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青春征文]拼了青春

2024-04-22

写[青春征文]拼了青春(共8篇)

篇1:写[青春征文]拼了青春

拼了青春才叫帅气作文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我们常会羡慕优秀的人,总是以为他们天资聪颖,才艺超群,却从未想过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他们走过的曲折与坎坷。

本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纪,我们意气风发,我们精力旺盛,然而却在做着挂QQ、刷微博、逛网店、打网游这些80岁都能做的事。我们,对得起青春么?

我们年少,我们轻狂,无论起步多晚,只要肯奋起直追,那么无论何时,都来得及。其实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然。没有人会不顾虑,或者说很少有人能抛弃一切赴全力学习,既然如此,成功的人总是极少部分,我们,为什么不属于其中一员?

“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这段话我非常喜欢,在今后的日子里,它会一直激励我,助我走过人生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若想成为非常之人必须学会吃非常之苦,不然的话岂不人人都能成功?这世界哪来的三六九等?更何况,我们能坐在这样温暖安静的教室里学习,不需要考虑柴米油盐,也无需太多闲杂世事,怎么称得上吃苦?

你要青春干嘛?实现梦想。难道不是么?成日躺在床上玩手机能实现梦想?不能。

恰同学少年的我们,可别在最能学习的时候选择恋爱,别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别辜负了青春年华,青春是易逝的,人无再少年。

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你不能放弃,也没有资格放弃,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你甘心他们永远都站在晨光中那个你只能眺望的远方吗?

我们风华正茂,我们血气方刚。天气正好,太阳正晴,为自己,为未来,拼现在一把,过一段帅气的青春!

篇2:写[青春征文]拼了青春

我伫立在高高的山岗,默默注视着那一轮新日爬上穹苍,和煦的暖阳映红了我的脸庞,也照亮了我的肩膀。飘渺的白云与娇嫩的鲜花一齐微笑。我的青春,不再迷惘,在这火热的夏天,华丽绽放……

青春=活力+向上

依旧是碧绿的草地,依旧是橙红的跑道,少年的身姿却愈发矫健。我们班男女同学在毒辣的阳光下迅速分成两队,将要进行一场“腥风血雨”的篮球大pk。男方叶队长与女方姚队长面面相觑,似乎要把对方吞噬一般。硝烟顿时弥漫了整个“战场”。

随着口号一声令下,女方快速夺球,一个拦截,一个旋转,果真把球抢入手中,女生们一齐唰唰鼓掌。说时迟,那时快,球已经传给了我。我左右防守着,柔和的风从我耳边呼啸而过,接着便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全场都屏息凝视,眼看就要击中篮筐,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叶队长给扣了下来。球啪得一声落地,女孩们的心也凉了半截,个个像打了霜的茄子一样蔫了。一旁看热闹的男生则欢快地叫喊着。

“你们别得意,还有半场呢!”姚队长镇定地说。

“是吗?我们拭目以待!“男生们热情洋溢地回答,”不过到时候你们输了可不许哭鼻子。“

“当然!”全班女生信誓旦旦地应道。

于是,小小的运动场上又出现了活跃的身影。

青春的.阳光,正在悄悄地流淌……

青春=自信+勇敢

班会课堂,一片安详。

我慢条斯理地走上讲台,心中却是一片翻云覆地——胆小自卑的我将要上台演讲。虽然已经拟好了讲稿,虽然已经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了无数次,但无边的恐惧还是侵入了我的脑海。面对着台下几十双期待聚集的眼睛,我的手心不禁捏了一把汗,茫然得不知所措。

我苦恼,窘迫,后悔自己举手要逞强,正犹豫着要不要放弃时,站在一旁的老师却突然鼓起掌来,好像看出了我的紧张,指着我对班上说:“人家也是第一次上台,我们也要欢迎一下啊!”霎时,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疑惑得看着老师,但她却对我温柔一笑,仿佛在说:“你可以的!”

