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2024-04-11

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通用9篇)

篇1: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历山中学第11周学校工作计划

历山中学第11周学校工作计划

(4月26日-5月2日)

行政值周吴德值周班主任陈美蓉

值周教师吕建华、卢科、吴鸯鸯值周班级七(4)班

星期日期定期工作不定期工作

日4.261.各班主任加强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端正行为规范,做好节假日安全教育工作,同时按既定计划指导班级认真积极地开展读书节的各项活动。

2.各班继续抓好“文明班、示范班”创建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

3.九年级任课教师做好模拟考的迎考复习工作,及时完成模拟考的.阅卷工作。

4.教导处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完成七、八年级街道联考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好九年级市模拟考的考务工作。

5.政教处加强力量,继续重点做好学生行为规范督查工作,发放节假日告家长书。

6.总务处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和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一4.271.上午晨会、行政级段长会议

2.市“课堂节”英语学科活动(朗霞、徐郑吴林)

3.下午教师会

二4.281.九年级综合素质评定成绩上报

2.九年级中考体育校测项目测试

3.七、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下午第四节、综合楼二楼)

三4.291.九年级市中考模拟考:语文、社会、英语

2.上午第三节:八(2)班主题班会公开课

3.读书节活动:各班上交学生感恩家书2-3封到政教处

4.下午1:30余姚市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吴、舜水)

四4.301.九年级市中考模拟考:数学、科学

2.江北妙山中学、象山金星中学领导来我校考察指导

3.中午12:00少年团校活动

4.读书节活动:下午第四节七、八年级举行中华诗文朗诵比赛(综合楼二楼)

五5.1五・一休假

六5.21.五・一休假

2.5月3日(周日)九年级模拟考阅卷(上午7:30开始)

校长室

.4.27

篇2: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历山中学第1周学校工作计划

(2月15日-2月21日)

行政值周黄智万值周班主任卢启群

值周教师吕林苗、邹文杰、严央波值周班级九(5)班

星期日期定期工作不定期工作

日2.151.各班主任加强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学生行为规范,同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各班组织发动班级学生积极开展“文明班、示范班”创建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本学期首轮申报工作截止下周二结束。

3.教导处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教学过程及质量的`督查。

4.各学科于本周二前完成期始测试的阅卷工作,各教研组长上交教研组计划,各任课教师上交学科教学计划。

5.政教处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督查力度,同时做好各班的“文明班、示范班”创建工作的指导。

6.体育组抓好九年级中考体育训练工作。

7.总务处重点抓好春季食堂卫生管理工作。

8.校长室、教导处共同做好教育局开学工作检查的各项迎检工作。

一2.161.上午行政级段长会议

2.下午教师会、九年级任课教师会

二2.171.市数学教研组长会议(舜水)

2.市英语教研组长会议(舜江)

3.市体育教研组长会议(教研室)

4.班会课: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及测试

三2.181.市语文教研组长会议(教研室)

2.市科学教研组长会议(舜江)

3.周三广播

四2.191.市社会教研组长会议(教研室)

2.下午第3、4节课举行开学典礼暨开门红总结表彰

五2.201.市美术教师会议(教研室、秦)

2.市综合实践教师会议(舜北、邹)

3.市初中校长会议(黄)

六2.21全校周六假日活动(A表、一天)

校长室

篇3: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于2002 年异地扩建, 占地400 亩, 拥有近6000 名师生, 学生全部寄宿, 是一所典型的大规模学校。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包括总务科和生活服务中心, 有正式职工25 人, 临聘人员87 人。后勤工作项目多, 人员杂, 范围广, 难度大。为了加强管理, 做好服务工作, 我校依据詹姆士·威尔逊 (James Q.Wilson) 和乔治·凯琳 (George L.Kelling) 提出了“破窗理论”, 结合学校特点, 以治理和预防“破窗”为重点, 从种种貌似很“小”的地方着手, 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收到了良好效果。

“破窗理论”认为,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 会诱使人们仿效, 导致变本加厉。比如:一幢建筑如果有少许破窗, 如果没有及时修理好, 会招致有人损坏更多的窗户, 甚至闯入建筑, 恣意妄为。在学校后勤工作中, 这种“破窗”现象既可以体现为学校设备设施的小小故障或损坏, 也可以体现为后勤工作人员服务不耐烦、操作不规范、工作效率低等不良现象。

一、管理原则

1. 勿以“恶”小而不治

“破窗理论”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我们重视从细节处抓后勤管理, 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轻微的、个别的、但影响学校管理形象的“小故障”和“小过错”, 坚持及时处理、按章处理。一旦校园墙面出现了乱画的痕迹, 我们会立即派人清理, 防止整扇墙面出现涂鸦;一旦发现有人采摘校园里的鲜花, 我们会立即出面阻止, 防止整片花圃受损;一旦发现公物被破坏, 我们会立即责成相关人员赔偿, 立即维修或重装;对后勤队伍中员工发生的迟到早退、食堂员工未穿制服等“小错”行为, 我们也充分重视, 适当时候“小题大做”, 防止他人效仿, 积重难返。

2.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优雅洁净的校园环境, 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都离不开每一个既严谨、又温馨的工作细节。我们注重做好每一个细节, 形成了后勤工作的好面貌、好作风, 使不良行为没有生存的空间。

我校后勤管理者主动了解员工的家庭、生活, 嘘寒问暖, 及时提供关怀和帮助;为了方便外单位和本校教职工办理资金兑付业务, 我校规定每周星期五上午为集中办理时间, 会计、出纳、总务科长、生活服务中心主任以及财务主管校长都在学校办公室办理相关业务, 确保工作效率;我们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在接待时做到三个一: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水;我们在学校交通要道设置校园指路牌, 方便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我们仿效公园的做法, 在学校的名贵树木上设立标牌, 既丰富学生知识, 又提高学校形象;我们定期检查学校所有墙顶灯和电扇, 及时加固, 确保师生安全;下雪冰冻之时, 总务科会在道路上铺设棕垫, 防止师生跌倒;传统佳节之际, 生活服务中心会免费向学生提供月饼、粽子或鸡蛋, 让他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集体的温暖。

