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作文

2024-04-13

美作文(精选7篇)

篇1:美作文

漓江美作文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祖国锦绣江山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年五一常假,我随爸爸妈妈有幸宝览了漓江这大自然奉贤给人类的秀丽风光。但游船开动的时候,我欢呼着跑上甲板,倚在栏杆上细细地咀嚼着这让人心跳的山,令人陶醉的水。导游小姐用铜铃般的声音介绍着:这座山叫“苹果”山,,我顺着她那纤细嫩白的手指方向望去,高山的上方是圆的,下方是椭圆形的,那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给它披上的衣装还真酷似一个大苹果呢!游船在江水中平稳的行驶着,船头推开波浪,浪花就像一个快乐的音符在水面上串跳着,忽上忽下,奏出了一曲曲美妙的乐章。当我望江中看时,才注意到四周清水环抱,那水绿得耀眼,把我的眼仿佛都罩住了;绿树变成了绿翡翠,大山变成了绿宝石,天空变成了蓝宝石,白云变成了水晶,水中游动的鸭子变成了绿鸭,我正弯腰去水中拿宝石时,这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原来只是幻觉。当我抬头仰望时,前方有一座九峰相连,平直如削,耸峙江滨的山进入眼帘。石壁上五彩斑斓,呈现出五巨形态各异、若隐若现的图画,名为“九马山”。古人有诗:“自古山如画,如今画如山,马图呈九兽,奇物在人间。”据说,能看得出九匹者可中状元。导游介绍,当年周总理、陈毅元帅在游览了漓江时,陈毅元帅十分钟数了七匹,周总理三分钟之内就数出了九匹。我也想试试我的本事,数上数下也只数出二匹,周总理的.智慧是多么过人啊!过了九马山,游船驶至黄布滩。滩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透过碧绿的江水往下看好象一匹“黄布”,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此处因而叫黄布滩,有叫黄布倒影。啊!大自然真是个了不起的工匠,大家无不为它的鬼斧神工所叹服啊!接着我们又欣赏了“童子拜观音”“”美女照镜”“月牙弯弯”―游船终于到达阳朔。走过码头,是一条店铺林立、五彩分呈的街道。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店铺里卖的大都是当地土特产和工艺品,有艺术根雕有生肖石,有画着桂林山水的纸扇等,价钱不贵。我选了几块漓江石子,交钱过后,有被前面的一个画店吸引过去。这是一位被岁月风霜染白了头的老画家,那画在那简朴的画案上,铺开一张六尺的宣纸,他那已经失去青春光泽的沧桑大手,不停舞动画笔,提、按、顿、扫、泼画个不停。那调色盘就像一个磨盘,很快就把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迷人山水都一一收入画中。人们无不为老爷爷的画所倾倒,以为外国游人用生硬的中国话赞叹着:“好!好!这画实在太美了!”是的,老爷爷的画美,漓江的山水更美漓江美作文8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2:美作文

茶山真美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我的家乡温州有一座山叫茶山。馒头一样的小山包,一座连着一座,象是我搭的积木,越搭越高。一条湾湾的小路沿着山腰一直向远处伸去,也不知道会伸到那里为止。一条原先的小山沟已被工人叔叔筑起了一道水坝,小山沟就变成了一个水库。水库里的水清澈透明,就象是一轮明月,那粼粼波光照亮了山,照亮了树,照亮了花,照亮了草,也照亮了我们这些游山的.人。要是夏天的话,我一定会忍不住跳下去游泳。山风轻轻地吹来,吹在脸上痒痒的,吹在心里柔柔的,。啊,茶山真美!我都不想回家了。我想:如果我们的住宅小区、我们的学校也有这样的景,这样的风,这样的水,这样的树,这样的草,这样的花,那该多好呀。

篇3:用生活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一、依据教材, 创设生活化课堂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总是依据教材, 密切联系生活, 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1. 借助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为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我常用一些来自现实生活的短小故事, 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 我指着窗外高大挺拔的松树, 给学生讲多年前自己与同事一起植此树的情景。我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引导学生讲述各自的植树经历。师生植树生活情景的再现,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带着生活经历学习课文, 读得动情, 议得热烈, 悟得真切。尤其是学生学完课文后, 在老师的引导下, 创作了很多植树护树的公益用语。

