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工作规范

2024-05-04

麻醉恢复室工作规范(精选6篇)

篇1:麻醉恢复室工作规范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恢复室日间开放,晚间急症手术由夜班医师进行观察。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一、恢复室收治标准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1)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2)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4)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5)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6)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7)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麻醉恢复期间的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流管的处理、体位受限)必须告知PACU的工作人员。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间题,如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因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有异常变化。

6.液体平衡情况,包括输液量和种类,尿量,出血量。

三、拔管指证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

1.PaO2或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T形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明,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恢复,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

4.肌力完全恢复。

5.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给予吸氧,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和咽部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是否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的征象。

四、患者离室标准

1.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分钟。能辨认时间地点,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

2.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心电图正常,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3.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不需要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在12~30次/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能保持在手术前正常范围内。面罩吸氧PaO2不低于70mmHg,SpO2不低于95%。

4.胸、肺X线片无特殊异常,尿量>25ml/h,电解质及血细胞比容在正常范围内。

5.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恢复室。Steward曾提出在病人出恢复室以前,应由麻醉医师对病人苏醒程度作一总的评价,苏醒程度可根据:①清醒程度;②呼吸道通畅程度;③肢体活动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凡达到4分以上者,才能离开恢复室。

五、离室患者的转运

转运途中,应由值班护士或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返回原病房。危重患者转运至ICU途中,应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并向病房值班护士或ICU医师与护士详细交代病情,并移交病历,包括监护与治疗记录。

在转运途中经常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患者坠床等,另外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转运车损坏等意外情况。护送人员均应考虑到并及时处理,安慰患者,保持患者安静十分重要;保证患者在运送途中的安全是护送人员的重中之重。

总之,恢复室将患者处理到最佳状态后,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将最小,反之,意外情况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篇2:麻醉恢复室工作规范

一、麻醉苏醒室配置

1.设计:麻醉科苏醒室设置在手术室中心区,配置2-3张床位,依据我院手术量和手术情况,手术室无接台手术在手术室苏醒。2.设备:具有监测和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设施,如每张床位配备有无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监测仪、麻醉机、吸引器,常用的呼吸、循环的急救药品和静脉用液体。室内配备多个电源插头、低压氧、医用消耗品及气管内插管用具、除颤器等,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3.人员:患者的麻醉医师为苏醒室的责任医师,当班护士协助监测病人。责任麻醉师把恢复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特殊处理认真记录在麻醉苏醒记录单上。

二、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苏醒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3.部位麻醉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4.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苏醒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麻醉医师全程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三、病人离室指征

1.全麻患者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钟。能辨认时间地点,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恶心呕吐等。

2.椎管内麻醉(特指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麻醉平面低于T5,且平面稳定。局部阻滞麻醉意外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心电图正常,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4.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不需要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在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能保持在手术前正常范围内。面罩吸氧SpO2不低于95%或术前基础值。

篇3:麻醉恢复室工作规范

全麻后或者局麻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有一段时间为复苏期,但是由于麻醉作用,加上外科手术的治疗同时有原来基础疾病的影响,在经过全麻后,特别是手术完成后的恢复复苏期经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成为病人的高危期。为更加有效的为经过麻醉的患者在恢复期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和护理,我院特别强调加强对这一个恢复阶段的临床观察,以达到降低由于麻醉或者手术引发的并发症的产生率以及死亡率。在具体的工作中特别设置了麻醉恢复室,不仅提高了医院手术室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持手术台进行手术衔接性,同时在恢复室配备了足够的监护床位,并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护理、管理程序和模式,在恢复室里严密的观察并监护所有的麻醉并手术后处于复苏期的病人临床表现和症状,通过继续治疗帮助病人早日正常复苏并实现生命体征的稳定。我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年来共处理经过全麻以及区域麻醉的手术患者25675例。其中有全麻患者16737例,实行区域麻醉病人8938例,其中男性患者15347例,有女性患者10328例,患者年龄在17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岁。通过对患者在麻醉的恢复期集中在恢复室进行程序化的治疗以及护理,全部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

