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的学生军训感言

2024-04-18

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的学生军训感言(精选8篇)

篇1: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的学生军训感言

怀念激情燃烧的日子

[HTML]

[/HTML]回忆起那年山城的8月,告别了假期,我的高三提前到来。

我抱着一大摞书本走向学校。在路上我对每一位街坊微笑。他们看着我,总会关切地问到:“高三啦?开学啦?”这让我很快活,我的高三生身份在这样的问询中得到了反复确认。我表面波澜不惊,心底的喜悦却汹涌翻腾――守望已久,高三终于来临了,时间开始了。

我怀着这样的兴奋走进了我的高三。大家都在为重逢欢喜,唧唧喳喳地传说着假期中的新奇经历。这时,广播响起了,年迈的年级组长那浑厚的男低音传了出来,“同学们,晚上好……”开场白依然毫无新意,但很快地,全班鸦雀无声了,其它班的噪音也消失了,只有年级组长的声音在回荡。讲的是上届的高考情况,一串串分析数据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鼓膜,大家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我也大气不出,甚至能听见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感受是如此深刻。高三伊始,师兄师姐的成败已是往事。号角刚刚吹响,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老班在年级组长讲完之后清了清嗓子,笑着开启了话匣。他讲他带过的那个辉煌的毕业班,大家精诚团结度过足以让弱者窒息的高三,最后都收获了成功。“所以,现在开始一起努力,一切都来得及!”一席话把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第二节自习课,我和另外四位同学被老班叫去。我们五人是老班眼中的苗子,现在,他要我们表表决心。别人怎么说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可我却永远记得自己撒了谎,我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其实我哪是没想好,我只是没有足够的勇气说出来而已。从初二起我就开始编织大学梦。到了高一,我的梦已色彩灵动。我将武汉大学的海报贴在墙上,朝夕相对,大学的身影在我眼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我的梦在心底生根发芽,悉心呵护,直到有一天,我的心中开出一朵花。

那晚回到家,耳边回旋着老师的讲话,目光抚过墙上的武汉大学,我在日记本上写道:“这一年我的生命会因你而灿烂!”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们都在为了理想而努力。我终于相信了老班说的团结一致在高三能起到的超乎想象的作用。班上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场”,每一位同学都是“场”中的分子,每一个分子都充满活力与激情,整个“场”便积蓄了相当的力量。的确如此,当我稍有懈怠时,一看到周围用功的同学,赶紧继续兢兢业业;当我某次考砸了自信受到摧残时,同学的真诚鼓励给了我缕缕阳光,让我重新斗志昂扬。班长是我的同桌,有时学习得郁闷了,我们会一起逃出教室来到林荫道或是操场,月光皎洁,树影参差,我们漫无边际地海侃,也相互鼓励,然后一身轻松地回到书山题海。还有可爱的老班,他一直很关心我。在考前有一阵我几近崩溃的时候,提笔给老班写了一封信,然后他找我谈心,一直到晚上11点多。那次谈话让我在泪水中抬起头,为了理想发起最后一搏。晚上在家我会复习到11点半。疲劳袭来的时候,我放下书,站起来面对海报和牛奶。武大有庄严的校门和校徽,牛奶在灯光下雾气氤氲,一漾一漾竟成了画里的图样。我想起下岗的妈妈,她每天亲自去市郊挤奶,夜里烧好了端给我……想到这些鼻子就酸了,深呼吸一下,接着战斗――为了含辛茹苦的妈妈,我怎么也不能输啊!

7月6号下午,忽然小雨纷纷。我一个人撑伞去到北城一所小学看考场。我从容淡定,微笑着轻抚将伴我人生重要一程的桌椅。桌面斑驳的划痕,就像掌上的密密指纹,昭示着我接下来必将幸运……

篇2: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的学生军训感言

20xx年9月13日,是我军训的第一天。20xx年9月30日,是我军训的最后一天。这短短的半个月,让我学到了很多。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有苦也有甜。

从最初的立正稍息到后来的齐步、正步走,这其中的辛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站军姿,站得我全身僵硬;齐步、正步走的定位,枯燥无味。身体的酸痛和对家人的思念,让我哭了一次又一次,也明白了什么叫“魔鬼训练”。

军训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改掉了驼背的坏毛病,更重要的是军训让我知道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重要性,短短的时间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

教官要求很严格,但也很关心我们,对我们嘘寒问暖,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会演那天,我们整齐的步伐、统一的动作、嘹亮的口号赢得了在场校领导和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我们展现了自己的努力成果,证明了这半个月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忽然发现我们长大了、我们成熟了、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这时,我们又流泪了,不同的是,这次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味道是甜的。

篇3: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的学生军训感言

一、激发兴趣, 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 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小故事、笑话、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给初中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哭灵投坟”一段时,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祝英台是怎样投坟的呢?”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 议论纷纷。有一位学生回答:“是她的真情感动了上天, 天神用雷电劈开了坟墓, 后来她就纵身投进坟墓里。”我趁热打铁:“这位同学说得很生动, 在神话传说中确实是一道闪电劈开了坟墓, 那么, 假如你是作曲家, 你会用什么音乐来表现闪电从天而降, 劈裂坟墓的情景呢?”学生们更加兴奋了, 各抒己见, 有人说用铜管乐, 有人说用鼓乐, 有人说用弦乐, 更有甚者说用大炮声等。

二、感悟音乐, 激活学生的创新方式

在创新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主动走近音乐教材。上课之初, 教师围绕新的知识点引出“已知”和“未知”的矛盾, 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在引导中加入联想, 把音乐教育引向深入。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 我一改往日就音乐说音乐的方式, 先拿出几幅山水图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用音乐来表现山水画, 该用怎样的乐队?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该用民族调式还是西洋大小调?意境如何?让同学们讨论。大多数同学受“国画”的启发, 回答为民族乐队和民族调, 意境是安静的。

三、开展活动, 提供学生的创新空间

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来看, 学校教育既立足于传播知识, 更应着眼于开发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必须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辅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给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

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组织学生编辑音乐知识小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起名、设专栏、编排设计版面, 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而且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才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乐于求异、求新和求奇, 为此, 我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表演、去想象。

例如:欣赏腾格尔的《天堂》后,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堂”: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 女生则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天堂》美妙绝伦的旋律, 仿佛自己也亲临那蓝天白云、碧草绿水、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或者发挥想象, 自己创作简短的乐句和旋律。这样, 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 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篇4:激情燃烧的事业

张湖海骄傲地告诉我们:菜根香不但是首家进军澳门的川莱连锁店.而且是重庆市继太极集团后第二家投资澳门的企业,它不仅代表了企业的投资行为,更起着连接和传播渝澳两地文化的重要作用。“否则,也不会得到两地最高长官的如此重视,我们算是沾了走在前面的光。张湖海笑言。

“菜根香”每一个连锁店入口处,都有一则毛主席语录:“嚼得菜根者百事可为,据说这是毛主席在读了经典著《菜根谭》后发出的感情。记者曾多次在”菜根香“用餐,当时只是把它作为”菜根香的一句广告词而已民。在采访了张湖海以后,我们才深深地明白了它的内涵:它不权是张湖海人生的浓缩,也是他对生命的全部理解。

70年代中后期,和众多知识青年一样,张湖海插队到山西夏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其他知青不同的是,张湖海不认为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的苦难岁月,而是他生命中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他在今天的回忆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息,那些带着丝丝苦涩的回忆也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田园风光画。

