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2024-04-23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共5篇)

篇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办[2001]49号 【发布日期】2001-05-15 【生效日期】2001-05-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

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01〕49号二00一年五月十五日)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对于有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和优化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确保金融运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指导意见一、一、创建金融安全区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依法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金融运行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金融风险是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在金融领域的积累和反映,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旧体制的某些因素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风险并没有得到彻底化解和控制。突出表现为社会信用观念不强,金融机构内控不健全,不良资产比例高,亏损严重,个别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付风险隐患大,金融案件时有发生,金融秩序和社会信用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及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稳定;而且严重制约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金融部门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强化资金投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创建金融安全区是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网络,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所辖区域金融运行保持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高社会投资效益,为顺利实现“十五”规划,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目前,一些地方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开始了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活动。为规范和推动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进一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与安全,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二、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当地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把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结合起来,在改革中消灭风险隐患,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确保金融运行安全,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是,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河南省建设成为一个“信用观念强、金融运行平稳、金融资产质量高、金融秩序好、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重大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无持续性支付风险、无系统性信贷风险、无金融道德风险和重大损失性事故发生、经营效益明显改善”的金融安全区。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政府领导与各方参与原则。金融风险是长期以来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的积累和反映,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各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新闻宣传部门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要通过划分职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以当地政府为领导,以金融部门为主体,以党政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局面。

切合实际与务求实效原则。创建金融安全区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从解决当前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入手,区别轻重缓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降低风险,防止搞形式主义。要积极追求工作创新,注意把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确保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确有实效。

依法创建与标本兼治原则。创建金融安全区,必须健全经济金融法制,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格规范金融市场准入、经营和退出,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和执法力度。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也要运用必要的行政、教育和组织手段,保证各项金融法规、措施的落实。要标本兼治,既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解决当前金融领域已经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又要着眼于解决金融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积极主动与稳步推进原则。创建金融安全区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工作要主动,措施要得力,时间要抓紧。要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自下而上,由小到大,从一个县到一个市最后到一个省,分步骤地创建金融安全区。要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 目标要求:对于各方面基础条件好、监管水平高的,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金融安全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分阶段地达到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

三、三、金融安全区的衡量标准

金融安全区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该区域内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化解,不存在危及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危及金融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等风险事件及其诱发因素;二是已经成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为金融安全区提供有力的保障。金融安全区的衡量标准:

(一)没有突发性的和持续性的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金融风险的最综合反映和最严重后果,是衡量金融安全区的首要标准。

(二)资产质量高,没有系统性信贷风险和长期持续性亏损。资产质量低下、系统性的信贷风险和持续性的经营亏损最终将导致支付风险。因此,在金融安全区内,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应处于相对良好状态。针对当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已经居高不下的特点,资产质量高的具体衡量标准是:不论总体上还是个体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没有新的上升,并且开始以一定的速度下降,逐步进入正常合理的范围内(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5%以内)。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指不存在能够给整体金融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金融机构合规经营,金融秩序处于相对良好状态。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有序竞争,构成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具体内容包括:(1)金融机构没有违规经营行为(如账外经营、高息揽存、违章拆借等),金融机构和企业没有违规借入外债或对外债进行担保,没有骗汇、逃汇行为;(2)金融机构有序竞争,没有不正当竞争行为;(3)金融法规制度执行较严格,没有违反结算纪律的行为;(4)没有非法金融组织、非法金融活动,没有非法借贷、非法集资,没有社会乱办金融问题。

(四)没有大案要案和重大损失性事故。没有金融盗窃、抢劫、诈骗等重大案件发生,没有贪污、挪用、侵吞金融资产案件发生。

(五)社会信用环境良好。企业信用观念强,严格遵守信用合同,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金融业发展。经济繁荣,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金融业安全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建立了金融安全防护网络,为金融安全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四、四、金融安全区的保障机制

根据上述原则和标准,创建金融安全区应建立起以下保障机制:

(一)建立以政府领导为核心的组织协调机制,逐步形成社会联动的风险防范工作体系。

各级政府对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负总责。要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关心金融工作,支持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维护金融机构自主经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对已暴露的风险,在立足于风险机构自救的基础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谁用款谁负责偿还,在哪里发生风险由哪级政府负责组织化解”的原则进行处置,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化解。对造成风险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加大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重组力度,提高辖内金融机构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及时处理社会乱办金融问题,确保不出现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及时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和金融风险变化的趋势,增强风险预见能力,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和风险责任机制。要领导、协调、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下一致,密切配合,积极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确保金融稳定和金融资产安全。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及时进行指导,组织协调各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和措施,努力完成本地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工作任务。

建立政府协调会议制度。协调会议由地方政府主持,人民银行、人民法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新闻宣传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相关部门参加。协调会议按季召开,或在人民银行提议下不定期召开,研究解决重大风险的处置和打击金融违法行为等问题,督促各部门落实有关解决措施。

人民银行各级行要建立对地方党委政府的金融工作汇报制度,及时报告有关本辖区金融运行情况、金融监管政策、措施和存在的问题,通报重大风险事件,帮助各级党委政府了解金融工作动态,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

(二)强化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人民银行各级行负责对本地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进行督促、指导、协调和考核,积极推动创建工作深入进行。要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和重大问题及时提请政府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区落实。