2 麻醉恢复室护理方法

2.1 恢复室工作内容

首先要确保护理人员准时到岗,到岗之后要负责对麻醉恢复室内的药物以及一些耗材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核对有效期,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换,确保药物的有效性以及器材的方便使用。其次要检查各种的仪器以及设备等,要逐一打开检验,确保可操作性,同时准备好一些用于急救的物品、药品等,尽量缩短患者接受护理治疗的空白期。

当患者送到恢复室后,要做好病人的接收工作,首先给病人接呼吸机,然后接上监护设备,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情况及时进行监护。在进行交接班时,要把病人的麻醉方法以及接受的手术类型,包括手术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和体位或者是输血、输液的总量还有病人的全身皮肤状况都要做好交代,以便接班人员了解情况,及时准确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病人的安全,要确保患者被约束好并固定好,预防因躁动发生坠床等其他的损伤情况。同时对病人服用拮抗或者是降压药时要严格遵医嘱,对吸痰的次数,拔管的时间以及吸氧的时间都要做好记录。当患者符合医嘱标准可以送出麻醉恢复室转入普通病房时,要和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班。

病人送出恢复室就要整理好使用过的物品和器械,做好消毒和清理并将地面打扫干净。平时还要每天对呼吸机以及监护仪器做好保养,并详细的做好使用登记。

2.2 护理程序和方法

首先是病人进入恢复室要做好交接的程序。当病人下了手术台之后由麻醉医生以及巡回护士负责把患者从手术室送到麻醉恢复室,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对于全麻插管的患者要携带简易的呼吸囊来帮助人工呼吸。当进入恢复室之后,要迅速的把事先准备好的呼吸机和病人的气管的导管口接好,确保病人正常而有效的呼吸。此时负责护送的麻醉医生以及巡回护士就要和恢复室的医生以及护士做好交接了,主要的交接内容包括介绍简要的病史和诊断情况,以及麻醉方式和手术类型以及手术中的用药情况,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输液、输血的总量和其他的特殊情况等。要特别的提醒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受压的部位皮肤情况和特别需要留意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状况,确保恢复室做好足够准备。患者在恢复室期间要妥善的将各种管道固定好,并遵医嘱正确处理。

其次是在恢复室期间做好监护和护理的各种程序。首先要保证对病人的心电监护要做到位,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心电图、血压的状态。由于处在麻醉苏醒期的患者的血压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且变化比较快,需要严密关注确保能够及时的做出对症的处理;当发现病人出现诸如呼吸道的问题时,要及时的遵医嘱进行处理,可给予一定的拮抗药并拔出气管的导管,换做面罩进行吸氧;要对病人恢复期的意识和肢体的运动情况以及尿量和手术之后的出血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但病人有疼痛的感觉时,如果使用的是PCEA或者是PCIA病人,建议追加药物的使用剂量,如果没有使用上述药物,也可以遵照医嘱对病人给予静脉注射止痛药,确保安全且有效的进行镇痛;还要对全麻患者的即时生命体征和四肢的活动力以及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皮肤的颜色做好观察并认真记录;当然,有些特殊的病人则需要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每项操作都要做到轻、快、稳、准、可靠、安全。

最后当病人安全复苏并送出恢复室的程序。要明确病人恢复的标准,首先是病人的神志已经清醒;且定向力和肌张力以及呼吸的恢复情况令人满意;病人的咳嗽和吞咽等一些保护性的反射基本恢复;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的改变值不超过接受手术之前静息的血压和心率值的20%,并且能够维持30分钟及以上的稳定。恢复室的护士在以上的基础上可以建议病人送出恢复室,经过麻醉医生针对病人的苏醒程度进行一个总的评价之后,以此为出室的依据。一般苏醒的程度可以根据病人的清醒程度以及呼吸道的通畅情况,还有对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当麻醉医生的总体评价符合出室条件,则再次由麻醉医生以及护工负责将病人送到普通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时,要和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班。

