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2024-05-14

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精选8篇)

篇1: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近些年来,各部属高校基本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基建投资还存在管理弱化和浪费损失的现象。为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各高校应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

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在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部分高校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单凭拍脑袋编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待工程竣工完毕后,该项目已不是立项时的项目。还有的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出现严重的“三超”现象: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不入学校的资产账,一旦与国家建设规划相冲突,该项目就会被有关方面强行拆除而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些商校向教育部申报基建计划时,其申报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

3、工程结算出现商估冒算。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商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4、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果是超额完成投资,就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如果没有完成投资额,就将其差额部分以虚假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下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二、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针对高校基本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基建投资管理。

1、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经学校领导讨论通过后,由纪委、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基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成立以主管校长为首的财经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常委会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负责人,特别要有财务处、审计处、国资办、基建处、规划办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学校的预算并制订基建计划。在编制学校预算时,一方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但商校实施的“积极发展”方针必须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

3、实行经济责任控制。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经济责任制的层次可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层次,这些层次的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校长是该群体的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4、加强基建招标管理控制。部属商校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评标过程缺乏公正、合理、透明的程序,往往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招标工作很容易成为少数人自身利益分割的场所,由此出现了在同等条件下不选质优选质劣、不选价优选价高的现象。学校应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建立招标专家库,以监督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由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学校基建项目的具体招标工作、审定招标方案、考察和确

定投标或邀标单位、审查评标结果:招标专家库由有基本建设相关专业资质并在省招标中心注册登记的校内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向基建招标领导小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代表校方作为基建项目招标评委。

5、严格实行合同会审控制。商校基建项目应严格按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文字表达要清楚,特别是合同价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以便在合同履行中控制价格。学校还应成立由法律顾问、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主要负责参与相关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负责基建过程中的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联系与协调。

6、实行造价审计控制。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是由基建处工程管理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是为降低工程成本把好的第一关。终审是学校审计处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中介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三、完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要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抓内部控制制度。

1、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直属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基建财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专职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并保持相对稳定。各部属商校应单独设立基建财务部门并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和岗位,对资金的请款、拨付、会计凭证的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以及票据管理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基本建设资金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管理办法》,对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作了明确规定: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级校领导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标准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避免或减少不合理支出。

3、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体系。为确保学校内部会计制度切实执行,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提商会计信息质量。[

篇2: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管理的内部控制

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2007-02-02 21:55:3

4近些年来,各部属高校基本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基建投资还存在管理弱化和浪费损失的现象。为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各高校应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

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⒈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在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部分高校没有进行

充分的调查研究,单凭拍脑袋编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待工程竣工完毕后,该项目已不是立项时的项目。还有的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出现严重的“三超”现象: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不入学校的资产账,一旦与国家建设规划相冲突,该项目就会被有关方面强行拆除而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⒉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些商校向教育部申报基建计划时,其申报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

⒊工程结算出现商估冒算。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商

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⒋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果是超额完成投资,就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如果没有完成投资额,就将其差额部分以虚假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下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二、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针对高校基本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基建投资管理。

⒈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经学校领导讨论通过后,由纪委、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基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⒉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成立以主管校长为首的财经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常委会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负责人,特别要有财务处、审计处、国资办、基建处、规划办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学校的预算并制订基建计划。在编制学校预算时,一方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但商校实施的“积极发展”方针必须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

⒊实行经济责任控制。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的财

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经济责任制的层次可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层次,这些层次的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校长是该群体的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⒋加强基建招标管理控制。部属商校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评标过程缺乏公正、合理、透明的程序,往往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招标工作很容易成为少数人自身利益分割的场所,由此出现了在同等条件下不选质优选质劣、不选价优选价高的现象。学校应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建立招标专家库,以监督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以分

管校领导为组长,由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学校基建项目的具体招标工作、审定招标方案、考察和确定投标或邀标单位、审查评标结果:招标专家库由有基本建设相关专业资质并在省招标中心注册登记的校内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向基建招标领导小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代表校方作为基建项目招标评委。

⒌严格实行合同会审控制。商校基建项目应严格按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文字表达要清楚,特别是合同价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以便在合同履行中控制价格。学校还应成立由法律顾问、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主要负责参与相关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负责基建过程中的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聯系与协调。

⒍实行造价审计控制。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是由基建处工程管理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是为降低工程成本把好的第一关。终审是学校审计处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中介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三、完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要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抓内部控制制度。

