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2024-05-17

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刘志伟为组长、政法书记、司法所长为副组长的袁家铺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年投入1、5万元,优先保障了社区矫正的工作经费。

我所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照省、市、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要求,并借鉴其他地区工作的成功经验,制定了袁家铺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矫正实施细则、公益劳动和请、销假制度、学习教育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矫正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矫正方案等工作制度。

我所已按照上级的严格要求对全镇辖区内该纳入矫正的人员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先把有人在家,而又有档案的对象进行归档。然后针对袁家铺区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达,加之紧邻县城,社情、民情较为复杂的环境,为了做到不漏失人员,我所对全镇开展了地毯式排查摸底。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袁家铺镇将军村刘家组一个犯故意伤害罪被判三缓五的罪犯杨奇,由于杨奇一直在外打工,一时难以找到其本人,于是我们一边与他所在的村和家人联系,通知他本人及时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矫正,之后我所又先后到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和城南派出所查找他的有关资料,并将其归档。

今年以来,我所共接受社区矫正对象5人,其中犯故意伤害罪2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2人,抢劫罪1人。我所均已按照上级矫正工作要求对照实施细则,对上述5名矫正对象落实了一人一档,一人一薄、一人一管的三管制度,同时将各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告知每个矫正对象。为了便于矫正人员参加公益劳动,我们将镇敬老院设立为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基地,并请敬老院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劳动进行监督。另外针对每个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事实、危害程度和犯罪心理等不同特点制定矫正方案,做到了每月定期走访有记录、组织集中学习、集中参加公益劳动有台账,并按要求每个矫正对象做好了学习笔记和思想汇报;还对矫正对象按月进行计分奖惩兑现,通过一系列教育监管,从而提高了他们接受矫正的法律意识和重新做人的信心。

审前调查评估工作是实行非监禁刑罚的前期步骤,因此对辖区内需要实行非监禁刑的犯罪分子的审前调查我所都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主动对犯罪分子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现实表现等进行认真细致深入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谨慎的向上级机关提出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建议。今年以来我所共为三名犯罪分子开展了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其建议均被上级司法机关采纳,并得到了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好评。

篇2: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xx街道在州市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创建活动为龙头,以抓班子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居民群众为目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对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于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建设原则,街道党委跳出了原有以条为主的旧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构筑了以街道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依托,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新格局。

一是构建党建组织不断扩展的全覆盖工作格局。街道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20xx年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在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的同时,把党建工作触角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20xx年6月在非公有制单位金穗大厦成立了党支部,派遣了7名党建联络员。在7个社区建立了联合基层工会、团支部和妇委会,在金穗大厦、阜新学校、陪蕾幼儿园3家非公有经济企业建立了团的组织,发展团员70余人。从而基本实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

二是构建领导有力协调各方齐心协力整合创建力量的工作格局。街道党委围绕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工作,先后召开了党委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全街道社区创建动员大会等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在广泛征求辖区单位、街道社区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将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的140多个成员单位纳入创建主体。同时制定了创建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建立了街道班子成员创建联系点,使创建工作做到了“三个统一”(思想认识统一:举全街道之力真创、真建;工作步调统一:由党委书记组织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创建标准统一:资料、牌名等基础性工作规范统一),实现了“三个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各社区党支部书记是创建第一责任人;共建力量到位:街道、社区分别召开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联席会,广泛动员、整合力量;任务分解到位),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具体到人。硬件建设做到“十有”[“有方案、有人抓、有阵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设备(电视机、影碟机、微机)、有活动、有记载、有特色、有成效。”];软件建设做到“九有”[有创建工作简介、有创建展牌、有创建专题片(街道)、有影像资料、有健全的民情卡、有健全的党员的花名册、有社区党建工作记载雹有社区党员电教播放登记表、有规范的党建资料]。目前,7个社区党支部中有5个已达到了“五个好”标准。

