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学

2024-05-10

工商行政管理学(共6篇)

篇1:工商行政管理学

工商行政管理学-学习指南

一、填空题

1、我国《反不正方竞争法》的监督检查主要是通过(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两类机关实施。

2、合同转让的三种类型是(权利转让)、(义务转让)和(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3、我国合同担保的方式有五种:(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4、广告活动主体包括(接受请求)(调查)和(调解)。

5、工商行政管理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6、设置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原则包括(依法设置)(精简)(统一)和(效能)。

7、(登记注册)是市场经营主体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前提。

8、价格竞争包括(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四种形式。

9、设置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原则包括(依法设置)(精简)(统一)和(效能)。

10、市场经营主体包括(企业法人)和(自然人)。

11、价格竞争包括(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四种形式。

12、合同订立的程序通常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重要阶段。

二、单选题

1、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最基本的方式是(C)A 排除妨碍

B 停止侵害 C 赔偿损失 D 消除影响

2、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经初步审定后的异议期应为(C)A 自公告之日起十日内 B 自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 C 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 D 自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

3、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反垄断法是(C)

A 《鲁宾逊—帕特曼法》 B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C 《谢尔曼法》

D 《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4、在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A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B 明确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

C 确定工商行政管理的人事制度 D 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5、用于企业生产的某一类商品上,以区别于该企业生产的其他类商品的商标是(D)

A 商标别商标 B 联合商标 C 组合商标 D 商标群商标 6、1999年以后,市、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副局长(C)A 由同级政府任免 B 由同级党委任免

C 在征求地方党委意见后,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任免 D 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

7、我国所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是(B)A 法人制度健全 B 产权明晰 C 权责分明 D 管理科学

8、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这种行为属于(A)A 双方法律行为

B 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C 单方法律行为

D 第三方法律行为

9、虽然生产者在制造产品时已尽到一切可能的注意,但仍因产品存在缺陷使消 费者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C)A 消费者须陈丹举证责任 B 消费者应自行承担损失 C 生产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D 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10、厂商根据商品购买者的身份或购买的迫切程度的不同,为同一商品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种行为属于(A)A 价格歧视

B 欺行霸市 C 商业技巧 D 不正当竞争

1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时所具有的自由裁量权是指(C)A 对处罚等行政行为可根据实际情况超过规定的幅度和范围 B 执法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C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原则内自行决定执法的内容和形式 D 根据上级机关的意见决定行政执法的内容或形式

12、厂商根据商品购买者的身份或购买的迫切程度的不同,为同一商品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种行为属于(A)

A 价格歧视 B 欺行霸市 C 商业技巧 D 不正当竞争

13、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转让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正确做法是(B)

A 债权人转让合同权利时,不必经债务人同意

B 当事人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方的,须征得对方当事人同意 C 债务人转让合同义务时,不必通知债务人

D 合同转让须首先得到上级机关或政府行政主管机关同意

14、企业法人与社会团体法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是否(D)A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B 是否有自然人性质

C 能够承担民事义务 D 具有营利性

15、合同担保方式中,债务人或第三者将财产或权利移交给债权人占有的方式为(B)

A 置留 B 质押 C 抵押 D 保证

三、多选题

1、企业法人的主要特征是(ABC)

A 必须符合特定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注册成立 B 以从事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目的 C 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

D 具有自然人的全部属性

E 不具有独立的财产和完善的组织机构

2、在法律上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BDE)A 低价销售鲜活的商品

B 处理有效期将至的积压产品 C 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商品

D 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产品 E 季节性降价

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是(ABCE)A 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B 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和检查 C 受理消费者的投诉

D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代表经营者给予赔偿

E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4、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有(ABCDE)A 国防 B 治安

C 基础教育 D 收费公路

E 体育比赛

5、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划分权限的主要原则是(ABD)

A 分层决策和分类指导原则 B 条块结合原则 C 属地原则

D 效能原则 E 精简原则

6、属于非公司企业法人的登记注册事项的有(ADE)A 企业住所 B 经营范围 C 经营期限 D 分支机构

E 从业人数

7、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划分权限的主要原则是(AC)A 分层决策和分类指导原则 B条块结合原则 C 属地原则 D效能原则 E精简原则

8、在法律上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BDE)A 低价销售鲜活的商品

B 处理有效期将至的积压产品 C 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商品

D 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产品

E 季节性降价

9、合同生效的主要条件有(ABD)A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 意思表示真实 C 价款符合市场水平

D 合同的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E 合同格式符合统一规定

四、名词解释

1、不正当竞争 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采取虚假、欺诈和损人利己等手段,损害国家、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

2、市场竞争行为 是指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获取某种经济利益的行为。

3、要约 是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和要求。

五、简答题

1、简述合同的特征。

(1)合同时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3)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4)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为目的。

2、商标注册申请的步骤是什么?