3 结果

通过对25675例全麻或者区域麻醉的病人进行手术之后的麻醉恢复期监护,病人在恢复室都得到了较为安全和舒适的照顾。经过在麻醉恢复室程序化护理,成功复苏率高达97.9%,并利于并发症及时的发现,其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了71例的并发症。有25例呕吐与窒息,因全身麻醉在麻醉的辅助进食过多导致呕吐。有17例为呼吸道梗阻,15例为上呼吸道梗阻,主要是舌后坠且咽喉部有大量的分泌物积存导致,有个别为喉痉挛所致梗阻;2例由于气管以及支气管分泌物所致的下呼吸道梗阻,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缺氧、甚至窒息。还有14例出现了通气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麻醉过深或者是哌替啶以及吗啡用量过大引起的。有5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如肺炎以及肺不张等。所有的并发症经过及时发现和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做到了无差错、无事故发生,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4 结论

通过建立麻醉恢复室,在临床上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缩短了手术的等候时间,手术床位的周转率大大增加,在恢复室的护理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化,不仅提高护理以及服务的质量,而且程序化的管理确保了病人接受较为系统的治疗以及护理,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整体护理水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管理评价机制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管理更加有序。护理程序化管理,规范了抢救流程和医护人员行为,有效地协调整个工作过程,科学地实施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管理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摘要:目的:研究经过麻醉之后在恢复室进行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在麻醉恢复室程序化护理,成功复苏率高达97.9%,并利于并发症及时的发现,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结论:通过程序化护理保证了患者接受系统治疗以及护理,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水平有很大提升,保证了护理质量,使管理更有效。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工作程序,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谭淑娟,孙晶,付志华.护理实训基地实验室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1,(32).

[2]沈梨芳,李玲.参与式管理模式在开放护理实验室实施中的体会[J].浙江医学教育,2011,(02).

篇4:规范交接流程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规范交接流程;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90-02

全身麻醉后要由手术室送至复苏室复苏,之后再转回原病房或综合ICU,之中要经过两次交接,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心及规范的交接流程,则很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及矛盾和纠纷。为确保患者安全,应设计交接记录,明确要交接的内容,规范交接程序,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1 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手术室与恢复室的交接

麻醉恢复室是对手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恢复室位于手术麻醉科内,手术室、恢复室、麻醉科在行政管理上均属麻醉科主任管理。因此,科室成员之间均由于工作关系,彼此联系频繁,交接班时,经常麻痹大意,疏于交接,甚至迟于交接。有时患者手术结束由手术台过床至复苏室期间,麻醉师、巡回护士由于手头工作未处理完,未能及时到复苏室交接,而由服务中心的运送工人自己护送患者到复苏室,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交接过程中,经常出现引流管标识未贴上、输液通路不畅、三通帽子未复位、患者手术衣裤潮湿、深静脉及外周静脉穿刺处未标识、皮肤受压潮红、所输液体未贴上输液贴、患者所带物品遗留在手术间等。种种情况可能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大意,或者碍于同事间良好关系而发现问题不当面指出,使交接过程不严肃。如:在手术即将结束麻醉师从小管加入舒芬太尼,患者送至复苏室无交接,至复苏室时患者躁动,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而予以拔除气管导管,之后由于点滴快速滴入,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又如,巡回护士未能及时将患者影像资料随患者带至复苏室交班,而在术后整理手术间发现后由运送工人带至复苏室,工人未经查对就放至其他患者床头,引起患者不满。再如,一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送至恢复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巡回护士未进行交接,患者麻醉清醒转回病房后,冰冻结果出来提示乳腺癌要再次进行乳癌根治术,将已清醒患者再次送入手术室,给患者造成极大不良精神刺激。