二、治理“破窗”

1. 及时治理

根据“破窗理论”, 如果不及时纠正和治理工作中的“破窗”, 会导致出现更多、更严重的不良现象, 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 我校多管齐下, 保障治理及时。一是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明确后勤工作的特殊性, 要求相关人员做好牺牲节假日和正常休息日的准备, 随时服从安排, 随叫随到。二是在总务科设立维修信息收集专干, 公示其姓名、工作职责和联系电话。该专干每天要例行巡查校园, 主动、及时发现维修项目, 还要24 小时开通手机, 一旦出现水龙头损坏等紧急情况, 专干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师生提供的信息, 迅速派维修人员修理, 并于第二天落实维修情况。三是在商店、餐厅、加工间、保管室等地安装监控系统, 发现工作人员有不规范操作行为, 管理者立即出面制止。四是安置师生监督员, 可以及时向管理者投诉后勤服务中的不良行为。

2. 联合治理

我校后勤部门和其他科室经常交换意见, 统一认识, 协同工作, 形成合力, 更好地治理了工作中的“破窗”。比如:学生科管理人员反映, 在信息楼、实验楼、教学楼等顶层平台抓获有违纪抽烟的学生, 且监管难度大, 总务科立即在这些地方的顶层通道增设护窗, 阻止学生随意出入;保卫科反映, 学生公寓原外墙屋顶下水管道距离窗户太近, 学生有可能在就寝后沿管道下滑外出, 很不安全。总务科立即重新安装公寓所有此类下水管道, 杜绝隐患;为了让学校公物不能破坏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旦发现有被破坏的公物, 后勤部门会立即协同保卫科、学生科在学生中展开广泛调查。对未及时主动申报赔偿的班级, 在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中扣分;生活服务中心配合学校团委实行文明就餐活动, 添置剩余饭菜收集车, 提供餐巾纸, 推行文明就餐行为。现在, 师生就餐秩序井然, 餐后能自觉将剩余饭菜倒在收集设备中, 既保障了整洁的就餐环境, 促进了学校文明建设, 又提高了后勤人员工作效率, 减少了浪费。

三、预防“破窗”

治理“破窗”是被动行为。我们采取措施, 积极、主动地预防学校出现“破窗”, 减少财物损失, 降低服务成本, 提升整体形象。

1. 健全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义务、工作方式、工作要求, 才能保障工作系统不出现“破窗”。我校依照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以人为本, 出台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公物损坏赔偿办法、水电管理制度、绿化管理制度、学生财物管理制度、配电设备操作制度、勤工俭学管理规定、服务中心日常行为规范、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医务室工作制度、服务中心员工个人卫生须知、食堂客餐管理制度、司炉工交接班制度、服务中心员工奖惩制度、预防食物中毒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确保工作规范, 保障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近年又增加了维修添置申报制度、价格工作监督制度、后勤服务工作监督制度和服务中心分组目标责任制。后勤服务工作监督制度的具体作法是, 在校内公示每个岗位工作者的姓名、照片、工作职责、联系电话, 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师生可以随时投诉。学校每年抽调师生代表, 对所有后勤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既作为后勤工作者个人年度考核的依据, 也作为评价总务科和生活服务中心部门工作的主要依据;我校商店、食堂采用分组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 倡导各班组之间在优质经营、温馨服务等方面开展评比竞赛, 比操作程序规范, 比饭菜加工质量, 比餐用具清洗消毒, 比餐厅环境卫生, 比待人服务态度等, 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水平。

2. 加强环境建设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 环境和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良好的环境能给人积极的暗示, 促人自省、自律。在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 在彬彬有礼的服务人员面前, 人们不会随地吐痰, 不会乱扔垃圾, 就是这种效应的体现。因此, 我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努力建设一个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 预防“破窗”的出现。

环境包括办公条件、生活条件、设备设施、花草树木、道路设施等硬环境, 也包括工作氛围、人际关系、管理风格等软环境。我校在2001 年投资1.6 亿异地扩建的基础上, 近几年又为教职工配备手提电脑, 更新教学电脑, 在教室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重新装修教室、公寓、餐厅, 并安装空调, 安装太阳能路灯, 铺设沥青道路, 改建田径场, 重建东面、北面围墙, 新建100 个林荫停车位, 扩建桃李园, 新建占地40.5 亩的励志园,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绿色环保、鸟语花香的校园。校领导和后勤管理者率先垂范, 早出晚归, 科学管理, 人本关怀, 营造了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促使师生每天以积极的态度、愉悦的心情、良好的面貌参与学习、工作和生活。

自从运用“破窗理论”管理后勤工作以后, 我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完善了教学、生活等设备设施, 后勤工作连年零投诉。2011 年8 月, 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在我校举行, 严谨周密的后勤保障, 先进齐全的设备设施, 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 温馨优质的餐宿服务, 赢得了来自全国三千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各级领导的好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等单位给我校送了锦旗或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我校后勤工作在这次全国性大赛检验中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3 年, 我校被评为“长沙市价格诚信示范单位”。2013 年3 月, 我校食堂光荣获得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食药卫监局联合颁发的“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食堂”匾牌, 全省仅有三十家单位获此殊荣。我校2014 年10 月被长沙市卫生局评为“餐饮服务诚信单位”, 在媒体以红榜形式公布, 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应。2014 年和2015 年, 我校连续被长沙市卫生监督所评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商店被评为“2015 年度长沙市食品流通示范联系点”。

篇4:历山中学第21周学校工作计划

历山中学第21周学校工作计划

(1月17日-1月23日)

行政值周黄智万值周班主任岑冲平

值周教师楼浙人、郑汉根、韩书春值周班级八(1)班

星期日期定期工作不定期工作

日1.171.各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细节、防患于未然,继续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加强对学生早上准时到校的督查、教育工作,纠正个别学生的严重迟到现象。