人民银行要加强金融监管,建立与证券、保险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努力构建合力监管的工作机制,增强金融监管的系统效能;进一步规范监管操作,提高金融监管的系统化、电子化程度;按市场化改革取向,严格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有效银行监管的基础;分类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金融监管数据库,增强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充分发挥非现场监测在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非现场监测与现场监管的有机统一;建立灵敏快捷的分层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坚持分类处置原则,有效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制度,努力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及考评办法,加强对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再监督,切实防范监管道德风险;强化对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监测,建立责任追究和业绩通报制度,以有效的外部监管促进金融机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金融监管队伍,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水平。

(三)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治理监督和内控体系,不断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金融机构是创建金融安全区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积极接受和配合人民银行的监管。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传导国家金融政策和人民银行监管意图,监督约束所辖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督促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对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进行考核,确保不良资产和利润情况反映真实可信。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贷款管理、资金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防一保”、内部审计稽核等各种制度,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立足于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确保河南省内各家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存贷款比例不低于70%。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不断开发金融新产品,大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培育新的贷款投入增长点。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办法,调整信贷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强化经营管理,调整优化人、财、物等内部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增强风险补偿能力。

(四)建立银行同业自律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完善银行业同业自律组织体系建设。参照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形式尽快完成河南省银行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在同业自律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规范银行同业协会的运作与管理,切实加强对同业协会的指导与监督。银行同业协会应积极监督、引导各会员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规章制度,不干预各会员单位业务活动。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监管行政机关,对其进行业务监督和指导,支持其按照有关规章开展活动,对有关违规机构的行为及时通报同业协会,要求其监督解决。同业协会的自律行为必须符合法规和政策,自律公约、规章应征求人民银行意见,接受人民银行指导。对自律行为明显违反国家法律或损害其他当事人利益时,人民银行要按规定予以处罚。

(五)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责任制度,强化社会信用维护机制

坚决打击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依法审理金融案件,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提高执结率。在执行金融机构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时,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不得冻结、扣划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不得查封金融机构营业场所”等规定,注意执行的方式方法,维护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公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类金融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破坏金融秩序、金融盗窃抢劫、挪用侵占金融资产等行为。坚决打击逃汇和骗汇犯罪、假币犯罪、非法设立金融机构犯罪和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指导和监督金融机构“三防一保”工作,帮助金融机构保卫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在金融机构出现如挤提**等紧急事件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出现打砸抢事件,对散布谣言引发挤提和冲、砸、抢、盗金融机构等的肇事人员,要依法严惩。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对不能提交金融债权保全部门出具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的改制企业,不得为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和颁发营业执照;对有逃债行为的企业,在年检时要责令补办金融债权落实证明,否则不予通过年检。要支持和配合人民银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企业注册登记不得出现“金融”、“银行”等有关字样,经营范围不得包含存贷款、结算、融资、金融性投资等业务;对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在依据《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予以取缔的同时,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新闻宣传单位在宣传报导金融工作和金融问题时,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把握好金融宣传的舆论导向,在增强社会金融意识、强化社会信用观念等方面多做宣传。要认真听取人民银行对于金融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防止出现不恰当、不准确的新闻宣传。除有关金融服务质量方面的新闻报导外,其他有关金融风险、金融典型案件稿件,在正式刊发前,原则上都要事先征得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同意。

会计或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接受人民银行聘请对金融业务进行审计活动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要建立社会信用联合维护体系。通过建立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健全金融债权联席会议制度、企业恶意欠贷欠息大户披露制度,落实《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暂行办法》;要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企业改制的监测、报告制度和“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名单”制度,以严格防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保证金融债权安全;建立社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

五、五、创建安全区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金融安全区,成立河南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条件的省辖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原则上应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行长(主任)、市中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公安、宣传、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承担日常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联络员制度,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联络员,以便日常工作联系。

(二)奖惩措施

为调动各地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积极性,对金融秩序稳定、没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信用环境好的地方,人民银行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适当倾斜,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投放数量。各国有商业银行向其分支机构扩大授权授信权限和范围,增加信贷投放。对于各项创建工作措施落实、效果显著的金融机构,在审批设立新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和支持。对创建工作措施不落实、化解风险不力、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的金融机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制增设新机构和扩大业务范围,或视情况取消部分业务开办资格,在再贷款和再贴现使用上予以严格控制。对创建工作措施不落实、化解风险不力、金融秩序混乱和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严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曝光,在信贷支持上从严控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发布文号】豫政办[2001]65号 【发布日期】2001-06-20 【生效日期】2001-06-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01〕65号二00一年六月二十日)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现就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充分认识搞好金融服务、扩大信贷投入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全省经济正处于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也在金融领域集中暴露,金融也面临着防范化解风险的艰巨任务。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肩负的政治责任,也是降低不良资产、实现经营目标的正确途径。金融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把服务经济和人民生活作为金融工作的立足点,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通过积极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促进社会资金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统一。

