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2024-04-27

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精选9篇)

篇1: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美术手工课教学反思

汪良燕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本学期美术授课的内容上,我做了很大的调整。以往的美术课只要以画画为主,学生缺乏兴趣,且完成的作业效果不理想。本学期我结合教材内容,主要以手工课为主。如《瓷器风韵》这一课,我选取了其中一个内容《青花纹饰》。为了了解青花瓷器形特点,学生用气球卡纸等材料制作瓷胎。第二课时,学习青花纹饰的特点,以及表现技法,用蓝色记号笔代替青料在瓷胎上作画,完成一件“青花瓷”作品。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在准备一些材料时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本册第五课《巧用身边的材料》,布置学生搜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材料,如磁带、饮料瓶等。这一课,我还根据学生对卡通漫画的喜爱,上课时结合《卡通天地》的内容。第一课时,在卡纸上绘制自己喜爱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的卡通形象;第二课时,用一些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卡通形象。在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究发现,体验了制作的乐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探究,完全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我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也许还比较初浅,我想我应该不断的进行反思,使自己逐渐完善。本课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将用努力来弥补这些不足,希望同仁们多多指导。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篇2: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学生的喜爱。小学美术手工活动课,它不同于其它课程,对孩子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是一门集思创意思维开发、情感体验、知识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上好手工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美术手工活动课的实施现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才能保证其正常实施,并对素质教育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以下本文主要是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以兴趣促进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兴趣发展;手工制作

手工课是综合性活动课程,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要载体。俗话说,“干一行要爱一行!”作为美术教师,只要充分理解了美术手工活动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就会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事业,努力开发活动课程,探究创意造型活动方式与方法,感受教学的乐趣,尊重自己的工作,将“美好”的审美元素植入孩子的心灵。

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中的问题

一、主观因素制约

1.小学美术课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目前为止,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被充分重视,从课时量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来。小学美术手工课是美术课中的一项内容,而目前小学美术总课时量一般为每周两节,而美术课还有如绘画、欣赏评价等其它课程内容,可想而知,手工课所占的比重低。

2.部分老师、家长不支持,存在教育功能误区。每节手工课下来,难免会有一些纸屑垃圾产生,尤其是在低年级。而中途也无法打扫卫生,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他们班班主任不允许他们做手工等等。总有那么一些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班级的卫生,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教育。“手工课不就是玩儿嘛!”是可有可无的,而很多家长更是认同此观点,这些现象打消了不少专职美术老师上手工课的积极性,也使得本来是“必不可少”的手工课置于“可有可无”尴尬境地。

二、受制于客观条件

1.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差。有些孩子觉得上手工课准备工作繁杂,工具与材料搜集难,干脆不作任何准备,给活动开展造成障碍。如《变戏法的纸盒》,不仅需要基本的剪刀、浇水、彩纸等,更需要平时去积累大量的废纸盒。这么多东西更加大了学生“怕麻烦”的心理。更有些孩子觉得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了,美术课无所谓,所以也不愿意带手工材料。

2.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其实,孩子对待活动材料准备的态度多受家长影响,绝大部分是在家长的熏陶下产生的错误观念,只重视“语、数、外”这些所谓的主课的学习检测。如果经常性的购买材料让家长觉得美术手工课的花费太大了,难以负担。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家长的文化层次不高,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这样就很难让家长自愿参与并协调学校的教育工作,从而难以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孩子的主动性本来就较差,再加上家长的反对,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三、缺乏资源整合

1.个别美术教师师德有待加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而现在个别老师对学生不尽心尽力,对工作敷衍了事。他们把上课当成简单的上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课能糊就糊,就更不要谈什么课堂创新了。师德不复存在,又何谈“以德兴教”?

2.教师知识储备存在缺陷,教学能力存在不足.。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想把学生培养好,可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很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这名教师在指导学生剪制过程中就忙的一头汗,那还指望他能调动学生互相协作,以前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都无法把握好教学,那么,再谈其它深层次的素质培养,无疑就是“无米之炊”!

