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要点

2024-05-08

农业工作要点(精选9篇)

篇1:农业工作要点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为基本任务,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三资”代理服务,加强农业项目开发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探索为农服务新机制,不断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主要目标: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油菜、茶叶、蔬菜分别达到1500吨、400吨和9200吨,实现生猪饲养量2.9万头,家禽饲养200万只,水产品总产900吨。

为完成上述目标,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认真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

围绕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优化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推广良种运用良法、改造良田,研究良策的综合措施,开展了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过湾、金星等村建立5000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山区村开展油菜高产示范片,以东方、桥头面条厂等粮食企业为龙头,形成基地,龙头大户联系,提升粮食生产加工能力。

二、压滤机滤布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好龙河300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完善富奇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实施茶叶振兴工程,改造0.4万低产茶园,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扩大“舒茶早”“特香时”等良种繁育和推广,实施渔业跨跃“畜牧致富”工程,扩大肉鸡、生猪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加快粮食加工园区,蔬菜园区、茶叶生产加工园区、富奇养殖小区,油茶生产园区等建设,力争上规模、上档次。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品牌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开展创“五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活动,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0亿元,增长21.1%,实现1个省级以一批上规模的市县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人程度,利用好舒茶小兰花茶叶等农业品牌和东佳牌绿色大米的品牌盗用,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推进农产品超市工程,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工作总结《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四、实施民生工程,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沼气建设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顺利完成全年400人的培训任务,不断增加农民致富本领,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完善沼所网点建设及后期服务工作,全面完成户用沼气100口及龙潭、缸窑两村沼气网点建设,认真开展农业保险,及时查堪现场和保险理赔工作。切实做好水库库区移民工作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完成落凤岗、缸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努力形成“政府引导,村民-主导,企业参与,部门支持”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良种良法补贴政策,建立农业土地流转交易和纠纷仲栽机构,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镇2010新发展千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3户,百亩以上大户4户。

六、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及项目申报工作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抓住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业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做好农业项目规划编制,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七、滤布 强化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绿色水稻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力度,加大申报无公害农产吕,绿色产品,著名农产品的申报工作,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料调查和土壤环境监测,积极申报省级生态示范乡镇。

八、完善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在抓好70个生产方式技示范户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轻型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行动及桔杆腐熟应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设施农业和高效种养模式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口粮田工程农业部分以及整个工程的实施和验收,逐步规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开展目标管理,创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有线电视网发布病虫情况及农情信息。

篇2:农业工作要点

农业局工作要点

2月12日,市农业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年工作要点。局党组书记、市委农办主任、局长詹小东同志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局机关正科以上干部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共50人参加会议。

会议确定,**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目标是:农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市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坚实支撑。主要任务是: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幸福农村,增进农民福祉。

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活力。认

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一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每个县区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二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合作社500家;制定出台《惠州市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扶持发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三是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做好现有政策性水稻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开展马铃薯、甜玉米、花生、甘蔗、奶牛等五项涉农补充保险,力争实现30%种养面积投保。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在乡镇主体功能区划、集体资产产权管理、集体土地管理、镇村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力争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6个;指导推进惠城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推进农业科技化。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意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良种良法普及,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及畜牧、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机械化,力争农机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15个,新增设施

农业面积6000亩。四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完善惠州农业信息网、《惠州农业信息》杂志等信息平台,推进市级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农业信息化示范、农业信息化宣传培训“三大”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五是推进农业特色化。扶持特色农业项目16个,推进冬种生产量效齐升,扶持惠东县北部山区闲置农田发展冬种特色农产品生产。全市“十二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值65亿元以上。六是推进农业品牌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年内新增地方农业标准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名优农产品4个、“三品” 12个。七是推进农业生态化。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项目,着手在3个项目镇实施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示范工程和9个养殖场实施废弃物管理示范工程实施项目;印发实施《惠州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引导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畜牧生产合理布局;推进农业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确

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任务。八是推进安全监管常态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建设幸福农村,增进农民福祉。以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名镇名村建设、农村泥砖房改造、“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为抓手,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均衡配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幸福指数,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一是深入开展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每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的致富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至少转移1名劳动力,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努力改善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争取资金500万元,兴办老区村集体经济项目65个。

