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节气谚语

2024-04-08

农耕节气谚语(精选14篇)

篇1:农耕节气谚语

农耕节气谚语

● 过了寒露无生田。

● 清明昨天寒食节。

● 春分有雨家家忙。

● 夏至雨点值千金。

● 死节气,活办法。

●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 种田无命,节气抓定。

●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 春(立春)打六九头。

● 立春一日,百草回春。

●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 夏至未过,水袋未破。

● 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 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

● 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 打铁看火色,种田抢季节。

篇2:农耕节气谚语

2、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4、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5、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6、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7、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8、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9、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10、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1、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12、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13、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14、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15、小雪勿见叶,小满勿见荚。

16、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17、只有自踏车,没有白削花。

18、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9、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20、寒损根,霜打头。

21、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22、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23、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24、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25、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26、锄梦花,促棉发。

27、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28、圩田好种,梅雨难过。

29、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30、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31、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32、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33、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34、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35、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36、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37、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38、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39、三亩棉花三亩稻,晴挨好,雨挨好。

40、冬至油菜,年大麦。

4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42、夏作秋,没得收。

43、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44、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45、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46、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47、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48、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49、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

篇3:农耕文化下的河南民间谚语举隅

关键词:河南地区;农耕文化;谚语

提到中原地区,谈到中原文化,就离不开“农耕”二字。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从距今约八九千年的河南裴李岗文化考古发现中我们就可以判断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开始了农耕实践。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通过农耕创造出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从此我们摆脱了大自然的完全主宰,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如恩格斯所言:“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河南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农耕文化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大粮仓。直至今日,河南省仍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依旧深深影响着这片热土,实实在在的庄稼人也一直传承着这份文化,其最鲜明最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人们日常交流时随口拈来的民间谚语之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最适合口头流传的通俗性语言载体。祖祖辈辈在农耕生产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给后辈,而这种简约却不简单的语言形式是最佳选择,他们短小精悍便于记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封建时代曾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直到今天这些谚语依旧有其现实价值,辅助现代化的农耕生活。

一、体现以农为本,珍爱土地的谚语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历代统治者也多会在春季举行“亲率耕”的仪式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对封建统治者来说农业上的丰收对维护其统治有重大意义,而对于真正在土里劳作,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其对土地的热爱则更加具体和真切。

“地是聚宝盆,有地才有人;地是黄金板,有地就有脸。”

“田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 “一亩地,三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

“穷人三件宝:老手,薄地,破棉袄。” “人勤地不懒。”

“生意钱,三两年;衙门钱,隔夜完;庄稼钱,亿万年。”

肥沃的土地是万物生发的基础,大地如母亲般孕育了庄稼,并为其萌芽、发荣、结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没有土地就不会有农业生产的收获。“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后,劳动者几乎所有的生存、生活资料都取自于田地,他们深信“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道理,因而辛勤劳作。大地对劳动者的丰厚馈赠又使得人们对土地无比敬仰,并在一种膜拜心理下创造出了土地神的形象,他们深信土地爷的存在并会举行隆重的参拜仪式。农民将丰收归功于大地的慷慨无私,土地便是他们的信仰,也正因为农耕文化中对土地的依赖,所以民俗谚语中也就自然而然的保留了许多此类谚语。正如“饮水思源”,填饱了肚皮自然也不能忘记了大地的恩惠。

二、丰富的时令气象农谚

春种秋收,农业生产是时令性非常强的劳作,要想获得丰收就必须严格遵守时令节气。“年”字从本是表示谷物一年一熟的意思到现在变成为专有的时间名词,可见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古人观察并记录时间的参照物即是粮食作物的生发状态,因此有关时令气象的谚语自然也是农谚中的大家族。

“菊花开,该种麦。” “嘴哈气,麦下地。”

“枣芽发种棉花,谷雨前后把种下。” “处暑不种田,种田也枉然。”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锅跑了气。” “布谷声声小麦黄,五月端阳吃新粮。” “清明节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中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农民眼中小麦就是“怕正月暖,二月寒、三月霜,四月雾”的娇娘子。如在春暖地热时没有及时撒种播种,或是在该浇灌时错过了灌浆时机,都会导致粮食的减产。地是命脉,粮食是庄稼人的命根,所以勤劳朴实的农民将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化作这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谚语来做后辈人种粮的指明灯。“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锅跑了气”就形象地道出了不守农时带来的不良后果,即粮食颗粒不饱满,像跑了气的馒头一样又瘪又小。即使一年兢兢业业,闯过风风雪雪,到了收获的时节也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芒种立夏,会见亲家不说话”即是描绘了收获时节忙碌的场景。“紧张庄稼,消停买卖,节令不等人”,这些丰富的时令气象农谚既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同时也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贡献,它们就相当于庄稼人的《论语》、《孟子》,是一部部农业生产的千年经书。

