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2024-04-09

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通用5篇)

篇1: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10-11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学习资料

现有标准:

现在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将医院污水按其受纳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等规定了相应的粪大肠杆菌群数和余氯标准,对COD、SS等理化指标无特别要求,只需达到要求相对较低的其他排污单位标准,且只给出余氯下限而无上限。

根据现行标准,现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级别低,主要存在(1)悬浮物浓度高,影响消毒效果;(2)水质波动大,消毒剂投加量难以控制;(3)消毒副产物产生量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4)余氯标准无上限,过多余氯危害生态安全等问题。

新标准:

为了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的控制和实施新的环境标准体系,国家已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编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新标准对医院产生的污水、废气和污泥进行了全面控制,在强调对含病原体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

2、在生物指标上,新标准对排入下水道与排入水体的医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新标准严格区分医院性质,同时根据污水去向分为两个等级,并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出严格的控制各级指标。

3、新标准考虑了消毒效果和生态安全性问题,针对不同性质医院及污水去向对消毒时间和余氯量均作了明确规定,严格了余氯标准的上限。

4、在理化指标方面,对排入地表水体的医院污水和传染病医院污水的COD、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都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增强污水处理系统的抗风险性。考虑氨氮也消耗消毒剂,对氨氮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

液氯消毒系统:

液氯消毒是医院污水消毒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氯(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氯消毒具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等优点。但氯气有毒,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氯气为受压的液化气体,一般用罐瓶、槽车、罐车、驳船等压力容器装运。

液氯消毒系统主要是由贮氯钢瓶、加氯机、水射器、电磁阀、加氯管道及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等组成。

氯瓶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2)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容积为40升的氯瓶:750g/h;500kg的氯瓶:3000g/h。加氯机

医院污水采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

氯气向污水中投加是经过加氯机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来水有0.2MPa压力,在水射器内形成负压,将氯气吸入并混合,然后将氯水投加至加氯点。

典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加氯方式有两种:虹吸式定比加氯和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

(1)当医院污水站内集水管道高于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体水位时(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差),可采用虹吸式定比加氯消毒系统。

(2)当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采用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消毒投加设备与提升泵同步运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动启动,同时控制投药系统同步运行。

加氯系统管材

(1)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阀门采用塑料隔膜阀。

(2)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

(3)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一定的支撑和坡度。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

使用液氯消毒时应设液氯贮藏室和加氯间。

(1)加氯间

医院污水加氯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加氯间主要放置加氯机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设备。加氯间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加氯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

爆电机电器,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12次/小时设计。排风扇设在加氯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加氯间室内电气、管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氯气腐蚀。

(2)液氯贮藏室

液氯贮藏室应尽量靠近投加地点。液氯贮藏室必须有吊装设备(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装吊装设备)和磅秤。

液氯贮藏室应设可容纳氯瓶的水池,水池应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应迅速将氯瓶推到水池中。

液氯贮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要向外开,应设排风设备,通风口设在房间离地400mm处。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氯气报警装置。

适用范围

1、液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医院及小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1000床)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运行管理

1、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2、液氯用槽车和钢瓶包装。氯包装量:瓶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5kg/L,槽车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0kg/L。

3、在操作间或加氯间进口处应放置方便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的工具箱、维修工具、药品及防毒面具等。

4、氯瓶放置在磅秤或氯量显示仪上,小瓶应该竖放、大钢瓶则是卧放并固定,不得使其滚动。

5、并联的氯瓶应设置备用瓶,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更换新氯瓶。

6、氯瓶和加氯机要避开暖气、阳光和明火。为保证正常供氯,氯瓶间的室内温度应保持中温(15℃)。

7、液氯运输、贮存等按GB11984执行。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漂白剂的功能。作为强化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有机氯化物;作为消毒剂,它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氯必须现场制备。现场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法和电解法。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氯酸钠、亚氯酸钠、次氯酸钠和盐酸等为原料,经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再经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

5.3.1 工程设计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

(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10~30天的用量。

(3)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应小于0.4%,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动控制。

(4)应设计二氧化氯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电解槽使用6V或12V两种直流电源。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的溶盐装置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氯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氯,必须设置溶液箱。

(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0.2MPa,需加设管道泵。

(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

5.3.2 适用范围

1、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由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化学法适用于规模>500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

5.3.3 运行管理

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

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氯酸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

1、次氯酸钠发生器

利用电解食盐水(或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水溶液。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氯酸钠可达10~12%(有效氯含量)。其缺点是在电极表面易形成钙镁等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0%~12%,次氯酸钠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与氯气相同的特殊气味。