1.2 恢复室与病房或ICU的交接

患者在复苏室期间,麻醉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而决定是否回科室或转至中心ICU继续治疗。复苏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之间经常就患者意识恢复情况产生分歧,闹得不愉快,影响工作情绪。患者过床时双方不能参与搬运患者,搬运工作由护工或家属等非专业人员完成。如:一进行剖腹探查患者,护士过分依赖护工,过床时一条引流管卡在平车上,护工搬运时引流管脱落。笔者所在科室麻醉护士6人,扣除夜班、夜休2人,白天4个护士上班,床位7张,每日需接收的全麻患者大约50个左右,工作量极大,经常周转不过,麻醉师有时为提高周转率,早送患者回病房而使用麻醉拮抗剂,或推注升压药、降压药而造成患者复苏后意识清醒、生命征平稳的假象。

2 管理的要素包括人员、物品、制度

2.1 人员

包括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恢复室护士、病房护士、运动途中的运送人员。

2.2 物品

包括运送途中所携带的急救物品及患者相关资料等。

2.3 标准及制度

包括患者出入恢复室标准、拔管指征、护理常规、交接班制度等评价标准以及交接程序与内容等。

3 管理的重点

3.1 管理的基本目标

保证医疗安全,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如拔管指征、出室标准、生命体征情况等。术毕应有足够的观察时间,当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吸空气氧饱和度大于92%再转回原病房。转出恢复室之前提前通知病房护士准备好常规心电监护、给氧裝置等。口腔颌面颈部手术床旁准备气管切开包,使用血管活性剂备好推注泵,腹腔持续冲洗者备好床旁负压吸引器等,同时呼叫电梯工将电梯开至所要楼层,以缩短转运途中时间。转运途中携带轻便急救箱,内有简易呼吸器、50 mL注射器、口咽通气道、吸痰管、拉舌钳等。回原床位搬运之前做到一查二看三整理四搬运,麻醉护士、病房护士均要参与。特殊手术,如颈椎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等,应有手术医师在旁指导,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3.2 设备要有保证、记录可追溯

转运急救箱、插管盘、喉镜、氧气袋、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饱和度、便携式监护仪等应有专人保养,每周检查、维修、保养并登记,使各种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认真清点。交接记录要详细,建立手术室与恢复室交接记录本,由巡回护士于手术结束后随患者带至恢复室,双方就患者氧饱和度、血压影像资料、标本、药物以及特殊交班进行确认、签字。在新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对麻醉恢复室有严格要求。包括人员资质要求、书面记录要求、评价标准等对患者苏醒情况具体采用Steward评分并有记录,并要求要有出室标准,转入病房要有交接程序与内容,要求书面记录合格率达到90%以上。麻醉恢复室评估表中,由麻醉医师对麻醉后患者进行评分,包括Steward评分、转运途中氧饱和度情况,是否吸氧、是否出现意外情况,如意识丧失、口唇青紫等。麻醉中液体出入量、携带的引流管及装置、携带的影像资料、标本等有关物品、需注意的事项等,如患者宫腔内填塞纱布数量、患者输血情况。对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引流管、意识、生命体征进行确认、签字。评估单上有手术麻醉师、负责复苏麻醉师、复苏室负责护士、护送人员、病房护士共同签字,以便出现情况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3.3 提高医务人员对标准的依从性

标准以医学科学理论为基础,参照新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科学的交接流程。专业人员和管理者间的共识,会大大提高对所选标准的依从性和管理上的执行力[1]。护士长、质管员定期进行抽查并反馈,出现不良事件进行强化教育并培训。执行标准和测量标准公开、透明,表述准确、操作简单,相关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控者。Steward评分法操作简单,对患者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肢体活动度进行评分,满分6分,大于4分方能离开恢复室。

4 讨论

今年4月,卫生部制订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新标准对麻醉恢复室提出具体规定。2008年我国出台了《2008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的是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2]。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而交接流程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医院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和持续改进质量才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价值[3-4]。

[参考文献]

[1] 李岩,王东信,许幸,等.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08,4(12):65-68.

[2] 刘晓敏,韩兴平,刘安敏.ICU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8):95-96.

