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门关于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的流程

2024-05-07

商务部门关于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的流程(精选4篇)

篇1:商务部门关于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的流程

商务部门-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指南

五、书报刊分销

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是指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在中国境内与中国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以及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独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

从事图书、报纸、期刊批发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零售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 经营期限,不超过30年。

申请人应先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送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及审核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

申请人获得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后,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及有关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送商务部审批。商务部自收到规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批准设立申请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申请人,获得批准后90天内持批准文件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申报程序及审批时限 经营期限30

1.设立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申请书、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书(见附件1)、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见附件2)、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授权委托书(见附件3);

2.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件; 3.投资各方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签署的、由各方共同编制或认可并经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4.合作各方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文件及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证明文件;外国投资者为个人的,应提供身份证明。外国投资者的登记注册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证明或身份证明(外国投资者为个人)应当经所在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的主体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证明或身份证明(外国投资者为个人)应当依法提供当地公证机构的公证文件;

5.法定代表人或者总经理的中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与出版物发行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6.合营各方的资信证明文件;

7.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以国有资产参与投资的,应提供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及评估结果的确认(或备案)文件;

8.由投资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署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合同、章程;

9.拟设立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名单及证明文件; 10.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1.企业注册地址及固定经营场所所用土地的使用权证明文件(复印件)及(或)房屋租赁协议(复印件)。从事书报刊批发的,有与批发业务相适应的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经营场所营业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土地的使用权证明文件(复印件)及(或)房屋租赁协议(复印件)。

篇2:商务部门关于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的流程

第二条境内外投资者(以下统称股权出资人)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以下统称股权企业)的股权作为出资,设立及变更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统称被投资企业)的行为适用本规定,包括:

(一)以新设公司形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二)增资使非外商投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

(三)增资使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发生变更。

以上所称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审批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或地方商务主管部门。

投资者以股权出资设立及变更外商投资企业,除按照有关外商投资审批管理规定由商务部批准的之外,其余由被投资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审批机关)负责批准。

第四条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权属清晰、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股权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该企业应依法批准设立,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政策。

属于以下情形的,股权不得用于出资:

(一)股权企业的注册资本未缴足;

(二)股权已被设立质权;

(三)股权已被依法冻结;

(四)股权企业章程(合同)约定不得转让的股权;

(五)未按规定参加或未通过上一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

(六)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创业(股权)投资企业的股权;

(七)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转让应当报经批准而未经批准;

(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股权出资后,被投资企业和股权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持股企业应符合《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其他外商投资相关规定;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在申报股权出资之前剥离相关资产、业务或转让股权。境内外投资者不得以股权出资方式规避外商投资管理。

第六条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境内评估机构评估。

第七条股权出资人与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或其他投资者可在股权评估的基础上协商确定股权作价金额、股权出资金额。

股权作价金额是指以上各方在股权评估基础上共同认定的用于出资股权的交易作价,股权出资金额是指股权作价金额中计入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部分,股权出资金额不得高于股权评估值。

对于以股权作价认购被投资企业增资的,股权作价金额计入并购交易额。

第八条被投资企业全体股东的股权出资金额和以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其注册资本的70%。

第九条被投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其投资总额应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按照股权出资后被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进行确定。

第十条投资者以股权出资,应由投资者或被投资企业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文件:

(一)股权出资申请及股权出资协议;

(二)股权出资人合法持有用作出资股权的证明;

(三)股权企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股权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及复印件,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的相关证明;

(五)评估机构的股权评估报告;

(六)律师事务所及其委派的律师就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内容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七)依照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报送的其他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或变更的文件;

(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企业股东转让股权须报经批准的,需提交相关批准文件;

(九)审批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一条被投资企业的审批机关依法决定批准或不予批准。予以批准的,由审批机关颁发或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在备注栏加注“股权出资未缴付”)。

股权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且与被投资企业分由不同审批机关批准的,被投资企业的审批机关应征求股权企业所在地省级审批机关意见,股权企业所在地省级审批机关应在收到征求意见函后20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二条股权出资经被投资企业的审批机关批准后,股权企业为非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企业应凭被投资企业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按照《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备案或审批手续,申请将用作出资的股权的持有人变更为被投资企业。

第十三条股权出资经被投资企业的审批机关批准后,股权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按以下情形办理:、

股权出资后,若股权企业股东中仍有外国投资者(含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创业(股权)投资企业或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该股权企业应凭被投资企业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按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向具有相应权限的审批机关申请将用作出资的股权的持有人变更为被投资企业。

股权出资后,若股权企业股东中无外国投资者(含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创业(股权)投资企业或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该股权企业应凭被投资企业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按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或备案手续,向审批机关缴销或变更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第十四条股权企业在完成上述变更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工商、税务、海关、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用作出资的股权已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股权企业完成上述变更后,被投资企业应凭以下文件向审批机关申请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在备注栏加注“股权出资已缴付”字样)。

