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儿童睡前故事

2024-05-08

3-7岁儿童睡前故事(共15篇)

篇1:3-7岁儿童睡前故事

小象长大了,要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他搬到了动物小村。

动物小村的每个小动物都有一所漂亮的房子。

“我也要建一座漂亮的房子!”小象想。小象去运盖房子用的砖头,走到半路,看见小鹿和小猴推着一车砖头,他们力气小,推着真吃力。小象说:“我力气大,我帮助你们运砖头吧。”“谢谢你,小象。”小鹿和小猴说。小象问:“你们不是有房子吗?怎么还要运砖头盖房子?”小鹿和小猴说:“我们为一位好朋友盖房子。”

小象帮小鹿和小猴运了一天的砖头。第二天,小象要去运自己的砖头,走到半路,碰上正吃力的推着一车瓦片的小兔和小猪。小象说:“我力气大,我帮助你们运瓦片吧!你们都有了房子怎么还要运瓦片啊?”小兔和小猪说:“我们是为一位好朋友盖房子呢!”小象帮他们运了一天瓦片。第三天,小象要去运自己盖房子用的砖头,走不远,看见小鹿、小猴、小兔和小猪正在一块空地上盖房子,他们四个人一人砌一堵墙,砌得真快,可就是少一个递砖头的人。小象说:“我给你们递砖头吧!”四个小伙伴说:“谢谢你!”

小象帮了一天的忙,天黑了。一座漂亮的房子建成了。小象说:“好了,我要走了。”四个小伙伴说:“你要去哪儿?这就是你的房子,你的家呀!”“什么?这是我的房子?这不是你们为好朋友盖的房子吗?”小象很奇怪的说。“你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呀!”四个小伙伴大声说。“是这样呀,太谢谢你们了!”小象感动地说。

从此,小象和他的这些好朋友亲亲热热的生活在了一起,日子过得特别快乐!

篇2:3-7岁儿童睡前故事

一辆名叫多多的小汽车,他最不听话,人家在学校里学习开车、停车、左转弯。。。。。。他不好好儿学习。老师让大家靠右边走,多多却在路当中,开快车道抢先。大家练习转弯,老师说:“转弯要慢点。”多多一个急转弯,差点撞到学校的墙壁。老师对他说:“多多要注意啊!不然会闯祸的!”

有一天,多多偷偷地流出学校,看见一辆电车,那辆车开了80码,多多也追了上去,渐渐地超过了电车,他十分高兴,由于没掌握技巧,撞上了大卡车。十天以后,汽车们都学好了本领,快乐地开出了学校,做工作去了。

只有多多还在医院里,他叹着气说:“唉!不听话就是不好!”

篇3:3-7岁儿童睡前故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昆明市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男女各半)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各幼儿园抽取100个样本,按照大、中、小班平均抽取。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回收率93.8%,其中男童235名,女童234名,男女比例为1:0.98。

1.2 研究工具

1.2.1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家长卷)该问卷将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问题称为“A”行为(即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第二类称为“N行为”(即神经症行为)。评分标准分为三级:父母问卷总分62分,以13分为临界值,大于13分评为有问题行为,如“A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归为“A行为”,反之归为“N行为”,评分相等则为“M行为”(即混合行为)。

1.2.2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量表包含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6个维度。根据研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问题,量表由父母填写。

1.2.3 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选用由NYSL小组设计的家长评定的3-7岁儿童气质问卷(PTQ),选定符合9个气质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映域)且能清楚、独立地代表儿童日常生活一般表现的72个条目,采用7分法评定。并根据其中5个维度(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气质”、“启动缓慢型气质”、“易养型气质”,其余为中间型。对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进行因子分析,以“行为抑制一非抑制”理论为假设,将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分为两个维度:“行为抑制”和“非抑制”,对问卷进行“两因子”的因子分析。

1.3 调查方法

发放问卷前,在幼儿园举办关于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气质发展影响的讲座,向家长及幼师宣传相关知识,说明调查意义及项目要求;并详细介绍该问卷的填写方法,要求认真、如实的回答每一个问题,及时收回问卷。对个别填写不合格的问卷,进一步向家长解释并重新填写。家长完成问卷后交回幼儿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Amos 6.0统计软件实现协方差结构模型的建立。

2、结果

2.1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的相关检验

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对男孩气质的影响是一致的;父母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情感温暖、理解与男孩的注意分散、趋避性、规律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男孩的活动量、反应阈、情绪本质、规律性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恰好与女孩相反。

