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024-04-18

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精选5篇)

篇1: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赵乐际在全国党建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强调

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国党建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暨五届三次理事会2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求实精神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乐际充分肯定全国党建研究会取得的成绩,向为党建研究倾注大量心血的老同志和党建研究工作者表示感谢。他指出,要从90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中、党建研究内在规律中、世界执政党经验教训中,把握党建研究的正确方向。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明政治纪律、组织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开展深度研究。坚持立足党建与放眼全局、理论与实践、政治性与学术性、专业研究与社会参与的统一,多出导向正确、思想深刻、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全国党建研究会理事、顾问、特邀研究员,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党建研究会(学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篇2: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

水利改革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山东的未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山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山东省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系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保障。

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原则,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紧抓住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是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推进山东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十二五”期间,要紧紧抓住建设现代水利示范省的机遇,以现代治水理念为引导,以现代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制度和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为保障,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现代水利示范市、示范县建设,全面推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跨越发展。要力争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一是大幅度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初步实现全省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大幅度提升防洪减灾能力,集中解决防洪突出问题,确保完成规划内全省河流治理任务,使防洪重点城市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四是大幅度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全省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面积大幅度缩小,基本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五是大幅度提升节水型社会管理能力,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用水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六是大幅度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水利信息网络和应用服务平台。

二、着力构筑现代山东水网基础工程体系

配套完善的工程体系是现代水利的基础。加快构建具有水资源调配、防洪调度、水系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是适应省情水情的必然选择。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工程基础,突出抓好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雨洪水资源化、农田灌排、生态水系和水利信息化等六类工程建设,努力构建湖库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的现代山东水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要以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工程形成的T字型调水大动脉为基础,以建设河道、渠系、水库连通工程为重点,以水库、湖泊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载体,构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全省水网框架。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山丘区水库及河道拦蓄工程,同步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区域水网、局域水网建设步伐,做到南北贯通、东西互济,河库串联、水系联网,余缺互补、调引结合,尽快实现长江水、黄河水与当地水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要突出强化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重点搞好210条中小河流和15条重要支流治理,加快黄河标准化堤防、进一步治淮、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沿海防风暴潮、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各市也要配套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提高防御超标准洪水、超强度风暴潮和科学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全省防洪安全。要围绕生态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水系建设,促进地下水的采补平衡。要加强水土保持、河湖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地下水回灌补源和海水入侵防治,逐步恢复和维护河湖生命健康。要建立完善流域治污体系和水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加大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治污力度,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三、切实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障。各级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和对山东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坚决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充分发挥“红线”指标的硬约束作用,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在下一可补充、可更新的范围内,通过控制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科学发展。要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要严格实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强化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强化饮用水应急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依法管水,健全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加快水资源配置、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流域管理、水资源节约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建设,确保各项水利工作有法可依。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专职水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装备水平,严厉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四、始终把推进水利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水利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水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水利现代化进程。要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以改革推动发展、激发活力、增强后劲,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把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水利改革的核心内容,强化对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

篇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创新

( 一) 此次决议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治的决议

从党的全会的历史来看,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执政以来第一以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重大会议, 仅看我国1978 年以后的各届全会, 最多的就是关于经济建设以及改革方面的决议, 其次是党的建设方面的决议, 最后就是关于文化建设类的决议。而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是1978 年以来的第一次, 由此可见, 这份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 在我国党和国家的历史上,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二) 总结了经验教训的伟大成果

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深刻反思了背离法治轨道的惨重代价, 正确的判断了当前国内国际的严峻形势, 创造性的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党已经深刻的认识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是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法宝, 是发扬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 三) 系统阐述了当代中国法治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体系

新时期下我们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 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还首次提出了人民主体这一当代中国法治的核心价值, 充分的凸显了我们党发扬法治精神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由此可见, 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主体的, 切实的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理念, 必然会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广泛参与和全力支持。

二、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 一) 把法治中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

在以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过程中, 虽然法治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 但还是没有把法治建设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中国, 就是要明确宪法法律的重要地位,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 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让我们的社会运行的更加稳定和谐。将法治中国的建设渗透到我国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去, 将法治活动成为每个公民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建设成一个人人懂法, 人人守法, 公平有序的的和谐社会。