2、漂白粉及漂粉精消毒

漂白粉(Ca(OCL)2)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强烈气味,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机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

漂粉精是较纯的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65%~70%,是一种较稳定的氯化剂,密封良好时能长期保存(1年左右)。漂粉精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剂投加到医院污水中,既可用于干式投加法,也可以将漂粉精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称湿式投加。还有一种方法是漂粉精制成片剂用消毒机投加。

5.4.1 工程设计

1、配套建筑物及设备

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的污水处理站应根据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型号及其附属设备要求进行布置。一般要求需要有专用的盐液制备间和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盐液制备间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宜分为两个房间。

2、主要工艺参数

(1)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级别计算投氯量,按投氯量选择次氯酸钠发生器型号及台数,然后计算用盐量、贮盐量。

(2)污水量按最高日污水量计算,盐水池按12~24h设计。

(3)次氯酸钠溶液贮槽按8~16h设计。

3、次氯酸钠的投配

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贮存在贮槽内,可采用虹吸式自动投加或与污水泵连动投加,将溶液通过投加管、电磁阀、流量计将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

4、漂精粉的投加

(1)漂精粉的湿式投加系统需设置溶药槽和投配槽。

(2)溶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制成,溶药槽需设有搅拌器,一般设置2个,投配槽可设1个,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处理污水量和投药量计算确定。

5.4.2 适用范围

1、次氯酸钠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漂粉精、漂白粉适用于规模<300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3、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4.3 运行管理

1、次氯酸钠溶液贮槽应防腐蚀,可用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钢制作。

2、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必须注意保存条件,经常分析化验其有效氯含量,以便掌握有效氯的衰减情况,确定每次的最佳送货量和送货周期,减少氯的损失。

3、商品次氯酸钠应在21℃左右避光贮存。

4、漂白粉应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中,防止日晒雨淋,应远离火种和热源,不可与有机物、酸类及还原剂共存。

5、漂粉精放入溶药槽,加水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5%的溶液,静止澄清,使用上清液投加。每日配制1~2次。

氯消毒接触池

1、医院污水消毒按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消毒和间歇消毒两种方式。

2、接触消毒池的容积应满足接触时间和污泥沉积的要求。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5小时,综合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0小时。

3、连续式消毒的接触池有效容积为污水部分容积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

4、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一般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

5、接触消毒池一般分为两格,每格容积为总容积的一半。池内应设导流墙(板),避免短流。导流墙(板)的净距应根据水量和维修空间要求确定,一般为600~700mm。接触池的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接触池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6、设计时应按设计选定的处理工艺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按最不利情况进行组合,校核实际接触时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氯消毒设计要点

当污水采用氯消毒工艺时,其设计加氯量可按下列数据确定:

1、液氯消毒系统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章节进行设计。

2、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以有效氯计,一般为30-50mg/L。

3、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参考加氯量一般为10-15 mg(有效氯)/L。

4、当污水采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其设计投加量应根据具体水质确定。

5、加药设备至少为2套,1用1备。

6、氯投加量为参考值,运行中应根据余氯量和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投加量。

臭氧消毒

臭氧,分子式为O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臭氧在水中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羟基(OH)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单原子氧(O)具有强氧化能力,对各种病毒、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能力。

臭氧消毒具有反应快、投量少;适应能力强,在pH5.6~9.8、水温0~37℃范围内,臭氧消毒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改善水的物理和感官性质,有脱色和去嗅去味作用。但缺点是无持续消毒功能、只能现场生产使用、臭氧消毒法设备费用较高、耗电较大。

臭氧制备法有电晕放电法、紫外线法、化学法和辐射法等,工程一般采用电晕放电法。

5.7.1 工程设计

1、医院污水臭氧处理站应设置空压机房、臭氧发生器设备间和操作间。空压机房安放空压机,空压机应防震和防止噪声。臭氧发生器间应留有设备检修空间。臭氧接触塔在寒冷地区应设在室内,尾气处理后设排气管排出室外。

2、医院污水消毒的主要工艺参数如表5-2所示。

表5-2 医院污水臭氧消毒的主要工艺参数

3、在选择臭氧发生器时,要根据污水水质及处理工艺确定臭氧投加量,再根据臭氧投加量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确定臭氧使用量,按每小时使用臭氧量选择臭氧发生器台数及型号。

4、臭氧与污水接触方式一般采用鼓泡法,气泡分散越小,臭氧利用率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因此要选择气水混合效果好的臭氧进气装置。

