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2024-05-07

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共11篇)

篇1: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本学期来,我班根据学校工作指导思想,建设优良的班风,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科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纷的活动, 二年级第二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一学期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利用每日晨会及每周班会课上做相应的安排。

比如在三月份进行雷锋精神宣传的时候,我就请小朋友事先找找有关雷锋叔叔的资料或书籍,利用班会课来交流小故事,说说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精神;在进行环保教育宣传时,和孩子们讲一些地球环境的现状,引发孩子们环境危机感,再请小朋友来当“环保小卫士”,给环境保护支招;在进行安全宣传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来评一评,说一说,议一议……

此外,我还利用班会课,和小朋友们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母亲节的时候,让孩子们给亲爱的妈妈或奶奶送份节日的祝福或帮他们作件好事;开展以“班级小主人”为教育主题开展了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把班级分成六个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助小组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助活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建立良好的班风加强组织纪律性,逐步形成良好班风

班级是学生学习集体,必须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开学之后即抓紧组织纪律性则为以后教育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教育、行政措施、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入手,使自己的班级从一开始就有严密的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通过学习目的性、治学态度、集体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树立榜样,形成正确舆论,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形成优良学风。本学期被评为“先进班级体”。

三、家校沟通

携手共进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本学期中,我利用家访这一平台,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也利用平时散步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四、做好班干部的`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对班队干部的配备与引导是极为重要的。班队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小助手。但更为重要的是班队干部的岗位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它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

班干部轮岗,就是让全班所有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我的做法是:先定岗,而后学生竞选上岗,组成第一轮班委。下一轮则由个人自愿申报,再根据申报人员构成情况及班级工作需要,师生讨论确定新一轮班委,轮换周期为一个学期。工作轮岗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班主任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注意不到他们的长处,这些学生优秀的品质与某方面的特长又常常是隐含着的;某些较为调皮的学生又常因表面的淘气而淹没了他们的勇敢、正直、热心等闪光点。这两类学生一旦拥有了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往往比别人更珍惜,更努力。

五、努力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具有指向性和推动作用的功能。指向是指班级文化的构建方向和目标;推动是使班级文化向着指定方向和目标前进的内驱力和外在因素。因此,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形成学生的优良品质也是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本期我班定期更换板报内容,在教室的墙壁布置学生书写的哲理名言,使学生敛容深思;在“成长的足迹中”,把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公布出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六、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本学期学校的活动较多,除了学校的活动,我也根据本班的情况开展了以下活动:三月:设计布置黑板报、学雷锋、给妈妈、奶奶倒一杯茶

篇2: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本月是一帮一实施的第二月,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周都安排了助学部的成员对各个系的一帮一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土木学院的“一帮一”教室经常会被各项活动占用,因此我们学生处和土木学院的负责人协商重新换教室并更改了时间,我们的检查任务也及时作了调整。另外,本月我们也注重了新人的锻炼,我们每次检查时都会带上一两个新人以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工作的流程,以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地承接下去。其他情况是各系的出勤情况比较好,没有太多的缺席,我想这与各系负责人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

“爱心家教”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四月份家教工作进行的还是相当顺利的,如在例会中,召集了全部成员,发放了反馈表,以及分配各自的任务,对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讨论,每个人谈了一下各自教学时的情况,对于遇到的困难,开会期间就给于解决。

篇3: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错题一】选择:握笔写字时, 手指与笔尖的距离应保持多少?

A.3毫米B.3厘米C.3分米

【分析】此题学生的正确率为75.76%, 错误的学生大都是选择了“3毫米”这个选项, 也许在学生的意识中, 写字时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是比较短的, 而选择一个较短的长度单位“毫米”, 说明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不足。

教材中, 在每个新的单位后面, 都会有一组题目来强化学生对新单位的感性认识。如在“认识分米与毫米”后, 就设计了比划1分米与1毫米的长度, 加深学生对“分米”“毫米”这两个单位的感性认知度;选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 再进行测量, 把“分米、毫米”这样的长度单位与实物联系起来, 测量物体, 并注意单位之间的转换, 也就是将物体、数据、单位三者合一。

其实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转变一下, 如床长2 () , 不光要知道“床长2米”, 更要马上联想到“床也可以长20分米”。在教学时, 不要一直强调门高2米, 试试门高20分米, 或门高200厘米呢?在描述物体长度的时候, 一定要让学生将数据与单位联系起来, 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当然, 我们还要对学生的做题习惯加强教育, 使其在认真审题以后, 才能落笔确定答案。

【补救练习】

小学生身高约12 () , 我们看书时眼睛离书本30 () , 写字时手指离笔尖30 () 。如果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没有出现过。

A.毫米B.厘米C.分米D.米

先判断填什么样的单位, 再想哪一个单位没有出现过, 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还能训练他们的审题能力。

这样的错题告诉我们, 在平常教学中, 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 基于教材, 可以把握必考内容;超越教材, 题目的设计基于知识, 因此, 研读教材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又要思考如何合理延伸。

【错题二】选择:一条裤子198元, 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了, 妈妈带400元钱, 够买一套衣服吗?