提交注册商标申请书,并提交商标图样,有效证件及申请费用。

3、简述广告的特征。

(1)必须有明确的广告主;(2)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3)必须有明确的目的;(4)广告主必须承担一定的广告费用。

4、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

(1)主体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只能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行使。(2)不是全部国家权力,而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设立的部分权力。(3)是一种法定权力,需要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加以规定。(4)具有命令性、执行性和强制性。

5、简述合同的种类。

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6、按照不同的分类,简述商标的种类。

(1)根据商标结构,可以划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字母商标、数字商标、三维标志商标和颜色组合商标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等;(2)根据商标用途,可以划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3)根据对商标的管理,可分为注册商标和为注册商标;(4)根据使用人的动机划分,可分为联合商标、防御商标;(5)在一种商品上同时使用的主要商标、商品群商标、商品别商标;

7、简述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包括企业名称使用权;生产经营权;产品、服务定价权;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商品进出口权;投资决策权;资产、资金支配权;人事管理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等。(2)义务包括依法登记、依法纳税、合法经营、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接受政府机关的监督管理等。

8、简述不正当竞争的特征。

(1)表现为虚假、欺诈和损人利己等手段;(2)在行为结果上侵犯了他人权利,尤其是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利益;(3)损害竞争机制,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4)是一种违法行为。

9、简述合同订立的原则。

(1)合同主体必须有法定资格;(2)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必须合法;(3)合同形式必须符合法定形式。

篇2:工商行政管理学

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

意见》的通知

(2008年2月2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二○○八年二月四日已经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附件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职权和全面履行义务,严格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本级或者下级机关及其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检查与评判的监督活动。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作为本机关工作目标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成立由局领导负责,法制、人事、监察等有关机构参加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机关、本系统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法制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人事、监察等相关部门配合。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和奖优罚劣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实行组织考评、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日常考评与考评相结合,原则上采取百分制形式,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当年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情况书面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八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审阅有关报告材料或者听取情况汇报;

(二)组织现场查看或者暗访活动;

(三)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或者实行案卷评查;

(四)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水平测试;

(五)组织执法检查或者专题个案调查;

(六)听取地方人民政府评议意见,召开座谈会或者面向社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设置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进行问卷调查;

(七)评议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式。

第九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是否健全、规范;

(二)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主体是否符合规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调查取证是否充分确凿、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执法内容是否合法适当、立卷归档是否规范;

(三)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情况,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情况;

(四)行政执法效果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地方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评议意见;

(五)行政执法监督方面,主要包括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行政执法行为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信访案件的数量及其后果情况,行政复议决定和行政判决执行情况;

(六)评议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内容,包括履行法定职责方面的情况,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整改情况等。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重点和范围。

第十条

对评议考核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充分听取被评议考核对象的意见。

被评议考核对象应当执行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并将执行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第十一条

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评议考核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议考核对象通报评议考核结果。

评议考核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惩机制,依据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奖惩制度。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表彰。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一般结合考核进行。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

第十三条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评议考核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并作为工作目标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在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机关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第十四条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行政执法人员,由评议考核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并作为公务员考核确定优秀等次的重要依据。

对在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结果是衡量被评议考核对象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对行政执法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等其他监督检查与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相结合,避免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重复评议考核。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第十七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机关、本系统的实际,制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监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法定职责,致使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产生其他危害后果所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第三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范围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条所列行为,造成危害后果 3 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五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中的执法过错行为:

(一)违反规定,擅自增加或者取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

(二)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或者程序;

(三)擅自实施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核准决定;

(六)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予以核准或者超越法定权限作出核准决定;

(七)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

(八)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

(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

(十)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理由;

(十一)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

(十二)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牟取其他利益;

