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防范工作总结

2024-05-05

辐射安全防范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辐射安全防范工作总结

辐射安全自查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精神和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妇幼保健工作特点和实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平安医院为目标,以提供卫生应急保障为己任,促进了医院内部平安和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将2014年辐射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X线装置运行基本情况

我院目前使用X射线机为北京万东DR机,型号F51—8c/F52-8c,最高管电压为125KV,最大输出电流为500Ma。经河池市计量测试监督局测试检定合格,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目前DR机房已具有安全措施。即机房的门、窗设置合理,并有所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机房内布局合理,不堆放与诊疗工作无关的杂物,有通风扇,除湿空调机,机房通风良好,设备运行正常。

二、加强领导机构建设

2014年我院及时调整充实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射线装置运行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制定《医院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强化职责,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加强医院安全隐患的排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确保无安全事件发生。

三、放射安全措施到位 医院已在病人候诊进入机房的防护门上方设置工作警示信号灯,并注明X射线开机是严禁无关人员入内,机房门上已有规范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装备开机红灯良好,防护设备安全。DR机房已配置符合防护要求的辅助防护用品,机房的电缆通过墙底穿孔与控制室连接,穿孔处用铅板堵塞,经监测X线剂量率在正常范围内。机房各种放射监测装备和应急物质,运行良好。

我院2名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按时参加医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做好执证上岗。建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放射人员每年进行体检一次,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每年进行对X射线DR辐射防护性能常规检测,发现安全隐患的,立即进行维修,并建立检测技术档案。我院已与供源单位签有放射源回收协议,所有退役放射源都由供源单位回收。

三、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我院医用诊断X线机现场检测结果报告为:X射线摄像系统(DR)工作场所各检测点计量率检测结果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玉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0--2002)中的相关规定。

一年来,我院切实加强了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工作,对放射源储蓄存放及操纵场所进行了专人传锁传管。完善内部保卫工作,把放射源安全列入医院安全保卫的重点,专门安装监控摄像进行监控。全年采取检查剂量控制;严格把握适应症;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敏感腺体的放射防护;对必须检查室陪护者采取穿着防护衣及其他护具等方法减少公众医疗放射水平,保证公众的放射防护。防范了核与辐射的环境风险,全面消除核与辐射的安全隐患,全年无事故。

2015年2月8日

篇2:辐射安全防范工作总结

一、人员管理

1.1 电控部设专人负责管理放射性同位素,管理人员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就业前体检与就业后定期体检等规定。

1.2日常维护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铅衣、铅眼镜),此类防护用品由电控部负责保管。

1.3监管人员有变更,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

二、现场设置

使用同位素的场所采用屏蔽设施,并设置危险标识。

三、安装、拆装

3.1 放射性同位素的安装、拆装工作由生产厂家负责完成。

3.2 现场安装、拆卸时划出安全防护区,设置危险标识,并专人警戒。

四、登记、建档

4.1 在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控部建立放射源安装、拆卸管理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4.2 发生放射性事故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小放射性危害。

五、日常监管

5.1 放射源所在岗位操作人员严格巡检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5.2 放射源所处设备闲置、移走之前,所在事业部须书面报告电控部和安全环保部。

5.3 设备检修需要移动放射源时,须得到电控部专职管理人员许可。

篇3:辐射安全防范工作总结

辐射成像型绿色通道检查系统具有精准性高、检测迅速的独特优势, 当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公路领域普及应用。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射线辐射成像技术, 以实现对车辆的透视成像检查。通过大量实践证明,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文章针对绿色通道检查系统的辐射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2当前检查设备存在的问题、局限性及注意问题

就目前而言, 辐射成像型绿色通道检查系统虽然具有高的准确性, 但如果在全国每个收费站都安装该系统, 将会耗费巨额资金。如果只是在部分收费站进行安装, 那么只能使得部分单位受益。同时, 虽然运用X光机以及四类放射源透视检查系统具有较低的价格, 但是只能看到车辆的整体轮廓和货物的局部, 精准性较低, 极易产生纠纷, 同时降低了车辆的通行速度, 无法满足车流量大的主要线路收费站的具体需要, 同时假冒绿色通道的现象也无法消除。因此, 仅靠使用单一种类的设备, 只能满足局部运营需求, 无法做到大面积推广使用。

