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分树叶

2024-05-16

小班数学分树叶(精选14篇)

篇1:小班数学分树叶

分树叶》小班数学活动

发表日期:2009-07-09 最后修改日期:2009-08-11

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市市辖区东海县幼儿园中二班陈秀梅

活动领域:科学

 活动前评析

秋天到了,幼儿园的操场上落叶纷飞。每次户外活动都会发现一部分孩子喜欢追逐捡拾那些飘舞的树叶,孩子们互相讨论着:这片叶子是绿色的,这片叶子是黄色的;我的这片叶子大,你的那片叶子小;我的是圆形的,你的是三角形的,孩子们的讨论激发了我的灵感:我们刚刚认识了各种标记(大小、颜色、形状)孩子们还只能对给出的一个现有标准进行分类,下一阶段将进入多角度分类,何不以分树叶为活动内容,以孩子们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操作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类活动呢?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小班幼儿的这种抽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分类活动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幼儿的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基于孩子对树叶的兴趣,我设计了“分树叶”的科学探索活动,使孩子们根据树叶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特征学习多角度分类活动。

 活动目标

1.学习多角度将树叶分类摆放。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进一步体验大小、颜色、形状标记的意义。

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标记卡一套。大、小标记头饰,红、黄、绿标记头饰。学具:

1.收集各种树叶若干。

2.各种标记卡人手一套(有大标记、小标记、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圆形标记、三角形标记、卵形标记)。3.分类盒人手一个,框子若干。

 活动过程实录 一 比一比,说特征。

1、树叶飞飞。

教师:“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教师随着《小树叶》的音乐打开电风扇让树叶从风扇上飘落到孩子的手上。)请小朋友捡起一片树叶与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他们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看哪个小朋友能讲给大家听听?” 幼儿观看,并用小手触摸、感觉。(这个环节的设计,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惊喜、惊奇、惊叹的表情,在加上那欢快的音乐,让开始有些紧张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2、比比树叶的大小。

教师:“你的树叶是大的还是小的?你是跟谁比的?”(小朋友拿手中的树叶跟左边的伙伴比比,又跟右边的伙伴比比,边比边说着,特别的投入)教师戴上大标记头饰问:“谁来跟我做朋友?”(手拿大树叶的宝宝跑到老师身边与老师一起游戏做朋友)同样老师再戴上小标记头饰邀请朋友一起游戏。

3、看看树叶的颜色。

教师:“你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幼儿说说树叶颜色。教师戴上红颜色标记头饰问:“谁来跟我做朋友?”依次戴上黄颜色、绿颜色

4、说说树叶的形状。

教师:“你的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树叶的形状。)教师戴上不同的头饰再次邀请树叶朋友来做客。

二 分一分,送树叶回家。

①教师出示带有大小标记的筐子:树叶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把这些树叶送回家,请你看看筐子上有什么?它叫什么标记?树叶放在哪个筐子里最合适?谁来试试?

请1~2名幼儿尝试将手中的树叶放在筐子里。

教师:“为什么你将这片树叶放在这个筐里?”鼓励幼儿讲出放树叶的依据。

教师:“小朋友请你再从桌上拿一片树叶放进筐子里,边放边讲你是怎样送树叶回家的。”(教师拿一片大树叶说:大树叶我送你回有大标记的家里)

教师:“你们为什么把大树叶放在有这样标记(大标记)的筐子里呢?”(引导幼儿说出理由:上面有大的人,所以我把大树叶放在里面。)

②教师出示带有颜色标记的筐子:“这是什么树叶的家?谁来送小树叶回家?”

提问:为什么你将这片树叶放在这个筐里?鼓励幼儿讲出放树叶的依据。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再从桌上拿一片树叶放进筐子,要边放边讲出送树叶的理由。”(红树叶我送你进红标记的家里,绿树叶我送你进有绿标记的家里。)

教师:“你们为什么把红树叶(绿树叶、黄树叶)放在有这样标记(红标记、绿标记、黄标记)的筐子里呢?”(引导幼儿说出理由:上面有红标记所以我把红树叶放在里面,上面有黄标记所以我把黄树叶放在里面,上面有绿标记所以我把绿树叶放在里面)

③教师出示带有形状标记的筐子:“这是什么树叶的家?谁来送小树叶回家?”

