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24-05-16

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精选10篇)

篇1: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关联到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工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说中有练,练中有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了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原文地址http:///Article/Article.asp?nid=6431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训练过程,让学生“善说”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训练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即让他们说得清晰,说得明确,说得有条理。

1、讲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能很连贯,不能说上一句完整话。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2、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语言的精练也反映了思维的清晰。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但不罗嗦,语言少而精练。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年级下册)30+20时,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想的过程,即: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就是50。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同样,话不在多,表明其意则行。

3、讲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训练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正确性。例如,在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二年级上册)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一句一句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总之,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频频诱导善于启发,真正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只要持之以恒,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发展。

篇2: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绿色指标的不断推进,教师也慢慢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过渡,不再一味的关注正确答案,而是更关心学生解题的过程。作为只有2年教龄的新教师,我也一直努力地往这方面靠。我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很快的做好,如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但当我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都讲不清算理和解题思路。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课堂上从旁仔细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发现一,语言欠准确。在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讲解解题思路或描述学习过程时,出现用词错误的现象。如:把单位名称“平方米”说成“米的平方”等。第二,表述缺条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对较复杂的题目表述时语言过多、出现重复,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条理性的表现。第三,罗嗦与词意不达。课堂上,很令小学数学老师头疼的是,有些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一旦让他发言了,就会出现语言罗嗦,回答模糊,缺少数学语言表达应有的精练。第四,表达不完整。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或知识获得过程,大多同学都能表达完整。一旦碰到过程较复杂或者综合性较强的题,较多的同学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会出现语言残缺,断断续续,不能很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用的。上述的四种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展。

二、数学语言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

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生数学语言不规范的原因所在导致这些的重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自己没有运用数学语言的意识,一是可能学生性格内向,不想说。或是畏惧,害怕说错,不敢说。也有可能学生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其次是老师的原因 第一是教师理念偏差。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咬文嚼字”应归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数学课堂上,存在着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数学口头语言表达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第二,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应有的表达训练。有的教师认为现在35分钟的教学时间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紧张,如果再去花时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另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人人都要练习,如果再加上人人都要讲,那么时间上更是不够了,于是压缩了学生的表达机会,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从而引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达缺少一定的条理性。

第三,与教师长期的设问方式不当有关。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及时了解”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采取简单、公式化的提问,老师和学生只是形成了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情形,如“下一步怎么算?”,“求和用什么方法?”……这些问题不仅思维含量低,而且反而破坏了学生表达的整体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数学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太过简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完整性。

最后,也可能是家长的原因。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上过小学,小学的数学题都会做,并且现在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视,这就导致有些家长非常着急地提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或生活化的语言去教自己的孩子。学生容易受家长生活语言的影响,造成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固定。

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措施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小学数学语言中文字语言占多数,而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则次之。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让小学生看懂数学语言,能正确掌握数学语言进行数学学习,并学会简单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适当进行数学交流。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数学语言教学策略,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说”,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比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奇的性格,老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去游乐场或春游的场景。

(2)鼓励“说”。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

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3)体会“说”的成功。老师可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学习问题,特别是针对班里的后进生,也要让其进行说的训练,并且要让他说的成功,这样不管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初次尝试得到成功后,得到说的“甜头”后,都能进行自我肯定,认为能行,树立了说的自信。

2、指导方法,训练学生会说

学生有了说的意识和欲望后,接下来就是训练学生如何更好的表达。

第一,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3)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第二,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如解决应用题影剧院里有4排,每排有5个椅子,问一共有几个椅子置?和有两排位置,第一排有5张,第二排有4张,问一共有几张椅子?这两个问题中都出现了4和5,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获得的信息用画一画或摆一摆的形式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

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3、落实训练模式,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

首先实践操作激发“说”。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常言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其次给机会“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第一,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4<30时,问:“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为什么?”,我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说一说,然后请优秀学生示范说一遍,让大家听一听,对照自己,想一想自己说得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自言自语说一遍,最后才举手发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自言自语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鼓励说话的勇气,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

第二,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第三,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最后让学生规范“说”。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例如:在50后面加上一个0,应该说成“在50后面添上一个0”。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如:在生活中常说的“8大7小”,在数学中则运用关系符号表达为“8大于(>)