三是构建社区党建广泛参与的横向管理工作格局。街道党委积极探索横向联系的路子,组建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对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本着“社区党建共商、社区事务共管、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文明共创、社区难题共解、社区活动共办”的原则,群策群力抓社区党的建设。街道党委积极发挥“两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集党建成员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通过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架起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和广大社区党员的桥梁。

四是构建街道、社区、党员三位一体的纵向管理工作格局。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强化目标责任捆-绑管理,与社区党组织签定目标责任书,实施“软目标”“硬考核”,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另一方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旗帜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建立了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实行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社区各类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参加活动提供服务。开展了在职党员参加居住地社区活动,已到社区登记报到在职党员1780名,编组61个,设置了18个岗位,让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单位党组织、党员评先评优基本上要通过街道社区签署意见。

一方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是通过“两推一驯产生了作风正派、党员服气、群众满意的社区“两委”新班子,采取逐个走访、座谈交心、节日慰问、关心生活等方式,稳定了落选人员的思想情绪,顺利完成了社区“两委”新老班子的工作交接。

二是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建立了每周例会(汇报)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联系社区、社区科室互助等30多项制度。

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重大事项,召集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形成决议严格遵照执行。

四是纠风塑形,强化服务意识,要求街道社区干部用语标准、行为标准、服务标准、仪表标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做到廉洁自律,形成了比学习热情、比工作质量、比文明形象、比奉献精神、比服务态度、比遵守法规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了地丽努尔、才仁巴特分获国家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个人、全州勤政为民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同时才仁巴特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州宣讲。

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社区自身建设。

首先,强化街道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

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职工采取学习、讨论、座谈、讲评的方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是举办了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班,邀请了市组织部、市党校、街道有关人员讲解党的知识、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等业务知识。

其次,做好街道社区干部管理。

一是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凡取得不同学历的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不同等次的奖励。

二是建立了干部岗位责任制,做到了人员、职责、奖惩三个到位。

三是强化服务居民群众的责任机制,建立了干部服务问责制和服务承诺制,全面推行政务(居务)公开,诚心接受居民的监督。

四是完善服务居民的用人机制,严格执行“两推一驯,有效保证了辖区居民对社区干部的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了居民的政治热情。

篇3:保定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生社区就业现状

(一) 在校生了解程度低、积极性差。

虽然国家已经推出大学生社区就业政策, 但了解这一政策的大学生并不多。通过对8所驻保高校的调研, 对该政策比较清楚的大学生人数仅占20.28%, 58.43%的大学生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还有21.29%的大学生表示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该项政策。调研中, 有49.49%的在校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有可能会选择去社区就业, 剩余超过半数的被调研大学生表示没有到社区就业的意向, 其中有39.66%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考虑过社区就业, 还有10.85%的在校大学生不会选择到社区就业。仅有不到1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愿意到社区就业。当被问到对社区工作的了解时, 被调查学生更是知之甚少。可见, 社区就业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的盲区。

(二) 招聘岗位数少, 专业限制高。

河北省自2007年开始招聘社区就业大学生, 2007~2010年共设置大学生社区就业岗位210个, 保定市招聘49名, 占到了近1/4。无论是河北省还是保定市, 招聘的岗位数和庞大的社区数量相比, 无疑是鲜明的反差。招聘专业上有严格限制, 集中在中文、医学、经济等少数几个学科, 更多的学生被挡在了社区就业的大门外。

(三) 社区工作当“跳板”, 频频跳槽成普遍。

“目前全日制大学生到社区工作的不太多, 真正干下来的人则少之又少。”在采访过程中, 保定市红星社区韩丽萍主任明确提出, 大学生进社区无疑是给社区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水”, 这说明社区建设工作非常需要大学生这样的人才。然而, 选择并留在社区就业的大学生多因出路不明确、待遇水平不理想等原因最终离职跳槽。