3辐射成像型绿色通道检查系统的辐射安全要求

3.1实践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依据源强度大小, 放射源可以分为五类, 然而强度再弱的放射源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 使用单位首先要对放射源收益和付出之比进行衡量, 达到用户应用目的之后方可使用。如果只是一味使用强度较弱的放射源, 其成本虽然较低, 但是强度及性能也会大大降低, 无法达到应用单位对绿色通道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的目的。所以, 对于应用单位而言, 首先要对应用绿色通道检查系统性能能否满足公路检查的实际需求进行验证, 再对实践的预期效果进行检验。

3.2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

针对放射性项目, 国家相继出台了GBZ18871-2002、GBZ143- 2002、国家环保部第31号令以及国务院第449号令等法律法规, 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 依据国务院第449号令的规定, 具有生产及销售射线装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企业, 应获得环保相关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所以, 应用单位首先应对生产及销售辐射成像型绿色通道检查系统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进行查看, 其设备应用放射源种类需要与《辐射安全许可证》批准的放射源种类一致。

第二, 国家对放射源安全标准以及操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所以应用单位必须对绿色通道检查系统的认证资格进行检查, 确保操作人员及群众的人身安全。

第三, 对绿色通道检查系统的设计应谨遵故障安全原则, 对相关安全装置的设置情况予以高度关注, 并对安全联锁功能要求予以严格规定。所以, 应用单位应对绿色通道检查系统的资质机构检测及认证情况予以严格检查, 确保对操作人员和公众的保护。

第四, 国家环保部第31号令规定, 必须对应用于绿色通道检查系统的放射源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且其必须通过环保部门审批。所以, 应用单位必须对绿色通道检查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批进行检查, 确保使用项目与国家规定相符。

4安全性较高的绿色通道检查设备产品系列

2010年4月, 全国第一台TC-SCAN绿色通道检查系统诞生, 之后许多企业将其应用于港口、海关等关口的检测上。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 相关部门针对高速公路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和改善, 进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绿色通道检查系统, 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使用。

4.1高性能绿色通道检查系列产品

在主线收费站使用灵敏度较高的阵列探测器及性能较高的射线源, 实现对过往车辆的全成像检测, 不仅具有较高的检查速度和精准性, 还可避免许多纠纷, 提升检查速度。

4.2局部成像辅助判别检查系列产品

到目前为止, 局部成像辅助判别检查已经获取了十多万幅鲜活农产品车辆的扫描图和假冒绿色通道的检测图像, 基于此建立了健全鲜活农产品辐射扫描数据库, 并与车辆局部图像予以结合分析, 加以判断。

4.3车载移动式检查系列产品

将车载移动式检查系列产品集中于一辆车的底部, 整辆车可以在公路上正常行驶, 在车辆行驶到相关检查场所后, 二十分钟内可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查。该设备移动性较强的特点, 主要适用于在多个收费站之间进行机动性检查。

4.4非成像辅助判别检查系列产品

在建立并完善鲜活农产品图像数据库的基础上, 辅助假冒绿色通道识别算法及相关射线透视成像原理, 对满载货物的车辆进行不同位置的全方位探测, 为车辆成像提供一定的辅助识别功用。

4.5低端四类小源检查系统产品

对整车轮廓进行粗略扫描时, 可以使用固体探测器和四类射线源, 其成本低的特点对匝线收费站比较适用。

5安全联锁和辐射防护装里可靠性验证

众所周知, 检查系统中的放射源装置安全问题与其源强度的大小并无直接的联系。即便是强度再微弱的放射源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比如, 一旦防护装置出现异常, 距离四类放射源四五米处的工作人员, 在几分钟内就能够接受到远超于国际标准要求的放射剂量。因此, 辐射的防护装置非常重要, 其不仅能够对射线起到防护、 屏蔽的作用, 还能明显降低潜在风险, 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绿色通道检查系统中, 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的, 只有在检测时, 才会发出相应的射线, 这一过程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但是工作原理非常复杂, 涉及到电子传感器部件、快门机械部件、通讯网络、快门驱动机构以及供配电设备等。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异常, 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在非检测状态中发出射线, 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 必须在系统中加装稳定性及可靠性比较高的安全联锁装置。

