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式-会计审计都非常有用的常用公式

2024-05-06

会计公式-会计审计都非常有用的常用公式(精选2篇)

篇1:会计公式-会计审计都非常有用的常用公式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工业净产值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

积累率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

固定资产需要量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

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式中: 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固定资产折旧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

固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退废率 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 净值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

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

分期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

产品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算期月产量

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 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

材料需要量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 =[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

辅助材料需要量 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

工具需要量 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

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 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

材料供应量 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

材料储备量 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 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 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采购量 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 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

材料采购次数 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

材料的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材料价格差异率 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 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 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 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 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 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 材料消耗总量: 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 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

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 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

32.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

33.原材料损耗率 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35.废料利用率 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

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 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

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

38.原材料节约量 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

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

[工业会计常用公式有哪些?工业会计常用公式大全]

篇2:会计平衡公式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基础会计》是财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也是学生学习会计的入门课。职业高中高一财务会计的学生, 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充满好奇, 一入学时, 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性让他们望而生畏,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 笔者从情感上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热爱, 并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赏识学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描述

(一) 提出问题, 揭示课题

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出新课)

(二) 师生互动, 探究学习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片:

由图片给学生以感官刺激,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三张图片为载体, 向学生讲述两位投资者从投资成立计算机公司-发现市场时机却资金不足向银行借款-产品热销赚取利润的故事。通过故事, 教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在公司刚成立时, 资产=所有者权益。资金不足向银行借款时,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产品热销赚取利润时得出:利润=收入-费用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两条等式。在年底时, 资产和权益的关系又回归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引导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进行鼓励和赞扬, 让学生尝试到喜悦。

师: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会不会破坏这条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呢?

课件显示案例1:12月5日, 接受国家投入的大型设备一台, 价值10万元。分析该案例, 教师分三步:第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该案例涉及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变化是固定资产增加10万, 实收资本10万。第二步:通过提问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的性质得出该笔经济业务是资产增加, 权益增加, 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在天平上进行操作, 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 学生很直观的得出资产增加权益增加并未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教师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第一种经济业务类型为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

(三) 举一反三, 化难为易

教师用课件显示案例2:12月10号, 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5万元。同样, 教师分三步来分析案例2。第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该案例涉及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变化是银行存款减少5万元, 短期借款减少5万元。第二步:通过提问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的性质得出该笔经济业务是资产减少, 权益减少。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在天平上进行操作, 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 学生很直观的得出资产减少权益减少并未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教师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第二种经济业务类型为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

(四) 积极尝试, 创新思维

教师用课件显示两笔经济业务:一是12月15日, 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万元。二是12月31日, 经批准将企业的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注册资本。并交给学生四大任务:任务一, 说出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任务二, 同步演示资产权益的变化;任务三, 板书经济业务的类型;任务四, 完成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为了鼓励学生上台表现, 教师不断鼓励:一个人要想成功, 必须懂得把握身边的每一次机会, 现在同学们面前就有两个机会, 看哪位同学能及时把握住机会呢?

(五) 小组竞争, 突破难点

课件显示表格,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 要求他们思考并讨论, 并请每组选一位代表回答, 不完整时, 由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案例反思

(一) 注重情感培养, 激起学习兴趣

在本堂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情感效应”, 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至始至终都以平和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如请你告诉大家会计有哪几大要素?请你来试一试?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 而是跟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

(二) 创设宽松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

上一篇:春暖花又开作文1000字下一篇:进出校园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