2.2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的差异性检验

父亲的养育方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比于女孩,母亲在对男孩的养育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策略;活动量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孩较女孩的活动量更大。其他因素在性别上未见显著性差异。

2.3 儿童气质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父母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作为自变量,儿童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过程略)。检验出以下气质因素可作为预测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男孩的“活动量”、女孩的“适应性”、“情绪本质”、“活动量”、“反应阈”。五个因素系数的P值均<0.05,呈显著性。

2.4 儿童气质与父亲养育方式的模型构建

在下面的路径图中,F1=父亲的情感温暖,F2=父亲的惩罚、严厉,F3=父亲的过分干涉,F4=父亲的拒绝、否认,F5=父亲的过度保护;T1=非抑制行为,T2=抑制行为;Bn=神经症行为,Ba=反社会行为。以下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标显示模型拟合度可以接受。综合分析两个模型,可以说明儿童气质和父亲养育方式以气质为中介变量形成广义上的双向影响关系。

2.5 儿童行为、气质与母亲养育方式的模型构建

在下面的路径图中,M1=母亲的情感温暖,M2=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3=母亲的拒绝、否认,M4=母亲的惩罚、严厉;T1=非抑制行为,T2=抑制行为;Bn=神经症行为,Ba=反社会行为。以下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显示拟合度可以接受。

模型2.5.1与模拟2.4.1最大的不同在于,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拒绝、否认除了通过抑制行为间接影响反社会行为,还能直接影响反社会行为,因而在母亲的养育方式中,突显拒绝、否认的重要。

对比模型2.4.2和模型2.5.2的不同路径,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父亲,母亲对于儿童行为的反应更为直接。

3 讨论

3.1 儿童气质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气质是儿童对环境应答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行为是儿童气质的外在表达形式。儿童的气质是直接观察不到的,直接观察到都是儿童的行为。本研究发现对父亲养育方式发生直接影响的是儿童气质,行为通过气质间接影响父亲养育方式;对母亲养育方式发生直接影响的是行为,气质通过行为表达间接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母亲似乎更愿意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直接反应,母亲的“惩罚、严厉”直接对反社会问题发生影响,也就是说无论儿童偏向何种气质,母亲的“惩罚、严厉”都能直接导致儿童反社会问题的发生,还可以说,无论何种气质的儿童犯了错,母亲会更倾向于采取相同的“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比较母亲,父亲似乎更倾向于先着重考虑儿童的气质,然后在对其行为选择养育方式。所以可以假设,父亲在处理儿童行为之前,有一个对儿童气质的认知过程。

3.2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中发现父亲的养育方式与气质的影响路径并不对等。儿童行为通过气质间接影响父亲养育方式的各标准回归系数的平均值为0.80,而父亲的养育方式通过气质间接影响儿童行为的各标准回归系数的平均值为0.50。儿童行为几乎可以对父亲全部的养育方式都有重要影响,而父亲的养育方式中只有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对气质有重要影响,而通过气质间接影响儿童行为的就只有父亲的过度保护。所以儿童行为、气质对父亲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气质、行为的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儿童气质的影响路径也不对等。和父亲的不同,在影响养育方式的模型中,行为成为了中介变量,这一不同揭示了家庭中父母和儿童关系上的差异。母亲养育方式通过气质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的各标准回归系数的平均值为0.60,儿童气质通过行为间接影响母亲养育方式的各标准回归系数均值为0.75。同父亲一样,儿童行为、气质对母亲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气质、行为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相比父亲,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儿童对于母亲养育方式的影响力更小。

总之,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但气质并不是影响行为的单一因素,气质与其它因素对行为问题的发生共同起作用,气质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基础,行为问题是气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需在背景环境中考察气质对行为的作用。父母养育方式是与气质结合共同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中最要的,是儿童与外界接触、交流、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相同的父母养育方式施加给儿童的影响通过儿童的气质进行调节,形成不同的行为,当出现问题行为时,父母也会根据儿童的特点调整养育方式。因此,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

摘要:目的:探讨3-7岁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互影响模式。方法:应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 8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对男孩气质的影响是一致的;父母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情感温暖、理解与男孩的注意分散、趋避性、规律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男孩的活动量、反应阈、情绪本质、规律性呈显著性负相关,恰好与女孩相反。对父亲养育方式发生直接影响的是儿童气质,对母素养育方式发生直接影响的是行为。结论:儿童气质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大于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气质的影响,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