[3] 窦凤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重病人交接流程[J].当代医学,2011,17(4):123-124.

[4] 戚引芝.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14.

篇5:麻醉恢复室工作规范

2011年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护理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每位病人的护理安全

1.今年我院的手术量较去年进一步增长,恢复室全年共苏醒全麻病人7204例,手术结束时间相对集中,每天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苏醒工作,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保证病人安全。

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对省内外媒体及报纸上有关护理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个案进行分析,结合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教育护士爱岗敬业,发扬慎独精神,遵守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防范差错事故。及时向全体护士传递护理部有关护理差错的信息及从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3.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限期整改。

4.每天检查抢救物品、抢救药品,做到固定位置放置,无过期,无缺损。各种仪器和设备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和保养,保证常年处于备用状态,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无意外事件发生。.对医疗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预防院内感染,保证了医、护、患三者的健康安全。

(二)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1.教育并监督各级护士优质完成各班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2.随时检查护理质量,促进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3.合理排班,力量均衡。

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在护理部督促检查中,我科护理病历书写有了明显改善。

(三)配合护理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支持及组织护士准时参加护士继续再教育学习及参加护理本科考试。我科护士7人,大专1人,本科1人,本科在读5人,2.加强专科技能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呼吸机、监护仪、微泵、除颤器等操作培训和练习。注重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做好新入科护士(今年我科新分配合同护士1名)的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今年派1名护士去心内ICU参观学习。

3.鼓励护理骨干做科研。

4.经常对年轻护士进行素质教育,不仅注重教会专业知识,更重视教会如何做人。

(四)积极配合医院和护理部做好其他工作 1.配合医院完成护士长的聘任工作,顺利交接。

2.积极完成医院和护理部交给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对照标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积极配合科室工作需求,今年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利用周末开展腔镜学习班,我们加班加点圆满完成病人的苏醒工作。受到科室的表扬。

4.协调好后勤,设备,水工,电工及财务科等部门工作,保证了全年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5.修订完成绩效考核及工作量统计的办法,已经实施。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成效。

麻醉恢复室:张会娟

篇6:麻醉恢复室中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v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由于现代外科学和现代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虽然麻醉恢复室的建立相对于其他科室起步稍晚,但其在保障麻醉手术后患者的安全以及提高手术室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鉴于恢复室患者的特殊性,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药作用未消失,生理功能未恢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家属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结果存在焦虑情绪,工作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恢复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院对PACU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共护理全麻恢复期患者l020例,(男672例,女484例)年龄6个月~89岁,平均46.5±12.7岁,其中普外科患者467例,儿外科296例,泌尿外科96例,创伤外科57例,妇产科42例,五官科34例,其它手术28例,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或经口喉罩插管。1.2 重视麻醉恢复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必要性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问,由于麻醉药物残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相应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患者的安危、医院的声誉。2 护理安全隐患与原因

2.1.抢救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抢救物品不到位,缺乏专人管理,保养,以致在救治重危患者时不能正常使用,贻误抢救及手术。

2.2.潜在的交叉感染

麻醉恢复室多是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如消毒隔离不严格,无菌操作不规范,病房通风不良等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由于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间,护理工作紧张繁琐,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患者监护及急救上,同时又不能保证护士专职一对一地监护,难免将细菌交互传递;同时还存在达不到每送走一个患者即进行空气消毒的程序;监护设备的使用、负压吸引、及氧气吸入等操作过程中也就会存在很多交叉感染机会。

2.3 患者躁动引发安全事件 护士无预见性工作能力,没及时约束患者肢体,或未及时请示医生用镇静剂,患者突然躁动会致发生坠床、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尿管等管道,虽然术后躁动只是短暂的,但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严重的躁动会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或发生心律失常,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3]。2.4 监护不到位 护士工作大意、疏忽,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对监护知识掌握不牢靠,无连续监护性意识理念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例如未及时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出现活动性出血,当护士发现时已经出血量很多,致使患者发生大量出血甚至休克等后果,贻误最佳抢救时机;另外,如未能及时观察微量泵的使用情况,有可能导致液体输入过量或不足、液体外渗等不良后果。