提问:“为什么你将这片树叶放在这个筐里?”鼓励幼儿讲出放树叶的依据。教师:“请小朋友每人再从桌上拿一片树叶放进筐子里,要边放边讲出理由。(椭圆形树叶、扇形树叶、针形树叶)我送你进XX标记的家里。”

教师:“你们为什么把椭圆形树叶(扇形树叶、针形树叶)放在有这样标记(椭圆形标记、扇形标记、针形标记)的筐子里呢?(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三 试一试,谁的方法多。

① 认识分类盒。

教师拿起分类盒向幼儿介绍:“这是小树叶住的地方,名字叫分类盒,分类盒的每一个格里可以住不同的小树叶。”

② 幼儿尝试用同一个分类标准,将小树叶分类摆放。

教师巡回检查,并请个别幼儿说出他是按颜色标准给小树叶分类的,还是按大小给小树叶分类的?

③ 幼儿自己选择分类标准尝试多角度给树叶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幼儿是否按同一个标准将树叶分完,然后再选择另一个分类标准进行操作的。并提醒幼儿要边操作边说出理由。

总结:让幼儿讲一讲用了几种方法送小树叶回“家”的?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树叶纷纷飘落给秋天涂上一种神秘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我选择了“分树叶”作为活动内容,把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树叶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学习了按物体的一个特征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为学习多角度的分类树叶,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目标难易适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在活动过程中,我贯彻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发现学习。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多角度将树叶分类摆放,难点是自己选择分类标准来给树叶分类,并选择相应的标记。对于难点的突破我采取了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方法,具体分三个环节:1.用游戏找朋友的形式让幼儿对树叶的分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孩子比较容易理解标记所表示的意义与实物的共同特征的联系。2.用送小树叶回家的游戏,比第一个环节稍微抽象概括了一些。3.在有前面的两个游戏环节做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让孩子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将树叶分类摆放,并选择相应标记,就有水到渠成之效果,过渡自然,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本次活动寓教于乐,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三性”,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多角度地分类树叶,教育教学效果好,目标达成度高。

篇2:小班数学分树叶

活动目标:

1.认识3种树叶,能够按树叶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种外形有较大差异的树叶若干片。

2.三棵树。

活动过程:

一、树叶飞飞。

1.师:“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教师随着《秋风》的音乐把树叶送到孩子的手上,每人两片。)

2.请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两片树叶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不同。

二、比比树叶的大小。

1.师:“你的树叶是一样大的吗?”

2.师:(出示大标记):“谁来跟我做朋友?把你的大树叶举起来”(同样,老师再出示小标记邀请幼儿一起游戏)。

三、看看树叶的颜色。

1.师:“你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

2.师:(出示红颜色标记)“谁的树叶是红色?请把你的树叶举起来。”依次出示黄颜色、绿颜色标记。

四、说说树叶的形状。

1.逐一出示3种树叶,认识并说出其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树叶?它像什么?

五、游戏:“树叶找妈妈”

1.师:(出示三棵树)树叶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把这些树叶宝宝送回家吧!这棵树是谁的家呢?你的树叶放在哪棵树上最合适呢?谁来试试?

