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步骤

2024-05-05

plc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步骤(精选6篇)

篇1:plc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步骤

(一)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

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提出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拟定设计任务书。

(二)确定输入/输出设备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全部输入设备(如:按纽、位置开关、转换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及其它执行器等),从而确定与PLC有关的输入/输出设备,以确定PLC的I/O点数。

(三)选择PLC

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等的选择,详见本章第二节。

(四)分配I/O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1.分配I/O点

画出PLC的I/O点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该部分也可在第2步中进行。

2.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画出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电路等。

由PLC的I/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线路图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电气线路已经确定。

(五)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来设计PLC程序。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逐一编写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逐步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除此之外,程序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初始化程序。在PLC上电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对某些数据区、计数器等进行清零,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对某些初始状态进行显示等等。

(2) 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这些程序相对独立,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

(3 )保护和连锁程序。保护和连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

2.程序模拟调试

程序模拟调试的基本思想是,以方便的形式模拟产生现场实际状态,为程序的运行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根据产生现场信号的方式不同,模拟调试有硬件模拟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形式。

(1)硬件模拟法是使用一些硬件设备(如用另一台PLC或一些输入器件等)模拟产生现场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以硬接线的方式连到PLC系统的输入端,其时效性较强。

(2)软件模拟法是在PLC中另外编写一套模拟程序,模拟提供现场信号,其简单易行,但时效性不易保证。模拟调试过程中,可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并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

(六)硬件实施

硬件实施方面主要是进行控制柜(台)等硬件的设计及现场施工。主要内容有:

1)设计控制柜和操作台等部分的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

2)设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互连图。

3)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接线,并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程序设计与硬件实施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

(七)联机调试

联机调试是将通过模拟调试的程序进一步进行在线统调。联机调试过程应循序渐进,从PLC只连接输入设备、再连接输出设备、再接上实际负载等逐步进行调试。如不符合要求,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通常只需修改部份程序即可。

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丢失。

(八)整理和编写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硬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电气元件明细表、PLC程序以及使用说明书等。

[plc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步骤]

篇2:plc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步骤

(一)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

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提出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拟定设计任务书。

(二)确定输入/输出设备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全部输入设备(如:按纽、位置开关、转换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及其它执行器等),从而确定与PLC有关的输入/输出设备,以确定PLC的I/O点数。

(三)选择PLC

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等的选择,详见本章第二节。

(四)分配I/O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1.分配I/O点

画出PLC的I/O点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该部分也可在第2步中进行。

2.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画出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电路等。

由PLC的I/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线路图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电气线路已经确定。

(五)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来设计PLC程序。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逐一编写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逐步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除此之外,程序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初始化程序。在PLC上电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对某些数据区、计数器等进行清零,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对某些初始状态进行显示等等。

(2) 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这些程序相对独立,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

(3 )保护和连锁程序。保护和连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

2.程序模拟调试

程序模拟调试的基本思想是,以方便的形式模拟产生现场实际状态,为程序的运行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根据产生现场信号的方式不同,模拟调试有硬件模拟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形式。

(1)硬件模拟法是使用一些硬件设备(如用另一台PLC或一些输入器件等)模拟产生现场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以硬接线的方式连到PLC系统的输入端,其时效性较强。

(2)软件模拟法是在PLC中另外编写一套模拟程序,模拟提供现场信号,其简单易行,但时效性不易保证。模拟调试过程中,可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并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

(六)硬件实施

硬件实施方面主要是进行控制柜(台)等硬件的设计及现场施工。主要内容有:

1)设计控制柜和操作台等部分的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

2)设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互连图。

3)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接线,并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程序设计与硬件实施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

(七)联机调试

联机调试是将通过模拟调试的程序进一步进行在线统调。联机调试过程应循序渐进,从PLC只连接输入设备、再连接输出设备、再接上实际负载等逐步进行调试。如不符合要求,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通常只需修改部份程序即可。

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丢失。

(八)整理和编写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硬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电气元件明细表、PLC程序以及使用说明书等。

篇3:PLC控制项目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1 分析被控制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

详细分析被控制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 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 提出被控对象对P L C系统的要求, 确定控制方案, 拟定设计任务书。以交通灯为例分析:

系统控制要求如下:

按下启动按钮SB1, 系统开始工作, 南北红灯亮30s, 同时东西绿灯亮25s后以0.5s为半周期闪烁3次熄灭, 然后东西黄灯亮2s熄灭;再切换成东西红灯亮30s, 同时南北绿灯亮25s后以0.5s为半周期闪烁3次熄灭, 然后南北黄灯亮2s熄灭……如此不断循环。按下停止按钮S B 2, 系统停止工作。

2 确定输入/输出设备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 确定系统所需的合部输入设备 (如按钮、行程开关、功能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 和输出设备, 以确定PLC的I/O点数。

3 PLC的选择

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等的选择。

如交通灯控制系统选择机型为FX1N-4 0 M R

4 分配I/O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4.1 分配I/O点

画出P L C的I/O点与输入/输出的设备连接图或对应分配表。交通灯控制I/O分配表如表1。

4.2 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

画出P L C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 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PLC的控制的外围电路模块等。

1) 由PLC的I/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线路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例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电路图, 如图1。