2.各班继续扎实做好文明班、示范班创建“回头看”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同时营造浓厚的迎考复习氛围。

3.教导处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各主要学科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期末系统复习。

4.政教处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督查工作,继续推进文明班、示范班“回头看”活动。

5.音体美劳电等学科改自学,任课教师下班管理。

6.期末结束阶段常规工作见《期末结束工作安排》。

一1.181.上午晨会、行政级段长会议

2.下午第四节各教研组分组活动:分组讨论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全体参加)

二1.191.班会课:各班进行期末考迎考复习动员

2.下午市教育局对特岗教师进行考核(孙迪)

三1.20晚上九年级夜自修学生家长会(阶梯教室、8:30)

四1.211.中午进行最后一期的班级黑板报检查(政教处)

2.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本检查(下午、会议室)

五1.221.七、八年级社会、思品期末测试(下午第1、2、3节课)

2.宁波市语文教研组长研讨会(两天、慈溪实验、卢)

六1.23

校长室

篇5:历山中学第4周学校工作计划

历山中学第4周学校工作计划

(3月8日-3月14日)

行政值周吴德值周班主任徐燕

值周教师徐家柱、陈俊杰、韩书春值周班级八(2)班

星期日期定期工作不定期工作

日3.81.各班主任加强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学生行为规范,同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学生不要在芦城庙庙会(本周六、日)期间到现场游玩,不要参与庙会活动。

2.各班组织发动班级学生积极开展“文明班、示范班”创建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3.各班继续按团总支所制定的计划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的各项活动。

4.教导处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教学过程及质量的督查,做好“希望杯”数学竞赛及第一次月考的有关考务准备工作。

5.政教处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督查力度,同时做好各班的“文明班、示范班”创建工作的`指导。

6.团总支继续做好学雷锋活动月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

7.体育组继续加强九年级中考体育训练工作。

8.第一次月考定于下周五举行。

9.校全体行政人员共同做好迎接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考评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一3.91.上午晨会、行政级段长会议

2.下午第四节各教研组分组活动

二3.101.市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教研室、严)

2.观摩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梨洲、胡、林)

3.慈溪鸣鹤初中领导来校观摩出操规范化活动

4.中午黑板报检查,班会课:主题班会(我们的责任和爱心)

三3.111.观摩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梨洲、吴、郑)

2.下午第3、4节课全校法制教育讲座(综合楼二楼)

四3.121.九年级部分教师外出活动(小曹娥、卢、徐、诸、岑)

2.上午街道教育工会委员会议(低小、景)

五3.131.市劳技教师会议(教研室、邹)

2.中午12:00举行校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比武(科技楼二楼)

六3.141.全校周六假日活动(九年级C表、七八年级D表、一天)

2.七、八年级“希望杯”数学竞赛

3.下午九年级中考体育测试

4.周日上午师徒结对专业知识测试(一职校、12人)

校长室

篇6:周工作计划:第12周

周工作计划:第12周

星星 班 一 日 活 动 时 间 表 第12周(11月15日-11月19日) 日 期 内 容 时 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主班 教师 本周工作要求 1. 了解秋季有品种繁多的水果,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谈论秋天的水果,知道多吃水果有利健康。 2. 懂得天冷了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知道要塞好内衣的重要性。 3. 愿意安静、仔细倾听同伴说话,养成良好的`习惯。 莫 佳 妮 7:00―8:15 晨 间 接 待 区 域 活 动 8:15―8:45 体 育 活 动 8:45―9:15 盥 洗 点 心 自 由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9:15―9:45 谈话:秋天的水果 棋类游戏:小兵升变 科学:好吃的玉米 健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数学:比一比,数一数 9:50―10:20 绘画:各种各样的树 音乐:买菜 英语游戏:Five Little Monkeys 体育:小兔种菜 纸工:太阳花 上午 游戏 活动 10:20―11:00 创游 创游 欢乐天地 科学室 创游 户外活动:大型玩具 11:10―12:30 午 餐 午 间 休 息 散 步 梁 泓 12:30―14:30 午睡 14:30―15:20 点 心 花 式 操 下午 游戏 活动 15:20―16:00 音乐游戏:棋子舞 户外活动: 玩沙包 体育游戏:老鼠多躲猫 户外活动:攀爬墙 自主性区域活动 户外活动:玩小棒 智力游戏: 跟着说 户外活动:玩尾巴 娱乐: 画鼻子 户外活动:玩飞盘 16:00-17:00 兴 趣 班 离 园 活 动

篇7: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1981年,带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证的周建中老师,揣着青春、梦想、激情,在乡村中学地理讲台上一干就是二十六年。起初,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科班”的他,面对一群“娃娃脸”,多次“头破血流”,多次郁闷与彷徨:教师适合我吗?但他始终记得毕业典礼上班主任老师的寄语:“山不过来,你(我)就过去。”出生农村的他,凭着农家子弟的那种纯真和执着,为做一位“合格”地理教师选择了“改变”:改变自已的课堂流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于是他扎进了“书海”,从潘树荣教授的《自然地理学》到周淑贞教授的《气象学与气候学》,从宋青春教授的《地质学基础》到黄锡荃教授的《水文学》,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到《地理教育》的大量阅读,夯实了专业底蕴, 更新了教学理念,并把这些变成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渐渐地感悟到了现行教育背景下的地理课堂目标应该是:课堂实效与教育艺术的完美结合。

执着的追求,大胆的尝试,收获了课堂教学转变的硕果,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激情洋溢、功底扎实、教学实效。

一堂省级展示课《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得了荣誉的嘉奖(省级骨干教师),工作单位的更新(调进省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四十二岁的他,为寻求更大的平台, 通过招聘只身来到省城,开始了教育生涯的“第二次更新”。