2.请小朋友将树叶粘贴在“树”上。3.师:“为什么你将这片树叶贴在这棵树上?”鼓励幼儿讲出放树叶的依据。

4.小树叶回到了家很开心,大家一起来跳个跳舞吧!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树叶纷纷飘落给秋天涂上一种神秘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我选择了“分树叶”作为活动内容,把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树叶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第一环节以音乐游戏“树叶飞飞”导入活动,“秋天到了,小树叶一片一片的飘下来,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边说边将树叶送到孩子的手中,提问幼儿,找找树叶宝宝的不同之处,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尝试,能根据大小找朋友,并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手里的树叶宝宝是否是和教师手里的标记匹配。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感知颜色的概念,能与老师的颜色卡片匹配。

第四个环节是说说树叶的形状,第五环节是送树叶宝宝回家,按树叶宝宝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优点:

本次活动情节性很强,环节丝丝紧扣,幼儿都非常投入,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故事情节的设置让幼儿的学习和提高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与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高。改进:

1.在出示大小标记这一过程中,应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树叶的大小,然后再引出标记。

篇3:小班数学分树叶

一、随便摆放阶段

小班初期的幼儿多表现出对单个积塑玩具的兴趣, 在此阶段大多无意识地开展结构游戏。比如, 将单个积塑玩具翻来覆去地把玩、搬动, 将积塑充当汽车在地上来回开动……并且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 看到一个更加有吸引力的积塑玩具时就会拿来摆弄。

【主要策略】1.开展“与积塑交朋友”的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去认识积塑玩具的名称, 并演示简单的玩法, 从而使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材料感兴趣。2.选择有独特造型的积塑开展游戏。选用色彩艳丽, 有明显特征、体积相对较大的积塑玩具, 如用大型宝石胶粒、大花片、动物胶粒等来开展结构游戏, 容易让小班初期的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垒高与顺接阶段

经历了小班初期的积塑结构游戏后, 幼儿对积塑玩具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此阶段的幼儿熟悉积塑, 能初步感受积塑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等。他们逐渐开始喜欢把积塑一个一个叠高、推倒、再叠高……或按横向、竖向连接来玩积塑接龙的游戏。

【主要策略】1.开展垒高、拼接为主题的结构游戏。根据幼儿在该阶段的动作发展特点和兴趣点, 开展诸如盖高楼、铺小路之类的结构游戏。在游戏开展过程中, 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 引导幼儿理解和表现所建构的事物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2.循序渐进, 用不同的积塑玩具训练幼儿的垒高、拼接技能。初期时可以选择大块、方正的大型积塑玩具, 让幼儿进行垒高、拼接的结构技能训练;后期逐渐提供不同形状、大小各异的积塑玩具, 让幼儿在结构游戏中逐渐感受积塑的多样性, 同时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拼插镶嵌阶段

在小班上学期期末, 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他们可以尝试一些较精细的小手肌肉群动作, 如摁、转、扣等。因此, 他们的结构技能也逐渐进步为拼插、镶嵌。在这一阶段幼儿喜欢有洞、有摁扣、有插槽的积塑玩具, 并且他们利用这些积塑玩具将结构能力逐渐由平面变为立体。

【主要策略】1.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积塑玩具训练幼儿拼插镶嵌的技能, 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发展其空间感。可让幼儿运用花片、彩虹扣、拼插板等积塑玩具来开展结构游戏, 比如将花片拼插变成立体花, 技能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2.拼插、镶嵌的技能讲解要详细, 示范要清晰。这有助于幼儿习得正确使用积塑的方式, 为以后的结构游戏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围合立体联接阶段

小班幼儿的围合立体阶段是幼儿利用富有特性的积塑玩具通过拼插、镶嵌等技能表现出来的成果。一些富有多变性的积塑玩具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立体联接的需求, 教师可用以引导幼儿丰富作品, 表现出幼儿所熟悉的滑滑梯、转转椅之类的物体。在这一阶段, 幼儿搭建的目的性更强。

篇4:小班数学分树叶

鉴于学生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思品教学上,若不采取“低标准、严要求,先分层指导、后合作共进”的分层协同、合作达标策略,是难以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

一、 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使教学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目标分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在整体把握课标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一般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2.指导分层。小班化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有面向全班的教学外,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做法是:对中上等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扶。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学困生。