关键词:儿童,气质,养育方式,影响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论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相互作用[J]。中国幼儿教育周刊.2002,04,25(3)

[2]曹爱华等,儿童气质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4,14(2):177- 179

[3]夏明珠,刘文.儿童气质与父母养育因素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2):65-60

[4]夏明珠.3-5岁儿童气质的活动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25-26

篇4:3-7岁儿童睡前故事

【关 键 词】儿童;沉浮概念;认知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43-03

一、问题提出

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儿童掌握概念逐渐接近科学水平。沉浮概念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尤其是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儿童判断和解释物体沉浮时,从联系物体的个别特征发展到联系多方面特征,进而依据比较本质的特征揭示物体特征与沉浮的规律性联系,沉浮概念的发展反映出儿童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国外关于沉浮概念的研究较多。Kohn(1993)[1]研究表明,4~5岁儿童能从物体的密度、重量和体积预测沉浮,且正确率高。黄尹真(2004)[2]研究发现,4~6岁儿童判断沉浮时易受物体大小、重量等的影响。Havu-Nuutinen(2005)[3]发现,6岁儿童能用物体的一种或几种不同特征,如质量、体积或将二者结合解释沉浮。综合现有研究,人们主要关注儿童对沉浮概念成因的认识,而对沉浮概念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年龄跨度较小,对各个水平的划分有一些重叠。基于此,本研究以3~7岁儿童为对象,探讨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特点,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重庆市的两所幼儿园和小学随机抽取儿童132人,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和城乡。其中3岁组17人,4岁组44人,5岁组36人,6岁组16人,7岁组19人。3岁组指已满3岁不足4岁的儿童,其他年龄组的界定相同。

(二)研究工具

采用测试法。测试材料共6组物体,玻璃弹珠、硬币、苹果、重木块、香蕉和回形针各一个。每组测试题由预测题和验证题组成,分别都有两个问题(以硬币为例):“硬币在水中沉下去还是浮起来?”“为什么?”主试先请儿童预测硬币的沉浮并解释原因,操作验证后,判断硬币的沉浮并再次解释原因。

(三)测试过程

主试由经过培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组成。由访谈者、笔录者和录像者共3人组成一个小组,一次测试一名儿童并逐字记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四)编码标准

儿童对沉浮的预测判断部分按三级标准计分,如预测硬币的沉浮时,回答“沉下去”记为正确;回答“浮起来”记为错误;回答“不知道”或无反应,记为不知道。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轻重和大小共同决定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又是影响沉浮的本质因素,因此轻重、大小是影响沉浮的最本质因素。另外,材质也影响沉浮。结合相关研究,根据儿童对物体沉浮的解释,围绕“不知道——非本质相关——单一本质——复合本质”这样的编码线索,将儿童的沉浮概念发展划分为4个水平,具体见表1。

表1 儿童沉浮概念发展水平与编码标准

三、研究结果

由于儿童要对六个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和解释,每个物体沉浮概念发展水平的划分标准又是一致的,因此将六组物体的测试结果加总后统计分析。

(一)儿童预测沉浮的发展状况

图1显示,各年龄组均有50%以上的儿童正确预测沉浮。随着年龄增长,正确预测沉浮的比例逐渐上升。另外,6岁组正确预测的比例最高,显著高于5岁组,而到7岁组渐趋于停滞,说明6岁是儿童预测沉浮的重要时期。

(二)3~7岁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特点

图2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沉浮概念从较低水平迈向较高水平,水平1和2的比例逐年下降,水平3和4逐年上升。其中,水平3上升最明显,水平4发展缓慢。另外,6岁组达到水平3的比例最高,显著高于5岁组,而7岁组有所下降。因此,6岁是儿童沉浮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

(三)操作前后儿童沉浮概念发展水平的差异

儿童对六组物体进行实际操作后,其沉浮概念发展水平均高于操作前的认识,但只在4、5、7岁组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是0.000、0.036、0.027。

四、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沉浮概念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研究表明,儿童正确预测沉浮以及沉浮概念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且年龄差异显著。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相应的认知结构。2~7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由象征思维向半逻辑思维过渡。[4]儿童的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相应地沉浮概念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这与袁美英(2008)[5]和Havu-Nuutinen(2005)[6]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物体沉浮的判断呈现出这样一种过程:从不能前后一致地按任何因素判断,到能以一种特征判断,再到能将多种特征重叠起来判断。[7]