到省城后,读书、学习、写作,成了他每天挥之不去的事情。新闻、教学杂志、教育理论书籍,网络文章、博客、资源库成了他的一日三餐。当别人在办公之余闲聊之时,他在浏览新闻、下载教学资源、关注社会热点;当别人沉浸在梦乡里的时候,他还在伴着一盏孤灯,让思想之舟在教海里遨游……在他的橱窗里, 摘抄记录的笔记本成摞堆放着;他的电脑里,转载、收藏的资源,琳琅满目,整齐有序。几年来,先后有10余篇教学论文在《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走向名校,咨询名师,从专家们高屋建瓴、博古通今的言谈中,汲取着不断前进的动力。

古罗马哲学家西涅卡说过:“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过她有价值的时光,那将是永恒的。”时光匆匆,但他的教育生命带着从容的微笑,在激情的相伴下延伸,并义无反顾地踏着夸父的足迹,奔向远方的太阳,留下身后一片缤纷的桃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讲座结束时,他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泰戈尔语)。”如果把卵石比作学生,我们的地理教育就是水。因此, 地理教师要像水一样,无形、无声,润于学生;要用地理知识、地理课程自身力量去感召、影响学生;要面对地理教育改革的大海,感受人性释放的春暖花开。

地理教育是一种有生命的教育。每个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都可演绎着自己“人性”的精彩。所以经常看到他在上课前安静地坐着,听学生说他们对于知识模块的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起点和认知结构,听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理想课堂的认同,这种交流让他从对理想课堂追求而不得的焦虑和不自信中走出。“尊重并爱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每一个人,那么你在生活经历中也必将得到尊重。”这样的思考让他找到了职业生活的认同感,这也是他把教育教学当成自己幸福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地理教育是一种高超艺术的教育。2005年开始,他利用担当学校教科室主任之便,走进课堂观课、析课,收集信息,统计分析,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先学后导教育模式的研究”、省级“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等课题,并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及长沙市友谊科研奖。在研究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认为地理教学不必时时分分都囿于学科领域的技艺,因为地理基本素养的解读价值被发掘了,师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填和张扬了,便有了一种宋代先贤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趣了,这时候就会有真的地理了,世俗的成效考核也会不期而至的。

地理教育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在教学决策中,他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难懂的知识通俗化。如讲“地球自转引起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他设计了一个“鸟笼子上的居民”的思维实验:如果地球是个圆柱形的鸟笼子(底面、顶面不看,像时区、航海图使用的墨卡托投影),水平运动的物体有没有偏向呢? 听他的课,学生反映好像在做“思维”游戏,有张有弛,有板有眼。他还将各种媒体引进课堂,就是他的手指、脸部也融入课堂中,引来学生的喝彩。他深知,有限的课堂要承担系统的知识教学,许多问题难以在课堂深入展开,于是,稍加提示留给学生课后讨论, 使思考活动得以延续。作业以研究性的小问题、观察实践等形式为主,而是很少布置一些机械、习题性的作业。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有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个思维素质良好并勤于思考的人, 加上孜孜努力,在任何领域都更能获得成功。

有人问他:“周老师, 三十多年的地理教育生活,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说:“在教学一线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收获了很多的困惑和不解。我常用科研接‘地气’,从没停止思考、尝试和创新;经常面朝‘大海’,寻找更远、更高的目标,这样‘天’‘地’相接,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但此路很长、很难走。”

多年的高三教学、频繁的地理讲座、耐心的学生指导(实践活动)、独特的教学决策, 换回了2008年湖南省地理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2010年被推荐为湖南省国培专家、长沙市首届地理名师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天心区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光荣称号。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是一所省内外远近闻名的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在其沃土上的教育人用自己的行为哲学及其方式,演绎着屡屡让人心潮激荡的教育故事。

作为八年教科室主任的周建中老师,教师的培训与成长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弦。每当读到一本贴近实际的好书,周老师总是立即推荐给老师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 不要忘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这就是他送给老师们的箴言,也是他用来警醒自己的努力前进的座右铭。他努力搭建平台,创设“名师论坛”、青蓝工程、英才工程,利用“兵教兵”“官带兵”策略,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

教师们在研中教,在研中学,在研中变,在研中成长,最大的收益方还是学生。其实,学校的“八点钟”文学社、心理咨询社、街舞社等三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中, 究竟走出了多少名优的特长生,恐怕教科室聘请的指导教师也难说清。在这块“营养”丰富的沃土上,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他们的强势智慧得到了势如破竹的突破和发展。

2009年5月,长沙市首批地理名师工作室成立,当首席名师梁老师电话邀请他参加名师团队时,他一口应承担当课题研究之工作,三年中他带领全体学员选课题、做研究、收资料、撰论文,手把手的教,相互切磋,相互探讨;多次到浏阳、望城、宁乡等地区深入课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硬是把省级课题“高中地理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做得有声有色,频有成效。在中期评估检查中,专家们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选题意义重大,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成果明显。广大学员在课题研究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员张玉玲老师说: 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积极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理论知识,并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了符合教学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月相观察》《房屋间距》《观天认星》等主题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诸多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决策行为是周老师的专业诉求,总结培训青年教师的方法和途径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主编的《我的教师梦———地理教师成长叙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梦想者,理想主义者, 是一个脚踏实地者, 是一个激情者! ”他就是这样一位激情的追梦者。他把自己的成长的“路径”梳理后,归纳为这样一种成长模式:发现问题—归因分析—行为跟进—行为改进—总结提升,并引领着青年教师在网络教研、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试题分析、行动研究等途径上获取着发展的机遇,尝试着成功的喜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尽管教师们在转型期内是苦恼的,但在成绩面前,这种苦恼也会变成无比的甜蜜。从思想到行动的变革,帮助一批又一批教师成长为名师,在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中,他们学校的高中部就有九名教师高票当选。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给别人以希望,助他人以成长,看着身边人的成功,我也会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快乐。正是这种感恩情,让我那么自信,那么从容……”

在谈到理想中的课堂是怎样的情景时,他意味深长地说:“我在上地理课之前, 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下课时总喜欢站在走廊上频频地向教室张望。每次当我拿着地理书走向教室时, 我的内心是澄澈清明而充满愉悦的。课堂上,望着学生被我逗得灼灼发光的眼神, 看着他们如痴如醉地读图、析图,感受着课堂上那时而紧张时而活泼时而热闹时而静默的浓郁的学习场景,我就会由衷地发出‘上课真幸福’的感慨。”

“能简不繁,浓淡相宜”

他有一个习惯,在每本教材的扉页上都要写道“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教学环节要简化厚实、教学方法要简便实用、课堂板书要简约精练、课堂作业要及时简洁”, 以警示自己的课堂教学决策行为。这里“五简”不同于简单,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韵味,其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也是一种超越,这样的课堂将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净澄澈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简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他独特的匠心,来源于对教材的解读与加工, 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他丰厚的修养与教学艺术;来源于他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认识!