3.练习分层。有弹性目标,就要确定相应的弹性作业。小班化教学中,经常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选择。一般来说,学困生从基础性作业开始,然后完成提高性作业;优等生可从提高性作业开始,甚至只要完成发展性作业,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更高要求的开放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类型,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时间。

4.评价分层。小班化关注每一个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评价标准建立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讲究评价标准的相对性、针对性。通过实施分层评价,使水平本身发展较前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思维空间更为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学生,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教师采用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激励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

1.实验教师不能把学到的新理念很好地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找不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观念是思想的先导,思想又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应该:一是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三是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四是学会倾听学生意见,培养求知的强烈愿望;五是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 “生活世界”的沟通。

2.教师的备课难度加大。“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性发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帮助指导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这就增加了教师讲课的跨度和深度,使备课层面拉宽、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

3.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等生和学习困难生。“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不同要求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优等生的潜力挖掘和学困生的弱项补缺,让中等生在优等生的拉动和学困生的推动下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4.注意发挥合作小组的协作精神。按“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把学生按层次分成四人合作小组。课堂上要以合作小组的学习为基本形式,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集体协作的精神。

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间产生了矛盾。有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适应,教师当堂课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时,有的教师就动摇了改革的决心。在改革实验期间,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坚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我校的小班化生态课堂实验工作,已经不是仅停留在理念倡导的层面,而是内化、嵌入在日常教学工作、管理之中。尽管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我们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有着义无反顾的信念,有着求真务实的行为,相信通过全体教职工的潜心探索、艰苦奋斗,小班化教学研究一定能在我校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篇5:小班数学《树叶排队》

1、将不同颜色、大小的树叶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掌握3以内的物体有规律的排序方法。

2、操作活动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领幼儿散步观察秋天树叶的变化,捡红、黄树叶。

2、干2 个,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3、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实物树叶,用情节引入。

2、树叶宝宝请站好。

二、学习树叶排序

1、观察3片黄树叶、红树叶的大小不同,并且分别站在相应的颜色旗的队伍中。练习排序:跟在黄旗的后面,从大到小(最大的——大的——小的)。

2、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最大的——大的——小的。

3、请个别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树叶排序,边排边说。

4、黄树叶排好队了,可是红树叶呢?

5、同样的方法,练习从大到小排序,边排边说。

6、幼儿操作活动,掌握有规律的排序方法,教师适当指导。

三、除了从大到小的排序,还可以怎样排序?(从小到大)

篇6:小班数学:大大小小的树叶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小,并从符号形象的对比上初步体验大小符号的意义。 2、学习按大小标记将苹果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小塑料筐人手一个、大塑料筐一个;大小苹果人手一份;大小标记;大小苹果树个一个;大小玩具;录音机、光盘、磁扣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比苹果,说大小 1、看苹果、比大小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幼儿从小椅子下面拿出小塑料筐) 师“看看是什么?(幼:树叶)你们手中的苹果一样大吗?我们玩个“我说你举”的游戏吧。 2、游戏:我说你举 师:我说大(或小),你们举什么树叶?学习听指令举相应的树叶。 二、认识大小标记 1、师:(出示带有大小标记的筐子)看看这两个筐子是放什么东西的呢?该放什么树叶?(幼儿回答)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大标记 师:放大苹果的筐子上有一个大大的人,我们一起来学学他的样子。(让幼儿按照比埃及上大人的样子做动作——两臂张开,两脚分开)感受大标记的含义。 师:为什么要把大苹果放在有这样标记的框子里呢?(因为上面有一个大大的人),所以我们把大苹果放在有这个标记的筐子里。 3、师幼共同为“大标记”起名。 4、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小标记。 5、师幼共同为“小标记”起名。 6、听音乐《大和小》做游戏 三、看标记送树叶回“家” 1、师:我们按大小标记把树叶送回家吧。 2、:送玩具回家 师:小朋友玩积木时没有把它们放好,都掺在了一起。我们要学习玩完积木后把它们分类放好。现在我们就把这些积木送到它们的家里吧。