二是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以发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镇村为路径,年内建设名镇2个、名村20个和一批示范村。三是配合完成农村泥砖房改造任务。配合市住建局年内改造农村泥砖房4500户,用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取信于民。四是配合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节能减排、清洁技术推广、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包镇挂点责任制,由局领导挂钩安墩、高潭、白盆珠、宝口四个镇,负责督促做好有关工作。

篇3:农业气象观测工作要点分析

1 农业气象

1.1 农业气象史

农业气象就是指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之间相互联系及其关系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农学的一门基础, 同时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类从远古时期的采集、狩猎等方式逐步发展成种植业再到现在,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发现了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从而积累气象方面的知识。从早期的4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规划四季, 再到西汉的二十四节气以及到后来的七十二候, 是古代农业气象学的萌芽时期;近代时科学家对农业也做出了贡献, 比如1735年列式温度表的创始人R·A·F·de列奥米尔, 利用可用积温来衡量植物的生长速度, 又一次对农业气象学做出了伟大研究, 并带动农业发展;现代对农业气象学的各类研究, 为农业候物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2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

研究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 农业自然灾害通常指对农业产生有害影响及构成农业自然灾害的不同组合;而农业资源指的是对农业有利的, 如光、电、水、气、热、冷等的某种组合对农业产生有效效果。农业气象学对农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能为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人工调节小气候、作物的合理分布做出了很好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根据其气象情报, 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正确地对农业做出适当的建议和合理规划, 根据其提供的可靠信息对农业采取适当措施,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从而促进农产业丰收, 提高经济收益。

2 农业气象的观测及要点分析

2.1 农业气象观测

对农业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如温度、湿度、降水、气压、风、太阳辐射等。作业气象、林业气象、农业气象、畜牧气象、病虫害气象、农田小气候、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仪器以及一些小气候改良是现代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2 农业气象观测要点分析

2.2.1 温度观测

温度是农业气象观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温度决定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气象观测中, 要做好作物生长三基点的观测, 即最适宜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适宜温度时, 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 其生长基本停止。同时做好昼夜温差的观测, 白天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累积量越大, 农作物的产量就越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白天的温度越高, 其光合作用越强;晚上的温度越低越好, 因为温度低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重视积温的观测, 利用积温计算公式、通过数据分析, 确定农作物的整个发育周期的温度累积量。

2.2.2 土壤水分的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为作物提供水源, 是作物获得水分的主要来源, 它影响植株的生理过程, 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转移、溶解、吸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土壤水分的观测中要注意的是降水渗透的深度、实际值大于田间持水量的备注以及加测时间的确定。在作物播种的时候或者最后一个发育期与逢八的日期超过2d时, 应该注意加测土壤湿度;在干旱的时候或植株缺水的时期, 注意观测干土壤的厚度以及皲裂程度。从实际情况来看, 在作物的第1个发育时期~最后1个发育时期, 逢八日达到降水要求, 并测量干土壤厚度, 若未达到湿度要求的话, 再进行第2次第3次的降水过程,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在每次测定土壤湿度之前, 都要重新进行土盒称重, 再制作一份调查表, 写明土壤湿度、发育期、重量、日期等信息, 把观测到的实际情况填写于表格中, 以方便对信息进行研究探索。对于实际值大于田间持水量的备注存在着系统上的理解误差:将土壤总贮存量与田间持水量理解为实际值, 相对比之后进行的备注;将土壤重量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理解为实际值, 然后进行比较备注。对于以上2者的实际值, 准确来说第2种较为合理, 所以一般以第2种为准。加测时间的测定容易忽略对成熟期土壤湿度的加测问题。还有未到最后发育时期就开始收获, 收获与逢八日的日期超过2d, 也要注意加测。

2.2.3 自然候物

自然候物也是农业气象观测中一个重要因素, 自然候物包括积雪日期与积雪融化期、闪电和雷暴不同于地面观测记录以及严寒冷冻的日期记录。对于农业, 不同的地方地域性差异比较大, 记录上也会有些差异。对于积雪化雪, 从开始积雪的日期到积雪饱和后的日期、开始化雪和完全融化的日期都要如实记录;对于闪电和雷暴, 不可以直接从地面观测中得到,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记载;严寒冷冻要从严寒开始到升温这一时期进行记录。