区域地图的认识定位,是高三地理复习学生要过的“第一坎”,常规教学程序是“背图—默图—练图”,但他却采取的是“研图(找主线)—联图(找异同)—勾图(找灵感)”的步骤来完成教学,这一程式的更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是学到了方法,学会了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不要硬给学生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 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简约的教学内容,采用简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次研讨课,执教内容为《日本》。开课初,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七边形图,并在每条边上写下“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工业、农业”。上课中,他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日本有关地图信息,说出其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特征,并要求在“七边形”图上将其影响用“箭头”联结。结课时,他跟着学生将“成形”的七边形图中信息进行“推断”理解记忆。整个课堂他只占用了十几分钟,其余的全部是学生在讨论、分析,时而查图、时而书写、时而交流,紧张有序的“学习”换来的是舒心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我们问他:“精彩的地理课堂需要做些什么? ”他略加思索后说:“第一,重视课堂审美。课堂之美,固然有多种要素,但需把握基本的要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心中有‘准绳’;体现地理学科特性,综合性和区域性完美统一;追求三维价值取向的有机达成,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取向上真实呈现。课堂中‘该浓则浓,该淡则淡’,一切取乎于自然;‘能简不繁,当艳不让’,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不做无用功。第二,让课堂产生学生的思想。课堂上,我们往往欣喜于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发言,惊叹于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要使课堂呈现如此魅力,首先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倾听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也在于教师从学生经验和思维原点出发的不断‘建构’,让学生境由心生,展现课堂中的所思、所得;还在于教师的巧妙引领,让学生步入思维的自由之国, 产生属于他们的理解、感悟与体会。第三,追求本真、高效的课堂。‘要像上公开课一般准备常态课,要如上常态课一样呈现公开课’。如此这般,我们的课堂教学、研讨才更会呈现最本原的面貌,彰显最本真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时时关注课堂的效益,考量课堂中训练的适切度、学生的参与度,让课堂成为群言堂、乐言堂、善言堂,而不是一言堂,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各种素养的生成。”

篇8: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基本情况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是淄博市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和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共有120个教学班,7000余名学生,建筑面积达28700多平方米。学校本部、南校区共占地11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0多平方米。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学校拥有校园网、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等,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探究实验室、数字星球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天文台等现代教学设施, 更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

1.技术优势助推学校数字化建设

在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未来教育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学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不断升级教学设施,将教室原来安装的普通多媒体投影机及幕布全部更换为电子白板,并配套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录播室,升级改造校园教学监控系统,优化校园网络,完善了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学校也加强教师电子白板、数字化校园平台、录播室等多项内容的应用技能培训,加快了课堂数字化进程,推进了教师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模式创新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学生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探索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以通用技术为突破口, 提出了基于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观,以“项目”为教学单元,由学生自主实施和评价的“项目教学法”。

3.多元探索加快创新教育蓬勃发展

为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学校以机器人教学为依托,成立了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指导学科教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社团发展,实现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多元探索。

学校获得的荣誉

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届全市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大赛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并被授予淄博市行业岗位能手、淄博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学校先后赴多个国家参加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共获国际赛事金奖6个,银奖2个,铜奖1个;全国赛事特等奖11个,金奖、一等奖共27个,银奖、二等奖共23个,铜奖、三等奖共8个。2013年,学校获全国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足球项目第四名。

在2013年NOC活动决赛中,5人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在2014年NOC活动决赛学生赛项中,获得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在2015年NOC决赛学生赛项中,获得一等奖7人,二等奖1人。

篇9: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

“绿色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弊端提出的, 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它回归教育本原, 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 促进人的自主发展;同时,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立足长远, 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所说:“‘绿色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又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而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 就是素质教育。”

“十二五”开局以来, 我们在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课堂突破、有效德育和课程建设五个方面, 开始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征程。

一、打造学校先进文化, 推进特色工作建设

1.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在前期自然环境建设的基础上, 丰富和改进校园环境, 对校园外部进行整体规划,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学校新建“尚贤园”, 将孔子像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弟子规图解》碑刻立在园中, 同时还将十四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就、模仿《弟子规》文字形式而编制的《十四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三字箴言》的碑刻立于园中, 以此营造崇尚圣贤经典、养成良好习惯的文化氛围, 创建“天人合一”、富有活力的和谐校园。

我校还积极打造人文环境, 重新调整和规划学校精神文化系统, 并且在全体师生中宣讲, 使之深入人心并成为师生的行为指南。学校围绕“文化养人, 养成立人, 课程育人, 评价成人”的德育工作理念, 打造四个楼层的主题文化。在三个楼层正厅开设读书文化角, 同时鼓励各年部打造个性化的年部文化;鼓励班级创建班级文化, 建成一些如年部的“班级学风建设评比栏”“星光灿烂”“践行弟子规之星”“优秀作业展”等文化专栏, 实现了“文化滋养”“隐形课堂”的育人功能, 营造了人文、民主、活力的环境氛围。