( 二) 必须符合我国国情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吴邦国委员长指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但是在法律规范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相关法律存在着纰漏, 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我国法治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立足于我国的基本现实情况, 有效的解决人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法治建设。

( 三)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就必须坚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 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 坚持党的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 要严格的和西方国家搞“宪政”作区分。我国推行依法治国的方略,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使我国依法治国工作的推进和创新体现出中国特色, 最终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

( 四) 法治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

我国现如今法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理论与现实实际严重脱节, 反映出了过去我们要么一味的直接引用外国法治理论, 要么就是对中国的法治想象剖析的不够深刻。所以, 我国在实践创新中必须吸取别的国家的有益经验, 立足当前, 着眼于长远, 深刻的探析制约我国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从这些矛盾和问题出发, 明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实施依法治国的有效途径

( 一) 保持法治信息畅通

只有获取法治信息的渠道畅通,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才能保证法治信息被公民所熟知。要有明确的法治宣传平台, 公民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相关的法治信息, 还可以在微博、微信、qq、报纸、广播、电视等平台上宣传法制信息, 及时传达最新的法律动态。各级政法部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法治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中去, 找与群众思想的共鸣点, 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依托当地的各个宣传部门, 完善各地区, 各乡镇, 各社区的法治宣传活动, 丰富宣传的形式, 吸引更多的公民参与法治文化的建设中来。

( 二) 不断宣传法治文化

要积极全面的向社会大众各阶层宣传法制文化, 采用传统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 用法律方式保护自己; 其次, 利用网络宣传法律, 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相关法律最新的动态, 在看新闻百态的同时学到法律知识; 最后, 开展法律专题教育活动, 向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群进行法律教育活动, 使我们各行各业的各项工作都能井然有序的开展。

( 三) 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

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首先, 各级法律部门应当意识到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与宣传部、文化部等形成良性互动, 做好法治精神弘扬的规划、组织、协调、实施等工作, 同时, 积极的深入到基层群众中来, 对法治活动进行指导、建议。其次, 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参与到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的活动中来, 鼓励基层人民群众自编自导的法治精神弘扬活动, 使人人在这些法治文化活动中牢固法治理念, 树立自觉遵法守法的意识, 提升自我的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1]肖金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创新.山东社会科学.

[2]胡霞.浅谈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法治博览.

篇4: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思路和途径,是给企业提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从文化的特殊属性来诠释企业文化的定义和概念,企业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组成内容的特殊文化形式,是由西方社会传播而进入现代中国企业的外来“物种”,是西方哲学思想理念的衍生物,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行为观念上的创新和“变异”,它区别于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定义和普遍意义上的概念,又不同于现代社会所应用的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逻辑学、领导学、组织学等原理而独立存在的一门新型学科。

二、努力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变成企业发展的“硬道理”,这是企业现代制度条件下的特别重要的命题。

企业文化建设,从无形的精神力量到有形的物质成果,转变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当前,如何把企业文化在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由“虚”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之路,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特别重要的一项命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完成好这个命题,对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经过反复的理念探讨和实践论证,要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行为准则,两个方向定位,把握两个主题,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即:

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依据企业的实际,把企业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形象符号、标语口号等外在的相关内容与形式分离出来,独立于企业文化自成体系,成为企业品牌管理的行为主体,这是当前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着手解决的定位问题,是逻辑概念和辩证思维最基本的判定方式。这种判定,同时又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创新的方向。

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回归到员工思想管理工作本质上来,就是要把员工的思想工作,全部集中到一心一意为员工思想教育引导服务。