5 程序设计

5.1 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 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来设计PLC程序逻辑。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 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 实现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除此之外, 程序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初始化程序。在PLC上电后, 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 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 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对某些数据区、计数器等到进行清零, 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 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 对某些始状态进行显示等。

(2) 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这些程序相对独立, 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

(3) 保护和连锁程序。保护和连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

交通灯控制程序如图2。

5.2 程序模拟调试

程序模拟调试的基本思想是, 以方便的形式模拟产生现场实际状态, 为程序的运行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根据产生现场信号的方式不同, 模拟调试有硬件模拟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形式。

(1) 硬件模拟法是使用一些硬件设备 (如用另一台P L C或一些输入器件等) 模拟产生现场信号, 并将这些信号以硬接线的方式连接到PLC系统的输入端, 其时效性较强。

(2) 软件模拟法是在PLC中另外编写一套模拟程序, 模拟提供现场信号, 其简单易行, 但时效性不易保证。模拟调试过程中, 可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 并利用编程器的监察功能。

6 硬件实施

硬件实施方面主要是进行控制柜 (台) 等硬件的设计及再场施工。主要内容有:

(1) 设计控制柜和操作台等部分的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

(2) 设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互连接图。

(3) 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接线, 并时行详细检查。

7 联机调试

联机调试是将通过模拟调试的程序进一步进行在线统调。联机调节器试过程应循序渐进, 从PLC只连接输入设备、再连接输出设备、再接上实际负载等模块zz逐步进行调试。如不符合要求的, 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通常只需修改部分程序就完成。

全部调试完毕后, 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 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 应将程序固化到E P R O M中, 以防止程序丢失。

8 整理和编写技术文件

篇4:PLC控制系统设计浅析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设计;交通灯

中图分类号:TH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32-02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因此,学习PLC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将它应用到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去。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学,忽略了对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依然不太明白PLC到底能干什么,在实际工作过程如何应用。为了能让学生彻底理解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必须让学生了解PLC从程序设计到硬件组成的PLC工作控制系统的整个过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系统设计中学习PLC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介绍梯形图、指令表和顺序功能图等程序设计方法,尽管是以项目为载体,也仅仅是让学生在PLC软件仿真系统上实施软件设计,或者是在PLC实训箱上完成软件设计、PLC程序写入和简单的硬件线路连接,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之后,会有短暂的成就感,但若要学生面对一个实际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项目,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动手。

在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习PLC。在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面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逐渐清楚的了解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然而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十多课时甚至更多课时才能完成,为了防止学生感觉目标遥远,因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而中途放弃,我将整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分割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完成其中一个设计任务,也就是,每次课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做到重点突出,使得学生在每次课每节课都有所得,即陶行知先生说的“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

2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是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容易理解的一个PLC实际应用的案例,对于较为熟悉的控制对象,学生比较容易有信心面对和解决即将到来的众多问题和困难。

基于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实施的具体做法是将顺序功能图的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情境,将知识与技能融合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学会做,做学结合。伴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1系统的控制要求

改系统要求用三菱FX1N-40MRPLC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软件程序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模拟图如图1所示,系统控制时序图如图2所示。

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①通过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PLC控制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②按下启动按钮后,东西方向红灯点亮并持续25 s,同时南北方向绿灯点亮并持续20 s后熄灭,转为绿灯闪烁3 s后熄灭,继而南北黄灯点亮并持续2 s后熄灭;南北黄灯熄灭转为红灯点亮并持续25 s同时,东西方向红灯熄灭,转为绿灯点亮并持续20 s,之后绿灯闪烁3 s后熄灭,转为黄灯点亮2 s,至此,交通灯系统完成一个周期。

③要求设计并制作出满足系统要求的硬件电路。

④要求设计出满足系统要求的软件程序。

⑤系统软硬件联调至满足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要求。

2.2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制作

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的I/O端口分配、交通灯显示装置的设计与实物制作、PLC与交通灯显示装置的硬件连接。在传统的《PLC技术》课程教学中,PLC控制系统的I/O端口分配和PLC与交通灯显示装置的硬件连接是侧重的训练任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交通灯的显示装置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与制作。图3和图4所展示的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显示装置。

2.3PLC程序设计与调试

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系统的控制要求和PLC的I/O端口分配,可以写出该控制系统的PLC程序见表1。

2.4系统软硬件联调

在检查整个PLC控制系统硬件接线无误后,接通PLC的电源,将程序写入到PLC中,按下启动按钮,观察LED指示灯的点亮效果是否满足系统控制要求。若LED指示灯的点亮时序与控制要求不一致,则需要综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2.5取得的效果

通过采用基于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能通过一个完整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现对PLC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证明,在《PLC技术》课程中采用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旭.在系统设计中学习PLC[J].电子设计工程,2012,(17).

[2] 谢银荣.提高PLC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高职教育,2008,(8).