二、二、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

按照河南省2001年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确定今年货币信贷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全省存款计划增加550亿元,增长11.5%,贷款增加500亿元,增长12.3%。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贷款主渠道的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要求,加快贷款投入,提高增量存贷比。2000年贷款增加过少,今年要积极争取总行在规模、授权和项目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其他商业银行要大力提高贷款比重,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注重培育长期客户,贷款资产占比偏低的问题,保持存贷的同步协调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各金融机构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积极进行业务创新。要注重积极培植新客户,开拓信贷市场,改变贷款过度集中于垄断性行业和企业的状况,尽可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增强对农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尤其是信贷管理制度,适当增加基层银行的信贷权限,鼓励业务拓展和创新。

三、三、改进农村信贷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贷款的支、帮、促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运用信贷杠杆,促使政策性收购企业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稳定基础农副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安排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级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现代农业。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为“三农”服务,全年要完成增加65亿元贷款的计划,并确保全年新增农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高于75%。

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面向广大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等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方便农户贷款,努力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积极采取农户联保、“信用村”、“信用户”等多种形式,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四、四、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数量的99%,提供的增加值占74%,其生产经营好坏直接影响全省经济的总体状况。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1999〕379号),分清层次,准确定位,择优扶持。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支持城市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要重点投向信誉高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在贷款手续上,要适应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的特点、在防范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灵活、高效、便利的做法。对于中小企业的合法票据,人民银行优先予以再贴现支持。

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协调运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全省已有9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9542万元。当前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促使担保机构发展壮大。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济南分行下发的《加强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管理的指导意见》(济银发〔2000〕346号),对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优先发放、简化手续。进一步开拓其他担保形式,对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可采取联保、小额质押等多种方法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严格控制贷款投向,注重贷款结构调整,不准垒大户。要采取综合服务措施,满足农户、个体户和改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供多种金融工具,帮助中小、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理财。中小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提供代收代支、代保管等投资理财顾问和融资安排,并就资产重组、合并、收购、资产评估等提供信息咨询,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五、稳步推进消费信贷,促进扩大内需

适应大中小城市及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开发新的消费贷款品种,促进信用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在继续扩大住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要重视其他消费贷款品种。一是充分发挥公积金贷款的作用。目前全省归集的公积金存款38亿元,而公积金贷款仅2.6亿元,与上海等地公积金存贷比率接近100%相比,存贷的比率偏低。银行要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推动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发展。二是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6号),简化手续,稳步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和农村家庭助学贷款。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进一步做好农民住房贷款、农用机械贷款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四是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升温和旅游消费趋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旅游消费贷款的发放,积极为“假日经济”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但不得发放无标的的消费贷款和零首付的住房贷款。

六、六、加大对外经、外贸的支持力度,扩大出口创汇

各金融机构要综合利用贸易融资手段继续支持外贸出口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落实好国家信贷、外汇方面的优先、优惠政策,促进外贸保持较快增长。要支持外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增加高附加值、低换汇成本、高退税率的产品出口,增加对国内市场过剩的农副产品出口的支持。要大力支持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到境外开展带料加工装配业务,带动国内出口,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创汇。要增加对三资企业的贷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税务、外经贸、海关等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

七、七、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提高资产整体效益

各金融机构既要重视新增贷款的质量和效益,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贷款,更要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这部分资产数量大、占比高,潜力非常可观。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对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一概采取停止贷款的办法,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分类排队,对症施策。凡是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确因管理不善、流资不足陷入困境的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都要积极注入贷款,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发展,增强企业还贷能力。对这部分贷款,可实行封闭运行,由金融单位派驻企业客户经理专职负责,并适当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八、八、各级人民银行要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入

人民银行要增强货币政策区域调节能力,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对当年新增存贷比例达不到70%的金融机构,将不给予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以督促其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按调控办法收回的再贴现资金调剂用于河南省其他贷款增加多的金融机构,鼓励增加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各级人民银行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制,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保持公平的金融竞争环境,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坚决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资产安全,改善融资环境。人民银行要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定期向地方党政部门汇报金融工作,取得各级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当好党委、政府指导经济工作的参谋助手。建立银、政、企定期沟通机制,推广银企洽谈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形式、层次的洽谈会或企业(项目)推介会,由经贸部门介绍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企业推荐有市场、有效益的好产品或项目,金融机构介绍服务品种,择优予以信贷支持,以进一步沟通信息,支持企业发展。

九、九、大力整顿信用秩序,塑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企业和地方的无形资产,关系经济发展全局。近年,信用环境差严重制约了贷款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整顿治理信用环境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塑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整顿信用秩序,打击背信行为。各地要抓住逃废金融债务的典型,公开曝光、严肃处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关情况报告的通知》(国办发〔2001〕27号)要求,坚决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狠刹恶意逃债之风,促进企业树立信用观念,改善区域信用环境。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与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揭露、制止和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大力清收不良资产;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调和配合,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制裁。同时,对按市场原则进行改制和破产的企业,银行要积极参与,支持依法运作,进一步规范银企关系。

篇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17号 【发布日期】2005-03-08 【生效日期】2005-03-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全省消防安全大排查保安全工作方

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5〕1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全省消防安全大排查保安全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三月八日

全省消防安全大排查保安全工作方案

省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五日)

