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案PPT课件

2024-05-03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PPT课件(精选5篇)

篇1:导体与绝缘体教案PPT课件

一、说教材、说学情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同学区分导体,还要掌握一定的平安用电方法。由于四年级同学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资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二、说重难点与教学目标

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难点是引发知识抵触,提出新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同学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同学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平安用电意识。

能力目标:同学通过学习学会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课堂更具有效性,我特选定了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①情景教学法。四年级同学思维正处在形象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笼统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动画图。让同学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同学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让同学学习兴趣更浓,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②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同学以日常经验动身,通过让同学猜测,实验,让同学有自身真实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同学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同学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教学时遵循重视同学个体参与,尊重同学的学习意愿的原则,引导同学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针对以上学法,我在准备学具时,分开了老师和同学,同学方面:1、每组同学一份资料:给同学提供充沛的实验资料。有的实验资料让同学自身准备,这样能培养同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教程

1、情景激趣,引出问题。

理念:好的开始是胜利的一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导入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我将导入与同学经常听说到的生活事融合,为新课的教学发明贴近生活的氛围。而采用这种方式引出课题,能唤起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同学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制定计划。

理念:通过自学期间对各组的指导,针对同学现有的能力水平,以自学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3、实验探究

1)、在检测计划的指导下,对15种物品(老师提供10种,同学自备5种)进行检测区分,并做好记录以和组内进行分析交流情况。

2)、课件温馨提示,让同学在提醒中强化行为;同时,以小组竞赛为形式,减少同学走神的现象。

3)、老师加强对各组的指导,引导同学解决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理念:过检测15种物体,让小朋友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15种物体,而是留一些“空白”给同学,期望同学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4、交流汇报会

1)、老师创设平等、自由、认真、有序的汇报会氛围,让同学根据科学文件夹的检测结果进行交流与汇报,对被检测物品进行分类。

2)、通过分类,引导同学用自身的话去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老师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马上判断课室内的导体和绝缘体。

4)、针对镙丝刀,引发知识抵触,通过小组演示得出: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理念:这是一个同学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同学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他人的发言,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让同学一起利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去制定一份《课室用电平安守则》。

理念: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6、课外拓展

1)、通过课件展示,让同学知识其实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通过课件展示,让同学认识超导体,了解超导体的研发与目前的应用。

理念:以同学的课外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对科学的热爱。

7、课堂小结

1)师生交流,自身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理念:归纳、总结我们的课堂,对同学的进行发展性评价。

8、作业安排

1)、上网找更多关于超导体的相关知识。

2)、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平安用电事项》,并张贴在家中当眼的地方。

理念:将收获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让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评委!

篇2:导体与绝缘体教案PPT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3.认识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

4.知道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5.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大地也是导体。

三、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35页。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播放器。

学具:电池、导线、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灯座、铁片、铜丝、橡皮擦、塑料尺、回形针、纸片、烧杯、发光二极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同学们还记得连接一个简单电路需要哪些材料吗?

生:导线、电池(电源)、小灯泡(用电器)

师:嗯,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一个简单电路由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些材料,哪些同学能上来给我们连一下。(PPT)请同学上来连一个简单电路

师:同学们,看小灯泡亮了没有? 生:亮了

师:说明这位同学连对了,我们给他一点掌声,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老师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 生:不会

师:对,小灯泡不会亮了,那么我们应该在断开的电路中接入什么才能使小灯泡继续发亮?(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能想到在电路中接一些物体,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那同学们是不是不管接什么什么物体进去都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生:不是

师:根据小灯泡的发亮情况可以判断出哪些物体接进这个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亮,在这个断开的简单电路中接入这些物体,大家看图片,像图片中一样,看好了,那现在大家会连了吗? 生:会了 师:好,那到底接哪些物体进去小灯泡会亮那些不会?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断开的简单电路来检测一下。

(二)预测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铁片、回形针、铜丝、纸片、铝片、干木条、橡皮擦、塑料尺,你们认为把这些材料接进去,哪些会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哪些不会?现在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预测一下,把你们的预测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上。(小组预测)

师:现在老师请一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他们的预测结果。

(学生回答)

(三)实验 师:有其他不同意见吗?那同学们你们的预测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现在就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1)检测前,确定电路连接是否正常。

(2)将各个物体逐个接入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发亮。(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注意要重复实验。(4)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完成表格。(5)把检测完的物体分类放。

师:同学们懂了没,会不会做了?现在老师开始发实验材料

(教师发实验材料

学生实验)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组的同学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一下类,同学们都发现铁片、铝片、铜丝、回形针能使小灯泡重新发亮,纸片、干木条、橡皮擦、塑料尺这些不能使小灯泡重新发亮。你们看一下这些能使小灯泡发亮的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是金属

(四)导体与绝缘体概念

师:嗯,使小灯泡发亮的东西大部分是金属,接入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亮呢说明它容易导电,不能使小灯泡发亮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板书)并且导体大部分是金属,绝缘体大部分是非金属。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那现在老师说,你们来判断老师说的对不对: 1.导体容易导电(对)

2.绝缘体一定不能导电(错)

师: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而不是一定不能导电,当情况改变时,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比如说:

导体高温后变绝缘体(铁高温后,电阻变大,变为绝缘体)绝缘体变湿后变导体(比如说干木条变湿后变导体)