(十三)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十四)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

(十五)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之外,附加有偿咨询、培训、指定中介服务。

第六条

下列行为属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中的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适用依据错误;

(二)违反法定程序;

(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或者范围错误;

(四)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不妥善保管,致使其丢失或者损毁;

(五)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不依法处理。

第七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过错行为: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或者适用依据错误;

(二)违反规定,滥用自由裁量权,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或者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

(四)违反有关法律中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

(五)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

(六)违反有关罚缴分离规定自行收缴罚款;

(七)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

(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

(九)使用、丢失、损毁、违法处理罚没财物;

(十)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移送或者在移送过程中违反有关移送规定;

(十一)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

第八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征收中的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不按照法定范围实施征收;

(二)擅自增减征收项目或者改变征收标准;

(三)依法应当征收而不征收;

(四)不按照规定使用专用票据;

(五)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征收款项;

(六)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等违法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

(七)不公开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

第九条

下列行为属于实施行政监督检查中的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监督检查;

(二)超越法定权限和范围实施行政监督检查;

(三)不按照规定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实施行政监督检查;

(四)对行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不依法制止、纠正或者不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第十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复议中的过错行为: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

(二)不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或者无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三)不履行或者无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四)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故意损毁有关记录或者证据的;

(二)妨碍作证,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做伪证,或者以欺骗、利诱等方式调取证据的;

(三)泄露与行政执法有关的保密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十二条

其他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应当报经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

第三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承担形式

第十三条

对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理:

(一)责令自行纠正或者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前款规定的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对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理: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离岗培训;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取消执法资格。

前款规定的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过错行为违反政纪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和程序,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故意导致违法执法行为发生的;

(二)拒绝纠正违法执法行为的;

(三)干扰、阻碍对违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进行调查的;

(四)对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的;

(五)一年内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第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二)主动纠正错误,有效制止损害后果扩大的。

第十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或者存在冲突,造成行政执法过错,并且工作人员无主观过错的;

(二)因出现新的证据,使原认定事实和案件性质发生变化的。但是,故意隐瞒或者因过失遗漏证据的除外;

(三)未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四)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五)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违法执法行为发生的;

(六)执行上级领导的决定或者命令,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时,在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后,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要求立即执行而造成执法错误的。但是,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造成执法错误的除外。第四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自我办理的承办原则。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直接追究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部门:

(一)被司法机关已生效的裁决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限期履行,确认违法的;

(二)被行政复议机关已生效的复议决定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限期履行,确认违法的;

(三)被本级或者上级行政机关通过执法监督程序依法确认违法或者予以撤销、变更的;

(四)被审计、信访以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确认违法的;

(五)有其他涉嫌违法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对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二条所列执法过错行为,由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作出处理。

除依照本办法对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外,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当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提出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停止执行。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下简称处罚裁量权),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

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是行政机关从法律目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综合裁量并作出决定的过程。

处罚裁量权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中被普遍行使。总体来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能够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在制止和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过罚不相当、同案不同罚等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有效促进处罚裁量权的正确行使,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是构建工商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对处罚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制度上的规范,有利于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能够有效防止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同案不同罚等现象。促进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对行政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重要方面,将对防治腐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有利于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社会形象。

二、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二)过罚相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当。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四)程序正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五)综合裁量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要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三、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明确行政处罚种类之间的轻重关系。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较常使用的几种行政处罚而言,通常情况下,警告是最轻微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是较重的行政处罚形式。

(二)关于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和从重行政处罚的含义。

1.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特定违法行为不给予处罚。

2.减轻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适用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应当受到的一种或者几种处罚之外选择更轻的行政处罚种类进行处罚,或者在应当并处时不进行并处;另一种是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的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3.从轻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 8 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该幅度内较低部分予以处罚。一般地,在实施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时,选择最低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低的30%部分处罚时,可视为从轻行政处罚。

4.从重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予以处罚。从重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该幅度内较高部分予以处罚。一般地,在实施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时,选择最高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高的30%部分处罚时,可视为从重行政处罚。

(三)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1.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1.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2.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3.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4.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六)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1.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的;

2.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违法行为的;

3.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的;

4.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的;