⒈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知:各直属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基建财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专职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并保持相对稳定。各部属商校应单独设立基建财务部门并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和岗位,对资金的请款、拨付、会计凭证的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以及票据管理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⒉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基本建设资金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管理办法》,对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作了明确规定: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级校领导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标准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避免或减少不合理支出。

篇3: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从组织和渠道完善的角度提高沟通效果

目前,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通常情况下, 学校的信息传递到教职工需要经过诸多环节, 从高层管理者到职能部门到学院负责人再到学院相关科室 (系所) 最后到普通教职工。组织的规模庞大、沟通层级多, 导致信息递减。为解决高校内部管理沟通的障碍, 达到有效管理沟通的目的, 应尽量减少信息沟通环节, 尽可能使信息完整传递, 提高管理沟通效果。

1. 完善组织框架, 减少沟通层级。

相关研究证明, 沟通的层级越多, 信息过滤就表现得越明显, 沟通的效果也越差。因此, 在高校管理沟通中应适当减少组织结构的层次, 删减不必要的管理层, 加快信息沟通的速度, 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2. 重塑校园文化, 构建人性化沟通。

从文化的传承、积淀、共享等方面来看, 文化与沟通密不可分。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支柱, 是组织高级领导阶层创造的, 直接影响着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良好的管理沟通有利于教职工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目标、价值观等, 并在沟通中传承和发扬校园文化, 使教职工接受并达成共识,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增强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沟通的有效性会逐步提高, 而且能使他们在融洽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

3. 建立有效的管理沟通机制。

高校建立有效的管理沟通机制, 主要从沟通理念、沟通政策、沟通内容、沟通渠道、沟通反馈之间的关系来确保沟通机制的有效运行。管理沟通理念来自高校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 (校园文化) , 在沟通理念的指导下, 实施学校的各项沟通活动, 在沟通政策的指导下, 鼓励和倡导教职工相互沟通, 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 不断寻求反馈, 了解对方对信息的理解和需求, 保障高校内部管理沟通有效、有序地运行。

4. 拓宽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是高校沟通机制运作的关键, 拓宽沟通渠道有利于有效沟通。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内部管理沟通存在一定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沟通渠道引起的沟通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下行沟通多, 上行沟通少;纵向沟通多, 横向沟通少;正式沟通多, 非正式沟通少;单项沟通多, 双向沟通少。然而, 这些沟通方式并没有针对性地利用其他沟通手段加以改善, 导致内部沟通失去载体而引起沟通状况不良, 并严重制约了高校内部管理沟通的有效性, 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 高校应拓宽沟通渠道, 考虑如何整合各种不同的渠道, 在管理沟通中应多采用双向沟通, 鼓励进行非正式沟通, 合理交叉利用纵横向沟通。

二、从管理者的角度提高沟通效果

高校内部的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提高学校沟通绩效应从管理者入手, 建立沟通意识、明确沟通目标、合理定位、提高沟通技能、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等都是提高管理者管理沟通水平重要手段。

1. 建立管理沟通意识。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 管理者的沟通意识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效果, 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 让管理者真正地意识到管理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让管理者认识到管理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时时刻刻树立管理沟通观念;让管理者主动与下属进行沟通, 建立等距离的沟通意识, 关心他们的需求, 充分利用他们的期望与其有效沟通, 拉近上级与下级之间的距离并减少因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明确管理沟通目标。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的不同之处在于, 管理沟通的目标是要达到一个特定的结果。任何一个管理者在沟通行为发生之前, 都必须明确沟通的目标, 高校是一个具有学科、专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双重权力矩阵式结构的特殊组织, 管理的目标是双重的, 沟通的目标也是双重的, 对于管理者而言, 为了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需要制定用以指导具体行动的具体目标, 明确规定管理者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按照具体行动目标去实现沟通目标。

3. 合理定位。

“想要说服他人, 必先说服自己”。要做到有效沟通, 管理者应正确且清楚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 即对自身的地位、能力、个性特点、价值观等定位, 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如果下属在与领导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也报狭隘的自我价值的定位, 把沟通过程看成是“推销”自己的手段, 忽视上级的心理需要, 这样可能不但达不到“推销自我”的目的, 反倒引起对方的反感情绪, 降低自身的可信度, 造成不良沟通和无效沟通。因此, 管理沟通者要合理定位, 沟通才能达到顺畅、良好的效果。