A.够B.不够C.不确定

【分析】这道题目的正确率仅为47.2%, 错因在2个方面:

1.“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了”, 那么衣服价格的取值范围在哪里? (这部分其实学生理解的, 可以是298, 也可能是398……衣服的价格不确定, 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就选择了C)

2.“妈妈带400元钱”的含义是什么? (衣服和裤子的总价不超过400元)

在评讲这道题时有学生完整地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妈妈只有400元, 裤子要198元, 买完裤子后, 妈妈只有202元了, 所以妈妈买的那件衣服的价钱不能超过202元, 如果“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了”, 就会导致妈妈的钱不够。拥有这种想法的学生, 他的思维明显是比较全面的。

【补救练习】

1.一条裤子198元, 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便宜多了, 妈妈带400元钱, 够买一套衣服吗?

A.够B.不够C.不确定

这道题目应该和试卷上的解答方法一样。答案是“够”。

2.一条裤子198元, 一件衣服的价格与一条裤子差不多, 妈妈带400元钱, 够买一套衣服吗?

A.够B.不够C.不确定

这道题目的容量就比第一道大, “一件衣服的价格与一条裤子差不多”, 也就是衣服的价格可以比198大一些, 也可以比198小一些, 如果比198小, 那么妈妈的钱是够的, 如果比198大, 就要考虑是否超过202元, 如果只是199、200、201、202元, 那妈妈的钱也是够的, 但一旦超过202, 如203、204……, 那这时妈妈的钱就不够了, 所以这题的答案是“不确定”。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知识、方法、习惯的综合结晶, 相信通过长期的这种变式训练, 学生的思维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错题三】知道下面条件中的 () 和 () , 就可以求出“羽毛球有多少个?”

A.每个羽毛球2元

B.一筒羽毛球12个

C.羽毛球的个数是乒乓球的3倍

D.买了5筒羽毛球

【分析】此题正确率为42.75%, 从教材改版以来, 数量关系分析弱化了一些, 没有了特定的应用题单元, 将解决问题类的数量关系分析与平时教学中的教学情景分析相结合了。像上题, 在教材中的例题场景中出现过, 求“2盒水彩笔或3盒水彩笔有多少支”, 都要明确“每盒水彩笔有多少支”, 也就是在乘法中“相同加数”是多少, 然后用“每盒水彩笔的支数”ד水彩笔的盒数”, 求得总支数。反观上面的错题, 要求“羽毛球有多少个”, 这里有一个选项:买了5筒羽毛球, 就像例题中的“2盒水彩笔”一样, 进行一下知识迁移, 就用“一筒羽毛球的个数”ד羽毛球的筒数”就可以了。

当然, 我们还可以使用选项排除法。四个选项中排除两个, 哪两个呢?A选项是讲的羽毛球的价钱, 而不是羽毛球的个数;C选项讲的是羽毛球与乒乓球之间的倍数关系, 虽然通过倍数关系也可以求出羽毛球的个数, 但这里明显没有“乒乓球”的信息, 所以将A、C选项淘汰后, 剩下的B、D就是我们需要的选项了。

【补救练习】

1.模仿性练习

知道下面条件中的 () 和 () , 就可以求出“参加早操的学生有多少个?” (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序号)

A.每排有12个学生

B.一组有12个学生

C.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

D.有8排学生在做早操

2.变式性练习

二 (1) 班有32个同学, 想求出平均分成几组, 还需要知道 () 。

A.每组有几个同学B.平均分成了几组

C.一共有几人D.每人有几元

3.拓展性练习

选择利用下面相关的两个信息, 说说能解决什么问题?

A.有10只公鸡B.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

C.母鸡有20只D.平均放在5个笼子里

E.每5只放一笼F.每只公鸡卖8元

篇4: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1. 已知-2xny4 + 5x2y - 1是六次三项式,则n = [ ].

2. 若(a - 2b)2 = (a + 2b)2 + k,则k = [ ].

3. 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比为5∶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 有两个1圆的硬币,随机抛在水泥地上,两个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记作P(正,正),一个正面朝上一个正面朝下的概率记作P(正,反), 则P(正,正) [ ]P(正,反)(填“>” 、“=”或 “<”).

5. 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8的值是2 006,则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4 004的值是[ ].

6. 如图1,已知∠3 + ∠4 = 180°,则NM与BC的位置关系是[ ],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结论[ ].

7. 观察下列等式:22 - 12 = 3,32 - 22 = 5,42 - 32 = 7,…则第n个等式为[ ].

