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

2024-04-11

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共5篇)

篇1: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回忆版)

一相关内容介绍

2014年的研究生考试是在1月4、5、6三天,学这一科的4号5号两天就结束了,一天两门,按照顺序来依次是政治、数学、英语、专业课。北科的时间安排的公布向来是最晚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耐心的等待。成绩出的晚,复试名单公布晚,在查询自己成绩的网站上是看不到自己的排名的,但是可以去考研网的北科论坛查看,在人人上可以加计通协会为好友,在这里往往会找到自己的排名。根据计划招生人数,按照120%~140%的比例,算出复试人数,减去推免人数,看看排名,自己就可以算出是否进复试了,另外,强军计划的人数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另外,2014年的复试提前了,以前往往是在4月9~12号,今年直接4月1号开始,复试分数线是339分。注意每天都上考研网看看,会发布最新的消息。二复试时间流程及真题回忆

首先是4月1号现场报道,下面是报到流程及要求

一、报到时间

2014年4月1日(周二)上午8:30——11:30

二、报道流程

统考考生:签到——缴费——资格审查——抽签;

强军计划考生:签到——缴费——抽签——资格审查(研究生院310招生办);

三、流程要求

1、签到处

(1)出示证件:二代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复试通知书;

(2)领取报考材料袋、政审信封等,并按要求填写材料袋和信封封面(学院代码060)信封将用于邮寄(以邮政平信的形式)拟录取考生的调档函和政审表,请考生自行填写本人或制鞋亲属的通讯地址,并在信封舌头内侧注明专业代码、姓名、初试总分。为确保调档政审工作顺利进行,晴务必填写一个详细准确地地址。

注意:强军计划考生之林去政审信封,缴费、抽签后,到研招办资审。

2、缴费处

上交复试费100元/人,并领取收据。

3、资格顺查处

(1)出示证件:往届生——毕业证书原件、应届生——学生证;

(2)上交填写好封面的材料袋及以下材料:

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生不交);

学籍、学历证明(应届生提供学籍证明,往届生提供学历证明(这些是在学信网上缴费证明然后可以打印的,不贵,一个月两元));

大学期间成绩单(加盖学校教务处获档案托管人事单位公章);

获奖证书、科研成果复印件。

4、抽签处

(1)上交填写好的调档信封;

(信封舌头内侧注明专业代码、考生姓名、初试总分)

(2)考生自行抽取面试顺序签,并登记。

四、复试提醒

(1)按时参加笔试、面试;

(2)4月4日上午体检。(本校应届生9日上午)

注:

1、材料不合格者,晴尽快将合格材料用EMS邮寄至: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机电信息楼30号北京科技大学机电信息楼 604,滕老师,邮编100083.2、已申请调剂并被调剂院校录取的考生,请告知滕老师。

3、凡提供虚假材料者,无论何时,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复试或录取资格。

4月2日进行的面试

面试

一共200分,包括50分的英语和150分的专业问答。

共十个人,三个人一组,按照抽签号,当时是第四个人先进行面试,前三号在内室(一个房间分成了两个)里写问卷,四个问题,用中文回答。第一个是为什么要考研究生。第二个是研究生期间的计划。第三个是大学期间做过什么相关的实验,写出大概的经历。可以是实验课上做的,也可以是参加的一些竞赛,或者是毕设内容。第四个是写出你熟悉的一种编程语言,如何学好编程,以及写出编译的过程。写完这些,一号开始面试,四号五号六号开始写问卷。二号三号出去等候。

面试要抽签决定问题,每个人大概3~5个问题。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①说出寻址的方式(不局限于微机原理中学的8086)②中断的响应过程③嵌入式的一些东西(记不大清了)④编程中,如果缺少了例如逗号、分号等,出现的错误是哪种类型⑤数字电路中的存储方式(大概)⑥说出平时仿真用的软件。如果已经工作了,这些问题早就忘了回答的很不好,可以介绍一些平时工作所应用的软件或者比较现在电脑、手机更新换代的优劣(因为当时面试的老师主要是做手机这一块研究的);如果是应届生,这些东西学的很浅,会让你介绍下毕设做的内容或者做过的电子产品。