4. 提高沟通技能。

成功的管理沟通有赖于管理者真正有效的沟通能力, 每一个卓越成效的沟通都是由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来保证的。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倾听能力、解读能力和策划能力等能力, 其诸多能力在管理沟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5.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在管理沟通中沟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沟通环境的不同产生的沟通效果则不同。办公室、课堂、会议室等属于正式场合, 适合于严肃、重大、关键问题的正式沟通;咖啡厅、酒店、公园等属于非正式场合适合于轻松话题的沟通。若环境发生变化, 沟通效果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在办公室沟通, 不仅存在干扰, 也会产生心理压力, 制约沟通、影响效果。假设换一个轻松的环境, 以适当的方式沟通, 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沟通效果, 同时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6. 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

合理的沟通方式是管理者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确保学校高层管理者全面了解下情, 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应多采用上行沟通;为增强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 避免信息理解上的失真或扭曲, 应减弱横向沟通适当向纵向沟通扩展;如果学校的组织机构过于庞大, 需要实行分权授权管理, 链式沟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为防止学校人际关系紧张, 避免领导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被职位关系取代的现象发生, 学校应多开展有益活动来增加非正式沟通的有效性, 利于人际间情感交流和工作顺利开展。

三、从教师的角度提高沟通效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从单纯追求物质待遇和享受过渡到追求精神满足与自我实现, 而这种自我实现与精神满足体现于能否直接参与或多大程度上参与组织管理。管理与沟通是密不可分的,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信任和理解, 反过来, 沟通又促进彼此的尊重、信任和理解。高校教师扮演着“文化人”的角色, 他们的需求已提升到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管理沟通中, 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重视情感激励。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沟通目的转变为情感的交流与融合, 达成共识, 让教师感受到彼此的信任, 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 了解学校正在发生的事情, 增强教师的沟通意识, 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沟通, 主要从基本策略与具体措施入手, 解决目前高校内部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策略上, 尽量减少管理沟通层次, 优化高校管理沟通结构, 重塑校园文化, 构建人性化沟通;设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 将管理沟通融入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发展战略之中, 强化管理沟通意识。在措施上, 建立和拓宽高校管理沟通渠道, 以消除高校在管理沟通中的障碍;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沟通技能, 明确沟通目标和角色定位;提升教师的自身价值, 建构良好的沟通环境;规范和完善高校管理沟通的规章制度, 健全高校管理沟通机制, 提高高校教育和管理水平及强化管理沟通反馈机制。

摘要: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机构, 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必然离不开管理沟通。科学有效的管理沟通, 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管理需通过有效沟通来实现。本文针对高校管理沟通的问题, 提出高校内部管理沟通的对策与建议, 为管理者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管理沟通,高校管理,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蔡凌燕, 冯冈平.基于高校管理沟通的研究[J].企业导报, 2010, (03) :220-221.

[2]段联保.从管理能力看管理水平的提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报) , 2011, (2) :306-313.

篇4: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合同管理;地位;问题;合同形式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0-0145-01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校基本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的发展,为此,必须重新定位及改善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也成为了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达到造价控制的目标必须遵循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就为高校基本建设造价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高校基本建设中合同管理的地位

1.1 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及对相关单位经济利益进行充分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工程合同管理与控制中,应有效与高校基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确保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规范施工流程,为高校基建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合同形式是指与当事人表达意识相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与其他形式是合同的主要形式类型。书面形式的内容包括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等。口头形式的内容主要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出现。公正、审批及登记等都属于其他形式。

1.2 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

高校基本建设中工程项目价格、工期及质量等都需要通过合同进行确定,对合同双方的权责利三方关系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必须重视工程建设和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整体造价。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高校基本建设的过程,为达到施工建设的预期目标,必需将合同管理落实到高校基本建设的整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确保合同管理与其他管理内容紧密联系,一起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可靠的保障。

合同分析、资料、时间、实施控制及索赔管理等都是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将各项内容充分结合,才能实现高校基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高校基建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合理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基建施工单位迅速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由工程建设的复杂性所决定。因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滞后的现象,如合同法律意识较低、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及缺乏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等都是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

2.1 合同法律意识较低

合同成立的重要条件就是合同当事人主体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合同主体不明确,为此必须对其项目法人与法人委托等有关规定加以完善。