三、河南地区的饮食谚语

在饮食上河南人是随意自然,注重实惠,不过分讲究外在精美的。河南特色的郑州烩面和开封灌汤包都是比较大众化的食品,很多美食形成的历史传说也颇有种乱炖成佳品的意味。细探这种饮食习俗的形成无不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条热三遍,拿肉都不换。” “肚是一磨盘,躺下就不饿。”

“不冷捎衣裳,不饥带干粮。” “起脚饺子落脚面。”

河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因而其饮食文化中离不了面食,但河南人不仅爱吃面,更具有的是一种农耕文化影响下的节约意识和未雨绸缪的精神。这种饮食习俗就如河南人的性格一样,豪爽质朴且不拘小节。河南人的节约意识深入骨髓,面条已经剩了又剩,但人们却在吃剩饭中品出了美味与乐趣;河南人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的精神也极佳,“不冷捎衣裳,不饥带干粮”,总会碰到的问题不如提前想到与准备。不同于南方地区的游耕文明,中原地帶的农业生产稳定性很强,农民被土地所束缚很少有休闲时光,农忙时妇女小孩也要下田干活,如“说不完的闲话,摘不完的棉花”、“焦麦炸豆,皇姑也下楼”就是讲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因而普通百姓家没有时间研究饮食和制作精美细致的食品这是其饮食习俗形成的原因之一。其二,中原地带较少山林,气候条件也不如南方,一进入深秋隆冬,大地就一片萧索,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肚是一磨盘,躺下就不饿”,“穷人最怕过四五月”(四五月份为青黄不接的时段)可见在传统农耕生活下人们忍饥挨饿是常有之事,因而其饮食上就更加在意实惠,没有物质条件去过度关注食物的精美,人人都有节约粮食,储备粮食的精神。“麦盖三层被,枕着蒸馍睡”能吃上白白胖胖、热热乎乎的馒头已经是庄稼人最大的欣喜了。

四、体现勤俭持家的生活谚语

“春天不下力,秋来饿肚皮”是残酷的现实,农耕生活要求劳动者必需勤劳节俭才能从田地中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因此前辈们创造了大量的此类谚语来相互勉励并以此来告诫后辈人,如: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冬不节约春上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天冷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 “一顿省一口,一年剩一斗。” “雪怕太阳草怕霜,过日子怕的是铺张。”

农民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努力才会取得丰收,而在农业生产上又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气象灾害或战争危害等。中原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旱灾也较为频繁,再加上封建时期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民多是靠天吃饭,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减产自然不可避免;在政治格局上,长久以来中原都是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争一旦爆发逐鹿中原是必然的,这些天灾人祸都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生产,因而他们十分节俭不肯浪费一针一线一粒粮。这些谚语体现出的勤俭节约精神不仅是祖祖辈辈河南人身体力行的美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必须传承下去的中华美德。

综上,在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带,其生产生活都是以围绕农耕劳作为中心和主轴的,农耕文化不可避免地浸染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更是如活化石般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艰辛。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交际离不开供给其穿衣吃饭的田地和生产,所以来自于大众文化底层的民间谚语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它们短小风趣却蕴含哲理,作为民众智慧的结晶和民俗语言的精华折射出了中原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特色的风土人情,也体现出了中原人豪爽质朴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周广川,张巨保,贾兵强.中原地区先秦农耕文化述论[J].农业考古,2009

[2]马克思,恩格斯.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3]周扬.中国谚语集成[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

篇4:关于农耕的谚语

2、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3、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4、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5、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6、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7、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8、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9、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0、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11、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12、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13、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4、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15、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16、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17、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18、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19、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20、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21、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2、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3、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24、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25、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26、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7、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28、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29、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30、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31、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32、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3、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34、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篇5:关于农耕的谚语

2、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

3、月出被云掩,明天是好天。

4、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5、蚂蚁垒窝要下雨。

6、寒损根,霜打头。

7、冷得早,暖得早。

8、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9、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10、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11、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12、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13、乌云拦东行,不雨就刮风。