关于下乡,张湖海最不能忘记的是两件事:一是他和乡民一起挑着上百斤的柴担在钟条山的深山老林中跋涉的艰辛,二是修水电站时在凛冽的寒风中率先跳进刺骨的河水里开闸放水的豪情。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和20多个知青、老乡在窑洞的通炕上光着屁股同眠共枕的场面……张湖海用诗——般的语言向我们讲述那一个个良辰美景:人在天地间漂浮,黄土高坡是粗犷的背景,甩鞭、信天游、晋剧是梦幻般的画面。

与其他知青不同的是,在那段蛮荒的日子里,张湖海仍然固执地坚持着他的人生哲学:面对现实,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到最好。

因为表现出色,张湖海被评为全县8个“群英代表”之一;是山西省第五届最年轻的人大代表;是全国首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在那个政治至上的年代,首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必须是经过于挑万选、组织信得过的“革命接班人”。

这段插队生活让张湖海至今保留着吃苦的“遗风”,也奠定了他基本的管理思想。

张湖海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修建水电站的时候,他被任命为“连长”,上级用完成任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考核,同时工资按星期发放。每次发了工资,他们就把它换成酒,在粗犷的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豪情。

现代企业所讲的“绩效考核和工资挂钩”、“激励与惩罚”、“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思想,早就被这帮黄土地上的农民用朴素的行为所实践。

黄土高坡的激情与浪漫没能留住张湖海。相反,在他的思维里,只有两个字:“回家”,回到成都的家。强烈的乡愁牵扯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思乡的情绪在田间地头、深山丛林,像朝雾一样弥漫……

张湖海的父亲,这位早年的南下干部没有逃脱时代带来的命运打击,戴着“右派”的帽子在牛棚里黠然神伤;家里只有孤苦的母亲,还有一个无助的姐姐和两个年幼的妹妹。这个柔弱的家庭需要一坚硬的臂膀,需要—个坚强男人做支撑。

己经“很有名气”的张湖海拒绝了包括“团委”这样充满诱惑的去处,毅然选择了当兵。他知道,只有当兵,才是知青回城的惟一出路。

1978年3月,张湖海如愿进入北京军区空军某部,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军旅生涯。

当兵延续着张湖海的早期辉煌,从普通—兵到南疆自卫反击战的参战连长,从两度进入空军高炮地空导弹部队指挥学院深造到成都军区某旅作战指挥部参谋,张湖海走过了一个军人的辉煌历程。

10余年的部队经历,张湖海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一帮气质相近、能吃苦敢冒险、重合作善谋略的军人同志,这是他以后创业的核心团队。

采访手记:记者也曾读帖临碑,对书法小有认识。在“莱根香”,记者惊诧于那些牌匾的苍朴道劲、俊逸洒脱,尤其是“菜根香”三个字,可谓“拙实而韵味十足,狂放而不失俊俏”。当记者向张湖海请教这些都是谁的杰作时,他微微一笑:“都是我信手涂鸦的。”

记者了解到,东方莱根香餐饮公司的管理层都是军人出身:总经理傅总、办公室罗主任、品牌中心廖总、成都基地邱总及食品厂、配送中心、沙坪坝店的总经理等……这个管理层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他们大都经历过军校的熏陶,属于一群有文化的军人。军人出身决定了这个团队“能吃苦、许风险、守纪律,可将生死置之度外”,有文化决定了这支队伍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90年代初,张湖海以团职干部的身份光荣转业,被分配到成都市商业系统,开始了一个优秀军人向一个优秀商人的转变。

依张湖海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进商业系统的某个机关,或者在行政邪门谋求一官半职。但张湖海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到商场当营业员!

在解释这一次选择时,张湖海诡秘地一笑:我当时比别人想得深了一层,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必须从基层干起。

张湖海说:当兵的人都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永远把自己当做一名新

无独有偶,“菜根香”总经理傅传忠在退伍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个出身餐饮世家的退伍军人来到成都市饮食公司,扫过地、洗过碗、当过服务员,最后才晋升为餐厅经理,并最终成为国家特级厨师。

今天的“菜根香”有一个硬性的规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从服务员做起。“没有经过基层的锻炼、不熟悉基层,很难做好管理工作。”张湖海扳起手指头一个一个地算,所有的“高管”“中层”都经过了服务员这一关。

张湖海先从营业员、库管员做起,然后是科长、经理,最后成了这家大型国有零售商场的副总经理。张湖海在副总经理的宝座上,为职工修宿舍、谋福利,为商场谋发展、创效益,整整倾入了7年的心血,在他离开的1997年,商场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6.5亿元。

在这7年当中,张湖海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商人,每天都被灵与肉、思想与现实的矛盾痛苦地折磨着:那是收入与分配体制的严重不公。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湖海很认真地说:“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也是百善之本。我的理想是拥有巨大的财富,并且自己要能主宰这些财富。”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张湖海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离开,然后去开创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离开是明白的,离开以后做什么是茫然的。但是咱们当兵的人冥冥中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坚信总有一缕阳光会照在自己身上。”

1997年,张湖海成了无业游民,年近不惑又要从零开始。张湖海漂了半年,也寻找了半年,其间做过陶瓷生意,也去美国打过工,但是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好在张湖海与佛有缘。这次照在张湖海身上的不是普通的阳光,而是佛光。十几年前张湖海结识了重庆罗汉寺的智丰和尚,智丰告诉这位老朋友罗汉寺正在招商。正在苦苦寻找机会的张湖海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是一座寺庙能做什么生意?张湖海灵光一现:开素食楼,做素食宴。

其实做餐饮是张湖海由来已久的想法,他认为餐饮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是属于最大的易耗消费品,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临,他岂能轻易放过!

又是一次战友间亲密的聚会,又是一次关于人生、事业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已经在餐饮界混得如鱼得水、在川中很有名气的“川菜大师”傅传忠,这位昔日的侦察班长极力赞成老上级的想法,并表示愿意追随张湖海,和他一起创业。

几个战友凑足60万元,经过一番整治装修,1998年8月8日,罗汉寺“妙香斋”素食楼正式开张,同时3~6楼的佛教招待所也开始对外营业。

佛教传人中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佛教文化早已根植在民众之中,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它又充满了宗教的神秘色彩。在重庆媒体的渲染下,一时间重庆市民蜂拥而动,吃素食、住佛教楼,体验人生的另一种生活成为当时重庆人的另类时尚。

“每天的营业额3~4万元,素食啊!”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张湖海依然激动不已:“当时罗汉寺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除了烧香拜佛,多数是为了一饱口福。特别是那一年全国佛教大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古刹名寺的方丈们对这些面粉等原材料做成的素‘鸡”鸭”鱼”肉’赞不绝口,‘妙香斋’从此声名远播。”

一番激动以后,张湖海向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决定打入一个陌生市场的时候,你的目的是什么?