二、选择题(每小3分,共24分)

8. 在代数式a,-,a2 - b2,,中,整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9.小马虎在做下面4道题时只做对了1道,他做对的是().

A. (-1)0 = 0B.(-a3)2 = a5

C. 4m2 - 3m2=1D. -

x32 ÷ -

x5 = - x

10. 你到过天安门吗?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它的面积有44万m2.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接近于().

A.篮球场地的面积

B.教室的面积

C.一张报纸的面积

D.一本教科书的面积

11. 如图 2,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老鼠在方砖上自由走动,最终停留在白色方砖上的概率是().

A. 4B. C. D.

12. “已知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A = 4x2 - 5x + 1,求A + B”.小亮在计算时错误地将“A + B”看成了“A - B”,所得的答案是-2x2 + 9x - 4,你帮助小亮计算出“A + B”的正确答案是().

A. 2x2 + 4x - 3B. 6x2 - 14x + 5

C. 10x2 - 19x + 6D. 8x2 - 23x + 9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60的精确程度与近似数一样

B.近似数1.60与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样

C.近似数7.80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6 000万与近似数千万的精确程度一样

14. 已知4x2 + 2m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6B. ±6C. 12D. ±12

15. 图3的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 α,∠DCO = 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 - α - βB. α + β

C. (α + β)D. 90°+(α - β)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3x + 2)(x - 3) - x(4x - 5) + (x - 1)2;

(2)(x - y)(x2 - y2)(y + x).

17. (8分)已知a + b = -5,ab = 6,求a2 + ab + b2的值.

18. 作图题:(9分)

已知:∠α、∠β,且∠α > ∠β,如图4;

求作:∠AOB,使∠AOB = ∠α-∠β;

说明:只允许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 (10分)如图5,一块直径为a + 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 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20.(10分)表1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6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你的统计图能画得形象些吗?

(2)如果要利用面积分别表示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6个城市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可利用计算器计算)

(3)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发现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联系吗?

21. (8分)看图填空.

(1) 如果∠2=∠3,那么[ ]∥[ ],理由是[ ].

(2) 如果 ∠3=∠4.,那么[ ]∥[ ],理由是[ ].

(3) 如果∠1与∠4满足条件[ ]时,m∥n,理由是[ ].

(4)如果∠1+∠2=180°时,[ ]∥[ ],理由是[ ].

篇5:第二学期一年级班级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眨眼之间一学期就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4人。这学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做到专心倾听,积极思考。平时能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并对趣味性强的图书和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感兴趣。平时,学生能认真参与到晨读中来,本学期完成了《国学》背诵,阅读了不少课外读物。

班主任工作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平时上课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好,还有几个纪律观念薄弱者需要老师时时监督。

2.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强化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在语言行动上,同学们懂得讲文明礼貌,无论在校内、校外,他们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放学回家都会说:“老师,再见!”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凳勤清,物品勤摆,手脸勤洗。

班级卫生:每天下午二节课后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员,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在班级内提出表扬。

4.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每次班会课抽出几分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不独自去游泳,不到危险地带玩耍,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小摊小贩出售的不洁食品。学生课间玩耍时也要求他们注意团结,不打架,以免出现事故。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利用家校路路通这一途径,与家长多联系。

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1. 3月份结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每人读一篇雷锋的故事,主动学雷锋做好事。

2.“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班里小朋友积极参加硬笔书法、绘画、小制作等各项活动,并集体参加广播操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按时参加升旗活动、课间跑操、眼保健操和韵律操,做到整齐有序。

教学工作方面

一、学习课改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有着自己的个性思想,如何让他们有个表现的机会呢?在实验教学中,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当小老师”、“你能我也能,你行我更行”等教学手段让我的教学如鱼得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各种评价激励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活化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可,在评价中促进成长。

二、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

(1)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编字谜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

(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3)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4)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

2.利用语文课堂抓好学生的朗读

(1)明确朗读的要求: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可急于求成,严格要求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进一步做到---读时,有高有低、有急有缓、有快有慢。

(2)教师做好范读,每篇课文我都练习很多遍,努力达到用声音正确表达课文内容,给学生很好的导向。

(3)抓住典型课文,逐句指导学生。

3.重视并抓好课外阅读

(1)召开家长会,争取在“读书”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而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很有效,很多的家长都主动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了,管延续家长做得尤为突出。

(2)每天晨读坚持朗诵《国学》,一周一篇。

(3)坚持一月读一本书。本学期阅读了《小猪西里呼噜》(上、下)《小飞侠彼得潘》《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学生兴趣浓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均能读完一本书。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还阅读了自己选读的数目。

(4)给孩子推荐一些读物,自己在家阅读。

(5)“故事爸妈进课堂”活动促进孩子读故事的兴趣。

4.重视写字教学,打好写字基本功。

利用中午写字课和语文课,认真指导学生写字。课堂上从基本笔画教起,每篇课文的生字,我都一笔一划地示范,让学生感受字型,记住笔画。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这一点在一年级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学生写字越来越好,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篇6:一年级班级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南华中心小学赵淑玲

