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2024-04-10

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通用8篇)

篇1: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勇于探索

注重实效

深入贯彻廉政准则 加快建设生态xx

xx市林业局(2010年11月4日)

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厅纪检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积极发挥组织协调职能,结合xx市直林业系统实际,有效推进了《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各项林业工作健康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教育,强化干部准则意识

一是系统组织专题学习。廉政准则颁布后,我们及时组织在党委中心组进行了逐条学习原文,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交流。然后就直属系统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抓准则的学习贯彻工作。在年初直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上,对准则的学习贯彻又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给与会代表复印了中央《廉政准则》文件,将准则的贯彻工作写入了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纳入了工作考核范围。市委出台实施意见后,协调局党委再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落实意见,以正式文件下发。下属各单位都按要求,对准则的学习贯彻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全系统形成了深入细致学习廉政准则的热潮。

二是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我们与林业文化紧密结合,先后在局机关院落、门庭、楼道、会议室、办公室等醒目位臵,制作悬挂了大小87块廉政格言、警句、制度、规定。局属各单位也都按

要求在办公院落、楼道、会议室等场所营造了以“廉政准则”内容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氛围。既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廉政准则”的认识,又扩大了“廉政准则”对家属子女及周边社会的影响。

三是举行主题教育。局机关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xx革命纪念馆,在毛主席铜像前学习《廉政准则》原文,局属各单位分别通过庆祝建党89周年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旧址,接受传统教育、播放红色经典影片、举办板报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廉政准则》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干部职工对《廉政准则》的认识和理解。

四是举办专题培训班。目前已在x、x、x、x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2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培训,局纪工委就《廉政准则》的重要意义、内容理解和贯彻要求进行了专题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组织学习竞赛活动。组织直属系统889名党员和领导干部参加了《廉政准则》知识试卷测试,成绩优秀率达占89.8%。参加了市纪委举办的《廉政准则》竞赛。局属各单位也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如桥山林业局举办了一期9支代表队参加的《廉政准则》知识竞赛。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系统形成了浓厚的《廉政准则》学习氛围,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准则意识。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清除干部队伍肌体垃圾

共分了四个步骤:一是深刻写出自查报告。要求每个副科级以上干部,逐条严格对照廉政准则,进行深入自查自纠,形成书面自查报告,特别是要注重虚心查找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整改措施。二

是积极征求各方面意见。自查报告形成后,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先在单位领导班子内部征求意见,然后征求单位职工意见,最后征求服务对象和社会各方面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三是召开主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各单位都召开了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各单位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对照《廉政准则》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班子成员之间坦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改进,最后形成整改方案。四是监督整改方案实施。把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民主生活会讨论通过的整改方案公布于众。让领导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广大干部群众广泛监督、纪检监察部门专职监督,确保整改方案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清除了干部队伍肌体中有可能产生不廉洁因素的潜在垃圾。

三、严格执规执纪,树立准则高度威严

一是狠抓“厉行节约”工作。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基层林场等单位有相当一部分工资靠创收来发。这样基层单位集体劳作的收入部分,事关每个基层林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广大职工予以了高度关注。在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中,我们狠抓厉行节约工作,通过夯实各级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坚持场务政务公开,纳入责任考核范围,列入“三问”等措施进行治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各项指标控制有效,群众普遍比较满意。

二是高度重视案件查办工作。我们加大打击违法违纪力度,通过旗臶鲜明、态度坚决地查办违反准则的案件,树立了廉政准则的高度威严。上半年接到各类信访件6件,办结6件,对7名干部职工实施了责任追究,其中给予批评纠正6人,组织处理1人。免去了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违反党纪国法的某林场副场长职务,取消了其预备党员资格,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是防止借林改与民争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我们深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制定了各级林业干部和林改工作人员“六不准”即:不准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参与买卖青山;不准利用部门优势、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住处优势、技术优势参股、入股,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转让林地;不准违规干预和插手集体山林承包经营或招投标、拍卖转让经营;不准设计人员弄虚作假、违规设计,从中谋私利;不准暗箱操作,搞权利承包、垄断承包;不准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将此与林改整体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先后召开3次会议抓落实。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发生的1114起林权纠纷,已调处1082起,调处率97.1%,没有发生林业职工违背民意和与民争利现象,从根本上调动起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建设生态xx的积极性。

四、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健全贯彻准则制度体系

一是不断深化去年的“五项制度”。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向林场、管护站、木材检查站等最基层的班组拓展。述责述廉述效向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副职领导拓展。廉政法规考试做到任前任中并

重。上半年分别对24名科级干部和39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任前和任中廉政法规考试。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由纪检干部向所有领导干部拓展。

二是有序推进今年的“七项制度”。对6例重点信访件实施了信访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xx林业局分房问题署实名集体访和xx林业局xx小区物业管理信访件实施信访监督后,解决了职工合理诉求,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赞誉。研究制定了廉政灶实施办法,于5月1日起在全系统,包括在乡镇最基层的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在县城的四个直属林业局、四个森林公安分局,在市内的驻延下属单位全面推行了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执行了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行了科级后备干部廉政法规考试制度。

三是继续巩固我市制度创新成果。对4项上级重要林业政令、6项林业重要工程项目、13项日常性重要工作共计23项工作实行了重点“三问”,制发“三问”通知书161份。严格执行了财务报账“五笔会签”制度,深入开展了“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

四是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工作。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的贯彻廉政准则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四项工作推进制度。下属各单位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了创新制度14项。其中桥北林业局探索出的民情民意访谈制度,我们在进一步凝炼、提升、完善后,已在市直林业系统全面推行。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有针对性地组织领导干部采取与群众面对

面谈话,“零距离”交流的形式,主动了解民情,解答民惑,解决民需,化解民怨,温暖民心,征求民意,激励民志,从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具体分为探讨举措建言献策“寻方谈”,通报情况解疑释惑“通气谈”,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交心谈”,关心工作体贴生活“关爱谈”,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励谈”,改进作风勤政为民“廉政谈”六个类型。截至目前,全系统共举行民情民意访谈 65 次,解决了33个基层社会矛盾“老大难”问题,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激发各级工作热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兄弟地市和省厅有关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积极组织协调xx市直林业系统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力求在学习方法上深化,在监督检查上深化,在制度建设上深化,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为加快生态xx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近年来,在省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廉政办的工作部署,我市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争创工作特色。责任制落实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扎实有效、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呈现亮点,综合来看,党风建设工作总体形势不断趋好。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党风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一、党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尽管我市近年来每年都及时下发了《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意见》,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明确目标要求,细化工作责任,但有些单位在落实责任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领导“一岗双责”意识不够强,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务虚,把责任制的落实当成额外负担。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习惯于会议安排、学习文件,嘴上安排多,具体措施少。二是结合实际不够到位。有的单位没有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落实措施,对责任制内容没有细化、量化,不够具体明确。三是督促检查不够到位。有的单位责任制考核检查的方式、方法简单,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平时很少督促检查,到了年终搞突击,应付了事,使责任制流于形式。四是责任追 1

究不够到位。有的单位出了问题不想追究、不愿追究,有的还说情阻挠、隐情不报等等,使责任追究总是难以到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廉洁自律规定执行不严。2011年,我市针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其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方面,有2名县级干部主动上交

5.6万元,40名科级干部主动上交69.4万元;还有4名科级干部受到查处,查处金额8.4万元。另外,治理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多占和买卖住房问题涉及住房7套,收缴金额19.66万元;直接查处了2名县级干部违反规定领取津贴补贴和兼职取酬的问题,收缴违纪金额12.69万元。从这些数字和一些社会现象来看,当前,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公款吃喝、以权谋利现象时有发生,违规收受“红包”和有价证券的行为屡禁不止,干部人事上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等。

(三)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有待加强。2011年,我市继续以规范县委权力为核心,突出公开透明和有效监督这两个重点,紧紧围绕“三重一大”,积极探索、创新制度,扎实推进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得到了省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与先进地方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配套制度不够健全、部分地方权力公开流于形式、缺乏长效监管机制等,这些问题的有待进一步解决。

(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党群关系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面貌还未得到全面改善,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独断专行,工作态度蛮横粗暴;部分乡镇、村委干部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只是“说在嘴上”,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挂在墙上”,不能具体落在实际行动上;少数基层干部法纪观念淡薄,财务混乱,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现象突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仍比较单一,少数农村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力量薄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来保障工作的开展。

二、2012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

2012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按照中央、省纪委的工作部署, 加大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力度,在工作“上水平、出特色、显亮点、争先进”上下功夫,初步打算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提升惩防体系功能和效力。按照中央和省、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部署,全面完成2012年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统筹谋划今后5年建设任务。抓紧完善与“八大子体系、三十项机制”相适应、相配套的制度规定,做到实体和程序规范详细、相互补充。切实把查处案件与反腐倡廉教育、建章立制、监督制约结合起来,做到“教导管防在前,察帮诫劝紧随,惩处罚治在后”。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农

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认真落实农村集体资金使用 “村(组)账乡代理”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账务处理,确保集体资金安全。二是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利用县、乡公共资源交易站平台,全面推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严格进行阳光操作。三是强化 “三资管理”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础性作用,依托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法定程序。四是推行“村账县审计监督”制度,开展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清理,纠正“三资”处置中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三)全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过程监督。一是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督机制向基层延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意见》,巩固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成果。推进农村基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健全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流程,形成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行使和监督制约的机制,实现县、乡、村三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公开透明运行,全市所有具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要全部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和决策过程公开工作。二是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督机制向重要岗位延伸。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入手,从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入手,从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监管权等权力行使关键点入手,进一步排查廉能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采取网上公