我也笑了,信心倍增,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们展示我的才艺。那次演讲很成功,我也深获老师的赞赏。

我终于明白,战胜恐惧的唯一力量,就是勇气。

我也知道,是青春的爱和鼓励给予了我信心与勇敢。

青春=梦想+拼搏

我坐在一个角落,潜心钻研着世界未解之谜的答案。我知道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年少的轻狂与不羁却总促使我去梦想。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大雅之堂,光荣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和芬芳的鲜花;我梦想着未来的自己将永载史册,受万人瞩目……但梦想不是幻想,我知道,现在的我,与第一名的距离。

我抬头,茫然地看着远方,那一条光明的希望之路此刻正布满荆棘,崎岖不堪,磨损得已望不到前方的路。我在现实的爪牙下低头不语。

难道就这样自愿沉沦,丢下自己的梦而坠入于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吗?不!我不甘心!

于是,那颗枯燥干涸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灿烂的火花,那死气沉沉,了无生机的大脑又重新注入了能量。

我从书店抱回来一摞摞厚重的参考书,从零学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因为老师说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我拿着唯一的压岁钱去报了作文补习班;因为老师说数学多做题才能提高,所以我每天在台灯下演算;因为老师说学英语最重要的是要能看懂英文,所以我买了几本英语名着对着英汉字典细细啃读……我用自己的泪与汗书写着青春的篇章,我承认,在梦想这条路上,我犹豫过,彷徨过,但我并不懊悔。即使这条路困难重重,也要笑着走完。

这个骄阳似火的夏天,我已扬帆起航。

青春不老,我们不散。愿青春的每个日子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其实,无怨无悔,才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初二:xxx

点评:关于青春,你会做何诠释,是阳光,是悲伤,还是勇敢,这些都是青春的一个符号,小作者用一场运动会的过程为我们诠释了多样的青春,结构的完整,语言对话的精彩,细节的描述,环境的点缀,都让这些多样性构成了独具魅力的青春!

关于青春,我们有过太多的诠释,过多的诠释,会失去重点,也会让文章显得杂乱无章。作者完全可以选取青春的不同面来为我们诠释,有对比才能让文章更加出彩,这便是青春最美好的意义!

篇3:柔肩扛大旗红袖写青春

我校建于2006年8月, 是宝鸡市教育局一所直属小学。刚刚退休的老校长, 7年来带领着我们60多位教师, 一起经历了学校创业、发展、提升的整个过程。如今学校到了快速发展提升期, 他却退休了。学校的很多硬件设施还没有完成, 上级领导力求宝小成为名校的愿望还没有实现。陈校长手中的接力棒, 有责任, 有压力, 有担当, 更要有创新。

博爱

41岁的她, 每天清早七点准时来校, 等把一天的工作全部安排妥当, 她就会开始在教学楼上巡视, 看看孩子们清早的学习状态, 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见到每一位和她打招呼的孩子或教师, 她都会面带微笑, 说声:“孩子们好!”“XX老师, 早上好!”因为她知道, 微笑是艺术, 是态度, 校长的微笑更能彰显人格的魅力。

自陈校长来到我校, 只要听说哪位教师或教师的亲属生病, 她再忙也会抽出时间亲自登门看望, 她视学校的每位孩子为自己的孩子, 每位教师为自己的亲兄热妹, 对教师的父母更像自己的亲人。

满天繁星时, 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繁星满天时, 她踩着月光回家。寒来暑往, 她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以上, 超负荷的运转为我们抒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创新

教育家首先是思考家。她说:“如果想要减轻孩子的脑力劳动, 就要让孩子走到书架跟前去, 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孩提时代的挚友。”顺着这条思路, 我校的“图书漂流活动”已经启动, 教学楼东、西、南三个公用图书架早已经成为孩子们休息放松的好场所。班级图书角更为孩子们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课间打闹嬉戏的孩子少了, 书虫多了。

为了拓展学校德育教育空间、更新德育教育观念与方式, 她根据学校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 设计出宝鸡实验小学“研学旅行”路线图。孩子6年的小学生活会有12次以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 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 丰富知识, 加强沟通, 建立友谊, 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增加对集体生活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这一思想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带领学生做体察人的旅游, 在这种旅游中, 你的学生将获得无价的精神财富”。

今年的4月底到了本学期第十周, 按往常的惯例学校该进行期中检测, 各班老师们已经开始给孩子们加班加点辅导。但陈校长却提出:“深入落实‘减负’文件精神, 我校本学期不统一进行期中检测, 各班老师根据自己教学情况, 随堂检查孩子们前半学期学习情况。”孩子乐了, 教师负担一下变轻了, 家长们说“这校长就是不一样, 有创新!”