篇7:小班数学分树叶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叶(黄色、绿色若干,大小不等)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

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幼:树妈妈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绿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树妈妈叫它绿树叶;(出示一片黄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黄树叶)

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树叶宝宝呀?(轮流介绍:我是黄(绿)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出示大、小树叶)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小)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小树叶)

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叶做朋友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叶做朋友

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出示两棵树),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

3、(出示两棵大、小树),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

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介绍“我是绿(黄)树叶”;再从大小不同,将树叶宝宝分成大树叶、小树叶两类,初步感知颜色和大小,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这个环节中孩子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尝试,能根据大小或颜色找朋友,并体验游戏的快乐。不过由于幼儿以树叶宝宝的角色去找朋友,成为对应的找到相同的颜色或大小,有点偏离分类的主题。经同事们的评析,将这一环节改成大家一起打扮树妈妈,突出分类概念。

第三环节是操作分类,自主选择分类方法(大小或颜色),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分类。

篇8:小班数学分糖果

活动目标:

1、在摸摸、看看、抓抓、尝尝中,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2、能够快乐积极的进行操作活动。

3、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糖果,标有形状标记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约3分钟)

1、猜一猜,引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好吃的甜甜的礼物,我来摇一摇,你们听一听,猜猜他们会是什么? 幼:糖,糖果。

师:哦,糖果是甜甜的,你吃过甜甜的糖果。

2、糖果大聚会

师: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糖果呀,好可爱的糖果宝宝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

请幼儿取出一颗糖果,展示给大家看,并引导幼儿说一说糖果的形状、颜色,如红色的、圆圆的、方方的等。

二、抓糖果,数一数。(约3分钟)

1、抓糖果

师:等一下请宝宝们抓一下糖果,记住,只能抓一次,一只手抓哦!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数一数抓了几颗糖?(教师边说边示范)。

2、幼儿自由抓糖果,并数一数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抓糖,指导幼儿数一数糖果的数量。师:请数好糖果的宝宝拿着你的糖果回到位置上来吧。

师幼交流拿到了几颗糖果。

三、认识标记,分一分糖果,送糖果回家。(约5分钟)

1、出示空的盘子,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标记(圆形、正方形)

师:这些糖果都混放在一起了,超市阿姨没办法卖掉了,她想请小三班的宝宝帮她分糖果,这个盘子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标记,那你们觉得这个盘子里应该装什么样的糖果宝宝呀? 幼:圆圆的糖果宝宝。

师:哦,这是圆形糖果的家。(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画有圆形标记的是圆形糖果的家,放圆形糖果,画有方形标记的盘子放方形的糖果)教师可以边说边示范放置糖果在不同标记的盒子里。

2、幼儿自由分组分糖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超市阿姨说糖果宝宝要回家了,帮他们找一找吧。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刚才抓到的糖果,回到桌子旁,帮他们找到家吧。

(先分完的幼儿可以和身边朋友说一说帮哪个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师:请大家看一看我们小朋友都为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吗?(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验证)

师:每颗糖果都找到家了,超市阿姨感谢大家的帮助,这下阿姨可以在超市里卖了,为自己鼓鼓掌吧!

四、最后教师要奖励幼儿品尝糖果。(约1分钟)

师:每组的宝宝都帮糖果宝宝找到家了,谢谢你们,今天糖果宝宝要感谢你们,送给你们每人一颗糖果,糖果的味道有很多种,我们以后还可以按照他们的不同味道给他们分分家,但是糖不能多吃,要注意保护牙齿。

