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磁辐射

2024-05-06

浅谈电磁辐射(精选10篇)

篇1:浅谈电磁辐射

浅谈电磁辐射

摘要: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和不同波段新的应用的不断发现,许多频率电磁辐射的暴露水平显著增加,电磁污染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文章从基础的电磁辐射背景开始,从系统上介绍了环境影响和物理原理,以及电磁辐射的生物影响和当今的.测试规范,以期对人们了解电磁辐射的本质和背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将有所帮助.作 者:程苏伟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马鞍山,243011 期 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Journal: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 “”(2) 分类号:X591 关键词:电磁辐射(EMF)    电磁感应   近场    远场    非选频式宽带测量仪   

篇2:浅谈电磁辐射

2009-01-05 18:0

2【摘要】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近些年,在我国建成了很多大、中、小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机房。电子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严格的技术条件来保证。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满足计算机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要求。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产生的干扰、破坏、窃取与篡改的危险性与日俱增,成为严重的社会化问题。

【关键词】 机房;总体设计;电磁辐射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近些年,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成了很多大、中、小各种规模的计算机房。电子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依靠电子计算机机房严格的技术条件来保证。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计算机机房必须为计算机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合适的场地。下面结合国家规范对计算机机房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机房总体设计、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两大部分内容逐一进行论述。机房总体设计

1.1 计算站场地的组成 依据计算站的性质、任务、工作量的大小及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对供电、空调等的要求及管理体制的差异可选用下列房间(允许一室多用或酌情增加)。主要工作房间有:计算机机房。基本工作房间有:数据录入室、终端室、通信室、已记录的磁媒体存放间、已记录的纸媒体存放间、上机准备间、调度控制室。第一类辅助房间有:维修室、仪器室、备件间、未记录的磁媒体存放间、未记录的纸媒体存放间、资料室、硬件人员办公室、软件人员办公室。第二类辅助房间有: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变频机室、稳压稳频室、蓄电池室、发电机室、空调系统用房、灭火器材间、值班室、控制室。第三类辅助房间有:贮藏室、衣换鞋室、缓冲间、一般休息室、盥洗室等。

1.2 计算站场地面积 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S=KA。式中:S为计算机机房的面积,单位平方米;A为计算机机房内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K为系数,取值(4.5~5.5)m2/台(架)。计算机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 m2。研制、生产用的调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参照2.1执行。其他各类房间的使用面积依据人员、设备及需要而定。基本工作房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所占的面积总和不宜小于计算机机房面积的1.5倍。

1.3 站址的选择 机房应避免放置于地下室或潮湿地点,同时禁止设置在设备进出口过小、搬运不便之地,应保留或设计足够大型设备出入口。同时也应注意将来设备扩充空间位置、电力系统、空调设备计算上也要预留未来若干年内扩充需求。在确定站址时一般应遵守下列条款[1]:(1)应尽量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使用独立型消防系统。(2)应尽量建在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的地方。(3)应尽量避免建在低洼、潮湿、落雷区和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4)应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5)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6)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7)机房内部不得铺设地毯,在入口处需放置防静电脚垫,以防止人员进出时将静电及灰尘带入机房内。(8)上述各条如无法避免,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计算机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所产生的干扰、破坏、窃取与篡改的危险性与日俱增,成为严重的社会化问题。

2.1 环境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的干扰破坏[2] 一般来讲,计算机属于低电频系统,以低电压传送信号,所以它们在电磁环境之中以受扰为主。计算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在150~500 kHz,是一段包括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段很宽的频带,它基本上与工业、科技、医学高频设备(诸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介质加热、塑料热合等),广播、电视、通信、雷达等射频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致使计算机工作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存在着被干扰与破坏的危险性。

2.1.1 射频辐射干扰 外界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的危害主要是指电磁干扰,即电噪声干扰,计算机所受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干扰场强的强度、频率和自身的电磁敏感度。当电子计算机房处在电磁干扰污染区域内,例如机房附近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电视发射塔、高频大电流设备等,当它们工作时其空间场强超过1 V/m时,则必然对计算机形成严重干扰,造成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失误。