5、臭氧系统设备管道应做防腐处理与密封。

6、臭氧设备间应设置通风设备,通风机应安装在靠近地面处。

7、在工艺末端必须设置尾气处理或尾气回收装置,反应后排出的臭氧尾气必须经过分解破坏或回收利用,达到排放标准。

5.7.2 适用范围

1、采用二级处理的医院污水最好采用臭氧消毒,这样可以减少臭氧的投加量,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2、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传染病医院及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5.7.3 运行管理

1、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

2、臭氧为强氧化剂,浓度越高对接触物品损害越重,使用时应注意。

3、在使用时应控制影响臭氧杀菌作用的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pH、水的浑浊度、水的色度等。

4、在产臭氧过程中,避免放电电极潮湿而造成断路。

5、臭氧的产量受电压、进气量和进气压力的影响。

6、臭氧的投加量和剩余臭氧量在消毒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

紫外线消毒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利用特殊设计的高功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C波段紫外光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光照射流水,使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其细胞组织中的DNA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从而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体,达到消毒杀菌和净化的目的。紫外线杀菌速度快,效果好,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属于国际上新一代的消毒技术。但要求水中悬浮物浓度较低,以保证良好的透光性。

5.8.1 工程设计

1、采用紫外线消毒时要求被处理的水中悬浮物浓度<10mg/L,在此条件下推荐的照射强度为25-30μW/cm2,照射时间>10s。

2、紫外线消毒系统可采用明渠型或封闭型。相对而言,明渠型比封闭型更容易监测和维护,对水流阻力也小。

3、紫外系统内还应包括清洗设施。医院污水应采用设置自动清洗装置。

4、紫外系统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气体消毒时,采用循环式紫外空气消毒装置。

5、紫外灯管应专业回收。

5.8.2 适用范围

1、出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的污水处理系统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2、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如排入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水域时,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5.8.3 运行管理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并注意眼睛的防护,以免引起损伤。

2、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进行测定。

3、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凡低于70 u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4、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5、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篇2: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关于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铜排放标准的探讨

通过对现行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考虑人体健康需要,结合环境容量以及废水的处理成本,认为目前污水污染物铜的`排放标准较严,提出污染物铜的一级排放标准应控制在2 mg/L较为适宜.

作 者:陈国云 徐小丽 CHEN Guo-yun XU Xiao-li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江都,225200刊 名:三峡环境与生态英文刊名: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年,卷(期):32(3)分类号:X-652关键词:污水 铜 排放标准

篇3: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特别是分散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制定的原则、方法、现行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排放限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制定我国乡村分散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设想。

1 我国乡村分散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乡村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污染物来源[10,11,12,13,14]。直到21世纪初,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各地的乡村污水治理工作才陆续开展起来[15,16,17]。我国的乡村污水治理事业起步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制定一项针对乡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国家排放标准[18],标准制度的不健全加大了乡村污水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

为应对上述现状,部分地区,如宁夏、山西、河北、浙江等地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排放标准。宁夏于2011年9月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 64/T700—2011)[19],填补了我国乡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空白。随后山西省于2013年6月发布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4/726—2013),河北省于2015年2月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2171—2015),浙江省于2015年6月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这些标准的实施为当地大量建设的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供了统一的评判标尺,为推动乡村污水治理的有效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这些标准是由地方制定的,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存在很大差异性,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具体表现在:(1)选取的污染物控制指标不同,山西省选取了9项,河北省选取了11项,浙江省选取了7项,具体选取情况见表1;(2)大多考虑到乡村地区的环境需求较低、经济技术能力较差的现状,适当地放宽了排放限值,但标准分级原则不同,有的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受纳水体类型划分,有的按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划分,而且划分的等级也不同,对是否考虑出水回用的情况也没有统一意见。总体来说,这些标准大多缺乏系统调研和科学评估,设置的标准值偏高,实际使用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注:"表示该地区选取了该项指标