(一)股权企业股权变更的说明;

(二)股权企业股权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复印件;

(三)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股权出资验资证明;

(四)股权企业在股权变更后仍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还应提交变更后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及复印件;

(五)股权企业为非外商投资企业但其经营范围涉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领域的,还应提交省级审批机关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批复文件。

第十六条涉及境内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资应符合国家证券监管、证券交易、证券登记结算等有关规定。

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企业的股权作为对价参与境内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或协议转让股份,应同时适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按照有关规定出具原则批复函,股权企业可按照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凭原则批复函办理股权企业的备案、审批等变更手续,以及办理定向发行或协议转让手续。在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到商务部领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凭该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股权出资被投资企业的审批机关应将批准文件分别抄送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工商、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股权出资人为境内投资者的,应抄送股权出资人所在地的税务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在办理被投资企业外债登记和进口免税额度时,应以被投资企业扣除股权出资部分的注册资本所确定的投资总额进行核定。

第十九条股权出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税收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条股权出资涉及企业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项的,应当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验资机构在出具验资证明时,应向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进行验资询证。

第二十二条股权出资涉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规定的有关情形的,应由外国投资者按照相关规定提出并购安全审查申请。

股权出资属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情形的,除适用本规定外,还应遵守《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涉及外商投资性公司的股权出资应符合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境内投资者以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向内资企业出资的,应符合本规定第四条关于股权出资条件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外国投资者以境内企业的股权作为对价换取其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企业股权,应参照本规定关于股权出资条件、股权评估等有关规定,并遵守《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等规定。

第二十六条涉及台港澳侨投资企业的股权出资行为参照本规定管理。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篇3:商务部门关于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的流程

那么,在简政放权的新形势下,基层商务部门该怎么对外资企业监管与服务?是不是该“一放了之”?我认为:放权不是放任,减权放权之后,基层商务部门不是管得少了,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在坚持“放”字当头,应放尽放后,基层商务部门要坚持 “管”字同步,加强监管;坚持“服”字跟上,优化服务。从体制机制入手,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推进政府职能重心从以审批为主的事前监管向以监督管理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一、正确把握加强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正确理解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将监管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监管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监管。服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监管,我们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业务素质,企业愿意规范生产,合法生产,这无形中也会减轻我们监管的压力。在简政放权的新形势下,基层商务部门更应正确把握加强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推动外资监管由过去的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

二、以促进外资企业发展为目标,创新监管与服务方式

基层商务部门要根据新形势,积极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着力推行人性化监管和个性化服务:一是事前及时提醒;二是事中指导规范;三是事后指导到位。我们只要把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体监管与服务方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和推广网格化监管模式,健全网格化监管执法的运行工作制度,推进精细化监管、网格化执法,实行专业分工、协同配合、相互衔接,确保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责任无盲区。

2.建立健全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通过地方政府政务网站、基层商务局网站等企业信息平台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建设,宣传与外资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引导外资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同时,加强与银行、人力资源、会计师及律师事务所等合作,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

3.做好外资企业年度经营状况联合申报管理工作,完善外资企业信息数据库。将外资企业细化分类,引入诚信管理,实施分类监管,建立监管诚信档案。依据监管对象的信用情况、日常经营活动情况、违法情况、风险能力等,将监管对象分为不同类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惩戒机制和淘汰机制。对守法经营、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激励,对生产经营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外资企业,协调联合年报各部门沟通情况并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对生产经营状况不正常、海关信用等级下降、有较严重欠薪现象的企业,加强预警监测。

4.建立健全基层商务部门属地监管与服务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商务部门监管与服务工作内容和责任,解决基层商务部门对外资企业“管什么”、“怎么管”的难题。实行外资企业基层属地专人负责制度,建立外资企业基层监管与服务台账并实行全程跟踪。完善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建立定期走访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外企服务环境恳谈会制度等,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建立外资企业热线受理和督办制度,畅通外资企业问题困难反映渠道,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问题困难,尤其要做好对困难企业的行政指导和帮扶。

三、加强行政指导引导外资企业自我管理

通过发挥行政指导职能,引导外资企业自我管理,最终实现依法经营,是新形势下基层商务部门以较少的行政监管力量实现对众多外资企业的管理与服务的有效途径。

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法律法规培训,是引导外资企业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基层商务部门应加强与海关、商检、财税、金融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联络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有关部门所涉及的与外资企业相关的最新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面向外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及业务宣讲培训,及时将政策信息传送到外资企业。通过宣传和培训,引导外资企业自觉规范,依法经营。从而既实现了外资企业的自我管理,又缓解了基层商务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监管与服务队伍建设, 提升综合素养和整体履职能力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在于加强队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监管与服务队伍的重新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为此,基层商务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外资企业监管与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法治素养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和完善待遇、选拔任用等激励保障制度,强化业务考核,提升监管与服务人员的积极性、综合素养和执行力,促进综合性与专业性互补,进一步增强综合监管和整体履职能力,以适应简政放权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