2.2.4 光照因素

影响作物生长的光照因素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2者缺一不可。根据农作物对于光周期的反应不同, 可以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以及中间性作物。长日照作物对于每天光照时间要求较多, 一般超过14~17 h才会形成花芽;而短日照作物需要每天的日照时间不能超过12h, 需要一定的黑暗期;中间性作物则没有光照长短的要求。

光照强度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光合作用也增强;但是光照强度过强, 就会破坏原生质, 分解叶绿素, 导致细胞失水过多, 造成气孔关闭。因此在农业气相观测中, 要注重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测量, 分析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光照条件。

2.2.5 以水稻作物的观测为例

水稻观测包括生长量 (叶面积和植株干重物) 测定、生长状况 (长势、产量、植株密度、生长高度) 、生育期观测、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观测。通过对水稻的观测, 可以知道农业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状况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及时对水稻采取措施, 从而使水稻达到三高标准。对于水稻生长温度的测量 (水稻的生长最低温度是10~12℃, 最适宜温度是30~32℃, 最高温度是36~38℃) , 要测量其三基点温度的时间范围;记录水稻在各个时期叶子的生长状况, 如实描述其叶面积以及植株的干重物等特征, 以确定水稻的生长量好坏;对水稻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长势、产量、植株密度、生长高度进行评定, 当分蘖达到普遍期时, 要增1次密度观测, 以便准确确定分蘖盛期 (第1次观测植株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10%, 隔日第2次测得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80%) ;农业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的观测是指水稻的受害期, 要精确记载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的开始与结束过程, 抓准农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时期, 以便做好防范于未然。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冰雹、干旱、冷冻等, 病虫害主要包括种子期的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等。

3 总结

农业气象观测对农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农业离不开农业气象观测, 它需要依据农业气象提供气象情报, 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御。现在,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有效的贡献, 受到大众信赖。当然当中存在的不足也不断在改进。

摘要:一句“民以食为天”道出了农业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而经济的飞跃其中一部分来自于农业的发展。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 因此我国对于农业这一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农业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21世纪的今天, 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工业化农业的投入使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最新技术的科学和生命科学相结合, 让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纪元。本文根据个人对农业气象的实地考察, 得出的一些实际结果以及个人经验, 分析了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一些要点, 希望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农业气象,观测,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马新建, 蒋祖林, 陈宗行, 蒋运志.农业气象观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学, 2010 (08) .

[2]钟海云, 单新兰, 杜宏娟.宁夏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规范化探讨[J].干旱气象, 2011 (09) .

[3]陈义伟.农业气象地面观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12) .

篇4:农业病虫测报工作实施的要点探析

关键词:病虫测报 问题 人员 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26-01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为了确保农业资源能够更好的获得保障,农业科技部门将农业病虫测报放在了首位,近些年我国农业体制在发生逐渐的转型,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被淘汰,新型的农作物和农业药品逐渐增多,这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更加困难,加强农业病虫测报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作物病虫测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1 基层测报网络缺乏时效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但是由于缺少农业技术人才,使农业测报在基层处于断档的局面,很多测报信息不能及时被收集。同时农作物病虫测报没有正规的政府经费作为支持。这使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缺少专职人员,基层信息更加难以传达。其次乡镇级的农业问题监督部门虽然配有监测人员,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的管理权限不能细分到每个村,使基层检测信息的误差较大。同时在管理体制上这些人没有专职性,农作物病虫测报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兼职,所以在工作上形成不了系统的计划,往往是“有空看一下”,致使一旦发生区域性病虫害就很难进行控制。

1.2 缺少合理的病虫害监测机制

在农作物病虫测报的管理上缺少统一条文、监测方法。完全属于公益性项目,同时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工作繁多,跨区范围较大,这使很多细节问题都被忽略。当前的农作物病虫测报人员一般没受过系统的监测培训,缺少专业性理论,据统计我国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队伍的专业人士不足两成,更多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出于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

1.3 缺少农作物病虫测报的专项经费

农作物病虫测报在检测和管理上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经费问题还影响了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的整体部门编制,这使很多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很难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形成有效的多点监测。在监测方法上相对落后,监测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很多监测人员没有适当的交通工具这使他们调研和普查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多时效性的测报工作无法进行汇总,这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的资料储备。同时农作物病虫测报所针对的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制机制无法建立。有的地区已经发现了病虫的发展趋势,但是无法开展细致的技术检测使农作物病虫测报成为了一纸空话。近些年条纹叶枯病、水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和斜纹夜蛾等虫害的频发与缺少测报经费是分不开的。