[3] 赵瑞林.基于工学结合的PLC课程改革及实践效果[J].黑龙江教育,2011,(6).

endprint

摘要:文章通过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实施,具体阐述了该课程的组织过程。通过突出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培养了实际设计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设计;交通灯

中图分类号:TH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32-02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因此,学习PLC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将它应用到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去。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学,忽略了对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依然不太明白PLC到底能干什么,在实际工作过程如何应用。为了能让学生彻底理解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必须让学生了解PLC从程序设计到硬件组成的PLC工作控制系统的整个过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系统设计中学习PLC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介绍梯形图、指令表和顺序功能图等程序设计方法,尽管是以项目为载体,也仅仅是让学生在PLC软件仿真系统上实施软件设计,或者是在PLC实训箱上完成软件设计、PLC程序写入和简单的硬件线路连接,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之后,会有短暂的成就感,但若要学生面对一个实际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项目,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动手。

在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习PLC。在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面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逐渐清楚的了解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然而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十多课时甚至更多课时才能完成,为了防止学生感觉目标遥远,因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而中途放弃,我将整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分割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完成其中一个设计任务,也就是,每次课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做到重点突出,使得学生在每次课每节课都有所得,即陶行知先生说的“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

2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是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容易理解的一个PLC实际应用的案例,对于较为熟悉的控制对象,学生比较容易有信心面对和解决即将到来的众多问题和困难。

基于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实施的具体做法是将顺序功能图的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情境,将知识与技能融合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学会做,做学结合。伴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1系统的控制要求

改系统要求用三菱FX1N-40MRPLC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软件程序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模拟图如图1所示,系统控制时序图如图2所示。

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①通过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PLC控制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②按下启动按钮后,东西方向红灯点亮并持续25 s,同时南北方向绿灯点亮并持续20 s后熄灭,转为绿灯闪烁3 s后熄灭,继而南北黄灯点亮并持续2 s后熄灭;南北黄灯熄灭转为红灯点亮并持续25 s同时,东西方向红灯熄灭,转为绿灯点亮并持续20 s,之后绿灯闪烁3 s后熄灭,转为黄灯点亮2 s,至此,交通灯系统完成一个周期。

③要求设计并制作出满足系统要求的硬件电路。

④要求设计出满足系统要求的软件程序。

⑤系统软硬件联调至满足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要求。

2.2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制作

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的I/O端口分配、交通灯显示装置的设计与实物制作、PLC与交通灯显示装置的硬件连接。在传统的《PLC技术》课程教学中,PLC控制系统的I/O端口分配和PLC与交通灯显示装置的硬件连接是侧重的训练任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交通灯的显示装置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与制作。图3和图4所展示的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显示装置。

2.3PLC程序设计与调试

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系统的控制要求和PLC的I/O端口分配,可以写出该控制系统的PLC程序见表1。

2.4系统软硬件联调

在检查整个PLC控制系统硬件接线无误后,接通PLC的电源,将程序写入到PLC中,按下启动按钮,观察LED指示灯的点亮效果是否满足系统控制要求。若LED指示灯的点亮时序与控制要求不一致,则需要综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2.5取得的效果

通过采用基于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能通过一个完整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现对PLC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证明,在《PLC技术》课程中采用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旭.在系统设计中学习PLC[J].电子设计工程,2012,(17).

[2] 谢银荣.提高PLC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高职教育,2008,(8).

[3] 赵瑞林.基于工学结合的PLC课程改革及实践效果[J].黑龙江教育,2011,(6).

endprint

摘要:文章通过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实施,具体阐述了该课程的组织过程。通过突出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培养了实际设计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设计;交通灯

中图分类号:TH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32-02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因此,学习PLC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将它应用到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去。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学,忽略了对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依然不太明白PLC到底能干什么,在实际工作过程如何应用。为了能让学生彻底理解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必须让学生了解PLC从程序设计到硬件组成的PLC工作控制系统的整个过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系统设计中学习PLC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介绍梯形图、指令表和顺序功能图等程序设计方法,尽管是以项目为载体,也仅仅是让学生在PLC软件仿真系统上实施软件设计,或者是在PLC实训箱上完成软件设计、PLC程序写入和简单的硬件线路连接,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之后,会有短暂的成就感,但若要学生面对一个实际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项目,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动手。

在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习PLC。在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面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逐渐清楚的了解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然而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十多课时甚至更多课时才能完成,为了防止学生感觉目标遥远,因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而中途放弃,我将整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分割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完成其中一个设计任务,也就是,每次课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做到重点突出,使得学生在每次课每节课都有所得,即陶行知先生说的“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

2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是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容易理解的一个PLC实际应用的案例,对于较为熟悉的控制对象,学生比较容易有信心面对和解决即将到来的众多问题和困难。

基于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实施的具体做法是将顺序功能图的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情境,将知识与技能融合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学会做,做学结合。伴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1系统的控制要求

改系统要求用三菱FX1N-40MRPLC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软件程序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模拟图如图1所示,系统控制时序图如图2所示。

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①通过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PLC控制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②按下启动按钮后,东西方向红灯点亮并持续25 s,同时南北方向绿灯点亮并持续20 s后熄灭,转为绿灯闪烁3 s后熄灭,继而南北黄灯点亮并持续2 s后熄灭;南北黄灯熄灭转为红灯点亮并持续25 s同时,东西方向红灯熄灭,转为绿灯点亮并持续20 s,之后绿灯闪烁3 s后熄灭,转为黄灯点亮2 s,至此,交通灯系统完成一个周期。