近期全省火灾呈现出时间集中、大火集中、起数增多、死伤人数增多的特点,尤其是3月5日郑州市敦睦路针织商品批发市场火灾,造成12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针对这种严峻的火灾形势,省政府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的消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决定立即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以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按照省政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会、教育、建设、商贸、民政、文化、卫生、工商、旅游、广电等部门,在全社会集中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保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以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为重点,抓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这一关键环节,采取果断措施,督促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范围重点

消防安全大排查的范围是社会各类单位。整治重点是:商场、市场、“三合一”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学校、医院、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整治内容是:

(一)人员密集场所

1.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2.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3.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的。

4.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灯缺少、损坏、标识错误、被遮挡、覆盖的。

5.存在“三合一”问题以及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内留宿人员的。

6.建筑物内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未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未采取防火措施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的。

7.在建筑物周围搭建棚、房等,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

8.在人员密集场所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逃生门锁系统的情况。

(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1.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

2.城镇燃气的气源厂、储配站、调压站和管道、设备等燃气输配管网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3.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混存、混放的。

4.安全布局、消防水源、灭火设施和防雷、防爆、防静电设施不符合要求,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对其他单位要重点检查自动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材是否齐全好用,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健全落实,员工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单位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制定和演练等制度是否落实等。

三、组织实施

各地要按照宣传发动、单位自查整改、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复查、监督检查等步骤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要向社会公告消防安全大检查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大张旗鼓地宣传《河南省公安厅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通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召开由本辖区各类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进行部署或培训,明确消防安全大检查的方法、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为消防安全大检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单位自查整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河南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评价标准》的要求,按照消防安全大检查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自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属于应立即改正的,必须立即改正;属于应限期改正的,必须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在整改期间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单位未依法履行排查、整改火灾隐患职责,发生火灾事故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在自查整改结束后,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单位消防安全大检查承诺书》,报本行业或本系统行政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报当地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三)大力推进区域消防联防工作。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单位的行业类别、经营范围、危险等级、场所位置等情况,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将辖区划分若干消防联防区域,联防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成立联防消防组织,具体负责区域内联防成员单位消防工作的联络、协调事宜,整合区域消防力量,实现群防群治、资源共享,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互查、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等群众性消防工作。各地在这次消防安全大排查中要把区域消防联防组织建立起来。

(四)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复查。各地要组织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承诺整改的火灾隐患逐一检查落实;对存在火灾隐患未整改的单位要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确保安全。对复查中发现在自查整改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和拒绝整改的,应当依法依纪给予消防安全责任人或其他责任人员行政、纪律处分。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单位自查整改汇总情况和部门复查情况报当地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五)监督检查。各地在分析、研究行业或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复查和无主管部门单位自查整改情况后,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应责令重新开展自查、复查并上报情况。同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对上报已整改火灾隐患单位的落实情况再进行检查,确保落实;对上报未整改的火灾隐患单位要逐一检查,依法责令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保障消防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应当依法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单位自身确无能力解决的,应当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把消防安全大排查保安全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做好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会、教育、建设、商贸、民政、文化、卫生、工商、旅游、广电等部门联合行动,联合执法,形成合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依法处理。对决定取缔、关闭的场所,有关部门必须吊销其核发的相关证照;对无证经营的,要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经营所使用的器材设备等。

(三)加强宣传,搞好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积极宣传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处理好依法严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存在的违法行为要实施跟踪报道,坚决予以曝光。同时,要使消防宣传培训工作更贴近实际,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

(四)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火灾隐患拒不整改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该传唤的传唤,该行政拘留的行政拘留,该停业的停业,该取缔的取缔,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大暗访、夜查力度,真实掌握场所实际情况。

(五)明确责任,严肃追究。这次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由各市、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各行业、系统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把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领导不力、执法不严、失职渎职、徇私舞弊造成火灾事故的,要严肃查处。对发生的每一起火灾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五、督查分工

省政府将组织公安消防、监察、安全生产监管、文化、工商、工会、教育、卫生、旅游等部门对各地消防安全大排查工作进行包干督查,各督查组要确保每个月至少督查1次。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组:组长单位:省消防总队

督查地点:郑州、洛阳、三门峡市

第二组:组长单位:省监察厅

督查地点:信阳、驻马店、漯河市

第三组:组长单位:省安全生产监管局

督查地点:安阳、濮阳、鹤壁市第四组:组长单位:省工商局

督查地点:开封、商丘、周口市第五组:组长单位:省教育厅

督查地点:新乡、焦作、济源市第六组:组长单位:省文化厅

督查地点:许昌、南阳、平顶山市

篇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办法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6〕9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湖北省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转发。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按《实施办法》的要求,加强宣传,扎实工作,确保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使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真正成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湖北省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二○○六年九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切实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银发〔2006〕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6〕1号)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以下简称小额担保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含农村信用社,下同)发放,由专门担保机构或专项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用于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及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再就业的贷款,以及商业银行对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上述就业再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贷款。第三条小额担保贷款实行“自愿申请,严格审批,到期还本付息”的原则。第二章贷款对象、条件及用途 第四条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在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1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具体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享受期满仍未再就业,以及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仍未再就业的城镇其他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乡镇机构改革分流需要安置的人员。

2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并持有军人退出现役有效证件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3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并持有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失业登记证明的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4自愿到我省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地区及县级以下的基层创业而自有资金不足的高校毕业生。