7、7小于(<)8”。如在一年级教学长度比较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一定要强调前提要说明“是谁与谁比?”,谁长?谁短?或是谁厚?谁薄?等等。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这是哪两个进行比较。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如:把20个面包平均分装在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装几个?就是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除法算式是(20)÷(5)=(4);或者把20个面包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就是20里面有4个5,除法算式(20)÷(5)=(4)。说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3: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准确示范, 模仿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不是普通的书面语言, 也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生活语言.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 缺乏完整性、逻辑性, 组织语言的能力较薄弱. 这样就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 所以教师做示范时所用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前后连贯、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准确示范作用, 对学生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施以良好的影响. 因此, 在平时的上课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 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出, 确保学生语言表达时的语句完整, 用词准确.

如, 在教学20 以内进位加法———“8、7 加几”时, 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 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比如, 要表述如何计算“8+7”, 可分三个步骤来训练.

第一步:依据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语言模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一边演示, 一边叙述: (左边的盒里有8 把小喇叭, 右边的盒里有7 把小喇叭, 一共有多少把小喇叭? ) 计算8+7, 方法一:把7 分成2 和5, 2 和8 (左边的盒里) 凑成10, 10 再加右边剩下的5 得15. 方法二:把8 分成3 和5, 3 和7 (右边的盒里) 凑成10, 10 再加左边剩下的5 得15. 接着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说法, 自己试着与同桌说一说, 然后全班交流. 找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 再让学生互相说说, 检查对错. 个别学生表达的不完整, 可以教师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再说. .

第二步:教师根据思维过程, 设计板书:如8 + 7 = 15, 学生看着教师板书的过程, 完整地叙述计算, 帮助再次表述8 +7 的算理过程.

第三步:脱离板书内容, 让学生看到8 + 7 后, 回想思维过程, 说出得数和计算过程.

通过数学语言的模仿, 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 知道8、7加几的计算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由具体到抽象, 有层次的训练, 既让低年级的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形成, 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二、参与活动, 认识数学语言

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启蒙阶段, 年龄小, 生活经验较少, 教学中存在会做却不会说, 想说却表达不清楚的现象. 所以我们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不然学生的思维很难得到提高.

比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 教学比“高矮”先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比高矮. 虽然已明确:要说清楚“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但不少学生仍是说:“男生高, 女生矮. ”接下来, 我站到了那个男生的旁边, 让学生再观察:“我们俩比, 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高, 男生矮. ”我借机进行启发和引导, 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你们一会儿说男生高, 一会儿又说男生矮, 到底这个男生是高还是矮? ”分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 说完整. 过会儿, 有小朋友举手了. 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 老师高, 男生矮. ”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 男生比老师矮.”还有的说:“男生和女生比, 男生比女生高. ”对于这些发言, 我都给予他们肯定, 并指出:高矮是我们比出来的, 不能单单只说谁高谁矮, 要说清楚谁比谁高或者谁比谁矮. 说到这里, 我又让那位女生站在讲台上去跟那位男生 (站在讲台下) 比, 女生明显比男生高, 不少学生立刻提出意见:“那样比不对, 女生不能站在讲台上, 应该和男生一样站在同样高的地面上.”我马上做补充:“对, 比高矮, 应该站在同一个平面上. ”这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比高矮时注意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的问题.

三、动手操作, 运用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注重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思维与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强, 生活经验又少, 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 解决问题时往往表述不清楚自己所想的, 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根据这个特点,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授部分内容时, 需要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 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把外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 要求“说一说”, 就是要借助数学语言, 将思维过程明确、清晰的表达出来.

例如, 教学二年级上册“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3 让学生说一说问题. 提出问题“要使两串彩珠同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 动手操作摆一摆. 交流想法, 你是怎么摆的. 生1:“第一行先摆蓝色圆片12 个, 第二行再摆红色圆片8 个, 发现第一行比第二行多4 个, 我们可以从第一行的蓝色圆片里去掉4 个, 这样就可以使两串彩珠同样多. ”生2:“第一行先摆蓝色圆片12 个, 第二行再摆红色圆片8 个, 发现第一行比第二行多4 个, 可以在第二行添上4 个圆片. ” 生3:“第一行先摆蓝色圆片12个, 第二行再摆红色圆片8 个, 发现第一行比第二行多4 个, 从第一行中拿出2 个圆片给第二行. ”像这样, 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 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 不仅加深了对如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理解,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不可操之过急. 可以从兴趣、意义、作用等方面进行, 创设丰富的情境和语言环境, 给予学生恰当的机会. 教师平时应注意课堂上让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带动另一批学生, 使全体同学得到提高,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摘要:新课标指出, 数学是对客观现象和抽象的概括, 从而形成一种学科语言.在参与观察、操作、实践等数学活动中, 使学生能够清晰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因此, 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篇4: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我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名称、数目、计量单位等,进而学会表达物体所在的环境及其数量变化的过程。