③要求设计并制作出满足系统要求的硬件电路。

④要求设计出满足系统要求的软件程序。

⑤系统软硬件联调至满足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要求。

2.2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制作

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的I/O端口分配、交通灯显示装置的设计与实物制作、PLC与交通灯显示装置的硬件连接。在传统的《PLC技术》课程教学中,PLC控制系统的I/O端口分配和PLC与交通灯显示装置的硬件连接是侧重的训练任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交通灯的显示装置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与制作。图3和图4所展示的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显示装置。

2.3PLC程序设计与调试

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系统的控制要求和PLC的I/O端口分配,可以写出该控制系统的PLC程序见表1。

2.4系统软硬件联调

在检查整个PLC控制系统硬件接线无误后,接通PLC的电源,将程序写入到PLC中,按下启动按钮,观察LED指示灯的点亮效果是否满足系统控制要求。若LED指示灯的点亮时序与控制要求不一致,则需要综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2.5取得的效果

通过采用基于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能通过一个完整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现对PLC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证明,在《PLC技术》课程中采用系统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旭.在系统设计中学习PLC[J].电子设计工程,2012,(17).

[2] 谢银荣.提高PLC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高职教育,2008,(8).

[3] 赵瑞林.基于工学结合的PLC课程改革及实践效果[J].黑龙江教育,2011,(6).

篇5: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步骤有哪些?

1.总平面设计(管网定线,街区编号,街区面积)

2.干、支管线的平面设计(管线定位,设计管段)

3.确定设计标准(设计人口,排水定额)

4.计算设计流量(总变化系数,管段流量,集中流量,转输流量)

5.管道水力计算(选定控制点,依次逐段计算)

篇6:基于plc水塔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专 业 综 合 实 训

专 业: 生产过程自动化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完成日期:

目 录

1、PLC简介.........................................................................................................1 1.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1 1.2、PLC的发展..................................................................................................3 1.3、PLC的未来展望..........................................................................................4 1.4、PLC的特点..................................................................................................4 1.5、PLC的组成..................................................................................................5 1.5.1、中央处理单元(CPU)................................................................................6 1.5.2、存储器.......................................................................................................6 1.5.3、输入/输出模块..........................................................................................8 1.5.4、扩展模块...................................................................................................9 1.5.5、编程器.......................................................................................................9 1.5.6、电源.........................................................................................................11 1.6、PLC的工作原理........................................................................................11 1.6.1、扫描技术.................................................................................................12 1.6.2、PLC的I/O响应时间.............................................................................13 1.7、梯形图程序设计........................................................................................13

2、方案的论证...................................................................................................15 2.1、工艺过程分析............................................................................................15 2.2、PLC型号的选择........................................................................................15 2.3、工作控制方式............................................................................................15

3、水塔水位系统PLC硬件设计.....................................................................17 3.1、水塔水位系统控制电路............................................................................17 3.2、输入/输出分配...........................................................................................18 3.3、水塔水位系统的接线图............................................................................18

4、水塔水位控制系统PLC软件设计.............................................................19 4.1、程序流程图................................................................................................19 4.2、梯形图........................................................................................................20 4.3、系统程序的具体分析................................................................................21

4.4、水塔水位控制系统梯形图的对应指令表................................................22

5、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致

谢.............................................................................................................24 参考文献.............................................................................................................25

摘要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水位进行测量和控制。水位控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相当广泛,比如水塔、地下水、水电站等情况下的水位控制。而水位检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法,如机械控制、逻辑电路控制、机电控制等。本文采用PLC进行主控制,在水箱上安装一个自动测水位装置。利用水的导电性连续地全天候地测量水位的变化,把测量到的水位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主控台应用MCGS组态软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完成相应的水位显示、故障报警信息显示、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的显示,使水位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关键词: 水位控制、欧姆龙PLC

1、PLC简介

1.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可编程控制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控制设备,是集微处理器、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与中断于一体的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能源、交通等各个行业。计算机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通行能力上的飞速发展,大大加强了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能力,丰富了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软件和编程技巧,增强了PLC过程控制能力。因此,无论是单机还是多机控制、是流水线控制还是过程控制,都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推广和普及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技术,对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及生产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也可称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工业自动控制通用装置,是计算机家族的一名成员,简称PC。为了与个人电脑(也简称PC)相混淆通常将可编程控制器称为PLC。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有很大的关系。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已经有伤百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弱电信号控制强电信号的电磁开关,具有结构简单、电路直观、价格低廉、容易操作、易于维修的有优点。对于工作模式固定、要求比较简单的场合非常使用,至今仍有广泛的用途。但是当工作模式改变时,就必须改变系统的硬件接线,控制柜中的物件以及接线都要作相应的变动,改造工期长、费用高,用户宁愿扔掉旧控制柜,另做一个新控制柜使用,阻碍了产品更新换代。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工业生产从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转换,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难以满足市场要求,此问题首先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提了出来。通用汽车公司为适合汽车型号的不断翻新,满足用户对产

品多样性的需求,公开对外招标,要求制造一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其对新装置性能提出的要求就是著名的GM10条,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 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这十项指标就是现代PLC的最基本功能,值得注意的是PLC并不等同于普通计算机,它与有关的外部设备,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连成一体”和“便于扩充功能”的原则来设计。