从总体上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特点及本质要求,才是未来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客观的选择。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必须实行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变革,牢牢抓住“两个准则、两个方向、两个主题”,一定要通过企业民主的有效途径和民主化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员工组织起来,以热点问题和焦点事件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讨论、分析、综合等流程,形成相对正确而统一的认识,才能激发起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兴趣,借此潜移默化地灌输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只有经过具体生动的企业文化所涵盖的现实案例,才能真正提炼学习正确的理念价值观,才会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总结归纳出企业宗旨、企业精神,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做到活学活用,让企业文化成为一种资源,一种能量,一种无形的资产,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企业只有做到了这些有效的创新转型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巨大 的精神财富,无形的企业资产,就必然会转化成企业的物质成果、有形的企业资产。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责和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为企业的生机活力服务。抚顺石化公司合成洗涤剂厂“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活动的教育实践过程,充分地体现出当代企业员工所应具有的“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国石油工人“大庆铁人”精神弘扬和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员工思想行为上的展示,“我爱我家”通过企业员工感恩的方式,回报企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用爱岗敬业的精神、艰苦创业的作风、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严守法纪的行为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了中国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一个又一个先进人物和优秀典型。这些先进人物和优秀的典型,在“家”文化的引领下,不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当代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展示,他们让身边的广大员工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那种大公无私、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畏难、不惧险、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又是新的时代赋予企业文化的使命和新的生命力。

三、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是创新特色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油抚顺石化公司合成洗涤剂厂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活动的教育实践过程,是经历了十五年的发现、挖掘、提炼、总结、推广、提升六个阶段步骤,才达到了今天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家”的文化破土而出,一步步从基层班组走向了车间;又一步步走向了整个全厂;最后,又从合洗厂一步步地迈向抚顺石化公司和中油所属企业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让“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的根扎得更深,更牢固,果更多、更实,文化的思想理念传播得更远、更长久,最终变成企业每一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不再是大家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和标语,而是铭记在心完全自觉的思想行为,成为释放正能量的推进器。

篇5:牢牢把握党建研究正确方向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这是继总社主办的“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参加本次论坛的学者专家紧紧围绕主题,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 从历史根源到现实发展状况, 从理论阐述到对实际工作的建议, 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

本次论坛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有助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进一步振奋精神, 理清工作思路。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一、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合作经济

步正发主任在主题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科学认识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制度优势、机制优势、自身的生命力和活力。正确看待这一经济对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的理论内涵和实际效果, 正确认识公有制实现的多种形式, 以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进一步解放思想, 克服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主观、片面的观念, 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错误理解, 毫不动摇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要正确看待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各个发展阶段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和独特的宝贵经验, 从深刻分析主要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中反思自身观念、思路和工作中的差距, 分析外部环境和条件制约所带来的影响;从城乡更宽广领域, 正、反多方面的典型, 研究概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新成果和新启示。

要理性认识集体经济、合作经济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为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产业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方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创造难得的发展机遇。适应时代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 加速了企业由注重规模向注重平台转变, 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小作坊企业、集体企业和合作企业。同时, 这也给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提出了在观念思路、市场定位、发展方式、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要抓住深化改革机遇, 为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党中央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紧抓机遇, 首先要深化自身改革,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影响力, 加快生产方式、营销模式、机构职能、人才队伍及各类平台相应调整, 按照合作共赢思路, 加快资源整合, 推进转型升级。同时, 要充分运用政府出台的深化改革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 落实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 推进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要努力创造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宣传和理论研究, 总结推广各地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 推动有关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 进一步加强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政策法规条件, 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二、要从巩固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高度认识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钱桂敬指出,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集体经济符合我国国情, 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要从巩固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高度认识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的重要性,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进一步加强对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宣传。要发挥集体合作经济杂志、刊物、网站的作用, 加强同主流媒体的沟通、配合, 大力宣传集体、合作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 宣传各地联社职能创新、搞好服务的典型经验。要对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发展, 对联社工作中的共性和突出问题组织深入研究。同时, 努力使我们的刊物和网站成为学会会员之间、学会与社会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要通过理论研究, 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方针、政策、成果、贡献和作用, 营造良好的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健康发展。

三、从理论上澄清集体合作经济的相关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智奎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概念从所有制意义和经济组织形式的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界定意见。他认为关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定义, 学界已有很多次讨论, 应该说, 在学理上已经达到共识, 没有大的疑义。我们通常所讲的集体经济 (Collective economy) , 是在所有制的意义上讲的, 即集体经济所有制。合作经济 (E-conomic cooperation) 通常是指经济组织形式。前者是在所有制的性质上加以界定, 后者是从组织形式上加以界定。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关系, 我认为可以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来说明。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说, 内容是主要的、决定的方面,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同时能动地反作用于内容。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来看, 我们可以将集体经济视为合作经济, 合作经济的实质就是集体经济, 合作经济是集体经济的表现形式, 是表现为各个层次和类型的合作社组织。因此, 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二者可以当作同义语来看待。