据调查研究,在大中城市里,由于广播电视与某些大功率射频设备的使用,致使城市的某些局部环境空间场强较高,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计算机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电磁干扰后都会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使其稳定性受到损害,硬件电路受到破坏,数据信息被破坏。

2.1.2 工频电源干扰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取自工频交流电网,当电网上的其他用电设备,特别是大功率负载启动或停机时,会造成电网的瞬时电压波动。电源电压的大幅度波动或电流冲击,有可能通过电源线进入计算机系统,将与正常信号迭加,致使计算机信息出错,更为严重者,将威胁到计算机系统及其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某些用电设备所产生的尖峰干扰脉冲,工业火花等可经过供电线路的耦合窜入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例如,一次开关电传机,可在电源线上产生高达1000 V的尖峰脉冲,将某些器件损坏。近些年来,公用电源中的各种电磁干扰和电压波动对计算机的影响是相当严重和突出的。美国的IBM公司的两位专家重点研究了来自电源引起计算机发生差错,(即程序差错,存贮丢失与系统损坏)的尖峰脉冲干扰与衰减振荡干扰,而且做了认真的统计:尖峰脉冲干扰平均每月发生50.7次之多,衰减振荡干扰平均每月发生62.6次之多,其他干扰平均每月发生15次。

研究认为,工频电源干扰和通过电源线传输的射频干扰,对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计算机干扰几率与程度都十分严重。

2.1.3 静电干扰 静电是计算机系统半导体元器件的“大敌”,当机房处于干燥的季节,将由于许多摩擦现象而生产静电。美国曾作过统计,由于静电原因每年造成的计算机及其元器件损失高达5亿美元以上,电磁干扰不仅可以使磁记录被破坏,还可以造成计算机设备外壳的静电放电,容易导致MOS器件栅介质被击穿。

2.1.4 雷电干扰 在夏季多雨的季节,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侵入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网之供电电源。由于外线受雷电过电压几率大,被感应的雷电波侵入。结果使计算机受损。一般情况下,雷电波的侵入所引起的干扰包括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两类。

计算机受雷或引起雷击事故多有发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我国有一个铁路局,其财务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开机工作时受雷击毁坏。我国某气象局中心引进日产大型计算机,两次受雷击。成都铁路局计算中心曾遭雷击损坏一台主机与5台终端机,严重地影响了铁路运输秩序。

雷击属于随机性干扰源,它不仅以电磁干扰形式窜入计算机内产生干扰与破坏,而且以雷电形式作用于计算机系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多雷雨的地区,更要注意雷电波对计算机系统的冲击。

2.2 计算机系统电磁辐射危害的抑制技术与措施

2.2.1 距离防护 根据电磁场强度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加大衰减很快的原理,可以采取将计算机置于远离任何辐射源的地方的做法,这是简而易行的措施。距离防护实质是关于计算机房的地址选择问题,根据技术要求,计算机房场地选择应当具备[3]:(1)避开环境污染区:附近无大功率发射设备,无大功率的工、科、医射频设备,无高压线输电线与大型负载,绝对保证在计算机房的附近环境空间场强控制在1 V/m,稳定磁场强度在100 e以下。(2)避开大型震动源,特别是铁路沿线及工业生产震动,冲击设备应当绝对避开。(3)避开雷电多发区。(4)避免置于高层建筑物上层,计算机房应当安置在地面第一层或通风良好的地下室,妥善保证低阻抗接地。

2.2.2 屏蔽与接地 首先强调的是屏蔽与接地应当是互为一体的不可分割的,这一点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中都必须统一起来。计算机房的屏蔽与接地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措施,屏蔽机房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电磁场院干扰或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机房内计算机信息的泄漏与失密。关于计算机的屏蔽与接地,国外许多国家作为法规,规定所有机房必须屏蔽与接地,在我国,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尚未采取屏蔽措施,因而发生了许多事故。