在罗汉寺的喧嚣与热闹中,显然张湖海并没有忘记当初承包经营罗汉寺的根本目的,那不过是他进入重庆餐饮行业的一个序曲而已,一旦证实了他当初的基本判断,就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采访手记:“激情,做餐饮激情无处不在”,菜根香总经理傅传忠在评价做餐饮的魅力时说,“当生意火爆的时候,大堂热火朝天,厨房川流不息,我们管理人员也从二线奔赴一线:引座、端盘子、换台、洗碗无所不做,甚至亲自抄家伙炒菜;当竞争来临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通宵达旦,想对策、做谋划、出妙招,军人喜欢‘打仗’,欢迎竞争;特别是当我们研制出一种新菜品,推向市场后得到饕餮之徒们的青睐时,我们更是激动不已……”做事业最忌讳的是激情衰退,在菜根香采访,记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昂扬的斗志和坚毅的精神。

1999年底到2000年初,张湖海感到做大做强的时间已经到来。一方面他已经从“妙香斋”完成了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当时重庆川菜处于异常弱小的阶段,火锅占据了重庆餐饮的大半壁江山,粤菜、湘菜等菜系尚不成气候。而此时的成都,川菜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论是规模、品位、文化含金量等方面,重庆都有很大的距离。并且张湖海获知、一些川菜大鳄正伺机而动,欲抢滩重庆。如果不抢在这些大鳄到来之前,建立自己在重庆的根据地,将错失良机。

“菜根香”的成功经营,充分展示了张湖海的商业才能。

张湖海将首家店的地址选择在重庆高新区南方花园科园三街,尽管这里当时正在开发之中,但是张湖海看中了它的发展潜力。

张湖海选中的那栋楼的开发商十分中气,只卖不租。这对于小有积蓄的张湖海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他还不具备购买整层楼的实力。

于是张湖海说服一个很有实力的朋友,让他买下其中的一层楼,在朋友的犹豫中,张湖海许诺“起码租用5年”,场地问题才得以解决。张湖海初次尝到了“借”的甜头。

酒楼的名称“菜根香”也是“借”来的。常在川渝间奔走的张湖海知道,成都有一家“菜根香泡菜酒楼”生意很好,名气很大,但是该酒楼并没有进行商标注册:张湖海大胆地给自己的酒楼取名“菜根香民俗酒楼”,加上不俗的装修风格、宏大的场面。酒楼开张伊始,市民都以为是成都“菜根香”“杀”到了重庆。纷纷前往一饱口福厂—直对重庆川菜“怒其不争”的重庆新闻界惊呼:“新派川莱祖师爷‘杀’来了”。当新闻界明白此“菜根香”非彼“菜根香”的时候,一场商战又起,“成渝菜根争香”,“‘泡菜’与‘风俗’之争”等标题充斥着重庆媒体。在这一场商战中,两个“菜根香”都没有输家,虽然市民被搞得满头雾水,但是两家“菜根香”的营业额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张湖海的“菜根香”南方花园店在这一场“正宗”与“非正宗”之争中人满为患,43张台的场子每天平均销售近6万元。

今天,南方花园酒楼林立,几乎所有的餐饮品牌都在那里有一席之地,但是很少有入记得是“菜根香”在那里开了先河,带动了那一带商圈的繁荣。

爆满的顾客必须要分流,再说受过10余年部队熏陶的张湖海知道,你不占领的阵地敌人就会去占领——成都还有一帮虎狼之帅等着进军重庆呢、于是2000年张湖海在不到半个的时间里相继开了“菜根香”解放碑店、杨家坪店和沙坪坝店,开一家火—冢,占据了重庆最有利的地形;在2001年上半年;”菜根香”又杀回成都,各成都的南、西,东三面完成了布局。

这样快的开店速度,资金怎么得以保证?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张湖海的回答轻描淡写,还是一个“借”字,这次是借供应商的钱。

今天,“进场费”、“月结”等名词在我们看来已经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的重庆,却是张湖海的发明。张湖海的灵感来自他对商场的管理,经营户要进商场经营,必须要缴纳3%~5%的管理费.

“启动解放碑店一分钱都没花。”张湖海很为他的商业运作得意,“装修的60万元是供应商的进场费,房租采取的是月付,贷款采取的是月结。”当然,这一切的条件都取决于“菜根香”火爆的生意和张湖海良好的个人信誉,离开了这两个条件,一般的酒楼很难做到这一点。

张湖海有一个重要的经营理念:“顾客是上帝,供货商也是上帝。”深谙商业之道的张湖海知道,供货商在整个流通领域中处于弱势地位.饱受需方的刁难。“菜根香”却把供货商奉若上宾,从不拖欠货款,每月 7~10日是结算的日子,供货商从不担心收不到钱;供货商还会经常接到“菜根香”的宴请,相互在一起交流感情。记者甚至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菜根香”给供货商拜年的大幅广告。张湖海说:“我们要让供货商受伤的心灵在这里得到安抚。”把供货商作为上帝的结果是他们的价格更低了,提供的货品质量好了,服务更到位了,对“进场费”、“月结”等方式更支持了。

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菜根香”连锁店像野草一样疯长,都是这种模式的翻版。

每一个新店开业,张湖海总有—些奇招、妙招、怪招。

解放碑店还在装修时,张湖海就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凡是路过的人都会得到邀请,只要开业那天前来捧场,都会享受很低的折扣。

只是这些顾客万万没有想到,天底下真的就有免费的午餐。开业3天以后,张湖海在新闻媒体上刊登广告,“吃了白吃:凡是前3天在菜根香消费的客人.开业凭结账的小票全额退款,没有保留票证的,只要能报出所在的台数、消资余额,也可以全额退款。”

广告出去后的两天解放碑店真是疯了,前来退款的顾客排起长队,张湖海也因此退了整整18万元人民币。

对“菜根香”的“白吃”行为,重庆媒体大肆炒作,外地媒体也纷纷进行转载位于解放碑女人广场三楼的“莱根香风俗酒楼”也因此更加火爆,每天的营业额平均为8万元,最高达到了12万元.创造了重庆餐饮界的奇迹。

沙坪坝店开业的时候,正值党的生日,“菜根香”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凡是在党的生日那天出生的共产党员,都可以凭身份证和缴纳党费的凭证在”莱根香”消费 1000元。这些老党员激动不已,把“菜根香”给他们的实惠都记在了共产党的头上;当得知“菜根香”是群退伍军人开的酒楼,更是感慨万千。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更是—次爱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重做开国第—宴”堪称张湖海的经典之作。2001年国庆节,张湖海找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庆典的菜谱,依样画葫芦,做成“开国第一宴”。以588元每桌的价格销售,引来订者如云、食客无数

“菜根香”是重庆川菜的带动者,更是重庆餐饮的搅局者,重庆餐饮因为有了“菜根香”而骤然生动,此前平静的重庆餐饮业也因此狼烟四起。

“菜根香”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打折”风潮,从最低5折到最低3.5折,当别的酒楼餐馆亏损连连的时候,张湖海始终扼守住价格的底线;当别的餐饮企业因价格战而崩盘的时候,张湖海笑到了最后。

“菜根香”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运动。他们成立了餐饮技术部,由著名的川菜大师杨和平任技术总监,每月推出的18道新菜让其他餐饮企业应接不暇。据悉,“菜根香”丢失最多的东西是菜谱,曾经发生过一天丢了18本菜谱,但这些“偷艺”者旧的莱品还没有学会,“菜根香”又推出了新的菜谱。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湖海有—天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向社会宣布“菜根香废弃100道菜”,并将这1013道菜的名称罗列在广告之中,让那些“偷师学艺”者措手不及。

张湖海说:“有人一生都在创新,有人一生都在追赶。对于日新月异的餐饮业,追赶者如果不能超越,就将面临死亡。”

采访手记:为了帮助记者更好地完成本文的写作,集团办公室主任罗宝光给了我们厚厚的一本资料,那就是《方圆菜根香》,这里面记录的,是“菜很香”所有的管理资料,共计200多页。《方圆菜根香》完整地记录了“菜根香”的督察制度、员工培训与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会议制度、供应商入场管理规定等近20种各方面的管理规定。罗宝光告诉记者,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制度来管理的。

