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2024-04-10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精选7篇)

篇1: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础理论课学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三)临床血液学检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四、课程体系设臵

(一)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 1.自然辩证法 18 1.5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3 3.英 语 144 12 4.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70 5(二)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

1.检验与临床 30 2 2.临床实验室管理 30 2

(三)专门课程

课程名称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 2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2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社会科学部 社会科学部 外国语言学系 公共卫生学系 开课单位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开课单位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5.临床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6.临床输血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四)公共选修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科研方法 15 1 公共卫生学系 2.文献检索 15 1 图书馆 3.医学行为学 15 1 心理学系

(五)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今日临床检验学》、《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国第七版)。

五、培养要求

(一)临床专业理论与诊疗技能训练(一年半)1.核心课程、专业英语学习及要求(半年)

临床检验诊断学核心课程及专业英语学习,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考核以试卷考试方式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每门核心课程考试合格可获得2学分,专业外语考试合格可获得1学分,不合格者将延长学习时间,并进行补考。

2.临床诊疗技能基本训练及要求(一年)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研究生通过培训,掌握本专业各种检测项目的基本实验诊断原理、方法与技巧,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解释等;了解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培训方法:在临床实验室及相关科室小范围内轮转,每轮转完一个科室,由科室指导小组对其进行定性考核,并填写转科考核表,考核合格者方可出科继续轮转。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应注重文献检索、搜集资料、数据处理、方法学评价、循证检验医学等临床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独立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轮转全部结束最终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及撰写论文阶段。

轮转科室具体时间安排及要求:

轮转专业包括临床检验学基础、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内科、儿科、传染科、急诊科、普外科等。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至少20次,参加科室巡诊4次。临床检验实验室(2个月)要求掌握:

1.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2.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各项血液分析参数的应用及结果解释;自动血球计数仪校准、操作、保养和维护,血细胞直方图分析,临检血细胞分析的质控与作图,方法学评价。

3.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的变化;疟原虫检查,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4.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5.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泌尿系疾病的尿液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尿妊娠试验。尿液24h蛋白及糖定量,乳糜尿检查,本周氏蛋白检查,Addis计数,含铁血黄素检查,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6.自动尿液分析仪校准、结果分析、操作与保养,尿液自动分析仪应用及尿液质控、临床应用评价。

7.大便外观描述及显微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粪便特点及鉴别诊断,大便潜血试验,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8.脑脊髓液外观、颜色、透明度、蛋白、糖、氯化物测定,细胞计数与分类,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脑脊髓液的鉴别诊断,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9.浆膜腔积液外观、颜色、比重、蛋白检查及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10.临床检验的国内外进展。临床血液学实验室(2个月)要求掌握:

1.骨髓涂片、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分析,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MICM分型理论及临床应用以及国内外血液学方法的新进展。

2.止血与血栓的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稠度(全血及血浆粘度)测定、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小板粘附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凝血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2个月)要求掌握:

1.各种生化标本(血、尿、脑脊髓液、体腔液)的采取,保存与处理。

2.各种生化试剂配制(称量、pH校正、配制、保存)。3.自动生化仪的操作、保养。

4.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理论及失衡的判断。

5.所有生化检查项目的方法学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和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6.血清酶学理论,酶动力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实验设计及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7.代谢物酶法及化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及实验设计,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8.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

9.生化质控图绘制X、SD、CV计算,生化室内及室间质评指标、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临床免疫实验室(1.5个月)

要求掌握:

1.免疫原及抗血清的制备,效价测定的方法;酶免实验、荧光免疫实验、凝集实验的原理,检测方法和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2.全自动酶标仪的原理、操作、维护与保养。3.速率散射比浊测定仪的原理、操作、维护与保养。4.免疫电泳技术。

5.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甲肝、丙肝、和戊肝病毒抗体测定。

6.甲胎蛋白(AFP)、梅毒血清学检测(RPR.TPHA)。

7.血清肥达氏反应、外裴氏反应、冷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验、囊虫抗体E1A法测定、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检测。弓型虫抗体、风疹病毒抗体、CMV及EBV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8.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

9.肿瘤标志物的检测:CA15-3,CA19-9,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0.5个月)要求掌握:

1.PCR的理论及基因扩增仪的应用。

2.HBV-DNA,HCV-RNA,HPV-DNA等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及临床应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2个月)要求掌握:

1.各类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形态学、致病性及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2.各种标本的采集、培养及检验程序(血、脑脊液、痰、尿、便、胆汁、脓汁、胸腹水、分泌物)。

3.各类细菌检查的流程、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4.病毒的分类、特点、遗传变异和致病性。

5.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判定指标、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6.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原理、结果的解释和影响因素,体液抗生素浓度与杀菌水平。

7.微生物检查标本的采集与评价、各种染色方法。8.各种培养基制备。9.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0.血培养仪、CO2培养箱及厌氧培养的操作。11.细菌鉴定仪的使用。输血科(2个月,其中血站1个月)要求掌握:

1.临床输血检验的工作流程、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2.临床常规输血检验,抗人球蛋白介质和酶介质配血。3.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4.红细胞血型的发生及相关理论。

5.白细胞血型中关于HLA的理论及其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意义。6.新生儿溶血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7.献血员的健康筛查、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

8.采血技术和血液保存。

(二)考核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要求,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转科总平均成绩≥60分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不能申请临床能力毕业考核。具有两年检验科工作经历的人员,经考核合格,临床诊疗技能基本训练可缩短半年。

(三)培养方向专门研修(一年)1.专门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及要求

专门课程学习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考核以试卷考试方式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每门专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可获得2学分,不合格者将延长学习时间,并进行补考。

临床教学实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参与临床教学工作时间累计不能少于三个月,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研究生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可获得1学分。

六、导师职责与指导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坚持导师具体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指导小组一般由3—5人(含导师)组成,成员应为研究生培养所需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主管技师。指导小组由教研室和导师共同研究提出成员名

单。

七、科研训练

研究生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病例或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该病例报告应与应用医学检验方法进行实验诊断或评价有关。科研工作不能占用临床训练时间。

八、毕业考核

(一)考核内容:

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理论、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其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按二级学科命题,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扎实、规范的临床操作和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二)考核标准:

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三)考核方式:

由本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成立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由5-7名具有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技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3-5名)组成。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可获得4学分,考核在第六学期开始前完成。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延期毕业。

九、学位论文

课程考试不及格,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及毕业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并延期毕业。

(一)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

(二)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三)学位论文应体现出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篇2: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一、内容要求: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对照《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求达到的临床工作水平,对博士期间临床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房临床工作:临床轮转情况,三级学科培养情况,担任住院总医师情况。

2.随师门诊情况。

3.教学科研工作:课堂教学、临床带教,指导培训下级医师,参加学术会议情况,参加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及参编著作等情况。

二、格式要求:

1.字数一般为5000-8000字。

2.正文格式要求参照《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规范》中相关要求,双面打印。

3.封面用白色铜版纸,格式如下。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临床工作总结

研究生姓名

导学研

****年**月**日

师科究

姓专方

篇3: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自研究生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猛,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培养质量的下滑。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最高层次,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1]。近年来,为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开题报告、中期筛选、盲审和抽检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被用来保障和监督博士学位论文质量[2]。制度保障无疑从行为者的外部因素来激励和约束行为者,但并不是直接发挥行为者的主体性作用,而一切外因其作用都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因此如何从行为者自身的视角来探寻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研究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价值哲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行为是有价值的,才会积极和努力地去从事和完成它[3]。这表明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感越高,其努力程度就会越高,反之则会较低。博士生作为研究行为者,其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行为的积极和努力程度将取决于他对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价值感。因此,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将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4]。

据统计,从1999至2008年的10年间,教育部共评选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84篇。从学科的角度看,工科博士学位论文所占比例最大,占全部优秀论文的三成以上(共357篇,占36%)[5]。这一现象是否与工科博士生的论文价值感有关?工科博士生认为他们所从事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有价值吗?价值感有多强?受哪些因素影响?笔者力图从一个行为者的视角,了解工科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分析影响它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提高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乃至培养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有关研究认为,人的行为价值可以分为预期行为价值和实际行为价值。预期行为价值就是对将来行为的价值判断,是对未完成的满足价值的事先预期判断。实际行为价值就是对已经实现的行为价值的判断。然而真正决定人的行为的仍然是预期行为价值。因此对于一个研究的行为者(博士生)而言,他从事论文研究的努力和积极程度将取决于他对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价值预期[3],也就是本文中的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

回顾有关文献,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从个人所处的一些外部环境和条件来阐述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制度、选题、导师指导、学术氛围等等,而从一个研究学习者自身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还只偶见于少数文献。比如,对论文的研究兴趣是博士生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的重要因素[4];导师的指导水平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以及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通常和导师承担的课题相关[6]等。这表明研究兴趣、导师指导、课题相关程度等因素似乎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关联性。然而这些因素并不直接对博士论文质量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研究行为者自身的积极努力去完成。博士生积极努力的程度则取决于他对所从事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对论文的论文价值感。

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处理数据,模型由因变量、控制变量和自变量构成。数据处理和线性回归均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研究数据来自A大学,该校属于典型工科研究型大学,是中央部委直属的“985工程”大学。2009年6月,通过校研究生院对在校博士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908份,回收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为56%。调查涵盖了11个院系的博士生,且覆盖大部分学科门类。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点式量表进行测量,从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因此大部分变量为连续变量。