用可编程控制器代替了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实现了逻辑控制功能,并且具有计算机功能灵活、通用性等有点,用程序代替硬接线,并且具有计算机功能灵活、通用性能强等优点,用程序代替硬接线,减少了重新设计,重新接线的工作,此种控制器借鉴计算机的高级语言,利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编程,其标志性语言是极易为IT电器人员掌握的梯形图语言,使得部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这样,工作人员不必在变成上发费大量地精力,只需集中精力区考虑如何操作并发挥改装置地功能即可,输入、输出电平与市电接口,市控制系统可方便地在需要地地方运行。所以,可编程控制器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

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断出现,数据通信技术不断进步,PLC迅速发展。PLC进入九十年代后,工业控制领域几乎全被PLC占领。国外专家预言,PLC技术将在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和CAC/CAM)种跃居首位。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才开始使用PLC,目前从国外应进的PLC使用较为普遍的由日本OMRON公司C系列、三菱公司F系列、美国GE公司GE系列和德国西门子公司S系列等。

1.2、PLC的发展

虽然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PLC也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各阶段: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是的PLC多少由电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它在硬件上 以计算机的形式出现,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装置种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离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在软件编程上采用广大电器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式—梯形图。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指示,能重复使用等。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一直沿用至今。

在七十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这样,使PLC的功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再硬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快、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是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插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各种类型的PLC所采用的微处理器的档次普遍提高。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各制造厂商纷纷开发研制了专用逻辑处理芯片。这样使得PLC软、硬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3、PLC的未来展望

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4、PLC的特点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1.5、PLC的组成

PLC的硬件主要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典型PLC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典型PLC组成框图

1.5.1、中央处理单元(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控制中枢。它PLC系统程序赋予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命令解释后按指令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数据传送到相应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进一步提高PLC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表决式系统。这样,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1.5.2、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应用软件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1、PLC常用存储器类型

(1)RAM(Random Assess Memory)这是一种读/写存储器(随机存

储器),其存取速度最快,由锂电池支持。

(2)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这是一种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断电情况下,存储器内所有内容保持不变。紫外线连续照射下可擦除存储器内容)。

(3)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这是一种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使用编程器就能很容易对其所存储内容进行修改。

2、PLC存储空间分配

各种PLCCPU最大寻址空间各不相同,PLC工作原理,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区域:

(1)系统程序存储区

(2)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和系统软设备等)(3)用户程序存储区

系统程序存储区: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统诊断子程序等。由制造厂商将其固化EPROM中,用户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件一起决定了该PLC性能。

系统RAM存储区: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以及各类软设备,如: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储器。

(1)I/O映象区:PLC投入运行后,输入采样阶段才依次读入各输入状态和数据,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状态和数据送至相应外设。它需要一定数量存储单元(RAM)以存放I/O状态和数据,这些单元称作I/O映象区。一个开关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一个位(bit),一个模拟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一个字(16个bit)。整个I/O映象区可看作两个部分组成:开关量I/O映象区;模拟量I/O映象区。

(2)系统软设备存储区 :I/O映象区区以外,系统RAM存储区还包括PLC内部各类软设备(逻辑线圈、计时器、计数器、数据寄存器和累加器等)存储区。该存储区又分为具有失电保持存储区域和无失电保持存储区域,前者PLC断电时,由内部锂电池供电,数据不会遗失;后者当PLC

断电时,数据被清零。

用户程序存储区:主要用来存放用户的应用程序。所谓用户程序时指使用户根据工程现场的的产生过程和工艺要求编写的控制程序。次程序由使用者通过编程器输入到PLC机的RAM存贮器中,以便于用户随时修改。也可将用户程序存放在EEPROM中。

1.5.3、输入/输出模块

输入/输出模块是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生产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连接的借口。现场的输入信号,如按钮开关,行程开关、限位开关以及传感输出的开关量或模拟量(压力、流量、温度、电压、电流)等,都要通过输入模块送到PLC。由于这些信号电平各式各样,而可编程控制器CPU所处理的信息只能是标准电平,所以输入模块还需将这些信号转换成PLC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入模块的作用是接收中央处理器处理过的数字信号,并把它转换成现场执行部件所能接收的控制信号,以驱动如电磁阀、灯光显示、电机等执行机构。可编程控制器有多种输入/输出模块其类型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这些模块分直流和交流、电压和电流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参数等级,主要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部件上都设有接线端子排,为了滤除信号的噪声和便于PLC内部对信号的处理,这些模块上都带有滤波、电平转换、信号锁存电路。数字量输入模块带有广电耦合电路,其目的是把PLC与外部电路隔离起来,以提高PLC的抗干扰能力。数字两输出有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可控硅输出三种方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主要用来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转换,即A/D或D/A转换。由于工业控制系统中有传感器或执行机构有一些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因此这些模拟量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与PLC的中央处理器连接。模拟量输入模块A/D转换后的二进制数字量,经光电耦合器和输出锁存器宇PLC的1/0总线挂接。现在标准量程的模拟电压主要是0—5伏和0—10伏两种。模拟量输入模块接收标准量程的模拟电压或电流猴,把它转换成8未、10未或12位的二进制数字信号,送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模拟量输出模块将中央处理器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成标准量程的电压或电流输出信号,提供给

执行机构。

1.5.4、扩展模块

当一个PLC中心单元的I/O点数不够用时,就要对系统进行扩展,扩展接口就是用于连接中心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的。模块随着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完善。只能I/O接口模块种类很多,例如高速计数模块、PLCA控制模块、数字位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置译码模块、阀门控制模块、智能存贮弄快以及智能I/O模块等。