(二)单一本质因素是儿童判断物体沉浮的主要依据

研究显示,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水平3发展,开始用单一本质因素判断沉浮;除3岁组外,使用单一本质因素判断的比例最高。这也得到了Denticini.(1984)[8]、陈玉真(2004)[9]等研究结果的支持。儿童通过积累经验,获得对沉浮概念的前科学认知。基于非本质相关因素的比例逐渐下降,但还难以真正形成对沉浮本质的认识,只能片面抓住影响沉浮的某一种本质因素,建立较为片面的沉浮概念。2~7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开始放弃“前概念”,追求客观认识,考虑事物的两个维度,追究因果关系。[10]因此,儿童能以物体的单一本质因素作为判断沉浮的主要依据。

(三)6岁是儿童沉浮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6岁是儿童正确预测沉浮及沉浮概念发展的关键期。6岁儿童处于直觉思维阶段,真正的概念逐渐代替象征性的前概念,逐渐觉察事物内部的相对性关系。5岁后,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等方面,其判断从反映物体的个别联系逐渐向反映物体多方面的特征发展。[11]因此,6岁儿童能逐渐理解沉浮的本质原因,沉浮概念的发展出现飞跃。另外,袁美英(2008)[12]的研究也认为,中班到大班是儿童沉浮概念发展的质的飞跃期,以轻重判断物体的沉浮开始成为主导特征。

nlc202309010618

(四)实际操作有助于儿童沉浮概念的掌握

儿童实际操作物体后的沉浮概念水平高于操作前的认识,这表明操作在儿童掌握科学概念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在相互作用中建构其认知结构,通过操作材料,与材料相互作用,获得与材料相关的科学概念,操作是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另外,由于3岁儿童处于象征思维阶段,有泛灵论倾向,不能形成成人意义上的概念,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或代替一类事物。[13]因此,3岁儿童对物体的沉浮毫无概念,操作与否影响不大;6岁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发展,能初步认识物体沉浮的本质原因,因此操作与否影响较小。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儿童沉浮概念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以有效促进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

(一)参照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由于儿童的沉浮概念发展水平存在年龄差异,教师应设计难易不同的教学活动。小班时,让儿童观察物体的沉浮,使其认识到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有的物体会沉到水中,帮助其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并用“浮起来”、“沉下去”等语言强化对沉浮的认知;中班时,可以分批投放不同材质的物体,并用“↑”、“↓”或“√”、“×”等方式记录沉浮,根据沉浮标记将物体分类;大班时,调动儿童的先前经验,探究沉浮的原因,并利用儿童的探索动力,帮助其尝试使材料现象发生变化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

(二)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儿童探究

教师应抓住6岁(即大班)这一关键期,在大班开展 “沉浮”主题活动。活动前,帮助儿童明确沉浮的判断标准: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落到水底并接触容器底部则为沉,不接触容器底部则为浮。[14]活动中,以“猜测—操作—验证”为线索,首先引导儿童猜测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将猜测结果用“↑”、“↓”记录下来并说明理由;其次,通过操作验证猜测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异同,思考原因;最后,通过对比操作排除颜色、形状、材质等无关因素,将相关因素锁定在重量、体积上。活动结束后,在科学活动区投放探索材料,做出表格供儿童记录。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帮带式分组

由于儿童思维水平的制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易发现材料中的沉浮原理。因此,教师应根据活动的核心目标创设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首先,设置核心目标,使其转化为儿童有能力探索的问题;其次,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在活动开始时抛给儿童,引导其在操作中深入思考。如在提供相同大小的铁球和木球后,可以拓展出一系列问题,如“这两个一样大小的球放到水里会怎样?”“为什么这个球沉下去,那个球浮起来?”“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最后,将儿童进行帮带式分组,将年长、年幼儿童分在一组,合作观察,带着问题进一步探索物体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关系。

注 释:

[1]Kohn, Amy S. Preschoolers'' Reasoning about Density: Will It Float? [J].Child Development, 1993, 64(6):1637-1650.

[2]黄尹真.幼儿浮力概念发展之研究[D].台湾屏东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4.

[3][6]Havu-Nuutinen,S. Examining young children''s co-

nceptual change process in floating and sinking from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5, 27(3):259-279.