研究的因变量是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是博士生对其将完成学位论文的价值大小的预期,属于连续变量。研究的控制变量为学生的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级和年龄。研究的自变量为研究兴趣、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个人发展关联度。研究兴趣是博士生对其将完成的学位论文的内容感兴趣的程度。课题关联度是博士生学位论文与其导师所承担的课题的关联程度。导师指导满意度表示博士生对其导师指导论文的满意程度。个人发展关联度表示博士学位论文与其个人未来发展的关联度大小。这四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

三、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性别变量:由于A大学属典型的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大,占73.8%,女生占26.2%。年级变量:1年级占25.2%,2年级占22.3%,3年级占24.9%,第4年的占16.5%,第5年的占11.1%。年龄变量:25岁以下占23.1%,25~35岁占72.6%,35岁以上占4.3%。研究兴趣变量:均值为4.04,标准差为0.76,表明博士生对其论文内容的研究兴趣还是比较大。课题关联度变量:该变量的均值为4.11,标准差为0.81,表明博士学位论文与导师课题的平均关联度比较高。导师指导满意度变量:该变量的均值为4.05,标准差为0.88,表明博士生对导师的论文指导的满意度水平普遍比较高。个人发展关联度变量:该变量的均值为3.83,标准差为0.97,虽然该变量的均值不及以上几个变量高,但还是显著高于理论期望值3,表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与博士生的个人发展有较高的相关度。从博士生对其论文的价值感上看,均值为4.02,经单样本T检验显著高于理论期望值3,这反映博士生对其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比较好。

(二)回归统计结果

本研究回归分析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在模型(1)中进入性别、年级和年龄三个控制变量。第二步,在模型(2)中再进入研究兴趣、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个人发展关联度等四个自变量(参见表1)。

注:*表示p<.05,**表示p<.01

模型(1)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博士生的个人特征中,性别、年级和年龄三个变量均没有对其学位论文价值感构成显著影响。这表明男女博士生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样,不同年级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价值感也没有差异。

模型(2)加入了自变量,结果显示,这三个自变量中的性别和年级依然不显著,而年龄这个变量变得显著了(p<.05),其回归系数为负值(-.073)。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加,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价值感呈现下降趋势。模型(2)的拟合指标为0.508,是比较好的。

模型(2)中,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变量的基础上,四个自变量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发展关联度和导师指导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随着博士生学位论文与其个人发展的关联度增大,他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也将增加。个人发展关联度增加一个单位,学位论文价值感将增加31%。同时,随着博士生对导师指导学位论文的满意度的增加,他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也将增加。对导师指导学位论文满意度增加一个单位,学位论文价值感也将增加31%。其次是研究兴趣,随着博士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兴趣的增加,他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也将增加,对论文内容兴趣每增加一个单位,其价值感将增加19%。最后是课题关联度,随着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与导师课题关联度的增加,他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将增加,关联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价值感将增加11%。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整体而言,博士生的论文价值感的平均水平较高。这表明大多数工科博士生认为自己的学位论文将对该研究方向产生较大价值,这可能是工科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原因之一。就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个人发展关联度是影响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价值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这意味着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价值感会受到其本人未来发展方向和其导师指导的满意程度影响。如果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该论文作者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密切联系,那么他的学位论文价值感就较高,反之则较低。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内容,如果博士生在未来的工作内容与当前的学位论文有一定的关联度,那么他会认为他所从事的学位论文研究比较有价值,反之则感到较无价值。因此建议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上提高其研究内容与博士生未来发展(比如就业方向、职业选择)的关联度,增加博士生在该学位论文研究上的积极投入,进而有益于提高其论文质量。

(二)导师指导满意度也是影响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价值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博士生对其导师指导的满意度较高,那他的学位论文价值感就越高。这表明博士生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认同程度越高,他的学位论文研究价值感也越高。这可能与导师和博士生交流沟通的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导师与学生沟通和指导比较多,研究生对其导师指导的认同程度也较高,从而对导师指导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的价值认同也就越强。因此改善博士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加强与博士生的沟通和交流,将有助于博士生体验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价值,而有益于提升论文质量。

(三)研究兴趣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价值感的重要因素

博士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感兴趣的程度越高,他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就越高。该结论不难理解,因为如果研究内容是他有兴趣的内容,那么他会更容易感到研究的价值所在。因此,建议加强博士学位论文与博士生研究兴趣的联系,提高其价值感,促进其更加积极地完成学位论文,提升研究质量。

(四)课题关联度则是影响最小的因素

学位论文与导师承担课题的关联度的影响并不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重要,反而是最后一位的影响因素。博士生认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与导师课题相关,就预期自己的学位论文价值越大。因此建议学位论文选题尽量与导师承担项目课题相关联,增强其论文价值感。

(五)年龄因素是本研究的控制因素,也是显著影响博士生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个人特征因素