没有深入到“莱根香”的人,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它的成功只是靠离奇的商业点子和巧妙的策划炒作出来的。其实,军人出身的张湖海精于营销,更精于管理,在营销和管理之间,张湖海更看中管理,因为他知道“营销手段的应用只是一时造势的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才是企业生命的长久之策”。

“菜根香”有一个管理上的九字真经,那就是“无大事、全是宝、都是洞”。

张湖海认为:“餐饮无大事”,餐饮业的管理者必须像耗子一样深入到各个部门的每个角落、每个环节中去,去倾听真实的声音(包括顾客的抱怨)、察看真实的情况、发现处理解决实际的问题。张湖海为管理层和员工罗列了几十件日常必须关注的小事,包括“倾听顾客的酒后真言和厕所里的对话”这样的小事。张湖海认为,小事会带来不满,不满会带来抱怨,抱怨会带来愤怒,愤怒会带来灾难。处理好了每一件小事,才会“无大事”。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湖海教导员工,“酒楼所有的东西都是宝”。他给员工算了一笔账:一个五粮液包装盒的回收价值是10元左右,剑南春是5元左右,每个月一个店单是回收空酒瓶、废纸板,就是一个普通员工的工资。在进货上,重庆的原料普遍比成都贵,“菜根香”就远赴成都进货 (蔬菜除外),降低成本;再比如餐桌上的餐巾纸,重庆人大气,普遍采用大包装,但是中餐只需要小包装就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了。凡此种种,“菜根香”比别的餐饮企业在成本上要低10%左右,这也是张湖海敢挑起价格战的底气所在。

在“非典”时期,几乎所有的餐馆都遭到了劫难,有的甚至以倒闭收场,“菜根香”在这样困难的时期居然没有亏损,靠的就是这种“抠门”手法。

有人说,管理就是堵住漏洞。尤其是餐饮业,漏洞太多了:采购的漏洞、库房的漏洞、厨房的漏洞、吧台的漏洞、传菜的漏洞……“全是洞”。

比如,搞餐饮的人都知道,做餐饮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当菜品出现质量问题,被客人退了回来,或者遭到客人的投诉,采购、厨师、理菜员相互推委,怎样确定责任人?怎样处罚责任人?

张湖海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即“三级否定制”。采购部经理否决供货商;厨师长否决采购部经理;大堂经理否决厨师长。采购部采购的货有问题,被厨师长否定以后,由采购部经理买单;厨师的手艺有问题,食客不满意,被大堂经理否定以后,这道菜由厨师长买单;供应商送来的货有质量问题,被采购部经理否定.则这批货算“白送”。

“三级否定制”彻底解决了困扰餐饮企业多年的顽疾,也让“菜根香”的菜品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

此外,“菜根香”还有很多细小的规定。单是一个传菜的环节,就规定有“十不传”,如装盘不符合规定不传、装具有破损不传等等;张湖海的管理近乎苛刻,一般企业对员工的作息时间只规定上、下班,但是在“菜根香”,连晚上什么时候睡觉都有严格的规定。张湖海自有他的一套理论:厨师休息不好会影响第二天的菜品质量,服务员休息不好会影响第二天的服务质量……翻开《方圆菜根香》,这种几乎“不近人情”的管理制度随处可见。

张湖海说:“我就是要用部队管理士兵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实践证明,用部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比如,部队一直沿用的‘三三制’的管理方式,就是科学合理的,每个人只能管理 3~4人,多了就管理不过来。”因此,在“菜根香”,总部对各分店的管理就只抓两个人,总经理和厨师长,所有的奖惩都只对这两个人。

在张湖海的管理体系中,有两大管理制度是非常有特色的,是张湖海的首创,也是“莱根香”制胜的法宝。

一是督察制度。俗话说,天高皇帝远,“菜根香”有100多家连锁店,怎样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监督的确是个难题。总部派出的厨师长有没有违规行为?加盟庙有没有遵守公司规定?菜品质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总部的安排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等等。

张湖海组建了一支16人的督察队伍,这是一支神秘的队伍,连集团总经理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他们只对张湖海一个人负责。他们的任务是“满天飞、到处吃”,督促和检查各个连锁店执行公司制度的情况,督察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甚至可以就地罢免厨师长。张湖海戏称这是他的“秘密武器”,各地连锁店把他们称为“神秘食客”。有了这支督察队伍,张湖海就有了准确的信息来源,他可以准确地告诉违规者:在某一天的某号台,服务员跟客人吵过架;某位外派的厨师长搞第二职业,在某条街开有另一个餐馆,餐馆叫什么名字;某个经营店当月的营业额是多少,慌报了多少……一切尽在张湖海的掌握之中。

有了“神秘食客”以后,各地连锁店的违规情况少多了。

二是"XX店万元成本分析法”。这个表格很简单,就是1万元营业额中各种原材料的消耗统计,并且与上个月有比较:其中有“油料类”、“干副类”、“蔬菜类”、“鲜肉类”等近10类,最后是“厨房毛利率”、“酒水毛利率”、“综合毛利率”等分析指标。

张湖海说,“你别看这些简单的数字,它反映了各个店的成本控制情况,很多店的总经理在交这个表的时候手都在抖,数字不好看说明他的成本没有控制好。”

关于这个表的作用,总经理傅传忠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店“万元成本分析表”中发现它的天然气耗损特别厉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经过检查,发现它的锅炉因为长时间没有清洗,水垢太重,造成了天然气的浪费。

“菜根香”还有一个备受推崇的表,那就是“畅销菜品销售情况表”。傅传忠拿着 9月份的这份表格给记者一一解释:以公司的招牌菜“湖辣鱼”为例,沙坪坝店本月任务销售多少份。实际销售多少份,超计划多少份,上片销售多少,同比增长多少等数字一日了然;然后是南方花园店、解放碑店、杨家坪店。记者看到,单是”湖辣鱼”这…道莱,四个店9月份销售额近18万元。其他畅销的菜品如十八香豆腐、鬼鸡等都有相当不俗的销量。

傅总说;招牌菜是酒楼的命脉,在一个成熟的酒楼,80%的利润是靠10%~20%的招牌菜创造的;我们在各个店展开招牌菜的竞赛,就是要左抓住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一个加盟店前沉浮:“菜根香”沙坪坝店原来并不是菜根香公司的直营店,它是 4个合伙人共同投资90万元成立的加盟店、开店后,每月营业收入八九十万元,半年时间就收回了投资。一年以后,本来可以挣更多钱的加盟商开始不履行加盟合同,拒绝向总部缴纳每年8万元的权益金。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赚的钱为什么要交给总部?”几经谈判未果,莱根香总部只有终止了加盟合同:

随后,4人遣散了所有菜根香派去的管理人员,重新招兵买马,在原址上另起炉灶搞了个“芙蓉古城”餐饮酒搂。但是自从这家酒楼开业后?连续7个月亏损,终于无法维持.只能整体转让。

在转让股权的签字仪式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张湖海突然出现在现场,宣布拥有该酒楼60%的股权,并重新将该酒楼命名为“菜根香”。

张湖海之所以在整个收购过程中要进行暗箱操作,将该酒楼重新“据为已有”,是想证明给别人看:菜根香的品牌魅力究竟有多大?张湖海能否让一个死掉的酒楼起死回生?