5.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适时建立健全规范处罚裁量权的相关制度。

1.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应当制定或者修订处罚裁量权的适用规则,对于处罚裁量权的基本概念、原则、适用的基本规则等进行阐述,对于处罚裁量权的适用程序、过错责任追究等进行规定。可以自行制定处罚裁量标准,也可以要求下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定处罚裁量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含有处罚裁量权的处罚条款。

2.在制定处罚裁量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等因素设定相应标准。同时,根据处罚裁量权制度本身的特点,在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环境、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9平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处罚裁量标准进行调整。

3.应当与办公自动化工作相结合,建立信息化案件处理辅助系统。形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电子数据库,并在细化、量化含有处罚裁量权的处罚条款的基础上形成处罚裁量权应用系统,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提供快捷、便利、有力的支持。

四、加强对行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建立健全对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机制,从多环节、多方面、多角度对处罚裁量权进行监督。

(一)在听证报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应当将处罚裁量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理由。在处罚案件核审过程中,核审机构对处罚裁量部分应当加强审查力度。

(二)在涉及行政处罚行为的行政复议、信访及其他执法监督程序中,复议机构、信访机构等执法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处罚裁量行为的审查力度,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起到监督作用。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积极建立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决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进行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考评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行政处罚中的处罚裁量行为,增加处罚裁量权行使情况的考评比重。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情况严重的,要坚决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五)对于重责轻罚、轻责重罚、不按程序行使处罚裁量权等滥用处罚裁量权的行为,要按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

(一)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法律知识培训。应当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特别是行政处罚以及处罚裁量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实践能力。应当收集、整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行政处罚案例,以案说法,既能够进一步加深行政执法人员对处罚裁量权的理解,又能够为行政执法人员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提供参考。

六、切实加强对处罚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从反腐倡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本指导意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一)认真贯彻,积极落实。应当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推进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工作机构,制定落实本指导意见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规范处罚裁量权,将本指导意见落到实处。

(二)注意总结,经常交流。在工作中应当及时总结处罚裁量权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应当同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处罚裁量权正确行使。

篇3:工商行政指导制度探析

关键词:工商行政指导,制度,管理

我国的行政指导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转变行政管理模式的必然产物。近几年, 行政指导制度已经逐渐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领域内推行, 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水平, 建立和维护公平、和谐、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方式, 其引入工商监管与执法领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 工商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功能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一系列问题还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促进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1 工商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1.1 工商行政指导的概念

工商行政指导是由多种行政行为组成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的总称。它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 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在行政管理相对人自愿的前提下, 运用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建议、行政调解、行政奖励、行政信息发布、行政合同等多种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柔性行政行为,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这种行为是非强制性的, 具有示范引导性、柔软灵活性、方法多样性、选择接受性、沟通协调性等特点。与行政执法的强制性相辅相成, 在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工商行政指导的特征

第一, 工商行政指导的主体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积极的行政行为。第二, 工商行政指导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 立足于工商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第三, 工商行政指导是一种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柔性行政行为, 接受与否凭行政相对人自主抉择。第四, 工商行政指导是由一系列具体指导行为组成的一种新型行政行为方式的总称。

2 工商行政指导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工商行政指导实践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工商行政指导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有:

第一, 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行政指导。行政指导的功能和意义已被具体实践印证, 但很多人至今仍抱持否定、排斥或忽视的态度, 在行政实务中不愿或不敢采用行政指导措施, 这严重制约着行政指导制度的发展。

第二, 行政指导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偏低。法律对行政指导程序和实体的明确规定还很匮乏。

第三, 对行政指导的监督约束和纠错救济机制亟待完善。可见, 由于行政指导本身的灵活性, 并不需要法律的明确授权, 在是否采用行政指导措施上有很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这就可能出现不受法律约束的行政活动。

将行政指导纳入法治化轨道, 建立起有效的监督、责任与救济机制, 已经成为行政指导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紧要课题。我国立法界对此课题非常重视。即将出台的《行政程序法》将行政指导列为第六章, 对行政指导的定义、适用范围、指导方式、启动程序、调查程序、公开程序、救济途径等作了具体规定。应该看到, 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的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范围不是封闭、不可改变的, 而是开放式的。因此, 条件成熟时, 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行政诉讼的立法逐步对行政指导行为加以规范。