年龄因素对博士学位论文价值观的影响是负向的,也就是说,博士生年龄越大,他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就越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其社会阅历也在增长,他个人的价值就越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学位论文的价值感降低也较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博士生学位论文价值感的培养,比如将学位论文与其目前从事的工作(个人发展)相联系,增强他对论文内容的兴趣和预期价值等。

(六)性别、年级并不影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价值感

就是说男女博士生、不同年级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价值感之间并不存在差异。

价值哲学研究认为,当个人认为自己要从事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就会积极和努力地完成它,因此价值感对于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和作用。本研究认为以上这些因素(性别和年级除外)都显著影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价值感,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以及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建议。从整体上看,这几个因素都与博士生学位论文价值感息息相关,然而有些因素之间可能也存在一些冲突,比如个人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与导师承担课题可能存在差异和不协调。因此如何能在导师指导博士生学位论文时妥善、合理地协调这些因素的关系,使得这些因素都能为提高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一致性服务,是后续研究需要进行努力的方向。

摘要: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 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 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吴志远, 胡双启.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对策与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3) .

[2]胡水清.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实践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01) .

[3]石明.价值意识[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90-92.

[4]罗群, 申功璋.对提高本校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思考——从10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得到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1) .

[5]陈立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02) .

篇4: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学位[]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现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印发给你们。有关培养工作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篇5: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南方医科大学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即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结合临床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内科学 1)心血管病

2)血液病 3)呼吸系病 4)消化系病 5)内分泌与代谢病 6)肾病 7)风湿病 8)传染病

2、儿科学

3、老年医学

4、神经病学

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6、皮肤病与性病学

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8、临床检验诊断学

9、外科学 1)普外

2)骨外 3)泌尿外 4)胸心外 5)神外 6)整形 7)整形 8)烧伤

10、妇产科学

11、眼科学

12、耳鼻咽喉科学

13、肿瘤学

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5、运动医学

16、麻醉学

17、急诊医学

18、中医内科学 3

19、中医外科学 20、中医骨伤科学

21、中医妇科学

22、中医儿科学

23、中医五官科学

24、针灸推拿学

25、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26、中西医结合临床

27、输血医学

28、临床病理学

29、全科医学

三、招生对象 具有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历,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弹性学制,3-5年。4

2、学习形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形 式。

3、时间安排:(1)全日制学生按照学校在校研究生管理规定,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入学后前三个月集中进行,课程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2)非全日制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其它业余时间上课,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前3学期。修满规定学分后进行专业实践和专题论文研究。

五、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包括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生物统计学、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5门。另外结合所学专业及临床工作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再选修至少2门课程,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课程设臵学时数学分小计备注

英 语605 生物统计学705 学位社会主义理论与 36220 课程实践 必修课程,必选 2005专业课 1003专业基础课

181自然辩证法必选其中1门

思想1 政治181马克思主义与社

理论会科学方法论 选修课 免疫学进展242.5

分子生物学212 临床解剖学151.5 细胞信号转导机 151.5

实用病理学151.5 神经生物学151.5 高级医学微生物

121

选修

121新药评价 课 高级病理生理学242 医学发育生物学121 药物研究与发展121 SPSS软件应用303 临床科研方法182 医学信息获取与 333 管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202 循证医学121

生物信息学

242

免疫学实验644 细胞培养技术453

分子生物学实验403 医学实验动物学503

现代仪器分析与303 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303 组织学基本技术202 抗体技术403 实验室安全303 放射性核素在医 303 学科研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303 神经电生理学202 神经生物学实验202 心理学专题讲座202 病.证的对峙与 60.5 反思 卫生法学91 卫生管理30.3 项目管理概论30.3 7

非营利组织的人

30.3

力资源管理

六、培养方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按照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实行导师组培养,即在导师及临床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采取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在二级学科内以临床轮转的方式进行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总时长约12个月,临床轮转科室数量不少于3个(含导师所在学科科室),其中导师所在学科科室学习时间不少于9个月,导师所在学科科室外的相关学科轮转时间应集中安排,每个学科轮转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对研究生入学前已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学科不再进行重复培训)。

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培养应按照《南方医科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第一阶段的要求(二级学科规范内及其它相关学科)进行。研究生轮转期间,须在轮转科室聘任临床指导教师(主治医师(含)以上职称),具体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工作。每个科室轮转结束后,科室应对研究生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轮临床训练。

七、考核方式 8

按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外语水平、临床培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考试或评估。1.思想品德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具有较强的学科发展意识。2)献身科学、诚实守信、勤奋严谨、开拓创新。

3)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与医德修养。2.外语 参加学校外语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能够熟练阅读专业文章。3.课程考核

研究生必须按照学校规定修够学分,并通过所有课程考试。4.临床培训考核 要求临床能力考核必须合格。5.教学能力

熟悉教学过程,能够教授小班课。6.科研与学位论文 9

发表论著,达到学校对文章的具体要求,答辩由答辩委员会评定。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可以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临床研究、与临床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以及与相关医学发展有关的医学研究。2.学位论文应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3.学位论文要能够体现出申请人已经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学位论文中的实验内容要求设计合理、思路可行、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九、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答辩