一、班级具体情况:

我班现有学生38人,由于经过了一个学期的习惯养成教育,大多数学生能适应学校的生活,本学期,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的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同时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1.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从而抓好班级的纪律。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重学生的进步,做到“辅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素质发展。

5.培养一群可以帮助老师做事的小干部,并争取让全班的同学都有当班干部的经历。

三、教学方面:

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平时教学中多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3.认真指导学生写好字,完成各科作业,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对待后进生要多帮助,鼓励优等生,让他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4.认真做好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工作,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陪伴学生成长。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遵守其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不吵架,不打架,增强班级凝聚力。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劳动节,儿童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2.利用好早读,午写,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行为水平。正

确对待后进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从“爱出发”,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因为年龄特点,老师要告诉小干部他们要做的事情,要每天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并在小干部管理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解决,要树立小干部的威信,以便小干部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纪律。路队纪律方面,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

4.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一种特长,培养其个性和兴趣爱好。

5.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6.“安全第一”始终是班级头等大事,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们上学放学排对整齐、过马路时在中间不打闹、在马路边行走看车辆、不跟陌生人去搭话、安安全全回到家等。还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上好每周的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防火、防电、防水和防震教育,防患于未然。

7.在家校联系方面,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及时联系。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因此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才能使孩子们更加进步。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联系家长的问题要及时联系家长。作业有记录,家长有签字,平时多联系,有事早处理。

虽然,班主任的工作是烦琐的,但我会用我的耐心与爱心的去浇灌我的学生,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篇7:五年级第二学期班班级工作总结

一、总的评价

一学期的班务工作结束了,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协助支持下,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班风学风良好,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

二、具体工作回顾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了良好的班级风气。一学期以来,我根据学校少先大队的工作计划,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三自”能力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显著成效。首先利用开学之初,借助班会对全体同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强化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迅速地从假期的散漫、生活无规律中转化到正常的的学习生活中;同时,对全体班委成员进行以竞选为主的轮换制,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形成了“团结、务实、积极、争先”良好班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再者,结合学生身边的正反事例认真剖析,分析其是非,总结其教训,吸取其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后,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对全班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讲文明、懂礼貌、安全教育,并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入手,使每位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习惯,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借助学科教学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品德素质。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我着重从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入手,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班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认真协调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讨论,明确思品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出各自的教育措施。

2、班主任经常沟通各任课教师交流意见,确立目标,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在各学科课堂,教师利用教材里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从情中明理,分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各任课教师落实教材的知识点,突出教育点。

(三)、继续加强了班级安全教育,周密落实了各项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本学期中,能够针对当前诸多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长抓不懈、警钟长鸣。1、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班级开展“创平安班级”活动,班委会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精心组织好

这次活动,做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2、全员参与,层层发动。通过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大力宣传创“平安班级”活动的重要意义,从家长和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坚持以实际出发的原则,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利用班会课、品德与社会课等及时对学生进行水、电、火的正确使用以及发生水灾、火灾时的自我救护和求救方式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4、加强了对学生的路队安全教育,放学时路队管理有专人负责,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本学期继续进行家访、碰头会面电话联系等形式,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构筑班级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多育并举,全面发展。

本学期中除了配合学校积极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召开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我是班级小主人”、“凝聚集体的爱”、“我相信,我能行”、“安全伴我行”、“父母的爱”、“一帮一,比同桌”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卫生习惯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抓住有利时机在班级及时开展“手拉手”、“一帮一”、“优秀作业展览”、“读课外书比赛”等活动,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增长了课外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存在问题

通过一学期的工作,在我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家访不够及时,对个别学困生的转化措施不够得力等。

四、努力方向

篇8: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是高中三年级理科拓展内容,是学生在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了“曲线与方程”后,对坐标法这一数学思想的再次领悟。

曲线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研究其规律和性质时,坐标系及方程表示方法是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加以选择的。参数方程是在直角坐标系下曲线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以参变量为中间变量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方程。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的灵活多变。用距离与方向确定点的位置是生活中的方法,极坐标系就是这种方法的“数学化”。

在学习了参数方程后,学生已经认识到描述曲线的形式并不唯一,这也为继续认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实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不是唯一方法提供了帮助。在现实生活或科学技术中,还可以用其他的有序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系就是其中一种。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系的创立方便了某些曲线方程的建立,一些新的曲线也相继问世,如双纽线、卵形线、对数螺线、悬链线等。

新的坐标系不仅充满了新的希望,而且它为相当一部分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既新且美的解题方法,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系来表示某些曲线会显得十分简洁,一些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问题的提出]