[4][13]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9,86.

[5][12]袁美英.5-7岁儿童沉浮概念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14]徐杰,张俊等.大班幼儿沉浮概念转变的教学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29-430(1-2):41-46.

[8]Denticini. & Grossi,M.G. Understanding floating: a study of children aged between six and eight years[J].Europe-

an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1984,6(3),235-243.

[9]陈玉真.幼儿浮沉概念发展之研究[D].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1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2-184, 206.

篇5:3-7岁儿童睡前故事:冰镜子

一个很冷很冷的冬天,三个兄弟鼠早上起床一看,大缸里的水结冰了。

“笃笃笃,笃笃笃!”三个兄弟鼠小心地把冰敲下来了,圆圆的一大块儿,又平又薄又亮。

鼠老大说:“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学溜冰。”

鼠老二说:“我们可以在这上面打冰球。”

鼠小小说:“不,用它做镜子吧。”

对呀,用它做镜子最好了,他们这里从来没有镜子的。

冰镜子

三个兄弟鼠把冰块儿抬进了屋子里,镶上一圈边,背上贴一张大锡纸,再把它放到新做的木架上,做成了好大的一面冰块儿镜子。

小花猫来了,她要照着镜子洗洗脸。

小兔子来了,她要照着镜子给耳朵扎蝴蝶结。

蛤蟆小姐来了,她要照着镜子给大嘴巴涂口红。

大家排着队,来兄弟鼠家照镜子。当然啦,来的都是小姑娘。到了晚上,关上门,关上窗,再生一个暖炉,三个兄弟鼠真想舒舒服服睡一觉。

“滴答,滴答……”是什么响声啊?

原来是屋子里太热,冰块儿镜子开始融化了。

三个兄弟鼠熄灭了暖炉,打开窗,再打开门,让冷风吹进来,只有这样,冰块镜子才不会化。

他们躲进被窝里,继续睡觉。

三个兄弟鼠在被窝里说:“明天……嘚嘚嘚……小姑娘们还要来……嘚嘚嘚……照镜子的……嘚嘚嘚……”

篇6:3-7岁儿童睡前故事花花看病

猫医生给花花量了体温,测了血压,一切正常。猫医生说:“有时候我东西吃太多了,也会肚子胀,我躺在太阳底下睡一会,就没事了。”

花花在太阳底下睡了一觉,可是肚子还是不舒服。

花花只好去看猴医生。猴医生说:“我肚子不舒服,就去找一点薄荷之类的草药,吃下去就没事了。”

花花吃了草药,肚子照样不舒服。

花花看病

花花又去看河马医生。河马医生说:“我肚子不舒服就去洗个冷水澡,洗完澡就没事了。”

花花也去洗了个冷水澡,结果肚子没治好,反而差点给冷水淋成感冒。

看了这么多医生,一点效果也没有,花花不知道如何是好。孔雀大婶知道了,关心地问花花:“平时你都吃些什么呀?”

“大米、小麦、玉米,还有毛毛虫,什么好吃我吃什么。”

“有没有沙子呀?”孔雀大婶又问。

“沙子?”花花好笑地说,“好东西都吃不过来,我怎么会去吃沙子呢?”

孔雀大婶耐心解释说:“我们鸟类是没有牙齿的,吃东西不咀嚼,都是囫囵吞下。吃到肚子里,得靠沙粒、小石子等来磨碎,才能消化。你赶紧吃点沙子吧!”

篇7:3-7岁儿童睡前故事兔子努利

幸亏有好朋友兔子努利陪他去看牙医。海狸牙医住在湖边,他人很风趣,看到他,努利就不再那么害怕了。

听到海狸牙医和兔子努利的对话,慕特忍不住笑哈哈。

兔子努利

海狸医生也断过牙,他替自己补上了两颗金牙,讲起话来却还漏风。海狸很得意的说:「这两哥多速我自己镶上记的。」(这两颗都是我自己镶上去的)