篇4:商务部门关于外商投资书报刊企业的流程

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愈发加深了人们对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的重视, 逆向物流也逐渐被社会更多的人士所认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实现, 逆向物流显然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 逆向物流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益;一些国际知名企业 (如通用汽车、惠普、西门子、飞利浦、西尔斯) 已率先进入逆向物流领域, 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逆向物流概念及特点

不同学者对逆向物流在定义上有所差异, 但是一般的研究者都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 的定义视为统一的定义———“逆向物流就是对由最终消费端到最初的供应源之间的在制品、库存、制成品以及相应的信息流、资金流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执行和控制等活动及过程, 目标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恢复一部分价值。”

2 逆向物流流程应该遵循的原则

2.1 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

坚持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 就是将企业在逆向物流执行过程中由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许多企业逆向物流流程改造偏离了最初设计的轨道, 原因就在于未能坚持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一般而言, 企业流程改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以便于让员工做好心理准备, 让企业逆向物流流程改造顺利进行。在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中, 企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不同的流程, 具有高度的柔性, 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做出快速反应。

2.2 以顾客为导向的原则

以顾客为导向, 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判断企业逆向物流流程的绩效时增加顾客的利益标准。以顾客为导向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而言, 企业必须让员工明白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而价值是逆向物流流程创造的, 就是逆向物流流程改造必然要为顾客能创造价值, 才有实际意义。所以, 逆向物流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以顾客为导向, 参照顾客利益和价值标准。

2.3 集成化原则

集成化原则就是要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业务流程再造时, 要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和工作手段, 来实现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集成, 保证信息完整、及时, 快速的获取、处理和共享。

2.4 简约化原则

简约化原则就是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流程改造的过程要保证流程畅通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工作量、减少审批和审核手续, 要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 企业逆向物流流程改造才能真正为企业在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2.5 以人为本的管理团队原则

1988年,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题为“新组织机构的到来”时, 他将组织的管理模式比喻成交响乐团:一群训练有素的专家, 在指挥的领导下, 紧密合作, 但实际上, 这个比喻更适用于传统以任务为中心的企业;相比而言, 现代的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更像绿荫场上与对手拼抢的足球队员。在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里, 企业领导者的角色就如同球队的教练, 他们要将主要流程编制在一起, 要分配资源, 还要制定战略。让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这是企业再造的最高境界, 也是坚持团队式管理的精髓所在。

3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服务部门逆向物流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逆向物流流程。在我国, 很多企业成立了很多年, 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逆向物流流程。企业领导者也未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对逆向物流的投入相当少。一些公司有全国的办事处和技术安装驻点人员, 但是并没有明确对客户接受逆向物流的人员及责任事项。这样做的后果:一旦客户在使用产品发生问题时, 办事处或者技术安装人员就互相推脱或者建议客户将问题产品寄回公司工厂去维修。最终,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生产的困扰, 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2) 产品返修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成本与保密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不少企业处理顾客的问题产品的方式都是将其返回公司。然而,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 如果所有产品和部件都需要返厂, 这样导致成本耗费极大。尤其是一些技术型的公司, 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保密性, 老板对问题产品均要求全部返回公司, 却没有考虑到这个过程所耗费的物流成本, 长期积累, 必然会造成公司的巨大负担。这也会影响企业管理者对逆向物流投入的积极性, 和对其流程绩效的衡量失误。

(3) 逆向物流没有统一接口。问题产品被返厂以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需要测试和复现。因为没有统一的逆向物流流程, 所以逆向物流也没有统一的接口;返回公司的问题产品经常只有《申请退货单》, 没有记载关于问题产品的相关问题信息。有些产品质量或功能都没有问题, 只是客户没有仔细看说明, 或者操作不当就认为有问题给退回来了;有些产品则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复现客户的问题, 但是缺乏相关问题信息记录, 因此复现不出来;维修人员判定为好产品又退给客户, 客户又返厂, 反复多次。另外一些需要维修人员对产品进行测试之后, 才能发现产品在客户处出现的问题, 耗费了时间和成本, 这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返修效率。

(4) 没有建立产品或者客户返修资料卡。一般而言, 客户直接将问题产品寄回工厂, 工厂在实施返修以后, 结果却不知道是哪个客户的产品。如果是客户寄回来的问题产品, 到公司维修部门或者产线进行返工的时候, 随机的相关信息载体不规范、不完整, 关键的产品信息经常容易丢失, 比如:邮寄地址, 客户名称, 通讯方式等。问题产品在维修好了以后, 通常被搁置在工厂或者经常出现寄出产品和客户不匹配的现象。信息的不完整, 导致返修好的产品难以成功地抵达客户手中, 降低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