2.5 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经历慢长的手术过程和大量输液,患者极易有低体温,而转运至恢复室的途中又增加患者的散热,可导致苏醒延迟及呼吸循环抑制,甚至产生不可逆损害。

2.6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记录单字迹有涂改、刮痕等,患者病情变化反应不清晰,未能及时反应处理情况,护理记录项目漏填号、漏签名、漏正确的医嘱执行时间,与医疗麻醉记录不吻合,用词模棱两可,内植人物登记缺规格、型号等。

2.7 物品交接的遗漏 手术标本、病人的衣物、各种检验报告单等可以会由于工作失误而没能及时交接到病房,标本和病理诊断单的遗失更是严重的护理差错。

2.8 护患沟通中的法律问题

由于没有陪人在场,加上自认为患者意识尚未恢复,恢复室的护理人员可能在言辞上不加注意,没能执行语言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一些难治愈的患者透露出真实病情,而无论是全麻或局麻的术后患者,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中[4]。容易导致使患者有思想负担想不通,不配合治疗,引起患者家属不满而致护患纠纷。

2.9 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将患者送回病房的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5]。3 防范措施

3.1 抢救物品专人管理,在接收患者前仔细检查,确定完好备用状态,做好记录。

3.2 预防交叉感染 每日恢复室早晚两次进行空气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两次;所有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一人一换或使用一次性耗材;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有无菌物品专人管理,查对消毒日期,将无菌指示标识存档。

3.3 防止患者躁动产生不良后果

应恰当使用约束工具,常规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腕部和膝关 节上方lOcm处,用四头带固定胸腹部,松紧适度,不得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并安装床档。确保各种引流管道通畅,并标识明确,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因术后疼痛而躁动者,可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对于因气管导管、导尿管刺激引起躁动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告诉患者气管导管和导尿管的作用和重要性,防止因躁动意外拔出各种管道;患者清醒后要鼓励其咳痰,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对于因膀胱过度充盈致躁动者,重新放置尿管排出尿液后,症状均能迅速缓解。

3.4 定期组织PACU护士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熟练应用各种监护仪、麻醉机以及为患者提供相应特殊护理的技能,做好微量注射泵的安全管理。能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团结协作。接收患者时PACU护理人员应向手术室巡回护士及麻醉医师详尽了解术中情况,及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其呼吸频率及深度,检查输液,腹部伤口、各种管道的情况,认真做好床边交班,详尽记录病情资料。

3.5 患者入PACU后,及时给患者覆盖毛毯、棉被,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防止体热散失,更换潮湿的衣服,做好肢体的保暖。

3.6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患者离开恢复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十分钟通知病房,做好各种管道管理,保证输液通畅,引流管与导尿管无特殊情况给予夹闭,备好氧气瓶,携带好患者物品,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再离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到达病房后及时向责任医师和护士交待病情,搬动患者时注意动作一致轻稳,同时保护好各管道。及时在交接本上签字。3.7学习相关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全民法治意识也不断提高,患者的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要求封存、复印病历的现象逐年增加,护理记录作为可被复印的客观病历材料之一,已成为医疗诉讼的重要证据,也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文件。我们要求,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有病情变化者要准确及时记录,对各类表格随病历归档保存,定期专人检查整改。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各项护理记录。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士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尽最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医疗纠纷。

3.8 制定考核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组长每周检查并及时反馈,每月组织一次质量讨论会和安全教育,对存在的问题按照急、中、缓的原则提出整改措施。结果1020例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间基本平稳、安全,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完全清醒后肌张力恢复,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对刺激可用言语和行为作出思维应答,生命体征正常后遵医嘱安返病房,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安及全意外事件,未出现医疗纠纷。5 讨论

上一篇:儿童节创意活动方案下一篇:档案中级考试大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