采取完善的屏蔽技术,主要包含下述内容:(1)屏蔽机房必须是全屏蔽,实现整个屏蔽机房电气一体化。(2)所有电源线路必须滤波,尽量使用高抗干扰电源。(3)信号线路滤波。(4)良好的接地技术,且交流接地、直流接地、防雷接地、电磁接地等接地线设计合理,分别设置,互不相连,互不代替。

篇3:浅谈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与防护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环境保护事业也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 人类的健康需要适宜的物理环境。但随着世界电子技术的高度发达, 各式各样的电磁波充满人类的生存空间, 如微波炉、电脑、手机等的广泛应用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物理性污染, 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电磁辐射对人类身体健康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控制和治理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因此, 控制和治理电磁辐射污染, 应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性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 过量的电磁辐射就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 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 都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 无色、无味、无形, 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任何物质, 对人体造成污染。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为电磁能量迅速增长, 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污染源。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危害之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明确要求:各国政府必须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

2 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

2.1 隐蔽性强

电磁辐射污染是能量流污染, 不容易被人们直接感知, 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力量和监测仪器才能测定。而电磁辐射一经产生, 除非作一定的屏蔽防护, 否则任何生物或设备都会受到它的作用, 危害面广。

2.2 损害后果的长期性和潜伏性

除发生事故或其突然性事件外, 电磁辐射污染的损害后果是长期的、渐进的、累积的。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还存在科学上不确定的因素, 目前关于电磁辐射与人体致病之间的致病机理还没有科学上的定论, 特别是低频电磁辐射强度对人体神经的效应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验支持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甚至在制定国际标准时也没有考虑该因素。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原告往往面临着无法证明损害事实与电磁辐射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窘境。

3 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与防护

根据电磁辐射的传播途径, 我们知道其中大量的、主要的电磁污染是通过空间直接传播的。为了防止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 我们必须将电磁辐射的强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或将有害影响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各国制定的这些标准, 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等的建设提出了预防性的防护、环保措施, 对于加强电磁辐射污染的治理起到了规范与监督的作用。一般对于电磁辐射的防护,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对于电磁辐射源的屏蔽与控制

为了防止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 以致影响到人体健康, 必须将电磁辐射的强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 (最小) , 或将有害影响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 屏蔽就是常用的有效技术。屏蔽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制在所规定的空间内, 防止传播与扩散。屏蔽可分为主动场屏蔽和被动场屏蔽。通常可采用板状、片状或网状的金属组成的外壳来进行屏蔽。

控制电磁辐射污染源, 还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 如工业的合理布局, 使电磁辐射源远离居民区;改进电器设备, 实行遥控、遥测。应注意个人防护措施, 可以通过特制的保护物将人体与辐射波隔离开来。另外, 对电磁辐射实行区域控制和进行绿化, 也有助于治理电磁辐射污染。在一些电子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里。人工电磁辐射造成的污染和危害相对比较严重, 我们可以采取区域控制的方法。首先。将一些具有强电磁辐射的企业相对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内, 使这些企业的工作区和生活区相隔离, 以减少人工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次, 在这些具有污染的区域四周设立安全隔离带。隔离带采取绿化措施, 种植一些高矮不等的灌木丛和其他各种林木, 以防止电磁辐射, 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绿化带的宽度一般在10 m以上。

3.2 生活中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如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 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 应注意每1 h离开1次, 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 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的影响。当电器暂停使用时, 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 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 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累积。对各种电器的使用, 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 结语

本文对电磁辐射的物理特性、传播途径、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帮助人们有效地预防电磁辐射的危害。当然, 研究和治理电磁辐射污染是环境保护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电能的利用和不断发展,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环保部门应对电磁辐射污染制定出相应的法规, 并进行监测, 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符合电磁辐射的安全卫生标准。

摘要:分析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性和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 从电磁辐射的物理特性、传播途径、危害预防等方面, 阐述其表现形式、危害程度, 使人们能增强防范意识、远离污染。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控制防护

参考文献

篇4:浅谈计算机电磁辐射及防护

关键词:信息安全;电磁辐射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1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omputer