2.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力量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灵魂, 制约着学校文化气质和教育风格的形成。首先, 在教师队伍中, 营造敬畏事业、热爱学生、珍惜岗位、努力工作的氛围。我们的口号是“积极工作, 快乐生活”。第一, 实施正面引导。我们举办了《尊重与合作》《爱心与教育》等系列讲座, 请辽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教师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 使教师保持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专门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 为教师购买全套教材, 聘请辽师心理系教授授课, 定期考试检测, 确保所学习效果。班主任老师能读懂学生心理, 并具备分析、判断和调节学生不良情绪的能力。第二, 在教师中开展题为“我与名师的差距”“我对绿色教育的认识”等教师论坛。同时, 组织教师利用校园网上论坛进行交流, 帮助教师澄清认识, 转变观念和行为。学校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为教师推荐了《仁爱之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图书, 并定期召开读书沙龙, 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第三, 完善教师民主参政机制。每年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 研究教师提案, 认真回复并解决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第四, 开展主题教工活动, 培养和凝聚团队精神。如开展主题为“热爱事业, 让生活飘香”“让校园成为爱的港湾”等教师节、新年庆祝活动;带领教师游西城, 感受当地建设成果;举办“我爱西城”教师摄影作品展。为了引导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化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校长亲自为班主任做“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讲座, 并且为班主任每人购置一台CD相机 , 鼓励班主 任用“美”的视角去看学生, 去发现学生的美, 记录学生的美, 弘扬学生的美。

在学生中, 我们通过环境文化熏陶、主题教育、故事育人、活动感染、经典诵读、评价激励等德育途径,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3.制度文化建设。

我们追求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建立一套科学、人文、民主的管理制度;二是全体教职员工对制度的高度认可, 使之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我们根据人文、民主、和谐的管理理念, 修订完善了《十四中学校本管理》, 编辑成册《十四中学管理方略》。我们力求制度内涵与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相一致, 使制度充分体现“规范引领”, 关注师生的“和谐灵动”。我们认为制度管理的目的, 不是制约和惩罚, 而是一种“规范”的告知和声明, 重在“引领”和“倡导”。在制定制度时, 既要注意规范, 同时又要体现“人文”和“灵动”, 避免僵化。

二、打造绿色教师队伍, 做好特色建设保障

(一)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打造具有自生力的教师队伍。

“十二五”伊始, 我们制定了《十四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专项规划》。之后的每一学期, 学校都及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落实规划。2013年, 按照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示精神, 我们又专门制定了《十四中学2013年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以师德为先、能力为重, 以培养“三支队伍”为核心, 全面打造 具有自主 力的教师 队伍———怀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要求的教师群体。

1.个人发展, 规划引领。

用个人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主动发展是我们进行师德教育、激发发展动力、减轻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它分为以 下几个步 骤 : 示范引领———自我制定———指导谈话———自主完善———公开展示———操作落实———学年小结———调整规划———继续操作落实———目标达成总结。

2.读书沙龙, 激发正能量。

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教师的精神生活就会充实起来, 职业智慧就会成长起来。为此, 学校购买好书给教师阅读, 作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培育教师良好师德的有效手段。上半年, 结合阅读《你在为谁工作》, 学校举办了题为“感恩事业, 快乐工作”读书沙龙。老师们结合自己工作谈职业认知, 从不同角度表达出对教育工作酸甜苦辣的感悟和信心, 精彩之处, 掌声不断;动人之时, 泪花闪动。通过真诚的交流, 教师在为他人工作、为服务社会的同时, 也在为自己、为家人工作。只有自己努力工作, 爱岗敬业, 付诸行动, 才会实现人生理想。

3.主题活动, 凝聚人心。

2013年, 学校设计开展了诸多修师德、强师能的载体活动, 如:“吾有身教———爱生事迹宣讲”活动、“我爱吾职———读书沙龙”活动、“吾有专能———教学展示”和“我爱吾生———摄影展 评”活动。“感恩事业, 让生活飘香”系列娱乐晚会, 充分凝聚了人心, 激发了正能量, 使教师团队持续发展、自主发展的活力逐渐增强。

(二) 分层设标, 分类培养,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我们把教师队伍分三个团队, 领军者团队、青年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 对这些队伍实行分层设标, 分类培养。

1.领军者队伍建设。

(1) 用领军者团队与众不同的个人发展规划牵动任务落实。

今年学校继续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个人学年发展规划的设计, 增加了领军者的“我的教学特色”和“我的示范引领”专栏, 引领和鼓励骨干教师钻研教学,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 让骨干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 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让领军者团队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做中提高。

学校安排领军者在重要岗位上, 如教研组长、集备组长、班主任等, 让其发挥教育教学组织引领作用, 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定期组织教学艺术交流研讨活动, 重点带领教师进行“绿色活力课堂”的模式研究;每学期开展两次引路课,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让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带动学科教师成长;敞开课堂, 让青年教师随时随地听课学习。

(3) 给予领军者团队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鼓励其发展。

绩效工资充分体现其待遇;为其创造提供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 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 把好经验传给教师;为领军者提供高于普通教师两倍的读书经费。假期, 学校为每位普通教师和领军者分别提供50元和100元的图书经费丰富自己。

(4) 积极培养领军者入党。

积极培育教师典型———新生骨干力量, 把他们发展成党员, 把骨干党员培养成干部后备, 充实后备干部梯队, 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2.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 骨干带培, 突破教学基本功。

学校为每一个青年教师配一名思想作风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师傅, 为青年教师掌握教材教法、备课、讲课和课堂管理把关定向, 传授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每周听师傅课和核心组教师课不少于2节, 在比较中感受课堂教学之道, 理顺自己的课堂, 使课堂教学更有层次性和实效性, 让教育教学问题都在交流中得到解决。

(2) 个人规划, 牵动发展。

学校依据青年教师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 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个人发展规划, 给青年教师确定具体的成长目标。青年教师在骨干指导下制定新学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为自己一学年的工作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3) 开展“绿色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在领军者的带领下, 开展学科教学研究。针对绿色课堂模式的研究, 青年教师都要参与研讨, 参与实践, 参与总结提炼。

(4) 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关活动。

我们的目的是让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每一个课型, 并逐渐一一过关, 即研究一个, 熟练一个, 掌握一个。这个任务由集备组和学校共同组织完成, 组内的师傅负责教, 学校负责验收。验收的形式即为青年教师汇报课。

