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2024-05-14

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通用5篇)

篇1: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1.中英《南京条约》1842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火烧圆明园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罪行:抢劫、火烧圆明园。

4.左宗棠: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1876年进入新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订条约,收回伊犁。

5.甲午中日战争 1894

根本原因:日本妄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马关条约1895(日本可以在华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前期:(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刘光第、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9.辛亥革命影响:(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杂志;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内容:前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饭就旧文学;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去,第一个宣传)

1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陈独秀李大钊领导,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注意由北京学生转为上海工人阶级。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北伐战争:1926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江西战场)、张作霖,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4.中共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

15.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这次会议玩久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6.长征的胜利(1934—1936):四渡赤水(扰乱围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完全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红一红二红四1936年甘肃)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沈阳。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18.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目的逼蒋抗日,结果:(中央派周恩来)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康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0.百团大战:1940年8月华北战场,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抗日精神,指挥者彭德怀,意义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21.抗战胜利的原因:1建立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 2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牵制日军,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4这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5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

22.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目的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毛泽东目的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23.挺近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反攻。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意义:解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4.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25.张謇: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兴办实业的目的:维护中国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实践;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注重教育事业,兴办学校、图书馆。

26.电影传入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北京《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上海《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电影节获奖《渔光曲》

27.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表现:装束(剪辫、易服、禁止缠足)礼节(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称谓(平等的称呼君、先生代替有等级观念的称呼老爷、大人)

28.京张铁路(詹天佑)“人”字形铁轨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篇2: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初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2.B3.D4.D5.A6.D7.C8.B9.D10.A11.B12.A13.C

14.A15.D16.C17.C18.C19.A20.B21.C22.B23.D24.A25.B

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写两个史实)。(2分)

(3)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2分)

27.(1)原因:敌人力量强大。(1分)意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2)造成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2分)影响:取得长征的胜利,为党和红军保存了基干力量。(1分)

(3)原因:人民的利益为重;牵制敌人的兵力,支援其他解放区。(2分)结果: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有力的支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为赢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28.(1)九一八事变(1分)、不抵抗政策。(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台儿庄战役、李宗仁;(2分)百团大战、彭德怀。(2分)

(3)南京大屠杀。(2分)

(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29.(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4分)

(2)图一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达成初步共识。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

(3)图二就和平建国问题达成一致。后来蒋介石撕毁协定,最终导致内战爆发。(2分)

(4)民族团结才能获得胜利。(2分)

30.(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2分)思想启蒙(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可)。(1分)

(2)推翻了封建帝制;(2分)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任意两点每点2分,4分)

篇3: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0分,每题2分)

1.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中共成立B.抗战胜利C.土地改革D.新中国成立

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A.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B.和平解放西藏

C.建立西藏自治区D.平定**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3.决定建立右图中纪念性建筑是在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七届二中全会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1950年带领这支斗志昂扬的军队奔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A.彭德怀B.朱德C.叶挺D.刘伯承

5.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

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

7.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A.“共同纲领”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8.右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出现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动B.一五计划的推行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9.某文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一

“文献规定”最早出现应该是在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纲领 D.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0.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

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B.新中国的成立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2.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王羲之——书圣②詹天佑——京张铁路③魏源——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④邓稼先——两弹元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5.票据时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6.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

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17.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1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人民公社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19.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农村改革是指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2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A.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B.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和政策

C.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

条主义的束缚

21.图3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

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计划

23.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三大改造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24.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5.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6.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7.“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②民族共同繁荣③维护民族团结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今新疆地区的治理,采取了下列举措: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设立新疆行省③设置西域都护④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2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0.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3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32.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

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33.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④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4.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35.“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二.综合题(本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一玉渊潭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图二 韩家湾村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材料二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1)材料一中图

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4分)

(2)根据材料一中图二,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依据材料二请写出被划为经济特区的任意一座城市。(1分)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4)

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1分)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学过的史实,请你谈谈对开放的认识。(2分)