14、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15、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1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17、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18、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

19、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20、白露白弥弥,秋分稻莠齐。

21、雨下垂虹,霎时晴明。

22、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23、小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

24、云彩吃了虹,下个没有停。

2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6、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

27、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28、电光乱不晴,明雷不下雨。

29、东风下雨,西风晴。

30、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31、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32、一场春雨一场暖。

3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4、云起南山暗,风雨辰时见。

篇6:有关农耕的谚语精选

2、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3、油碱管出不管长,刚碱管长不管出。

4、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5、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6、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7、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8、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9、雨夹雪、下不歇。

10、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11、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12、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3、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4、要想庄稼长得凶,一家一个沤粪坑。

15、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6、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17、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18、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19、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20、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21、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22、青贮饲料营养好,马牛驴骡好上膘。

23、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4、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25、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26、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27、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28、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29、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篇7: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下面介绍一部分与小雪节气有关的谚语和民谣。

黄河中下游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长江中下游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根据小雪有无雪预测来年年景

从一些有关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长工,庄稼都长得好。如:“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等。

篇8:有关农耕的谚语整合

2、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3、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4、洪涝灾害轻与重,树多树少大不同。

5、人把地肥,地把人肥。

6、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7、荒山栽树,由穷变富。

8、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9、夏作秋,没得收。

10、枣芽发,种棉花。

11、先耕白塘土,后耕淤泥头。

12、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13、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14、宅旁栽上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15、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16、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

17、身好谷穗大,母胖儿子肥。

18、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19、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20、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21、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22、来水不过三五天,错过机会河道干。

23、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

24、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25、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26、春雷响,万物长。

27、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28、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29、打井挖泉,取水灌田。

篇9:关于立夏的农耕谚语(80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用到谚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都有哪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谚语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立夏的农耕谚语(精选8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夏的农耕谚语1

1、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2、立夏见夏,立秋见秋。

3、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4、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5、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6、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7、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8、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9、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10、立夏晴,雨淋淋。

11、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12、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13、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14、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15、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16、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17、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18、勤添少给,无料也肥。

19、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20、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

21、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22、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23、地边锄杂草,病虫都减少。

24、马无夜草不胖,牛不足饮不壮。

25、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26、苗要好,除虫早。

27、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28、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29、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30、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31、棉花勤锄草,秋后拾花早。

32、种地要三壮:人壮、地壮、牲口壮。

33、牛要喂饱,马要夜草。

34、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35、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36、忙时喂嘴,闲时喂腿。

37、有了水浮莲,养猪不赔钱。

38、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

39、勤刷毛,膘头好,舒筋活血疾病少。

40、锄草不论遍,越锄越好看。

41、年驴月马十天看老牛。

42、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43、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

44、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45、护根草,长到老。

46、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47、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48、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49、糟糠出猪,粪草出鱼。

50、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51、力量麦子锄头谷。

52、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53、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54、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55、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56、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57、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58、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59、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60、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批瞎瞎。

立夏的农耕谚语2

1、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2、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3、立夏晴,雨淋淋(赣)。

4、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5、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6、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

7、春争日,夏争时。

8、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9、立夏雨,涨大水(湘)。

10、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11、立夏种绿豆。

12、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13、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14、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15、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16、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17、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18、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19、立夏前后种络麻。

篇10:处暑节气谚语经典节气谚语

2、立夏前后山水下。

3、夏狼过去秋老虎。

4、白露墁蓖秧,寒露拔葱秧。

5、立夏立夏,站着说话。

6、九里的雪,户家的客。

7、立秋九日添层单。

8、上岗麦种惊蛰,下潮麦种春分。

9、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0、立夏不下,高山莫耙。

11、小来偷针,大来偷金。

12、大暑的糜,拿手提。

13、人大心开,树大自直。

14、清明种麦豆。

15、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6、四月十五,漫种葫芦。

17、冬天多积一担肥,秋天多打一石粮。

18、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才是暑。

19、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浴。

20、二伏热,来伏热。

21、五月杏、六月瓜,七月葡萄架上挂。

22、七九六十三,行人__单。

23、秋分糜子寒露谷。

24、芒种前后把种下。

25、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26、家有千顷田,不如子孙贤。

27、二月清明放着种,三月清明抢着种。

28、九月十五黑霜降。

29、二月二十晴,花果爱煞人。

30、惊蛰不放蜂,十箱九箱空。

31、清明断雪,谷雨止霜。

32、九月燕子站不久。

33、六十日荞麦四十日雨,又要田沟不起水。

34、三九水流,来年渴死老牛。

篇11:惊蛰节气谚语经典节气谚语

2、打好棉花营养钵,天好及时把种搁。

3、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4、惊蛰断凌丝。

5、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6、栽上葡萄喝美酒,种好桑柞穿丝绸。

7、造林要护林,不护不成林。

8、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遮团溜溜。

9、牛头马尾驴中间。

10、林网占地一条线,保护农田一大片。

11、人均百棵树,等于建金库。

12、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13、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