这些说完了,就是英语口语。第一项是口语,前面的考生,大多是老师问,学生回答,很简单。后面的学生就是自己用5句话形容一下自己。第二项是给一段英文的专业内容,先读出来,然后进行翻译。接着就是在纸上把自我介绍和翻译的中文写下来。

笔试 4月3日进行

一共150分,5道大题,题量很大,貌似11页,相应的芯片有给控制字等说明。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从下午一点到四点。

第一大题是选择,20题,每题2分。①有十六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二进制的四个数比大小②总线周期T1状态时,哪个信号有效③汇编中伪指令的作用④给了中断类型号,选择中断的地址范围⑤8255A,如果PA口工作在方式二,PB口工作方式0,那么PC口的状态,A全部用作I/0口,等等4个选项⑥关于8086和8088的区别,正确的是A地址线不同B内部数据线数目不同C外部数据线数目不同D寄存器数目不同⑦以下属于直接寻址的是⑧EPROM芯片上贴了标签,其目的是⑨⑩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一共10道吧,貌似。①给出了两个十进制表达的数,貌似是78和-120,用十六进制表达原码补码和反码②给出了两个机器码,用十进制表达出压缩BCD

码③告知DS,BX,SI等内容,告诉很多指令,写出操作后AX的内容,例如MOV AX,[BX] MOV AX,BX MOV AX,[BX+100]④进行了两个数的加法,写出运算的结果,和PF,CF,OF,ZF等的内容⑤⑥⑦⑧⑨⑩

第三大题貌似是判断题,一共六道,判断正误,错了的要说出原因①POP CS②MOV DS,[1000H],这一类的吧。

第四大题貌似是编程小题①给了一段完成的汇编程序,写出程序的目的,在DATA SEGMENT中有一个缓冲区BUF,字节型,30H,31H,一直到39H,程序运行的内容就是在屏幕上依次显示0~9②给了一个程序,要求填写剩余的内容

第五大题编程题(1)字符串为“beijingkejidaxuehuanyingnin!”,试编写完整的汇编程序,在屏幕上显示这串字符(2)综合了CPU,8255,8259,8253,三八译码器,给出了一个电路图,告诉了整个系统的操作流程,给了程序,填空。问题①写出各芯片的端口地址②按照题目给的操作流程,写出各个芯片的初始化③中断响应内容④把中断类型写入中断类型向量表中。

总结一下,考得知识点还是很多很全面的,其中汇编占大头,这方面不会的的一定要加强多练习,要读懂。推荐一本书《考研专业课真题必练——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北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出了第一版,但是错误很多,如果有的话,建议大家买第二版,第三版,里面的内容很全面,几乎包含所有的类型。

三 小小建议

作为过来人,我建议大家每天学习至少9个小时以上,尤其是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或者二本、三本的同学,在这里不是歧视,我也是从一个二本大学毕业的。原因是,在这些大学,往往因为考虑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在数学上很多东西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甚至很多内容一笔带过,这对考研的同学来说真的是相当吃亏的一件事情,必须自己花大把大把的时间自己从头开始学起,建议每天上午3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推荐大家在初试复习的时候,早看数学,因为数学包含的东西最多,最繁杂,不是说公式,而是解题的方法,往往在真正考试的时候会忘记很多。

其次是英语,建议7、8月份以前,只背单词,一天背几页,然后重复,重复的顺序是这样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十五天,第三十天,每次背诵的时候,不要看意思,想不起来再看,然后在单词前写正,下次背的时候只看写正字的那些,这样不但省去了很多时间,而且背诵的时候很有针对性。每天1~1.5小时,在那之后,就是真题。不停地做,可以在网上找复印的版本,多打印几份,那么多题,做上4,5遍会非常有感觉,就算是曾经做过,答案都记得差不多了,还是会有错的,而且错的原因都还一样。建议买吴耀武老师出的,印成了试卷的形式,做起来方便,而且解析十分的清楚,不会让人觉得模棱两可,还有专门的真题练习。提高就是在做真题中得来的。其次是作文。因为建议把时间都放在数学上了,所以我认为考试前1、2个月,自己总结一份模板,然后不断更改,让它能够适应于各种话题,不要背诵的太多,太多了给自己添麻烦。