1.5.5、编程器

它的作用是供用户进行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和监视。有的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或磁带机相连,以将用户程序和有关信息打印出来或存放在它的作用是供用户进行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和监视。有的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或磁带机相连,以将用户程序和有关信息打印出来或存放在磁带上,磁带上的信息可以重新装入PLC。

目前编程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便携式编程器(也叫简易编程器);2.图形编程器;3.用于IBM—PC及其兼容机的编程器。

便于携带的特点,一般只能用指令形式编程,通过按键输入指令,通过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加以显示、这种编程器适合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要求。

图形编程器以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作屏幕,用来显示编程内容和提供如输入、输出、辅助继电器的占有情况、程序容量等各种信息,还可在调试程序、检查程序执行时显示各种信号状态、出错提示等。

使用图形编程器可以月多种编程语言编程,梯形图显示在屏幕上十分直观。图形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录音机、绘画仪等设备连接,有较强的监控功能。但它的价格高,适用于中、大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要求。

用于IBM—PC及其兼容机的编程器是个人计算机加上适当的硬件接口和软件包作为编程器,也可直接编制成梯形图,其监控功能也很强。编程器工作方式主要有编程和监控两种,编程工作方式是在PLC机处于停机状态

时可以进行编程,它的功能主要是输入新的程序,或者对已有的程序予以编辑和修改。

监控工作方式可以对运行中的控制器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跟踪,一般可以对某一线圈或触点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也可以对成组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还可以跟踪某一器件在不同时间的工作状态,除搜索、监视、跟踪外,还可以对一些器件进行操作。因此编程器的监控方式对控制器中新输入程序的调试与试运行是非常有用和方便的。编程器的结构一般包括显示部分与键盘部分。显示一般用液晶显示器,主要的显示内容包括地址、数据、工作方式、指令执行情况及系统工作状态等。键盘有单功能键和双功能键,在使用双功能键的时候键盘中都备有一个选择键,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工作。

现在产品越来越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也不例外,它的结构紧密、坚固,外形小巧,CPU本身只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输入和输出点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PLC的输入/输出点数也不同,有的大型机输入/输出点数可达16K,而很多小型机仅有10来点,而且CPU本身不带模拟输入与输出,但CPU一般都带有扩展接口。因此,用户选型后,所需的输入或输出点数不够时,就需对系统做出必要的扩展,各个厂家也生产了专用于扩展用的各模板供用户选用。扩展模板的外形一般也小巧、坚固,有易于接线的端子排,带有扩展总线或通过总线连接器与CPU相连。主要有数字输入/输出模板,模拟输入/输出模板,热电阻、热电偶扩展模板,还有智能模板等许多具有专用功能的特殊模板。

用扩展模板来扩展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用户可根据自己时间控制系统的要求,选用各种合适的扩展模块对PLC作硬件组态,以求达到各种功能或控制精度,同时节省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当已运行的系统需要改造或扩充时,PLC可以随时进行升级或改版,所作的工作仅仅是替换或增加扩展模板和修改相应的控制软件。特殊模板及智能模板的开发将进一步扩展可编程控制的功能,专用模板的开发不仅扩大了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而且将进一步提高控制质量与可靠性。

1.5.6、电源

PLC中的电源一般有三类:

1、+5V、±15V直流电源:供PLC中TTL芯片和集成运放使用;

2、供输出接口使用的高压大电流的功率电源;

3、锂电池及其充电电源。

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光电隔离器的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源其地线也不同。

目前PLC的发展非常迅速,型号众多,各种特殊功能模板不断涌现。通常根据其I/O点的数量将 PLC分为三大类:

小型机:256点以下(无模拟量);

中型机:256 ~ 2048点(64 ~ 128路模拟量);

大型机:2048点以上(128 ~ 512路模拟量)。

具体实现时,通常采用模板式结构,以便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配置。但一些小型机常制作成一体机,其配置固定,主要供定型成套设备使用;而一些大型机一般在电源、或者CPU,甚至两者都作了热备份。

1.6、PLC的工作原理

最初研制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而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

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1.6.1、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如图2.2所示:

图1.2 PLC 扫描周期

1、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输出刷新阶段: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1.6.2、PLC的I/O响应时间

为了增强PLC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可*性,PLC的每个开关量输入端都采用光电隔离等技术。为了能实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逻辑并行控制,PLC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PLC得I/O响应比一般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满的多,其响应时间至少等于一个扫描周期,一般均大于一个扫描周期甚至更长。所谓I/O响应时间指从PLC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

1.7、梯形图程序设计

梯形图编程语言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它沿用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触点、线圈、串并联等术语和图形符号,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原理电路图非常相似,但又加入了许多功能强而又使用灵活的指令,它比较直观、形象,对于那些熟悉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人来说,易被接受。继电器梯形图多半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控制功能的编程,绝大多数PLC用户都首选使用梯形图编程。

指令是用英文名称的缩写字母来表达PLC的各种功能的助记符号,类似于计算机汇编语言。由指令构成的能够完成控制任务的指令组合就是指令表,每一条指令一般由指令助记符和作用器件编号组成,比较抽象,通常都先用其它方式表达,然后改写成相应的语句表,编程设备简单价廉。