震撼

她从延吉学习回来, 掌握了信息卡的使用方法。为了将这一方法巧妙灵活地教给老师, 陈校长可谓是匠心独运。她没有把使用方法直接抛给老师, 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 在讲解中国书画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将这一方法巧妙渗透。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屏幕上出示“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四个选项:A (甲骨文) B (金文) C (行书) D (隶书) , 请教师用手中的ABCD四张信息卡来选择, 结果四种答案都有。这时候, 她才道出了使用信息卡的真正用意。在课堂教学中, 孩子们总会在学习中出错, 使用信息卡不但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同时又保护了那些出错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做了铺垫。在她的讲解下, 教师既掌握了信息卡的使用方法, 又了解了中国书画发展渊源, 一石二鸟。会后, 每位老师只要提到陈校长的这节课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两个字“震撼!”

陈校长来校一年, 给我们讲过类似的课已经有五节, 《坚持就是超越》《做快乐的教师》《家长会讲什么》……每节课都让教师耳目一新, 豁然开朗, 真希望这样的课能经常听。

坚韧

今年4月12日学校突然接到上级电话, 14日要来学校检查双高双普验收工作。天哪, 办校8年来, 由于我们属于是市直属小学, 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检查, 况且这项工作之前还有一系列的创强、创先等工作才能是双高双普的验收。这项检查工作还有具体的考核细则, 要想取得验收成功最迟也要在上学期做好各方面硬件建设, 一天半的时间又能完成多少任务呢?陈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只说了一句话:“检查就是促进我们的工作。”14日清早省上检查团第一个到达我校, 意见征集、问卷调查、资料查阅、查看部室, 两个小时的功夫就检查完了, 结果可想而知。周六检查团又专门召开所有检查学校的通报会, 毫无疑问, 我们的硬件和校园建设远远不达标。她在教师大会上反馈检查团意见时说:“当我听到实验小学名字时, 背上的汗就大颗大颗往外冒。”她的紧张我们可想而知, 我们更能想象到她当时着急、担心的表情。“今年秋季还要回访, 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影响了整个金台区的创建工作。”

再回头看看她曾经呆过的学校, 那是一所区级重点小学, 更是一所投资几千万元的新建校, 学校部室齐全, 硬件建设应有尽有, 开放的阅览室、孩子们喜欢的科学活动室等等配备一新。而我们建校已经8年, 在原来高标准的设施配备下在目前看来已经有些落后。陈校长深陷的眼眶看出她的疲惫。

第二天清早, 她就和总务主任商量后期学校建设, 零散的办公室集中了, 腾出来的办公室改建活动部室, 很多部室改建方案连夜出台。最近学校的工匠多了, 工人师傅们在加班加点为我们的新部室忙碌着。还记得当天她在我校教师大会上反馈检查意见后, 有位老师一出会议室就说“如果我是这个学校的校长, 早就卷着铺盖跑了”。如今, 笑容又重回她的脸上, 在她穿着枣红色上衣的背后让我们看懂了什么叫坚强!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一路有您, 方向不会迷失, 执著前行不放松!

一路上有您, 信念不会丢失, 努力前行不会懈怠!

一路上有您, 让我且行且珍惜!

篇4:幸福征文:青春,动起来

2011年1月12日,南京到重庆、成都的动车相继从南京站开出。不过没开多久,受“7·23”事故影响,深受市民欢迎的成渝动卧告别旅客。2014年7月1日起,南京至成都、重庆、厦门的动卧或高铁重新开通。三条线路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其中,成都至上海动车的卧铺票在上线十分钟内便被一抢而空。

而因为这条线路,发小们的友情也随之升温。

“你什么时候来成都啊?”

“等我们做完暑期社会实践就坐飞机去看你啦!”

“飞机?别呀!7月1日就要开通南京开往成都的卧铺动车了,乘动车來看我吧!”