天津市城镇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认为, 合作经济是集体经济的起源。把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联在一起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马克思认为, 合作经济的“合作生产”、“合作经营”具有集体劳动、“集体占有”、“集体原则”、“集体经营”等集体经济概念。马列主义的集体经济观念是我们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集体所有制是相对于私有制提出来的, 集体所有制是社会共同所有的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由于消灭私有制是一个过程, 在不废除农民所有权的基础上, 通过示范和帮助, 把农民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 把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联合生产方式, 这种形式就是集体经济。在城市, 要发展由工人组织起来的合作工厂, 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使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得以消除, 工人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自己的劳动增值。资本主义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 资本家所有制应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 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即社会所有。

张恒杰认为, 要澄清界定非公经济的标准。我国界定非公制经济的标准是按出资人划线, “出资人是国家和集体, 就是国有或集体经济, 称之为公有制经济;出资人是私人 (含自然人和私营企业) , 它就是非公有制经济。”按照马列主义关于集体经济允许职工拥有明晰的个人产权的基本观点, 这个标准应予修正, 因为它仍然坚持“在集体经济里不允许有职工个人财产权利”的观念。《民法通则》指出, 集体共有资产可共同共有, 也可按份共有。工商部门坚持“只有用集体积累投资创办的企业才是集体企业”, 仍在坚持传统集体经济观念。马列主义认为, 由合作社社员出资, 实行联合或集体占有, 由合作社行使法人财产权利, 这就是集体所有。建议按照马列主义基本观点而不按西方惯例界定非公制经济标准。决定企业性质的是所有权及共其行使, 生产关系 (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关系) , 核心价值观。

四、集体合作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赵智奎认为, 要充分认识到集体合作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历史的、现实的地位与作用。集体合作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复兴, 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从理论上讲, 我们正处在小平同志设计的第二次飞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前夜。他认为, 现在中央对全国城乡发展的整体态势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认识到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和关键时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 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 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壮大。从国际经验看, 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集体、合作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姚忠龙对国际合作社日的主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后说:合作经济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又致力于解决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世界的合作发展、和平进步、和谐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认为, 合作经济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是弱势群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在经济危机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100多年的国际合作社运动证明, 合作经济的蓬勃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许多国家都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力量。发展合作经济大有前途、大有可为。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朱刚桥认为, 150多年来, 合作社的发展证明合作经济是国际化的经济形式, 尤其是每当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 合作经济就会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原因就在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变化使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而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就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分散和减小势单力薄的个人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风险。合作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当前农村合作经济呈现兴旺势头, 城镇合作经济也出现萌动发展迹象。

五、忽视轻视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根源在于西方传入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孙仲彝对目前集体经济资产和国有经济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比重下降及长期以来忽视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根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 由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不加分析地大量输入西方经济学多种流派、特别是新自由主义, 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惯于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 影响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思路。有的主张“国退民进”, 根本不考虑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有的主张公有制企业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民营化, 以民营化为名, 通过“改制”造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将公有制企业转变为私有制企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理念到实际操作上大搞所谓的“民营经济”。这实质上是非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争夺主体地位在理论上的反映,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上也有表现。这是导致理论上集体经济“消亡论”盛行, 实际工作中忽视、轻视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的思想根源。