3 工商行政指导的完善方向

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中推行行政指导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正确理解行政指导的内涵和特点, 准确领会推行行政指导的战略意义, 在具体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要正确处理好行政指导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在推行行政指导的过程中, 不能片面夸大行政指导的作用, 忽视、减弱甚至放弃必要的行政处罚等强制性行政执法手段, 否则就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行政不作为, 使违法违规问题得不到及时制止, 依法行政得不到有效实施。作为行政执法机关, 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仍然是依法行政, 依照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刚性管理, 这一点不容置疑。只有把行政指导与刚性的行政执法手段结合起来, 统一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之中, 做到刚柔相济、相辅相成, 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行政目的。

第二, 要避免行政指导的泛化。工商行政指导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 不能以行政指导取代法定职责, 否则, 就是越权, 就是错位, 就是滥用行政指导。要注意在推行行政指导中坚持依法行政, 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运用行政指导。要把行政指导纳入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之中, 保证工商行政指导的合法性。

第三, 要注重实效, 不能流于形式。工商行政指导既要有形式上的示范, 又要有实质的内容。不能把过去已经做的, 或者已经做得很好的工作, 戴上行政指导的帽子再端上来。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行政指导方式,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确保行政指导工作取得实效。

工商行政指导制度不仅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 也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科学地运用行政指导制度, 对规范提高工商系统的服务职能, 提升工商部门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必将起到促进作用。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推行行政指导已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监管与发展相统一、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监管与维权相统一、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应当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树义.论行政指导[J].工商行政管理, 2003, (20) :67-68.

[2]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 1998:288.

[3]王纪平.工商行政管理走进网络经济[M].北京:工商出版社, 2000:38-39.

篇4:工商行政指导实践问题刍议

一、回顾:当前工商行政指导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一)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1、行政指导异化问题

这是行政指导实施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我国传统“官本位”管制惯性影响,原本应当属于自愿、自由选择的行政指导项目,因为公权力机构的倡导与大力推行,相对人出于对不服从后果的惧怕心理违心地接受指导,行政指导便具有了本不该有的事实上的强制力。异化为行政命令、行政强制。更有甚者,在相对人不接受、不配合行政指导项目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既定的指导计划与项目,有的工商人员不仅强制侵害相对人的选择权,甚至对外散布部分相对人不服从行政指导的情况,致使社会公众对相对人的经营状况与守法诚信状况产生误会,实质性地损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行政指导泛化问题

这是行政指导实施领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行政指导虽然不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仍然是行政权力对市场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干预,尽管这种干预相对而言较为轻微。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行政主体未必能够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出完全准确、可行的指导决策,行政指导失误可能性完全存在。失误的行政指导不仅不利于实现指导者的初衷,反而可能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行政指导并不是可以不加区别适用于所有的监管领域和事项的,而是要遵循“适度可行”的原则。实践中,有的工商部门在看到行政指导优势时认为行政指导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盲目乐观地拓展指导领域与项目,超越职权范围与认知能力介入力所不能及的一些技术领域,干预企业经营,损害企业合法权益:有的工商部门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强制等其他行政行为方式界限认识不清,以指导取代依法本应进行的处罚、强制等强制性行为,削弱了行政执法力度。甚至借行政指导之名办人情案,纵容违法行为。

3、相对人利益均衡问题

这是行政指导实施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工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的重任。工商部门针对特定相对人实施行政指导项目,应当审慎保护同领域、同行业未接受行政指导的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部分利益群体受益、他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状况。实践中。有的工商部门在开展行政指导工作中忽视对社会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支持某些企业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侵害了同类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

(二)原因分析

1、行政指导法律规范不健全,监督制约和纠错救济机制不完善,行政指导实践缺乏有效法律规制

现行各层次的法律规范中都能找寻出对行政指导的零星规定,但总体而言内容极少,在法律规范体系中所占比例极低,并且往往过于概括和抽象,可操作性差。尤其是行政指导程序方面缺乏应有的规范。从而。一方面,因缺乏程序法的有效约束,行政指导行为流于主观随意,加之纠错机制和救济机制不健全,一迨失误,往往直接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行政指导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暗箱操作”,违法或不当运用行政指导,致使某些利益群体受益而有损于整体公平竞争秩序,出现显失公正等社会问题。