如无特殊说明,本办法将上述四类人员统称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

(二)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以及其他国家产业政策不予鼓励的企业外,下同),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第五条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及用途

(一)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或其合伙经营实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一定的自有资本金; 3从事的经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4具备还贷能力;

5信用良好,原则上应经过就业再就业培训,具有当地城镇居民常住户口。

(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经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

2持有人民银行核发的贷款证(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一定的自有资本金; 3从事的经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4具备履行合同、偿还债务能力; 5当年新招用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为其缴纳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

(三)小额担保贷款的用途限于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其合伙经营实体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开办经费和流动资金。第三章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推荐、审核及发放

第六条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劳动保障部门、担保机构、商业银行联合进行资格审查和项目评审,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商业银行审批发放贷款”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贷款申请与推荐。

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个人,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或军队核发的《军人复员证》,或《高等院校毕业证》,向本人居住的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申请人所在社区应对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申请人个人资信状况、经营场所、经营项目等进行初审和调查,初审合格的签署推荐申请人贷款意见,向县级劳动保障部门推荐。

申请人所在社区应于每月15日之前将初审合格的借款人申请表送达劳动保障部门。第八条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应成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财政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参与组成的个人小额担保贷款联合会审机构,每月集中会审不少于2次。劳动保障部门在收到借款人申报资料的4个工作日内,应召集财政部门、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对借款人申请项目进行审查。第九条贷款资格审查。

联合会审机构根据社区的推荐意见,按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内容是:

(一)对社区初审材料进行复核,审查申请人是否达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基本条件;

(二)审查申请人个人资信情况;

(三)对申请人经营项目投资效益与风险预测进行评估;

(四)审查是否需要提供反担保。

第十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可免除反担保:

(一)信用社区内的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经信用社区推荐,担保机构直接办理担保手续,经办银行凭担保函发放贷款,本人不需提供反担保手续。

(二)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有创业项目且已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评审通过、无不良信用记录、经所在的信用社区出具信用证明,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担保机构可免除反担保。

(三)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成功创业,经营正常,有稳定的预期收入作为还款保证,且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担保机构可免除反担保。

第十一条经审查需要提供反担保的申请人可以如下方式进行反担保: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或其他有稳定收入的人员以个人信用提供反担保,需提供担保人身份证、户口簿、扣划工资委托书、单位代扣工资承诺书等。

(二)以本人或经授权的他人财产、有价证券进行反担保,需提供抵押物的清单、权属证明、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抵押的证明。

(三)企业法人提供反担保,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企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纳税证明、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明、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公司章程、经过年检的贷款证、其他财产证明、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为其提供担保的决议、企业资信等级证书等其他有关材料,有财务报表的还需提供近3个月的财务报表。提供反担保的企业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年税后利润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或具有申请贷款金额25倍以上的不动产。

第十二条核准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落实贷款实际用途。对手续齐全、符合贷款条件的申请人,联合会审机构在申报表上现场签署意见、盖章认定,并将审核评估结果反馈给社区和申请人。对于不符合条件、联合会审未通过的,应向申请人说明原因,同时返还申报资料。第十三条出具担保函。对于不需提供反担保的贷款,担保机构应在联合会审现场出具担保函;需要提供反担保的贷款,担保机构在申请人办理完相关手续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担保函。第十四条经办金融机构在收到贷款担保函后及时与贷款申请人签订借款合同,贷款申请人可按照自身资金需求状况,及时通过“小额担保贷款专柜”办理贷款。第四章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申请、审核及发放

第十五条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按“企业自愿申请,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认定,商业银行审批发放贷款”的程序进行。第十六条贷款申请。

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应填写《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向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第十七条贷款资格审查。

劳动保障部门根据企业的申请,按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送同级财政部门复审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资格审查的内容是: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贷款申请书;

4当年新招用的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军人复员证》、《高等院校毕业证》; 5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6企业与新招用的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7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记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盖章); 8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企业盖章); 9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审查认定工作需自收到贷款申请资料之日起,于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八条贷款发放。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凭上述手续和资料到商业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商业银行根据相关法规,按照独立审贷的原则进行审核。商业银行需自收到贷款申请之日起,于7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调查、审查手续,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发放贷款;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反馈并说明原因。第五章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贴息与手续费

第十九条个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原则上控制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适当扩大贷款规模。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根据其实际招用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数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第二十条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借款人提出展期且符合贷款展期条件的,经劳动保障部门、经办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联合会审后,经办金融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展期1次,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二十一条个人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利率水平确定,不得向上浮动。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由经办银行和借款企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政策协商确定。

第二十二条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

持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失业登记证明的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由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贴息(中央财政和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各承担25%),展期不贴息。

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基准利率部分由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贴息(中央财政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所在地财政各承担25%),上浮利率部分不予贴息,展期不贴息。

贴息资金按季拨付,财政贴息资金审核程序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审核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4〕44号)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财政支持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财金〔2004〕66号)有关规定执行。地方财政应在收到经办银行申请后的7个工作日内审核拨付贴息资金,同时将贴息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并附经办银行的申请材料上报省财政厅和专员办备案。如贴息资金未按时足额到位,经办金融机构可暂停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贴息资金足额到位后,再恢复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微利项目范围按照鄂政发〔2006〕1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对开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贷款的经办金融机构,由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所在地财政按季给予手续费补助,补助的金额为当期实际发放金额的05%。