对于政治,我前期花了太多的时间。也买了红宝书之类的,但是直觉没啥用,如果报了辅导班,那些发的书就真的足够了。按照给定的目录,自己一章章的总结,按照由网及面的形式梳理,知道了重点,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背诵。在考前大概一个月,买肖秀荣的真题模拟冲刺4套题,一定要买,今天的考试选择题和大题都有!!而且据说,每一天都是如此,他压得题太准了,尤其是大题。还有就是考前注意联系写字速度,因为答题纸就像是高考时候的作文纸一样,空的太多是绝对不行的,每篇写足80%,还要有思考的时间,平时写字慢的同学真的是要注意了。

对于专业课,建议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每天2.5小时就可以了。因为北科的初试专业课是绝对给你提分的,尽管你的数学考90分左右,总分也绝对有可能考340,350,因为真正麻烦的是复试。我考得专业是数字电路,一共十五道题,全是大题,而且非常的简单,今天凡是进入复试的人,最低的也考了120多分。建议不用紧张,74160等芯片的级联等是一定要考的,但是不用紧张。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给大家起到一定的帮助。

篇2: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

根据我校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的安排,经学院研究决定,现将我院复试工作的安排公布如下:

一、复试分数线

1、根据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要求,所有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并达到以下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免试推荐研究生不参加复试)。学院将不再向考生发放复试通知书。

(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分315,单科40(满分100),60(满分150)

软件工程:总分315,单科40(满分100),60(满分150)

(2)、全日制专业型硕士

计算机技术专业: 总分300,单科40(满分100),60(满分150)

软件工程专业:总分300,单科40(满分100),60(满分150)

2、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术型硕士,未达到学术型硕士最低复试线而达到以上专业硕士最低复试线的考生,均可参加我院专业型硕士复试。

二、复试及加试内容与形式

1、心理测试:学院组织所有符合条件参加复试的考生及已被我校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进行心理测试。没有参加心理测试的复试考生将不能参加笔试和面试。

2、体检: 考生持本人身份证于2013年4月13日到马区东院医院参加体检。

3、笔试:程序设计(不限语言)、编译原理

4、实践能力上机测试:主要考察C语言程序设计及程序调试能力。

5、面试:英语听力与口语、专业英语、综合。

三、具体时间安排

四、复试资格审查

复试费100元,在复试的资格审查时凭校财务收据统一收取。

根据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所有拟参加复试的考生根据本人情况,携带以下证明材料参加复试(审查原件,收取复印件):

1、所有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院开具的学籍证明;

2、所有非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学籍证明;

3、所有往届普通全日制本、专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毕业证;

4、所有武汉理工大学成人应届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网络(继续)学院学籍科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13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5、所有非武汉理工大学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的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所在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该生已通过成人高考且2013年7月能准时毕业的学籍证明;

6、所有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毕业证;

7、所有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考生须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毕业证及教育部留学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原件。

8、凡是准考证上注明“复试时请出具学历证书认证证明”的考生必须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及教育部学历认证报告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认证电子备案表,不能提供者不予复试。

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取消复试资格;证明材料不齐全,取消复试资格;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取消复试、录取资格,并追究相应违纪、违法责任。

五、总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成绩为复试各环节(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外语听说能力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之和,满分为100分,考核形式主要为笔试、实践能力上机测试、面试,折算系数如下。

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将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考试成绩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历(高职高专、本科结业、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的考生必须加试本专业大学本科两门主干课程,每门课程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加试成绩可不计入复试成绩,但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总成绩计算办法