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国家工商局与建设部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双方责任、权利及义务进行了明确地规定。但大多数高校基建过程中,不选用标准合同文本签订合同,签约时选用的文本一般为自制,具有不规范性当文本条件较为笼统、含糊,将导致合同条款存在诸多漏洞,这种合同无法对施工建设各个阶段起到制约作用。

2.2 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

合同风险规避与风险转移意识较低,对合同保险、担保及索赔不重视,或缺少相关条款等都会加大高校基建施工中的风险系数。因学期学年制的特性,各大高校极为重视建设工期,对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则极为忽视,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导致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产生。归档管理、分级管理及授权管理机制在合同管理中的不健全,加大了合同管理的难度。

2.3 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缺乏

工程建设涉及较多内容,其专业面极为广泛。在合同管理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相关的造价管理知识等。但现阶段,高校基建施工中存在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在设计变更、合同变更等方面无法做到得心应手。

3 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与控制是其核心内容,为确保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可以对高校基本建设中的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更是确保基建项目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

3.1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

在高校基础建设工程合同签订时,合同双方应认真审查合同的合法性与严密性,确保合同文本签订时具有全面性、准确性等特点。在法律意识强化的过程中,应对合同纠纷产生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控制合同纠纷率,确保全面履行合同相关条款。

为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性,相关部门必须合同管理加以重视。在正常履行合同过程中,严禁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招标工作,避免施工许可证在没有备案与审查施工合同的情况下发放,必需做到有法可依。

3.2 完善合同管理体制

高校基本建设工程中,通过合同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对合同管理体制进行有效完善,也是合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工程建设中施工双方应对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合同归档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签订、审查及履行合同中,必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相关建设程序,达到合同管理行为规范的目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工程担保的推行及工程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及对相关单位经济利益进行充分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制度推行中,应有效与我国高校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确保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进行担保制度的运用。

3.3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在强化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队伍建设中,应加大培养合同管理人才。目前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合同管理人员由优秀人才担任;其次,组织加强学习;最后,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特殊情况下,应遵循持证上岗制度,进行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择。

4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工程建设事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在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全过程中必须重视合同管理,并在此基础中加大造价控制及管理力度,根据高校基本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必需加强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完善合同管理体制,并有效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健坤.关于高校基本建设合同管理问题的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 杨仁浩.高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的流程优化与提高对策[J].科技风,2011,(20).

[3] 黄钰彬.加强高校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和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7).

[4] 安晓东.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中分包单位和工人权益保护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4.

[5] 颜兴中,曹升元.我国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预算内资金分配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篇5: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卫生部部属(管)单位(以下统称建设单位)基本建设管理,提高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和项目决策水平,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有效地使用好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以及财务审计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有关工程建设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卫生改革方向、事业发展需要、区域卫生规划、城市规划要求以及其它有关专项规划的原则和标准,编制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报卫生部审批。

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内容和规模不得随意改动。确有特殊情况需作必要修订时,须报卫生部审批。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卫生部部属(管)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包括使用各级预算内专项投资及单位自行筹措各种资金安排的新建、迁建和改扩建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第二章 工 程 建 设 程 序

第五条 工程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各项工作依次进行的次序,是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

第六条 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立项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求,采取专家评审、民主评议、结果公示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有关各方意见。

第七条 建设项目一般应先编报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方可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额较小且工艺简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代项目建议书。重大或特殊项目应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先编制设计方案报卫生部审批后,方可正式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条 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建设规模,原则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后续工作中不能突破。对于不按批复要求编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方案,卫生部将不予受理。

第九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卫生部审批,重大项目由卫生部审查后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审批。

第十条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其它立项文件批准后,建设单位按当地有关规定办理工程项目报建手续。

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经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并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按照当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申领程序,在工程项目的建(构)筑物正式施工前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

第十三条 经批准开工的项目,建设单位应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委托监理并配合施工及质检部门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等进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工程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申请竣工决(结)算审计。凡由卫生部批准的建设项目决(结)算审计工作均纳入卫生部统一管理。卫生部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审计方式:

(一)委托建设单位,按照《卫生部关于部属(管)单位委托社会审计业务工作管理的通知》要求,负责工程项目的决(结)算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结果报卫生部;

(二)委托指定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实施决(结)算审计工作;

(三)报送财政部审计。

决算审计后建设单位方可正式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作为办理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资产手续的依据。第十五条 工程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在正式使用前按照当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程序、要求,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三章 工 程 管 理