孙仲彝认为, 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处境艰难, 特别是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在学术理论界较被忽视,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营造缺失, 在政策措施上出现较被乏力的状况的原因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事实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改革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一种是主张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要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并居于主体地位,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大力发展, 同时要鼓励、支持、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另一种主张是曲解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 要发展没有“社会主义”前置词的市场经济, 随意用“市场化改革”的提法, 认为公有制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要把公有制企业“民营化”, 实际上是把公有制企业转变为私有制企业, 要毫无限度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竭力宣扬发展所谓的“民营经济”, 造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无限度地下降, 有意无意地要让私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孙仲彝还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正误。他认为“民营经济”的提法, 在理论上是不属于所有制经济形式层次的概念。有的学者、有的部门把“民营经济”的范畴界定为包括集体、个人、联营、私营、非国有股份制经济的观点, 缺乏科学依据, 把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拼合为“民营经济”的提法, 在理论上并不科学, 在实践上造成混乱。集体经济不能包括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之内, 更不能放在假想的“民营经济”范畴之中。这种把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提到的发展非公有经济曲解为发展“民营经济”, 不仅在理论上抹杀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 而且在实践上造成削弱对集体经济的发展, 有意无意地试图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六、突破传统观念束缚,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上海市集体 (合作) 经济研究会理事傅尔基认为, 我国合作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一些传统思想观念、过旧管理体制和滞后政策环境等束缚, 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 接轨国际合作经济发展趋势, 突破传统观念束缚, 把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理论和思想时代化、中国化和市场化,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和思想, 深化改革开放,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傅尔基认为, 当前要重点突破三个有关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传统观念, 创新发展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市场特点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一是突破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的传统观念, 明确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合作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经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看, 把合作经济看成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的观点是不正确, 不利于今后我国合作经济改革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对资本主义所有制否定之否定的未来社会所有制, 是要“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 “改造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 也就是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合作社 (合作经济) 联劳联资 (联股) 为特征的自治联合体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所讲未来社会所有制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特性。因此,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现今和未来, 联劳联股的合作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同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合作制是公有制重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联劳联股的合作经济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作用,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要求, 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建设。今后, 我国大力创新发展合作社, 这不是一种公有制形式的倒退, 而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公有制形式的前进。二是突破合作经济只与计划经济相容、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 实现合作经济的“合作社原则与市场经济相统一”。三是突破合作经济只适合中等、较低的生产力状况的传统观念, 转型创新合作制企业经营以适应国内外各层次生产力发展状况。

七、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的方向

张恒杰对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他认为, 集体经济是对合作经济的提升, 但“一大二公三纯”的集体经济必须进行改革, 并且对新兴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如下概括: (1) 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 多数成员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享有所有者权益; (2)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3) 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主人, 实行共同劳动、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享收益; (4) 坚持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完善、关注社区、注重合作及教育、培训、信息的经营原则; (5) 坚持创新、诚信、开放、民主、平等、公平、社会责任、关怀他人的价值原则; (6) 集体所有财产可以共同共有, 也可以按份共有, 还可以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相结合。

基于上述基本特征, 新兴集体经济组织有多种实现形式: (1)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2)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3)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为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和职工股权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 以职工投资入股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6) 城乡合作制企业; (7) 集体经济联合组织; (8) 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和职工联合出资为主体的集团公司。

孙恒杰认为, 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走向不是消亡而是创新发展, 消亡的只是传统集体经济观念和“二国营”模式。但集体合作经济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多种形式发展, 在转型中创新发展模式。产权制度创新是促进发展的关键。

孙恒杰建议, 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坚持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坚持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重新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内涵;制定《合作社法》, 支持保障城乡合作经济发展;修改《公司法》, 完善公司法律体系;尽快完善城镇集体经济法律体系;尽快出台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八、合作经济在世界各国以多元化、多层次、多种形式发展

赵智奎、张恒杰等专家学者通过中外国际视野的比较认为, 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没有统一的模式, 没有限定的空间。在坚持集体合作经济本质内涵的基础上,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外部条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其表现形式是多元的、多层的、多种形式的。集体合作经济只有以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才能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集体经济可以以劳动联合为主, 也可以以资本联合为主, 还可以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可以是劳动者联合, 也可以是消费者联合, 还可以实行企业联合或企业与个人的联合。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无论是在城镇, 还是在农村, 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一些国外的学者对中国合作经济的经验很感兴趣。中国的集体合作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 我们正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体合作经济理论, 对这一点要有自省和自信。集体合作经济要在创新中发展, 要有本国的特色, 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模式。