参加三门国家统考科目考生总成绩=〔(初试统考科目成绩之和)/3.5〕*35%+〔(初试自命题科目成绩)/1.5〕〕*15% +复试成绩*50%

参加四门国家统考科目考生总成绩=〔(初试统考科目成绩之和)/5〕*50% + 复试成绩*50%

2、复试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成绩=英语听力*15% + 笔试*50% + 面试*20% + 上机测试*15%

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的考生,将视作自动放弃复试资格,该生复试成绩为零,不予录取。复试结束后3个工作日公示复试及拟录取结果。

六、奖学金评定办法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精神,推荐免试生第一学年获一等奖学金,委托培养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其他全日制研究生第一学年的奖学金等级按其录取总成绩排名确定奖学金等级。

注:全额学业奖学金为研究生所在专业的学费标准,全额学业助学金的标准为240元/月。

七、双选工作时间和地点详见报到时学院的公告。

八、咨询电话:

篇3: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质量,大学毕业生

0 引言

由于目前对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状况研究, 尚没有统一、成熟的量化办法, 为了客观、公正地对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调查,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开展了毕业生就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研, 分别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座谈及走访企业等形式。通过调研, 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指导课程设置, 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模式。

1 毕业生跟踪调查基本情况

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171人, 问卷调查毕业生100人, 其中大部分为男生, 共80人, 占80%, 女生20人, 占20%的比例。

2 就业单位类型

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中, 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余下的几乎平均分配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教育单位和其它国家行政机关、自主创业, 这些单位类型中民营企业73人、读研10人、考公务员5人, 教育部门3人, 当兵3人, 国企2人、自主创业4人, 分别占所有样本单位的73%、10%、5%、5%、5%、2%、4%。

3 就业地域及岗位分析

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地区, 主要集中在合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再次为珠三角地区、省内普通乡镇和其他地区。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相关技术的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8%, 剩下的基本平均分布于各类型的岗位中, 各岗位类型单位负责人、部门主管、项目经理、助理、生产一线和其它比例分别为1%、1%、2.3%、2.4%、5.3%。

4 就业月薪分析

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主要在 (2500, 3000) 元的区间, 占到所有就业样本学生的49%, 其次分别为区间 (3000, 5000) 占到所有就业样本学生的41%, 大于5000的占到所有就业样本学生的10%。其中样本毕业生中70%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月薪在三千五百元以上。

5 在校期间获得证书类型

样本毕业生中, 在校期间获得证书中排名几位的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15%、英语四级证书20%、英语应用能力证书8%、软件工程师资格证书26%、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27%、其它4%。样本毕业生中认为软件工程师资格证和网络工程师资格证意义最大。

6 毕业生学以致用及适应工作情况

样本毕业生中, 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多的为20%, 运用较多和一般的为62%, 18%的样本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较少和基本用不上。样本毕业生认为适应工作最主要依靠的是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部分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想法, 样本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实践环节安排充足的占大部分达到样本毕业生的56%, 说明所学专业的实践环节安排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环节安排。

7 总结

在全部有效单位样本调查中, 用人单位对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评价结果均较为满意, 学生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比较理想, 该系应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大赛,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及知识学习与应用的能力。在已开展的与南京网博、无锡中软、NIIT等软件公司的毕业对接实习, 培养了学生开发大型项目的能力, 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有效地将所学专业与市场接轨, 体现了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本次调研因部分毕业生联系方式改变, 造成与毕业生联系受阻。对2013届毕业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进行调研和评价, 仅对毕业生进行了短期的了解, 要科学、客观地评价教育培养的效果, 不仅要对毕业生进行短期的就业状态和能力测量, 还要对中期、长期的职业发展进行跟踪监测, 对学校培养的就业能力在长期职业中的表现、职业升迁路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动态的跟踪数据库, 为优化课程、提高教学、推进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宪杰.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状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第28期:43-45.