数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以生活中一个极其常见的事例引入,发挥学生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发现事例的本质特点:方向和距离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为极坐标系的建立抽象出基本几何量:距离、角度。这与在直角坐标系下确定点的位置不同,引发建立新的坐标系。

在形成了极坐标系的概念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分析极径和极角的取值范围,解决了极点的极坐标,概括出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并对背景中的事例建立极坐标系,求出点的极坐标,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极坐标系,会求给定点的极坐标,会由给定的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2.经历极坐标系的建立过程,逐步深化对坐标法的再认识,发展探究能力;3.感悟极坐标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欣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理解极坐标系。

教学难点:平面内给定点的极坐标的表示。

环节一:设置问题背景

1.设计背景,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这样回答问路人:“从这向东北方向走600米就到那儿了。”

问题:分析这句话,告诉了问路人哪些信息?

回答:“从这向东北方向走600米就到那儿了。”

出发点方向距离终点

在上面的分析中,涉及方向和距离两个量。

2.逆向追问,触及核心

问题:在平面中,确定起点后,由方向和距离是否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为什么?

回答:可以的。方向确定了行走的路线,距离确定了从出发点行走到终点的路程。(先按方向画出一条射线,然后在射线上取点使它到起点的距离为所给的数据。)

环节二:极坐标系

角度、长度是几何中的两个基本量。一个起点和单位长度就可以度量长度,一条始边和旋转角的正方向就可以度量角度。我们将距离的起点与角的始边的端点重合。

1.揭示本质,形成概念

在平面上取定一点0,以0为端点引定射线0x,再选定一个单位长度和旋转角的正方向(一般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时对于平面上异于点0的任意一点M,设ρ=|0M|,θ表示以射线0x为始边、射线0M为终边的角,则点M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ρ,θ)表示。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

评说: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点的位置。极坐标系是不同于直角坐标系的另外一种坐标系。在极坐标系中,定点0叫做极点,定射线0x叫做极轴,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

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是:(1)极点,(2)极轴,(3)长度单位,(4)角度单位和它的正方向。

问题:ρ和θ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回答:点M异于点0,则ρ>0;旋转形成了角,旋转方向规定了角的正负,并且终边确定时,所形成的角不唯一,有2kπ+θ,k∈Z;一般用弧度制表示角。ρ>0,θ∈R。

极点:ρ=0,规定极角θ的大小任意(类似于零向量,模为0,方向任意),从而ρ≥0,θ∈R。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就是极坐标系的基本思想。

问题:前面生活问路中,以出发点为极点,以向东方向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那么目的地的一个极坐标是什么?

回答:终点的一个极坐标为。

2.基础例题,初识概念

例1:如图,在极坐标系中,求A、B、C各点的极坐标。

问题:如何求一个给定点的极坐标(求解步骤)?

回答:一般先按点与极点的距离求出极径,然后按照极径所在射线的位置求出极角。

问题:是否还有点的极坐标的其他表示?

回答:极角不唯一。

小结:极坐标(ρ,θ)的更一般形式为(ρ,2kπ+θ)(k∈Z)。

3.逆向思考,促进理解

问题:在建立了极坐标系的平面内,若给定了ρ和θ,如何确定一个点P,使(ρ,θ)是点P的极坐标?比如,ρ=3,。

解:以极点为圆心,以3为半径作圆,再由极点0出发作一条射线,与极轴成角,那么该射线与圆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

备案:先由极点0出发作一条射线,与极轴成角,再在射线上取一个点P,使|0P|=3,那么点P就是所求点,即点P是以为极坐标的点。

[对于给定的(ρ,θ),有唯一的点P与之对应。]

小结:根据极角确定点移动的方向,根据极径确定点移动的距离。

4.递进思考,和谐统一

小结:在极坐标系中,任一实数对(ρ,θ)(ρ≥0)都有平面上唯一的点P与它对应;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与实数对(ρ,2kπ+θ)(k∈Z,ρ≥0)之间建立了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极角不唯一。

在学习三角比时知道,2kπ+θ中的θ一般取在[0,2π)中。此时,极角是唯一的。

在极坐标系中,除了极点外平面上的所有点所成的集合和实数对集合{(ρ,θ)|ρ>0,0≤θ<2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5.注解释疑,广义发展

在问路问题中,点M (600,),如果让他反方向走600米到点P,点P的极坐标可以是P。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关于极点对称,是否能让点P的方向也为呢?那么就要改变极径的数值了。用负号来处理相反的量、相反的方向,是数学中一贯使用的。(在数轴上,向东走10米,如果表示为+10,那么向西走10米就表示为-10。)

点P的极坐标可以表示为M。

例如:点A,也可以写为A;

点B,也可以写为B。

先按极角找到极径所在的射线,再按极径的正负和数值在这条射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上描点。可见,ρ<0比ρ>0多了一个操作,将射线“反向延长”。因此,ρ<0实质是“管方向”的。这与数学中通常的习惯一致,用“负”表示“反向”。ρ的正负规定了点移动的方向。