开、电子监察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廉能风险预警防控能力。

(四)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落实厉行节约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廉政准则》的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准则》、守纪律、做表率”活动,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和反而典型的警示作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二是按照上级部署,结合本市实际,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三是推行“公务卡”消费。继续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严格“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公务消费方式改革,对办公用品、差旅费、培训费、招待费等使用现金结算的公务消费,全面使用公务卡结算,解决现金支付方式下存在的用途不清、去向不明及虚假消费凭证等问题,免除现金使用保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争取年底前在所有已经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全面推行。

(五)进一步提升拓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按照“便民利民、公开透明、高效便捷、依法行政”的原则,围绕“服务+公开”两大主题,规范和深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便民服务工作的水平。按照“服务超市化、办公集中化、服务零距离”的标准,以吉州区禾埠乡和兴桥镇便民服务中心“两种模式”为参考样本,新建或者改建,打造全市统一的“行政便民服务超市”。进一步健全完善办事服务制度,有条件的乡镇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置电子触摸屏,建立乡镇党务、政务、便民服务公开电子触摸查询系统,推广吉州区《乡镇“三务公开”一点通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录入条目》模式。将便民服

篇3: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高校纪工委书记、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组长李莉华作工作报告并通报教育系统典型案例, 省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李验胜对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要求, 省纪委法规室主任王明星作《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宣讲报告。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 2015 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弘扬高线与坚守底线并重、强化责任与监督追责并重、纠风治乱与制度固效并重, 持续加压发力。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严明纪律, 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强制度建设, 着力防控廉政风险;加强执纪监督, 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加强调研培训, 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成效。

会议强调, 2016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中央和省委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 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目标没有变。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始终保持“四个足够自信”,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自觉向中央和省委看齐。要尊崇党章, 严明党的纪律规矩;要加强监督检查, 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维护教育公平, 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推动责任落地生根;要持续深化“三转”,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把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会议要求, 要提高认识, 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突出重点,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要强化担当,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要主动适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常态, 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作风, 更加过硬的举措, 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保证。

篇4: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安监、煤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领导批示精神、认真谋划年度工作举措、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安全成效明显。一季度,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四项指数呈两位数下降,较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元旦、春节、“两会”及清明期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全省发生事故2892起、死亡517人、受伤2420人、直接经济损失1871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6.4%、31.1%、17%和23.2%。

下一阶段是我省主汛期,台风、暴雨天气增多,安全生产将面临诸多不可预测因素和挑战。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局长陈炎生敦促与会领导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和省政府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的部署,切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年度目标责任落实

各地要根据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认真协调督促和跟踪落实。一要在统计分析事故时,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性事故和事故总量的关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到既分析严控生产经营性事故,也分析严控事故总量,切不可放任失控。二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做好目标责任的细化分解并层层下达,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每个岗位。三要切实加强目标责任落实过程中的监控约束,采取预警通报、诫勉约谈、行政问责等措施,促进目标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二、强化“一岗双责”制度完善落实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四年多来,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推诿扯皮、变形走样等现象。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要在坚持一些经实践检验实用管用做法的同时,着眼更加规范、更加有序和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狠抓制度改革创新,制定更加具体和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细化措施。二要发挥综合监管的优势和作用,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抓好“一岗双责”落实,不断凝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行政问责、诫勉约谈和责任追究的力度,促进“一岗双责”落实。

三、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苏省长批示、抓好本质安全这个源头的关键。一要在抓进度、抓总量的同时,下功夫抓提升、抓质量,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回头看”,把工作重点由“认定达标”向“评审达标”转变,由“地方标准”向“国家标准”过度,督促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评审机构和评审队伍建设,加大现场评审、现场认定的推进力度。二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协调政府明确工贸行业标准化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规模或限额以上工贸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完善提升工作,对照国家专业评定标准,落实评审主管部门、达标示范企业和今年达标企业。三要督促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加快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层次、巩固升级的进度,引领带动其它行业领域做细做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确保所有企事业单位在年底前实现全面达标。

四、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综合整治的督促检查,主动介入,大胆作为。一要从政府安办的角度出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支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综合整治各项工作。二要在推进综合整治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定位,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特别是对道路设施“三同时”制度要严格落实,严格把关,并切实加强对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推动乡镇优化组合整治力量。三要加强监督检查,运用警示通报、行政问责、事故调查等手段,督促各级各相关部门切实抓好综合整治各项措施的落实。

五、推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要进一步加大综合监管工作力度,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抓好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建筑施工、消防、旅游、学校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同时,要特别重视抓好自己的“责任田”。煤矿要狠抓“双七条”规定的落实,并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小煤矿整顿关闭,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要以“一通三防”和防透水为重点,严格落实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强化现场管理。非煤矿山要加快推进整顿关闭,确保去年130家矿山企业整顿关闭任务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要促进“九条规定”的落实,并督促地下矿山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督促县乡政府认真落实尾矿库安全挂钩制度,逐一落实挂钩人员。危险化学品要深入开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年专项行动,要协调督促加快编制、实施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确保新建项目进入化工园区。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要尽快建立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本地主流媒体的合作,开辟专版专栏、开播公益宣传广告,持续加强安全发展战略举措、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标准化建设、“打非治违”、煤矿“七条规定”、非煤矿山“九条规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教育。二要扎实开展全国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三要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安全园区”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注重示范引领,加强指导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会上,省安监局纪检组长王志明总结部署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陈炎生局长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维护干部队伍良好形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根本保证,必须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一要提高认识,规范制度。各级安监、煤管部门要深刻领会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腐化堕落。二要转变作风,提高效能。要全力推进“庸、懒、散、奢”的专项治理,要着眼提高行政效能,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三要勤俭节约,廉政从政。要加大对“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八项规定”落实体现在广大安全监管监察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一种自觉和习惯。四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正确把握查处和保护的关系,着力营造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篇5: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开创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xx县司法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中共xx县委、县纪委的领导下,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取得了一些成绩,多年来无违法乱纪案件发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教育,建立反腐倡廉工作的预防机制 为了奠定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从根本上预防腐败的发生,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既开展八小时以内的学习教育,也开展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教育,形成了廉政警钟时时敲、党风教育处处有的浓厚氛围。一是局班子率先垂范,隔周与党员干部共同学习党风廉政政策和规章制度,做到班子成员个个有笔记、人人有心得。二是采取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如举办“十六大知识竞赛”、“反腐倡廉知识竞赛”、“政务公开知识竞赛”、观看党风廉政教育录像片等活动,寓教于乐,增强了学教效果。三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项”教育。第一是开展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活动。如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学习牛玉儒、任常霞等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教育等;开展腐败案件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干部讨论、反思,从中吸取 教训。正反教育相结合,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比有教训,夯实了防腐拒变的思想基础,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是谈话提醒教育。对干部在操办婚丧嫁娶、子女升学、乔迁等事项前,我们适时地组织有针对性的谈话,几年来,局支部成员与环节干部谈话17人次,环节干部与一般干部谈话28人次,有效地防止了违反廉政规定事件的发生。第三是开展家庭廉政教育,组织干部家庭成员观看廉政影视片、光碟,阅读廉政书籍等。如我们以牛玉儒的妻子把许多说情送礼者挡在了门外的例子,与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临刑前说的“如果有一个好爱人,能及时提醒我,我就不会落到这地步,我的很多受贿事情是受了爱人的影响”的例子两相对比,让干部家属们进一步明白,配偶的勤政廉政不仅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最大关爱,激发了家属们学习廉政知识、参与廉政建设的热情,在2010年9月举办的干部家属廉政知识竞赛活动中,全局30名干部有26名干部家属参加,有3个家庭获得了“廉政家庭”奖,2人获得了个人单项奖。

二、健全制度,建立反腐倡廉工作的制约机制 为了确保决策科学、监督有力,我们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行为规范》、《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60余项制度,并编印成册,在实际工 作中认真学习并执行。

在制定制度时,我们注重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干部参与的热情,以实现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讨论《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时,干部们就“禁止在八小时之外接待当事人、接受当事人的吃请、送礼”一条如何监督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决定增加“聘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监督员,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社会行为进行监督”一条,采取每季度向聘请的社会监督员邮寄监督卡的方式监督,并附上贴好邮票的回复信封;还增加了一条“建立与干部家属联系制度,每季度走访家属一次,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几年来,社会监督员回复监督卡110多份,通过社会监督员和家属的监督,对干部诫勉谈话12人次,并挽救了一个因八小时之外频繁出入娱乐场所导致夫妻感情恶化、濒于破裂的干部家庭。

三、强化监督,建立反腐倡廉工作的监控机制 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采用分类监督的方式。对领导班子的监督我们侧重于《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执行上。2005年,上级批准我县新建四个基层司法所,按照“三重一大”制度要求,我们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整个建设过程由小组成员集体参与。由于资金数额小,达不到招标要求,所以采取了议标的形式。某个科局的主要领导听说后,特地向我局“推荐”了一个工程队,可是经过基建领导小组考察,这个工程队不具备资质,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而且价格偏高,因此,没有将工程包给这个工程队。基层司法所验收合格后,打算举行落成典礼,按照《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要求,在提交干部会议讨论通过时,干部们提出落成典礼需要2,000.00多元,既造成了浪费也违反了规定,最终否决了举行典礼的提议。