九、培育合作意识, 建立合作社文化

姚忠龙认为,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 人们的合作观念淡薄。建议要用国家的力量, 以政府的名义向社会大众大力宣传合作社的价值和优势, 使合作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合作意识、合作知识成为我国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恒杰认为, 集体合作企业必须实施企业文化创新, 必须建立合作社文化, 形成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 集体合作经济要努力打造以人为本、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 让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十、完善城镇集体企业法规刻不容缓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严镇博对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的法律缺失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认为,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但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政府管理部门的同志和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同志对集体经济缺乏认识, 许多地方对集体经济的指导管理机构常年缺失, 有的甚至要求集体企业、集体资产限期退出, 集体经济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淡化”和“边缘化”危险。缺乏法律保护成为制约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桎梏。

严镇博认为, 目前我国的企业存在四种形态, 分别是公有制经济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相比较其他形式所有制经济, 城镇集体经济最缺法律。城镇集体经济法律缺失将带来严重后果。一是导致公有制经济理论缺失。二是导致集体企业方向迷失。三是城镇集体资产流失。

严镇博认为, 在我国, 城镇化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镇集体企业必将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农村的部分集体企业也将转化为城镇集体企业。在国家层面制定关于城镇集体企业法律法规是广大集体企业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 是完善国家在所有制方面法律缺失的迫切需要。

严镇博对完善城镇集体企业法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根据现有的《宪法》、《物权法》、《乡镇企业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 新制定的城镇集体企业法律法规要保障城镇集体经济依法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应当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建立的法律法规,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组成部分。要依照《宪法》精神, 指导、规范、调节多种形式城镇集体企业发展。二是要依法明确城镇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 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城镇集体经济的指导与管理。三是要给予各级联社明确的法律地位, 突出联社服务性。

山西省集体 (合作) 经济协会秘书长王欣认为, 我国的《宪法》、《物权法》、《农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均明确了城乡集体 (合作) 经济的法律地位。但尚无一部统一的《合作社法》对各类集体 (合作) 经济组织进行平等保护, 城镇合作社改革发展举步维艰。世界各国均有合作社法,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迫切需要出台《合作社法》。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而同属公有制重要组成部份的城乡集体资产总量也很大, 至今还没有适当的监管法规。集体资产监管缺位, 亟待出台《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

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主李玎、广州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主任宋木祥、西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袁建安认为, 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有许多规定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亟待出台新的加快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十一、积极探索和实践集体经济联合组织的功能定位, 坚持把为成员提供服务放在首位

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主任丁明昌就城镇集体经济联合组织———联社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他说, 张德江同志代表中央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作为集体经济联合组织的联社是“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 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 集体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 中小企业合作互助的组织和参与者。”丁明昌认为, 张德江同志的讲话高度精辟地概括了联社的功能定位。联社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的服务性, 失去了这一点, 也失去了联社的存在意义。因此, 如果真正从指导服务功能出发, 联社将更可能大有作为。正是基于这些想法, 上海城联在这几年的探索中, 自觉地把指导服务功能作为自己的第一功能, 注意力已不在重点经营联社本部的经济发展, 不再视联社为“公司”、为“企业”, 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服务平台。他们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近年来,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合力打造政策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三大平台, 凸显了联社的服务功能。打造“三大服务平台”, 既是联社服务功能的一次提升, 也是联社系统管理资源的一次重新组合调整。

十二、完善与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集体合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世界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瑜认为, 在旧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下, 资本构成是由单一货币资本构成, 是单一依靠货币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当前, 单纯依靠货币资本发展经济遇到了瓶颈。货币资本的不断增长, 带来的是资源消耗的不断加速。因此, 在金融危机之后, 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现在, 我们的许多企业感到很不适应, 一是卖货难, 二是资金周转不畅, 三是企业运转不灵。这是因为新的适合买方市场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提出来, 这是中国的企业家对当前和今后究竟如何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的经济背景原因。建立创新的商业模式, 是当前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完整的市场经济应包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陈瑜教授特别强调了在当前买方市场及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要重视发挥消费资本的作用。消费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和经营领域里延伸。当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时, 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视同是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给消费者。此时,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 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生产的投资行为。实际上是把消费者从产品链的末端以投资者的身份提升到前端, 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 能使消费和投资有机结合, 从而使买卖双方在这种条件下合二为一, 成为一体。于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投资者, 消费转化为资本。陈瑜还从消费资本、知识资本、货币资本融合的新经济学的角度, 提出了集体合作经济转型新的商业模式, 从新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的必然性。