另有部分地区,如江苏省、山东省等地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20](江苏省乡村生活污水执行的排放标准如表2所示),由于这些标准主要是基于城镇的经济技术水平与污水特征制定的,直接照搬到乡村就会出现不适用性,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城镇标准中对氮和磷要求较高,处理后的总氮和总磷要达到城镇排水的一级B标准,就必须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脱氮除磷工艺。但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性与城镇居民不同,加之化粪池等预处理设施对COD等的去除,使得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C/N一般较低[21,22,23,24,25,26,27,28,29],而目前这些污水处理设施普遍没有设置碳源投加装置,不能通过污水自身的碳源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总氮;另外,乡村生活污水中的磷元素一般通过土壤吸附或化学絮凝的方法去除,存在占地面积大或处理成本高的问题[29,30,31,32]。换言之,增加脱氮除磷工艺将大幅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成本,加大运行管理难度,这与我国大部分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储备现状不相符,目前在乡村实现脱氮除磷有较大困难。另外,氮、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易于被农田、土地等周边环境吸收,如果设施出水排入农田、林地、草地等自然环境,还采用城镇标准,会导致部分营养成分流失,不利于污水的资源化利用[32,33,34,35,36],因此基于出水回用的考虑也建议放宽对总氮和总磷的限制。

注:p H无量纲,其余以mg/L计。

2 主要发达国家分散污水处理的环境排放标准

发达国家中较成功的乡村污水治理模式有3种:一种是以城乡高度一体化的美国为代表;另一种是以乡村单独建立完善的污水治理法律体系的日本为代表;第三种是以根据指令各自制定规范标准的欧盟国家为代表。

2.1 美国乡村分散污水排放的相关标准

美国乡村居民生活水平高,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较成熟,城乡高度一体化。在美国,乡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产生的生活污水通常采用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现场收集与就地处理,传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通常由化粪池和土壤渗滤系统两部分组成[37,38,39]。截止2003年,美国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大约服务25%的全国人口,并有1/3的新建房屋采用分散污水处理系统[40]。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美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共用一套污水排放标准[18,40]。

美国各州为了保持区域内的河流、湖泊和海域等水体的优良水质,纷纷制定了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达到接受水体的水质目标,美国制定了基于技术和基于水质的两种排放限值。美国规定: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首先必须达到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如果接受水体仍不能达标,需执行更为严格的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主要是对污染物进行浓度控制,即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需达到美国《联邦水污染防治法》中的二级标准:以BOD5、TSS和p H 3项指标来表征污水排放质量,BOD5和TSS的7日平均值应≤45 mg/L,30日平均值应≤30 mg/L,并且去除率要达到85%以上,p H的30日平均值需在6~9范围内[41]。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主要是为了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42,43],即各个污染源按照受纳水体每日最大负荷总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TMDL)的分配而排放。

2.2 日本乡村分散污水排放的相关标准

日本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关注国内水体污染问题,并加大了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日本的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有公共下水道、农业村落排水设施和净化槽[44],公共下水道用于收集处理城市规划区污水;农业村落排水设施和净化槽属于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用于治理乡村污水[45,46,47,48]。截至2012年,上述分散污水处理系统服务人口超过日本总人口的20%。为了顺利推进乡村地区开展污水治理事业,日本建立了一套不同于城市的乡村污水治理法律体系[49,50],即《净化槽法》,其规定对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需按照污水处理工艺来确定,主要以出水BOD的浓度和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

日本的净化槽分为3种类型:单独处理净化槽、合并处理净化槽和高度处理净化槽[51]。自2001年4月起,由于单独处理净化槽使用的局限性,已被日本政府命令禁止安装,逐渐被合并处理净化槽和高度处理净化槽代替。合并处理净化槽的出水可达到以下水平:BOD5≤20 mg/L,SS≤15 mg/L,大肠杆菌数≤3 000个/m L,但对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N和P的去除效率不高。高度处理净化槽增加了脱氮除磷工艺[52,53,54,55],目前该技术已发展成熟,出水可达到以下水平:BOD5在10 mg/L以下,COD在15mg/L以下,TN在10 mg/L以下,TP在1 mg/L以下[56]。为了保证净化槽出水能顺利达标,日本环境省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标准,如净化槽的工艺选择、维护检修技术标准、清扫技术标准以及净化槽施工技术标准等[57,58,59]。

2.3 欧盟乡村分散污水排放的相关标准

在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欧盟起步比较早。由于欧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良好的公路网络体系已经扩散到广大乡村地区,政府在公路沿线铺设集中式的排污管道[60,61]。例如,意大利主要以集中纳管的方式处理乡村污水,对能够进入污水管网的农户要求都尽可能使用管道。对不能接上排污管道的乡村居民会有专门的服务公司帮助用户建立家庭式污水储存与净化池。

欧盟倾向于综合防治的灵活政策,即按照污染综合预防与控制指令(integra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IPPC)[62]和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WFD)[63,64,65,66],允许各成员国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乡村污水排放标准[18],而不是提出统一的要求。