[2]吴长洪, 刘茜, 高欣.高职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11卷第7期:76-78.

[3]肖战峰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报告[J].决策探索, 2011年01期:56-58.

[4]李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是高校学科专业设计改革的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07期:94-96.

[6]盛秋芳.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及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评价调查报告[J].科技资讯, 2013.04

[7]杨凯, 朱斐斐, 陈怡欣.金融危机形势下我院毕业生心理状况的分析[J].文教资料, 2011.02

[8]孙志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基于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2

[9]沈苏海.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11

[10]岳俊芳, 孙道金, 张艳, 陈碧蕾.高等网络教育毕业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以网上人大“毕业生服务工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 2013.06

[11]兰季萍, 王云多.大学质量、工作收入对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哈尔滨市问卷调查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04

篇4: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开放型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18-02

一、引言

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许多国家渐渐的提高了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对高等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教育部多次强调兵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很密切的学科,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对于独立院校来说,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为迫切。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从实践教學观念转变、构建实践教学课程群、以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观念转变

我院作为独立学院,以“本科职教”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为配合学院办学宗旨,要全面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为此提出一套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

目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实验课程贯穿于理论课程中,作为理论课程的验证;(2)将主要课程的实验单列为实验课,加强实验教学的地位;(3)保留一部分实验与理论课程同步开始,通过高级实验内容的提炼、优化与重整,开设一些更侧重于设计型、综合型、应用型和研究型的实践课程。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母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三本院校学生的需求差距较远,大部分实验课程都沿用第一、二种模式进行开设,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通过最近一两年的教学改革,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敢于去创新,不断对这两种模式培养方式进行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成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主要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问题”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教学模式更侧重于通过实验教学辅助知识传授,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主要负责引导作用。

三、新实践教学课程群建设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本科开设课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教育: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教育和专业选修课程教育。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群。在此接触上,针对人才培养的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复合型要求,制订了以学科竞赛带动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骨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群建设。

专业基础课程阶段,以“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为主,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集合构成程序设计基础实践课程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算法设计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同专业学科竞赛,让学生对自己能力进行检验。

专业必修课程阶段,以实际工程应用问题为例,帮助学生学习专业核心理论,并以软件创新创业大赛为主,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工程应用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该阶段主要形成了以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应用技术、操作系统为主的实践课程群。

专业选修课程阶段,主要引入软件行业前进技术,培养学生以软件工具具体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该阶段主要教授学生高级程序设计,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构建了以网页设计、J2EE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设计、PHP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为主的多分支实践课程群。同时,辅助专业实训锻炼学生高级程序设计能力。

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群的建设,明确了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实现了各课程知识点的关联与互动,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与重组,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制度符合我院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加大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建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群能够顺利实施,我院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加强资金投入,以实践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方案,建立各类专门实验室;健全实验教学、设备、人员以及对外开放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准备完善开放式网络平台系统;建立有效机制,突出做好资源共享,争取实验室能够全体开放,建立计算机类实践教学的多元环境,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五、结束语

本文根据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拟构建符合本校培养目标,并达到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创建,培养会解决实践工程应用问题,能有科学创新精神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未来希望能够创建更加完善的开放式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本院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符合本院实情软件实训基地,并对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秀友,王浩,孙刚.基于开放型平台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年03期

[2]刘洪婧;朱艳辉;侯俐;计算机实践教学多元化环境建设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年03期

[3]朱文球,李长云,满君丰.“三段四层”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2(1):168-169

[4]王志兵,李长云,邓晓军,等.计算机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158-159

篇5: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复试真题

2008年动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专业课考试试卷 制冷原理与装置

13.列出两种制冷空调新技术,简述这些新技术的特点。

14.画出一种制取120K以下温区的低温制冷系统,简述其工作原理。

15.当前制冷剂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16.毛细管节流制冷的原理是什么?影响毛细管制冷剂流量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17.请结合你的专业,试阐述“节能减排”的战略意义。

上一篇:国家对职业教育要求下一篇:听水哭的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