所谓安全联锁指的是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控制方式, 通过相关部件动作之间的关联, 使得每个部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否则将无法打开快门, 也无法发出射线。在辐射成像型绿色通道检查系统中, 辐射防护装置和安全联锁装置并非单一的防护设备, 而是一套成熟的防护系统, 其不仅包含软件系统和相关硬件设备, 还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可靠性设计、冗余设计以及经验设计等。所以, 应用单位在使用绿色通道检查系统时, 必须对其辐射防护装置和安全联锁系统进行严格检验, 从而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系统保护。

6结束语

总而言之, 辐射成像型绿色通道检测技术能够对不法分子假冒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的逃费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大大提升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车辆的检查深度, 减轻了收费站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较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曲海波, 沈琐.数字辐射成像绿色通道检查系统技术介绍[J].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2 (6) :36-37.

[2]曲海波, 沈琐.“绿色通道”车辆透视成像检查技术背景介绍[J].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1 (5) :96-97.

篇4:辐射安全防范工作总结

一、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适应核电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截至2008年底,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11台,国务院核准在建或即将开建的机组有26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机组17台,合计54台机组。据此计算,到了2012年,我国运行和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将达到或超过法国、日本的核电规模,成为核电大国。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将与美国现有核电机组规模相当,进入世界前二名,成为核电强国。因此,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核电发展处于运行与建造并重的阶段,运行机组的数量较多,建造机组的数量极大,这给核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我国作为核大国,研究性反应堆和其他核设施,特别是老旧核设施安全隐患突出,历史遗留的放射性废液、废物和乏燃料等的贮存条件也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量大面广的放射源,均给辐射监管部门提出了严峻挑

战。

二、严格有效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在为我国核电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监管

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管理体制是由国务院直属的国家核安全局负责核设施安全监管、卫生部负责放射源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局负责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环境监测。经过几轮政府机构改革,最终确定了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20多年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在核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民用核设施核安全监管、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工作,保障了核设施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在核电技术设备引进、汶川地震应急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核电良好的安全状况充分印证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有效。从1984年10月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开始对核电进行监督以来,我国核电站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均处于受控状态。到目前为止,我国核电站尚未发生过2级以上事故,安全状况良好。这一方面得益于核电建设和运营单位严格遵守核安全法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核安全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三、监管力量的不足和技术支持平台的缺乏,将严重制约监管职责的履行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不适应核电发展的形势需要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当前核能事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与其他核能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监管体系不够顺畅,力量严重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职责的履行。目前,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责除包括国外相同机构的职责外,还负责核安全设备、辐射环境监测和电磁辐射的环境监管职能,但部机关核安全管理司加上直属的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六个地区监督站,总人数才300人左右,与核电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法国、日本各有50台核电机组,监管人员为2000人左右;美国有104台核电机组,监管人员为3900人左右。监管人员的严重不足,已给在役和在建、新建核电厂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在役核电厂每年大修期间的装载核燃料、机组临界等控制点,均需监管部门对业主提交的申请方案进行审评,并派监管人员在现场进行连续监督。如监管人员不能到位,将直接影响机组的核安全风险控制和大修时间,进而影响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能力支撑平台缺乏,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升。按照国际成熟实践,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要深入到设计、建造、运行的第一线,对设计进行独立的核算验证,对设备可靠性进行技术审查,对核电厂建造、调试、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现场监督,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影响进行独立的技术评价。但是,由于目前能力缺乏,缺少独立的安全审评、核算验证、试验、检验的必要装备和能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尚不能开展深入的技术审查和独立验证。而核电厂业主,不论是人力、财力,还是法律的适用主体上,都不可能也不可以代替监管机构来建立类似的技术支撑平台。