通常微、小型PLC主要采用继电器梯形图编程,其编程的一般规则有:

1、梯形图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每一个逻辑行起始于左母线然后是触点的各种连接,最后是线圈或线圈与右母线相连,整个图形

呈阶梯形。梯形图所使用的元件编号地址必须在所使用PLC的有效范围内。

2、梯形图是PLC形象化的编程方式,其左右两侧母线并不接任何电源,因而图中各支路也没有真实的电流流过。但为了读图方便,常用“有电流”、“得电”等来形象地描述用户程序解算中满足输出线圈的动作条件,它仅仅是概念上虚拟的“电流”,而且认为它只能由左向右单方向流:层次的改变也只能自上而下。

3、梯形图中的继电器实质上是变量存储器中的位触发器,相应某位触发器为“l态”,表示该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打开,反之为“o态”。梯形图中继电器的线圈又是广义的,除了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线圈外,还包括定时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状态器等的线圈以及各种比较、运算的结果。

4、梯形图中信息流程从左到右,继电器线圈应与右母线直接相连,线圈的右边不能有触点,而左边必须有触点。

5、继电器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不能重复使用:而继电器的触点,编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且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6、PLC在解算用户逻辑时,是按照梯形图由上而下、从左到右的先后顺序逐步进行的,即按扫描方式顺序执行程序,不存在几条并列支路同时动作,这在设计梯形图时,可以减少许多有约束关系的联锁电路,从而使电路设计大大简化。所以,由梯形图编写指令程序时,应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梯形图中的每个符号对应于一条指令,一条指令为一个步序。

当PLC运行时,用户程序中有众多的操作需要去执行,但CPU是不能同时去执行多个操作的,它只能按分时操作原理每一时刻执行一个操作。这种分时操作的过程称为CPU对程序的扫描。扫描从0000号存储地址所存放的第一条用户程序开始,在无中断或跳转控制的情况下,按存储地址号递增顺序逐条扫描用户程序,也就是顺序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每扫描完一次程序就构成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并周而复始。

2方案的论证

2.1、工艺过程分析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过程分析:设水塔、水池初始状态都为空着的,此时S4,S3,S2,S1均为ON。当系统启动时,扫描到水池为液位低于水池下限位时,电磁阀Y打开(10.02通电),开始往水池里进水,如果进水超过4S,而水池液位没有超过水池下限位(传感器S4仍为ON),说明系统出现故障,系统故障指示灯闪烁(10.03闪烁)。若4S后只有水池液位按预定的超过水池下限位(传感器S4变为OFF),说明系统在正常的工作。此时只有水池下限位有水,系统检测到此信号时,由于水塔液位低于水塔水位下限(S2为ON),故水泵M(10.04通电)开始工作,向水塔供水,当水池的液位超过水池上限液位时(传感器S3变为OFF),电磁阀Y就关闭(10.02失电)。但是水塔现在还没有装满,水泵M继续工作,在水池抽水向水塔供水,水塔装满时(传感器S1变为OFF),水泵M停止供水(10.04失电),此次给水塔供水完成。

2.2、PLC型号的选择

输入:系统启动按钮一个,系统停止按钮一个,液位传感器四个分别表示为S4,S3,S2和S1。输入一共有6个,考虑到留有15%~20%的余量即6×(1+15%)=6.9取整数7,所以共需7个输入点。

输出:Y阀,故障指示灯 ,水泵M。输出共有3个,3×(1+15%)=3.45取整数4,所以共需4个输出点。可以选OMRON公司的CPM1A/CPM2A型PLC就能满足此例的要求。

2.3、工作控制方式

采用工控机作为上位机、PLC系统作为下位机的两级控制模式。PLC控制系统是该程控系统的核心,工控机作为监控机械手的运行状态使用。

1、上位机:计算机作为上位机,用于完成状态显示、打印输出、向PLC发送分类控制信号等功能,从而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同时,计算机还是图象处理的核心。

2、下位机:PLC作为下位机,用来完成状态判别、输出控制等工作。它直接控制电磁阀、继电器,从而实现对各执行元件的控制。本系统采用价格适中、可靠性高、维护方便且抗干扰能力强的可编程控制器欧姆龙CPM2A型PLC来实现水塔水位控制系统工艺的控制要求的。欧姆龙PLC是由电源、中央处理器和I/O元件组成的严密高速的程序控制器,配有丰富的指令系统,易于用户编程,具有丰富的特殊模块和通信能力,可以满足生产自动化的多级要求。本系统采用CPM2A是一种功能完善的紧凑型PLC,大程序容量和存储单位。另外CPU单元带RS-232C接口,具有PPI、MPI等通信协议可实现程序传送,数据通信等功能。