14、猪五羊六牛十月,兔子一月生一窝。

15、栽个花果山,强似米粮川。

16、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17、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18、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19、待要河堤固,莫砍河边树。

20、春栽杨柳夏栽桑,正月种松好时光。

21、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22、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23、深翻土里瓜如瓢,硬土里头收核桃。

24、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25、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26、栽树在河畔,防洪保堤岸。

27、光栽不保,越栽越少。

28、枣树抗旱、抗涝又抗碱,易栽易活还易管。

29、二月打雷麦成堆。

篇12:惊蛰节气谚语 的惊蛰节气谚语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爱花花结果,惜柳柳成荫。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森林是命脉的源泉。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种树如种田,管树如修棉。

惊蛰至,雷声起。

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春季生产掀____,从南到北忙春耕。

栽上摇钱树,农业迈大步。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高山松柏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惊势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春雷响,万物长。

苹果喜寒,栽植不宜南。

养蚕,酸枣当年能卖钱。

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惊蛰刮大风,冷到五月中。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杨柳下河滩,果树上半山。

植树造林,富国富民。

地化通,赶快耕。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花椒不耐冻,阳暖之处种。

荒山成了林,变成聚宝盆。

惊蛰雷声,全月雷轰轰。

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黑沙土里大红桃,厚土栽桑根子牢。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老配早,幼配晚,壮畜配中间。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起苗不伤根,栽树坑挖深。

一代栽树,辈辈幸福。

浇水高低看得准,整平土地少费劲。

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人要文化,山要绿化。

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荒山栽树,由穷变富。

柿子核桃寿命长,子子孙孙吃不光。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惊蛰冷,冷半年。

惊蛰地气通。

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山前柞树山后松,栽上没有不成功。

栽树无时,莫叫树知;多留宿土,剪除陈枝。

东逛西串,不如挑沟垒堰。

大麦豌豆不出九。

人养山,山养人,荒山秃岭变黄金。

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沙里青杨泥里柳,栽上能活九十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冷惊蜇,暖春分。

打好棉花营养钵,天好及时把种搁。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惊蛰断凌丝。

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栽上葡萄喝美酒,种好桑柞穿丝绸。

造林要护林,不护不成林。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遮团溜溜。

牛头马尾驴中间。

林网占地一条线,保护农田一大片。

人均百棵树,等于建金库。

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

猪五羊六牛十月,兔子一月生一窝。

栽个花果山,强似米粮川。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待要河堤固,莫砍河边树。

春栽杨柳夏栽桑,正月种松好时光。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深翻土里瓜如瓢,硬土里头收核桃。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栽树在河畔,防洪保堤岸。

光栽不保,越栽越少。

枣树抗旱、抗涝又抗碱,易栽易活还易管。

二月打雷麦成堆。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花椒树,农家宝,少占地,收益高。

马怀驹子整一年。

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绿了荒山头,干渠清水流。

要想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惊蛰蛾子春分蚕。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梨树杏树寿命长,都能活到百年上。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沙里青杨泥里柳,石头垃子种枰柳。

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靠根撑。

房前屋后好栽桑,养起蚕来不用慌。

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点在惊蛰口,一碗打一斗。

篇13:二十四节气芒种节气谚语经典谚语

2、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3、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4、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

6、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

7、芒种打雷年成好。

8、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9、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1、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12、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13、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14、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篇14:24节气谷雨节气谚语

一年甘薯半年粮。

一季塘泥二季肥。

十成稻子五成秧。

沙山花生土山粮。

谷怕钻心虫。

干打垄,湿插苗。

谷锄针,豆锄瓣。

锄梦花,促棉发。

高地芝麻洼地豆。

窝瓜喜阳不喜阴。

稻子最喜安窝肥。

稻收塘泥麦收粪。

横栽番薯竖栽葱。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上一篇:开发工程师等级标准下一篇:珍视亲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