篇9:小班数学:分饼干

活动目标:1.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兴趣。2.喜欢操作,摆弄,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简单的分类。活动准备: 小狗、小猫、小兔的图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饼干若干活动过程:一. 引出主题1.“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个小动物,现在请他们出来”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模仿小动物的口气介绍自己并向小朋友问好。二.送礼物1.它们第一次来我们班,小朋友有没有礼物送给它们。2.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凳子下面找找看,有没有礼物,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是哪个小动物喜欢的?3.请小朋友将自己的礼物送给相应的小动物。4.小朋友送了礼物,老师也要送礼物给它们。三.出示教具1.“老师现在给每个小动物一个盘子,礼物就在这个锦囊里,猜猜是什么?”2.请几个幼儿上来摸摸看是什么,应该给哪个小动物,并与老师一起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饼干,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四.教师讲解在《小朋友用书》上,小狗、小猫、小兔还没有分好饼干,请小朋友帮它们一下,小朋友把饼干剪下来贴到相应的小动物那里。五.幼儿操作 并强调用剪刀的安全,幼儿操作教师来回指导。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作品放到展览处展示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对。

篇10:小班数学:分积木(简)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积木颜色的不同,尝试根据颜色标记分类相应颜色的物体。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操作活动。3.乐意参与分积木的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PPT,背景音乐《郊游》

2.贴好颜色标记的小盒子人手一个,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颜色。

教师:喜羊羊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积木店了,邀请小朋友去参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看,喜羊羊还进了一些宝宝经常玩的积木。这几个积木有哪里不一样?你都认识这些颜色吗?

二、复习3以内数量,能正确点数说出总数。

1.出示PPT,去积木店的路上,复习巩固3以内的数数。

(1)去积木店的路上看到个苹果娃娃。

教师:看到了什么?红苹果说它家的房顶是红色的,你知道在哪吗?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家。

教师:红苹果,我送你回红色的家。

(2)去积木店的路上碰到黄花。

教师:看到了什么?有几朵?我们可以用黄色标记来表示?我们把它送到什么颜色的家里。

教师:黄花,我送你回黄色的家。

(3)去积木店的路上碰到三只蓝色的小狗。

教师:听到了什么?猜猜是谁?什么颜色的小狗?你怎么知道的?蓝色小狗,我送你回蓝色的家。

三.分积木,尝试按颜色分类。

1.以“帮喜羊羊装积木”为情境,教师:看,喜羊羊进了一批好玩的积木,但是还没有分装,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2.观察积木,理解操作规则

教师:这是装积木的小盒子,看看上面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谁上来试着给这个小盒子装一下积木?装完后说一说“××积木送你回到××颜色家里。(请个别幼儿操作间接示范)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评价(1)回忆操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帮喜羊羊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集体检查,鼓励孩子自主检查纠错.互相纠错

教师:看一看数一数你小盒子里的积木有几块,和点子数一样多吗?”

四、结束活动 游戏:抓积木

教师:小朋友帮助喜羊羊把积木归类摆的这么整齐,喜羊羊说谢谢小朋友,它请大家玩积木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去抓一把积木,然后把抓到的积木数给后面的老师看,告诉老师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如果你说对了,那这一把积木就送给你玩了,还可以请老师一起玩。”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建构活动《我的幼儿园》

篇11: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

每人手臂上一副袖套(红或绿);图形卡片;分类盒;小货车四辆,分别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进车间。练习按物体的单一特征分类。

教师以厂长的身份交代游戏规则。

师:工人们,今天我们要到饼干厂去工作,这边是“红红饼干厂”,那边是“绿绿饼干厂”,戴绿袖套的工人到“绿绿饼干厂”那里去,那么红袖套的呢?幼儿根据袖套颜色分别找位置,教师检查找位置情况,幼儿互查。

二、游戏:分饼干。引导幼儿排除其他特征干扰,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分类。

1、引导幼儿指认图形。

师:我们厂的饼干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根据幼儿讲述出示图形。

2、启发幼儿探索分类方法。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饼干分装到两个盒子里,你们想想看,哪些饼干可以放在一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分饼干,先分好的幼儿在下面讲述是怎样分的。

4、个别幼儿讲述分类方法。

师:你是怎么分的?除按颜色分外,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分别再请按形状、大小分类的幼儿讲述。教师提出再次操作要求:这些工人干得都很棒,我们发现,可以按饼干的颜色分、形状分、大小分,现在我们再用别人的方法也来试试看。