第十七条 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配备熟悉基本建设政策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人员组织和管理建设项目。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基本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熟悉基本建设政策法规、程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选择监理、设计、施工单位。

第二十条 工程建设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二十一条 在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依照批准的投资估算要求设计单位实行限额设计,避免因设计超标造成造价失控。重大项目须进行设计比选。重大设计方案调整需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规模、标准、概算和工期组织实施。因特殊情况确需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以及调整项目概算的,必须按原批准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应当由项目法人或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承担工程质量责任,不因有关当事人工作单位或职务变动、退休或退职等原因而免除。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法人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各环节质量控制内容和目标。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实行工程合同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应当与负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事项的单位订立书面合同及廉政责任及安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履约保证的要求,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款项,合同由法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签订。重要的合同应当办理公证手续。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和出库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大宗材料和甲方供应材料的采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采购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技术变更、经济洽商等资料,编制或审查施工单位的补充预算,计算施工工作量,严格按照实际进度付款,杜绝仅凭施工单位出示的施工进度表盲目付款。

第二十八条 凡是施工方原因造成的预算超支部分,不予付款;由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应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并由建设单位自行筹措资金解决;属于政策性原因造成的,按有关规定经审核调整后方可支付。

第四章 基 建 财 务 管 理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要依据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及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做好财务管理。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应设定专帐并指定专人负责。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筹集、使用、核算、管理基本建设资金,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年度预算,按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审查基本建设项目预决算,做好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工作。

第三十二条 基建财务人员要经常进行财务、基建业务知识培训,熟悉基本建设

程序、工程预决算、工程定额、合同管理、招投标、标准化管理程序和关键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章 基 建 档 案 管 理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建立基本建设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基本建设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基本建设档案资料进行收集、保管、整理和移交工作。

第三十四条 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施工图、竣工图、年度投资计划、施工计划、招标文件、各种施工、订货合同等,都应作为永久性档案归档,基本建设财务与会计有关部门凭证、帐簿、报表,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卷归档。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

第六章 后 评 估

第三十六条 投资额超过1亿元或重大特殊的工程项目,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并经一年试运行后,进行项目后评估。

后评估主要包含项目预期目标实现、建设方案和工程设计、建设周期、合同执行和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评价内容。

第三十七条

后评估工作由卫生部组织实施。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对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等原因造成建设项目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或责任事故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对工程质量优异且投资控制在概算之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项目管理人员一定奖励。

第四十条 应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符合代建制要求的项目应积极实行代建制。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卫生部部属(管)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篇6: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数量比以前也有了数量上的增长,面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发展规模也出现的增大的趋势,对于此种现象就要求高校的财务部门加大对于学校的发展规划的资金使用监督,把高校的资金使用在促进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上,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充分的利用我国的高校财务让其能够为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而本文就是从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入手来说明我国高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们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认识,并且,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现状 建议

国家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的发展也要靠国家的支持,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在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制度也改变了,改变了以往的国家政府部门控制高校的发展,现在逐渐的形成了以高校独立法人,高校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在今天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教育资源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完善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投入就成为了当今许多高校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知识满足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知识上,这就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财务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

1.建立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责任制。以前的高校管理是由国家投资建立的,而高校的财务管

理自然就有国家的有关部门管理,但是这样做就会导致高校的资金使用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与管理,因为政府部门并不能深入的了解高校的财务使用,而建立高效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校(院)长作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从而保证了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

2.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制度不断地完善。高校作为一个公益部门,它是以教育学生为主的,它是非盈利的,针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的不足,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许多制度防范高校的财务出现风险。例如国家严格控制高校贷款规模,并且教育部与财政部对高校贷款的原则、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均作了明确要求。同时,还制定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控制模型,通过——系列指标测算,对贷款规模过大的高校给子风险警示,以防范财务风险,确保经济活动和资金活动的安全。

虽然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也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它的不足。

1.高校的财务管理责任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缺乏有效地监督。

高校的资金投入是由国家来完成的,而国家对于此高校的资金投入是不计经济回报的,而是我国家现有的高校财务交与高校自足管理,这样就会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高校财务风险的责任出现推脱的现象,尤其是一旦出现投资失误或资金流失,校长、副校长和财务处长、基建处长、资产处长等谁应负什么责任,谁是第一责任人,往往难以界定。而且在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中高校的资金使用很难得到有效地监督,因为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的就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机制,这样就会形成高校的校长为了内部的利益或者个人的利益违规使用高校财务,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履行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这就与高校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