2. 借助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媒体、图片等教学资源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画面, 能成功地再现生活, 适时运用,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梦圆飞天》一文时, 待学生读通课文后, 我让学生看录像片段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然后提出问题:“课文是怎样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让学生再读课文, 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理解课文后, 我趁热再次播放录像片段, 让学生以讲述员的身份予以讲述, 先自由说, 然后指名当众说, 学生兴致勃勃, 说得头头是道,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运用文中词句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 借助活动创设生活情境

在学习写一篇体育新闻报道时, 我将学生带出教室, 组织学生开展跳绳、踢毽、拔河、打乒乓球等多项比赛活动, 并由小记者通过学校广播、橱窗等渠道及时报道比赛实况,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写新闻报道的意义和方法。接着让学生练写, 不知不觉中, 学生学会了写新闻报道, 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性。

在练习写一篇游览参观记时, 针对农村孩子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少的事实, 我认真组织学生游览家乡的风景, 访问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那郁郁葱葱的树林, 纵横交错的小河, 鳞次栉比的楼房, 红红火火的养殖区, 足足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 成为学生们笔端流泻的内容。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 便不难写出清新朴实的习作来。

二、拓宽教材, 到生活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先生认为教学中不能将内容局限于教材, 要根据实际生活, 拓宽教材。

1. 巧妙利用教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室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 而且是个大家, 在这个“家”生活应该让学生感到多彩而热闹。我总是见缝插针, 在墙壁上设置“成语世界”“妙手回春”“名言警句”“阅读天地”等栏目, 把选自教材外且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应内容分别贴上去, 并每周更新, 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轻松阅读, 动笔补充, 尝试修改, 辩论提高, 拓宽视野, 学生常常乐此不疲。在学习园地上设置“我的猜想”“我的发现”等专栏,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讨论交流。

2. 合理组织活动

社会是个大课堂, 自然是个大学校, 它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理想去处。为此, 我精心策划, 合理安排, 有计划地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到广阔天地中学习语文。比如, 配合学校诗词教学特色的创建, 在学生中成立诗词兴趣小组, 引导他们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深入社会, 亲近自然, 仔细观察, 尝试练笔, 尽情表达。同时, 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小调查活动, 了解同学好友的学习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 了解身边名人能手的奋斗历程与追求, 了解家乡的历史、物产、人情风俗、巨大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此外, 我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植树”“学雷锋”“给妈妈唱支歌”“扫墓”“话屈原”等多样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并引导学生以日记等形式写一写, 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效果。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 是学生们乐学语文、善用语文的奥秘所在。

篇4:让修辞扮美作文

【关键词】修辞 作文 手法

优秀的作文离不开精美的语言,语言好比文章的衣裳。文章哪怕内容再好,构思再精妙,如果没有准确传神的语言是难以成就一篇美文的。翻阅历届高考优秀作文,精美的语言片段俯拾即是,我们不妨欣赏几个: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2009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力量》)

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西安!

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磅礴的兵马俑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2009年陕西卷高考满分作文《西安的无奈》)

上面所引的两段文字,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作文增色不少。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为何不在作文的时候运用修辞呢?

巧用修辞,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我的学生的作文《成功——用心好好活》一文:

也许你认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就是成功;也许你认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轻闲就是成功;也许你认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就是成功。然而我认为成功是非常朴实、单纯的,用你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好好地生活下去你就是成功的。

这段文字就是因综合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大大地增强了语句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以下具体说说几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比喻

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

这是描写“飞天”壁画时运用的绝妙比喻,这个比喻新奇又富有想象力。

罗纳尔多就像一辆老汽车,这一次发动机坏了,下一次是减震器,接下来是刹车、油箱!

如此的比喻真是太形象了,让我们怎能不对罗纳尔多产生同情呢?