对机关各股室干部的监督侧重于是否存在“生、冷、硬、差”“推、拖、搪、塞”“吃、拿、卡、要”等不良作风以及办理业务的质量、时效,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和办事群众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严令干部改正。如2010年6月,在向市局呈报律师执业证注册材料时,因工作人员的疏忽遗漏了律师张某的材料,张某反映到了局里并与其吵了起来。了解情况后,支部书记立即根据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对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并令其自行支付差旅费为张某补报了材料。

对法律服务人员的监督侧重于其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执业行为是否规范上。如对公证员侧重于监督是否存在错证、伪证、不及时办证现象;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侧重于监督是否存在超标准收费、恶意竞争、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法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强化司法行政机关监督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当事人使用办案质量跟踪反馈卡 参与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投诉接待专岗、举报信箱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如2010年11月,查巴奇鄂温克族乡一位当事人到我局举报法律服务工作者杨某在庭审时提供伪证,我们接到举报后立即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开展调查工作。经查,该证据系被代理人私自涂改,法庭并未采信;但代理人杨某没有对该证据进行认真核实,存在工作失误,执业行为不够规范。因此我们决定给予其口头警告,并以其为鉴,召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警示教育会议规范执业行为。

四、明确职责,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运行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能否抓好,最重要的是组织建设力度大小,工作运行机制能否发挥效能。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组织建设。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的基础上,配备了一名兼职纪检员,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负责理顺工作关系:一是理顺本部门纪检监察工作与全市、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关系,组织开展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工作,把上级的党风廉政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本部门的工作之中;二是理顺好牵头负责与发挥各股、室、处、所积极性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做好本部门的预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理顺好纪检监察专题会议与局长办公会议的关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其次,我们细化了责任,明确了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处、所,再由股、室、处、所负责人将具体责任目标分解到人,各股、室、处、所的负责人同时是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人,对各自所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纪检人员组织开展、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的反腐倡廉工作运行机制。

篇6: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发言材料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风、政风有了明显好转,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面对当前新情况、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已显得势在必行。

一、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看法

一是认识方面: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在镇、村干部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具体表现在:有的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抓的太紧会束缚手脚,影响村干部抓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招商引资和其他经济工作的开展;有的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抓的过紧会招来非议,会得罪人,会丢选票,会被人孤立;有的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出不了政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是不搞;还有人认为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就是纪委的事,就是纪委书记的事,与己无关。

二是宣传方面:有些乡镇对农村党风廉政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内容不丰富。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宣传方法上,没有把

1反腐倡廉宣传纳入农村“大宣教”的总体活动安排中,对反腐倡廉的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要求没有明确到位。只有点,没有形成面和线的系统。其次是宣传形式上,平时更多是警示片、漫画和相关的一些廉政书画摄影活动,应该讲层次比较高,专业性强,主要面对是机关干部,但对于广大普通党员、群众的宣传方式不丰富,没有贴近普通党员、群众生活。

三是制度执行方面:村级工作运行“有章不循”的现象仍然存在;村两委职能关系界定不清,没有形成规范高效运行机制,“以党代政”、“家长制”现象存在;村级相关的工作制度流于形式,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现象存在;还有一些制度随着时间推移需及时调整或更新内容的,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四是乡镇纪委自身方面:乡镇纪委在形式上是一套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纪委成员大多兼职,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到纪委工作,“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纪检工作中去。与此同时,乡镇纪委还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有一些案件到底查不查、查到那一步,客观上受到制约的因素较多,造成查处问题简单从轻,追究力度和追究效果群众有时不满意,客观上也降低了纪委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别基层干部法纪观念淡薄、村级财务管理欠规范。

个别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事,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村支书和村主任管钱管物一把抓,严重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部分村支书或村主任作风专横,个人乱开支,公私不分。在村级财务处置、征地补偿款发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村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学,执行缺乏刚性,政村务公开有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二是干部作风不扎实,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个别乡镇干部、村干部对工作责任心不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和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及时,在干群之间引发矛盾,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对明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要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必须从领导、组织、实施等环节,认真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乡镇纪委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职责,要根据村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承担的职责任务,细化、量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的责任制内容,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网络齐全,职责明确的工作格局。定期检查村级党风廉政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追究。

二要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如

何,不在于处理多少人,关键在于把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抓好,把风气搞正。为此,要在镇、村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培养镇、村干部谋事、干事、文明、清廉的品德,锤炼朝气、锐气、意气、正气的精神。与此同时,要关注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不正之风,对群众上访和举报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尤其是要严肃查处那些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侵害群众利益案件,充分利用纪律的手段维护党风纯洁性。

三要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重点是做好村级“人、财、物”三项工作的监管。首先要坚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级运行机制;其次是不断完善“村财镇管”的财务委托代理制,将村级民主理财与村帐乡镇监管结合起来,充分发扬民主理财和专门机关监督两个积极性。三是建全完善资产、资源和工程项目的管理,凡是集体资源的开发和经营,都要按照“公开竞争、公正操作”的原则,让大家知情、知底,阳光操作。通过管好“人、财、物”,保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上下功夫。要创新农村党风廉政教育方式,适应农村形势,贴近群众生活。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要积极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直观教育。此外,大力推进农村

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寓教于乐,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良好风尚,以良好的风尚促进乡风文明。

篇7:全省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二〇一二年以来,王店镇纪委在县纪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风、政风有了明显好转,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纪检检察干部形象

镇纪委一班人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的理念,把正气、正派、正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品质来培养,时刻保持纪检监察干部的先进性,同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坚决斗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腐败分子为镜子,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认真学习纪检监察工作业务知识,除组织参加市纪委和县纪委举办的业务培训外,还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镇纪委一班人的业务知识和思想水平。

二、围绕发展主题,严格纠风执法,服务中心大局 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按照县委建设五个孝昌的要求,为王店的全省新农村试点镇建设服务。一是严明政治纪律,保证上级精神和政策的落实。二是围绕项目落户、建设,以“三抓一促”活动为抓手,加大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责力度,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查处。如今年杨岗

1500亩金银花种植项目、广东温氏集团租赁王河村部分土地养猪项目、磨山石材开发等项目都全程参与,保证了项目落户快、开工快、建设快。三是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进一步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三、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惩防体系

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出现问题后的一种补救措施,预防和减少腐败,使腐败现象没有滋生的环境才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为了真正完善惩防体系,我们一是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维护党纪,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从政教育,切实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长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于己之心,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腐败。今年4月1日,我们专门邀请县委组织部、县纪委派出第二纪工委领导对全镇机关干部、全体村干部进行了一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党员的发展程序、“三资”管理、村务党务公开等为主。会后镇党委书记吴明智还与各村干部、镇直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二是抓好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公开,落实公开要求,严格公开程序,完善公开目录,突出镇村公开重点,提高透明度,把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出来,如今年的惠农资金、三万塘堰建设资金、今年的党员发展我们都进行了公示,既给群众一个明白,又预防了腐败。

四、突出民生,围绕群众利益抓政策落实和服务

一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开展专项检查,针对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强农惠农政策开展专项检查。今年主要就三万塘堰建设资金和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进行了专项

检查。如这次县纪委组织的强农惠农资金的专项检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组织自查,还对三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进行了公示,并拍照存档,对重名重姓的户既要求村负责人签字盖章,又要求相关户主签字,并提供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证明其身份证号码不同,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像大塘村、河龙村虚报冒领国家惠农资金的案件,都及时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是认真落实便民措施。全镇35个村和1个居委会全都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其中何砦、老营、齐岗、磨山、高岗等村还配备了齐全的办公设备,制定了规范的服务流程。为了落实全县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会议精神,更好地服务群众,我镇决定新建300平方米的镇便民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

五、畅通信访渠道,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原始的功能。我们把信访举报工作同案件查办有机结合,把信访举报作为重要案源,即畅通了信访渠道,拉近群众的距离,又有了案件来源。

为适应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提高信访举报工作质量,镇纪委针对我镇信访特点和实际,建立了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和落实了信访举报工作责任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来访接待(来电接听)专人负责制,热情接待群众,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三是信访处理规范办理制,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四是重大信访(集体事件)预警制,消除不安定因素;五是重大信访主要领导直办制,集体来访主要领导亲自接待处理制,提高领导重视信访程

度;六是信访网络三级联动制,进一步发挥信访网络作用;七是信访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通过制度建设,并努力把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了“制度管人,规范办事,长效管理”,使王店镇纪检信访举报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镇纪委按照“事事要落实,件件有回音”的要求,认真抓好每一个信访举报件的初查工作,做到有案必接,有案必查,违纪必究。一是抓案源,在拓宽案件线索上下功夫。利用信访主渠道作用筛选案件线索,细查深挖扩大案件线索;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大查案线索范围。二是抓机制,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实行镇党政班子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积极配合镇纪委开展调查工作。三是抓领导,在组织协调上下功夫。在案件查办工作中,努力争取镇党委对案件检查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积极取得县纪委在业务上的支持,在办案方法上给予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四是抓进度,在办案质量上下功夫。镇纪委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接到案件后及时着手调查并处理,以维护社会稳定。

半年来,我们共立案3件,结案3件,其中2件都是信访案件。如大塘村群众反映原村支部书记汪炎舟虚报冒领国家惠农资金的案件,经我们查实,大塘村3名干部以家属名义虚报户头7户,虚报面积69亩,从2006年至2011年共虚报冒领惠农资金19419.66元,原村支部书记不按程序将自己的女儿汪雪梅发展为预备党员。我们一是按程序收缴了违规资金,二是撤销了汪雪梅预备党员资格,三是撤消了原