努利说:「住虫我的牙齿澹了以后,我讲花就落哄。」(自从我的牙齿断了以后,我讲话就漏风)……

海狸牙医替努利补牙的时候,慕特都陪在努利身边,握着他的手。补好牙以后,努利好高兴。

海狸牙医看了看慕特,说:「现在轮到你。」

「可是,」慕特说:「我又没有牙齿!」

于是,海狸牙医拿了一个抽屉,裡面有好多假牙。他拿了一副出来,替慕特装上去。装了牙齿的慕特看来令人想笑。

篇8:3-7岁儿童睡前故事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已被WHO列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1,2],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而且近年来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笔者对安阳市殷都区21所幼儿园3 013名3 ~ 7岁在园儿童进行了龋患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2013年7—12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阳殷都区21所幼儿园的3 ~ 7岁在园儿童3 013名,其中男童1 664名,女童1 349名。

1. 2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 第4版) 和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4,5],调查人员为有经验的牙科医生及护士,调查前经统一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展口腔检查和填写相关表格。

1. 3统计分析Epi Data 3. 02双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龋齿患病率,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 ~ 2可见,3 013名儿童中,患龋人数1 282名,患龋率为42. 55% ; 总龋齿5 288颗 ( 全部为乳牙) ,龋均1. 76颗; 患者龋均4. 12颗,其中龋失牙数290颗,龋补牙数77颗,充填率为1. 46% 。

受检男童患龋率为41. 05% ,女童为44. 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 436,P > 0. 05 )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患龋率增高,其中6 ~ 7岁组儿童患龋率最高( 58. 01% )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40. 320,P < 0. 01) 。

由表3可见,上颌切牙患龋齿多,上颌牙列龋患呈现“中间高、两面低”。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多, 下颌牙列呈中间低两侧高现象。

3讨论

儿童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6],不仅可造成剧烈的牙痛以及牙龈和牙槽的严重病变,还可能形成全身性疾病,对儿童将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7]。本次调查显示,安阳市3 ~ 7岁儿童患龋率为42. 55% ,低于第2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76. 60%[8]、攀枝花市的53. 00%[9]、北京海淀的47. 00%[10]以及武汉东西湖区的48. 40%[11],但高于石家庄的26. 98%[12]和广西河池的38. 08%[13]。说明龋齿发生有明显地区差异,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生活习惯等不同可能是影响龋齿患病率的原因之一。

女童患龋率高于男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7岁前男女童的生活习惯差异不大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明显增高,6岁组高达58. 01% ; 3岁组充填率为0,充填率最 高的5岁组充填 率也仅为1. 84% ,远低于攀枝花市的3. 06%[9]。提示对儿童早期龋齿的防治工作有待加强,尤其是6岁组儿童正处于乳牙、恒牙交替阶段,更应注意龋齿的治疗。

从乳牙龋齿分布来看,不同牙位的易感性是不同的,患龋率呈左右颌基本对称分布,下颌乳磨牙明显高于其他牙位,上颌乳中切牙高于其他牙位,符合儿童乳牙患龋特点[14]。可能与儿童乳牙发育特点有关, 乳牙表面结构不成熟,硬度相对较低,抗酸能力差[15]。 乳牙牙体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及颌弓发育决定了其与邻牙接触为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儿童的年龄偏小,口腔卫生知识不足,不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喜欢吃甜食,均可能成为龋齿的易感因素。此外,国外也有报道,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决定了对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16]。

篇9:3-7岁儿童睡前故事

妈妈给宝宝们讲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像《一粒小草种》啦,《蜗牛爬山》啦等等。其中宝宝们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冬天的故事》,因为那里面讲到一种最使宝宝们感兴趣的东西——洁白的小雪花。妈妈说,那是一种白白的东西,飘飘扬扬地从空中落下来,有趣极了。

宝宝们多么盼望天上能下雪啊。有一天,妈妈找食去了,宝宝们正在窝中说悄悄话,忽然空中飘飘扬扬地落起了白白的东西,宝宝们一见又惊又喜,这不是雪花吗?于是他们就齐声喊起来:“下雪啦!下雪啦!”

小麻雀(下雪啦)

妈妈回来,她笑着说:“傻孩子们,这是从大柳树上飘下来的柳絮,不是雪花。下雪的时间还远着呢!”

许多天以后,宝宝们都长成会飞的小麻雀了。有一天,他们正在草地上玩,忽然一阵风吹过,许多许多的白片片飘飘扬扬地落了下来。这次没错,准是下雪了。于是小麻雀们欢呼起来:“下雪啦!下雪啦!”

麻雀妈妈听到喊声飞来了,说:“好孩子们,仔细看看,这是从槐树上飘下来的花瓣儿,不是雪花。天气冷了以后才会下雪呢!”