四、创新意识淡薄

“创新”是课程的“灵魂”。而现在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依葫芦画瓢”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手工课的创作过程中,经常看到有的孩子模仿书中的(老师的)范作制作手工。学生作品一出来,个个都很漂亮,但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是老师在美术手工课中最害怕出现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包办代替的太多,而引导、启发的太少。导致孩子门形成“老师这样做,我也这样做”“书上这样做,我也跟着做”的懒惰态度,孩子们的手工缺少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刚从事美术教育清新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参与和探究懂得手工制作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感受到自己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存在,这样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促成参与活动课程兴趣

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动手和探究的欲望。这种兴趣则需要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达到欣赏的真正目的。美术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教师应不拘泥于常规,尝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和新奇中学会欣赏。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因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设法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充分发展。

首先,材料中找兴趣。要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材料入手。如剪子、双面胶、透明胶、色卡纸、橡皮泥„„,依据小学生爱摆弄的天性,一定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物件。

其次,尝试中找兴趣。要让学生尝试用材料做出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喜欢,并从这些作品的制作中得到启发,汲取知识。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例如:在教《罐和壶》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罐和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该如何做。接着了解罐和壶的制作过程及性能,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品种繁多的罐和壶,学生在欣赏之余,可以上台来画一画,比一比,当学生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罐和壶的工艺品的时候就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创作的作品会更加有创意。

六、注重实践,体验乐趣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讲解、演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喜欢动,在传授知识时,如果只靠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要使学生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掌握技能,就必须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让他们当学习的主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学生手工制作中,更应注重实践第一的思想,大胆让学生进行自我尝试。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体现从易到难的教学层次,放手让学生实践。如《巧包装》我这样设计的:第一是借助手工材料,教师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模仿着做,指导学生认识包装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基本知识等;第二是让学生借助手工材料自己制作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包装如何设计,产品和包装的各部分如何连接„„这是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的过程,是自己动手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过程;第三是作品展示,小组评价:让小组内比一比谁的包装设计更加巧,谁的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新知识,锻炼新技能。评比时,注意加强针对性,对制作的好作品及时表扬。对学生手工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改正,教师要不断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同时利用自己事先做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以此来点燃学生手工制作的欲望,巩固了学生劳动成果。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识欲,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传统的制作课程缺乏生活体验,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味模仿,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再则之前在劳技学科教学时,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很难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划一,缺少新意。在一些手工制作上,可以并鼓励自由组合和设计。如“纸卷魔术”在组合时可以运用各自的创新意识,想象组合出各不相同的形象来。至于手工的设计制作部分,则更要求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象来,这与美术课的要求几乎是同出一辙。

我认为,把劳技和美术两个课程从整体把握,一起来看,注重两者的共性和差异,确实有利于两课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通过手工制作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组织形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仅课堂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显著,而且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今后,在教学还要不断的尝试,尝试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能力,力争开拓美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此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推动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2]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陈建芝;;浅谈如何使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更有效[J];华章;2012年05期

[4] 3 罗华文;;手工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9年09期

[5] 李倩;;美术手工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07期

[6] 彭岚;;手工课程的教学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一节手工课案例的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11期

篇3:浅谈初中美术手工课的教学

一、收集手工材料,激发创造激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制作材料,手工课的教学便成无米之“炊”了。在手工课上课的前一周,我会提前通知学生下节课所上的内容,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材料。除了布置学生带一些双面胶、卡纸、彩笔等必备工具材料外,还让学生收集各种质地、形状、颜色不同的材料,如易拉罐、彩色糖纸、旧日历、棉花等容易收集的材料,收集材料的同时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想好了他所要创作的作品雏形了。因此材料的收集看似是客观的采集材料,其实更多的是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造情境教学,激发创造思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的、轻松活泼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导入课题。例如,在教学《面具》一课时。课前我搜寻了一些关于脸谱面具的京剧片段,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通过欣赏,学生了解了京剧中各种脸谱的形象特征,课堂的气氛宽松愉悦,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作业中的脸谱形态也丰富了起来。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简洁的形状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里尽量用一些有特点、结构简洁的范作给学生观看,并且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你们看,这些东西是多么可爱,并且是多么容易做。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当场示范,应用剪、拼、撕、贴、刻、捏、拆等制作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师制作的方法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制作欲望。比如,我在教学《打开的喜悦》一课时,我用一张纸一把剪刀,让平面的纸能立刻变成立体的纸。学生们看了老师的制作,欢呼雀跃,立即想到了制作立体的心,立体的星星等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也将课堂知识变成独立的操作能力。