Li Liang

(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46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compute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approach,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its protec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security;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一、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二、TEMPEST技术中电磁泄漏的途径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内的信息,通常通过两种途径泄漏出去: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称为辐射泄漏,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是由计算机内部的各种传输线(包括印制板上的走线)、信号处理电路、逻辑电路、显示器、开关元件和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产生的;另一种是通过各种线路和金属管道传导出去的称为传导泄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线、机房内的电话线、上下水管道和暖气管道以及地线等,都可能成为传导媒介,产生传导泄漏。传导泄漏往往伴随着辐射泄漏。

三、TEMPEST技术中电磁泄漏的防护

对于电磁泄漏,目前可以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使用低辐射设备、利用噪声干扰源、电磁屏蔽、滤波技术和光纤传输。

(一)使用低辐射设备。低辐射设备即TEMPEST设备。这是防辐射泄漏的根本措施。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生产时就采取了防辐射措施,把设备的电磁泄漏抑制到最低限度。显示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显示器的内容进行窃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因此选用低辐射显示器十分重要。单色显示器的辐射比彩色显示器低得多,使用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也能进一步降低辐射。

(二)利用噪声干扰源。电磁辐射干扰技术就是采用干扰器对计算机辐射进行电磁干扰,使窃收方难以提取视屏信息。利用噪声干扰源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一台能产生噪声的干扰器放在计算机设备旁边,干扰器产生的噪声与计算机设备产生的信息辐射一起向外辐射,使计算机设备产生的辐射不易被接受复现。干扰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应超过EMI(电磁干扰)标准;二是将处理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在中间,四周放一些處理一般信息的设备,让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泄漏一起向外辐射。

(三)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对屏蔽技术的一种补充。被屏蔽的设备和元器件并不能完全密封在屏蔽体内,仍有电源线、信号线和公共地线需要与外界连接。因此,电磁波还是可以通过传导或辐射从外部传到屏蔽体内,或从屏蔽体内传到外部。采用滤波技术,只允许某些频率的信号通过,而阻止其它频率范围的信号,从而起到滤波作用,有效地抑制传导干扰和传导泄漏。

四、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会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五、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任何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安全保密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保密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磁辐射泄漏也一样,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要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最佳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参考文献:

[1]陈兵.电磁辐射与计算机关系探讨[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0

篇5:辐射管理工作经验浅谈范文

辐射管理工作经验浅谈

自从国家实行无损检测机构核准制度后,新的无损检测公司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发展起来,由于这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多年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相当丰富无损检测工作经验,但对于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却比较生疏,而几乎所有的无损检测公司都离不开最常用的检测方法RT,所以必须具有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RT项目的无损检测人员属于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人员要经过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本人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同行咨询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报程序问题,感觉到有部分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对国家目前的辐射管理方面的规定很迷茫,不知从哪里下手,现就本人的工作经历做个总结以期对在无损检测机构刚接手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的朋友能有所帮助,摆脱为此带来的困扰。

篇6:浅谈电磁辐射

浅谈电磁兼容及在ZPW-A中的应用

阐述了电子设备设计中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及措施,一方面降低设备自身对外部的`电磁辐射干扰,另一方面提高设备抗击外部对自身干扰的性能,并列举了应用实例.

作 者:吴兰 Wu Lan 作者单位:上海铁路通信工厂,上海,36刊 名: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年,卷(期):6(3)分类号:U2关键词:电磁兼容 传导 辐射 干扰

篇7:浅谈电磁辐射

第一招:

在电脑旁放上几盆仙人掌,它可以有效地吸收辐射。

第二招:

还对于生活紧张而忙碌的人群来说,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也能起着抵抗电脑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螺旋藻,沙棘油也具有抗辐射的作用。

第三招:

上网前先做好护肤隔离,如使用珍珠膜,独特的“南珠翠膜”在肌肤上形成一层0.001mm珍珠膜,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环境的侵害和辐射;其次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第四招:

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

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 第五招: 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

应尽可能购买新款的电脑,一般不要使用旧电脑,旧电脑的辐射一般较厉害,在同距离、同类机型的条件下,一般是新电脑的1-2倍。

第六招:

电脑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第七招:

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第八招:

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等。

第九招:

经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常会觉得眼睛干涩疼痛,所以,在电脑桌上放几支香蕉很有必要,香蕉中的钾可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盐分,让身体达到钾钠平衡,缓解眼睛的不适症状。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当人体缺乏这种物质时,眼睛就会变得疼痛、干涩、眼珠无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不仅可减轻这些症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避免眼睛过早衰老。

第十招:

篇8:浅谈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包括监测方案的编制和现场实测。与其他监测工作不同的是, 由于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流,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无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分析测量环节。为了使监测全过程在监测人员的掌控之下, 必须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措施。

1 仪器设备管理

所有监测仪器每年至少应在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一次, 仪器每次进行检修后还要重新检定。在两次计量检定期间, 至少要对测量仪器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核查的主要方式是短期稳定性泊松分布检验和长期可靠性检验。以下对这两种检验方式作简要介绍。

1.1 短期稳定性泊松分布检验

1.1.1 计算统计量X2值

可选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工作单位 (比如完成一个或一组样品测量所需的时间) 作为检验的时间区间。在该时间区间内, 测量10~20 次相同时间间隔的本底计数, 然后按下式计算统计量X2值:

式 (1) 中:n为所测本底的次数;s为按高斯分布计算的本底计数的标准差;N为n次本底计数的平均值, 也是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本底计数的方差。

1.1.2 检验方法

将计算得到的X2与X2分布的α显著水平的分位数X2 (1-α/2) , df和X2α/2, df (α为选定的显著性水平, 取0.05 或0.01;df为X2的自由度, df=n-1) 进行比较, 如果X2 (1-α/2) , df≤X2≤X2α/2, df, 则表示可以1-α置信区间判断, 未发现该装置本底计数不满足泊松分布, 没有理由怀疑该装置工作不正常;如果X2<X2 (1-α/2) , df或X2>X2α/2, df, 则表示可以1-α置信水平判断, 该装置本底计数不满足泊松分布, 有理由怀疑该装置工作不正常, 并进一步分析原因。

1.2 长期可靠性检验

取短期内正常工作条件下代表实际定时或定数计数的常规测量的本底或效率测量值20 个以上, 用这些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绘制质控图。之后每收到一个相同测量条件下的新数据, 就把它点在图上。如果点落在两条控制线之间, 表示测量装置工作正常;如果点落在控制线之外, 表示装置可能出了一些故障, 但不是绝对的, 此时需要立即进行一系列重复测量, 予以判断和处理;如果大多数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表明计数器的特性出现了缓慢的漂移, 需要对仪器状态进行调整, 重新绘制质控图。

2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

科学、合理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是现场实测取得正确数据的重要前提, 为此, 必须做好监测方案的编制。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分为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监测两大类。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监测方案的编制。

2.1 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的编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监测目的。监测目的决定了监测的方法和工作量。 (2) 调查清楚城市主要电磁辐射源。清楚广播电台、电视台、机关及工业部门的通信台站位置, 移动通信基站等的数量和发射频率, 特别注意发射线的位置。 (3) 污染因子与监测科目匹配。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大多可视为平面波, 因此, 只需考虑电场强度。 (4) 城市布局轮廓要清晰, 基本分清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商住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划, 掌握主要医院、疗养院、学校、幼儿园等的位置。 (5) 监测点位合理。既要根据法规、导则, 比如GB 8702—88和HJ/T 10.2—1996的要求布置测量点位, 又要参考实际情况进行点位调整, 还要考虑地形地物的影响, 结合城市地图绘制点位分布图。实际测点需避开高层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和金属结构等, 在距地面1.7~2 m的范围内测量。 (6) 测量时段和测量频次选取恰当。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按导则HJ/T 10.2—1996 的要求进行。 (7) 监测仪器满足监测目的的要求。一般采用综合场强仪, 仪器的量程应能覆盖被测的频段。对于异常监测数据, 可用频谱仪确定场强的主要贡献者。 (8) 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形式直观明了。数据处理应规范, 表达形式应统一。利用测量数据绘制彩图, 并以城市平面图相衬, 做到直观明了。