师: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在同学们来谈谈在生活中,你认识的导体有哪些?绝缘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在课后思考一下水、人体、大地是导体吗?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导体绝缘体,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吧。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七、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导体,什么绝缘体? 生:容易导体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不错,你们要记住了,导体是容易导电,而不是能导电;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而不是不能导电,我们说的是容易和不容易而不是能不能,也不是会不会。那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举举例子,哪些东西是导体,哪天是绝缘体?(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些导体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生:都是金属。

师:很好,导电性是金属的特性之一,所以,金属是导体。

(二)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大地都是导体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都很不错,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导体和一些绝缘体了,哪同学们你们认为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是导体呢? 学生回答 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就来做实验验证一下,要验证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是导体,同样需要把自然界中的水接入到电路检测器中去,只是今天我们的用发光二极管来代替小灯泡。这是电路检测器,这呢是老师准备的三杯水分别是纯净水、自来水还有盐水。现在我们把纯净水接入电路中,你们认真观察二极管会不会亮? 学生观察并回答

师:二极管没亮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纯净水不容易导电,不是导体

师:对,这个实验说明了纯净水不是导体。下面我们再做第二个实验,我们把自来水接入这个电路中,你们认真观察二极管会不会亮?亮度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观察并回答

师:二极管亮了,而且亮度弱,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自来水容易导电,是导体,导电性弱。下面我们再做第三个实验,我们把盐水接入这个电路中,你们认真观察二极管会不会亮?并观察它的亮度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

师:二极管亮了,亮度增强了,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盐水容易导电,是导体,导电性强。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并不是所有的水都是导体,纯净水就不是导体。自来水和盐水是导体,自来水和盐水是自然界中的水,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板书)纯净水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里面不含任何杂质,自来水和盐水里面含有杂质,而且盐水里面的杂质多于自来水里面的,盐水导电性也强于自来水,说明了什么?

生:不同水导电性能不一样,水中的杂质越多,导电性越强。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纯净水不是导体,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人是不是导体? 生:是 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做验电球实验),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验电球发光了

师:嗯,验电球亮了,这就说明人容易导电是导体。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下,这是电笔(介绍电笔的用法并演示)手放在电笔顶端,指示灯亮了也说明了人是导体。现在我们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还有人都是导体,那你们认为大地是导体吗? 学生回答

师:其实大地也是导体,大家知不知道避雷针 学生回答

师:避雷针的使用就是利用了大地的导电性(教师介绍避雷针)

(三)生活中的导体与绝缘体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了(板书)。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有很多,上节课也说了一些,其实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好的电工材料,比如说电线、电笔、开关等等。你们能辨认出它们那些部分是导体,那一部分是绝缘体吗? 生:辨认 师: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设计成这样吗?导体部分和绝缘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

(四)安全用电

师:其实导体的作用是为了更容易导电,绝缘体的作用是防止人触电,保证用电安全。既然人会触电,生活中就要小心用电了,不然很容易触电发生危险。你们把课本翻到35页,判断以下几种做法对不对,并说出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并做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标志没有? 生:见过

师:分别在哪些地方见过? 学生回答

师:这些地方都是很容易触电,发生危险的地方,这个标志是小心触电的意思,以后我们看到这个标志,一定要远离,靠近了会很容易发生危险。电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安全用电,那你们知道哪些安全用电的小常识呢?能举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一个安全用电的小视频,大家认真看,学习一下如何安全用电(播放安全用电小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如何安全用电 学生总结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笔记本,写出几条安全用电的常识,不能少于三条。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些什么呢?一起来回顾一下吧!1.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大地都是导体 2.安全用电常识。

七、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1.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大地都是导体 2.安全用电常识:(1)

(2)

(3)

篇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三、教学难点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验电器两个,橡胶棒、玻璃棒、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各一根,毛皮一块,干电池一节,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绝缘体示教板、导线几根,磁性黑板一块。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电路中是否有了电源,合上开关,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呢?

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使A带上电,B不带电。用玻璃棒连接验电器A和B,结果B的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表明没有电荷传到B上。换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连接A和B,B的金属箔片张开,表明此时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传向B。这个实验说明,有的物体能够传导电荷,有的物体不能传导电荷。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阻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导电。

2.进行新课(l)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当电路中有了电源,还必须用导体(导线)把电源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后,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能发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①指导同学看课本中“绝缘体应用的几个实例”的图。②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以铝原子为例:

①铝原子核内有13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13个电子按2n2排列;最外层轨道有3个电子,它们绕核高速运转。

②由于最外层的3个电子离校较远,它们很容易因某种原因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③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在原子间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做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叫做正、负离子。在绝缘体里,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由此可知,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明白了导体能够导电和绝缘体不能够导电的原因。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但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本来是很好的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

转化为导体。因此我们在平时接触开关等元件上的绝缘体时,也不能粗心大意。

4.布置作业 思考题

1.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胶木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篇4: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示例之二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6V电池组,小灯泡(6.3V),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开关1个,废电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导线6根(其中两根带金属夹、两根焊于废电灯泡灯头上)。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连接电路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属线吗?

演示课本图4-9实验,(电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属线?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属线?

篇5:自然第五册教案7、导体和绝缘体

课 题

7、导体和绝缘体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0 月 28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

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o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上一篇:2010年关于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下一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