欧盟成员国制定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般根据最佳可得技术(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BAT)和水环境质量标准[67]。例如,比利时和意大利根据BAT制定统一的排放限值;奥地利、法国和德国根据BAT按不同行业分别制定排放限值;丹麦、英国和芬兰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标准和稀释系数反演排放限值;而荷兰则综合考虑BAT和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排放限值[68]。欧盟的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依据污水处理厂规模,对SS、COD和BOD5的排放浓度和去除率进行了限制,另外还规定敏感区域需要执行严格的总氮、总磷标准值。

3 对我国乡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排放标准的思考

由上述可知,不管是执行地方性的排放标准,还是套用城镇污水排放标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乡村分散污水排放标准缺失的问题。我国乡村地区有其独有的特征,从环境需求角度看,一方面设施出水排放量小且分散,水力停留时间长,对水体的冲击负荷小;另一方面设施出水从乡村内部环境迁移到外部环境,需先流经村内沟渠、自然河道或池塘等水体,存在污染物的消纳作用,对最终进入的受控水体的危害性小;从经济技术水平角度看,乡村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69],居民支付能力差,资金短缺,技术能力有限。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乡村地区的环境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状况,并参考国内外污水排放标准的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乡村地区的污水排放标准。

3.1 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指导性规范,各地依据规范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排放标准

我国地域辽阔,乡村的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候地理条件、水环境状况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差异性显著。它决定了我国乡村不可能像城镇污水处理厂那样制定全国统一的排放标准,可以借鉴欧盟国家尝试采用以下模式:由国家规定乡村分散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在国家层面上颁布统一的指导性规范,再由地方(县或县级市)根据规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的乡村分散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3.2 合理选取污染物控制指标

排入农田、鱼塘等的设施出水建议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等相关国家规定。

进入受控水体的污染物控制指标的选取要切合实际,借鉴国内城镇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美国针对生活污水只选取了BOD5、TSS和p H 3项污染物控制指标;日本《净化槽法》选取了COD、BOD5、TN、TP、SS和大肠菌群数等少数几个污染物控制指标;我国城镇污水排放标准选取了COD、BOD5、NH3-N、TN、TP等12项常规污染物控制指标。

依据我国城镇标准选取的常规污染物控制指标,参考发达国家污染物控制指标的选取经验,结合我国不同乡村地区的环境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差别较大的现状,建议我国可根据周围环境对污染的敏感程度,将乡村地区划分为环境敏感区和环境非敏感区,在环境敏感区宜选取COD、NH3-N、TN、TP、SS和粪大肠菌群数等6项污染物控制指标;在环境非敏感区宜选取COD、NH3-N、SS和粪大肠菌群数等4项污染物控制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BOD5和COD,二者均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情况,由于乡村生活污水可生化性较好,两者浓度呈线性关系,又COD属于国家重点污染物控制项目且检测方便,因此宜选取COD进行控制。

(2)营养性污染物NH3-N、TN和TP,可依具体情况有区别地选取,即对NH3-N,由于其自身的毒性和危害性[70,71],在不同地区均需加以控制,而对TN和TP,由于其处理成本高和处理工艺较复杂等问题,现阶段可在环境需求低、非敏感地区不予考虑,但随着乡村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后应逐步加以控制。

(3)考虑到有些受纳水体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来源,为了保护乡村居民身体健康,需要对SS和粪大肠菌群数这两项指标加以控制,但可通过某些简单易行的间接方法加以控制,例如用检测余氯的方法来控制粪大肠菌群数[72],通过测量污水的透光率来控制SS。

(4)对于动植物油、石油类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乡村生活污水中含量普遍很低,而且可以通过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等生物方法很容易将其去除,色度、p H也在环境水体可接纳的范围内,一般可不予考虑这些指标。