1)按学校规定由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

2)答辩程序中临床型研究生加入临床答辩。2.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具备的条件

1)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修满规定学分。

2)通过开题论证报告。10

3)通过研究生中期考核。

4)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前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著或参照《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论文暂行规定》要求发表论文。论文要求如下: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必须是第一作者(对于有并列第一作者的中文学术论著,只认可排名第一位的作者),并且是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作者单位必须是南方医科大学。

6)硕士研究生确因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需要而不便发表学术论著,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完成课题研究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导师提出申请,由导师在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陈述理由,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也可以不发表学术论文而授予硕士学位。7)为鼓励硕士研究生延续和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争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著,对于毕业当年考取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如已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完成课题研究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导师允许其不发表学术论文,可申请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8)学位论文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或5位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委员会专家应以研究生导师为主。3.学位授予 11 1)按《南方医科大学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办理。

篇6: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内 科 学(100201)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总32学分)

(一)学位课程(22学分)

1、公共学位课(6学分)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学时/1学分

自然辩证法 18学时/1学分 英语

72学时/4学分

2、学位基础课(9学分)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分子生物学 36学时/2学分 临床流行病学 54学时/3学分 卫生统计学

72学时/4学分

3、学位专业课(7学分)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临床药理学 36学时/2学分 临床免疫学 36学时/2学分 内科学

54学时/3学分

(二)限制性选修课(2学分)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

36学时/2学分

(三)临床试轮训与必修环节(8学分)相关学科

(一)轮训 2学分 相关学科

(二)轮训 2学分 本学科轮训 3学分 专业英语 1学分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二、临床实践

1、时间安排

1~18月,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完成三个专科的轮转(每个学科轮转4月,含指导教师所在的科室)。19~-32月,定在一个专科学习,期间可经专业导师小组安排轮转相关科室(2~4月),并有所侧重地加以培养,期间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33-36月,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临床能力训练要求

1)掌握普通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内科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2)做到全面准确询问病史,认真仔细体格检查,掌握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正规书写病写,全部病历质量必须达到甲级要求(按三甲医院要求)。

3)熟悉内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4)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比较熟练地掌握内科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包括体外心脏按压术、电除颤、人工呼吸、药物复苏、抗休克。7)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独立进行重症监护,包括心脏监护、呼吸监护、给氧等。8)掌握常用的内科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吸氧、心电图检查、腰穿、骨髓穿刺、胸膜腔和腹膜腔穿刺等。

9)熟练掌握常见心电图、X线平片,了解B超、CT检查适应证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0)了解各种内窥镜的检查技术,如:胃镜、结肠镜、纤支镜的检查指征及临床意义。11)掌握各种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正确用法。

3、临床实践的管理

内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内科学硕士专业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管理并考核,轮转期间,以直接管病房病人为主,分管5~8床,由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由其指定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具体指导,按各专科要求,完成要求掌握的病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每位研究生轮转期间应同时填写医疗工作记录本,并由指导医师签字。

三、各方向培养要求:

A方案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B方案为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一)心血管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常见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常见心脏病急诊如心脏骤停和阿斯综合症、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失常等。

要求了解: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分类。上述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处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洋地黄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要求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12导联心电图操作,识别心电图中伪差与假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左右心室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低血钾、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起搏心律、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常见心脏病X线图片的诊断。常见心脏病的心超征象的诊断。

要求了解: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常用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如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电图等。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4)操作考核

12导联心电图 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合并症等),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的种类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2、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能力,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熟练进行食道调搏20例以上

4、掌握心包穿刺术,心脏电复律术。协助临时人工起搏5例以上,积极参加心衰、心梗等危重病人抢救20例以上。

5、独立诊断各种异常心电图200份以上,能初步诊断异常起声心动图30例以上。

6、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带教工作。

7、参加专科住院总医师工作(6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二)血液病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脾机能亢进,成分输血及输血反应。

要求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上述各类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溶血性贫血分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止血和凝血机理,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实验室诊断(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及治疗;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药物治疗和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分期诊断依据和治疗。成分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

要求了解:MDS的分类及治疗原则;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患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和判断。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骨髓穿刺术及活检的技术和适应证、禁忌证。

要求了解:各种溶血、出凝血实验室检查的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4、操作考核选项:骨髓穿刺术 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科基础知训、理论,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如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意义,BMT和PBSCT的适应证等。

2、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能力,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积极参加出血性疾病、急性溶血等危重病人的抢救10例以上,熟练掌握贫血与出血的一般实验检查,熟练进行腰椎穿刺及鞘内注射10例以上,骨髓活检10例以上,能独立诊断各种骨髓涂片50例以上。