(四) “社区时代”来临, 社区呼唤大学生。

自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来, 社区迫切需要一批年轻的、专业化的工作人员, 以适应“社区时代”的到来。通过调研走访保定市社区, 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大学生到社区, 优势很明显, 思维活跃, 创新能力强, 对推进社区建设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到社区就业, 原本是一个双向共赢的举措, 但大学生不知道、不愿意去, 社区需要人才而要不到, 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贯彻落实不到位。

目前, 河北大学生社区就业主要是附加在“三支一扶”计划来实施, 但与大学生村官单列计划、单独组织考试相比, 大学生进社区就业工作的实施开展显得有些底气不足。通过实地走访红星路街道办下属的红星社区、四中社区、东胜社区中, 仅有四中社区有2008年、2009年毕业大学生, 其他社区本应到位的大学生都以高层次人才身份留在了上一级街道办。

(二) 管理制度不完善, 保障政策不到位。

调研中, 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录用调配处的工作人员针对当前大学生社区就业的选拔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到社区就业大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多, 在有限的条件下, 大学生社区就业基本上都是通过考试考核来进行选拔。对于进入到社区就业的大学生, 日常的管理及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是由民政部门发放的“生活补贴”, 只有975元, 仅仅能满足大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因此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信心。社区工作发展空间有限, 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培训及进修的机会也是大学生不愿到社区就业的一个原因。

(三) 个人期望与社区现实需求“落差”大。

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 实际协调能力不强, 缺乏与居民认真沟通的耐心, 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 这些现实情况与大学生的工作预期相距甚远, 导致大学生产生茫然和难以施展自己抱负的负面情绪。

(四) 现行管理体制不完善制约了社区发展。

目前的社区工作, 大部分还是执行政府指令, “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 本应得到强化的服务功能不能被很好地发掘, 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局面尚未成熟, 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直接导致了社区工作服务内容单一、受益面窄、岗位数少等结果。

三、大学生社区就业推进对策

为切实保证大学生社区就业政策的落实, 必须克服影响社区发展制约因素, 集“政府、社区、高校”三方合力, 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

(一) 国家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开通就业咨询热线电话、编写有关社区就业指导宣传材料、开设职业专题讲座、进行个案咨询等有效手段, 使大学生对社区就业政策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要注意挖掘先进典型, 总结经验,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 积极宣传在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 推进“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全面深入实施。

(二) 完善政府保障政策。

各级政府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很多, 贵在落到实处, 方能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可以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进一步增强社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确保提高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就业的比例。例如, 增加工资补贴、加强保险范围;各种福利政策增设专职专人落实到位;推荐公务员,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社区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对于表现优异的大学生, 服务期满时可以优先考虑转正或者纳入正式编制, 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解决后顾之忧。以此来达到大学生社区就业的“一条龙”保障体系。

(三) 多举措放宽大学生社区就业的门槛。

就社区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反映, 专业对口与否并不影响其在社区工作。各社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明确岗位要求, 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发挥其优势, 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政府部门在招募时适当放宽专业要求, 加强岗前培训, 并通过社区工作资格考试等帮助社区就业工作人员增强职业技能, 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四)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毕业生应认清社会形势, 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社区工作作为一种国家鼓励性政策, 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要端正思想态度, 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富有热心、爱心和足够的耐心, 真正深入基层, 融入到群众中去, 在社区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

四、对于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的思考

(一) 大学生进社区就业压力重重。

毕业生刚刚走出大学的象牙塔,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 志存高远, 往往不愿接受类似在社区服务的基层工作岗位。即使选择了进社区, 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害怕被外界误认为是没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心理负担自然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孤立无援, 若不能及时端正态度, 再加之初期的工作压力, 很多人会选择退缩。要解决这个问题, 也需要有关方面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二) 大学生到社区, 定位很重要。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 大学生真正走进社区之后所参与竞争的不该是所有岗位。对于一些对能力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的职位, 应该留给合适的年龄、教育水平的人群去做。这样才会使整个就业环境趋于稳定与和谐。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在制定招收大学生进社区的计划时全面考虑与衡量, 将真正合适大学生去做的岗位留给大学生。而不是单纯地响应国家政策, 挤占了原本就有限的基层工作岗位, 同时又给大学生定错了位。