四、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机构和队伍建设。面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力量。如可以在环境保护部下,考虑设立部管局——国家核安全局(副部级);可以适当增加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数量。与此对应,根据工作职责的加强和工作任务的增加,逐步适当增加人员,在2012年,国家核安全局系统人员总编制人数增加至1200人左右,到2020年增加至2000人左右。同时,监管机构也应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履行核安全监管职能。如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程序,明确重点规范监管行为;切实做好在役核电厂监督和执法确保运行安全;加快新建核电项目审查进度和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强化核设施建造现场监督,确保建造质量;进一步完善核安全审查、许可、监督、执法、应急响应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技术能力支撑体系由共用条件、核设施安全监管能力、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监管能力以及核技术利用监管能力等七个方面组成。建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和项目成熟度有序进行;同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借助现有核工业部门的能力,建立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篇5: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

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从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着手,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落实辐射防护措施,加强辐射监测,辐射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现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如皋市磨头医院,是一所于综合性非营利性一级甲等医院,位于磨头镇邓高村居委,现有业务用房4506平方米,职工126人,设置病床81张。

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一楼右侧,放射工作用房共计90平方,CT机房加控制室45㎡,500mAX线机房加控制室45㎡。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其中:医师2人,技士1人;主要设备和设施有:500ma·x光诊断机1台,医用诊断机1台,阅片灯箱1个,微机3台、打印机1台。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CT机房、500ma·x光诊断机房公用中心控制室,CT机房、500ma·x光诊断机房均采用24cm砖加1.5cm硫酸钡粉刷,CT机房顶采用3mm铅板加彩钢瓦,500ma·x光诊断机房采用现浇12cm混凝土。控制室观察窗均采用15cm厚铅玻璃。防护效果达到3mmPb当量。机房操作医生进出门和病人进出门厚度均为5cm,内均衬5mm厚的铅板。

(二)辐射防护设备:铅围裙、铅围脖、半身防护围裙。

(三)三废处理:射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X射线外照射,此外照射可用屏蔽材料加以屏蔽,由于X射线能量较低,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故不用考虑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可利用换气扇通风即可。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石磊同志为组长、放射科主任王桂荣和工作人员丁正江、孙浩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x线机操作规则》、《北京万东专用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三)应急处置。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发生放射线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副院长石磊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2009年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放射科X线诊断机房进行检定合格,分别报告了监测结果和检定结果,出具了监测报告和检定证书。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如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在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6月我院向环保部门提出辐射防护验收和安全许可申报,7月-9月市、县环保局领导和专家多次亲自到我院进行现场检查和技术指导,提出了整改意见,按照市、县环保局的要求,我院提出了《关于辐射许可证防护措施验收整改报告》,制定和落实了整改措施,对放射科的各个通道、门进行了改装,新安装了门机联锁、警示灯、警示牌、受照病人与工作人员隔离通话设备,悬挂和张贴了警示语,购置了辐射监测仪、个人胸章剂量计等,经市、县环保局领导和专家复查评估验收,我院辐射防护符合安全要求,2007月9日,市环保局给我院颁发了《辐射安全许可证》。

篇6: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模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从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着手,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落实辐射防护措施,加强辐射监测,辐射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现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放射科设置于中心院内西侧一楼,放射工作用房共计80平方米,原有设备500mAX光机一台,500mAX线机房加控制室20㎡,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人,阅片灯箱2个,二、防护设施

1、环境安全防护: 500mAX光诊断机房均采用24cm砖加1.5cm硫酸钡粉刷,500mAX光诊断机房采用现浇12cm混凝土。控制室观察窗均采用15cm厚铅玻璃。防护效果达到3mmPb当量。机房操作医生进出门和病人进出门厚度均为5cm,内均衬5mm厚的铅板。

2、辐射防护设备:铅围裙、铅围脖、半身防护围裙。

3、三废处理:射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X射线外照射,此外照射可用屏蔽材料加以屏蔽,由于X射线能量较低,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故不用考虑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可利用换气扇通风即可。

三、管理措施

1、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 “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心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2、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X线机操作规则》、《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3、应急处置。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发生放射线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地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在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放射科的各个通道、门进行了改装,新安装了警示灯、警示牌、悬挂和张贴了警示语,今后,我单位要进一步在防护、监测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强化监测、防护、安全意识,确保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安全。

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教师心理培训心得下一篇:梦想主题班会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