村支部书记汪炎舟党内职务,给予原村副主任贺文初党内警告处分。通过以上案件的查办,对全镇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篇8: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目录

1、加大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投入

不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2、实施西瓜地图

规范摊点管理

3、立足科学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开创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

4、凝心聚力激情干事用心惠民,努力把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

5、因地制宜搞好污泥处置

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6、以城市桥梁信息化管理为抓手

提升城市桥梁安全监管水平

7、实施城管执法重心下移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

8、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9、大力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10、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加大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投入

不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

(2011年2月28日)

按照座谈会要求,我把济南市城市供水行业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简要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公用事业局也十分重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在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面作简要介绍。

一、城市供水设施现状

济南市现有水源地11处,水厂10座,加压站23处,直径100毫米以上输水干管2500千米,设计常规供水能力111万立方米/日,储备供水能力69万立方米/日,供水服务面积230平方千米,供水人口250万人。目前,实际日供水量约71万立方米。

二、近年来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实施了低压片区供水管网升级改造。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用水条件,“十一五”期间,投资近2亿元,开展了大规模的低压片区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低压片区70余处,使30万居住在5楼以上的居民的用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积极推进供水厂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工作。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供水水质,“十一五”末,济南市争取到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是针对黄河下游地区水源系统复杂多变、污染严重等问题,以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为目标,开展多水源优化配置、水源生态修复、水厂深度处理、管网安全输配、预警监测业务化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的系统工程,拟在通过工程改造、水质监控技术完善和安全运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水厂出水水质,建立山东省/济南市两级饮用水水质监管业务化平台,形成黄河下游地区“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全省城市供水行业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示范。

为充分发挥项目的实际应用效应,结合该项目的实施,济南市投资1.68亿元,对担负着全市80%以上供水任务的玉清、鹊华两个地表水厂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其中,玉清水厂工艺改造主要是将水厂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气浮沉淀池,V型滤池改为碳砂双层滤料滤池,添加紫外消毒和应急活性炭、高锰酸钾投加等工艺,提高对原水藻类的去除能力;鹊华水厂工艺改造主要是建设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V型砂滤池工艺,主要是解决黄河下游引黄水库高藻、高有机物、微污染水质问题。改造后,两个水厂出厂水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将彻底解决常规工艺难以去除的臭味问题;二是多种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将有效提高水厂对原水水质突发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三是由于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在全国尚未普及,鹊华、玉清水厂的改造经验将为城市供水行业水厂改造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目前,鹊华水厂的改造工程已于2010年12月1日开工,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玉清水厂的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标,也将于近期开工,预计9月份完工。

(三)实施了济西二期调水工程。为满足广大市民多年来和优质泉水的愿望,2010年1月14日,济南市政府专题会议确定,投资3.4亿元,实施济西二期供水工程。通过实施该项工程,将距离济南趵突泉域较远的长清区境内的10万立方米/日地下水调入市区,用于居民日常生活。目前,该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即可具备供水条件。该工程建成后,不仅满足了居民喝优质地下水的愿望,而且,为干旱季节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开展了分质供水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居民饮用水品质,结合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施和新一轮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充分调研和进行合理必选的前提下,济南市政府决定结合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公共项目的建设,在市政设施配套中开展直饮水工程试点工作。目前,西客站片区建设工程和16个综合体建设工程已将直饮水项目纳入建设内容。

(五)建设完成了国内首个省市两级水质预警监测及应急管理数字化系统。该系统含1个预警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及5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够实现对全省供水系统运行情况全过程预警监控,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可靠依据。

实施西瓜地图

规范摊点管理

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1年2月28日)

去年以来,济南市城市管理围绕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构建人民满意的城管品牌,在全市城管系统深入开展了十大行动百件实事活动,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所求、所盼、所需做为城管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西瓜地图”的绘制,使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钥匙。该地图推出以后,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全国近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评论。媒体大多都称赞为瓜农绘制“西瓜地图”是一个甜美的创意,充满人情味,解决了管理难题,提升了城市形象,是个多赢之举。2011年1月,济南“西瓜地图”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2010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大新闻文件之一。循着西瓜地图的思路,又陆续推出了便民自行车摊地图、便民报摊地图等。这些地图的产生,充分体现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变成了工作亮点。

一、“西瓜地图”破解了城市管理难题

每年夏秋两季,随着西瓜的大量上市,近郊瓜农进入城市卖瓜,他们要么沿街叫卖,要么随处摆摊,有的还在销售过程中乱扔瓜皮,影响了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许多城市对瓜农进城卖瓜采取禁止、取缔甚至处罚等措施。这种“以堵为主、硬性执法”的管理方式,使瓜农种了西瓜却无处销售,市民需要新鲜便宜的时令水果却无法就近购买。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瓜农的抵触和市民的不满,形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去年初,我局确定惠民便民“百件实事”的第一件,就是“编制近郊瓜农进城销售服务指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西瓜地图”。编制西瓜地图并没有先例可循,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近郊西瓜主产地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近郊西瓜的年产量、在济南本市的销售量等情况,到八里桥果品批发市场了解近三年来的西瓜销售情况和来源产地。随后又到街道办事处和居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上报临时西瓜销售点。对上报的每一个临时西瓜销售点,都安排城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经过三次局党委会讨论研究,遵循户外经营整治“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街巷支路规范”的要求,一共确定了455个临时西瓜销售点,5月底正式推出,同时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公布,瓜农提前申请即可免费在这些摊点上销售西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区局负责统筹调度执法中队具体负责临时西瓜销售点的设置和日常服务监管,由市局来负责指导和监督。“西瓜地图”较好地实现了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市民买瓜和瓜农售瓜四者的和谐统一。

二、“西瓜地图”传递了以人为本理念

进城瓜农在内的马路摊贩占道经营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部门的难点问题,也是媒体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市容市貌的整洁、靓丽,还关系到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城市生活的和谐。为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指导思想,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如何解决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瓜农进城售瓜问题是“百件实事”的第一件。看似简单却长期存在的“卖瓜矛盾”考量的是我们是为人民管理城市还是为城市管理人民。落实到解决瓜农进城卖瓜问题,过去的“以堵为主、硬性执法”都是在“为城市管理人民”思想指导下做出的行为,而编制“西瓜地图”体现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人本思想和”民生为先,守土有责“工作理念,既方便规范管理,又为瓜农与市民做了”广告“,一个创意解除了买卖两难之忧,不但瓜农感激,城市里的市民也感受到了夏日里的清凉,传递出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三、”西瓜地图“体现出城市管理新模式

为转变城管作风,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我们在”为人民管理城市“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即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用服务解决70%的问题,用管理解决20%的问题,用执法解决10%的问题。编制”西瓜地图“,引导近郊瓜农进城有序销售西瓜,正是”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城管新模式的集中体现。我们编制和发放了《应季西瓜临时销售点示意图》和《周边瓜农进城售瓜服务指南》,主动引导周边瓜农进城定点经营,把实行”西瓜新政“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服务上;同时,辖区执法人员加强巡查管理,市局督查大队加强督查考核,并定期通报考核情况,保证了”西瓜临时销售点“周边的市容环境和有序经营。”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城管模式保证”西瓜地图“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多方共赢。

循着被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西瓜地图“思路,举一反三,延伸出了”地图思维“,陆续推出了便民自行车摊地图(设置便民自行车修理点297处)、便民报摊地图(设置便民书报摊1050处)。今年我局将准备推出”便民早餐地图“、”便民摊点地图“等,并通过数字城管网络平台,形成电子地图,让市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查阅和使用城管便民地图。为构建人民满意城管品牌,打造”洁、靓、谐“省会城市新形象,把城管服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将不断进行城市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探索,真正做到解决矛盾、促进和谐、发展经济、惠泽民生。

立足科学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开创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1年2月28日)

近年来,青岛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工程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统筹安排、突出特色,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通过扎实开展”市政工程管理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为青岛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建设工作程序监管

为保证基础设施大项目又好又快地建设,我们提出了”越快越要保质量、越快越要重安全、越快越要按程序“的指导思想,落实责任、加强管理,近几年来,我们着重抓好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考核办法》、《青岛市市政工程项目代建单位管理考核办法》、《青岛市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考核管理办法》、《青岛市市政工程监理企业及项目总监考核管理办法》、《青岛市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评价规定》、《青岛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青岛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标准》、《青岛市城市道路掘路及修复技术规程》、《青岛市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管理标准》、《青岛市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现正在制定《青岛市项目代建管理办法》、《青岛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青岛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抽测暂行办法》、《青岛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青岛市市政工程开、竣工管理办法》、《青岛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青岛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等规范性规定,建立了完善的市政工程、市政设施管理体系,实现了市政工程、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

(一)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管体系

一是严把技术方案关。工程开工前对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系统监督交底,指导和督促参建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监理方案,涉及安全的复杂施工工艺实行专家论证制度,从技术上规避质量安全风险。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化解技术风险。对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协调组织专家论证,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二是严把建材质量关。进入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一律清出现场。在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检测试验及各环节验收方面,检测机构做到随送随检,质监机构力求随报随验,不分节假日,提供一条龙便捷服务;三是严把监督检查关。根据重点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量身定制质量监督检测方案,提供点对点、零距离、跟踪式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隐患。根据建设进度,突出不同阶段的监督检查重点,进行全过程监督。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及时交底,重点抽查,建立日常监督检查、随机巡查、专项检查、重点监督抽查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二)建立全方位的施工安全监管体系