四、改进评价标准,注意过程评价

好动、好奇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但是他们在还未具有一定的制作能力,因此老师需因势利导,否则容易损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作品做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做不好、做不到的胆怯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学生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个性才得以张扬,好奇心才得以满足,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如我在教学《角色游戏》一课时,在作业阶段,班上大多数学生十分投入,精心创作。只有第四组最后一个“调皮鬼”在东张西望。我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你想做个什么造型的面具呢?”“老师,我正在想呢?”一脸的笑容。在我的引导下,他拿出一张深蓝色的卡纸,卷成一个圆锥形。当场,我表扬了他。“不错,很有立体感!”他好像很受鼓舞,接着我说:“那其他的部位,我们还可以让它富有个性、创意吗?”随后,我去指导其他学生,转了一圈回来,发现他的面具已经有了起色。用黑色的卡纸剪了两只大大的眼睛,由于整体颜色较深,面具有了一些分量感,而人物的鼻子、嘴巴、额角的装饰用了比较艳丽的玫红和黄色进行了点缀,这样在色彩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但是,看来看去好像还少点什么。我继续引导:“可不可以给它加两只耳环?”他一敲头,灵感来了。我又转了一圈回来,嘿,效果还真不错!细细的耳绳,用了穿插的手法,使整个面具看起来很生动!我接着鼓励学生“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戴一下?”学生好奇地争相试戴,戴上面具的学生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惊呼。“模仿角色说两句话,好吗?”精彩的语言,入色入味,博得掌声一次次响起!让学生戴着自己做的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感受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尽情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创造力在“面具制作”这一课得到充分锻造和培养,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篇4:幼师美术教育中手工课的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学理念,“与幼儿园接轨”

幼师手工课的开设与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类的活动项目相照应。想开设好手工课,必须先了解幼儿园五大领域艺术课的内容,才能更有利于手工制作所学内容的实用性提高。把握住教学理念,把所讲手工课与幼儿园接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结合实际,摆正幼师手工课与幼儿园活动课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活动课中,五大领域课程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联系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手工课是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手、眼、脑、口并用,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幼师手工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学以致用,幼师手工课与幼儿园活动课接轨

幼儿园的教育提倡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学,让孩子们在成长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更注重于品质教学,学习的品质融入到五大领域,没有脱离具体的学习环境是抽象的学习品质,手工课也一样,幼儿教师在幼师学校学习的手工制作技巧,如何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与幼儿园的教学相接轨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手工制作前,应明白这节手工课的意义所在?需要做哪些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那种预期目标?整个手工制作课程应如何设计?第二,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应该照顾到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如何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项?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乐于动手、乐于思考?如何让不会制作的学生主动地和老师、同学沟通?第三,在手工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废弃物主动地放到垃圾桶里,从而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的教育。幼儿教师在幼师学校学会了手工制作之后,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还要加以整理和设计,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把在幼师学习的手工课与幼儿园的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扎实课堂内容,“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质量”

幼师手工课的课堂时间安排一般是一节课45分钟,两节课连在一起上课,中间下课10分钟。在每小节课的45分钟之内,既有教师的讲解示范,又有学生的练习制作,只有合理分配好教师和学生的制作的时间和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内容要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衔接,为将来的幼儿园工作服务。所以,对教学内容选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趣味性强、儿童较容易接受的、简单容易制作的题材,表现形式要易于操作,符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制作能力和条件。比如:折纸、剪纸、废弃物的制作、编织、简单的橡皮泥制作等,都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

(二)示范教学的“启发性”

幼师手工课属于技能性很强的操作课,所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以示范教学为主,在示范教学之前,教师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所授新课的操作技巧,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能把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各种教具应用自如。在示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在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又能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比如:在讲解折纸玫瑰花时,教师讲解了玫瑰花之后,又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技巧制作了山茶花。果然,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们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技巧又制作了满天星。学生制作的作品非常好,教师给予肯定和积极的引导,更增强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三)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性”

幼师手工课的开展,主要是为幼儿教师将来到幼儿园的工作做准备的,而幼儿园的手工课又不是单纯的手工课,所以在幼师开展手工课要与其他学科积极结合起来。如做《小熊盖房子》的纸贴画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小熊盖房子的故事,让孩子对小熊为什么盖房子,盖什么样的房子,怎样盖房子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进行纸贴画制作。这样与讲故事相连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课外活动,“延伸课堂学习”