青年教师不仅在师傅指导下上汇报课, 而且还要在微格教室上常态课。课后师傅和学科教师一同对“微格”课进行点评指导。经过帮带, 青年教师在专业技能、学科教学成绩上均有提高, 初步形成一定的教研、科研的意识和能力。老教师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也被传承下来, 青年教师的工作态度端正, 积极向上。

3.班主任队伍建设。

(1) 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 规范学校德育主题活动。

由于近几年较多年轻班主任走上工作岗位, 学校传统德育主题活动形式有打折扣的倾向, 班主任对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缺乏方式方法, 使得教育活动走形式, 缺乏实际效果。因此, 学校加强培训活动, 使德育活动落到实处。

(2) 加强常规工作指导, 加强常规工作指导。

学校每周定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 及时反馈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 对工作上的亮点及创新点给予肯定, 针对不良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误区和错误认识, 及时给予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

(3) 承担德育课题, 提高研究能力。

学校组织班主任参加省级科研课题《实施有效德育, 创建特色学校》研究, 提高探索研究意识和能力。此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

再次, 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横三纵同伴互助的校本研修模式” (见下图) ;

网络式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将教师学习型组织的不同层级分为:

“一横”是以集体备课组为核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 从教师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课前互助、课中互助、课后互助。

“二横”是以学科组为核心的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的学科课题研究, 有学科教学艺术沙龙、学科骨干教师引路课等形式。这一层面的同伴人数增加了, 互助范围更广泛了。虽然任教同一学科, 但任教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 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

“三横”是指跨学科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主要内容是校级课题研讨, 有教师论坛、课题研究课、课堂教学大赛等形式。这一层面的同伴人数更多了, 研究的内容上升到的各学科教学的共性问题, 教师的视野更加宽广了。

“四横”是指校际间的教师同伴互助。主要内容为交流和研讨, 一是建立校际间的互助共同体, 如友好学校进行教学论坛、课堂观摩等教学交流活动。二是开展网上互动, 学校建立校园网站, 购置教学软件, 实现无线上网, 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助。

从教学研究活动的类别系列分为:

“一纵”:是以课题研究活动为核心。从承担课题的级别分为:个人课题、学科组课题。承担个人课题的教师, 在集体备课组内进行课题研究, 开展同伴互助;承担学科课题的教师, 在学科组内开展互助; 课题研究活动从集体备课组到学科组, 再到全校范围, 参与互助的人数越来越多, 交流的层面越来越高。

“二纵”: 是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核心。“二纵”分为五个纵向环节:一是师徒互助, 徒弟要先听师傅课后上课, 师徒教学相长;二是集备组内互助———每周一次的组内研讨课、每月一次进行专题研讨等;三是学科组互助, 如学科骨干引路课等;四是跨学科组互助, 如校级课堂教学大赛、中小学学科衔接交流课等。五是校际间的教师互助, 如课堂教学观摩等。

网络式同伴互助的校本研修, 把校本研修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高度整合, 保证了此项工作的实效性;网络中的各环节研究的内容, 既有教育教学的共性问题, 又有不同层面的个性特点, 网络中的各个环节既各自独立, 自成体系, 又各有重点,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得益彰, 使研修活动更加系统, 更加科学。

三、打造绿色活力课堂, 突出特色建设核心

学校以打造高效课堂为课程改革的核心, 全力开展“绿色活力课堂”建设。在教师熟练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调“绿色活力课堂”六原则, 即学生主体原则、学生参与原则、师生和谐原则、合作探究原则、训练生成原则、关注学困原则。这六大原则, 更加有力突出和落实了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我们还制定了“绿色活力课堂评价标准”, 建立了“以案导学, 探究互助, 点化提升, 训练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开展课堂绿色活力课堂评价和教学模式研究, 全面打造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同时, 我们探讨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理论依据, 进行教学目标分解, 为“绿色活力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学校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 开展“我对绿色教育的认识”论坛, 使教师树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平等和谐、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同时, 学校加大引领和管理力度, 约束教师的行为, 如检查小组活动的落实, 每天跟踪补标和帮困行为等。目前, 这些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我们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的思维充分的飞翔,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现在的课堂, 教师逐渐成了幕后的导演, 通过学案导学等形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彰显。一张导学案就像一个导火线, 引发了学生一轮又一轮的激烈讨论;一张导学案就是一块小黑板, 学生的思维在上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们自主发问, 合作探究。老师主讲的时间减少了,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改变了以往尖子生一言堂的现象, 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 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四、打造绿色校本课程, 深化特色建设内涵

1.课程的架构。

在课程专家朱宁波教授的指导下, 以“人文、民主、和谐、活力、可持续”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导, 经过需求评估和价值论证, 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区域性、人文性和可行性原则, 我校撰写了《校本课程建设三年专项规划》, 构建起了“活力的我”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共分为两大领域:生存意识与能力、发展意识与能力。其中每个领域又各由两个科目构成, 个体生存教育、社会生存教育和个体发展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构成, 结合我校的特色方向, 开设《生命生存》《全球绿色环保》两门必修课, 开设《管乐入门do re mi》《科技制作》《异彩纷呈的习俗礼仪》等19门选修课。

2.校本课程纲要和教材的编写。

我校自2006年就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研究, 学校领导和教师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与实践, 对课程的理解愈加全面、深刻。为了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品位, 充分体现绿色教育的课程理念, 使校本课程建设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我们在课程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 把课程的目标与“绿色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把课程的实施理念与“绿色教育”的课程理念结合起来, 组织教师编写了《绿色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并组织教师以授课讲义及相关资料为基础, 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需要的21本校本教材。经过专家的多次耐心培训指导和教师们的反复修改补充, 纲要和教材渐趋成型。目前, 《活力的我———中学卷》《活力的我———小学卷》已经正式出版发行, 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