又过了好长时间,天气渐渐地有点冷了,小麻雀们长得更大了。有一天,他们飞到小山坡上休息,一阵冷风吹过,从空中飘飘扬扬地落下来许多白白的东西。这次肯定是下雪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飞回家,尉妈妈说:“下雪啦!下雪啦!”妈妈想了想,说:“又搞错了,你们看到的准是从远处飘来的芦花。耐心地等着吧,下雪的日子会来的。”

篇10:3-7岁儿童睡前故事

第二个上场的河豚鱼唱:“汪汪汪!”像谁呢?(像狗)

海洋音乐会

第三个上场的对虾唱:“刷刷刷!”像什么呢?(像扫地)

鱼虾们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声音像打鼓,有的声音像小鸟。最后轮到蓝鲸表演,只见蓝鲸们围成一圈,有高有低,有轻有响,有快有慢地唱起二重唱,好听极了。

海浪和浪花听了大吃一惊地说:“你们真是太棒了!”可是,他们怎么也不明白,鱼儿是怎么会唱歌地呢?

篇11:3-7岁儿童睡前故事小象消防员

小象波波想:“要是我有一份工作就好了。”

小象波波看见正在扫树叶的长颈鹿清洁工:“我来帮您吧。”波波正想帮忙,突然鼻子好痒痒,啊。啊。啊切!

波波看到在田野里的奶牛农夫:“我来帮您吧。”波波正想走过去,不小心踩到了田里的蔬菜。

小象消防员

“抓小偷!抓小偷!”小偷正从波波身边窜过去,波波看到正在追小偷的猎豹警察说:“我来帮您吧。”波波的汗滴滴嗒嗒的掉下来,可是他还在继续跑,但是猎豹警察已经抓到了小偷。

波波又看见正在送包裹的袋鼠邮递员,“我来帮您吧。”波波拿起一些包裹,走得摇摇晃晃的,包裹哗啦哗啦全散掉了,波波伤心的说:“我什么也做不好。”

篇12:3-7岁儿童睡前故事

这天,小蜗牛出门健身。正当他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在草地上爬行的时候,一只兔子像一阵风一样从他身边跑过去。

“小蜗牛,你快回家吧!跑得这么慢,真丢脸!”兔子扔下这句话就跑得不见踪影了。

“天哪,兔子跑得太快了,就像飞一样!”小蜗牛正羡慕(xiàn mù)兔子呢,一只乌龟又从后面赶上来,嘲笑他说:“呵呵,小蜗牛,你跑得太慢了!瞧你的样子多笨啊!”

小蜗牛看着乌龟骄傲地昂着头从自己身边爬过去,他难过地自言自语:“乌龟都跑得比我快,我真是最没用啊!”

快乐的小蜻蜓飞过来,看到小蜗牛垂(chuí)头丧(sànɡ)气的样子,关心地问:“小蜗牛,你为什么不开心啊?”

小蜗牛苦恼地说:“大家都比我跑得快,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笨的孩子了!你说我还怎么能开心呢?”

小蜻蜓却笑着说:“小蜗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长,你不该看不起自己,你有的本领别人都没有呢!”

快乐的小蜗牛

“你有跟别人不一样的脚啊!不信?你看啊!”小蜻蜓挥动翅膀指着小蜗牛的身后。

小蜗牛一回头,发现自己身后有一条银色的线。他忽然明白了:“我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一行闪光的脚印呢!”

小蜻蜓连连点头:“对,你能画出一条亮闪闪的跑道!除了你,谁还能做到这一点呢?”

小蜗牛开心起来:“噢,我不是一无是处呢!我也有别人没有的本领啊!”

“你还有一种了不起的本领呢!”小蜻蜓微笑着继续说。

“我还有什么本领呢?你慢慢告诉我,我激动得快要受不了啦!”蜗牛迫切地问。

“你会特技表演!”小蜻蜓一边说,一边比划,“你脚上的黏液可以帮助你安然无恙(yànɡ)地走过锋利的刀刃呢!”