1.4 农作物病虫测报的技术能力薄弱

我国很多园艺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的产区针对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开展不全面。随着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农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前提下,农作物保护产业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技术能力的落后,使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显得十分“尴尬”。例如蔬菜上容易发生的斜纹夜蛾和烟粉虱,这使这种病害在发生和扩大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但是相对的测报能力却只是局限在一个地区的,对整体的数据收集和预报资料十分缺乏,防虫效果和药物治疗期十分混乱,为农作物病虫测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如何解决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相关问题

2.1 提高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基层技术能力

农村基层的农作物病虫测报能力的提高和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必须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来满足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的技术能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的方式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且定期举办农作物病虫测报培训班,保证农作物病虫测报的业务能力。其次可以在乡镇地区设计农作物病虫测报公益单位,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独立部门,保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网络化。最后协同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产区进行农作物病虫测报双重监控,一方面由村、乡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牵头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将检测内容上报上级农业部门,使其对数据和资料进行更好专业的检测,同时结合各地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病特点,提出防治意见,保证及时治理病虫害。

2.2 提高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能力

一是增加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人员编制,从农业院校招聘农作物病虫测报专业人才,以增强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力量。二是对基层定岗的测报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对基层测报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其对测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技术更新培训计划,建立测报人员定期轮训制度,扩大测报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能力,夯实测报工作基础。

2.3 加大测报工作经费投入

在经费投入的问题上要和政府主管部门相互挂钩,使农作物能够在测报和防治中有效开展。加大经费不仅能够保证人员结构的合理,同时能够聘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人才,来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的工作。在测报设备上选择完整的测报系统,保证整个病虫测报的准确性,同时测报中要对交通问题加以解决,不要让我们的技术人员靠“双腿”去进行工作,要最大限度保证测报工作的时效性。

2.4 通过农作物病虫测报课题、项目的投入

争取各级政府对测报课题、项目的投入,做好技术储备,促进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方法创新。区级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农作物病虫测报项目投入,并利用激励机制,鼓励测报人员主动参与新的种植模式下配套的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研究。二是通过项目经费投入,建立测报预警机制。在全区各镇建立长效的重大病虫害测报预警机制,制定镇、村联动方案及实施细则,能够及时掌握各地突发性病虫。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的农作物病虫测报还处于完善阶段,相信通过政府和农业有关部门的努力,农作物病虫测报会更加准确,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小燕,朱训永,应长法,等.加强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对策思考[J].湖北植保,2012(1).

[2]刘孝慧,朱训永,冯小燕.浅析基层植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

[3]张政兵.湖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探讨[J].现代农业,2010(12)

篇5: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安排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拓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上迈出新步伐,为加快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落实好“一二六三”工作计划,即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大抓手、突出六大重点、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这条主线,努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2.94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0元,增长14%。依托两大抓手:

一是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省上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政策机遇,在高标准实施好花崖河水库、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旱作农业和扶贫开发等30个涉农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发展需求,挖掘自身优势,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储备、策划包装,积极联系对接,努力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理、农村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立项批复,力争当年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争取各类资金较上年增长20%以上。二是典型带动。把培育典型作为推动落实、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继续将“三农”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市县列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对全县确定抓建的果园建设管理、高效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庄薯3号繁育基地建设等140个农业农村方面的典型,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时限和质量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完成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上报市上考核的27个农业农村典型,要拔高起点谋划、创新机制运作、严格质量要求、集中扶持发展,着力培育成体量大、机制活、群众受益面广,在全县乃至全市具有较高水准、较强示范效应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亮点工程,引领和带动面上工作上水平。突出六大重点:

(一)果园管理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苹果作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标志性产业XX县域首位产业,坚定信心不动摇,锲而不舍促提升,在强管理、抓培训、增投入、打品牌上下功夫、见实效,全力推进苹果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一要紧握拳头强管理。深入贯彻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果园管理,推动果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技物投入,严格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逐级开展“赛园比果”活动,着力在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上求突破。要认真落实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和包抓示范园、示范点制度,林业局要高标准建好水洛河流域万亩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区,每个果园乡镇要至少抓建1处2000亩以上的果园管理示范园,每个果园村要至少抓建1处100亩以上的示范点,确保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11.6万亩,全县标准园面积累计达到48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25万亩。二要持之以恒扩规模。抓住去年苹果市场行情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时机,坚持不懈扩规模、补空档,今春一次性新植、补植苹果10.2万亩,进一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集中连片程度,切实形成规模效应。三是驰而不息抓培训。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技术骨干提高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管理在行的果技队伍,力争年内完成技术干部提高性培训300名,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000名,培训果农3万人(次)。四要延伸链条增效益。注重基地、农户、市场关联配套,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发展,积极扶持建办一批储藏、包装、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物流中心、苹果市场和保鲜冷库建设,年内建成水洛、阳川2处5000吨以上气调果库,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扶持苹果营销企业出口创汇,提高苹果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走出一条企业带基地、联农户、拓市场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五要品牌引领拓市场。紧紧依托“平凉金果”品牌的市场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推介会,全力培育“紫荆红”品牌,重视绿色认证、打通出口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要积极推行大户承包经营,动员务果能手和致富能人带头承包经营果园,鼓励技术人员带薪从事技术承包,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解决部分果园失管、撂荒的问题,使土地、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果业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

(二)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要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和基层推广服务激励机制,加快成果转化利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一要大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把推广高效旱作农业技术作为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完成覆膜任务70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示范区24处、千亩以上示范区52个。二要加快农业新型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科农携手”行动,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实施现代农业集成配套新技术,建成1处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抓好新型农机推广、良种应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防治等综合增产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0万吨以上。三要下功夫确保质量安全。着眼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开展水果、蔬菜、畜禽等标准园(场)创建,搞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及质量认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四要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预警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新建果园防雹点2处,鼓励果农搭建防雹网棚,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雹、霜冻等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要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着力构建农业生产的“安全网”。

(三)特色产业开发。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省上加大对优质林果、蔬菜、中药材标准园及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等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持续加大洋芋、畜牧、蔬菜、育苗等区域特色产业在扩量、提质、增效上同步推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洋芋产业,以建成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供应基地为目标,加大“庄薯3号”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拓展省内外市场,建成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发展种薯基地13万亩,种植洋芋45万亩,配套建成马铃薯储藏窖200座,逐步形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促进洋芋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畜牧产业,以争创全省养殖大县为目标,坚持以规模化养殖小区为带动,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处、养殖大户100户、青贮饲料25万吨,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55万头和200万只,形成“扶持龙头、发展大户、带动农户”的畜牧业发展格局。要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健全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蔬菜产业,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大力促进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基地建设,建成蔬菜生产集中示范区4个、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6个,新建日光温室120亩,塑料大棚1970亩,带动全县蔬菜种植达到10万亩。四是育苗、药材产业,巩固扩大育苗基地面积,在韩店、通化、永宁、郑河4乡镇和苗圃新建苗木基地2000亩;扶持中药材发展,新植中药材5000亩,进一步拓宽关山乡镇农民致富渠道。

(四)基础条件改善。始终坚持抓基础、谋长远,进一步把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农村道路,大力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改造、新建通村硬化路150公里、梯田产业道路1000公里,加强道路维修管护力度,逐步提XX县内道路通畅化、产业通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方便快捷的产业路网。二是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尽快组建成立庄浪水务公司,年内开建花崖河水库,完成梁河水库立项,积极创新水利投融资、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水务管理新模式。要精心实施好农村人饮提质增效、规模高效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200亩,有效解决水量不足和季节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三是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基础改善、产业开发和文化传承,突出科学规划、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村道硬化、四旁绿化、村庄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工程,形成彰显特色、绿树成荫、一村一景的乡村风貌,新建新农村示范村19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让更多的村庄美起来、靓起来。四是梯田建设,国土、财政、水保等部门要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和地质灾害、小流域治理项目,新修梯田2.1万亩,整理土地1.5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五是农村能源建设,要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新建、改造线路325公里,更换改造“卡脖子”线路和“过负荷”变压器,全面实现低压电治理、三相动力电源全覆盖。推广通化野赵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成功经验,建成集中供气工程2处以上,推进沼气“进棚入园”、向产业延伸。