2.高校的财务资金使用渠道不明确,风险系数较大。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细看我国高校资金的投入以及使用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高校资金的使用渠道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国家的资金支持以及学生的学费等形成,而对于学校的资金使用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学校的盲目扩大规模,甚至是盲目的向银行贷款,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集体决策存在缺陷,措施不当,管理不力,透明度不高,使有的投资和贷款项目经济效益较低、风险较大,有的甚至造成损失。

3.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场所,高校的健康运行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代的高校教育已经出现了普及化的趋势,高校的管理与社会的联系不断的加强,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要紧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高等财务管理的内容,在我们这个追求创新的社会,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应该具有这种素质,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有的高校将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安排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岗位,而专业财务人员往往只是高校的记帐员、出纳员,外行领导内行、外行管理内行。同时,高校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职业判断、沟通协调能力差,更谈不上运用新技术、方法去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和进行财务管理创新。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水平的提高。

4.高校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地评价指标。

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它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体系,而我们细看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就会发现它还缺少有效地评价机制,随着高校财务的独立,伴随而来的就是高校财务的风险,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高校制定了财务评价机制,但是它的评价指标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机制上,已经与现有的高校财务发展相脱节了。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针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改正。

1.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规范高校财务运行机制

我们要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把我国的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作纳入到规章制度中,明确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明确他们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具体的经济责任制,把权、责、利结合起来,促进高校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高校的财务运行监督,把学校领导的经济责任与学校的干部选拨结合起来,加大对高校的财务管理的监督,形成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主管部门监督与校内师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形成检查监督和整改的长效机制,使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2.深化会计处理方式,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手段也出现了许多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手段,把预算编制、执行与会计核算系统结合起来,实现预算的实时控制;高校要树立以学校发展战略为预算的指导思想,把预算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编制中长期预算,分步落实编制预算。预算在明确统收统支的前提下,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实行零基预算,发挥预算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促进教育事业规划的实现。增强预算的刚性,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3.树立责任意识,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7: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重要性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活动时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载体看,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既包括各种文件、电报、信函、凭证、笔录的原件及复制件,也包括照片、音像磁带等多媒体载体形式,以及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物证据等。

从审计阶段来看,立项阶段产生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包括审计立项指示、项目任务书等;初步调查阶段包括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自查材料、初步调查问卷、访谈纪要、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等;审计外勤阶段包括审计人员制作的各项审计底稿、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证明材料等;审计报告阶段则包括审计报告及相关审核记录、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处理决定书、审计意见通知书等;审计跟踪阶段则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和反馈意见、审计建议、整改情况、跟踪记录等。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审计过程的记录和审计结论出具的依据。

审计人员通过编制审计底稿,将审计过程完整记录于审计底稿中,并收集相应证明文件,从而为审计复核时支持审计结论提供依据。另外,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还能为事后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审计情况提供证明材料。

2.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后续审计的基础。

近年来,为了加强内部管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并不仅仅限于在事后进行审计,而是大量开展事中审计,如每年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情况审计等,而在下属单位领导负责人离任审计、基建项目决算审计时,这些事中审计的资料对提高审计效率、缩短审计周期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为了强化审计效果,针对审计意见或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而进行的跟踪审计也得到重视,而开展跟踪审计项目时,以前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就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3.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审计质量控制及持续提升的工具。

审计质量控制要求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以确定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有效,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定性和处理、处罚建议是否合法、恰当,而要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价,必须依赖于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记录。为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能力,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当定期对已实施的审计项目进行回顾,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也需要建立完整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

4.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审计沟通的桥梁。

近些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在全国内部审计机构中倡导“Progress ThroughSharing”,即“共同分享,共同提升”;同样地,审计事业发展也对审计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而无论是分享审计经验还是研究审计理论,都需要审计档案中所积累的丰富素材。

二、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上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具体表现为下面一些现象:

1. 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高校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出现“重项目实施、轻档案管理”的状况,认为只要完成了审计外勤、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意见、作出了审计决定就万事大吉了。而对审计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有所忽视,严重的甚至根本不进行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仅仅把审计报告保存起来。而有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场地缺乏,没有档案管理所需的设施,造成文件资料到处堆放,长期下去,必然导致混乱、遗失现象的发生。

