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2024-05-01

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精选6篇)

篇1: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2018五区县一模

2018年和平一模

2018年河东一模

2018年河西一模

2018年红桥一模

2018年东丽一模

2018年河北一模

2018年滨海一模

篇2: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力学“ 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寻找”之最后两题

(西城)

30.北京“水立方”中游泳池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m。小芳认为:浮力的大小跟水的深度有关。请你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芳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1)实验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分析与结论。(东城)

三、30、小明同学认为: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与该点上方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足量的水、底面积不同的两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烧杯、微小压强计、刻度尺。请你利用所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证明小明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1)判断小明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2)简述实验步骤。(丰台)

(大兴30(3分).小红同学学习了压强知识后认为:任何情况下,液体压强P都与液体深度h 成正比。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密云)

29.小丹买了一个翡翠手镯,但是不知道翡翠手镯是否是真的。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鉴定翡翠手镯的真假?(通过上网查询:知道真正的翡翠的密度是3.33g/cm)给定器材:透明塑料碗、适量的水、细绳、电子称。请你选定器材(可添加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翡翠的真假(1)选择器材(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和结论。

(门头沟)

34.小文利用如图22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木板上,分别匀速拉动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正立方体A和B,且粗糙程度相同。发现“匀速拉动物体A时,所用的拉力大”。于是他认为“物体与木板接触面积越大,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小佳认为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平谷)31.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东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变干,于是他认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大小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天平(带砝码)、大小不同的烧杯若干、水和钟表。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并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2.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20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若干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越大总功也越大。

(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顺义)

29.小东猜想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以及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带滑轮的木板,两个大小不同、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带挂钩的立方体木块A和B,弹簧测力计和细线。为了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是否有关,小东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按图21组装实验器材,将木块A放在木板上,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待测力计示数稳定时读出拉力F的数值并记录。

②用木块B换下木块A,仿照步骤①再做一次实验,读出拉力F的数值并记录。③根据滑动摩擦力f=F,计算出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东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通州)

31小明利用石块、细线、纸巾、天平和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测量装在烧杯中的适量的未知液体的密度。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并记录在表格中;

(2)石块用细线拴好,使石块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石块不接触烧杯,在天平右盘添加适当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2,并记录在表格中;(3)用天平称出装有适量未知液体的烧杯的总质量m3,并记录在表格中;

(4),在天平右盘添加适当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4,并记录在表格中;(5)已知水的密度为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水计算未知液体的密度=,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3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带滑槽的轨道,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金属球A和B,可在轨道上滑动的物块C,如图22所示;还有刻度尺。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请回答如下问题:

(1)设计该实验中,小球刚刚运动到水平滑轨的速度不容易测量,可以将其转化为测量;小球刚刚运动到水平轨道的动能也不容易测量,可以将其转化为测量。(2)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3)画出该实验数据记录表。

(怀柔)

32.硬度是描述材料软硬程度的物理量。为了研究甲、乙两种材料的硬度,某活动小组设计了检测材料硬度的实验方案,选择了适当的器材(质量已知的金属球和多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如图19甲所示,他们将测试材料放在水平桌面上,金属球静置于其上表面,在金属球上再放一个有凹槽的金属块,凹槽恰好与金属球上表面完全接触,使金属块能静止在金属球上。一段时间后,取下金属块和金属球,在材料表面留下凹形压痕。该小组在控制时间变量的条件下,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19乙所示的图像,然后他们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材料的硬度。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该活动小组研究问题的因变量是;

A.压痕面积 B.压力 C.单位压力下的压痕面积(2)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硬度的物理量k是用表示的。

A.压痕面积 B.压力C.单位压力下的压痕面积(3)甲、乙两种材料硬度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34.在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中,小东组装了如图21所示的装置。他把小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然后逐渐往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发生变化,经检查,弹簧测力计完好。

(1)请你猜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2)写出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________。(延庆)

29.把三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球,先后浸没在同一个盛有足够量水的烧杯中,如图23所示。小明分别用刻度尺测出甲、乙、丙、丁四种情况烧杯中水面的高度,经过分析得出“质量相等的球体浸在杯中水里,球体的体积越大,水对杯底压力增加得越大”的结论。添加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图23

球体A 球体B 球体C 30.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所受重力为1N的钩码1个,带支架的杠杆1个。杠杆上相邻刻度间距离均为0.05m,刻线上下靠近杠杆边缘处均有圆形小孔,可用来挂钩码或弹簧测力计,如图24所示。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动力与动力臂的倒数成正比”

(1)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小华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F1与 的关系图像,如图25所示。请根据图像写出F1与的关系式F1=___________。