小结:当ρ<0时,规定(ρ,θ)对应的点为(-ρ,θ+π),即规定它的对应点P的位置在θ角终边的反向延长线上,且|OP|=ρ。更一般地表示为

当所建立的极坐标系对ρ、θ皆无限制时,也称为广义极坐标系。在不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认为ρ≥0。

环节三:例题选讲

例2:在极坐标系中,点P,按照下面的要求和规定,写出所求点的极坐标。

(1)点P关于极点的对称点Q,规定ρ>0,0≤θ≤2π;

(2)点P关于极轴的对称点S,规定ρ<0,θ∈R;

(3)过极点作垂直于极轴的直线1,点P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为T,规定ρ∈R,θ∈R。

分析:这里涉及对称作图,那么我们首先在极坐标系中作出点P,然后再作出相应的对称点,以确定它们的极坐标。

小结:直线1称为极垂线。重视极点、极轴的概念,会由给出的极坐标确定点的位置,也能表示给定点的极坐标。

环节四:课堂练习

1.按照下面的要求和规定,写出图中点的极坐标。

(1)点A,ρ>0,θ∈R;

(2)点B,ρ<0,0≤θ<2n;

(3)点C,ρ>0,-π<θ≤π。

2.在极坐标系中,画出点A、C、D,并说明A和B、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环节五:小结

1.了解引入极坐标系的合理性,建立极坐标系的科学性;2.理解极径、极角的意义,表示平面内给定点的极坐标;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4.经历了极坐标系的建立过程,体会极坐标系的价值。

比较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异同,如下表。

思考题:研究平面内点M的极坐标(ρ,θ)和直角坐标(x,y)的关系。

[专家点评]

田老师的“极坐标”一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学生的理解及数学化的表达上下工夫,让学生理解引入极坐标系的意义和作用,并在与直角坐标的对比中,帮助学生掌握了极坐标系的定义。

田老师善于及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归纳,在问题的设计上动了很多脑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和练习,通过教学中的回答,运用正例、反例来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力求通过学生的活动来让学生完整地获取、掌握概念。

篇9:二年级班级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Ⅰ.单词辨音(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oceanA. pleasantB. pleasureC. pressureD. professor

2. existA. excellentB. example

C. expression D. explain

3. courageA. shoulderB. pronounce

C. southernD. anxious

4. thusA. arothmeticB. thread

C. mathematicsD. mouths

5. magazineA. seizeB. realC. medicine D. build

Ⅱ.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I’d appreciate ____ if you could lend me a hand with my homework.

A. soB. itC. thatD. you

2. Mary is a top student in the class. You cannot speak ____ highly of

her.

A. veryB. wellC. muchD. too

3. ——Would you care for tea or coffee?

——Neither, ____. I’ve just had some tea.

A. thank youB. of course, please

C. yesD. no, please

4. His father ____ a soldier in World War Ⅱ, didn’t he?

A. wasB. would beC. must beD. used to be

5. He made a mistake, but then he corrected the situation ____ it got

worse.

A. untilB. whenC. beforeD. as

6. He is such a great scientist ____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show

respect for.

A. thatB. asC. soD. who

7. I hate ____ when someone calls me up in the middle of night.

A. oneB. thatC. itD. which

8. ____ either of your parents come to see you in the last two weeks?

A. HasB. HaveC. HadD. Will

9. You can’t imagine that rats eat 40 to 50 times ____.

A. in weightB. by weightC. of weightD. their weight

10. Jane had a high fever. Tom felt ____ his duty to look after her.

A. thatB. itC. thisD. /

11. The kidnapper threatened ____ his only son if Tom didn’t manage to

send him one million dollars in a week.

A. to killB. killing

C. and killedD. to have killed

12. It was midnight ____ I finished ____ the book.

A. when, to readB. that, reading

C. at which, readingD. when, reading

13. We reached the seaside at 6, ____ the sun began to set.

A. whereB. whenC. tillD. from which

14.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____ from school for nothing has made him mad.

A. His son is absentB. His son being absent

C. His son’s being absentD. His son’s being absence

15. The boy was caught ____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and he was later

punished for doing so.

A. cheatB. cheatedC. cheatingD. to cheat

Ⅲ.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Mr. Gray travelled a lot on business. He sold machines of different kinds to farmers.

He had a big car, and usually __1__ driving it long distances, but he was quite satisfied to go by __2__ sometimes too, especially when the __3__ was bad.He was a little afraid of driving in rain or snow, and it was __4__ tiring to sit comfortably in a train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without being worried about how __5__ was going to get to the next place.

One of Mr. Gray’s problems was often __6__ to stay when he reached some small place in the country. He did not __7__ great comfort and wonderful food, but he found it annoying(使恼火) when he was given a cold room, and there was no hot water or food after a long and __8__ day.