如在第一册准备课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掌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不能要求过高,可利用插图,让学生们看图结合数数,让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等等,让每位学生都参加讨论发言。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熟悉校园,再回到教室里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说:“我们学校有一座很高的教室楼。”“ 教室楼有4层。”“每一层有6间教室。”“大楼前面操场上有6棵小树,8棵大树。”“还有32盆花。”……以此来让学生训练数学口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数学语言描述教具演示的过程,用语言表达数量间的关系。

二、多给学生练习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数学教学要注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言。教师可以配合直观演示、观察画面进行谈话,也可以结合课堂的分析、讲解进行演算过程的对话。开始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以“教师提问题,学生答”的形式进行。因此,问题要浅显,让学生能答得上,要求问得明确,答得清楚。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说话内容也应逐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包括培养学生概括性的语言和表现逻辑关系的语言。如比较6+3=9与3+6=9两道算式时,可以先进行寻找两道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话,而后进行寻找规律的概括对话,使学生先学会说“两个算式的加数都一样”“它们的和也一样”“两个加数的位置不一样”等表述方式,再学会说“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有概括性的表述方式。

三、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不丰富,主要表现为词汇贫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观察思考,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各种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如在教学大小、长短概念中,开始学生笼统地说“乒乓球小,篮球大”“ 粉笔短,铅笔长”。这时,我拿出一个皮球放在乒乓球与篮球的中间,拿出一支粉笔放在圆珠笔和铅笔的中间,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圆珠笔的长,皮球的大小该怎么说呢?”经过我的启发、诱导,点拨,学生能逐步完整地说出“皮球、篮球、乒乓球中篮球最大,皮球比篮球小,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最小”“ 铅笔最长,粉笔最短,圆珠笔比铅笔短,比粉笔长”。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物体的长短、大小都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说得连贯、完整。

四、逐步提高,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低年级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基础的基础,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知识,就应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并能逐步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无论是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都应注意在“说理”方面下工夫,让学生的知识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出它的道理与依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教学“8+4”时,我通过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在理解“凑+法”计算过程的基础上,学习用语言叙述“凑+法”的算理:“因为8加2得10,4可以分成2和2,8加2得10,10加2得12,所以8加4得12。”在教学应用题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选择正确的算法,并能说出选择算法的依据,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校有12个排球,比篮球少16个,篮球有多少个?”在学生分析题意、明确条件与问题后,选择运用加法时,教师还要求学生们说出选择算法的依据是什么。同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图像演示试说、补充、纠正,最后完整地说出:依据是篮球比排球多16个,反过来说,排球比篮球少16个。也就是说,篮球不但有同排球一样多的12个,还多16个,求篮球有几个,就是求比12多16的数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

总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时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力求表达生动形象、准确简练、通俗易懂,以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起来的。

(责编 蓝 天)

篇5: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二、理论依据

学教育而言,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活动。每天课堂内外的讲授、听讲、回答、讨论,还有看书、解题等等,都要同语言打交道,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达学会原理、概念、公式和方法。在这些过程中,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甚至还被当做处理的对象。它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在数学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自然语言的能力外,还需要逐步了解和掌握数学中独有的语言特点。事实上,就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是产生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面。由于数学意义必定要利用词语、符号等来传达,学生如果弄不清楚,或者不熟悉、不习惯数学语言的理解方法、规律和约定,那么就无法搞清其意义,结果就引起理解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语言是这种文化的外在表现,数学思维是这种文化的内在蕴藏;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所以,数学课中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可以使学生准确地表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

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

(三)、老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四)、重视训练过程中,讲究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

(五)、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说学语言。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观察法、教育调查法。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确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阶段性小结。将阶段性课堂教学实践个案发布在校内网或其他网上,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最后拿出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全面推广。