欧姆龙公司C系列的小型机CPM2A型PLC 20点输入/输出,配有CX-Programmer软件用于控制部分编程时使用。

3、通信方式:CPM2A CPU支持多样的通信协议:点到点(Point-to-Point)接口(PPI)、多点接口(Multi-Point)(MPI)。这些都基于系统内通信结构模型,都是异步、基于字符的协议。其中PPI方式是非常简单方便的通信协议,只需要一根RS-232C线进行数据信号的传递,不需要额外再配置模块或软件。因此,本系统选择PPI方式,简单且能满足通信要求。CPM2A型PLC上配有RS-232C的通信接口,因此在不增加任何硬件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将PLC和计算机互联。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RS-232连接构成HOST LINK协议进行通信。RS-232又称为EIA-232C或RS-232C,是最通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标准。它是一种点到点的通信方式,只能连接两个通信设备。19200波特率时,最大距离为75米;9600波特率时,最大距离为900米。计算机的串口即为标准的RS-232接口。使用RS-232转换器可以免掉一个RS-422串行接口板。

3、水塔水位系统PLC硬件设计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示意图

3.1、水塔水位系统控制电路

图3.2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电路图

3.2、输入/输出分配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I/O分配表见表3.1。

表3.1 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I/O分配表

输入

操作功能 启动按钮 停止按钮 液位传感器s4 液位传感器s3 液位传感器s2 液位传感器s1

地址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Y阀

输出

操作功能 故障指示灯 水泵M

地址 10.02 10.03 10.04 3.3、水塔水位系统的接线图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的I/O接线图如3.3 所示:

图3.3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接线图

4、水塔水位控制系统PLC软件设计

4.1、程序流程图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的流程图,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流程图如图5.1:

图4.1 水塔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流程图

4.2、梯形图

PLC控制程序用CX-Programmer编程软件开发。CX-Programmer是OMRON公司PLC的软件编程﹑调试的工具程序,其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具有丰富、简捷的操作环境和强大的编程、调试功能。可实现梯形图的编程、监视和控制等功能,尤其擅长于大型程序的编写,弥补了手编程器编程效率低的不足[1]。CX-Programmer编程软件支持模块化设计,在程序编写时可以直接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RS-232C传送到PLC来控制现场设备。根据程序流程图设计的梯形图如5.2所示:

图4.2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梯形图

4.3、系统程序的具体分析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顺次扫描各输入点的状态,按用户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然后顺序向各输出点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任一时刻它只能执行一条指令,这就是说PLC是以“串行”方式工作的,它能有效地避免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易出现的触点竞争和时序失配的问题。

PLC执行用户程序是从梯形图左母线开始由上至下,由左向右逐个扫描每个梯级的每个元素,进行运算,此时CPU只是与映象区进行数据交换,读取输入数据,送出输出信号。当CPU执行到END指令时,表示程序段结束,则此次扫描用户程序结束。PLC控制程序分析

实现功能:当按下00000系统启动按钮,中间继电器20001得电并自锁,系统处于等待状态并一直保持。按下00001停止按钮系统的运行停止。

实现功能:当水池水位低于水池低水位界(S4为ON表示),阀Y打开进水(Y为ON),当S3为ON后,阀Y关闭(Y为OFF)。

实现功能:当Y打开进水(Y为ON)定时器开始定时,4秒后,如果S4还不为OFF,那么阀Y指示灯闪烁,表示阀Y没有进水,出现故障。

实现功能:当S4为OFF时(表示水池水位高于水池低水位界),且水塔水位低于水塔低水位界时S2为ON,电机M运转抽水。当水塔水位高于水塔高水位界时电机M停止。

4.4、水塔水位控制系统梯形图的对应指令表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指令表如图4.3所示:

图4.3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的指令表

总结

五个星期的PLC实训很快结束了,在这短暂的实训时间里,经过老师、同学的指导,我获益匪浅,学习了不少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

在完成项目期间,我们组的分工明确,有负责编程的,有负责报告找资料,有负责画电路图的……虽说分工明确,但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些麻烦的话组员之间还是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尽量让每个学员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使每个组员更上一个层次。实训期间,我主要负责编程、报告及找资料,但这并不是说我在其他组员做他们任务时置之不理,与我无关。我在旁边和组员一起,参与其中的讨论分析,并会不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而同样我在做我的任务时,他们也会经常帮我解决一些我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组在完成这两个项目还是比较顺利的。

我做的这个题目是有关与PLC系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在此时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挑战与突破。在对这个设计的材料搜索进行独立搜索时,对于办公软件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核,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操作的情况下,提高了实际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实践。让我更熟练的掌握了PLC软件的简单编程方法,对于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论的运用中,也提高了我的工程素质。刚开始学习PLC软件时,由于我对一些细节的不加重视,当我把自己想出来的一些认为是对的程序运用到梯形图编辑时,问题出现了。转换成指令表后则显示不出很多正确的指令程序,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缺乏动手能力而造成的结果,最后通过老师的纠正和自己的实际操作,终于把正确的结果做了出来,同样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如今设计是做完了,可是我的学习之路还没有完,这次实训让不仅学习了不少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还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并且让自己更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是永远缺少不了的!并明白人这一辈子不能仅仅局限于那一点点满足感,要放眼望去,通过去参与各种实践,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本文是在指导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相关材料的收集,从论文框架的设计到具体内容遣词造句,每一章节都凝聚着指导老师的心血。在此,学生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的人生观、学术上孜孜追求的精神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必然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在完成整个论文期间,对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亲人辛勤劳动以及他们在治学和人品上给予我的深刻影响,我同样铭记在心,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此,我向所有在学业上、生活上帮助、理解、支持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拙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在岗研修中期小结下一篇:工作评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