2. 缺乏制度规范。

有的高校对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缺乏制度规范,造成审计人员不清楚内部审计档案范围的现象,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遗漏和不合规范,使得内部审计档案不完整;而有的则职责不明确,没有指定明确的档案管理负责人员,审计档案分散在各个项目执行人员手中,时间一长或人员变动时往往发生遗失现象。

3. 人员能力不足。

许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强,但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面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缺乏档案管理相关知识,收集整理的内部审计档案不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既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又无法达到管理的要求;而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则缺乏内部审计相关知识,不清楚内部审计档案的范围,无法主动与内部审计人员沟通,以为仅仅存档一份审计报告就可以了。

三、改进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建议

1. 提高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包括高校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都必须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准则的规定,进行内部审计档案归档及管理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深刻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对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其提升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水平。

2. 加强制度建设。

为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项目档案规范等,做到审计档案管理职责明确,要求清晰。另外,在审计档案管理相关制度中,还应明确奖惩,建立起“有错必究、有善必奖”的机制,以促使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管理内部审计档案。

3. 加强人员培训。

除提高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外,各高校还应加强对涉及该项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其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技能的培训,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则应使其了解内部审计档案的具体要求。

4. 改进管理方法。

随着信息化在高校中的应用,给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计算机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索引、查询方面具有人工所不具备的高效率,因此在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引入计算机技术,建立内部审计档案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篇8: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节约投资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诸多院校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效益,从扩展办学规模、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入手,注重基本建设的投入效益,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辅助作用。在高校建设中,以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中期设计阶段、后期实施阶段为典型代表,围绕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将项目工程造价总量控制在整体限额范围内,做好投入占比、支出决策的统计工作,实施全阶段项目投资举措,便于保障高效基本建设效益。

一、管理决策阶段

正确决策是控制项目工程造价的前提。工程项目的各项决策,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工艺的选择以及设备的选用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高低。

(一)在项目的前期就应该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在项目管理班子中落实投资控制的人员,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从而使得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组织措施在项目的前期就能得到落实和保证。

(二)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合理确定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标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作出是否立项的决策之前,对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方而所进行的必备的分析与论证,从而使项目的投资决策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可靠性的基础之上,保证并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达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目的。

(三)科学进行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要力求全而、客观,充分考虑对项目的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立项决策、项目的建设标准与规模以及项目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估算质量,以便确保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对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工作并科学地进行审查,重点是选用的投资估算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采用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时效性,投资估算编制内容与规划的一致性,以及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符实性。

二、控制设计阶段

(一)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比选。为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果,从选择建设规模、场地和工程总平面布置开始,直到最后结构构件的设计,都应进行多方案论证与比选,从中选取施工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优设计方案,或者对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使其趋于更加经济合理。

(二)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学校建设部門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预算,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和限定不合理变更,以便估算、概算起到层层控制和把关的作用,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三)推广采用标准设计。采用标准设计能节约设计费用缩短设计周期,能较好地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能适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合理地利用资源、能源、材料和设备,这也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之一。

三、优化实施阶段

(一)加强造价监理工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大多关注的是工程质量和工期,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不太重视,往往在办理签证时,把签证手续当成了签字手续要配备有资质和监理经验的监理工程技术人员,对于经济签证和业务联系单的内容,监理工程师要逐条认真签发;对于群体工程的变更事项必须统一行文下发签发的有关造价的文件,必须由学校基建部门的代表确认,双管齐下控制工程的造价。

(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项目施工方案不同,建设工期就会不同,人力的配置、材料的选用以及配置的设备也就会不同,当然因此产生建设费用也就不同,直接导致工程造价的波动。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优化项目施工方案,选择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降低项目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构配件价格。必须严格控制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一方而要做好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引入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良好机制,从而做到既保证了设备、材料的质量,也能通过招标手段确定设备、材料的合理价格,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工程造价的目的;另一方而,要做好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价格的市场信息的掌握工作,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实时了解市场中的现行价格及其变动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基本建设中,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具有实践意义,可从项目决策解决、施工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等方面来看,辅助高校建设基础管理。

参考文献:

[1]郑清华.基于全过程控制下的高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J].福建建材,2014,03:103-105.

[2]张马宁,陆宏英,江中雯.高校基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2,02:48-51.

[3]张晨,赵吉坤.论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和控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93-97.

上一篇:留守儿童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下一篇:初中下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