(5) 无法有效明确逆向物流成本。在逆向物流流程过程中, 逆向物流成本分派不清, 影响各个环节部门的支持力度。返修产品在寄回公司的过程中, 除客户寄回来的产品客户承担了物流成本以外, 其他产品在回到公司和寄回客户过程中的物流成本, 技术服务、销售办事处、工厂都各执一词, 不愿意承担。各部门之间扯皮推诿, 企业各个部门对于逆向物流的事情都避而远之。逆向物流成本无法明确核算, 导致逆向物流流程绩效的评估也难以实现, 这必将阻碍逆向物流在企业效益中发挥作用。

4 针对性解决措施

(1) 重视逆向物流, 建立逆向物流流程。作为企业管理者, 应该在重视正向物流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逆向物流, 重塑逆向物流流程。公司领导层要亲自抓逆向物流流程工作, 组织各种培训工作, 利用公司的各种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员工进行交流, 让员工了解逆向物流流程的详细规则。因为回收物流流程在实际操作中, 不同于原来的正向物流;因此, 对于部分员工的消极心理, 要采取耐心教育和说服的方式, 使得新逆向物流流程的培训能够顺利进行。

(2) 建立有效的评审规则。为了降低物流成本, 办事处需要对退回的产品或者零部件进行分类和评审, 对于低价值问题产品或者零部件, 可以要求就地销毁。如果涉及到保密性高的问题产品或者零部件, 这类要进行返厂, 如果无法返修确实要销毁的则必须提供销毁记录文件。另外, 在全国各地的驻点技术服务人员, 必须要承担质量管控和维修的双重责任, 对问题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和把关。对于损耗程度较轻的产品, 技术服务人员可以当场维修;损耗程度严重而且不能修好的问题产品, 技术服务人员则可以建议返厂或者报废 (报废也要提供相关文件) 。

(3) 必须统一逆向物流接口。在建立和规范逆向物流流程过程中, 要求统一接口, 也就是必须规定一个统一的问题产品的入口 (比如公司驻点办事处) , 这个入口就是逆向物流的起点。顾客或者消费者将问题产品拿到办事处, 将问题产品进行分类:质量问题类、顾客没有看懂说明而产生的错误类、需要复现类等。分类后, 办事处按照公司统一的逆向物流流程体系, 向公司总部快递寄回, 返修成功后, 再邮寄给顾客。

(4) 建立返修产品信息或者资料卡, 实行考核制。当顾客将产品返回到办事处, 办事处人员必须询问顾客相关信息:包括产品返修原因和顾客的联系方式和姓名。办事处人员对问题产品及时建立返修资料卡, 并录入电脑, 并依此作为一项考核标准。这样可以让返修后的产品不会因客户信息丢失而无法寄回给顾客, 而且可以提高返修效率, 改善办事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公司售后服务营销良好的宣传效果, 树立品牌意识。

(5) 清晰明确物流成本分派问题。在重塑或者规范逆向物流流程后, 明确划分物流成本分派问题。客户将问题产品寄回或者送到办事处所发生的成本由顾客承担, 办事处将必须要返修的问题产品送回公司或者工厂所产生的物流成本, 先由办事处承担, 然后年度或者季度公摊到公司成本中心。工厂承担寄回客户的成本, 年度或者季度公摊到公司成本中心, 从而明确各部门在物流成本分派上的权责问题, 可以改善公司的效率, 便于控制公司的逆向物流成本。

5 小结

传统物流在公司降低成本中的作用已然显现, 逆向物流也将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成本控制和降低的关键环节。企业必须重视逆向物流流程的建立和规范化问题, 为建立持久的竞争力而不断改进。

摘要:文中简单介绍了逆向物流相关概念, 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服务部门的逆向物流流程中所存在问题, 包括没有统一的流程和口径、没有建立返修产品的资料卡、没有明确逆向物流成本分派问题等, 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建立统一逆向物流流程, 记录返修产品或者客户信息、建立有效评审机制、统一逆向物流口径和明确逆向物流成本分派。

关键词:逆向物流流程,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勇, 彭文, 付蓬勃, 郑友妍.钢铁企业内部逆向物流流程程与模式研究[J].2009, (28) .

[2]郭明德.逆向物流流程再造研究——以Y公司为例[J].2012, (10) .

[3]杨思东.浅议我国逆向物流研究现状与趋势[J].2009, (21) .

[4]陈绪芳.逆向物流的成本收益分析及运作流程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2007.

上一篇:钢材料采购的合同下一篇: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