3.3 基于污水处理技术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污染物排放限值

总结国内外在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制定方面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技术出发,依据选定工艺的处理性能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以欧盟部分国家采用的BAT,美国的BAT(best practicable control techniques,BPT)、(best conventional pollutant control technology,BCT)[73,74]及日本采用的净化槽技术等为典型代表。我国现行的城镇污水排放标准根据不同工艺对污水的处理程度及受纳水体的功能分区,确定污染物排放的三个等级标准,与这一思路相吻合。该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使用普遍,充分考虑了技术可行性,对缓解乡村局部水环境压力可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另一种是从受纳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出发,依据受纳水体可承受的污染负荷,通过估算稀释系数,反推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以美国的TMDL计划最具代表性,欧盟成员国丹麦、英国、芬兰等在制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时也采用了这一方法。该方法较复杂,适用于封闭且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可真实反映当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可综合考虑这两种方法科学地制定乡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1)选出适合乡村地区的优势技术和主流工艺。根据技术有效性、经济性及适宜性建立一套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项目体系[75],引入多因素纳入优势技术考量范围,例如有机物去除率、脱氮除磷效果、基建成本、运行成本、占地面积、经济收益、技术稳定度、管理方便度及生态协调度等,选出适宜当地的最佳可行技术,依据最佳可行技术的可达性确定污染物排放限值,从污水处理技术层面确保排放标准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2)通过调研和测算确定受纳水体的纳污能力。调查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径流、分散畜禽、规模化养殖及农田等,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将污染负荷分配到各个污染源。采用恰当的方法估算稀释系数,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76,77,78,79,80,81],模拟设施出水由村内环境向村外环境输送过程中发生吸附、降解、吸收、沉淀等作用,导致污染物总量和浓度的变化。根据污染负荷和稀释系数反推出设施出水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3)由于上述两种方法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两套污染物排放限值,两者之间并无交叉和联系,得到的结果很有可能不一致或差别较大。这就需要综合比较这两种方法制定出的污染物排放限值,选取较为严格的一套排放限值作为当地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的标准值。

4 结论

篇4: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

CJ 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CJ 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CJ 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3、引用标准

3.1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CJ 18标准的规定。

3.2 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3 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详见附件)3.4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应排入GB 3838标准规定的Ⅳ、Ⅴ类地面水水域。

4、污泥排放标准

4.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4.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

4.3 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4.4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时,应符合GB 4284标准的规定。用于其它方面时,应符合相应的有关现行规定。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沿岸、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海时应按GB 3097及海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检测、排放与监督

5.1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在总进、出口处设置监测井、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按CJ 26的有关规定执行。

5.2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设置计量装置,以确定处理水量。

5.3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的质和量的检测应按有关规定执行。5.4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验室及其化验设备应按CJJ 31的规定配备。

5.5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检验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承担检验工作。

5.6 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等到发生故障,使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水污泥排放时,应及时排除故障,做好监测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5.7 当进水水质超标或水量超负荷时,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5.8 本标准由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和运行管理等单位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水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归口。本标准由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天津市排水管理处、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西安市市政工程局、长沙市排水管理处负责起草。

篇5:最新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摘要:随着我国对重点流域环境治理的要求,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及升级改造工作。本文结合江苏省宜兴市清源污水厂升级改造扩建工作,该污水厂峰值流量50000m³/d,工艺流程为A2O法,生产运行3年多,出水达到一级标准的B标准,2007年根据太湖流域环境治理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要求达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所以对污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工作,增加深度处理内容。升级改造方案采用平流式微絮凝反应池(改建)+三套转盘式微过滤器+消毒,通过实际生产运行,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满足中水回用或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

关键词:深度处理 升级改造 转盘式微过滤器

一、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我国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更加突出,水质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引起赤潮和水华等问题,使水体大面积产生蓝藻,造成水体发臭,不但会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危害,污染城市和工业给水水源,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饮水的安全,而且造成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很多地区,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实现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污水全面治理和各种污染物有效控制,已经成为当前非常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污水综合治理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城市、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制定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使污水处理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和设备得到开发和应用。

在今后环保工作中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家战略,成为执政理念,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走向全面小康。

为适应水环境保护工程新的要求,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重点工程实现一级标准的A标准和一级标准的B标准,详见表1。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A标准和一级标准的B标准其适用条件和环境要求如下:

(1)一级标准的 A 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 A标 准。

(2)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 GB3838 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规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 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 B标准。

从目前我国城镇市政污水以县级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都按一级标准的B标准作为设计要求。但在我国的三河三湖(如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水系的辽河流域,南水北调的重点区域,以及北方缺水地区(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应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文件《关于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5】110号文件)中明确阐述“ 北方缺水地区应实行中水回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执行《标准》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其他地区若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或“将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市景观用水”也应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为解决这些重点地区的污水综合治理、污水回用或城市景观用水的需求: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来讲必须在二级处理(脱氮除磷)的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一次建成达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对于城镇市政污水已建的二级处理的污水厂要求升级改造,在解决脱氮除磷基础上,也应增加深度处理,由一级标准的B标准升级改造达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

目前常规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有如下的处理方案:(1)混凝、沉淀、过滤处理+消毒