2.2 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监测

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监测目的明确。监测目的决定了监测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工作量。 (2) 工程分析清晰。工程分析是了解被监测对象全貌的途径, 也是分析污染的产生和确定污染因子的基础, 尤其应对电磁辐射源的场强分布或畸变予以关注。 (3) 监测科目与污染因子相匹配。根据主次污染因子安排监测科目。 (4) 环境状况明了, 以此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5) 监测点位布设合理。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敏感点分布确定监测点位, 并考虑点位数量和代表性。大多数情况下需绘制点位分布图。 (6) 监测时段和监测频次选取恰当。选取时, 应根据辐射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以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为佳。 (7) 异常数据的鉴别和补测。明确规定发现异常数据时的分析程序, 必要时进行补测, 包括频谱测量。 (8) 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满足当前的通行要求, 必要时, 可对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3 数据处理

3.1 数据的记录

每个测量项目都需要具备统一的、要素齐全的记录文本格式。在测量、分析过程中, 应进行清楚、详细、准确的记录, 不得随意涂改。

3.2 数据的检查

在着手分析数据以前, 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 逐一检查原始记录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完整、正确。如果发现有计算或记录错误的数据, 要反复核算后予以订正。

3.3 数据的复审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必须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对假设、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复审。复审是由两人独立地进行计算或者由未参加计算的人员进行核算。审核无误后, 由审核人签字。

3.4 数据的保存

计算机程序的验证材料、操作人员的资格、质量保证计划的核查等资料应全部归档, 所有的监测记录、质量保证编制文件都应妥善保存, 一般应保存至设施停止运行后10 年至几十年;环境监测的结果应长期保存。另外, 定期对准确度、精密度控制和能力验证活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评价。

4 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针对某个场量参数开展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测量, 是发现测量系统误差、测量人员操作失误和测量仪器工作状态异常的有效措施, 也是测量人员相互交流经验的方式, 因此, 各实验室要积极参与国家计量部门和主管部门组织的比对活动。

5 结束语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辐射环境管理的必要手段。监测所得的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的技术支持、环境执法的科学依据, 因此, 同其他类型的环境监测一样,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做好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质保工作, 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前人的经验, 分析了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辐射源,泊松分布检验

参考文献

[1]潘自强, 王志波, 陈竹舟, 等.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

[2]武仁, 侯建新.试论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999 (2) .

篇9:浅谈电磁辐射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075-02

1电磁辐射概述

1.1电磁辐射背景及研究现状

自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以来,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节能、通讯、制造、医药、科研、农业、军事等多个领域,而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新技术、新资源,电磁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诸多领域的革新与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磁辐射污染,其影响和危害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20世纪60年代研制、产生了电磁辐射仪器,自80年代初我国部分城市才开始城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的研究工作。我国对电磁辐射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标准的制定、监测仪器的研发、污染调查研究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制定部门标准,1988年以来,先后发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等国家标准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等行业标准。

1.2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

随着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已经达到直接威胁健康的程度,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时有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健康。电磁辐射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产生影响;二是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事故;三是燃爆隐患。电磁辐射能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

1.3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目前人们所处的电磁环境状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通信基站所使用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系统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二是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对周围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三是高压电力系统的布设造成的电磁污染;四是日常电子设备的接触、利用带来的电磁环境污染。

2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一般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由各种电磁辐射源,通过各种传播途径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可以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将某一区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网格,监测点取网格的中心位置,再考虑建筑物、树木等屏蔽影响,对部分网格监测点作适当调整。具体的监测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进行。由于环境中辐射体频率主要在超短波频段,采用电场强度为评价指标,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选取评价标准。一般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状况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某个时间段电磁辐射环境的背景水平,可以从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污染区域电磁辐射环境特点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以此评价一个区域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3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特定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由相对固定的电磁辐射源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电磁辐射源是引起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分析、研究特定电磁辐射环境,对电磁辐射源进行调查统计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采取污染源普查的方式,对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的电磁辐射源进行基础性的全面调查,初步掌握电磁辐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等基本信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3.1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1.1移动通信基站工作原理