2、行政人员对行政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在福建省工商局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工商部门对于行政指导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行政指导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行政指导的可行领域、项目等事项缺乏必要的研究,高估行政指导的作用,急于将行政指导不加区别推广至所有的工商监管领域和事项,甚至用行政指导来取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传统行政执法手段,导致实践中行政指导的泛化:而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一些工商人员习惯于以强制方式开展工作,也导致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容易异化为行政命令、行政强制。

3、相对人有限参与,影响指导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对人的充分参与是行政指导内在合理性能够得以体现的一个必要条件。行政指导作为一种制度设计为什么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个体理性是有限的,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是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的,行政机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相对人提供建议,相对人利用自己在熟悉领域的认知能力作出判断,可能质疑、否定行政机构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而正是在多元信息的充分交流、整合中,最大程度地促进了指导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现行的行政指导运作机制中,相对人对于指导项目的前期参与严重不足,不能在项目调研、考察阶段充分介入、发表意见、参与论证,项目制订后在是否接受指导问题上又往往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不能完全自由地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判断权,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执行力度。

二、建议:完善工商行政指导法律规范机制

行政指导是一初衷良好的制度设计,实践中却存在上述诸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又尽可能地避免其弊端?显而易见,将行政指导充分纳入法治化轨道,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程序控制才能减少行政恣意,实现行政指导初衷。我国《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第八章对行政指导问题作出专章规定,具体明确了行政指导的定义、法律依据、原则、适用范围、方式、程序、救济等问题。在相关立法通过之前,作为行政指导的大力推行者,工商部门在开展行政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完善如下程序,推进行政指导规范化运作:

1、加强对行政指导的控制和监督。防范行政指导在实践中的泛化与异化

工商部门推行行政指导过程中要切实遵循“适度可行”的原则,确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有所筛选、有

所侧重,找准切入点,切勿超越职权范围越权行事。或超越认知能力介入力所不能及的领域与事项。要科学认识适用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不同行政执法手段的情形、领域、事项和阶段,避免将行政指导不加区别推广至所有的工商监管领域和事项,在开展行政指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平等、公正的原则,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工商部门应建立健全行政指导监督制度,对于监督的内容、方式、纠错办法、过错责任等做出细致规定,防止指导行为偏离正确轨道。同时,要充分发挥公众舆论、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进行全面控制和监管。

2、加大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力度,提高行政指导的透明化程度

行政主体应当主动采取措施改变社会公众参与空间有限的现状,不仅重大指导项目上要积极推行审议制度,一般项目在制订过程中也要充分吸纳相对人的合理化建议,避免出现自己主观臆断制订项目、制订之后一意孤行强迫相对人接受指导项目的情况。通过公开相关法律文件、信息,公开说明行政指导的目的、内容、理由、依据、实施者等事项,切实增强工商行政指导行为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取得公众的支持与认同。

3、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指导责任机制,完善行政指导救济途径

健全的责任机制是行政法治的生命。理论上。当行政机关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采取错误的行政指导、改变已经实施的行政指导等,致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也就是说在行政机关的行为与相对人的受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相对人所受损失应当得到赔偿。具体而言可以明确规定下述三种应予赔偿的情形: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后,由于行政机关改变或否认该行政指导行为,致使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采取或变相采取强制措施,迫使相对人接受、服从行政指导,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作出错误的行政指导,致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至于行政指导补偿规定,迄今法无明文,实践中做法不一。如《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暂行办法》(讨论稿)第88条规定:工商机关违法实施行政指导,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实际上排除了补偿规定的适用。泉州市《行政指导程序规定》第37条则规定:行政相对人因听从、配合行政指导致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申请实施指导的工商机关给予一定补偿。工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受认识局限,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按照公平负担和特别牺牲、特别补救的原则,给予公平补偿。明文肯定了补偿规定的适用。迄今各地行政指导实践中,尚未发生补偿案例。

我们认为,理论上说,是否服从指导是相对人的自愿选择,因此权益受损不能一概归责于行政指导。但在现行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过大、行政指导程序不够透明公开的现状下,应当试行补偿规定,敦促行政主体审慎开展适度可行的行政指导,保护行政相对人正当合理的利益。从而,既防止行政主体泛化行政指导、滥用行政指导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也规约行政主体的行为,防止其在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后反复无常,否认做过行政指导,或者拖延、拒绝履行承诺职责。