(2)进行微絮凝反应+过滤处理+消毒(或管道混合+过滤处理+消毒)(3)进行膜处理即微滤+反渗透双膜法处理+消毒(4)进行微絮凝反应+转盘式微过滤器处理+消毒

从以上四种处理方案均可达到深度处理要求,第(1)(2)处理方案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但占地面积大,投资较高,需增加一级水泵提升,运行费用大,管理较复杂。第(3)方案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但投资较高,运行费用大,特别是更换膜材料时,经常费用大。第(4)方案是近几年来国外在深度处理采用的一种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投资较省,污水不需提升,经常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管理简单,特别适用于目前城镇市政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升级改造处理方案,出水均可达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

二、转盘式微过滤器

该过滤器由瑞典海爵分离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从1996年开始在工程中应用,到目前已大批量在世界各国使用,投入运行的工程已超过600多个项目,主要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升级改造方案。污水进行精细过滤,去除悬浮物SS,CODCr、BOD5和总磷。处理水量单项工程规模为1000m3/d-46.25万m3/d。

1、设备组成和工作原理

HILLER HYDROTECH转盘式微过滤器是以聚酯或不锈钢网丝织物为介质的过滤器。一般箱体和转盘框架为304或316不锈钢材料标准化装配。

该设备均按转鼓过滤方式进行工作,是由一系列水平安装并可旋转的过滤盘构成,转盘安装在中央管轴之上,最大水浸泡体积可达65%,每一转盘由各单一不锈钢组件组成,组件表面为网状结构,污水从内向外穿流过滤,然后过滤液体从机械的端部流出。每台设备带一台PLC控制柜和一台立式冲洗泵。

过滤期间,转盘开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作用之下固体物质沉积在筛网之上。随着过滤时间延长,网状织物会被截留的固体物质所覆盖。

这一现象会导致压力差上升,在到达预先设置的最大压力差时转盘开始慢慢旋转,冲洗泵开始工作。利用过滤后的水对过滤面上的沉积固体物质进行冲洗,冲洗水通过组件之下安装的滤渣收集槽将反冲洗水排出箱体,在清洗过程时,污水过滤过程不会中断。

2、产品优点

(1)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因水头损失小,不需用水泵提升,可直接利用水位差进行过滤,运行费用省。

(2)采用网丝作为机械过滤介质,可以有效降低悬浮固体SS浓度,同时加药后也可降低SS,CODCr、BOD5和总磷的浓度。

(3)有效过滤面积大、通过流量大、占地小、可以全封闭结构。

(4)过滤后的水直接用于冲洗滤网的悬浮物,可以连续运行,反洗过程通过液位进行自动控制。

(5)可以最优方式安装在混凝土池中或不锈钢箱体内,构造简单。

3、主要技术数据

(1)每一组转盘式微过滤器,一般为20片,最多为24片,过滤总流量为400-480l/s。

(2)网格精度一般为10-20μm,应根据SS进出水浓度决定。如作为污水的预处理,网格精度可放宽至20-100μm。(3)进水悬浮物SS浓度≤25mg/l,最大不超过30mg/l,出水悬浮物SS浓度为5-10mg/l。

(4)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通过过滤介质的水头损失为50-200mm,操作允许的水头损失为300mm。

(5)污水中磷的处理可利用活性污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除磷,后通过化学除磷,投加铁盐(或铝盐)经絮凝反应池或沉淀池再经转盘式微过滤器过滤,出水总磷可<0.5mg/l。

(6)冲洗水为过滤后的清水,耗水量为总出水量的1-2%,利用转盘式微过滤器端头附设的立式冲洗泵,冲洗水量29.9m³/h,冲洗压力为7.5bar。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瓶颈问题

根据2009 年的抽样统计分析,我国60%以上的污水厂其碳氮比低于4;研究表明进水水质中碳氮比偏低造成反硝化难以完成;低温条件下硝化与反硝化速率的大幅下降造成脱氮难以完成;专项调研表明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污水水温变化范围是9.6~31℃,污水水温<12℃的年概率约为9%;因此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低碳源与低水温的问题。2.1 低碳源应对技术

低碳源应对技术包括内碳源开发和外碳源利用两部分内容,其中内碳源开发包括预处理单元的设置、剩余污泥利用等内容,外碳源的利用包括商业碳源选择、廉价碳源利用等内容。2.1.1 内碳源开发