小蜗牛惊喜地喊起来:“对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明天有一场才艺表演,你去参加吧!我现在就去给你报名!”小蜻蜓说完,笑嘻嘻地飞走了。

小蜗牛一想到明天自己会带给大家精彩的节目,心里感到无比的快乐。

小知识:

篇13:3-7岁儿童睡前故事

蜗牛妈妈和蔼地笑笑,说:“哦?为什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因为每次短跑比赛小蚂蚁都是冠军,可威风啦。大家都说我们蜗牛跑得慢,每次我跑步,他们都哈哈大笑,说还没有小蚂蚁散步快。妈妈,你不是说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做不成吗?我现在就开始训练,总有一天,会比小蚂蚁跑得快的!”小蜗牛昂起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蜗牛妈妈想了想,摸摸孩子的头,“好呀,妈妈支持你的梦想!可是你一定得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嗯?!”小蜗牛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放学,小蜗牛就奔赴操场开始了短跑训练。可当他满头大汗地赶到操场时,小蚂蚁早已经完成了热身运动。

爱短跑的小蜗牛

一只蚯蚓从土里钻出来,朝小蜗牛嚷道:“喂,小傻瓜,听说你要和蚂蚁比赛短跑,啧啧,真是自不量力!”

“你……你……”小蜗牛抹掉小脑袋上的汗珠,好不容易才喘匀了气,对蚯蚓说:“你不要小瞧我,总有一天我也会跑得很快的!”

蚯蚓不屑地咂吧咂吧嘴,耸耸身子又钻回土里去了。

就这样,小蜗牛开始了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短跑训练。每天放学后,在被夕阳柔和光芒所笼罩的青草操场上,总会看见一个小小的努力奔跑的身影。小蜗牛非常用功,小蚂蚁跑一圈,他就咬着牙跑两圈,小蚂蚁训练半个小时,他就憋足了劲儿训练一个小时。小蜗牛累了就到树荫下乘一会儿凉,渴了就“咕咚咕咚”喝几口水,蚯蚓的嘲笑他也不在乎,在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总有一天,他也会跑得像小蚂蚁一样快的! 一个月两个月……小蜗牛从来没有间断过。他的皮肤晒黑了,个儿也长高了,甚至蚯蚓也不再嘲笑他,会帮他加油鼓劲。

班级短跑比赛,小蜗牛自信满满地站在起跑线上。

……

“妈妈!妈妈!”小蜗牛一回家,就委屈地将头埋在蜗牛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他眼睛红红的,“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跑不过小蚂蚁?小蚂蚁经常偷懒不来训练的,我一天也没落下过,可……可我还是差了他好大一截。”

小蜗牛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蜗牛妈妈轻轻地抚摸着小蜗牛的背说:“孩子,这次比赛你虽然输了,可是妈妈还是很高兴。”

“为什么呀?”小蜗牛抬起小脑袋说。

“因为你努力过了。孩子,世界上的事情,不是每一件你努力了都会成功。可如果你不努力,便注定会一事无成。虽然你想跑过小蚂蚁的愿望没有实现,不过你看看,你现在是不是比以前长高了、长结实了不少?这也是你努力的成果呀!”

篇14:3-7岁儿童睡前故事

一天,拖拉机看到一个农民,忽然想起他应该去帮农民伯伯耕地,就和保时捷道别。保时捷可舍不得明友离开,他说:“你去哪里,我也去哪里。”拖拉机说:“不行,我去的地方不适合你。”保时捷说:“我可是保时捷啊,没有我去不了的地方!”

保时捷和拖拉机

拖拉机说:“我是去田里耕地啊!”

保时捷不顾明友的劝告,冲进田里准备耕地。他使劲地踩着油门,可是轮子在松软的泥土里空转,就是无法前进。保时捷被扬起的灰尘弄得灰头土睑,幸亏好朋友拖拉机把他拖了出来。保时捷羞懦地低下头,他心里想:真不该不听日月友的劝告。

篇15:4岁儿童睡前故事

他们从队伍前边走过去,突然熊发现队伍里有一头毛驴和一只兔子,不禁冷冷一笑。狮王见了说:“熊兄有什么高见,请不客气指出来,帮我整顿好军容呀!”

“陛下,我怎敢取笑您的大军?”熊答道,“只不过我见到毛驴和兔子也混在里面, 一个愚笨如猪,一个胆小如鼠,心想他们也要跟大王冲锋陷阵,不觉好笑起来哩!”

“驴子和兔子虽然不能冲锋陷阵,可他们一个是大嗓门,一个是飞毛腿,当号手和传令兵,谁又能比得上他们呀?”狮王解释说:“熊兄,一支军队没有号手和传令兵,行吗?”

上一篇:我爱书小学作文下一篇:街道洁美机关竞赛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