开展手工课课外活动是手工课课堂学习的延伸,能补充课内教学的不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技能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幼师手工课的教学特点,采取以下课外活动形式:

(一)鼓励自主学习,开办手工兴趣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兴趣小组就是把各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既增长学生的手工知识,又增强了学生手工制作的能力。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動,活跃校园艺术气氛,为校园的学习建设增加了不少色彩,同时让学生所学的手工制作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既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倡相互学习,举办手工作品展览

作品展览是学生进行手工学习的互相提高的一个捷径。手工展览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课内的作业展览;第二,课外活动展览。

首先课内作业展览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己班内的小型展览,每做一次作业之后,教师应该选出一部分好的作品,在班内的合适位置进行展览,对程度好的同学,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对程度差的同学,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学习。其二是开展大型的校内展览,让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能参观学习到他们的成功作品,更好的参观学习,有利于整体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

第二,课外活动展览。主要指兴趣小组展览,或者以重大节日为题材进行的全体学生作品评选展览,组织师生进行欣赏、评选、颁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展览让学生相互学习,广泛交流,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总之,关于幼师手工课教学的三点反思,是我经过长期的手工教学实践探索,并结合当今幼儿园手工活动课的基本情况,总结得出的。还望有机会能应用到幼师的手工教学中,提高幼师手工课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幼师教育事业增添一份力量。

篇5: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优点:

棒棒糖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样糖果,深受孩子的喜爱。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棒棒糖。但基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技能较为有限,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孩子撕贴能力上,并欲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

小班的孩子,有过撕贴美术作品的经验,在手工作品《西瓜》《秋天的小路》中都尝试过这种方法,因此在美术活动《棒棒糖》中我对撕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尝试撕贴出里外两种颜色的棒棒糖,旨在培养孩子的结构感知和布局能力。同时对棒棒糖颜色和味道的联系性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以其夸张的造型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欣赏、想象的一个平台。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吃过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颜色的,请幼儿与教师共同撕贴出好吃的棒棒糖(也作为示范环节)。幼儿说得比较好,也能把味道和颜色也联系起来。但是总的感觉是幼儿不太兴奋,没有中、大班孩子欣赏食物棒棒糖时的那种欢悦。于是,听课老师建议我在引导环节也用实物棒棒糖,考虑到我要求孩子实现的是里外二色撕贴,因此在选取棒棒糖的过程中,我过多的往颜色对比上去挑选,造型不做太多考虑,因此引导幼儿观赏棒棒糖时出示的棒棒糖较简单,孩子还是不够兴奋,这也是我现在还在考虑的问题,怎样将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棒棒糖与我的目标作较好的串联,使我的欣赏环节能引起幼儿更多的兴趣。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幼儿的创作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碰到过问题,原因出在我的示范上。我在撕贴的时候是这样示范的“选张你喜欢的纸——撕下一点——蘸点浆糊——涂在纸上——贴在轮廓纸上(有顺序的,你可以先贴外圈也可以先贴里圈)”,在示范的时候,我察觉贴得很慢。听课老师建议,先在轮廓上涂好浆糊,这样撕下来就可以直接贴上去,节省了不少时间。果然,孩子在第二次炒作时,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而且效果也很好。

作品展示环节和作品评价环节,我考虑了好几种形式:其一,准备好插棒棒糖的底板,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插在上面,有些像店里卖的棒棒糖,效果肯定不错。其二,因为我为幼儿提供的棒棒糖轮廓有多种形状,为幼儿准备大的棒棒糖造型,幼儿制作完成之后小棒棒糖找妈妈,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等。其三,直接拿在手上,大家围乘一圈互相欣赏棒棒糖、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试教之后,方法三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让他们把自己的棒棒糖拿在手上,更易于我“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的达成,因为孩子乐于去向同伴向听课老师去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说说味道说说颜色。在结束的时候,我们齐唱《棒棒糖》之歌(根据《棉花糖》改编),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下来,我感觉过程比较流畅,目标达成较好。但孩子对棒棒糖的喜爱,没有在课堂上达到高潮,因为在于我给孩子呈现的棒棒糖太过单调。另外朱老师也指出,固定的用里外两种颜色撕贴,约束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这堂课最欠缺的。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也想过用更开放性的形式去尝试表现棒棒糖,用毛线绕、用棉花扯,但是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很难在这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小班孩子的活动,这是今后要努力加强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为幼儿创造幼稚的课堂,我实在还差得太远。