三、展望:工商行政指导与法治工商建设

基于法治工商改革走向,行政指导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柔性监管方式,作为在政府与市场间寻求平衡的一种制度尝试,既充分体现合法行政色彩,又尽情展示合理行政内涵,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和谐监管的精神实质,创新了行政执法方式。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为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提供了契机,与法治工商的实质内核相契合。同时,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温和、灵活的行政行为方式可以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其他行政行为有效契合,共同作用于法治工商建构与法治社会运作。

篇5:工商行政管理学

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 | 论文范文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论文格式 | 论文写作

整理了工商管理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栏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要求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在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同时要具备综合发展的能力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本着务实的人才教育发展方针,改革教育方式,创

新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更高能力素质的社会主义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有专业能力知识和实践基础的同时还应具备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综合竞争性人才。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不准确定位的工商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国内不少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认定方面普遍认为属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并使工商管理人才被笼统认为是企业的高级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开展。

高校工商企业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受到企业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级别的界定影响,使高校在该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著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没有灵活的变动性,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人

才不相适应,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课程体系上实践与理论相脱节。高校在该专业课程设计上是实践与理论相脱节,而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没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

高校课程设计中对理论性知识培养过强,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高校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性方面得到足够培养,但是在实践方面却培养较少,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 “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没有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容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导致该类人才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偏

低。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分为学术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型。故而,高校在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有的放矢,实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从人才培养的思路出发,当今人才培养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就极具社会发展特征,属社会发展性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从社会发展角度来量身定做。根

据当前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需要,实现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目标人才培养,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

实现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性发展。交叉学科的计划性教育培养主要是实现本专业的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高等精英人才的综合性培养,提高人才在企业中的实用度。

(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教育发展方面,高校应因材施教,不断培养企业工商企业管理精英式高级创新人才。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课程设计方面,从创新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

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地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三、结语

篇6:工商行政管理学试题C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政治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

2.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承诺”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是()。A.承诺必须向受要约人作出 B.承诺只能由受要约人本人作出

C.承诺必须是在要约的有效期间内作出 D.承诺的内容可以与要约的内容不一致

3.在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B.明确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

C.确定工商行政管理的人事制度

D.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

4.某企业擅自使用与他人的知名商品近似的装潢,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厂产品是他人的知名商品,但该企业在商品上使用的是自己的注册商标、且产品质量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

B.该企业的行为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好

C.若他人的知名商品的装潢没有申请相关专利,则该企业的行为不是不正当竞争

D.该企业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5.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机关有关登记管辖的基本原则是()。A.地域登记管辖

B.级别登记管辖 C.指定登记管辖

D.授权登记管辖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里打“√”,错误的请在括号里打“×”。

1.工商行政管理的是从商品经济诞生之初就相伴发展的。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责范围包括监督管理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等事项。

()

3.行政行为的效力由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构成。

()

4.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是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应履行义务,未到限定期的义务不在此范围之内。

()

5.如果商店工作人员怀疑顾客偷带商品,可以要求搜查顾客人身和随身物品。

()

6.承诺与要约的内容不一致的,视为新要约。

()

7.私营企业可以使用两个名称。

()

8.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均可成为商标的构成要素。()

9.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可表明出处,也可不表明出处。

()

10.经营者集中的行为适用《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商业秘密

2.行政复议

3.违约责任

4.广告合同

5.合同诈骗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特征。

2.简述行政处罚的种类。

3.简述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4.简述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5.简述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

2.试述我国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利。

工商行政管理学试题C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答案】1.D

2.C

3.A

4.D

5.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案】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答案】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3.【答案】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4.【答案】广告合同,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确立、变更、终止广告承办或者代理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5.【答案】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案】

(1)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2)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具有经济性;(3)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具有强制性;(4)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具有直接性。

2.【答案】(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答案】

(1)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经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的合同。(2)可撤销合同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②显失公平的合同;

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4.【答案】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有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5.【答案】

垄断是指应受法律(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经济垄断和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的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该题无固定答案,只要论述是围绕答案给出的答题要点展开即可。

1.【答案】 答题要点:

(1)监督职能;(2)控制职能;(3)组织职能;(4)协调职能;(5)服务职能。

2.【答案】 答题要点: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享有9项权利:

上一篇:新公司营销策划方案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