任何灵感都来自于生活。前不久,我准备从南京到成都看望小伙伴,却纠结于交通工具的选择。火车价格虽然亲民,单趟却要花上一天半的时间;飞机虽方便快捷,无奈票价太高。以此为灵感,我和同学们组成了暑期调研实践小组。

烈日炎炎,阻挡不了十一名女生调研的热情,经过一下午的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200份调查问卷,收获了丰富的调研成果。

首先,知晓这几条线路开通的多为有此需求的人们,他们大多数通过媒体了解到相关消息。大家普遍认为动车是较为安全的出行方式,安全信任度最高。当然,多数受访者认为目前五六百元的票价,还不够亲民,希望在顺利运营后,票价能有所下调。

四川大学的小颜来自江苏南京,得知南京至成都卧铺动车重新开通的消息后欣喜异常,因为她来回一趟,较以往能节省近40个小时。同时,学生票折扣更是锦上添花。而家在盐城的张同学则略显遗憾,由于学生票严格的区间规定,从南京去盐城之外的地方,她只能原价购票。

道路可以将我们带向想去的任何地方,尤其是青春的远行,更是人生难忘的积累,尽管还未上路,但我和同学们已激情飞扬。动车,等着我们,我们来啦!

(编辑 李婉莉 njlwl@163.com)

篇5:护理人生写满青春无悔

100多年前, 南丁格尔女士手提油灯巡视在克里米亚战地医院的病房, 她那女神般圣洁的形象就深深烙印在每个战士的心里。护理事业从那里起步, 一代代护理人秉承南丁格尔博爱、奉献的精神, 把关爱洒向病房, 塑造了美丽的白衣天使形象,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成了护士一生最美的服装。

然而, 真正的生活却不是美丽的光环所能主宰, 如果说我们享受着天使一样自在美好的生活, 谁还会千方百计离开护理队伍?又何以让护士成为改行最多的职业?不说我们一年要接受多少考试检查, 身心疲惫, 不说一个班次下来我们要走多少路, 说多少话, 不说我们每天要有多少次核对, 有多少担心, 单说那一个个晚夜班, 就让无数护士望而却步, 漫漫黑夜熬的是精力与体力, 是心力交瘁的体验。

还记得那一个夜班, 下午因为参加业务学习没有休息, 回家的路上又有些伤风, 但因为值班又不敢吃药, 请假更不可能。一接班就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40多个Bid治疗的病人, 待配的药物也有五、六十瓶, 刚要下去治疗, 就来了一名脑出血的病人, 好在是两个人值班, 我的另一个姐妹就承担了病房治疗任务, 我全力参加抢救, 吸氧、监护、建静脉通路、导尿、吸痰……这边病人没处置完, 又来了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病人有皮肤病, 找不到一根象样的血管, 好容易穿刺成功, 病人因为躁动又滚针了, 刚扎上针, 病人又开始呕血, 一边安慰病人, 一边应用止血措施。那边的病人已有脑疝形成, 血压开始下降, 呼吸不规则, 又开始上抢救药物。就这样, 一会儿这个病房, 一会儿那个病房, 都需要观察, 随时都有处置, 几个小时就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度过。然而我们的努力并没有挽回病人的生命, 脑出血病人还是停止了呼吸,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虽有好转, 但家人还是执意转上级医院治疗,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 不知不觉中8个小时过去了, 病房安静下来, 我们也坐下来补写抢救记录, 极度的疲惫突然袭来, 真的坚持不住了, 因为感冒, 头昏沉沉的, 鼻涕如清水一样流淌不止, 心跳时快时慢, 失去了正常的节律, 那一刻, 我不停地问自己, 我工作是为了什么?都说护士是病人的守护神, 可我们的健康又有谁来守护?我们柔弱的双肩能挑得起多沉的重担?这样的岗位我还能坚持多久?

清晨, 脑出血病人家属来开死亡证明, 向我们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他说:人都有生老病死, 你们虽然没有留住病人的生命, 但你们努力了, 你们的医德、技术都无可挑剔, 令人钦佩。在这时, 一夜的疲惫似乎又消了大半, 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安慰呢?