在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文明施工“的方针,认真落实文明安全管理责任,努力强化文明安全管理措施。一是抓责任目标考核。全面落实市政设施运行安全责任制,明确项目各方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将安全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具体单位、部门和个人,并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二是抓教育培训。制定了规范市政施工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市政施工企业特别是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企业的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整体队伍素质;三是抓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施工企业在安全责任制度建立落实情况、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以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向责任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通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施工安全。

(三)建立全方位的程序监管和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规范大项目招标投标程序。我们采取定点发放招标文件、答疑文件的做法,集中管理招投标过程中各环节的资料,全面监控评标定标过程。进一步完善评标专家库,实行评标专家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评标办法,积极探索科学的评标方式,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二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制。项目建设经公开招标选择代建单位,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代建单位的监督,确保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三是理顺资金拨付程序。协调财政、发改、融资单位根据工程进展具体情况,提前做好资金准备,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督促项目代建单位加强资金拨付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不占用、不挪用;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采取扣罚项目代建管理费、暂缓直至取消项目代建资格等措施进行处罚,对项目管理较好完成任务质量高的,采取节余资金分成、招投标加分等措施予以奖励。

(四)理顺工程拆迁,强化现场管理

一是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统筹考虑被拆迁居民的住房周转、日常生活、异地安置房源等实际问题,建立专家介入机制,聘请规划设计、拆迁评估等专家提前介入,预防拆迁纠纷,实现拆迁的公平、公正、公开,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改造的热情,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加快拆迁进度。同时,为减少部门间文件批转时间,按照”成熟一批、完善一批“的原则,同步推进政府行政审批,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区政府全程参与,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缩短拆迁安置前期工作准备时间;

二是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力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们建立重点项目协调例会制度,根据工程实施存在问题,定期召集各有关部门及单位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及方案,全力推动工程进展。督促项目代建单位加大对施工过程中重、难点的控制管理,及时协调解决现场的问题,做到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生产模式。对施工现场实行综合考评,由监理单位牵头每月检查,每季评比,实行奖优罚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进度指标。

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一)完善企业责任主体考核

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市政工程管理考核系统,构建起了市政工程管理信息平台。该系统第一次将我市市政工程各责任主体集中到同一个平台、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统一的考核管理,通过对责任主体及主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量化,使企业的评优、招投标、项目代建、企业资质等内容与日常检查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并且将企业的检查考核结果通过网络向社会发布,激发了市政工程各责任主体的自律意识,强化了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为市政工程安全、文明、规范、有序地组织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掘路计划管理

为提高掘路计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避免道路重复开挖,在坚持掘路计划申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掘路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交警、公交、市政公用局、各区建管局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了掘路工程联席会议工作小组,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在掘路计划的大框架下,核实并确定下个月份计划实施的掘路项目,并将确定的月份掘路计划于上个月的下旬通过青岛建设网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增强了掘路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了掘路项目的规范有序组织。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为规范掘路施工行为,减少掘路施工对道路交通和市容环境造成的影响,严格按照《青岛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标准》,进一步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开展示范化工地创建活动,树立标准化工地典型,采取正面激励和检查处罚相结合的办法,引导施工企业进行规范、文明施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强化现场公示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在现场设置详细的公示牌,对施工内容、工期、责任单位、监管部门及投诉电话等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约束。

(四)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管理

加大对养护方式的改进,从过去传统的小修小补的维修方式,转变为集中优势力量,区域彻底根治的方式。养护维修工程计划科学,工艺操作规范化,促进了养护质量的提高,使养护维修质量合格率和设施完好率有了较大提高,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强了全市道路、桥梁和过路沟槽的整修、维护,着重解决冬季道路养护管理难的问题,完善了冬沟槽养护措施,对发现的沉陷、翻浆等情况的道路及时进行维护,组织冷拌沥青料,用于坑洼、破皮及小型沟槽的养护维修,确保了冬季道路交通安全;

加强桥梁设施安全管理,连续三年组织有关专家、专业检测机构对市内四区近130座桥梁进行了检测工作,补充完善了缺失的桥梁资料,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确实可行的维修建议,建立城市桥梁检测评估、养护维修和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制度;

加强掘路沟槽路面恢复,全市掘路沟槽恢复、养护维修工作基本能按照法规要求的时限,及时进行路面恢复和养护,城市主干路和车流量较大的其它道路,提前介入、压茬进行,及时完成掘路沟槽路面恢复,减少工程给城市交通、环境带来的影响。

凝心聚力激情干事用心惠民

努力把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

青岛市市政公用局

(2011年2月28日)

青岛市市市政公用局辖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环卫5个行业,局机关内设19个处室,局直属事业单位8个、国有企业5个,共有干部职工1万余人。近年以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青岛市市政公用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激情干事,用心惠民,实现了保障民生新突破,取得了市政公用事业新发展,荣获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2010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头条以”转变-中国发展新模式“为题,对全局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六个历史之最“

2008年以来,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六个历史之最“。即:投资总额最高,共160亿元;建设项目最多,共3200余项;建设管网最长,共5600余公里;集中供热发展最快,新增供热面积4160万平方米;排水管网建设力度最大,共700余公里;新建供水、燃气、供热设施惠民面最广,共125万户。

--供水工程。2008年以来,市区建设供水管网500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200处、一户一表23万户。截至2010年底,一户一表用户达到66万户。

--供气工程。2008年以来,市区建设燃气管网900公里,新增管道燃气用户26万户。截至2010年底,管道燃气用户达到79万户,管道燃气气化率75%。

--供热工程。2008年以来,市区建设供热管网1900公里。截至2010年底,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90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62%。其中,市内四区达到68%,较2007年提高24个百分点;新增用户24万户,总户数达到51万户。

--排水工程。2008年以来,市区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3座,治理污染点源930处,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其中,市内四区达到93%,较2007年提高20个百分点,大大改善了市区三大流域周边环境和胶州湾水质。

--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工程。建成生化处理厂、沼气发电厂及建筑垃圾处置场;投资6600万元,更新了134辆高性能压缩转运车辆;中转站搬迁新建、填埋场二期、餐厨垃圾处理等工程即将开工。

--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工程。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10万立方米/日)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1条线点火运行;海水/污水源、生物质、太阳能等新能源供热项目投入运行。

二、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六个转变“

建立了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六统一“管理体系,破解了”六道难题“,提升了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建立了”统一输配“的供水管理体系,建成仙山路输配水等工程,形成”四纵三横“的输配系统,实行在线监测,破解了优质稳定供应的难题,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

--建立了”统一调控“的供气管理体系,加快中石油引进,建成中石化入市区第二条管线,破解了安全运行的难题,实现了由”单气源“、”单路“供应向”双气源“、”双路“供应转变。

--建立了”统一调度“的供热管理体系,加快热源、管网建设和”联网“、”环网“运行,破解了热源不足、运行风险大的难题,实现了由”单网“运行向”联网“、”环网“运行转变。

--建立了”统一监控“的排水管理体系,推进排水管网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加快院内排水设施改造等五项重点任务,破解了污水收集率低、处理标准低的难题,实现了由部分收集、处理到基本全收集、全处理转变。

--建立了”统一标准“的环卫管理体系,启动环卫监管体制和运行方式改革,建设垃圾焚烧、沼气发电、生化处理等项目,破解了垃圾收集处理无资源化、减量化手段的难题,实现了垃圾由单一填埋处理向综合处理转变。

--建立了”统一管理“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实行”四统四分“新机制,对水、气、热、排水4类管线一次开挖、一次下线、一次恢复,破解了道路重复施工、反复”拉链“的难题,实现了由分散组织、分散实施向统一组织、统一实施转变。

三、情系民生,用心惠民,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全面强化落实”三心“理念、”四快“机制,打造”用心惠民·一线连万家“品牌群,建立了以群众满意率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考核体系,推进服务理念、方式、手段全方位变革,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前三年相比,12319热线收到的表扬电话增加105%,投诉电话减少79%。

以”用心惠民“机关品牌为统领,以供水”润万家“、供气”能泽万家“、供热”暖到家“、排水”惠万家“、环卫”洁万家“、收费服务”益万家“等”家“字系列品牌为支撑,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市政公用事业”用心惠民“品牌群,提升了服务的知名度、满意度。

建立了5个行业20余项服务新标准(文化标准、环境标准、制度标准、管理标准、礼仪标准),窗口单位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完善了36个服务岗位规范,一线员工规范化服务达标率100%。将所有用户分为5大类(即稳定居住类、动态居住类、出租房屋类、特需服务类、空房类)10小类,实行5种差异化抄收方法(即定时抄收、提醒抄收、配合抄收、关爱抄收、关注抄收),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

开展”百千万“大行动(走访一百个企业、一千户家庭、一万名居民)、供水”解水忧“、供气”星级服务竞赛“、供热”进社区暖民心“、排水”进楼院惠万家“等活动,实行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公示制、承诺制,将责任单位、解决时限在媒体上公布,自觉接受监督,共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9万个,惠及25万户居民。

因地制宜搞好污泥处置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1年2月28日)

值此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首先,我代表枣庄市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多年来对枣庄市城市建设事业及污水处理行业的关心、关爱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会议安排重点汇报一下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情况。