(三) 社区岗位分工, 亟待规范。

实地走访中, 通过切身感受社区工作, 发现社区工作分工不明确, 职责划分不规范。若想切实提高社区工作效率, 强化管理, 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接纳大学生, 与时代接轨, 社区服务站就应该积极引入管理模式、借鉴管理经验、创建高效的工作氛围。而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无疑存在优势及可发挥特长之处。可以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所想积极投入实践, 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 在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的同时, 使大学生学有所用。

(四) 完善社区功能, 增设专岗。

众多社区的功能有待完善, 在健全社区功能的同时, 开设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岗位。例如:增设社区文化员, 负责社区图书馆图书的阅览、借阅、查询等工作;增设社会保险管理人员, 负责社区保障室、低保、失业保障等工作;增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 负责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保健、教育等工作;此外, 还可以增设法律咨询师、老年大学活动负责人、就业培训教师、老年公寓全托护理员等。既可以完善社区功能, 又可以吸纳大学生来尽己所能。

(五) 鼓励大学生创业进社区。

随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被点燃。结合社区人口密集、人群稳定等特点, 大学生进社区创业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一条不错的路径。早在2008年3月, 信阳大学生就曾启动家教进社区的活动, 法律进社区也不再新鲜, 还有杭州女大学生针对百姓对网上购物的不放心, 走下网络进社区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宣传。因此, 鼓励大学生进社区创业也为大学生创业方向提供了新方向。

(六) 拓宽政府融资渠道, 加快社区就业步伐。

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是加快大学生社区就业的基本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对社区基本建设和管理者的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 仅靠政府财力支持, 难以满足社区持续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因此, 拓宽政府融资渠道, 增加对社区工作资金支持是改革方向。要通过各种方法壮大政府财力, 引进社会资金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帮助社区服务实现产业化和社会化,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快推进社区就业。

总之, 保定市大学生社区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典型性, 认真总结推进落实这一基层就业政策, 方能真正做到帮助大学生在基层得到锻炼, 推进社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0]25号)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010.4.

[2]居委会大学生流失严重新社区呼唤专业人才.齐鲁晚报, 2010.4.11.

篇4: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区体育;高校体育生就业;社区体育指导员

On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and Community Sports Work

ZHAO Yang-yang

(Henan Wushu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33)

【Abstract】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public for sports participatio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ry to meet their needs by turning out community sports instructors needed by this age, which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nation, the society, the mas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Keywords】community sports, employment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community sports instructor

目前,高校体育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由于体育岗位的需求有限,而每年高校体育毕业生众多,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体育的需求也很迫切。针对这一时代机遇,笔者认为可把每年毕业的部分高校体育生分配到基层社区,使他们为群众体育贡献一份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高校体育生科学的指导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丰富余暇生活,沟通人际情感,为实现我国进入体育大国迈出重要的一步。

1 高校体育生的就业形势

高校体育生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政府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等,但这些岗位是有限的。许多高校体育生由于步入社会,找一份适合自身专业的工作很难,加之迫于生计等原因而被迫改行,这不得不是一种对国家和家长在培养学生体育成才路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高校体育生有较强的体育技术,加之在大学和训练期间通过大量的体育理论学习使之文化素质很高,与那些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在传授技能时能恰当表达训练建议和制定科学正确的指导方针。若社会给予高校体育生一定的用武之地,高校体育生凭借自身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相信会全面施展自身的优点来造福社会体育事业的。