4、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带教工作。

5、参加专科总住院医师工作6个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三)呼吸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咯血、呼吸衰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要求了解: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进展及临床使用。

要求了解:上述要求了解病种的有关知识。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动脉采血,结核菌素试验,吸痰、胸片X线阅片、抽胸水、雾化吸入给药方法。

要求了解: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与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活检、胸部CT。

4、考核内容 胸腔穿刺术。

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如败血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抗休克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进展和临床应用等。

2、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处理,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10例以上,掌握肺功能操作和应用30例以上,熟练阅读各种X线胸片、胸部CT片各50例以上。

4、积极参加呼衰、气胸、哮喘、大咯血等危重病人的抢救共计50例以上。

5、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带教工作。

6、参加专科住院总医师工作6个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四)消化内科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反流性食道炎、食道癌、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结肠癌、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及并发症、肝脓肿、原发性肝癌。

要求了解:胃肠道淋巴瘤、腹腔结核、慢性腹泻。

2、理论认识

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生化及功能(消化、吸收、内分泌、免疫);消化系统主要症状及体征,如黄疸、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要求掌握临床病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要求了解:肠结核与克隆氏病的鉴别诊断,腹水的鉴别诊断(门脉性与非门脉性,良恶性),慢性腹泻分类、病理生理及鉴别诊断,腹痛、腹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腹腔穿刺术、胃肠减压、三腔管的使用和适应证、禁忌证。

要求了解:胃镜、ERCP、肝穿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及阅片。

4、操作考核选项:腹膜穿刺术,三腔管使用。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等,如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胃肠动力与胃肠疾病。

2、具备科学的思维办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证的处理,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熟练插三腔管5例次以上,熟练胃镜检查50例以上。

4、积极参加抢救消化道出血、肝昏迷及急腹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危重病人10例以上。

5、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见习带教工作。

6、参加本专科住院总医师工作6个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五)内分泌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各型甲状腺炎。

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甲亢的病因学、临床表现、治疗及实验室表现;糖尿病分型、病因、治疗方法、饮食疗法原则;食物热卡计算及实施要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抢救。

要求了解: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放免法测定激素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内分泌功能试验的原理、定义及意义。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常用内分泌功能试验及测定标本留取要求。要求了解:放免法激素测定操作过程。

4、操作考核选项:糖尿病食物热卡计算。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科的知识、理论,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等,如免疫学指标对Gvaves病和糖尿病诊断分型有预后的意义,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等。

2、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处理,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熟悉掌握放免检查各种生化检查在内分泌中的应用各10份以上。熟练掌握各种腺体功能测定20份以上。

4、积极参加抢救甲亢危象、酮症酸中毒等危重病人10例以上。

5、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见习带教工作。

6、参加本专科住院总医师工作6个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六)肾病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多囊肾)、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

要求了解:肾小管疾病、间质性肾炎、肾脏移植。

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肾单位和肾脏生理功能,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凝剂应用;急慢性肾盂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非透析疗法;血液透析法的适应证。

要求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小管疾病的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治原则。肾脏移植的抗排异治疗。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各种肾功能检查的运用和结果判断,包括改良莫氏试验。要求了解:肾脏穿刺检查,置腹膜透析管。

4、操作考核选项:改良莫氏试验。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科基础知识理论,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如肾脏病的实验诊断、影像诊断的临床意义。

2、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处理、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协助完成肾活检10例以上,参加血液透治疗10例以上,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协助进行腹膜透析5例以上。

4、积极参加抢救肾衰等危重病人5例以上。

5、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见习带教工作。

6、参加本专科住院总医师工作6个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七)传染病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伤寒,肝炎后肝硬化及其常见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肝肾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

要求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水痘、艾滋病、猩红热。

2、理论知识

要求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知识,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伤寒、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特异治疗,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选择。

要求了解: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胸腔穿刺术及腹腔穿刺术。要求了解:肝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

4、操作考核选项:胸腔穿刺术或腹腔穿刺术。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进一步掌握本专科基础知识、理论,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如人工肝支持疗法,免疫功能检测在传染病中的应用等。

2、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处理能力,基本达到专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熟练掌握传染病专科各种特异性血液学检测方法。

4、熟练掌握肝穿5例以上,及时参加抢救高热、流行性出血热及重症肝炎、肝昏迷等危重病人10例以上。

5、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见习带教工作。

6、参加本专科住院总医师工作(6个月),胜任本专科会诊。

7、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感染病科各临床轮转4个月。

(八)风湿科

B:非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要求了解: 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

2、理论认识

要求掌握:本系统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药理和用药原则。结缔组织的解剖、生理、生化及功能,风湿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关节痛、皮疹等常见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自身抗体如ANA、抗ENA、类风湿因子、HLA-B27、抗磷脂抗体、ANCA等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要求了解: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斯蒂尔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骨关节影像诊断方法。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肌肉与关节的检查方法;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要求了解:唇腺活检的方法和意义,适应证、禁忌证;肌电图对肌炎诊断意义;风湿病相关X线检查的阅片。