37.(14分)材料一:2005年2月,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

治》白皮书,第一次全面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各自治

地方享有的充分自治权及其在国家支持、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各项事业取

得历史性的发展。右表是近年来五个自治区GDP增长率;

结合以上内容请回答:

(1)上面内容反映出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项

基本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二:读右图,回答问题:

(2)图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区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情景?(1分)该地区的回归主要归功于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2分)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3分)

图一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二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商业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稿(节选)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

篇4: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

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启蒙运动的中心B.第二次工业革命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1882年5月20日某些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

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奥匈帝国B.德国和俄国C.英国和奥匈帝国D.英国和俄国

15.假如你是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16.下面关于启蒙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D.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7.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个豁口。

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地圆说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D.进化论

18.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又称为

A.第一交响曲B.第二交响曲C.第三交响曲D.第四交响曲

19.右侧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有力说明了十月革命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B.有效净化了工业革命后被污染的地球

C.彻底打击了俄国的竞争对手

D.使俄国取得了独霸地球的地位

20.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军备问题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D.奥地利独立问题

21.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业集体化

22.生命权和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

区却出现了反人类的罪恶。下列由德国法西斯制造的惨剧是

A.屠杀印第安人B.屠杀黑人

C.屠杀犹太人D.屠杀中国人

23.在二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

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希特勒话中的“狗”是指

A.英国B.法国C.苏联D.美国

24.关于诺曼底登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B.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C.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D.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25.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第28题8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

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与中国签订的哪一条约“得到了回报”?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有怎样的认识?(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这一事件中最具标志性的发明有什么意义?(2分)

(2)材料二中交通工具的革新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存在什么矛盾?由此最终演变的结果是什么?(3分)

(4)材料四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何警示?(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国内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美国的这两场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3分)

(4)综观上述三则材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江苏省大丰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6.(1)新航路开辟;(1分)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2分)

(2)条约:《马关条约》;(1分)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

不断加剧;(1分)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

(4)认识:主动走向海洋;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7.(1)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

(2)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培养了人们的守时意识;便于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

围。(2分)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

民地。(2分)结果形成两大集团,导致一战爆发。(1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分)我们要反对战争,提倡和平。(言之有理即可,1分)

28.(1)美国独立战争。(1分)

(2)奴隶制的废存。(1分)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

(3)罗斯福新政;(1分)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分)

(4)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改革生产关系,推进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篇5: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城固县高田寺初中

九年级历史教学暨中考复习工作计划

llcljh20140215

一、复习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7-9年级课程目标)和陕西省《历史中考说明》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研究和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原则:

以课本为依托,把握《考试说明》,重视《课程标准》。

依“纲”据本【立足教材,紧扣考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命题依据)】,研究考题【研究近三年题,把握命题走向,了解命题着力点,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

三、复习备考安排(方法与步骤):

(一)新授课时间:2014年2月16日——3月14日。(尽量压缩新授课时间)

(二)复习备考安排(方法与步骤)

——四轮复习,突破难点,升华能力:按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复习目标。第一轮 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拓展深化:依纲扣本,读练结合,强记要点。

1、复习时间:2014年3月16日—5月7日教学时间约7周。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课课清”伴“小专题”复习。)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注重同一主题下不同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单元之间历史知识的综合复习。

第二轮 重视专题复习,点线面体结合,纵横联系,做到形成网络,心中有题。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8日—5月23日。教学时间约3周。

2、复习内容:中外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对外交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民本、民生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大国崛起的历程,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就、科技成就,时事热点等。

JH工作室20140215

通过复习训练、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 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24日——6月6日。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四轮 回归课本,调整心态,轻松应战。(放松心态)

1、复习时间:6月8日—考前(6月18日前)。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地看书,做到“四看四抓”(即: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

四、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中都组织几次模拟考试。

2、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月考、期中考试、县调研考试和模拟考试】。

五、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

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在考练中培养应试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备注: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计划还不完善,有待于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九年级历史复备组llcljh

上一篇:机械行业立项报告下一篇:演讲失误应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