经办银行开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贷款发生的呆坏账损失,由财政部门按相关规定核定后承担10%的补偿,其中:中央财政补偿5%,地方同级财政补偿5%。第六章贷款担保

第二十四条担保基金。省、市、县都要建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其中:省级保持在2000万元以上,市(州)保持在500万元以上,直管市保持在200万元以上,林区及县(市、区)保持在100万元以上。担保基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专户存储于经办金融机构,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小额担保贷款。

第二十五条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委托本级政府出资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担保机构运作;受托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应建立贷款担保基金专门账户,贷款担保基金的运作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其他业务必须分开,单独核算。未成立专门担保机构的地区,可将担保基金直接存入经办金融机构,由经办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5倍的数额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自动提供相应担保,以此方式发放贷款出现的损失由经办银行分担20%。

第二十六条担保比例、方式。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以基金为质物,与相关银行签订整体担保合同。小额担保贷款责任余额不超过存储在经办银行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余额的5倍,担保费率不超过贷款本金的1%。在整体担保合同的担保限额内,贷款不再逐笔签订担保合同,经办银行以担保机构出具的担保书视为单笔贷款的担保合同。当担保基金代为清偿逾期贷款本息后,如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超过担保基金余额5倍,担保机构或财政部门应及时补足担保基金,达到贷款余额不超过担保基金余额5倍的控制比例。对已享受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不再为其提供担保。

第二十七条反担保额度。担保公司要求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提供的反担保额度不得超过实际贷款总额的30%。

第二十八条担保风险管理。担保机构对具体经办金融机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代偿率达到20%时,应暂停对该机构的担保业务,经与该机构协商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再恢复担保业务。担保责任依据担保合同的条款执行。同级财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确定贷款担保基金的年末代偿率的最高限制,对限额以内、贷款担保基金自身无法承担的代偿损失,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弥补。省级担保基金可承担市、州、县担保基金代偿损失的20%。第七章贷款管理

第二十九条为了加强管理,确保小额担保贷款按期归还,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协作,各司其职。

第三十条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的责任:

(一)对小额担保贷款进行政策宣传解释和指导;

(二)负责对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对象的资格审查确认;

(三)负责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的认定;

(四)负责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进行评审;

(五)帮助贷款使用人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六)结合实际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积极开发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项目。对经创业培训后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定期了解其经营状况,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第三十一条担保机构的责任:

(一)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对其中符合担保条件的人员提供信用担保;

(二)负责协调落实担保资金;

(三)参与审核小额担保贷款呆、坏账的确认、核销工作,承担担保风险和损失并及时赔付;

(四)小额担保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时,担保机构应在3个月内向经办金融机构履行清偿责任。在此期间,经办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向借款人催收贷款,但根据担保机构与经办金融机构合同的约定或经担保机构同意,经办金融机构可在催收贷款的同时直接从担保基金账户中扣划借款人所欠贷款。第三十二条经办金融机构的责任:

(一)建立健全信贷档案。经办金融机构应对小额担保贷款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考核。当单个经办金融机构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不良率达到20%(含)以上时,应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并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担保基金经清偿降低贷款不良率后,再恢复受理贷款申请。贷款到期不能归还至担保机构履行代偿责任之间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期间,小额担保贷款质量考评情况不纳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考核体系。经办金融机构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贷款不良率达到2%(含)以上时,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二)会同担保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

(三)定期进行贷后检查。经办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后,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通知担保机构;

(四)加强对贷款本金的回收及贷款呆账的追偿,减少贷款损失,并对呆、坏账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第三十三条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责任:

(一)审核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申请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定期对初审情况和本辖区所需小额担保贷款数额汇总上报;

(二)指导帮助贷款使用人做好生产经营;

(三)配合协助经办银行、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担保机构做好调查工作,帮助银行做好催收贷款工作;

(四)积极创建信用社区,探索“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的模式,为社区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再就业人员申请贷款创造条件,降低反担保门槛。

信用社区的创建主体是各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由其逐级向上申报,由市(州)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验收认定。第八章工作要求

第三十四条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办落实,建立由劳动保障、财政、人民银行及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第三十五条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对当地经办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本办法的情况加强督促检查。第三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和经办金融机构制订和完善本地区的贷款担保基金管理措施,及时拨付贴息资金,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防范和控制风险,加强对贷款担保基金和财政贴息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十七条社保基金存入的金融机构必须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积极推动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较快发展。

第三十八条经办金融机构要结合本机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确保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所需的资金和规模;随时掌握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与人民银行、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沟通信息、协调工作。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篇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创建金融安全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30号 【发布日期】2006-04-26 【生效日期】2006-04-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春运指挥部河南省2006年春运工作总结的通知

(豫政办 〔2006〕3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2006年春运工作总结》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河南省2006年春运工作总结

(省春运指挥部 二○○六年四月十九日)

2006年春运自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历时40天。春运期间,我省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较多,旅客流动量大,客流高峰集中,是历年春运中任务最重、旅客发送压力最大、外部交通环境最恶劣、突发应急事件最频繁的一次。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省春运指挥方案,克服困难,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顺利完成了2006年春运各项工作任务。