4、操作考核选项:关节穿刺术;关节的体格检查。A: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

1、在B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专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科的新知识、新进展等,如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疾病活动/缓解的精确评价、最新诊断标准的使用等。

2、具备科学的思维办法和独立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症的处理本专科某些疑难杂证的处理,基本达到内科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熟练关节穿刺术(50例以上),能完成唇腺活检术。

4、积极参加抢救高热、重症狼疮等危重病人10例以上。

5、完成一定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见习带教工作。

篇7: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讲解

关键词: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1 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现状分析

1.1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择起点高、实验技术难度适中的研究课题,是保证研究生在3~5年里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研究所与美国、加拿大博士的学位论文的选题目的均十分明确,能站在学科前沿针对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关键的病理生理环节进行探索,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比较而言国内的选题注重临床,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比如慢性呼吸衰竭中的低氧肺血管重建、急性肺损伤的内毒素结合蛋白等,均能立足于临床呼吸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解决人民健康急待解决的问题。但国外的学位论文更多地立足于疾病机制的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由于受基金资助的影响,以及临床标本的严格限制,一些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并不太高[1,2]。

1.2 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综述与总结

综述性文献是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也是博士研究生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和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基本治学方法。国内的综述性文章能够从阐述结构入手,逐步分析功能、阐释应用,系统性强,与研究论文有很好的相关性。美国一些研究生写的综述一般是指导老师帮助完成的,文献涉及面比较宽,写得很详细,大都是大综述[3,4]。笔者所在所研究生的综述一般要独立完成,消化吸收英文文献过程长,文献也难免欠缺,写得相对简练,应该算小综述。

1.3 论文工作的创新性

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是衡量博士生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对博士论文一般都有明文的或约定俗成的规定,包括博士论文的内容构成、格式、版式、字数等,核心的内容是对博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即独创性贡献,这些与国内的博士培养标准是一致的。纵观国内研究工作,既有所发现,也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通过对HIF介导Canstatin基因高表达体系的建立及其抗肺癌作用的研究,发现分泌型表达载体效果尤佳,HIF介导的分泌表达体系抑瘤效应更为突出,对肿瘤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同时该基因治疗方案可能适用于其他实体肿瘤。国内也改进了一些技术方法,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应该说发展了已有的理论和技术。由于有些检测方法国内开展往往没有仪器,或者缺乏相关的试剂,一些博士研究生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些方法,改进或者建立一些简易可行的装置和小型设备。典型的例子有低浓度一氧化碳和低氧气体处理培养细胞的容器设计和处理方法的建立、HO-2寡核苷酸探针的合成和标记等。

与国外研究论文比较,在方法学上没有明显差异,都是应用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包括载体构建和基因转染的手段。从国外文献看,最为突出的是他们有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应用[1,2,3]国内尚未开展,所以他们论文的创新程度要高于我们。

1.4 论文成果和学术的影响

国内的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包括被SCI收录的论文,其中部分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比如,2000年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低氧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氧化碳作用机制及意义”和“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以后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均发表了1篇以上SCI收录的英文论文,显示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国外的学位论文SCI收录的数目较多,一般第一作者2~6篇,第2~3作者发表6~12篇,发表的杂志的影响因子较高,如J Immunol(国际免疫学杂志)。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科研水平,但也同他们的语言优势分不开,如果不考虑这一点,而盲目追求SCI论文数量,也是不科学的。国外博士生参加国际和国内大会口头报告及论文摘要参加国际和国内大会交流的次数较多,国内博士生也参加上述活动,但次数较少。另外国内尚未重视知识产权,对发明专利的发掘不够,尚未有获得授权的专利。国外的博士研究生由于所在单位重视,往往注重申报专利[2,3,4]。

1.5 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

国内的学位论文体现了博士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呼吸内科专业知识。涉及的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各有侧重,比较全面,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如哮喘、肺血管重建、肺癌和肺损伤的专业理论、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有较好的分析和把握,这与国外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在运用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稍有欠缺,缺乏仪器设备或试剂,研究所的技术积累尚不够,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前沿性方面有待加强。

1.6 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整体上与国外的博士研究生相比,论文研究的难度及工作量相当,比较而言,国内的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6.1 在选题上培养的独立能力

国内的博士生通常是导师指定科室有研究基础的大方向,由研究生反复阅读文献,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与导师多次讨论后,相对独立地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国外的博士生必须参加导师已经中标或有望争取到的基金项目,具体方向甚至要做的指标都比较明确,博士生无法受到此方面的训练。

1.6.2 在寻找科研条件上培养的独立能力

由于国内的实验室通常不能满足学位论文全部工作的需要,所以博士生要到基础研究所甚至校外单位寻找合适的条件、仪器和设备,此间博士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而国外的实验室,实行导师负责制,通常是利用自身的条件开展工作,借用的仪器和项目是很少的。