两年过去了,“菜根香”沙坪坝店业绩良好。“菜根香”在全国的100多家加盟连锁店也大都业绩良好,在南京、深圳等城市,甚至出现了同一加盟商开第二家、第三家店的情况。张湖海坦言,到现在为止,连锁加盟依然是公司主要的赢利模式。

对连锁加盟玩得得心应于的张湖海又开始了未雨绸缪,开始在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出路:成立专业的餐饮咨询管理公司。

传统的连锁加盟是输出品牌、技术和管理,但是部分加盟店老板并不买账;认为加盟是在给别人树立品牌,是在给别人打工,而不是经营自己的店。张湖海的餐饮咨询管理公司不输出品牌,只卖技术和管理,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系统的,

记者看到,在菜根香开出的服务“菜单”上,包括餐馆的整体策划、选址、技术培训、管理、装修、配送等10余个方面。比如在菜品输出上,菜根香有3000道菜品可供选择,任何—家餐馆只需要从中选择100道菜就足够了,菜根香不仅提供100道菜的菜谱,还包教会和定时更新;餐馆也可以委托菜根香培训厨师和服务员,也可以购买某一个环节的管理。每一项服务都明码实价,需要者可以“按单点菜”。

与一般的管理咨询公司不同的是,菜根香的所有管理和服务都来自成功的实践,更具有操作性。在重庆负有盛名的餐饮一条街南滨路上,就有几家餐饮店是张湖海这种模式下的杰作。

篇5:激情燃烧的课堂

我们都知道,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情感是随时起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 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 (包括运用) 的过程;一是感受——情绪——意志——品格 (包括行为) 的过程。智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形成和发展, 它的心理过程产生着情感和智慧。因此, 知识、智慧、情感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现代教学论强调, 不论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来讲, 情感也是影响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 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 那么, 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可见, 在我们的课堂中, 不仅要有智慧的闪光, 要有多方面的信息刺激, 更要有情感的暗流默默流淌, 达到潜移默化 (而不是“填鸭”) 的效果。

为此, 我们进行了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在内的多种尝试。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要真正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在于良好的师生感情, 而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位哲人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如果教师能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 那学生回报的爱会比“神”的称号更动人。只有在爱的基石之上, 师生才能共同语言, 感情才能融洽, 教育才能见成效。

良好师生感情的培养, 可以在课余, 也可以在课堂上。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 如果不能营造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 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其固有的作用。”亲切的教态、民主的作风, 会让学生很快在情感上对教师产生认同, 这种认同会使学生更愿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也愿意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交流。

爱学生, 在课堂上表现为能宽容学生的错误、能欣赏学生的优点, 坦然面对学生的质疑,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

宽容学生的错误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者都建立在对学生的科学认识上。学生是学习中的人, 是正在发展的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难免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 这时, 教师如果不深究原因、只简单地认定其一定是不专心、不用功, 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伤害其自尊心。所以, 宽容学生的错误也是爱学生。同样的, 欣赏学生的优点, 让学生时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也是爱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我们更多的提倡“高标准、严要求”, 通常不敢大张旗鼓地表扬学生, 生怕他骄傲。其实, 教师的肯定、成功的体验往往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动力。要相信, 爱的力量比“恨铁不成钢”之“恨”恐怕更长久。因此, 让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结果”, 这种爱的体验和成功感会产生巨大的情绪力量, 推动学生不断争取新的成功。

二.用激情点燃激情

在我们的课堂上, 不仅要用智慧启迪智慧, 更要用激情点燃激情。

1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氛围。

学生的情感像一座座休眠火山, 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激情的火种去点燃。营造氛围是点燃激情的一种方式。比如, 有位老师在教学《谎言掩不住血写的历史》这篇文章时, 就选用了大量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作为背景资料, 并用血一样的红色作底色, 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唤起了学生心中深藏的民族情感, 于是, 朗读课文仿佛是与作者一起对日本右翼势力进行谴责。在这个教学实例中, 用血红底色的照片营造的课堂氛围就非常成功。

反之, 如果氛围的营造与教学内容不谐调, 则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如, 一位老师在教学《猫》这一课时, 用几幅可爱的小猫的照片作引子, 请学生回忆自己养过的或见到各种猫, 然后进入正文。在课堂的末段又引入“采访节目”, 由假扮读者的学生向假扮作者的学生提一些疑问。整节课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 在活泼的气氛中结束。但是, 《猫》文却是一篇多主题的文章,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 都体现了作者对有不幸遭遇的“第三只猫”的自责和深刻的思考。所以, 对该文的学习应该有深刻的思考, 不能一笑而过。

2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情感的休眠火山。

教师的魅力常外化为语言的魅力, 而激情又是教师语言的独特魅力。试想, 如果教师上课时有气无力、语言干瘪、只会照本宣科, 那么, 他在在教学《谎言掩不住血写的历史》这篇洋溢着强调民族情感的文章时会是什么样?那一定会抹杀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 失去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

当然, 教师要点燃学生情感的休眠火山, 他自己就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因为, 一个优秀的教师, 肯定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他只有首先要带着感情理解教学内容, 他才可能赋予教学内容以充沛的情感内涵, 从而达到动人的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 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 嬉笑怒骂都是教学的艺术。比如, 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这样的美文时, 亲柔的话语、明朗的笑意、快乐的憧憬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朗读, 一定会将春之声、冬之韵传达得灵动感人, 带给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在教学《谈骨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样的文章时, 则需要义正词严、爱憎分明。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对课堂的影响不仅决定于教师, 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点上, 教师在特别尊重学生的感情,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与学生, 无论是从知识水平还是人生阅历讲, 都是极不一样的, 如果教师一定要把成年人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 那对学生来讲是极不公平的, 课堂上出现“冷场”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 只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才是可能被学生接受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想办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 使教学内容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平行线的时候, 选取生活中带有平行线的图案或实物, 让平行线走出几何教科书, 以亲切、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这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教学设计为教学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6:激情燃烧的年月

北有同仁堂,南有源安堂。

一个改革开放中横空出世、至今仅有十几年历史的源安堂,竟能与有数百年渊源的同仁堂并驾齐驱、屹立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这是现代中国的神话?不!——这是莫兆钦,一个“大山的儿子”在桂东南山区创造的一个举世闻名的奇迹,一个被誉为“南国药王”的真实而生动的人生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莫兆钦以“源安堂模式”、以10多年的时间,改写了现代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格局。也不仅仅是处于中国南疆山区的源安堂按照“国际卫生组织—GMP”要求建立起来的用地近百亩,拥有职工528人,资产8000万元,无形资产10亿元,厂房规模具有年生产能力10亿元,入选民办品牌权威评估中国五百个最具价值品牌,是中国国药26个上榜品牌之一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更重要的是,源安堂以安民济世,为民造福的理想,真心诚意做好药,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医药行业的优秀传统,还不断地开拓,大胆创新,将现代科学技术注进当地特有的中草药材中,打造出中华民族特色的世界金奖品牌,使中国中成药再度扬帆出海,扬威海外。继“肤阴洁”牌“复方黄松洗液”获得了“诺贝尔金奖”和“国际绿色保健品金奖”之后,脐疗新药“银胡感冒散”又一举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独领风骚。

——源安堂以王者风范挺立于世界医药之林,莫兆钦也以王者气度雄居南国大地!……

研制灵药:大山之子百折不挠

莫兆钦常说,我是大山的儿子。

他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横亘桂东南、连绵数百公里的大容山。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亲友,全是地地道道的山民。当年,这里是桂平市最贫困的山区之一,每天劳作的工分只值8分钱。