研究表明,初沉池设置对后续生物除磷脱氮系统有两方面的影响:初沉池在去除悬浮物的同时也损失部分碳源,会减少部分生物除磷脱氮所需总碳源,当初沉池的停留时间由2 h 降至0.5 h,可使其出水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10%以上;但同时初沉池的设置因去除了部分无机物,使得后续生物处理系统污泥的碳氧化和硝化活性有所提高,硝化速率亦有所提高;因此,单就生物除磷脱氮效果而言,不设初沉池更有利(TN去除率平均提高2%~7%),但考虑到建筑废水等所产生的无机悬浮物对污水厂相关设备造成的损坏,初沉池不宜取消,而要灵活设置、灵活运行。

进一步的深化研究表明,合理设置、灵活运行初沉池,可以弥补其所带来的碳源不利影响:适当地提高初沉池的表面负荷在2 m3·m-2·h-1 以上,将沉降时间控制在0.5 h 至1 h 之内,有机物的去除率可以适当降低,而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同时当SS 质量浓度<400 mg·L-1 而碳源不足时,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超越初沉池;当SS 质量浓度>400mg·L-1 而碳源不足时,不宜考虑全部超越初沉池,而要采用初沉池发酵黑液利用、二沉出水回流至初沉池等强化脱氮措施灵活运行;这些方法能将系统TN 去除率提高5%~20%,其脱氮效果优于不设初沉池系统。

其他的内碳源开发技术还有水解池作为预处理单元的设置、污泥消化水解和超声波热解等技术,由于这些研究尚在进展中,因此选择这些技术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通过现场试验对预处理单元出水的有效碳氮比和全系统的脱氮效率进行核算,对污泥的来源和投碳目的工艺分别进行碳、氮、磷的物料衡算,当可用碳源相对需去除的氮、磷而言足量时,将其作为反硝化碳源才是可行的。2.1.2 外碳源利用

研究表明,向缺氧区投加甲醇、乙酸、乙酸钠,其反硝化速率可提高到1~2 倍;其中甲醇适合长期投加,其反硝化速率会因专性甲醇菌的驯化而得到提高,而乙酸钠适合短期投加,其反硝化速率为3 者中最大,而其中不同碳源混合投加,反硝化速率将得到更大提高。

从甲醇、乙酸、乙酸钠3 种商业碳源的主要优点(所需的投加量、反硝化速率提高的幅度以及价格成本)看,相对来说乙酸钠适应性强、效果优,而甲醇适应期长、价格优,二者作为外加碳源较适宜;糖类同样可以作为外加碳源,只是由于其反硝化速率较低,更适用于占地不受限的项目,因此不作为快速碳源推荐。

外加碳源可优先考虑含小分子有机酸、醇类和糖类的工业废水如酒业废水、制药废水等,不足部分再辅以乙酸盐、甲醇、乙醇等商业碳源。

玉米芯、树枝和刨花等廉价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物质,属于大分子慢速反硝化有机碳源,适用于常温、占地不受限制的项目,其工程性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2.2 低温应对技术

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的硝化与反硝化速率的大幅下降,水温低于12℃时,污泥的硝化速率一般在0.6~0.8 mg·g-1·h-1 左右,反硝化速率在0.5~1 mg·h-1 左右,与常温相比降低了1 倍以上;可见硝化与反硝化速率过低是低温条件下脱氮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低温应对技术[7]包括低温强化硝化和低温强化反硝化两部分内容。

延长好氧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延长泥龄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相对而言,延长停留时间效果较明显;在设计容量一定、污水处理厂占地受限的情况下,上述措施难以实施,可以采用好氧池投加填料的IFAS(一体化固定膜活性污泥)工艺或投加包埋硝化菌的工艺提高硝化速率来强化硝化:低温下IFAS 工艺中,其填料(40%左右的投加率)附着生物的硝化活性和硝化速率都要高于同一系统内的活性污泥,硝化活性约是活性污泥的3 倍以上,硝化速率约是活性污泥的5 倍左右;而包埋硝化菌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受水温影响更小,强化硝化的效果也更明显,仅以12%投加率,其硝化活性是活性污泥的3 倍以上。

试验与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提高生物量的MBR 工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硝化的要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生物脱氮,进一步的机理性研究尚在进展中。

总之在原有工艺优化运行潜力不足的条件下,采用提高硝化速率的IFAS 工艺和提高生物量的MBR 工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强化脱氮的目的。2.3 化学除磷的合理性

另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为保证生物脱氮的效果,采取牺牲生物除磷、采用化学除磷的做法是否合理?

上一篇:古语励志名言短句霸气下一篇:开作业票填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