Late __9__ winter evening, Mr. Gray arrived at a small railway station. The __10__ by train that day had not been at all interesting, and Mr. Gray was cold and tired and __11__.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simple __12__ satisfying meal by a brightly burning fire. And then a hot bath and comfortable bed.

__13__ he was walking to the taxi rank, he said to a local man who was also __14__ there. “As this is my first visit to this __15__ of the country and I was in too much of a hurry to __16__ about hotels before I left home, I would very much like to know __17__ you have here.”

The local man answered, “We have __18__.”

“And which would you __19__ me to go to?” Mr. Gray asked him.

The local man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then answered, “Well, it’s like this: Whichever one you go to, you’ll be __20__ you didn’t go to the other.”

1. A. consideredB. practisedC. imaginedD. enjoyed

2. A. trainB. carC. himselfD. plane

3. A. businessB. conditionC. roadD. weather

4. A. leastB. mostC. lessD. more

5. A. ifB. oneC. thatD. she

6. A. whereB. howC. whatD. when

7. A. knowB. needC. expectD. like

8. A. comfortableB. tiringC. niceD. special

9. A. thatB. oneC. theD. a

10. A. journeyB. experienceC. travelD. distance

11. A. unhappyB. sleepyC. angryD. hungry

12. A. butB. andC. orD. however

13. A. UntilB. AfterC. BeforeD. While

14. A. walkingB. looking onC. waitingD. visiting

15. A. townB. stationC. landD. part

16. A. talkB. thinkC. moveD. find out

17. A. whatB. which oneC. how manyD. how

18. A. threeB. oneC. noneD. two

19. A. wantB. allowC. adviseD. expect

20.A. sorryB. satisfiedC. amusedD. comfortable

Ⅳ.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A good teacher is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In my own experience, the people I respect the most and think about the most are the teachers who demanded(要求) the most discipline(纪律) from their students.

I miss one teacher in particular that I had in high school. I think she was a good teacher because she was a very strict person. I remember very vividly (清晰地) a sign over her classroom door. It was a simple sign that said, “Laboratory—in this room the first five letters of the word was emphasized(强调), not the last seven.” In other words, I guess, labor for her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oratory, which means making speeches.

She prepared her work very carefully and demanded us to do the same. We got lots of homework from her. Once she had broken her arm, and everybody in the class thought that maybe the homework load would be reduced, but it continued just the same. She checked our work by stamping her nam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pers to show that she had read them.

I think sometimes teachers who demand the most are liked the least. But as time goes by, this discipline really seems to benefit(有益于) the student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a good teacher by the writer?

____.

A. A patient teacherB. An honest teacher

篇10:六年级第二学期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六年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六年来,我见证了每一个学生从天真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优秀的少先队员。他们什么年龄段容易撒谎,什么时候喜欢玩什么;他们中哪些孩子经常偷懒不写作业,哪些孩子调皮捣蛋,哪些孩子自制力强,哪些孩子学习勤奋人缘好……对于他们的了解就像熟悉我自己的手指一样。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长得比我高出了许多,每每仔细地看他们那一张张已略显成熟的脸,我的心中便觉满满的幸福,要知道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我的影子。

最后一次对我所带的这个班的工作做总结了——

本学期学校侧重于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此,我曾在前几个学期就进行过一些实验,比如,班长轮流当,并把当天自己当班长的过程及感受写出来,以便后面的同学参考和借鉴;成立积分制,以分数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借此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小组积分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后进生以上进的动力……具体总结如下:

一、优秀的班委是进行自主管理的坚实基础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会有一些自控能力差、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如果不能把他们管理好,那么,其他那些原本听话的学生也会受他们影响而一起乱起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如果班干部没有号召力、影响力,那么他们除了老师之外,谁的管理都不会听,自主管理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我班的班长成绩好,爱帮助同学,心胸宽,篮球打得好,跑步跑得快,也愿意为班级出力,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赖。队干部们也是班里同学的佼佼者,包括每一组的小组长都是班里的精英。当然了所有的干部都是经过全班同学自己评选出来的。

二、一份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为自主管理提供了依据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国家,要想管理好就必须有一些具体的条框来约束。从四年级起,我便与学生们一起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规,在之后的实施中,发现有不足的就让班干部及时进行添加,有不太合理的就马上进行修改。所以,班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一个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更改。三年下来,我班的班规已十分详尽。这就为自主管理提供的依据。