二、排比

2008年江苏卷高考高分作文《好奇心》一文:

我是当年武则天立下的那块无字碑。数千年来,多少人对我的存在感到质疑,其实,说实在的,我对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好奇。主人留给我的只是一具空空的躯体和一颗好奇心。

主人,感谢你在缔造我的同时,赐予了我一颗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因为是它,让我了解了你的过去,你的背后,你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只有婉儿姐姐和我能理解吧……我不在乎你站得有多高,亦不会在乎世人对你世俗的评价,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排比句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意味深长,气势充沛。在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以上所讲的是句子间构成的排比,还有段与段的排比,这样的排比,表达效果自然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的学生所写的《窗》的开头几段是这样的:

总以为它只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口儿,春天,透过它,我看到了杨柳依依、莺歌燕舞的温馨世界,油然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

夏天,透过它,我看到了姹紫嫣红、蜂蝶采蜜的美丽世界,突然感觉世界如此美好。

秋天,透过它,我看到硕果累累、农人丰收的喜悦,恍然发觉收获的场面可以如此动人。

冬天,透过它,我看到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色,猛然醒悟单纯的色调也可以温暖人心。

透过那个窗口,我看到了纷繁美丽的世界,就以为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口儿,但现在,我长大了,透过窗,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五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开篇就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引用

1.引用诗文

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可以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语言可读性。

下面是我的学生所写的《做自己》中的文字:

对于牵挂,杜甫用“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它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它倾诉得荡气回肠;而李清照则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它描摹得缠绵悱恻。

再如:

对于美,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它勾勒得轰轰烈烈;苏轼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将它诠释得清新淡雅,而李白则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它渲染得惊心动魄。

这两段文字,把古代诗文巧妙地引用到作文中,从“牵挂”和“美”两个方面,阐释了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的道理,不仅巧妙地切入到“成功”这个中心话题,同时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化用诗词名句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原是出于“偷”,即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化用来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

这个开头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意蕴深刻,诗意灵动。

3.改编诗文

写文章的时候,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把一些诗文警句、歌词熟语等,进行适当的篡改,能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如某中学生的作文中对周杰倫的歌词做了这样的篡改——

《千里之外》:教室如悬崖,英语如沧海,我都学不来。时间走太慢,老师讲太快,我的心不在。阅读理解难,完型填空猜,看不见答案。我听不出来,听力的对白。是我在乱改。

《菊花台》:我的试卷,柔软中带毒。惨白的卷弯弯,勾住成绩。阅读太难,只能靠乱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改卷,你轻轻改,雪白色的卷,我成绩在纸上,被火烧烂,纸在远方,化成一缕烟,随风飘散。我的试卷。

修辞之于作文,犹如色彩之于佳肴,色彩鲜艳,才能引起人的食欲;修辞得宜,既可美饰文章,又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篇5:故乡美作文

杭州是我的故乡,她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西湖是一张闻名全国美丽的名片。

站在保m塔上向下望,西湖上的景色大半收在眼低底,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络绎不绝的游人。在碧绿的湖水中,游船画舫在湖中荡漾。断桥旁栽满了翠绿、茂盛的柳树。雄伟高大的`保m塔、雄壮的雷峰塔、甘甜的龙井环绕着西湖。西湖旁的游人不再随地吐痰了,不再乱扔垃圾了。在路上,要是老人有麻烦,年轻人总会不管自己有多急、多忙,都会真心真意地帮忙。要是孩子迷路了,人们会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她。

报上说,杭州有一个孩子需要肝移植,她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但还需要很多钱。在路上筹钱,许多市民伸出爱心之手。不到9小时,就筹集了18万元,用爱心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这是多么美丽的心灵啊!

现在运河的水经过认真的治理,已经干净了许多,河上驶过美丽的船只,也直通钱塘江了。许多高楼大厦耸立在路边。公交车的面貌漂亮多了,排出来的气不黑不臭了。无论从杭州的哪里望去,总是一片片翠绿的小树和绿色油油的小草。多么美丽的城市啊!

