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电脑使用过程中常见安全误区

2024-04-21

辨别电脑使用过程中常见安全误区(精选3篇)

篇1:辨别电脑使用过程中常见安全误区

很多人抱怨明明自己的电脑已经加了防护,但是却仍然受到病毒、木马、 的攻击,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门上了锁,却不能保证东西不被盗一样。在实际上的使用中,由于电脑安全知识的缺乏,存在很多安全误区,这样就会把原本并不安全的电脑认为安全的,从而放松警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蔓延,笔者和大家一起来识破这些安全误区。

一、局域网内电脑很安全

误解:局域网由于是通过代理共享上网,本身并不暴露在互联网上,而是隐藏在代理服务器之后的,所有的攻击都是针对代理服务器,与内网的计算机无关。

正解:虽然隐藏在代理服务器之后,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在你浏览恶意网站、运行捆绑木马的文件,或者下载的文件中包含病毒等,这些服务代理服务器可是干涉不到的,你的电脑就这样暴露出来了。

二、拨号上网无固定IP很安全

误解:现在很多用户都是宽带拨号上网的。由于宽带拨号每次获得的IP地址都是不是固定的,同时又因为在互联网上建立连接都是通过IP来完成的。这样没有固定IP地址,就相当于入侵者无法找到自己,从而自己的电脑是安全的。

正解:动态获取IP并不是每分钟都固定不变的,要知道在同一次断开连接之前,你使用的IP地址还是固定的,这样只要对方知道你的IP,如果没有安全防范,对方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入侵。其次,如果被种了反弹性木马,那么不管你的IP地址怎么变化,你的IP变化信息都会自动发送给入侵者,甚至会自己主动与入侵者建立联系,而不管你的IP地址是什么。

三、装了杀毒软件就安全了

误解:我已经安装了正版的杀毒软件,在杀毒软件的保护下,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正解:杀毒软件最重要的是在病毒方面有查杀作用,但是对于间谍软件的防范却微乎其微。其次,安装了杀毒软件没有及时更新到最新的病毒库,同样不能对一些新病毒或旧病毒的变种有防范作用。另外现在杀毒软件基本上都是被动防御,即新病毒出来后再研究其查杀方法,这总得有一段时间,而病毒可能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已经侵入你的电脑了。

四、电脑没有重要内容不怕攻击

误解:我的电脑里只是用来玩玩游戏,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更没有需要保密的资料,即使被攻击了,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损失。

正解:虽然电脑没有重要内容,但是中了病毒让你的系统变慢总会影响你的使用吧,让你的系统崩溃总得重装吧,如果是CIH这类危害极大的病毒,你的硬件可能会受到损坏吧。

另外你的电脑是没有重要内容,但是你能保证自己的电脑不被别人控制,充当“肉机”去攻击别人,成为 的帮凶吗?要知道这时候对这类攻击买单的恐怕不是 而是你了。再有在www.it8g.com/AnQuan/11/5051.htm一文中介绍的一些安全法则同样会对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热门推荐:家庭电脑常见的病毒与防治个人上网用户自我防护手册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五、打了补丁就安全了

误解:我的电脑能够及时更新各种补丁,这样 就不会侵入我的电脑了。

正解:和病毒一样,发现漏洞到漏洞被修改,这其间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别人照样可以利用该漏洞来攻击你。一个补丁总是针对一个漏洞,你打了补丁,只能说明该漏洞不会被利用,但是其它潜在的漏洞就难以保证了。

六、在线检测安全就可以高枕无忧

误解:我已经使用安全厂商网站提供的安全在线检测,检测结果证明我的电脑很安全,因此我不用再为安全投入更多的精力。

正解:完整的安全检测并不是通过这类简单的在线检测就可以准确判断的。因为在线检测只是检查的网关的安全状况,如果处于局域网内部,那么这种检查更多的是网关的安全,根本不是本机的安全。

七、不用软盘就没有病毒了

误解: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我现在从不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和优盘,即使使用时也会检查无毒后再用。

正解:这种说法主要适用于网络不发达的环境。在IT发展早期,由于网络还不流行,文件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软盘,因此大部分用户都得知要安全就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软盘。可是网络发展至今,利用网络传播病毒早已成为病毒传播的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了。

八、重要文件设为只读就不会感染病毒

误解:中了病毒都是因为文件被修改,因此我只要把重要的数据设为只读属性,这样病毒就不能修改,文件当然就安全了。

正解:你能将文件设为只读,难道病毒就不能调用系统命令修改其属性吗?更何况如果执行删除、格式化等操作时,根本不理会文件属性的。而格式化病毒是一些病毒危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如果是被植了木马,那么就更不用说了。

看到这里,说不定很多人已经绝望了,既然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保证电脑的绝对安全,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唯物主义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保事情都是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我们不能因此就怀疑自己的做法,我们之所以将这些误区告诉大家,只是希望一点,那就是永远不要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

热门推荐:家庭电脑常见的病毒与防治个人上网用户自我防护手册

上一页 1 2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篇2:笔记本电脑电池使用中的误区

1 闲置不用危害大

新笔记本电脑买回来后, 为了减少电池的使用次数, 延长其寿命, 不少人于是拔了电池, 直接使用适配器, 由适配器供电。过一段时间后再使用电池, 发现电池反而不耐用。