一、今年春运工作完成情况

(一)旅客发送量再创历史新高。春运40天内,全省各交通运输系统累计发送旅客11619.48万人次,旅客发送量比去年春运期间增加1419.38万人次,增长13.91%。除地方铁路外,省内各交通运输系统投入的运力和发送旅客的数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我省铁路系统共投入1950辆客车,加开临客576列,发送旅客805.29万人次,同比增长4.5%。其中郑州铁路局春运期间共发送旅客667.19万人次,武汉铁路局春运期间共发送旅客138.103万人次。全省道路运输平均每日投入营运客车31341辆,平均日发班次59145班,累计完成旅客发送量10710.58万人次,客运量比去年春运增长14.6%。全省水路运输日均投入运力262艘,累计发送旅客47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67.8%。省内民航系统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82049人次,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2.9%。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完成359801人次,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3%;洛阳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9466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76.96%;南阳机场发送旅客2782人次,比去年春运下降0.6%。地方铁路春运期间累计发送旅客11.1万人次。由于地方铁路客运运输距离较短,受公路客运的影响,客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7.3万人次,下降39.67%。

(二)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今年春运期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狠抓安全措施落实,各级领导多次深入春运一线检查、督导安全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春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省春运指挥部下发《关于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确保春运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豫春运传真〔2006〕2号)后,全省各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输系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今年春运期间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春运期间,共查处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旅客3509人次,收缴管制刀具310把;检查旅客列车372列6327辆次,安全对接飞机2925架次,排除飞机故障5起,查处公路交通违法行为46万多起,其中超速行驶34.5万起、客车超员6.35万起。我省境内发生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9.28%、38.78%、12.22%和51.76%,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创历年春运最好水平。

二、今年春运的特点

(一)客流量大,客流高峰集中,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今年由于各高校放假时间接近春节,学生流、农民工流、探亲流交织,客运高峰集中。郑州铁路局节后有14天日发送量达到20万人以上,其中2月26日发送旅客23.32万人,创郑州铁路局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最高峰。公路客运从1月23日至2月13日形成了13次客流高峰,日均客流量都在300万人次以上,最高峰值出现在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当日旅客发送量达332万人,创我省道路运输日旅客发送量的历史最高记录。

(二)天气状况复杂,外部交通环境恶劣。今年春运期间雨雪、低温、道路结冰和大雾天气较多,其中大到暴雪天气7天、大范围大雾天气14天,雨雪天气同时带来降温和道路结冰,严重影响了春运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突发应急事件较为频繁。1月17日全省普降大雪,18、19日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停航,造成郑州火车站一度滞留旅客6万人。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2日滞留旅客发送完毕,郑州火车站地区客流秩序恢复正常。1月27日至29日,全省大雾,造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所有航班延误,机场滞留6500余人。1月29日下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刚开航不久,又有1000多名迎接朝圣阿訇的回族群众进入机场候机大厅。在省春运办和民航河南监管办的指挥下,机场公安、地面服务人员和各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全力维持机场秩序,耐心为旅客做好服务、解释工作,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今年春运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果断处置突发应急事件。

1月19日,省委、省政府对郑州火车站因大雪滞留6万余旅客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立即作出紧急部署,省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做好群众出行安全工作。当晚,副省长史济春、秦玉海赶赴郑州火车站,组织郑州铁路局、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交通厅等部门和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在维持好车站秩序、保证旅客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处置措施,及早恢复铁路运输,尽快恢复公路和民航客运,全力分流旅客、疏导滞留旅客。由于处置及时,措施有效,19日当晚郑州火车站旅客滞留情况得到缓解,21日交通运输恢复正常。

1月27日至29日,因大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所有进出港航班延误。28日下午省春运办负责同志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现场办公,妥善安置了滞留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55个航班的4494名旅客,确保了所有滞留旅客在郑州度过了美好的除夕之夜。29日(农历大年初一)省春运指挥部致函南方航空公司,请求紧急增加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运力。当天下午省春运办负责同志又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了解旅客发送情况,并召开了现场办公会,重点解决航空公司服务和机票改签等资源共享问题。由于这两次大面积旅客滞留事件处理得及时、圆满,受到了旅客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好评,也为我省处置春运突发应急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年春运期间,各省辖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深入春运一线,督导指挥。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春生、朱孟洲,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交通厅、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志深入铁路、公路、民航、码头等春运一线,并多次到郑州火车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现场指挥;郑州、洛阳、安阳、焦作、新乡、周口、商丘、三门峡、信阳等省辖市的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辖区内运输企业,了解客流动态,强调安全行驶,倡导温馨服务。

(二)部门联动,协同作战。在今年春运期间恶劣天气较多的情况下,铁路、公路、民航、公安交警等部门能够发挥联动作用,不计部门得失,及时输送旅客。1月19日,为输送滞留旅客,确保安全,维护火车站地区秩序,省春运指挥部组织警力1000余人对郑州火车站地区实行交通管制。同时,省春运指挥部协调铁路、公路客运联合互动,鼓励短途旅客持火车票乘坐汽车,对凡于19日至21日持火车票乘坐汽车的乘客,免除火车票与汽车票差价,最大限度地分流了铁路滞留旅客。按照春运指挥部的要求,郑州交运集团立即组织了200多辆应急客车,并为每位乘客配备了方便晚餐和饮用水,分流郑州火车站附近滞留旅客6400多人,为火车站广场滞留旅客分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受到了铁道部的肯定。1月28日(农历除夕),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大雾,省春运办积极协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和郑州火车站,为急于回家团聚的旅客解决卧铺车票,并积极协调南方航空公司请求紧急增加航班,南航公司立即对我省增派了运力。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为缓解运输压力,公安交警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在警车带路、压速缓行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对客车放行,以缓解客流压力。