这就是我们的职业, 在付出中体味着艰辛, 也体味着快乐, 哪怕是病人一句理解的话, 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天使积善, 总有世人记在心, 常常, 在公交车、在商场、在街头, 总有你看似陌生的面孔向你投来善意的微笑, 如果你不记得, 那一定是你护理过的病人或家属。也常常有人说, 你给我家孩子扎过针, 一问孩子多大了, 大多都是十几岁了。那时我刚参加工作, 在儿科, 十几年过去了, 如何就会让一位母亲记得你的容颜?也许, 这就是护理职业的魅力吧?病中的人是最无助、最脆弱的, 这时你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会记在病人心里, 给他一个微笑、一句安慰, 甚至一针见血的操作都会让他记得你, 心存感激。

尤其是开展优质护理以来, 护士与病人交流时间多了, 与病人的心更近了, 我们为病人做得多了, 病人感谢的话语更是不绝于耳。记得开展优质护理之初, 医院为我们配备了一台洗头车, 我们决定为一位股骨干骨折的老人洗一次头, 老人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 说已经给我们添了很多麻烦了, 后几经劝说才同意了。我和护士长很认真地为老人洗头, 做头部按摩, 洗好后吹干, 梳理好。老人连连说着:“谢谢!谢谢!”说这是她洗过的最舒适的一次头。一转身, 我看到了她的老伴眼里浸满了泪水, 那一刻,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如果说, 起初听到生活护理, 内心有很大的抵触, 连自己的父母都没给洗过一次头, 怎么会给病人端水喂饭, 洗头洗脚呢?但是此刻, 我释然了, 如果我们能弯得下腰, 伸得出手, 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 还有尊重。试想, 有什么会比躺在病床上得到的帮助更重要, 更温暖人心呢?而我们, 正是用这双手把天使的爱传递。

篇6:泼墨挥洒写青春

诗词曲赋中的情意是文章的内核,白居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那种与众不同的奔放洒脱的热情尽显在《秋天里》这篇文章中。落叶寒霜,公子佳人,每一个意象在她的笔尖灵动。幽幽的岁月赋予秋天一层又一层含义,而她轻轻拨开这些包装,褪去了一切浮华,静静地看古人在秋天里的离别悲欢,书写出时光背影里秋天特别的内涵,令人不得不赞叹她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觉。

诗语写诗情,张紫煊的笔带着古风,就像古代的诗人词客,恣意潇洒,婉转悠扬,字里行间透着绵长的古意,让人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亭台水榭、孤月冷秋的画面,人生悲喜、哲理都被她用充盈着情感的文笔轻轻描绘,在诗情画意之中抒发自己的情怀。恰到好处地引用诗词,不仅不显矫揉造作,反而恰如其分地与她的语言融为一体,就像一曲空灵的古乐,融入了美妙的变奏,使整个曲子倏忽灵动。

张紫煊乐于心怀一份简单的宁静沉浸于书海字潮,体味文墨泼洒的内涵;她乐于怀揣着对文化的探究之心行走于广袤天地,去追寻去探索去考证,去亲自拨开云雾寻得自己的答案;她乐于用一颗温暖柔软的心去感知生活的一点一滴,仔细体会其中的韵味,用她独具青春色彩的文笔来抒发对生活最真实的慨叹……她像个绝妙的钢琴师,把来源于生活的情感融合到她的乐曲当中,用最独一无二的手法演奏,令人为之惊叹。

最令人惊叹的也许是她在这青葱韶华的年岁里就有着如此慷慨的灵魂,她愿意大方地分享她的感受,她把她从书中、生活中感知到的点滴自然地流露在她的作文里,与她的每一个读者分享她的成长感悟,那些因美好而得以无限接近永恒的瞬间。她的文章清楚地告诉每一个读者,她所经历的一切都不是时间所给予的,而是她自己创造的,这也是这些瞬间都如此别具意义的原因吧。读她的文章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回馈生活给予她的点滴,她心怀感激地接受容纳再输出,最终使这些都得以成为她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文字也许青涩而不成熟,但她独具青春色彩的文笔恰好描绘了她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那些挥洒在文学的浅梦里的风华。