(五)扶贫开发攻坚。当前,扶贫攻坚仍是我县现阶段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县的政策,充分利用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资金整合下达到县的机遇,以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为重点,认真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保年内减贫人口2.5万人、减幅20%的目标。一要健全完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扶贫机制,确保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安排到村、到户、到人。要聚焦富民产业培育,以“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基本模式,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动态精准帮扶,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与全县富民产业实现有效对接。要聚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向贫困乡村布局,完善100个村的基础设施,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个,完成危旧房改造4000户,搬迁安置困难群众1283户,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告别土坯房、住进新村新居;要聚焦群众上学、就医、文化生活等社会事业,落实好中职教育全免费政策,实施2000人以上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项目,强力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镇中小学扩容提质和师生住宿条件改善等工程,持续改善全县办学条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要大力推进智力扶贫,持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实效,年内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鉴定颁证1万人以上,着力破解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技术瓶颈。积极联系做好南开大学对口帮扶工作,争取更大智力支持。三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双联”单位紧盯贫困村、贫困户,围绕“六大突破”精准帮扶、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化名县建设,让生态美、环境优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底色、城乡建设的特色。要积极争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好绿山、绿路、绿城、绿村、绿宅“五绿”工程,每个乡镇年内抓建1处千亩以上生态造林绿化工程,全县完成荒山造林3.28万亩,县城面山绿化1200亩,栽植行道树44条510公里,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持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强化林木管护措施,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从严查处羊只放牧,宣传禁止烧荒燎屲,开展垃圾专项整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确保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全部利用,努力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要采取生态教育、文化熏陶和创建生态文明单位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县群众的生态道德、环境责任和绿色消费意识,努力形成亲近自然、崇尚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

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凝聚上下共识,汇集各方力量,研究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保持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向好的局面。要围绕强县、名县战略实施,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不变调,不松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庄浪梦”奠定物质基础。要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法治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村长久繁荣稳定。

二是增强创新活力。着眼于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和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创新经营机制,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苹果营销企业出口创汇,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协调金融企业开发涉农金融产品,探索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工作,确保农业贷款总量持续增加。要调动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支持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篇6: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

中共**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二○○五年三月九日发

共印40份

篇7:农业普查数据审核工作要点

各县(市、区)农普办、省级集聚区农普办:

根据《关于加强农业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通知》(浙农普办【2017】8号)文件要求,结合全省数据审核工作要求,现将全市近期数据审核工作要点明确如下,请各地农普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数据审核工作:

一、时间节点要求

3月25日前,完成省数据处理平台的数据审核修改工作;3月27日前,完成县级审核验收工作(乡级验收时间由各地掌握);3月28日前,完成市级审核验收工作。3月底后新增的国家级数据审核差错修改工作,其完成时间另行通知。

二、数据处理流程

1.查漏补缺工作(重点结合温州市下发的“与农村处的数据比较表”和浙农普办【2017】8号文件的核评重点开展);

2.PDA上报;

3.排重;

4.畸大畸小值校验(部分可以通过审核排除,未列入审核的要通过查询排序发现);

5.省级审核错误修改(审核公式zj开头);

6.国家级审核错误修改(近日审核公式会进行更新和添加);

7.汇总结果评估(省处理平台已经有17张汇总表,以后会陆续增加。核实评估重点同查漏补缺工作); 8.数据逐级验收。

三、具体问题说明

(一)删除和新增

鉴于现在修改都在数据处理平台,如果PDA重新上报会导致平台上的数据被覆盖,现对删除和新增的操作做以下说明

1.删除:目前除了重复的对象可以对比删除外,其他对象,等待国家授权来删除(可能会授权到地市级,到时候统一上报到市里,由市里删除)。

注意:除非所有的修改都在PDA上,否则不能用PDA上删除重新上报的方式来实现删除,会导致平台上的数据被该PDA覆盖。

2.新增:目前平台没有提供新增功能,只能在PDA上新增。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①找一个全新的PDA,安装注册好终端管理及农普采集软件。如果没有全新的PDA,请找一台未录过该普查区的PDA,做好备份(最好将备份上传到市办),然后注销,重新在终端管理注册到相应小区。

②录入新增的对象,确保该对象编码(户编码或者单位编码)和平台上的不重复。

③审核通过后,上报。

(二)关于VPN使用

农普数据处理平台一律不准开放外网。有专线直接接入统计内网的乡镇,无需通过VPN,可以直接连接;没有专线接入统计内网的乡镇,只能通过VPN连接。

鉴于市局VPN服务器的连接数有限,目前同一个账号最多允许4台设备接入(农普数据处理结束之后,会恢复只允许一台),请各地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有闲置,请及时断开VPN的连接。