一、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现状

(一)污水处理情况。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迎淮核查为契机,全面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及监管,实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容美观整洁、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监管正常的目标。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运行9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38万吨/日,所有区(市)均有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累计配套污水管网505.2公里,实现了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的全覆盖。2010年全市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达到10067.2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5%,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运转率达到80%以上,出水水质全部达到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在监管上,建立了进出水在线监测和市级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现代化。在2009年3月国家六部委进行的迎淮核查工作中,枣庄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污泥处置工作做法,受到国家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二)污泥处置情况。枣庄市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规范达标运行,城市污泥产量达到240吨/日,其中市直3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50吨/日,滕州市2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140吨/日,其他区污水处理厂合计约50吨/日。围绕破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因地制宜,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多渠道处置污泥。主要处置途径是将污泥作为发电、水泥和化工的燃料原料,基本上实现了污泥处置企业与污水处理厂共赢。市直3家(惠营、汇泉、新城)污水处理厂和薛城污水处理厂与八一水煤浆电厂、中联水泥及普利化工签订了污泥处置合同,实现了污泥的多途径处置。八一水煤浆电厂利用污泥的热值与水煤浆混合发电,因水煤浆电厂的燃料为浆体,这种处置方式无需对污泥进行烘干脱水,煤泥与污泥经计量按比例掺混后,直接进入锅炉焚烧。该方案能够有效利用污泥的热值和水分,且灰渣作为建材能够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等实现综合利用,该处置方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置能力强(约150吨/日),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小,能够保障持续处置污泥,既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又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其成果正在申报省经信委的节能减排项目;中联水泥把污泥应用于干法生产水泥工艺,作为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燃料掺烧,处置能力达到60吨/日,我市污泥成功应用于水泥生产较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广的北京金隅水泥处置污泥早1年多的时间;普利化工则是利用污泥替代腐殖酸、粘合剂和燃料生产合成氨、甲醇,并且该项技术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但该处置方法受化肥市场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滕州市污水厂的污泥用于新源热电厂干化焚烧,经过对既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利用电厂尾气余热对污泥进行干燥脱水,干化后的污泥按比例与燃煤掺混。该处置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污泥的热值,受外界因素影响小,能够保障持续处置污泥;山亭、峄城区污水处理厂分别与中联水泥、丰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污泥处置合同,实现了全部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二、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主要做法

(一)污水处理工作。国家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全面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国家南水北调治污规划任务目标为抓手,全面完成了国家、省政府下达的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任务目标。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全面完成南水北调规划任务。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了21项列入国家南水北调治污规划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的污水处理及配套项目。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管理。相继出台了《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枣庄市人民政府第110号令)、《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督运行管理办法》、《枣庄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监管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三是强化日常运行监管,严格督查考核,并结合省里污水处理工作绩效考核,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枣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与监察局联合,定期、不定期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进行督察、通报,并制定下发了《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考核方案》,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百分制考核,排名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规范运行。四是打造亮点,实现突破。监管用上”千里眼“,在省内率先建立市级在线视频监控平台,并将环保部门建设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接入视频监控中心,市级监控平台通过”质“和”形“全面把握各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实现了对运行过程及处理水质的全面监管。

(二)污泥处置工作。枣庄市坚持”把污泥变资源“的处理理念,在探讨污泥处置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突出”早“,围绕”治“字,推行

”用“。按照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在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的寻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枣庄市污泥处置的基调。我们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早动手,我市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步考虑污泥处置。枣庄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1998年正式投入运行,运行初期产生的污泥被用作其他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培养的菌种、农用肥,但随着污泥产量的增大,以及污泥用作农用肥副作用的显现,如何处置剩余污泥、杜绝污泥成为二次污染,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最大限度的保护好环境,我市要求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时必须同步解决污泥处置问题。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和支持,实现经济效益,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污水处理厂与驻地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及时对有关国家、省鼓励政策进行传达,并联合发改、物价、经贸等部门对合作企业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使之获得上网电价、资源综合利用、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降低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成本,为合作企业创造效益,提高了企业污泥处置的积极性。三是围绕

”治“,推行

”用“,所有污泥实现综合利用。我市已经建成3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通过填埋虽然可以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但这种处置方式不能实现污泥资源利用,而且还要挤占社会公用资源。因此,我们要求各污水厂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与属地其他企业开展合作,因地制宜地寻求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方式,将卫生填埋作为污泥处置的辅助、备用方法。

三、几点体会

枣庄市因地制宜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污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也对我市污泥处置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置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明显,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厂与污泥处置企业双赢。不同的污泥处置办法与污泥的卫生填埋相比,处理成本均低于卫生填埋,不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污泥处置开支,各合作厂家收到污泥处置费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污泥热值及其他有效成分,实现污水处理厂和合作企业双赢。二是环境效应显著,实现节能环保。电厂、水煤浆电厂、水泥厂对污泥的处置温度在1450℃以上,不会排放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且能够杀死污泥中的微生物、消灭病原体。焚烧产生的灰渣中的重金属固化,以稳定状况存在,杜绝了污水厂脱水污泥二次污染的可能。三是社会效益明显。污泥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处置,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减少投资成本和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挤占。

(二)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置需要政策支持。我市污泥处置,目前依靠污水处理厂推动,尽管合作企业有一些收益,但是总体上收益很低,因此积极性不高。为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处置。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推动。建议省里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标准,对符合相关标准的,将污泥处置纳入资源综合利用或节能减排政策支持范围,使企业享受税收等政策优惠,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引导,在社会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利用。

(三)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污泥资源化处置。在寻求污泥处置方法的过程中,也探讨过烧砖、制肥、沼气等多种处理方式,均因成本、市场及无害化等原因而失败,我们愿意就污泥处置的经验和教训与兄弟城市交流共享,同时,学习兄弟城市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市的污泥处置工作,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以城市桥梁信息化管理为抓手

提升城市桥梁安全监管水平

潍坊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2011年2月28日)

潍坊市共有城市桥梁305座,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是城市管理者非常可喜的工作业绩。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部分桥梁建成年代早、建设标准低,加上现代城市的交通流量、车型和荷载量都出现了若干新的变化,客观上给桥梁的正常营运增加了压力。长期以来,我市城市桥梁建设与管理主体分离,”重建设、轻养护、疏检测“现象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技术资料缺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软肋,也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若干隐患。为改变上述面貌,我们从2004年开始,加大工作力度,依托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现场勘查、收集资料、实测实量,逐步实现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的常态化和数据的动态化,提高了维护管理的针对性,使城市桥梁的维护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全面普查建档,实现了桥梁技术资料的信息化

《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建设部118号令)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的主管部门。在此之前,没有明确。当时,我市中心城区22座桥梁中,已办理交接手续的只有2座桥梁,在市政管理部门仅存有4座桥梁施工图纸,技术资料大量缺失。

我市按照”一桥一档“的要求,结合数字化建设和网格化城市管理,开展了城市桥梁普查。设施普查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管理、规划、建设、公路等部门以及县市区政府协同参与,有关社会单位积极配合,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具体实施上,主要分了三个步骤:一是市政管理部门牵头,收集市政设施现存档案资料,根据资料缺失情况制定设施普查计划。二是依据普查计划开展现场勘查,这项工作采取市场化的模式,委托具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施。三是由市政管理部门汇总所有档案资料。

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区130平方公里内城市桥梁普查确权,基础数据已录入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完善桥梁基本信息、日常巡查、养护维修台账等。县市区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工作也已列入和谐城乡行动和城市管理考评,下一步将重点督促县市区建立健全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二、强化工作责任,实现了桥梁维护管理的常态化

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广使用〈山东省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要求,2010年8月,我市与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签订了使用协议,由其负责系统的安装工作,同时提供系统所有功能的更新、升级和改进服务。系统于当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市城市桥梁管养工作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依托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按照桥梁行业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人,对每座桥梁实行”三个一“责任制,即”一名领导,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一名养护管理人员“,落实了各项巡查管养工作,巡查人员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日常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同时,实行动态管理,从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到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建立动态档案,以充分掌握桥梁病害发展动态。

结合数字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我市招标采购了网格化巡查公司,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城市桥梁部件巡查。巡查员利用”城管通“手机,对桥梁病害部位,如道板脱落、露筋、裂缝、附属设施损坏等进行精确定位和拍照,直接传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系统自动识别并转到权属单位,由权属单位及时组织养护维修,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或突变。

三、适时安排检测,实现了桥梁技术数据的动态化

城市桥梁养护管理只靠表面观察、手写笔抄、人工处理、凭经验决策的传统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桥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车辆荷载和交通流量日趋增大,导致桥梁病害日趋严重且正常使用年限不断缩短,这就要求城市桥梁管理部门对桥梁技术状况的检查周期要缩短,数据要现代化,及时更新。

在日常巡查和常规定期检测的基础上,我市对所辖区域内养护的桥梁制定特殊检测计划,每2-3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桥梁检测机构检测一次,检测桥梁结构部件的状况及完好率,评定出桥梁的技术状况,根据评定结果对桥梁进行有效管理,制定出具体的养护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桥梁达到最佳状态。我市已于2008年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对城区桥梁进行了一次特殊检测,数据已录入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检测总体状况良好。

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取代了过去管理模式粗放、管理手段落后的状况,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完整的桥梁信息系统数据库,有效地分类保存和管理各类技术资料,数据更新更加便捷。GIS服务系统可以快速浏览地图,直观的实现从地图到文字、文字到地图对城市桥梁信息双向查询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快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桥梁管养工作效率。

四、科学制定规划,提高了桥梁维护管理的针对性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虽然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桥梁状况评价与维修对策上,很难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合理制定和中长期大中修养护计划。