三、小组竞争制是保证自主管理有序进行的有效途径

在施行了三年的个人积分制后,我明显感觉有一部分后进生已经对自己的积分毫不在乎,因为他们的积分总在最后,而且他们也明白不论他们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我试用了小组竞争制,一开始为4人一小组,这样得有19个小组,由于小组数量多,班干部对小组的积分统计起来很不容易,而且好多活动4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必须有两个小组一起来做,这样对小组的工作就不容易评价。最终我选用6人一组。从值日到大扫除,从诗歌擂台赛到讲故事比赛,从日常的检查作业到迟到、不系红领巾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小组长交叉检查,避免了不公平,班长专门负责记录每组的加分、减分情况,并且每天积分及时公开上墙,做到了公开、透明。每周宣读一次小组积分,以激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上进,在为小组挣分的同时也不短地提升了他们自己。

四、合理的奖励制度为自主管理提供了保障

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学期末能得到一 张由老师亲自颁发的奖状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为此,我给先进小组的奖励就是:小组第一名的,小组长获“三好学生标兵”,小组第二名的,小组长获“优秀少先队员标兵”。其余的组员则一律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此外,为了加强小组长的权威,我还特别规定:凡是获奖的小组,如果小组长认为哪个组员不合格,可以直接罢免其得奖的资格。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只要努力都有希望成为“三好学生”,他们便会努力超越自己,让自己更优秀。

篇11: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教学主要措施:

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高二班级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必修5》、《语音文字运用》。

其中,《必修5》重点是小说、古代抒情散文、文艺评论和随笔、科学小论文。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科普文章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概括科普文章的论点,体会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而又不乏情趣。

三、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高二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二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对此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适时复习、回顾、梳理已有的语言知识,调动生活体验;通过语言现象,从小处切入,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下点语言文字探究的功夫;注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巩固案训练;课堂教学解讨论为主,以训练为主。

四、 具体措施:

1、认真抓紧抓好语文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我们根据市、县和学校的精神,了解学习语文多种方法,摸索既有改革创新、又有实际效果的、切实可行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子,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在备课组中,根据我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教材文本和教学手段拓新相结合,认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先学后导”的教学研究活动,向课堂40分钟教学要质量。

2、开展既分工又合作的集体备课活动。各项工作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平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预习巩固、作业安排等要保持一致,但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备课时,在准确把握全局、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梳理,从文章的字、词到句,从文章的艺术特色到思想内容,从课内作业到课外训练,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发扬全备课组老师的聪明才智,发扬备课组的团结协助通力合作精神。认真工作,努力钻研,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使我们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教学团队。每周指定老师负责备课,编写三案(预习案、导学案、巩固案)。以一个单元为例,每个单元有3~4课,每一课由1位教师负责备课,然后在每周的语文集体备课时间逐课进行探讨。在教法和学法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三案同时要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期中考和期末考由备课组长统一协调、负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搭建乐学、乐教的语文平台。备课组内做到互帮互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争取自主开发课件,尽可能在每学期自主开发课件达到70%以上。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收集、积累和储存,形成自己特色的校本教学资

课件要与三案相配套,课件内容要求言简意赅,醒目明了,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特别要注意文字的大小、颜色以及课件背景颜色的处理。讨论问题时最好不在课件上提供答案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拓展思维的空间。在运用课件上,要有所选择,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来确定是否制作课件,避免对课件产生依赖的心理。

4、养成组内随堂听课的习惯。备课组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对其他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广泛借鉴别人长处,以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

5、上好阅览课,大量阅读报纸、杂志、名著、网络上各类有益内容,并相互交流,建立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

6、写作教学:

⑴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适当加以必要的写作指导。

⑵结合安徽高考实际,顺应写作变化,适当借鉴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让学生尽情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每月进行三次次作文训练,一次为学生月考作文,两次为正式限时作文,老师认真批阅,或师生共同批阅。

7、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下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包括:初、高中课文背诵篇目识记,课外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的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摘抄本,进行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

班级、小组经常进行古诗文背默、精美文章、练字书法比赛。

8、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每周阅读五千字量以上的课外书,摘记内容不少于五百字;课前开设三分钟候课或小演讲等活动。

我们相信,只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进行适时的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有智慧、有能力的高新人才!

五、教学进度:期中考试前《必修5》,期中考试后《语音文字运用》。

附:高二下学期语文资料编写安排(第一轮)

郭应平:第一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1、2,第一单元检测卷23,梳理探究之 古代文化常识 36。

廖 磊:第二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3、4,第十二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24、25。 王丽平:第三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5、6,第二单元检测卷26。

董志勇:第四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7、8,第三单元检测卷27。

杨亚娟:第五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9、10,第十三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28、29 。 雷汉锋:第六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11、12,表达交流之 缘事析理 30,综合卷38。

杨小波:第七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13、14,表达交流之 讴歌亲情 31,梳理探究之 有趣的语言翻译 37。

朱仲德:第八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15、16,表达交流之 锤炼思想 32。 李 静:第九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17、18,表达交流之 注重创新 33,综合卷39。

肖仕元:第十课导学案和滚动训练19、20,第四单元检测卷34。

上一篇:2024年中国数控插齿机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及风险预测报告下一篇:国庆节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