5、幼儿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并给动作快的幼儿饼干盒上贴星。

三、游戏:运饼干。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

1、推出小货车,指认标记。

师:饼干包装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别装到这4辆车上,每辆车上装的饼干是不同的。(教师边指标记边讲述)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有星的饼干,这辆车上装红盒子没星的饼干,那么这辆车上装什么?(指绿盒子有星的)最后一辆呢?(指绿盒子没星的)

2、幼儿分组来装饼干,教师检查分装情况,小结:表扬工人们能干。

篇12:小班数学《小兔分萝卜》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3和4的组成,使幼儿了解4有三种不同分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在学习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数学的乐趣并学会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萝卜、糖果、PPT、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小兔子分萝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学习3和4的组成。

1、小兔子们这样分萝卜行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这时候来了一位兔爷爷,它有办法来分萝卜,我们来看看它分几根萝卜给小红和小绿。

3、出示操作材料。

总结:3可以分成1和2,2和1,有两种分法。

现在兔爷爷又给小兔们分萝卜了,看看几个?

4、幼儿每人一张操作题卡,自己进行分萝卜。

教师巡视,展示操作题。

总结: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有三种分法。

三、分糖果。

篇13:小班数学:分小鱼活动设计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分成。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1.分小鱼ppt。

2.幼儿记录纸、作业纸、操作材料、铅笔、托盘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数数游戏。2.学习2、3的分成。(1)学习2的分成。

教师:大海里游来了几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把它们分在两个鱼缸里该怎么分?

教师先示范把2条鱼分成1和1,引导幼儿学说:2可以分成1和1,同时记录,认识分号。

(2)学习3的分成。

教师:3条小鱼把它们分在两个鱼缸里该怎么分?请个别幼儿操作,记录。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单独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练习)3.学习4的分成。(1)集体练习。

教师:前面有4个小朋友,如果把他们分成两组该怎么分?幼儿操作,教师记录。(2)分组练习。

师讲述要求,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4.请个别幼儿展示练习成果。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小鱼》的主要内容是探索4以内的组成。此次教学活动我一共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1.数数游戏,引起小朋友的兴趣。2.学习2、3的分成。3.通过操作学习4的分成。4.针对幼儿所做的练习展开教学评价。学习《分小鱼》是让幼儿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语言和教具让孩子充分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在备课的时候我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备课的层次也比较鲜明,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上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不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足孩子方面,我班幼儿在学习4的分成之前从未接触过分成,因此这节课的突然加入对孩子们来说有些突兀,又要学习2、3的分成,又要紧接着学习4的分成,对幼儿来说一时有些难以消化。

其二,在第一个环节里浪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整个活动用时过长。在第三环节学习4的分成时不应该继续带着孩子练习,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锻炼。

其三,练习容量大,活动结束后,我看了孩子们的作业,有一半的幼儿没有做完,甚至有些幼儿不知如何做,如何填写,这肯定是我在做练习之前的教待不清楚,所以导致幼儿无从下笔,难以消化。

篇14:小班数学分树叶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初步学习根据物体数量与点数进行匹配。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相关PPT、小动物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1.PPT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相关PPT。师: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出来了,小蝴蝶也快乐的飞来飞去。小动物们也来到草地上玩耍,谁来了?

2.分别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数一数、说一说。

分别出示5钟不同数量的动物,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并提问动物最喜欢吃的东西,一起给动物送最喜欢的食物,通过示范和自己操作让幼儿了解几只动物就给几个他最喜欢的食物,初步感知物物配对。

3.小动物乘火车去游玩。

播放火车背景音乐,引导幼儿猜猜谁来了。出示火车,小动物去游玩,让幼儿帮助小动物安排座位。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安排座位的方法,并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学会物点配对。

4.和小动物一起去旅行。

播放音乐,幼儿与小动物一起去游玩。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上一篇:四年级下学期教学教学计划下一篇:高二班主任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