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桥梁状况信息数据,对桥梁状况BCI指标进行自动评价,给出相应的养护维护方案和计划,提供编制和中长期大中修计划的编制建议。我市据此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将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和常规检测费用列入财政计划,做到了桥梁养护资金专款专用,促进了城市桥梁养护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

城市桥梁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加强桥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安全意识,防范意识,以城市桥梁信息化管理为抓手,把加强桥梁安全监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做出积极的贡献。

实施城管执法重心下移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

莱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1年2月28日)

近年来,按照城乡一体化和新城镇、新社区建设的要求,莱芜市城管执法局立足城乡统筹,创新执法理念,大力推进城管执法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探索向城镇、社区延伸的新方法、新路子,初步建立起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城镇管理执法体制,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9年,省政府法制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建制镇延伸工作现场会;2010年,应邀在第五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论坛上做了典型发言。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执法理念,构建城乡一体的工作模式

根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总体要求,以加强街道(镇)、社区城市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队伍,切实形成市为主导、区为重点、街道(镇)为核心、社区(村居)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一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在街道办事处、建制镇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莱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行政执法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完善了城镇管理执法各项制度体系,确保了城镇管理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二是按照重心下移而不改变执法主体,转变职能又不增加城镇编制的思路,采取业务领导、双重管理的模式在全市20个建制镇和2个大型工矿区内组建了城镇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各街道(镇)政府负责人员配备、财务经费和办公场所,市(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业务指导以及人员的培训、督查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向社区延伸,按照建成一个、落实一个的原则,通过在社区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切实加强社区自治管理。目前,已在凤城街道办戴花园社区、羊里镇仪封、方下镇耿公清、雪野镇的鹿野、上游、雪野等社区成立城管办,其他社区也正在筹建。三是通过签订《执法协议书》的形式,赋予各城镇执法队伍管理职能,合理界定职能职责、执法权限和目标任务,明确法律责任关系,各城镇执法队伍以市(区)城管执法局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由市(区)城管执法局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二、创新工作思路,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方式

一是制定规范,统一标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先后制定了《莱芜市小城镇容貌管理规范》、《城镇驻地示范街标准(试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等管理规范,为全面、规范、高效地开展城镇执法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各城镇执法队伍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找准工作突破口,分别开展了以示范街创建、违法建设查处、垃圾处理、市场建设、广告美化等为主题的集中整治活动,突出亮化、美化、净化”三大工程“,全面清理农村”四大堆“,有效地改善了城镇驻地”脏、乱、旧“面貌。三是参与创建,打造亮点。在全市各建制镇组织开展了”容貌优美示范镇“创建活动,集中治理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户外广告、建筑景观、违法建筑、烟尘污染等影响城镇容貌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城镇新亮点。目前,全市90%以上的镇已达到示范镇管理标准。同时,结合《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各城镇执法队伍的管理责任,全面推行城镇容貌管理责任区制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

三、创新制度设计,构建城乡一体的执法机制

为将城镇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一是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先后下发了《关于城镇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若干规定》、《案件办理程序》等相关文件,对执法文书的使用、罚款的收缴、执法程序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了城镇执法行为。二是建立巡回督查制度。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工负责,定期不定期地到各城镇调度、检查和指导工作,及时了解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帮助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执法过程中涉及到的依法行政、文明执勤、队容风纪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三是实行联合执法制度。为弥补城镇执法力量不足现状,在市城管执法局成立联合执法指挥部,根据各城镇执法队伍的申请和集中行动工作特点,抽调市执法局或有关城镇执法队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并邀请当地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按照预定方案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与各城镇执法队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城镇执法队伍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城镇执法队伍进行全面考核,半年组织一次,奖优罚劣,并将考核结果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通报。

四、创新教育方法,构建城乡一体的培训体系

我们十分重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将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是认真开展岗前培训。在执法人员上岗之初,进行全脱产、全封闭、军事化的集中培训,组织学员系统学习相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执法程序、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各方面内容,全面掌握执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截至目前,已举办三期城镇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200多人次,全部获得执法资格,做到了持证上岗。二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城镇执法人员到市局进行业务训练,现场观摩工作流程,熟悉办案程序,学习执法技巧,交流心得体会,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进行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辅导、印发文件、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学习反腐倡廉制度规定,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通过城管执法工作向城镇、社区的延伸,进一步改善了环境秩序,提升了政府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城镇执法队伍紧紧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了驻地环境,提升了城镇品味和形象,为各城镇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政府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各城镇、社区管理队伍成立后,积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工作,忠实履行各项职责,严格依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以快速高效的执法服务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好评,树立起了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重心下移,城镇环境明显改善,使城镇在吸引人流、物流、产业流方面呈现的”洼地效应“越来越显著,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镇域经济逐步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菏泽市城市管理局

(2011年2月28日)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辖八县两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970万。菏泽属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管理工作起步晚,环卫设施建设较落后,欠账较多,尤其是八个县,至2008年没有一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只是简易堆放填埋。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9]74号)、《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009-2011年建设规划》等文件下发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各县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到2011年底都要建成一座标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一、菏泽市区及八县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展情况

(一)菏泽市区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

为加快市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01年,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处生活垃圾焚烧厂,即菏泽锦江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该工程是一家利用垃圾焚烧能源转化成电能和热能的综合利用企业,位于市城区南部,2001年5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1.6亿元,年产值5000万元,日处理能力600吨,该处理厂自建成投产以来一只运营良好,每年焚烧垃圾18万吨。为搞好生活垃圾处理,2006年,我市又在城区北部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该工程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城市环保项目,工程概算投资1.24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850万美元,其余资金自筹。该场占地面积346亩,设计规模日处理垃圾规模660吨,设计使用年限20年,处理工艺采用全量化分选+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的综合处理技术。目前,该工程竣工投产,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认定为Ⅰ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二)八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

根据《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009-2011年建设规划》,我市八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纳入省政府建设规划,东明县、巨野县、单县、成武县、郓城县五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纳入2009年建设计划,要求2010年6月底竣工。鄄城县、定陶县、曹县三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纳入了省政府2010年建设计划,要求2011年6月底竣工。

东明县生活垃圾处理场选址于城区东北6公里陆圈镇西裕洲屯村,占地面积153亩,设计处理规模150吨/日,总库容量77.41万m3,设计使用年限15年,概算投资1800万元,完成投资1900万元,2010年6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

单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城区东北约3.7公里的谢集镇十里铺窑厂,占地面积190亩,设计处理规模200吨/日,总库容量124.3万m3,设计使用年限15年,概算投资6627万元,完成投资2000万元,第一填埋区建成,已投入使用。

巨野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城区东北10公里田庄镇大宁庄村,占地面积180亩,设计处理规模200吨/日,总库容量95.96万m3,设计使用年限11年,概算投资4980万元,完成投资2350万元,填埋区正在施工,近期可竣工并投入使用。

成武县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城区南部7.5公里天宫庙镇干李庄村,占地面积145亩,设计处理规模150吨/日,总库容量68.97万m3,设计使用年限10年,概算投资4115万元,完成投资1670万元,办公区建成,填埋区正在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第一填埋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郓城县垃圾处理场位于城区东10公里张营镇二十里铺村,占地面积143亩,设计处理规模250吨/日,总库容量93万m3,设计使用年限10年,概算投资3800万元,完成投资1500万元,填埋区办公区、渗液处理工程正在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第一填埋区竣工并可投入使用。

鄄城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县城西南方向8公里富春乡北富春村,占地面积189亩,设计处理规模200吨/日,总库容量84.73万m3,设计使用年限12年,概算投资5300万元,完成投资1500万元,填埋区正在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第一填埋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定陶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城东10公里路南刘楼村,此处理场占地面积为176亩,设计规模为200吨/日,总库容量87.27万m?,设计使用年限为13年,概算投资5184万元,完成投资1530万元,计划今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

曹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城区东5公里磐石办事处姚寨村,占地面积200亩,设计处理规模180吨/日,总库容量107.5万m3,设计使用年限15年,概算投资4088万元,完成投资1500万元,今年10月份竣工,并可投入使用。

二、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场建设的措施

为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9]74号)和《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009-2011年建设规划》文件精神,确保我市八县2011年底每县都建成一座标准化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的任务目标,我市积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纳入市委市政府大项目观摩和城镇化考核体系

市委市政府在每季度大项目观摩时,把各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作为现场调度的必看项目之一,由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参加,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委书记现场点评,找出进度慢的主要原因,现场解决有关问题,明确下一步推进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的具体措施,县委书记现场表态。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也将各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纳入了城镇化考核体系,每季度定期召开生活垃圾处理建设调度会,观摩建设进度较快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现场解决土地利用、环评、可研、资金拨付等有关问题,有效促进了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进度。各县非常重视垃圾处理场建设工作,县委政府把垃圾处理场建设工作当作本县一号工程来抓,均成立了工程指挥部,拨出专项经费,做好前期工作。由于菏泽属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块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比较珍贵。根据垃圾处理场设置标准要求,从风向、水系、运距、城市发展趋势各方面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委托权威部门均进行了环评、可研、土地利用、压煤等多项论证,完成了征地立项等各项手续的审批。菏泽市城管局和市环卫办也成立了垃圾处理场建设协调督导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八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导,聘请有关专家现场解决技术问题。

