥林, 孙丽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J].求索, 2006 (11) :118.

[5]段振榜.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EB/OL].http://www.studa.net/xinlixue/090204/10134875.html.

[6]苏柔伊.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的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 2007 (5) :94-96.

上一篇:政策学习体会下一篇:职称评审表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