大山养育了他,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地;大山成就了他,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刻。

1989年的一个秋夜,在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头一间低矮的土坯屋里,凉意袭人。一个30开外的年轻人,满头乱发,一脸愁云,脑子里像开了锅一样的翻滚不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他叫莫兆钦,一个跟石头一样平凡而朴实的山里娃。那些日子,是他的人生低谷。这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初度山村,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教师工作,怀着一个求生存盼富足的美丽梦想,聚集了几户村民共同开办饮料厂,后来又承包一家卫生纸厂,没料到一下子竟亏损了13万元,面临绝境。一时间,上门的讨债者踏破了家门槛,有人指责他是败家子和骗子,有些与他一起啃野菜、睡门板的创业伙伴离他而去,家里人也劝他趁早收摊回家吃安稳饭。

倔犟的莫兆钦不甘沉沦。他挺直脊梁,把责任和苦难的纤绳深深勒在自己的肩上。

一天,莫兆钦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我国南方性病蔓延的简讯,便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发黄的祖传药方。他的祖上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对利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有很深的造诣。莫兆钦思量:作为国粹的中草药,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无穷智慧,在人类越来越看重自身生命质量的今天,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中草药制剂一定具有广阔的前景。广西大容山里藏有无数奇花异草、珍贵药材,能否研制出一种治疗性病的特效药?

他找到了祖父留下的一个专治“花柳病”的偏方,并遍访当地民间的老中医,发掘当地中草药,经过三个月的研究,他敲定了一个以满山香、大叶桉、蛇床子、斑鸠樟等天然中草药为主要成份的理想药方,决心研制出一种高效的治疗妇科病、性病的新药。

莫兆钦为了开发一种高疗效的新药,他追随着当年神农留下的足迹披荆斩棘,攀崖越涧寻找他所需要的一株株“灵芝”仙草。接着,找到了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协助研究,到第一军医大学搞临床试验。也许老天见到莫兆钦“玩世不恭”,于是跟他开了几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差点步古代神农的后尘,把生命丢了;某单位指控他为“经济骗子”,把他推上了法院的被告席;三次车祸,把他推到阎罗王的鬼门关后又放了回来。一次,在去第三军医大学的路上,汽车翻下十几米深的山沟,他觉得天旋地转,意识中认定这一次自己可能在劫难逃,也不知过了多久,却又奇迹般睁开了眼睛。有人打趣说,一定是阎王老子知道他是个“南国药王”因而送他还阳造福众生。

莫兆钦的执着追求感动了“上帝”。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专家的鼎力支持下,莫兆钦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呕心沥血研究的天然强力杀菌净剂“肤阴洁”(现为“复方黄松洗液”)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准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莫兆钦为了组织规模生产。这时,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生产工人的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尽管厂里采取措施,使他们掌握基本常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中医药直接维系人类生命和健康,技术要求高,工艺流程缜密,需要大量专业有用的科技人才。

作为决策者和领头人,莫兆钦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常识水平。早在青年时代,他潜心研读过《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典籍和《中药方剂学》、《中药外科学》等大学教材,通晓中草药药物原理。莫兆钦注意收集民间中草药验方,在古今中外医药书刊里借鉴他人成果并汇编出版。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使他的管理内涵归于科学,决策意识超前致远。

然而,要办好一个现代企业,一个人不可能包打天下。莫兆钦求贤若渴。他亲自出马,辗转于南宁、广东和湖南,三顾茅庐。有几个中药学、化学专业人员被他的诚意所感,愿意来源安堂效力。在广州市,莫兆钦偶然遇到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的妇科医生郑郁葱,了解到她知识面广,又有公关专长,便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她出任广州办事处主任。郑郁葱欣然同意。在推销药品时,她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信誉,连年销售额超过了1千万元。

几年来,源安堂先后吸纳了18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引进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其中获得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就有80多人,厂里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给职、给权、给责、给名,放手大胆使用,你有十分才能,源安堂给你提供十二分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和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公司还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工资、资金和住房待遇上给予倾斜,解除了技术、骨干的后顾之忧。因此,莫兆钦创办的企业不断巩固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家拥有500多名职工,固定资产8000万元,无形资产10亿元,厂房规模具有年生产能力10亿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

云封雾锁的大容山,千百年来锁住了大山的贫困落后,今天却锁不住大山儿子的意志和智慧——一条中国医药的蛟龙,就在这云封雾锁的大容山中腾空而起……

安民济世:救危扶困为国分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莫兆钦记住这个古训,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座右铭:“源远流长,安民济世;堂堂正正,造福为民”。这也是“源安堂”命名的真正含义;源——旨在祖国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安——是安民济世;堂——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他这样想,这样做,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涵养他的热土,把爱心撒向四面八方。他以企业的辐射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向父老乡亲回报一份真情。熟悉他的人都说:“莫兆钦虽然在商海滚了10多年,却没有沾上半点市侩气,他仍然保存着寻常百姓的纯朴本色和仗仪性格,有一种可贵的平民情结。”他乐善好施的德行成为乡亲们学习的楷模。

莫兆钦把真情挚爱播洒在他足迹留下的每一个地方。中沙镇六石村小学有两间秦砖汉瓦的教室破烂不堪,椽塌梁歪,墙面开裂,好几处用树条支撑着。莫兆钦看到这一切鼻子阵阵发酸,他找到校长潘志金,对他说:“这两间教室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孩子的命可比咱们都值钱哪!我支援1万元现金,赶紧修好危房。”不多时,钱就到了位,两个月后,两间危房已修好。或许从小出生贫困家庭的缘故,懂得与人为善的快乐;或许在过去艰难的环境中有过太多好心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又或许是心底燃烧着回报的强烈愿望,事业有成的莫兆钦更是着重于种善果、行善事,他的德行常为乡亲们称道。一次,他无意中看到有个老师在病床上呻吟而无钱就诊,当即联系县医院收治,并主动承担大部分住院费用。还有一次,莫兆钦看到一位老农挑湿柴到村里无法卖出去而为生计发愁,联想起自己当年砍柴卖炭的艰辛,转身把这位老农的柴送到职工食堂,还把他家里的700多斤湿柴全部买下。1995年6月,莫兆钦得知大洋镇对越南自卫还击战老战斗英雄杨随江惟一的女儿杨晓兰工作无着落,生活困难,便三次亲自登门,找到英雄的遗属,解决生活困难,并将其吸收为源安堂职工,后转县城工作。

莫兆钦扶贫,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运用企业杠杆,撬动周边锢闭的山村,使之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农、企共存共荣良性循环,以“一个企业,安一方水土”,他倾力探寻着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动作规律。

桂平市位于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农民基本生活标准处于全国平均线以下,贫困人口达数十万。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落后的农耕和传统思想观念,致使他们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即使有十个源安堂,也是“杯水车薪”。只有提高造血功能,才能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源安堂为农民提供了“造血”的门道。生产肤阴洁等药品需要岗松草、桂皮、八角、艾叶等天然原料,这些草药,在广西山区取之不尽,农民出门就可采集,不需要花本钱。开始的时候,穷怕了的农民见满山冬枯春荣的野草能赚到钱,就连根刨挖,使资源遭到破坏。源安堂派出技术人员引导他们采其茎叶炼成油液,使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使用。厂里以每斤40元的价格收购,每年春夏收购旺季,仅岗松油一项,平均每个农民一天就可增收20元。随着产品市场日趋火旺,收购量不断增加,药农们便自发结成采集、提炼和远销的“一条龙”班子,队伍日渐扩大,形成以源安堂为轴心的辐射网,药农遍及桂平、玉林、钦州、广东和海南,收益农户约计10万人。