篇7:我用青春写年华

我手捧着县教育局人事股的调令,我兴奋地来到羊街小学,找到校长交上自己的凋令。第二天,接到通知,我被分配到一个叫利咪鲊的村小任教。但站在学校前时,我惊呆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和我想象中的学校太不一致了。两间破烂的小瓦房,没有门窗,没有围墙,四周是农田。走进教室,一块块木板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我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几天来的兴奋没有了,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就在我情绪低落到极点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出现在我的身边。自我介绍后,我才知道他是村长。村长几乎是小跑着来到我跟前,紧紧握住我的手对我说:“欢迎您,欢迎您!真是辛苦您了!您是我们村自有学校以来的第一位公办教师,也是迄今为止文凭最高的一位,娃娃们太需要您了。”一句句朴实的话,让我受宠若惊,也让我倍感压力。在村长的帮助下,我把一块块木板垫上砖头,便成了学生的课桌和凳子。把旁边的一间收拾干净,做我的卧室兼办公室。就这样,我脚踏实地地走在自己深爱着的这一片热土上。

利咪鲊小学是一、二、三年级复式村小,有23名学生。由于村子不通电,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当老师的日子很快乐,尽管一天到晚地上课,但有时也会感到很疲惫。1991年4月,经过层层角逐,我作为元谋县的代表参加了楚雄州小学复式教学大赛,并夺得农村组第一名。很快,一个学年就结束了,在学年末的统测中,我所教的一、二、三年级8个科目的教学成绩,科科名列全乡第一,受到了各级表彰奖励。

1991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到另一所完小任校长,从此走上了教学管理之路。二十多年来,我先后担任过村完小校长、中心校副校长、中心校校长等职务。多年来,我不仅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孩子们的人格个性,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因为我懂得“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职业技能,生存技能,而是提高生命的质量”。我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素质教育,彰显德育特色,创新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管理;把“三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活动等纳入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目标管理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领导班子管理;从教育入手,塑造心灵,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州教育局授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我的教育灵魂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经常阅读和思考,也喜欢写作,空闲时我静静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并把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形成经验。至今,我有二十几篇论文在省、州教育刊物上发表。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用37个字对广大青少年寄予了厚望,他说“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是啊,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追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希望在少年,重任在教育。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面貌,关系到国富民强的水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教育的爱才会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青少年学生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实现。

为了让“中国梦”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逐个陈述自己的梦想,然后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中国梦”。要求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凝聚千千万万的个人梦想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通过“中国梦·我的梦”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整个校园弥漫着勃勃生机。

投身教育,我无怨无悔。我庆幸自己踏上教育这一片热土,更加庆幸自己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身为一名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以对党和国家、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我的教育梦。

篇8:我用责任写青春

彭陟焱,女,羌族,中共党员。1968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2001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的民族史、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攻读专门史(清史)博士,2004年获史学博士学位,成为羌族的第一位女博士。博士论文《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获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洪业奖学金”。现为西藏民族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民族研究院教授,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员,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秘书长,文化部“羌族文化艺术保护基金会”理事及咨询专家,中国汶川羌族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重庆三峡学院特聘研究员。

坚守教育一线,彰显园丁本色

十多年痴心不改,十多年热情不灭。周毓华教授和彭陟焱博士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颂歌。从事教学工作伊始,两位教授便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为当时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西藏,他们担当着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对民族团结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根据学校、地区的实际和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了周毓华教授和彭陟焱博士经常思索的问题。他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时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策划了一系列适合青年特点、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及各类创新活动。结合学校办在民族地区,同时又主要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人才的实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当夜深人静时,他们的窗口还亮着灯,那是周毓华教授和彭陟焱博士在为了明天的课在反复地查找资料,在逐字逐句地修改讲义。常常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们俩钻进图书馆,在书海中徜徉,向专家请教。学生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天天茁壮成长。

周毓华教授和彭陟焱博士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业,而且也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几年来,他们坚持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天寒了,给学生送去寒衣,天热了,给学生送夏装。他们还先后资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说,周老师和彭老师对待我们有一颗慈父、慈母般的心。

自从投身民族教育事业以来,周毓华教授和彭陟焱博士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先后公开发表联系西藏历史和实际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秦都革命英烈与党史人物》、《简明藏族史教程》两部。1999~2001年,承担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政治历史部分)。2001-2005年,承担国家“十五”社科特别资助项目《西藏通鉴》(分裂割据时期)。2005年,承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藏汉文化交流史》(明、清部分)的研究工作。2006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国羌族民间信仰及原始宗教调查与对策研究》;承担国家社科西部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资文化研究——羌族卷》的研究工作。