(三)总结阶段: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读书笔记三篇;

篇6: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数学语言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华罗庚先生曾提出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都很重要。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教师的准确示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是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得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用准确、简明、前后、逻辑性强的教师语言让学生模仿。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它们的名字有的是数学家经过一定的科学依据来命名的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有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习惯了的说法,如“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因此,在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学生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学生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准确使用这些数学名词。

二、教师的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还不完整。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完整性。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尽量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如: 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书上解决问题大多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学生只有能够完整地描述图意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初次接触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学会完整的表达图意。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猴?”――“ 树上原来有4只小猴。”

“又来了几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

“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现在你能把刚才的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书上原来有4只小猴,又来了5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虽然这样的语句听起来有些嗦,但在刚入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时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语言表达完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语言变得简洁。

三、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操作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 )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有条不紊的把内容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四、教师利用填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计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计算的基础是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并能清楚地表述计算过程。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笔算的计算过程由于比较长,步骤比较多,较难表述清楚和完整。在初次进行笔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表述计算过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在教学例题时可以这样让学生边拨计算器边完成这样的填空:

56―18=:(1)、先算( )位,( )―( ),( ),从( )退( )作( ),( )―( )=( ),在( )位写( );

(2)、再算( )位,( )退( )得( ),( )―( )=( ),在( )位写( )

(3)、所以( )―( )=( )

当学生完成填空后,自然也就清楚的表述了计算过程。经过这样的多次填空,学生在没有这些填空提示时也就能清楚的表述计算过程,从而正确计算。因此,在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填空的形式(书面或口头填空)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使自己能够有条理的、富有逻辑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篇7: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倘若思维不清晰,则语言就不明确,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就说明思想的混乱。

现在小学生表达能力差的越来越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会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疑”是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新事物的认识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思维单一。根据低学生的这种特点,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话。例如:

图上画得是什么?——图上画得是小朋友去买矿泉水。

他们要买多少瓶?——他们要买20瓶。

每瓶几元?——每瓶2元。

问题是什么?——需要花多少钱?

最后再让学生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去买2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就是思维灵活程度的体现。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使用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说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理解了却说得不对或是说不清楚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说话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启示,让学生逐步地说出,最后再完整地叙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得非常漂亮,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却总是说不清楚,或是词不达意。就这一现象,应教他们把每一个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在语言表达时要有根据、有条理,前后连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学会说完整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2)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4)问题是什么?

(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篇8: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概括性,思维载体,语法规则,艺术性,技巧性

数学是集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于一身的科学,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 极其重要, 但许多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时, 难得尽善尽美。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口误”, 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术语, 逐步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力求使学生的数学表达做到规范、科学和严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虽然他们已经步入大学阶段, 但是由于中小学学习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学生们解题能力的培养更多, 但是对其表达能力的锻炼还是不够的, 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和就业, 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讲授、释疑、提问、回答、描述、阅读、书写、讨论等都要用到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始终伴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个教学活动。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说,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所谓数学语言, 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数学图形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化专业语言, 是人类数学思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特定的教学背景和特定的教学内容, 都影响着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句法、语义及实效等特点。数学语言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 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为语法规则, 其书写形式的基础是自然语言和一种不同于自然语言的记号体系, 如等, 与字母、数字等按照特殊的法则组合起来, 产生合理的表达式。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词、词义、符号三位一体;精练、准确、清晰、简明、可变;直观语言与抽象语言互释互译。

所以, 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把数学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正确联系起来, 能够将自然语言数学化, 数学语言符号化与图形化, 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相互沟通, 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例如, 提到“反函数”概念时, 应联想到反函数和原函数的关系, 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 反函数和原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 (28) x对称的关系等。又如, 已知

若能画出图形 (图形也是一种数学语言) , 问题就易于解决了。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形成的。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起到示范作用, 而且还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良好条件, 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特别是:

(1) 教师的语言必须合乎一般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的用语要完整、流畅, 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要清晰、明确, 对判断、推理的程序要把握准确, 做到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因果关系恰当。

(2) 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示范, 对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 有可能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 影响其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3) 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性。语言要生动有趣、具体, 深入浅出, 富有感染力,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普通语言, 使数学语言通俗易懂,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创造条件, 适时、及时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诱导学生在教师讲解、释疑的过程中, 去听、去想、去理解数学语言是如何表达的, 通过提问、回答、复述,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过定理、公式等的证明、推导,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逻辑性;通过阅读、自学、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合理性。