(二)制定考核办法,成立专项考核组

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垃圾处理场建设考核办法》,采用百分制考核,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前期工作完成情况,权重为40%,主要考核可研、环评、土地利用、立项等;二是建设形象进度,权重60%,考核标准细化到入场道路、大门、围墙、办公设施、称重计量设施、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填埋区施工进度、垃圾坝护坡、场区绿化等。从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和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垃圾处理场建设专项考核组“,由市城市管理局分管局长带队,每月对各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和考评。

(三)召开了垃圾处理场建设现场会

为加快各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去年8月份,市政府组织各县分管县长、建设局长、垃圾处理场主要负责人,在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度较快的东明县召开了现场会,听取了该县垃圾处理场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该县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度,调度各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垃圾处理场建设所涉及的土地、环保、财政、工程建设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其他县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

(四)建立动态信息报送制度

为全面掌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情况,我市建立了动态信息报送制度,设置了信息报送平台,安排专职人员负责,除每月不定期到现场采集信息外,每月督促各县将上月末建设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和表格,经各分管县长、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上报,我局汇总后呈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阅示,发各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交流建设情况。并按要求将有关信息及时填报至”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卫协会领导及时审核各县填报的有关数据,确保了我市信息填报率始终保持100%。

(五)实行通报制度

一是每季度在市电视台或菏泽日报向社会通报一次;二是将汇总后的检查结果和各县排名情况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发有关部门、各县县委书记、各县县长,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安排,再接再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垃圾处理场建设、协调、督导、考核力度,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按期完成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任务。

大力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昌邑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2011年2月28日)

为全面贯彻中央”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改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2008年以来,昌邑市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新路子,创新模式,强化措施,通过”委托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生活垃圾不落地“及垃圾处理”资源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的目标,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提升了农村整体文明水平。

一、创新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建立起 ”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体系。

为克服

”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各自为政、各不负责的多节点、长链条管理弊端,2009年起,昌邑市环卫局立足实际,摒弃”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直接运作,全面负责起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街道保洁,垃圾运输中转、无害化处理等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输作业,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一是设置垃圾桶,实行常态化收集保洁。两年来,市环卫局在镇街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街道设置垃圾桶千余个,在城中村和基础条件好的托管行政村村内按照每15-20户设1个垃圾桶的标准设置垃圾桶10000余个,由保洁人员全日负责对垃圾桶进行擦洗、打药等精细化保洁作业,督查人员对垃圾桶的保洁情况一日多查,一周一通报,确保垃圾收集及时,保证了桶体干净整洁,保证了街道村庄环境清洁。

二是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垃圾清扫和清运能力。两年来,市环卫局投资数百万元,购买了大型清扫车11辆、小型清扫43辆,提高了机扫率和工作效率;投资840万建设了7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投资上百万购买了侧挂式封闭垃圾清运车20辆、压缩车7辆,负责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统一清运、压缩、中转,减少了运输成本,避免了城乡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为加强管理,投资近20万元为9处环卫所各配备一辆管理用车,用于农村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调度,增强了服务功能。

二、完善垃圾收集运输模式,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生活垃圾不落地“的目标。

昌邑市环卫局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之初,采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垃圾收集方式:在大部分行政村建设专用垃圾池或垃圾房,进行垃圾的收集工作,各村把生活垃圾以及固废垃圾统一倒入垃圾池内,由垃圾运输车统一进行运输。

但实践经验让我们认识到:设置露天生活垃圾房及垃圾池,无法解决垃圾二次污染,造成了重复劳动,清运工作量大,加之清运不及时,许多餐厨垃圾霉变酸化,特别到夏季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形成了二次污染。虽然以前予以重点治理,效果仍不明显。

自2009年以来,昌邑市环卫局创新思路,采取设置垃圾桶的方法,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既方便又卫生,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为方便垃圾桶模式的垃圾运输工作,减轻垃圾清运人员的工作量,与青岛同辉集团合作研发了侧装式垃圾封闭运输车,更加灵活方面的构造及自动设置,更加适合对垃圾桶垃圾进行清运,减轻了垃圾清运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了垃圾的清运效率,避免了垃圾的二次污染,在收集运输过程中达到了”收集运输全封闭、生活垃圾不落地“的目标。

三、打破垃圾处理”三化“原则,实现由传统焚烧、填埋、堆肥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的大革命。

为彻底解决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多污染、低效率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环境压力。2009年起,在解决垃圾问题上,昌邑市环卫局转变观念,以加大垃圾清运处理力度、实现垃圾资源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通过走市场化道路,企事联合,节省政府资金,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采取BOT模式建成了一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节约了政府资金投入,规避了垃圾的二次污染问题,实现了垃圾处理由”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向”资源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的转变,使生活垃圾得到了更有效的处置。此工程占地30亩,设计日处理城乡生活垃圾350吨,总投资1.08亿元,于2009年8月份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8月正式建成运行。这项工程的流程主要通过分解、分选、磁选、厌氧、高温裂解等先进工艺,产生沼气、有机肥、汽油等可利用的产品,实现循环再利用。此工程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高,是国内外首创工艺,其每吨垃圾能产生160元的效益,达到垃圾循环再利用。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科研成果评审阶段。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肥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1年2月28日)

近年来,在省住建厅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北方桃源名城的定位,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注重搞好城市道路绿化,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林荫路系统。目前,城区100多公里道路,共栽植各类行道树8万多株,绿化普及率达到97%,绿化达标率达到88%,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被评为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肥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一、高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设计

在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围绕北方桃源名城的城市定位,确立了”四纵六横“城市道路绿化框架布局。紧紧抓住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框架拉大的良好契机,严格控制道路两侧新建建筑的后退红线范围,扩大道路两侧绿化用地范围,城市干道绿量不断加大、层次不断提高。在设计上坚持高起点,聘请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园林规划设计院、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深化完善了街道绿化详细规划,从设计风格到文化符号,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严格把关道路绿化建设,城市道路普遍采用绿化分车带的两块板、三块板的形式,广泛推行行道树多排种植,尽量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形成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林荫路系统。所有规划方案都实行”阳光规划“,尊重专家的权威,体现市民的意愿,确保经得起市民、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突出特色,潜心打造道路绿化精品

围绕增绿量、上水平、创特色,突出道路绿化的多样性、立体性、亲和性,扩大绿化区域,致力打造精品。

1、打造绿化特色街道。按照景观路、林荫路的要求,把道路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各种花草树木合理搭配,修一路、绿一线、成一景。根据路形地貌选树配草造绿,用大绿量、宽绿带的手法,做到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分别打造形成了国槐一条街、栾树一条街、百日红一条街、悬铃木一条街、杨柳青一条街等特色绿化街道。按照道路两侧20-50米绿化带的绿化标准,对泰西大街、康汇大街、凤山大街等20多条主要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形成了以大乔木为主、乔灌层次分明、花草错落有致的特色街景。

2、突出绿化服务功能。开展道路绿化中,坚持做到”松、石、园、景“和谐统一,穿插布置休闲的便道、廊架等,贴近百姓生活,方便市民群众。动员道路沿线企事业单位拆墙透绿,拆除实体墙3万多米,完善院内景观,通过借景,开辟小游园、开放式绿地,使院内外景观形成一体,便于市民休憩。在所有主干道路的路口都留足了绿化空间,实施四角绿化,每个角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街头绿地,既提高了道路绿量和生态效益,又为人们游憩提供了开阔的活动场地。城区道路处处绿树成荫、绿韵飘荡,市民随处都能走进一块休闲小憩的场所。

3、注重提升文化内涵。道路绿化建设中,积极融入肥桃、左丘明、范蠡等地方历史文化,挖掘城市人文景观。在城区重点路段,科学布设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建筑小品和城市雕塑,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风格一致,丰富园林内涵。肥桃路、文化路等城区干道突出桃乡特色,栽植了碧桃、山桃、垂柳等树种,形成了桃红柳绿的风景线。精心建设了”花街“,融注了桃文化元素,打造福、禄、寿、喜”四园“,实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为解决大面积绿化形成的绿而欠美的问题,实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丰富文化内涵,选择以主题花美人蕉、市花百日红等为主的20多种花卉配置到城市道路绿化中,以鲜花造型造景,提升了绿化景观效果。

4、积极推广节约型绿化。在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方面,选择乡土树种为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广泛栽植了雪松、国槐、栾树等最能体现乡土特色的耐旱物种。在养护管理上,积极利用地表水和处理后的中水,中水回用率达50%以上,有效缓解了城市绿化用水紧张矛盾。改变大水漫灌式的浇水,实行了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率达到60%以上。道路部分照明装置采用了太阳能灯具,有效节约了资源。

5、始终坚持多元化投入。针对道路绿化资金投入的瓶颈制约,创新思路,多元拓展,有效保证了资金投入。市财政加大绿化资金投放力度,每年都筛选多项道路绿化工程列入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列支专项资金,每年按比例增长,近3年来,财政用于道路绿化资金达到4.5亿元。成立城建投资公司,搭建运作平台,积极筹措绿化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开发加绿化“捆绑模式,今年吸引社会资本5000万元用于古店新区45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形成了多元化投入、多主体建设的格局。

三、高效管理,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建管并重的原则,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提升道路绿化管理水平。严格实施”绿线管制、绿色图章“制度,强化了园林、规划、执法等部门联动机制,联合执法、依法治绿。全面推行管护责任制,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养护管理考核细则、质量标准、作业要求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城区道路绿化分片分段,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责任的”三定"措施,严格考核,严格奖惩。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养护管理队伍,落实了苗木两年包活责任制。设立了园林绿化监督电话,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确保了园林绿化成果。

上一篇:愧疚一词的意思和造句下一篇:xx村党务公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