请各地农普办在抓好数据审核工作的同时,及时上报工作进度、工作动态和先进事迹。

温州市农普办

篇8:农业工作要点

(一) 认真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

1.进一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 积极争取和落实促进农机化发展政策。3. 努力增加农业机械化投入。4.继续加强农机化项目监督管理。

(二) 积极发展农机服务产业:

5.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6.积极推进农机维修业发展;7.不断提升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三) 大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8.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9.加强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应用。1 0.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1 1.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1 2.促进设施农业发展。1 3.开展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 精心组织重要农时重点作物重点领域机械化生产:

1 4.认真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1 5.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1 6.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

(五) 不断强化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1 7.强化农机鉴定体系建设。1 8.完善农机质量管理制度。

(六) 着力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

1 9.继续推进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 0.继续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化。

(七) 努力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2 1.认真抓好农机教育培训。2 2.积极开展农机人才培养。

(八) 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法规体系:

2 3.深入实施农机化法律法规。2 4.加快推动农机安全法规和规章建设。2 5.组织起草农机更新报废办法。

(九) 扎实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2 6.增加对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投入。2 7.强化对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

(十) 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系统自身建设:

篇9:农业工作要点

【关键词】创新思路——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面对新常态下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着眼全局,自觉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进,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主动推进改革创新,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更加符合中央战略决策部署,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

要点强调,充分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在发挥“综合”优势中科学定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按照要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将“始终把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实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开发效益。”

要点还特别提出,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新发展理念,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发挥综合优势,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探索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新途径,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集成和示范效应。

推进简政放权、责权结合。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机构职责,简化管理程序,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松绑”;在扶持重点和业务上“瘦身”,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开发效益。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持有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试点项目扶持政策。

【关键词】首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0年年底,农业综合开发要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重点中型灌区1575处。

为此,要点明确提出,要始终把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布局、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围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有效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实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推进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现项目和项目、资金和资金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大力推进中型灌区项目建设,集中财力支持改造和延伸建设干渠、毛渠,为已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最后一公里”接通“毛细血管”。

今年,国家农发办将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持有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准入门槛”,放宽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限制条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移交给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使用和管护,资产收益由全体成员共享。研究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

【关键词】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下一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

今年,农业综合开发将大力扶持带动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提升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结合度,共同做大做强。支持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合集聚发展,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逐步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纳入扶持范围,提出针对性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方面,今年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支持区域优势显着、主导产业明确、引导示范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培育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扶持方式上,今年将继续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统一谋划、整体布局、组合实施、一体化推进,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环境配套衔接。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扶持方式,适当拓宽资金的使用范围,探索股权投资基金扶持方式。对于投入到合作社的财政资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支持农产品[3.87% 资金 研报]流通环节力度,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等。

【关键词】调整布局——力促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竭泽而渔。今年的工作要点特别提出,注重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要点,今年将进一步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围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以“保、调、转、退、减、进”六字方针为统领,调整和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对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制定不同的开发政策,实施不同的开发方式和扶持措施,把调整和优化布局逐步落实到位。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点明确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路径,包括:积极推进高效节水措施推广应用;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endprint

今年将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机制,将开发与农业的科技推广应用相结合,提高项目的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优良品种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关键词】完善机制——让综合开发更具生命力

面对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要点提出,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其中包括:健全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部门项目扶持效果;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提升运行效能,努力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今年将加大部门项目建设力度,把部门项目工作纳入到农业综合开发全局和各部门工作大局中去考虑,进一步调整扶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单个部门项目规模“由小变大”,项目布局“由散变整”。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建设。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研究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等项目。

在政策制度方面,今年将全面梳理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研究确立新的制度框架,建立制度建设定期报告反馈机制。围绕加强管理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完备、衔接配套、规范高效的政策制度体系。

今年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实行分级管理,赋予地方农发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定位,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两类项目综合优势,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全力打造本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其中包括:探索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筹集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

完善现代农业试点项目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政策。放宽农业园区功能区设置条件,立足实际开展持股龙头企业试点,调整各类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合理确定园区规模和粮食种植比例。

上一篇:党课学习班小结下一篇:神经外科护理绩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