传承民族精神,抢救羌族文化

在百度搜索周毓华,27000个相关信息立刻显示出来,绝大多数的信息与两个少数民族紧紧相连:藏族、羌族。

熟悉周毓华教授的人都知道,他与羌族文化研究结缘绝非偶然,因为他的妻子就是我国第一个羌族女博士,藏族、羌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彭陟焱教授。1987年,已在青海武警部队工作一年的陕西小伙走进了中央民大历史系。自此,周毓华开始与民族文化结缘,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美丽的羌族姑娘、自己的人生伴侣彭陟焱。从与女友相识相恋开始,周毓华便开始接触羌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羌族文化与妻子一起在他心里深深扎根。大学毕业后,周毓华进入西藏民族学院工作。此后,便开始民族史与羌族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陆续在刊物发表相关论文。2000年,《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刊载。该文中首次在学术界提出“释比”概念,直到现在也是研究羌族的学者必引的文章。由周毓华教授著作为主体的《羌学文库》也得到了溫家宝、刘云山、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2008年,“5·12”大地震袭击羌族聚居区,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羌碉楼多处垮塌,桃坪、萝卜寨等羌寨多处已损毁,羌族文化遗产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作为羌族文化研究专家,周毓华教授地震后立即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并在此后陆续发表论文《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汶川大地震之后羌族文化重建研究》等,呼吁社会加强对羌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许多民间老艺人的去世,羌绣、释比(相当于巫师)等文化面临无人传授的困局。”周毓华教授告诉记者,羌族有30余万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和历史都是靠口耳相传来保留。“5·12”地震中羌族非物质遗产方面的专家和传人损失严重,北川文化馆、北川羌族研究所的民间老艺人80%都不幸遇难,对羌族文化传承来说,这无疑非常致命。

“2012年,西藏民族学院将开始招收‘羌族历史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专门培养羌学专门人才的硕士方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一批羌学专门人才,并建立一个新的专门学‘羌学’。”谈到未来,周毓华教授充满希望。

奔赴救灾一线,大爱无处不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在强烈使命感驱使下,周毓华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四川灾区,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到达成都双流机场的周毓华,不顾旅途劳顿,来不及吃饭、休息,便与赶赴灾区的几个志愿者一起迅速赶往四川成都灾民救助中心,立即投入到为灾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周毓华经常不顾有病的身体和有限的体力,连续和志愿者们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为灾民搬运一件件药品、矿泉水和食物。很多时候,汗水模糊了他的双眼,浸透了军装和鞋子,但他从未放慢搬运物资的脚步,坚持干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志愿者临时住宿点。

周毓华被安排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成都救灾备灾中心”,该中心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四川的救灾物资配送中心,担负着繁重的救灾物资的配送任务。为了让灾区人民早点接收到救灾物资,周毓华拖着疲惫的身驱,冒着高温天气,忍着左腿膝部韧带拉伤、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等病痛的折磨,不顾道路艰险和山崩石飞,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多次押送救灾物资前往安县、什邡、江油等地。每到达一个灾区,都以最快的速度卸下数十吨的物资,然后返回到出发地,开始又一轮的救灾物资装卸工作。在运送物资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由于灾区情况非常复杂,有的场面十分混乱,他便一边疏导交通,一边指挥装卸物资,同时还要和志愿者将物资分发给受灾群众。当看到灾区一些群众出现心理疾病时,他便及时和这些群众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一身戎装的周毓华成了那里的一道风景,一道预备役军官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风景,一道人们信赖与依靠人民军队的风景!

在深入灾区救灾的同时,他还慷慨解囊,积极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先后购买了一批价值近3000元的帐篷、衣物、药品带到灾区,捐给了灾区群众。同时,他与爱人一道捐款15000元,交特殊党费400元,为灾区人民尽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从灾区回来后,多家新闻媒体上门采访,要宣传周毓华同志抗震救灾的事迹,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一直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抗震救灾是职责所在,使命所托,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微薄之力不值得宣传报道。在委婉拒绝媒体宣传自己的同时,他以羌族研究专家和一个学者的身份向新闻媒体阐述对羌族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拯救这个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的历史、文化,以期引起人们对受灾少数民族的关注。在他的坚持下,多家新闻媒体刊登了介绍羌族历史、文化的文章及图片。

上一篇:馋嘴的小宝小学四年级作文下一篇:3-2-2 石滩一中法制副校长发言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