莫兆钦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重点扶助对象进行引导、启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讲究实效。容北村是个高寒山村,山上乱石遍布,植被稀疏。莫兆钦专程往访,发现这里的气候土壤适合种植八角树。他跟农民算了一笔帐:一株八角树每年可产20多斤果实,一斤果可卖2.8元钱,每家种上100株,一年就可收入6千多元。当他得知老百姓无钱购买种苗时,毅然从家中拿来3000多元现金,购买了1万株八角树苗,无偿分发给全村困难户。如今,这批树苗已长得碗口粗了,已陆续开始收益。老乡们都说,这是莫厂长送来的发财致富的“摇钱树”,是绿化荒山、美化树容的“快活林”。

莫兆钦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与源安堂人先后捐资200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包括附近乡村修路、架桥、建学校、慰问军烈属、特困户等。上国村是中沙镇新分出来的行政村,村委会没有地方办公,村学校也很简陋,莫兆钦慷慨解囊,拿出自治区人民政府资给他的研制推广科技成果奖金13万元,又从公司拨款40多万元建村委会办公楼和村小学教学楼。中沙镇早几年电话还是“摇把子”,电视节目也收不到,源安堂拨50多万元帮助开通程接电话和建设电视转播台。此外,还捐资近100万元连续几年订报赠给有关部门;为各屯修路、修桥、建学校支持资金30多万元;每年慰问全镇军烈属累计6万多元。2002年,中沙镇修建上国村至玉林北市镇水泥公路和上国村水泥公路时,公司慷慨捐款150万元,同时发动股东及员工捐款100多万元。

莫兆钦积德行善奉献,捐款遍及天南地北。1996年柳州洪灾,他号召职工捐款捐物折合23万元;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他带领职工捐款26万元,其中,他个人捐款1万元,捐赠药物价值300多万元,居广西之最。同年,他还向革命老区赠药100万元,赠报60万元,修建学校5万元,扶持农户种养2万元,慰问教师困难户5万元………总计达400多万元。2000年以来,又主动捐款近20万元慰问老党员、特困户和小学教师。2001年7月,南宁和贵港等地遭受特大洪灾,抗洪军民因长时间与洪水搏斗,不少人染上了皮肤病。莫兆钦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召集在家的源安堂股东开会,把1000多箱价值100余万元的药品无偿捐赠给抗洪军民;接着,又发动职工捐款20000多元支援灾区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2003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源安堂又向国家卫生部、内蒙古卫生厅等部门捐赠消毒药品一批,价值80多万元,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位卑未敢忘忧国,造福为民天地宽。”这是莫兆钦的人生胸怀,也是他真实情感。他担任过桂平市市长助理、桂平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他热心公益事业,从来没有人指令过他,也没有人向他索要,完全出于他安民济世的可贵情操。近几年来,莫兆钦和源安堂人共捐资2000万元用于抗洪救灾、修路建桥、办学、慰问军烈属和特困户等。其中以他个人名义捐赠的不少于200万元。

南国药王:造福为民不断奉献

莫兆钦以其博大广阔的胸怀、以无私奉献社会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敬佩,获得了许许多多美名和光荣称号。

莫兆钦从1992年3月以来,连任桂平(县)市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现任源安堂董事长兼武装部长、中国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中科联研究员、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乡镇企业研究员、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顾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自治区工商联常委、贵港市工商联副会长、贵港市二届政协委员、桂平市七届政协常委等职。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曾亲切接见过莫兆钦。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等领导亲临源安堂视察,给莫兆钦和源安堂以高度评价:“源安堂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是广西的骄傲!”更使莫兆钦荣幸的是,2000年7月,全国人大邀请莫兆钦到北京颐和园与共和国的老将军、各界精英一起在“共和国的丰碑”里题词。他的题词“聚民族心血,振中药之光”将世代镌刻在颐和园的碑石上,与共和国永存。2002年10月,莫兆钦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胡锦涛等人的亲切接见。他优秀的事迹、突出的贡献受到广西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逐级推荐,是广西屈指可数的被授予“全国人民公仆”光荣称号的人之一。他的光辉业绩被载入史册,并刊登于中央文献《人民公仆》一书,发行全国,成了亿万军民学习的楷模。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莫兆钦抓住入世的机遇,十分重视创新赢商机,2004年筹资1200万元,按照国家GMP标准,用于“复方黄松洗液”、“湿巾”、“银胡感冒散”、“肠胃一贴安”等七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药等生产线的更新和改造,以及空气净化系统,供水供电系统和厂内环境改造,并在2004年5月底完成并申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莫兆钦不愧是中国医药界的精英。他倡研的内病外治法不但在学术上有创新,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他研究发明的“肤阴洁”牌“复方黄松洗液”,被评为“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奖、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农业部名牌产品、广西名牌产品百花奖,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领衔研制成功“肤阴洁”牌“复方黄松洗液”、“复方黄松湿巾”、“银胡感冒散”、“银胡抗感合剂”、“肠胃散”、“朱虎化瘀酊”等七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药准字”号药品。其中“银胡感冒散”获“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为弘扬中国医药文化,莫兆钦还主编出版了《常见病药物简易疗法》、《常见病药物外治法》、《家庭巧用中成药》、《临床用药问答》、《军中小华佗》等七部学术著作。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莫兆钦以百折不挠地创业意志和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南中国的大地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树起了一座雄伟、壮丽的丰碑。其创业精神,犹如迸发出来的巨大火花,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燃烧着激情,奔腾不息,创业不止,奉献社会,与源安堂熠熠生辉。

莫兆钦悬壶济沧海,兴业惠万民,正如日中天,他不会让自己的人生乐章打上休止符,他用一首《无题》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居偏远山窝,历世间坎坷

念百姓疾苦,感岁月蹉跎

聚宇宙之精魂献热血于山河

数千年中医药文化大海扬波

几代人遍尝百草金敲玉琢

继先贤采天地灵气配妙药

为苍生纳日月阴阳除疾魔

人生风雨何所俱

篇7:创造激情燃烧的班级

思想激励:人的思想决定他的行动,健康的思想品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教育要促进学生思想健康,为学生一生幸福做准备。作为班主任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激励,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从每天课前健康、激进的歌曲大合唱,到晚读时那一件件真实、感人的事迹;从每周一次的主题班团会上的“对话”,到每节班会对名人身影的追踪,无不从精神上、思想上鼓舞着学生们奋发图强。有些初中生对待学习缺乏自信心。事实说明,英雄人物或者先进人物形象一旦进入学生的心灵,就会产生激励效果,形成一种推动力量。学生刚一入学,我就拿出同龄学生在全国和省市级竞赛中获奖的事例,告诉他们说:他们和你们一样,他们努力了,获奖了,你们努力了也一样可以成功。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跟踪学生的所作所为和学业进退情况,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方法,并拿一些名人成才的事迹和学生中勤奋、刻苦、注重全面发展的事例来激励他们。这样,生活、思想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恰到好处的点拨,有效地激起了学生们奋发进取、“誓争第一”的热情。