(三)完善了春运监测制度。为强化春运动态监测,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工作,今年春运期间,省春运办要求各级春运办和各有关部门建立春运日报制度,在每天的下午4时之前向省春运办报告本地、本部门春运工作进度和路况信息、旅客发送滞留人数等动态信息。遇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和突发、重大事件1天两报,并随时向省春运办报告最新进展情况。气象部门及时启动灾害天气预警机制,每天向省春运办、春运指挥部有关部门和各市春运办发布天气预报及灾害天气预警,并及时发布中、长期天气预报。省交通厅、郑州铁路局和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南阳、平顶山、驻马店、濮阳、鹤壁、济源等省辖市在今年春运期间认真执行春运信息日报制度,保证了省春运指挥部对各地、各部门的指挥调度及时、有效,保证了春运工作的平稳运行。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确保春运安全运行,调度有序。今年春运期间,各省辖市都积极在长途大巴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对运行中的车内安全状况随时监控。此外还将该系统延伸到生产领域,实现调度管理科学化、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科学调配车辆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在今年的雨雪天气中,调度人员通过监控系统随时掌握车辆运行动态及路况信息,使调度人员心中有数,为科学调配车辆提供了依据。

(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春运安全。今年春运工作中,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狠抓安全措施落实。全省铁路系统针对今年春运客流高度集中,行车密度加大和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特点,认真抓好现场作业控制,加强设备维修和整治,严格“三品”检查。春运期间共查处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旅客592人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769处,及时消除了一批火灾隐患,杜绝了各类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公路运管部门组织精干施工队伍,对出现病害的路、桥及时进行抢修,小修不超过3个小时,中修不超过8个小时,对于一时不能完成的,采取临时通行措施;山区道路没有安全保障的,不得通行;冰、雪天气条件下,所有大客车都要安装防滑链;对于超员、病害车辆,坚决予以查处,并按照规定重罚。同时,各汽车站点严格“三品”检查,确保乘客安全。航务海事部门加大对码头、渡口的检查,确保水运安全。民航系统在客流量、零点航班、加班航班及备降航班都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制度,科学调整交通流程,保证了春运期间空防安全、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春运期间,全省交警部门共出动警力61.8万人次,省交警总队提前10天启动设立在省道、国道上的145个春运安全检查服务点,点线结合,大力加强路面管控;采取10项具体措施,全面规范客运车辆的源头化管理;相继开展了客运场站拉网式督察行动、低速载货汽车及三轮车违法载人等专项治理行动。

四、对今后春运工作的建议

(一)要探索建立春运工作的长效机制。春运工作虽是阶段性工作,但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各运输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作用,保障春节期间亿万人民群众安全有序出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使春运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化、长效化,是下一步亟待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设。1月17日至19日的大雪,造成郑州火车站地区6万名旅客滞留,严重影响了我省春运工作的正常秩序。客观上虽然是由于天气变化原因造成的,但是也充分暴露了我们在春运工作中存在的疏忽和漏洞,特别是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最终导致了运输秩序出现混乱,给全省旅客运输工作造成被动局面。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设,应急预案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实抓好落实。

(三)要进一步规范春运市场秩序。今年春运期间,我省公路客运票价未实行浮动政策,加之春运期间天气恶劣,公路运输风险和运输成本上升,给客运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确保春运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地在春运期间加大了市场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部分车主违规运输行为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城区外兜圈拉客、站前拦客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临近春节前几天和春节后的几次高峰客流期间,部分车主不执行运价政策,擅自上浮运价,旅客对这一问题的投诉较多。建议对春运市场秩序管疏结合,研究春运期间的客运价格监管和调控措施。

(四)要增加运力调度能力和运力储备能力。运力不足是今年春运期间铁路运输存在的最大问题。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多,铁路运输压力大。铁路体制改革后,郑州铁路局的调度半径缩小,运力储备减少。今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又指示郑州铁路局将机动车底借给了武汉铁路局,使得郑州铁路局车辆使用经常处于零备用状态,有时不得不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但仍不能满足我省铁路客流需要。建议要进一步强化郑州的铁路交通枢纽作用,增强客货运输的调控能力和调控半径。今年民航系统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2.9%,已经显现出运力紧张的势头,因此,我省民航也要积极开辟新的航线,增加航班密度,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同时,各航空公司之间要努力做到资源共享。

(五)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春运工作的支持力度。春运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好春运工作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更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要运用科学的手段来管理春运工作,对春运工作所需人力、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安排,增强综合协调调度能力,缓解运输压力,完善春运工作监管手段和软硬件建设,并对在春运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物质奖励。

上一篇:给毛泽东爷爷的一封信下一篇:单位妇女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