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多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数学术语的记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根据艾宾斯的遗忘规律, 如果教师只是将概念、法则、定义等直接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机械地去背, 这样记忆, 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发生模糊或遗忘, 从而引发运用失当。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亲历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多加强训练, 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 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 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 需要学生说的, 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 需要学生探讨的, 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 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 教师绝不包办。此外, 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 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 对学生加强训练。

三、多提供变式比较, 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鉴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 对一些数学概念、名词术语等理解不够深刻, 往往会造成在表达或运用数学语言中有失严密。因此, 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感知或刚接触数学知识后, 除向学生特别强调术语中的重点字词外, 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 使学生的思维经多次碰撞后, 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 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首先, 教师要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其次, 应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并持之以恒地加强课堂语言训练, 多问几个“为什么”。

篇9: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方式 氛围 演讲 示范 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22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根据学生特点,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

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活泼、好奇等特点,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那么,如何营造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呢?在笔者看来,教师应该是主要因素,因为教师的语言、语调以及姿势和口头禅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数学不像语文那样诗情画意,多以符号表现思维,其中很多符号都是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如=、+、-等符号,教师可以人体模型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立符号,并在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复述当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借鉴演讲形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数学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埋头计算,以笔表达语言,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耐心坐在书桌前进行学习,面对一堆数学符号也就不会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演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演讲需要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首先,演讲需要说;其次,有肢体语言,即体态表现;再次,演讲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把演讲引入数学课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形体仪态以及日常交际活动都有极好的帮助作用。为了推广演讲这种形式,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演讲视频,演讲人最好是和学生的年龄相当,然后选一些题作为演讲的题目,在演讲中阐述整道题的思考和解答过程。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单调的数字换成某一事物或玩具的数量词。比如4+2=6,可以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兴趣为切入点,进行转移性的说题。此外,可以借用偶像的力量,让学生在描述自己偶像的同时,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给定的数学题目。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规范示范引导,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把数学题目和演讲相结合,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仅如此,在最开始学习的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写,即以说为主,以写为辅,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所以,教师应从授课之初就不断强调,并以身作则,亲自示范。比如9+3=12,教师首先要完整地叙述这个算式中包含的数字,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赋予9、3和12这几个数字不同的意义,或者将这几个数字置于一个故事情境中。如:“森林里有一个漂亮的小木屋,刚开始是三只松鼠发现了它,并住了进去。后来有9只猴子也发现了,也住了进去。那么,现在小木屋里总共有几只小动物呢?”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以及趣味性。此外,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可以选择题中的一个数字来说,另外的数字交给学生练说,让他们补充剩下的内容。这样的表述,既有趣味性、故事性,又能使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改变作业模式,以写为说

作业,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以后学习的预习,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业并不受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学生虽是作业的主体,但并不是作业的爱好者,且写作业的时间占用了学生太多玩耍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不会太高,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不妨把写作业换成说作业,包括说思考的方式、解题的过程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当堂、高效地完成作业,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规范的语言示范,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篇10: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呢?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现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 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 提醒 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 体育 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 剃头 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然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我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语文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我们来讨论:看书上四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该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学生们知道交通常识,同时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然后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的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四)、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我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如教《我叫“神舟号”》,在学生口述图意后,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神舟号是怎么认识嫦娥姐姐的?神州号去太空干什么的?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延续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一练习。如学了《大海睡了》一文后,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我先创设情境:“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那醒来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让学生接着说下去。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指名说。有个学生说:“大海醒了,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尽情地奔跑,它们闹着,笑着„„”学生真是说得太好了。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我采用不拘一格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着一条捷径。我想,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反复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语言表达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表达能力差,会影响一个人的交际。我在教学中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通话的朗读训练

训练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说不好普通话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流利的进行朗读。对普通话说得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读出感情,抑扬顿挫的去读。

二、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

有些学生害怕说话,教师可有意识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环境,克服它们说话时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同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说话者的表情,提醒学生听对方的讲话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多背范文片段,随时进行语言训练,看谁说的好,说得多。

三、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表达

上一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试讲答辩下一篇:2009基本口粮田设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