移动通信是利用射频发射设备和控制器通过收发台与网内移动用户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是由基站接收及发射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实现的。基站主要通过发射天线改变周围电磁辐射环境。

3.1.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技术要点等内容,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以《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的规范要求为质量标准。主要对基站机房、地面塔、楼上塔、增高架等处进行监测,依据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标准,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的要求。

3.2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2.1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发送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射机和发射天线,基本原理是用将传送的信号经调制器去控制由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流,然后将已调制的高频电流放大到一定电频并送到天线上,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3.2.2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监测条件及监测方法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对周围地面点、塔上工作环境、周围敏感点三个方面布点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依据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的要求。

3.3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3.3.1高压电力系统工作原理

高压电力系统主要通过高压输变电工程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高压变电站,具有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电磁场特性。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主要表现在由电晕放电和绝缘子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和热效应、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

3.3.2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 / T10.21996)。同时,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选取不同的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标准。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指标分别为综合工频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所监测的值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4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

4.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是对各类电磁辐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首先,认真贯彻落实电磁辐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使用许可证制度,严厉查处无证单位违法行为,将所有电磁辐射体使用单位纳入到辐射监管范围;其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涉及电磁辐射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保证科学合理地规划电磁辐射体,从源头上控制电磁辐射污染;第三,在项目建设期间,要加强环境监测及监理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好验收关口。

4.2合理应用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合理利用能够控制电磁辐射的技术是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要措施。一是电磁屏蔽技术。即使用某种能够抑制电磁辐射扩散的材料,将电磁源与环境隔离开来,使辐射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中,达到防治电磁辐射的目的;二是高频接地技术。即将屏蔽体内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成为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的高效率;三是滤波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有用信号通过,阻截无用信号通过;四是使用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增强电磁辐射的材料,其会衰减电磁场场强。

4.3加强人群的防护

4.3.1大型电磁辐射源附近人群的防护

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变电站、电磁波发射塔、电视、高压线附近的人群,特别是生活在上述环境中的孕妇、儿童、老人和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污染。

4.3.2小型电磁辐射源附近人群的防护

一是在办公和家用电器的使用上,首先要购买合格产品,其次要注意不要集中摆放,并控制与人体距离,另外,在使用时间上,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二是在手机使用上,未成年人尽量不使用手机,尽量购买低辐射手机。手机接通瞬间电磁辐射最大,最好使用耳机接听,或手机与头部保持适当距离。戴金属材质眼镜的人,要使用耳机;三是经常接触和使用电子仪器的人员,在工作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可以穿防护服、戴防护帽等。

4.3.3饮食防护

在饮食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海带、动物肝脏等,也可饮用绿茶或食用人参、蜂王浆等保健品。对一些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服用抗电磁辐射的保健药品。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olluted i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Protected with Managing

Pang Xitong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has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text has monitored, managed, protected and introduced the systematic one, popularization one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篇10:电磁辐射

(2)手机、传真机、通讯站等通讯设备。

(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等。

(4)飞机、电气铁路 等。

(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站、雷达系统等。

(6)电力产业的机房、卫星地面工作站、调度指挥中心等。

(7)应用微波和X射线等的医疗设备等。

对人体的危害

综述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 电磁波 ,以相互垂直的 电场 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 生命活动 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高尔生教授在他的《空调使用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中指出,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

热效应

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体温升高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涨、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产生热效就应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观致热效应1 MW - MW/CM2;浅致热效应在10MW/CM2以下。当功率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害。这主要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照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对人体的非热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听到好像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免疫系统:我国有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积减小,使人 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低强度微波辐射,可使人的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CRT、ACTH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到显著影响。

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会在4-12%的精原细胞骨形成染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累积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就引起警惕。预防措施除了远离辐射源,还应该积极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葡萄籽、虾青素等含量多的食品。

总之,“电磁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而且看不见,摸不着,直接作用于机器或人体,是危害严重的“隐形杀手”。因此,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相继开展了关于电磁辐射的各种研究,并制定出电磁辐射卫生标准,我国也不例外。

上一篇:培训体系介绍下一篇:西部支教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