1.6.3 在协商共享科研资源中培养的协调组织能力

作为临床学位论文,通常要涉及动物模型的制做和临床标本的收集工作,前者需要和科室内部师兄弟和相关科室同学联系,后者需要得到临床工作的医师和技师的帮助。虽然导师作为科室或医院负责人可以给予指导和协助,但是具体的联系和操作及共享标本的方案需要博士生的精心考虑,由此培养了协调组织能力。例如:哮喘动物模型和低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COPD患者血红素氧合酶的检测等。

1.6.4 在整理和研究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的独立分析能力

正是由于科研的创新性,并非导师可以解释一切现象和问题,所以国内的博士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包括理论和技术问题,必须借助国内外文献或互联网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而国外的博士生通常研究的重点在技术问题上。

1.7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1.7.1 论文的逻辑严密性稍差

例如,国内的研究观察到低浓度一氧化碳抑制低氧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是何基因或何因素介导这种变化,就没有深入的研究。国外通常会深入探讨何种介质或何种信号通道介导这种变化。

1.7.2 论文的格式规范性优于国外

国内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统一指挥和规定,论文格式逐年改进,从而更加规范。

1.7.3 论文的语言表达能力相近

均能运用简洁明晰的科学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并能恰如其分的分析实验结果。

2 提高论文质量的策略

笔者所在所从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从小到大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整体培养质量在逐步提高。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与国博士论文外相比各有所长,但论文的创新性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既有博士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导师和学校方面的问题,有的与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同,有的是笔者所在研究所存在的个性问题。许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针对我们的问题强调以下几点。

2.1 引入资格考试,健全合理的淘汰机制

上世纪中期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引入了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实行“宽进严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博士生教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我国博士生仍然是入学考试制度,入学后没有一定的淘汰率,“严进宽出”,缺乏竞争性,不能体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征。引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优胜劣汰”,对实现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博士生具有重大意义[5]。

2.2 重视博士生导师自身素养,建设一流导师队伍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是什么人”。建设和造就一支一流的博士生导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导师的教育理念、责任心和学术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导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与否、指导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高水平的导师一般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经验,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的发展方向。他们严谨治学,对博士生要求严格,鼓励博士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6]。

2.3 深入理解创新内涵,改革现行的博士教育体制

创新是长期实践积累而渐变的过程,绝不是凭空一夜之间完成的。从顿悟出一个新的思想火花至形成创新的系统思维,再上升为新理论或新的技术,就会有更长的过程,甚至是由后人去完成。从孟德尔第一次提出“遗传因子”至克里克和沃森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历时80多年,在不同的国家经过几代人包括数百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当然这是属于划时代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但可以断言有实践积累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创新。目前我国的博士生培养制度中还有些规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成果的出现。比如,很多学校都要求博士生在答辩前必须发表若干篇SCI/EI收录的论文。为了完成发表论文的“硬指标”,部分博士生急功近利,首先考虑的是3年中怎么达到论文发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思考、钻研前沿领域的科学问题。结果就是把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扼杀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也就无法撰写出具有独创性的博士论文[7]。

2.4 改善创新教育环境,促进创新型博士生培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具有熏陶作用。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博士研究生,就必须营造出适宜博士生创新的教育环境。首先营造博士生所在学校的小环境,即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留给博士生充足研究时间的同时,学校要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以讨论学术和实践中的问题为乐趣,在智慧和智慧的碰撞中激发创新灵感,增长创新意识。其次是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创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环境。创新源于兴趣,始于问题,成于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养,博士生应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最后还要创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融入其中,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创新能力[8]。

2.5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博士教育国际化

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不仅能使博士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博士生教育要立足国际视野,大胆吸收国外优秀生源、适当鼓励国内生源输出,参与博士生国际课题的合作研究与学位联合培养,促进博士生的科研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导师应安排博士生参加大型和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参考文献

[1]Barbara Anne Stout.The Role of the JAK/STA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the Biology of the Human Eosinophil.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USA,2003.(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2]Monisha Cough Scott.The Contribution of Cat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s to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to Bacterial Infection.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Canada,2005.(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3]Hoon Sung Jeh.Analysis and Design of Exogenous Nitric Oxide Delivery to Pulmonary Arterio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USA, 2002.(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4]Stephen David Hess.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nterleukin - 12 - Induced Suppression of Human Lung Tumor/til Xenografts.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USA,2003.(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5]杨庚,杨健.对美国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的分析与借鉴.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6(2):35—39.

[6]叶松,蒋国俊,张磊.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5(3):72—74.

[7]王建梁,郭亚辉.英国博士论文“独创性”标准的研究及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6(7):15—17.

上一篇:5的相邻数中班下一篇:2018年度的工作计划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