2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毕业生相融合的展望

2.1 基于社区居民对体育日趋增长的需求

社区不仅包括管理组织群众生活,也包括向群众提供一定的社会活动空间和服务群众。社区具有多重服务群众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组织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工作。由于现在脑力劳动者增多,人们余暇时光充裕,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等原因使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群众在空闲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下棋等让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长时间静止状态对人身体无益,生命在于运动。且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人们迫切需要定期放松自己以适应下一工作任务,而体育锻炼就能在娱乐中充分的放松身心。大多数人们现在已觉悟到体育的重要性,因此部分群众渴望体育锻炼,但受到许多制约因素使锻炼计划一直未能实施。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费问题,许多群众不愿意花钱去俱乐部健身;二是不懂得锻炼方法,这是许多群众目前正面临的问题。体育锻炼应做到因人而异,盲目的锻炼方法会伤害人体健康。社区体育指导员会依据每位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等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使群众高效率的锻炼。

2.2 基于建设体育大国的需要

我国要真正实现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转变,群众参与率是关键。在经济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不仅如此,一些国外本民族的体育甚至面向全球化发展,跆拳道就是典型的一例。跆拳道的产生与中国武术历史相比很短暂,且在技击上与武术难分伯仲。中国武术仅拳种就有129种,每种拳种都是由许多技击动作演变而来。所以武术的技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此外,武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理念与跆拳道传达的文化相一致,都是以礼义为主要目标。跆拳道之所以比武术风靡全球在于跆拳道用与时俱进的方法来改良和以道馆、比赛为形式向群众普及和传播。中国主要是体校、武校来传播武术技能。武校体校的习练人群是儿童少年,其掌握快、身体素质好,使中国竞技武术发展很快,人才辈出,可群众武术由于外在一些局限性而发展速度落后于竞技武术。国家很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次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等文件及在居民活动区为我国群众安装了锻炼器材等。着实有一定成效然而有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比如上文提及的群众不懂得科学锻炼。社区体育指导员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体育项目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可以根据群众对体育项目的喜好及个人的身体素质等来为群众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再加上社会以定期举行表演,比赛等为外在助动力,可提高我国群众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我国向体育大国的迈进。

2.3 基于儿童少年对体育的需求及为其树立终身体育观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一直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儿童少年成长的目标。儿童少年参加体育一般都在学校进行,社区体育的开展可以与学校体育相辅相成来共同促进儿童少年对体育的需求。社区体育很自然放松,使儿童少年享受到与学校体育不一样的休闲体育。再者,社区体育的设施便于儿童少年课外就近活动。此外,社区中会有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参与社区体育可以向儿童少年及其他人群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体育瑰宝。最后,社区体育项目活动多样,自我选择性强,可使儿童少年在通过自身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锻炼时热爱体育,这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使我国国民体质逐步上升。

2.4 基于对竞技体育提升的需要

体育若是一棵树的话,群众体育就是树根,竞技体育就是树叶。竞技体育发展再好若没有群众体育做支撑就如一个外表茂盛内无养分的树一样。每个群众都应有权利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再者,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间接促进竞技体育的提升:群众在锻炼中通过自身感悟来探讨锻炼方法可以间接促进体育科研的提升。再加之通过社区体育这个平台也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资源。在以社区为单位的体育练习中通过运动选材的方法可以挖掘出那些有运动天赋的儿童少年,使之从小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可以在培养优秀运动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有担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参加体育训练受伤机率大;二是职业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就业面狭窄。随着我国体育科研日益壮大,许多运动员受伤率会逐步减少,若运动员就业方面解决得当,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这能加快我国竞技体育的提升。从而在国际赛事上对间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等有很强的政治作用。

3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面临的问题

3.1 政府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定位

社区体育指导员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在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职业,然而由于场地经费及工资待遇问题等使一些高校体育生不得不望而却步。因此,国家应及时制定社区体育指导员相应细则,以确保高校体育生工作时无后顾之忧。日本近年来人均身高明显提高,这与合理的营养与运动密切相关。从深层次来看,日本的群众体育管理得当。日本对体育的管理采取“官办民助”的方法,即由政府和财团供给发展基金靠民间体育组织来发展国内体育活动。中国社区体育也可以部分借鉴日本的发展模式。制约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主要是管理制度和经费问题,所以应首先由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与提供经费来扶持其起步,以社区体育为发展基地来发展群众体育。等社区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可适当放手。