活动一:美术活动《棒棒糖》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

2.学习按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二、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一)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二)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

(三)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四)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

(五)教师巡回指导。

三、给棒棒糖分类

(一)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

(二)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篇6: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初中美术课《手工制作折纸郁金香》

一、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折纸为切入口,把郁金香的起源发展、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折纸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了解郁金香的相关知识,学习一种郁金香花朵和叶子的折纸方法。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郁金香八角花盆的折法;第三课时,设计并完成一组有创意的郁金香折纸作品。

(3)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动手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折纸是一项取材简单操作方便但又变化无穷效果显著的活动,是美术学科中“设计、应用”领域的拓展。利用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作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以手巧促心灵,通过手、眼、脑的配合,把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作品,学生在这变化当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在乐趣中得到发展。由于在折纸制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从前到后的折叠步骤,这样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由于折纸将点、线、面等反复重合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理概念的形成贺空 13学8 王寒 美术课教案

间知觉的发展。同时,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促进了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使学生了解手工折纸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同时对简单的折纸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知识面广,对花卉和折纸艺术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并且动手能力很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习过类似的课程,所以并不陌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郁金香这种花卉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郁金香的折纸方法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学以致用。

3.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重点难点

1、恰当选择材料

2、用折叠、粘贴等方式组合完成本节折纸郁金香的制作。

六、教学教法 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1、通过多媒体图片演示郁 13学8 王寒 美术课教案

金香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从而导入讲解折纸郁金香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图文并茂、信息直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同时由于多媒体的可重复性,有利于克服折纸过程中难点的遗忘。

2、分小组进行最后作品的制作,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学的快的同学可以指导其他同学,即加深了记忆,又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七、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彩色纸;剪刀;胶水;自制几种不同的郁金香花束与花瓶的搭配等。

2.学具: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其他相关材料。

八、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鲜花之国荷兰的国画——郁金香进行引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郁金香花园和郁金香花。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

2、进行新课

(1)简单了解郁金香的花卉简介、形态特征、品种分类栽培现状等基本知识。调动学生情绪与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折纸郁金香花朵和叶子的制作。多媒体展示折纸图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研究。教师示范讲解各个步骤中的难点。

(3)分小组进行最后作品的设计制作。教师总结点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13学8 王寒 美术课教案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被称为“鲜花之国”的是那个国家吗?

生:荷兰。

师:是的,每当春夏之交,荷兰的大地便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花衣”,到处是花团锦簇。人们称荷兰为“欧洲的花园”、“鲜花之国”毫不夸张。(多媒体展示荷兰花海图片)荷兰有三宝,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风车木鞋郁金香!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领略鲜花之国荷兰她三宝之一郁金香的魅力。

(二)传授方法,激发创意(多媒体展示荷兰郁金香的图片)

师:大家看到这么美丽的郁金香,想不想了解它的历史、名称的由来呢?想不想知道世界上都多少种郁金香呢?

生:想!

1、郁金香的历史 荷兰三宝之一的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学家开始的。16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千方百计从出使土耳其的奥地利大使于中得到了原产亚洲的、美丽的郁金香,并带着郁金香来到了荷兰,使这种花很快地遍及荷兰各地,一度掀起了郁金香热。起初,郁金香的价值成倍地增长,许多人疯狂地种植郁金香,甚至有人用一座带花园的别墅换取一个珍贵的品种。

2、郁金香的名称由来 荷兰的郁金香誉满全球,其实郁金香的故土在土耳其。土耳其人更钟爱郁金香。郁金香的生物学名来自土耳其 13学8 王寒 美术课教案

语,含义是郁金香花像包着头巾的伊斯兰教少女一样美丽。在荷兰,郁金香是美好、庄严、华贵和成功的象征。

3、郁金香的品种 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约150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但开黑色花的郁金香却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其实,纯黑的花是没有的。黑郁金香所开的黑花,并不是真正的黑色,它有如黑玫瑰一样,是红到发紫的暗紫色罢了。这些黑花大都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杂种。诸如荷兰所产的“黛颜寡妇”、“绝代佳丽”、“黑人皇后”等品种所开的花都不是纯黑的。