山东省联社监事会主任柴本成认为, 轻工集体经济大有可为。山东是全国第二轻工大省, 近十年实现利税据全国榜首。联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 积极探索联社 (协会) +特色产业集群 (基地) +企业 (合作社) 的发展模式, 已建立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基地) 72个。今年, 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培育股份合作、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山东联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为城镇集体经济转型创新趟出了新路子。在城乡一体化中, 山东联社推进产业转型、安排人员就业,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他认为政府部门千万不要忘记大力推进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各级联社更要紧紧抓住集体合作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机会。

十三、鼓励和支持集体企业建立有集体合作经济特色的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

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主任李玎认为, 要积极探讨集体合作经济“两个联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认为, 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 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曾指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个论述阐明了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 体现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调动了企业劳动者和出资者的积极性。两个联合丰富了马克思的集体经济理论。集体企业中员工既是劳动者, 又是出资者, 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 这种联合方式改变了劳资对立, 劳动者之间、员工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 所以集体企业员工对集体资产的共有性、共享性及在经济上享有平等性, 这是集体企业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北京联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中“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原则及新型集体经济“两个结合”的特点, 从2007年开始, 联社每年拿出净收入的10%左右, 对全体在职会员进行分红。分配原则是会员的工资奖金按多劳多得的原则, 适应市场经济;分红按照共同富裕的原则平均分配。

2010年, 北京联社在“两个结合”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 在职联社会员人均按一定的资金入股, 虽入股的资金不多, 但运行3年来, 调动了广大在职会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心联社发展的人多了, 联社每年的经济效益与每位在职联社会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促进了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全体联社在职会员范围内进行奖励分红, 一是体现了联社在增利前提下贯彻了提高会员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宗旨;二是在联社全体会员中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三是体现了坚持构建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联社在建立和贯彻分红制度的基础上, 增强了联社全体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了联社事业的发展, 意义十分重大。

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康镛、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咨询部副主任顾元康根据对上海浦东、徐汇、静安、长宁、嘉定等区属集体经济的跟踪研究, 总结其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路, 针对进一步推进区属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跨越的障碍, 对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共性的建议。他们认为, 上海区属集体企业在鼓励和支持集体企业建立有集体合作经济特色的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是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愿景的经济保障。改革中出现的新型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集体经济名为“集体所有, 实际空有”的状况, 在企业中建立集体所有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产权制度和共享利益机制。按照《物权法》等法规, 由企业章程规定本集体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行使, 为劳动者共同富裕提供了法律支持。深化改革中, 集体资产不能全部分光, 而是要建立共享利益机制, 其主要功能是:保持企业经济活动协调、持续发展的促进功能;建立有集体经济特点的员工养老补充的保障功能;形成对经营者和企业优秀专用人才的激励功能;提高员工共同利益, 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享功能;培养集体合作经济的专用人才的教育功能;抵御风险, 加强企业间合作的发展功能。例如, 新徐汇集团进一步创新、发展职工共建共享机制, 坚持尊重历史、统筹兼顾, 坚持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根据企业发展, 建立了全区集体工业系统共建共享的制度。区属集体企业一万多名职工, 包括协保职工、退休人员, 在岗职工等, 区别不同情况和贡献大小, 享受“共建共享补充保障制度”。这种制度安排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和理论创新的前瞻性。

十四、积极营造有利于城镇合作经济发展的法制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创新发展城镇合作经济的服务体系, 鼓励手工艺合作经济率先发展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朱刚桥认为, 当前, 城镇合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合作经济在现有经济格局中出现空白;发展城镇合作经济的政策出现空白;发展城镇合作经济的法律法规出现空白;发展城镇合作经济的支持服务体系出现空白。

朱刚桥对推进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在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中, 发展合作经济;二是适应劳动者创业就业的现实需求, 发展合作经济;三是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 推进城镇合作经济发展。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城镇合作经济发展的法制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创新发展城镇合作经济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二是建立合作经济发展基金;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合作经济;四是倡导将老企业改制为合作制企业。

上一篇:《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小结下一篇:游圆明园公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