3.课程的实施。

(1) 自主地选课。

校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走进他们自己理想的天空, 因此, 学校在向全体学生公开宣讲开设校本课程意义的基础上, 公开科目和内容及授课教师, 让学生自主选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填写《校本课志愿表》, 学校根据选课情况统筹安排并制定授课计划, 有序高效地实施校本课程。自主选课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愉悦地、充满活力和激情地发展自己, 让学生遨游在自己理想的天空, 体现了绿色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2) 生动地上课。

“绿色教育”的课堂教学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作为“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 我们坚持六大原则:体现综合性, 注重实践性, 加强情境教学,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积极探索班级集体授课之外的教学形式, 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在我们的课堂上, 教师只是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 师生之间平等相处, 亦师亦友, 课堂氛围愉快和谐。授课的地点或者在室内, 或者在室外;授课的形式有时会是激烈的辩论, 有时会是丰富的作品展, 有时亦会是紧张的友谊赛。家长们更是对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因为他们从孩子回家后钻进书山、网络中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学生对该学科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家长说, 这才是一个真正学生应有的样子。这一切都源于回归教育本源的绿色教育理念的科学引领。

(3) 全面地评价。

我们本着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 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的原则, 进行学生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 我们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的形式上, 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有平日考核、作品展示, 技能比赛、表演等。同时, 实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更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

此外, 每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 由主管领导严格按照《校本课教师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考核, 通过平日抽查和期末考核等方式对教师课前准备、上课过程及上课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学期末还要让学生对上课教师进行评价, 最终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出各位上课教师的考核成绩, 纳入绩效工资考核。每学年, 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和家长对相关课程进行评价, 了解各学科存在的不足, 为校本课程的日趋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绿色教育”校本课程选课、上课、评价三个过程的有效开展, 确保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我校学生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绿色教育”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使他们在兴趣中探索, 在交流中提升, 在展示中找到成就感, 为其今后能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随着校本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随之提升, 有力地促进了其教育教学水平的再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在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多个学生社团在各级比赛中纷纷获奖, 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德育科研, 拉动特色建设

用课题牵动特色建设工作是我们的又一举措。我校在辽宁省规划办申报了“实施有效德育, 创建特色学校”科研课题, 开展了有效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德育评价的研究。该课题历经两年的研究, 已于2013年11月顺利结题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我们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入到我们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中, 落实于我们的德育过程中, 形成了“文化养人、养成立人、课程育人、评价成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1.通过“融入”, 建立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

我国德育大纲规定的初中阶段德育目标为:热爱祖国, 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立志为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德育的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

从德育目标的表述和内容体系的排列可知,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构是首先强调国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 然后才是个人的良好行为习的养成教育。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自上而下的, 即以国家为中心, 按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规定下一代的培养目标。这种逻辑结构不再强调以人性为本的“人”基础。这种先强调国家、集体的观念, 再强调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架构, 是造成德育实效不高的根本原因。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鲁洁教授所说:“学校道德教育自身……,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看, ……向学生所灌输的道德规范、概念被抽去了它的人性的本质内涵, 成为一种空洞、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及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 无法穿透人的心灵。”为什么我们的德育“无法穿透心灵”呢?为什么我国的德育出现许多悖论呢?如学生轰轰烈烈地搞“保护环境”大签名活动, 生活中却乱扔垃圾;在校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在家却是蛮不讲理的小霸王;小学生高谈爱祖国, 大学生却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中小学德育过于注重国家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忽视了学生作为“人”首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我们的德育只注重处理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而忽视了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与家庭及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因此我们降低德育的重心: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教育, 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以个人为起点来构建“同心圆”的德育。德育内容按以下顺序:个人与自己、与家庭、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 并依据这一关系网络自下而上、自低到高来构建德育内容体系。

同时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有机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内容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认为在价值体系当中, 最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 也是我们能看得见, 摸得着的内容,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因此, 我们把它融入到《十四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三字箴言》当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具有无限价值的瑰宝。为实现“让文学滋养学生成长”的目标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过程中, 我们发现《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好的养成教育教材。因为《弟子规》是一本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分, 防邪存诚, 养成忠孝家风的读物。它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是现代中小学生急需接受的教育。《弟子规》的故事生动感人、富有哲理, 也有很深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 我们开展《弟子规》宣讲和践行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毕竟《弟子规》中有一些封建糟粕的思想存在其中, 于是我们取其精华, 用现代文, 模仿《弟子规》的文字形式, 提炼出了《三字箴言》作为我校学生的行为准则。

2.落实“四育人” 的工作体系。

文化养人———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长大

我们力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用大视觉、大画面、大创意、大气魄的校园环境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大德、大志、大行、大业”;精心规划和设计文化活动, 用经典启蒙、阅读启迪、诗词熏陶、活动感染, 激发学生的真、善、美的情感, 给他们以精神的营养和灵魂的震撼。

养成立人———让学生在故事载体的教育中长大

我们采取“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的育人策略,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十四中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三字箴言》为养成教育规范, 让学生记诵于心, 强化于行。我们根据养成教育目标, 选取生动的故事, 由老师讲到学生讲, 启发学生用心做人做事。学校还将这些故事编辑成册, 形成我校德育校本教材———《在故事中长大》。

课程育人———让学生在全面系统的教育中长大

育人的主渠道在课堂, 我们重在发挥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的德育目标中, 构建了三级德育课程体系, 即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渗透课程、德育活动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已成为我校教书育人的特色载体。

评价成人———让学生在评价激励中长大

让孩子在夸奖中长大, 这是成功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此, 我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填满绿色———星星河———星级少年评价体系, 赋予传统的评价体系以新的生命力,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机会, 在不断成功的土壤上建立自信, 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3.科研使教育行为科学规范。

我们成立了科研核心组, 由核心组带领全校教师开展有效研究, 并聘请专家指导教师撰写科研方案, 选拔典型示范, 分组实践研讨, 全面展示交流, 实行以点带面, 逐项突破, 使德育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上一篇:unit7语法总结下一篇:义煤集团渠里煤业公司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