3.2 高校体育教学应为社区体育需求量身定做

目前,高校体育生专业主要分: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选修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然而,学生对社区体育群众的健身需求却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应根据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而在高校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使之为社区体育量身定做。如开展有关太极拳、健身柔力球等课程来使高校体育生教授社区中的中老年人群,这些项目锻炼时要求柔和缓慢符合中老年身体素质且又不只不觉中活动了身体各关节。总之,社区是个融不同人群的小社会,因此高校体育生应在大学期间充分为以后的就业扩展技术技能,使之学以致用。

4 结论

目前,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应根据这一历史机遇来培养出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使之为普及群众体育做贡献及解决体育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国家应不断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保险制度等多种社会保障条件,有关人员还应不断探讨体育场地、居民管理等问题,以达到通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体育的诸多价值。

篇5: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我社区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举以人为本服务旗帜,确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社区劳动者充分就业。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本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巩固创建成果,要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在开展就业援助服务,促进失业人员充分就业上有新的突破。要对照创建标准,从健全制度、完善台账、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确保创建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摸清底数,健全台账,建立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建立健全申报登记制度、入户调查制度、访谈制度、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全面了解掌握社区内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状况)。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愿望清、培训意向清、岗位需求清、家庭情况清。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基础台帐,并根据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更新。

三、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促进失业人员充分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重在实效,切切实实解决社区内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以创建为载体,全面落实区政府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挥政策优势,鼓励和引导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发挥社区优势,开展社区就业援助,定期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就业愿望与要求,建立就业帮扶工作网络,实行分片包干,分类指导,落实帮扶工作责任‎制。按照“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发现一户,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的要求,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基数归零。积极配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推荐他们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组织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来。

四、加强宣传,营造创建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创建工作的有关政策和主要内容,使社区内失业人员都动员组织到创建活动中来,形成人人关心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发挥社区优势,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利用社区网站、宣传栏及时进行发布,使失业人员不出社区也能就近就便找到工作,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6:社区XX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充分就业特色工作汇报

2011年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方洪的指导下,利民社区开展充分就业工作,加强和创新了社会管理,实施了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工作。怡和新城C区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1178户,共计4174人,劳动力1575人、就业1536人,就业率达97.5%。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职责,细致分工

我们把社区人力资源入户调查作为充分就业的工作重点,为详细掌握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情况,社区将18名工作人员进行分组,书记、主任作为总负责人、三位小区劳动保障专职人员作为组长,把工作人员分到每栋每单元每户进行C1区、C2区、C3区的入户摸底调查。在摸底过程中,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进家入户。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

二、高度重视,街办督查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方洪带领张继红、万顺富、周洪龙、肖文斌等新市民服务中心同志,每周到社区进行抽样督查。肖文斌为C区抽样督查员,调查社区分组工作人员是否对未就业人员进行了就业服务,是否确实了解了失业人员的最新动态等情况。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逐一对未就业人员进行电话联系,登门询问,还对情况不实的未就业人员进行登记。同时要求社区小组工作人员对情况不是很清楚的未就业人员,进行再次的走访调查,做到基本情况准确无误。

三、实名收集,定向服务

根据入户调查的实际情况,怡和新城C区有未就业人员282人,其中C1区155人,C2区55人,C3区72人,和不同的个体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对未就业人员量身定做培训、就业指导。通过开展劳动就业个性化服务、订单式就业服务、推荐式就业服务,在街道和新市民服务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未就业人员技

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得到了提高,从而使社区实现了充分就业。

四、试点工作,卓见成效

上一篇:父亲节你会送礼吗?下一篇:高二期中考试后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