其实, 笔记本电脑电池长期闲置不用, 反倒会对电池造成损耗, 最好的延长电池寿命的方式是保持电池内的电荷流动, 不必刻意使笔记本电脑闲置。

很多人正是“怕损失充放电次数”才把电池拆下来放到了一边, 而且一放就是好几个月,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一方面电池不插在电脑上, 也会自放电, 当电量过低时, 电池可能会由于过度放电而导致无法承受任何电荷, 直接“猝死“。另一方面, 如果单独放置的电池电量长期处于过高状态, 电池容量也会遭受损失, 缩短电池寿命。最好的存放方法是把电池电量维持在50%左右, 即使如此, 笔者也建议最好每个月为它充放电一次, 以防寿命降低。因为电流长期停滞, 会让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小。

2“充放电次数”不是插拔次数

很多消费者之所以担心自己的笔记本电池会提前坏掉, 正是因为听了这样一句话:“一块笔记本电脑电池可以充放电500次。”

这么说, 难道一天一充, 一年半以后电池就“寿终正寝”了么?当然不是!把电量从0充到100%, 然后再用光到0, 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才算是一次充放电循环, 如此来回折腾500次, 才有可能让一块电池的寿命明显下降 (下降以后还能用, 只是续航时间缩短) , 不小心把充电线拽掉这种事情别说1次循环, 连0.01次都算不上。

3 发热是不容忽视的“电池杀手”

相比于“好心办坏事”的使用习惯, 更可怕的是极端温度条件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以苹果Macbook笔记本电脑为例, 其官方标称的适宜使用温度范围是10℃~35℃, 超出这一范围的温度会让电池的放电效率降低。即使环境温度合适, 电脑内部的高温也会摧残电池。因此, 保持笔记本电脑内部清洁和空气流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才是消费者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真正要在意的问题。

4 最好的维护方法是“随便用”

篇3:学习均田制过程中常见的两个误区

一、前言

均田制是高中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切入点。不正确认识均田制就无法真正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本质和意义,也无法捋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脉络。但是在均田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很多学生,甚至有不少老师都对均田制的认识都存在两个明显的误区。一是认为均田制就是平分所有土地,二是认为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是为限制土地兼并。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这两个误区出现的原因,排除错误的认识,加深对均田制的认识。

二、均田制就是平分所有土地

学生们为何会认为均田制就是平分土地呢?这是因为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展过程认识存在误区,这当然也与我们的教材的编写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井田制瓦解后中国的土地就变成了土地私有制,特别是商鞅变法更是明确表示土地是私有:“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样就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印象,战国之后就是土地私有制,所有土地都是私有的。而教材对均田制的表述则是“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选修I则相对表述的明确一些,是“国家控制的无主的荒地”。这两种表述方式都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既然战国之后是土地都是私有的,为何国家还控制有大量的土地?如果到处都是荒地农民自己种就可以了,为何还需要政府去均田?

其实,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权的确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井田制被打破之后很长时间以后才形成土地私有权。秦汉的时候军功授田,西汉时候占田课田,北魏到隋唐的均田制,都是国家授田、百姓受田,这些土地制度都带有明显的土地国有的性质。直到宋代“田制不立”,才形成土地自由买卖的风气,土地私有权才完全确立。此后政府再也没有了所谓的均田行动了,因为土地完全变成私有的了。

战国之后虽然井田制被打破,私人战后大量的土地,但是国家还掌握大量的土地,特别是那些山川湖海等资源都是归国家掌握。这些区域还可以开垦出大量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另外,由于土地私有权的不牢固,由于战争等因素导致某些地区人口稀少,出现大量荒田,这些土地也经常变成国家掌握的土地。宋代之后,即使出现战乱抛荒由于土地私有权的牢固建立,也不会变成国有土地了。北魏到隋唐实行的均田制都是把这些国家掌握的土地按均田制的规则分给农民,而不是把所有的土地另分。

三、均田制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

对于均田制的目的,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必修II是这样描述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选修I是这样描述的:“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这样的表述自然容易让学生认为政府推行均田制的目的就是限制土地兼并。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虑就会发现这样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国家掌握大量无主的荒地,既然有大量的无主的荒地、无地、少地的农民自然可以去耕种,根本无需政府去均田。事实上均田制的推行是政府与豪强地主争夺百姓的措施,与限制土地兼并无多大关系。

战国之后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之后兴起了一大批的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和商人地主。这些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实力非常雄厚,甚至影响了国家安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力打击豪强地主,他们实力曾经一度受挫。但随着西汉王朝的衰落,豪强地主实力再度加强。東汉政权就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所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实力更加雄厚。这些豪强地主采用田庄式的经营,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农民。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无力消灭他们,被迫承认他们为地方的宗主督护。他们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更有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的重要的成员。等到北魏政权巩固后,自然不能允许地方割据势力存在。大量百姓不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不仅会威胁到政府的安全更会影响政府的赋税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出了均田制,希望能用相对较轻的剥削来吸引百姓,取代豪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人口减少田地荒芜,缺少的不是土地,而是劳动力。所以均田制的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政府剥削控制的对象,而不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选修I.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辨别电脑使用过程中常见安全误区】相关文章:

公文处理常见错误辨别12-03

电脑使用中自动关机08-06

电脑使用安全知识06-07

安全使用电脑的常识05-05

360安全卫士电脑清理功能的使用06-01

辨别方法05-14

如何辨别胎儿性别07-13

如何辨别手机真假07-13

辨别面粉的优劣05-29

如何辨别假新闻范文06-15

上一篇:我渴望自由五年级作文800字下一篇:科创学院之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