自我激励:无论遇到多么麻烦的事,只要坚定地抱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具备开拓创新的思想就会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反之,无论生活多么优越、环境多么好,如果遇事爱生气、烦恼、消极悲观,就会倍受折磨。只有学会了自我激励,做到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教育,才能不断战胜自我,真正成为命运的主人。我经常教育学生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地分析,要多看自己的长处,经常回忆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借以激发自己的自信心,而对自己过去失败的事例,要进行重新归因,不要将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于自己。当面临感到信心不足的情况时,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不要怕,我错了别人也不会笑我,他们也有失败的时候。”“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以前比这更难的事情我都能干好,何况这点事情。”也可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近期小目标和长远的人生大目标,通过战胜一系列的小目标来接近大目标并增强取胜信心,达到进行目标激励的目的。

竞争激励:“物竞天择”。新的时代,竞争是必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竞争者的潜能和创造力,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平庸为优秀,化腐朽为神奇。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比如可以经常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挑起小组在学习、行为规范、文体活动上的“争端”,点燃激情的火苗,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使他们在竞争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篇8:燃烧的激情

艺术激情

美国内华达州黑岩沙漠(Black Rock Desert)盆地是Burning Man活动的据点,每年8月底到9月初,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投身其中,或制作精美的艺术品,或展现行为艺术,或歌舞表演,使这里激情四射。他们,都被称为Burner。

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Burner,在寸草不生的荒漠里创造一个只有8天寿命的“城市”,这里唯一提供的公共设施只有卫生间,只允许售卖冰和咖啡,其他任何生活用品必须自带。活动的高潮,是所有参与者聚集在空地上围成一个大圈,在中间燃烧一个高达12米的木制人形雕像,并将一切杂物和活动期间制作的艺术品投入火中,这就是以异想天开和荒诞著称的Burning Man。

看着巨大的火焰和最终倒地的“火人”,Burner欢呼雀跃。他们通宵达旦,无拘无束,可以违反常规、充分自由地进行创造和表演。来自温哥华的加利第一次参加Burning Man,他说:“如果在别的地方,我看到一丝不挂的女孩拉着男友从我身边走过,我会非常吃惊,但在这里我觉得非常自然,也不想多看两眼。”

8天狂欢后,这里所有的“居民”会将垃圾打包带走,片甲不留,“城市”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消失,再次回归到荒漠的悲凉。

拉里·哈维是Burning Man的创始人之一,一个对奇妙、释放等词语有着不同理解的建筑家。1986年的夏天,他和杰瑞·詹姆斯及几个朋友举行篝火晚会,在旧金山的贝克海滩做了一个身高2.7米名为盖伊的木头男人,并将它点燃。不想这种创作和燃烧作品的怪诞行为,被很多人看作行为艺术,但对哈维来说,他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一个宽广无拘束的世界。

于是Burning Man的木制雕像每年增高,到了1988年,木头人大约有12米高。一群标榜自由的年轻人于是在黑岩沙漠以这样方式表现自我,他们并非外人想象地放纵,每年的聚会,不仅带来生活用品,还带来自己设计创作的新兴作品,钢铁造的甲壳虫、轮胎做的能奔跑的马、废旧汽车改造的歌舞厅……如今的Burning Man不仅是狂欢节,更成为一个吸引世界艺术家、嬉皮士和社会学者的活动。

无穷的想象力

2011年,前来参加Burning Man的人数达到53963人,这比在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亚历山大·麦昆的回顾展览火上好几倍。

蓝天下,一望无际的荒漠逐渐热闹起来,人们纷纷取出帐篷,为自己8天的疯狂生活搭建临时住所。来自爱尔兰的麦克·唐纳特地挑选一个靠边的位置,“这样我能以最快的速度在五颜六色的‘山丘’里找到自己的‘家’。”麦克已经参加过三次Burning Man,对搭建营地颇有经验。他说:“这是一个自力更生的试验场,只要你有激情就可以燃烧。这里激进、包容,充满自我表现。”

要在Burning Man生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组织者会发给每位参加者一本《生存手册》,告诉他们来Burning Man需要带的生存必需品,如食品、工具、急救包、生活用品等,250美元一张的门票上印着:“活动在沙漠中举办,请做好准备,否则有可能危及生命。”因为沙漠里常有风沙来袭,你所能应对的,只有站立等待风沙过去。

像麦克一样,走进这片沙漠,首要解决的便是居住问题,想住什么样的房子,绝不会因为购买力不足而难以实现,有人模仿建造寄居蟹的屋舍,有的Burner把帐篷搭在车厢上,甚至还可以见到可爱的卡通形象做的家。

“看见那些千奇百怪的汽车了吗?噢,你眼光不错,还能分辨出它们是汽车。”麦克开玩笑地说,“就是它们吸引了我的加入。”除了经过艺术加工、符合彩车标准的汽车可以行驶外,自行车是Burning Man里唯一合法的交通工具。

从1998年开始,每届Burning Man正式指定一个主题让参与者进行艺术创作,从2009年的“进化”,到2010年的“大都市”,再到2011年的“通行仪式”,不同的设计者却有着类似的目标——巨型作品,因为要在一望无际的荒漠里吸引人们的目光,巨人模型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思考创作,用什么样的艺术品、服装、道具、营地和车辆,才能完美地展现作品。”

那年吸引麦克的主题是“美国梦”。一位Burner做了一辆长约11米,宽6米,高5米的超级悍马,身子前半部分涂上了明快的运动色,挡风玻璃前坐着四五个人,“这件豪气的作品就是美国梦的本质缩影。”

在Burning Man,除了一些“通俗”作品,更多是艺术家们的概念之作。女艺术家凯特·劳登布什的《未来过去式》就是“阳春白雪”的代表。

这是一个高约7米、由金属制作的金字塔雕塑,顶上一棵菩提树象征自由,夜晚在绿色光线的照射下仿若身处科幻世界。步入室内,激光切割和焊接金属工艺制作的外壁如同电路板一样精致,自然和技术图像并列,仿佛神秘的寺庙结构,令人平和安静。除了看热闹,这样的艺术品更能引起对生活的思考。因此黑岩艺术基金会将其推荐给旧金山一个艺术联盟进行展出。

因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Burning Man,黑岩艺术基金会应运而生。艺术家报名参加即可,Burning Man上独具创意的作品会进入基金会法眼,可以帮艺术家们联系展览或是销售,说是“艺术家的燃烧日”也不为过。

沙漠中的狂欢者

夜幕降临,是所有Burner最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己的作品点亮,由于Burning Man不提供电源,这里所有的光源都是艺术家们在作品上用太阳能采集而成。接着,他们围绕高大的木头雕像进行活动,看着雕像被点燃那一刻,仿佛每个人的内心都被火焰点燃,在此刻都成了艺术家。

人们说,没有“疯子”的胆量,难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没有“疯子”的思维,也不可能做出匪夷所思的作品,这就是极端的自我激进艺术表达。的确,有青年在Burning Man上举行婚礼,有专门参加Burning Man礼物文化的艺术家,他们不追求高大威猛的艺术作品,只爱画些小卡片,制作Burning Man的海报或是项链吊坠,相互赠送。

每个参加Burning Man的人,似乎都具有高昂的精神,带着自己的梦想迎着飞扬的沙尘来到这儿。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带上工具和材料,在空旷的沙漠上建立各种设施,迪斯科舞厅、冥想室或是流动的舞台……你想要的奇异空间都会出现。奇思妙想的Burner大多带着情侣,除了在这里搭建自己的理想王国外,还会从清晨依偎到黄昏,在沙漠里寻找浪漫,或许这是Burning Man中最独到的风景。

上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概括)下一篇:新夜间施工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