篇6:故乡美作文

“唧唧”两声,我抬头一看,啊,是燕子!瞧,那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正在为大地剪春。你再看,小燕子还在屋檐上叫,好像在说:“不借你的油,不借粮,只借你的屋来住住。”还有一些小燕子在巢里争着吃小虫,仿佛从没人打扰过它们那悠闲自得的生活。

街上,还有一大群狼狗,脸上贴着凶巴巴的表情,好像愤怒得要想“吃人”似的。地上还有一些名副其实的“走地鸡”,有的自由自地走来走去,有的走起来像跑步似的。它们到处跑,看得出它们已熟透了这里的地形。可是,“走地鸡”可怕人了,一见人就跑。

再往前走有一个荷花池塘。池边还有几棵柳树,柔柳随风飘荡。池塘里有很多大片的莲叶,莲叶中还看到绿绿的莲蓬。池中荷花最美,白白的花瓣,黄黄的花心,亭亭玉立其间。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不禁赞叹道“这里实在是风景如画啊!”

一到晚上,你就会听见一阵阵牛蛙“呱呱”的叫声。抬头一看,这里的天空比城市的天空清晰多了。天上有圆圆的月亮,还有闪闪发光的星星,加上蓝得发黑的天空,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景啊!

篇7:故乡美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五年过去了,我都已经五年没有回过我的家乡。但此时,我正在回乡的路上,我侧身看向旁边的农庄,我又想到了那时自己在小小村落里和小朋友跑着、跳着。村子里的每一处,都有我们走过的脚印:

还记得,那时的溪水很清,我常和小朋友去溪水里捉鱼儿、摸虾儿。我们玩得满身是水,好不容易才装满了一袋鱼虾。玩儿了一会儿,玩儿累了。我们就围坐在火堆旁,烤干了身上的水,便暖和起来了。我们看着那些鱼儿,说:“看这些鱼儿挺可怜,挺可怜。我们把它们放了吧!”“好啊,鱼儿也有妈妈呀!”我们都异口同声,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很快,天黑了,我们就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星星,像一幅由点组成的图画,很美很美。草地上还有隐约的点点星光,那是萤火虫。我们把它们捉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我们大叫着:我捉住了星星!我捉住了星星!”那看似童稚十足的话语,依旧盘旋在心头。“嘀……”下车了,那刺耳的喇叭声把我从回忆拉到了现实,犹如一根藤条搅浑了我美好回忆中的湖泊。

入乡不久,发现村里变化好大,一条条田街小巷,都变成了一道道柏油马路。连乡中的土坯房都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瓦房,现交房也变成了一栋栋楼房。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也许就是村里的景和人了吧!我回到曾经玩耍的湖泊,虽然,它已经没有那么清,也没有小鱼、小虾了,但仿佛还可以从湖泊中的倒影,看到那个年少无知的我。我又笑了一下,不过这次是一个人。

我独自在这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走着,偶尔还从旁边奔出几辆鸣笛的汽车。这时候,我遇见了我儿时的小伙伴,我们一路上欢歌笑语,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他们家。

我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张陌生而熟悉的脸,他耐心地给我讲解道:“这边是我姨,那个是我爸。”我兴致勃勃地听,他兴致勃勃地讲。讲到一半了,他母亲说:“开饭了。”长辈们总会问一些问题,比如说:“今年考试考得怎么样?”“在城里有啥新鲜事啊?”我便一个个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有这样一个问题,竟让我激动得流出泪来:“咱村变化真大啊,你们也感觉到了吧?”我当然感受到了那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在脑海中,也是在心里。唯有人没有变,他们的待客方式还是那样的淳朴,聊天还是那样的热火朝天,饭菜还是那样的粗茶淡饭,但在大家的心里却觉得这是一顿上好的美味佳肴。村里的人富有爱心,善良、真诚而又夹杂着热情。我的家乡虽然都变了,但我爱的村民们还在这里生活,在地里忙着耕种的农民,顶着炽热的太阳,冒着豆大的汗珠,却还是手捧着粮食,灿烂地微笑。在山里采药的采药人,虽然每天天不亮就上山采药,但伴随着鸟鸣和犬吠感受山里的气息。那些都宛若浮云。

上一篇:忆旧山,忆旧山徐夤,忆旧山的意思,忆旧山赏析下一篇:原曲中学食堂管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