(三)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师:现在我们对这种美丽的花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大家都非常的喜爱郁金香,那么大家希不希望在你的身边也有一束你自己动手制作的郁金香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用纸折出漂亮的郁金香花。

请大家看认真看折纸图,然后拿出准备好的漂亮的彩色纸,分组尝试制作郁金香的花朵和叶子,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点评指导。)

教师总结:大家完成的非常好,尤其是XX组的同学,他们折的又快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个步骤的制作过程,看和我们是不是相同。多媒体视频演示制作过程并示范关键步骤。13学8 王寒 美术课教案

师:好,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郁金香的折法,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发挥想象力,将小组中每个人的作品进行组合,并添加所需其他元素,完成一组作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鼓励。

(四)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九、评价建议:

1、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2、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篇7: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材料与工具:铁丝、碎布、玻璃珠、彩色纸、红豆、钳子。

会飞的小蜻蜓

制作方法:

1、将1米长的铁丝借助圆棒绕成弹簧状。

2、用碎布把玻璃珠包起来并用铁丝缠住开口,留出约3厘米长的铁丝用钳子绕成小环状(图一)。

3、用红豆(眼睛)、彩色纸(翅膀)、碎布

教学反思: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勾起了老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的乐趣。

大班优秀美术手工活动教案《会飞的小蜻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09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剪纸》》:大班教案《剪纸》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剪纸》教案吧。

篇8:初中美术手工课反思

那么什么是动手教育呢? 动手教育狭义上理解为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在平时教学中把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主动探索世界,学会科学独立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在我国,学校进行的“动手教育”往往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动手,在“压力”和“条件”下进行所谓的创作,往往不能完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甚至使学生反感这种“动手教育”。由此可见,如何顺应学生的心理,在各学科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动手教育”已是教育者刻不容缓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

美术学科为“动手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美术教学不仅包括绘画、艺术欣赏等内容,还包括手工制作。手工制作作为初中美术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这种“手工”课的动手教育,更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好动天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各种能力。那么利用手工制作课对学生进行“动手教育”能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

一、剪裁能力的培养

剪裁能力是做手工最基本的能力, 但有的学生却相当缺乏。在许多手工折纸和剪纸制作中第一个步骤就是把纸裁成一张正方形,有的学生坐在那无从下手,等着老师教他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的纸裁成一张正方形,这让老师相当吃惊,这就是当代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想而知有些学生根本没做过手工,不知道长方形的纸对角折后裁掉多余的纸边就会变成一个正方形。其他学生折好后,在剪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用直尺裁,有的用剪刀慢慢剪,都做不到纸边边线的平整笔直,其实又快又好的方法就是用手直接裁,把折痕加深一些,用一只手压住底下的纸, 另一只手把要裁掉的部分直接顺方向撕下来。当然这需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又如在《立线装饰》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先把彩纸裁成很多等宽的纸条,很多学生用剪刀一根一根地剪下来,除了速度慢外,纸条容易出现毛边、粗细不一致的问题, 导致作品粘贴效果差或者无法粘贴,其实在彩纸上标好刻度后用直尺美工刀能又快又好地裁出纸条,可见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接触,更想不到用什么工具剪裁,因此多进行折纸、剪纸等纸艺类手工学习,有利于学生剪裁能力提高。

二、创造设计能力的培养

学习手工制作不仅要理解手工制作的过程,而且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造与设计,开发潜能,同时自己的手工作品也会与众不同,收获强烈的成就感。如《装点生活》这一课中,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课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环保袋,运用各种纸材制作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教给学生环保袋的最初折叠方法,完成一个纸模,无任何装饰,剩下来的部分就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能力美化装饰环保袋。在学生完成的作品中发现,有的学生从造型上进行修改,有的学生在环保袋的提手上进行变化,有的学生用彩绘的方式,有的则用剪贴的方式,可以看出只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他们的能力就会在手工制作中自然发展,不知不觉中培养创造设计能力。

三、搭建能力与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如果做的是一个立体构成的作品,那么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搭建能力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如《有趣的“墙”》这课,学生先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累积构成的制作练习,了解累积构造的基本规律,感受基本形在累积构造中的作用。教师再教会学生做一个小盒子的基本形,在折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如何把一张纸变成立体盒子的过程理解不了, 这是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理解不了就做不出来,于是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直到基本都理解为止。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学生基本全部做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基本形的搭建,如何能累积出不同造型的墙,有变化的墙。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尝试。在搭建过程中会有失败的例子,但最后学生还是搭建出好几种既漂亮又有创意的墙。这样的手工制作课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立体形态的创造潜能, 重视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拆卸整合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 在市面上有工厂加工好的现成材料,只不过需要我们先进行简单的拆卸再拼装起来。如中学生进行的建筑模型比赛很多都是这类的。如“北京天坛”纸模、“七彩风车”、“水乡客船”木模等,都要求学生先用美工刀把各部分零件进行拆分, 然后根据制作图纸或模型图片进行拼装, 学生在拆卸过程中学会用刀技巧及拆卸方法,不刻碎零件,再把零件进行整合,在大脑中要把各零件的位置进行重组。这种手工制作对学生的拆卸和整合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

篇9:浅谈初中美术手工课的教学

一、收集手工材料,激发创造激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制作材料,手工课的教学便成无米之“炊”了。在手工课上课的前一周,我会提前通知学生下节课所上的内容,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材料。除了布置学生带一些双面胶、卡纸、彩笔等必备工具材料外,还让学生收集各种质地、形状、颜色不同的材料,如易拉罐、彩色糖纸、旧日历、棉花等容易收集的材料,收集材料的同时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想好了他所要创作的作品雏形了。因此材料的收集看似是客观的采集材料,其实更多的是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造情境教学,激发创造思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的、轻松活泼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导入课题。例如,在教学《面具》一课时。课前我搜寻了一些关于脸谱面具的京剧片段,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通过欣赏,学生了解了京剧中各种脸谱的形象特征,课堂的气氛宽松愉悦,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作业中的脸谱形态也丰富了起来。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简洁的形状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里尽量用一些有特点、结构简洁的范作给学生观看,并且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你们看,这些东西是多么可爱,并且是多么容易做。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当场示范,应用剪、拼、撕、贴、刻、捏、拆等制作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师制作的方法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制作欲望。比如,我在教学《打开的喜悦》一课时,我用一张纸一把剪刀,让平面的纸能立刻变成立体的纸。学生们看了老师的制作,欢呼雀跃,立即想到了制作立体的心,立体的星星等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也将课堂知识变成独立的操作能力。

四、改进评价标准,注意过程评价

好动、好奇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但是他们在还未具有一定的制作能力,因此老师需因势利导,否则容易损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作品做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做不好、做不到的胆怯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学生的情绪才得以释放,个性才得以张扬,好奇心才得以满足,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如我在教学《角色游戏》一课时,在作业阶段,班上大多数学生十分投入,精心创作。只有第四组最后一个“调皮鬼”在东张西望。我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你想做个什么造型的面具呢?”“老师,我正在想呢?”一脸的笑容。在我的引导下,他拿出一张深蓝色的卡纸,卷成一个圆锥形。当场,我表扬了他。“不错,很有立体感!”他好像很受鼓舞,接着我说:“那其他的部位,我们还可以让它富有个性、创意吗?”随后,我去指导其他学生,转了一圈回来,发现他的面具已经有了起色。用黑色的卡纸剪了两只大大的眼睛,由于整体颜色较深,面具有了一些分量感,而人物的鼻子、嘴巴、额角的装饰用了比较艳丽的玫红和黄色进行了点缀,这样在色彩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但是,看来看去好像还少点什么。我继续引导:“可不可以给它加两只耳环?”他一敲头,灵感来了。我又转了一圈回来,嘿,效果还真不错!细细的耳绳,用了穿插的手法,使整个面具看起来很生动!我接着鼓励学生“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戴一下?”学生好奇地争相试戴,戴上面具的学生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惊呼。“模仿角色说两句话,好吗?”精彩的语言,入色入味,博得掌声一次次响起!让学生戴着自己做的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感受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尽情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创造力在“面具制作”这一课得到充分锻造和培养,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总之,我认为应重视美术手工课,多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表現力。此外,手工课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

作者简介:

陈群儿(1979- ),生于江苏省如东县,2003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专业,学士学位,现任教于江苏省如东县长沙中学。

(责编 闫祥)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美文下一篇:司法行政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