(燕山)

三、实验解答题(本题共 36 分)

3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重 3N 的物体进行了如图 25 所示的操作,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根据 F浮=G-F 拉求出浮力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发现: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

(1)请分析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2)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

篇3: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一、试题呈现

24.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12月,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 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 (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 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指出,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

材料二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 (见图9) 。 (图略)

(2) 据图9指出, 1957—1961年,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 指出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三新时期, 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 一是袁隆平。———新浪网

(3) “一是邓小平, 一是袁隆平”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4分)

二、训练路径

一是方法指导。第一, 读材料:先读设问, 明确题目要求, 再读材料内容, 提取有效信息。第二, 想关联:思考设问、材料、教材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 组答案:组织答案, 规范作答, 注意语言表述简洁化, 答案要点条理化。

二是限时答题。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答题方法自主阅读题目、材料, 完成作答, 限时8分钟。

三是检查反馈。教师当堂检查学生答题情况, 针对学生易错点指导解题。

例1:易错点指导策略

设问 (1) 易错点:没有按题目要求作答, “阶段”数字答错;“主要特点”直接答教材内容“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或答成初级社的主要特点“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指导策略:①帮学生分析答错原因。不注意审题, 不明确题目设问要求, 不懂得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②教学生审题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抓住“据材料一指出”“几个”“‘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主要特点”三个设问关键词, 并根据关键词的指向, 直接从材料一提取相关答案。

设问 (2) 易错点:不懂读图, “变化”答成增加, 缺乏分析能力, “最主要原因”不懂得答或只答其中一方面。指导策略:①帮学生分析答错原因。比如缺乏读图能力;缺乏将设问与教材内容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根据设问教学生读曲线图的方法。由时间范围看产量变化;由“1957—1961年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联系课本本时间段的相关知识, 找出原因, 再根据题目要求缩小范围, 锁定“最主要原因”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设问 (3) 易错点:“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不懂答;答案顺序对调;答案不够精练。指导策略:①帮学生分析答错原因。不注意审题;缺乏分析归纳能力。②引导学生注意提问顺序, 先邓小平后袁隆平;再引导学生分别列举邓小平、袁隆平对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贡献即实行改革开放和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最后引导学生对具体贡献加以提炼, 归纳出关键因素即依靠政策, 依靠科技, 点明本小题采用分层得分的评价方法。

四是变式训练。

例2:设问变式及意图

(1) 设问 (1) 变式:据材料一指出, 中央的哪份文件为引导个体农民走合作化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意图是同一材料采用不同设问方式,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巩固解题指导成果。

(2) 设问 (2) 变式:据图9指出, 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 分析发生变化原因。其意图是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设问 (3) 变式: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归纳邓小平和袁隆平的共同点。其意图是通过改变设问内容培养学生的审题、比较、归纳能力及解题适应能力。

三、相关启示

篇4: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物理压轴题目一向以其众多的研究对象、繁杂的运动过程、多角度的求解方法而成为检验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演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点题型.求解力学综合题对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显然是极大的考验,当然它也是众多的高考考生最为关住的内容之一.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压轴题的特点相比,北京市的压轴题一般不在数学推演这个方面难为考生,而是以常规物理情境为背景侧重进行微观机理方面的考查,富有科研性和独创性.正由于其侧重于考查物理学科潜力而受到了诸多老师的首肯.例如2011年压轴题是在常规的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创新引入全新的理解角度(电势图线角度)来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2013年和2014年的压轴题则是通过对热现象、电现象和磁现象当中蕴含物理规律的微观本质进行深刻解读来考查学生的科学想象能力、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或根据独创的全新物理情境(光电发电机)来考查学生通过类比方法对于物理核心概念和核心过程(电动势,电场中的匀变速运动)的深刻迁移理解;2016年的压轴题则是通过光线折射入球的常见光学情境引发学生对于动量定理这一力学核心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力学和光学的完美结合又一次诠释了北京压轴题目的全新的独创视角,难以被追踪和简单模仿.下面从三个角度对该题进行深度解读,以期对高考备考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原题(1)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Δp=FΔt,其中动量p和力F都是矢量.在运用动量定理处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y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例如,质量为m的小球斜射到木板上,入射的角度是θ,碰撞后弹出的角度也是θ,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都是v,如图1所示.碰撞过程中忽略小球所受重力.

a.分别求出碰撞前后x、y方向小球的动量变化Δpx、Δpy;

b.分析说明小球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

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吸收,其中光束①和②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2所示.图中O点是介质小球的球心,入射时光束①和②与SO的夹角均为θ,出射时光束均与SO平行.请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析说明两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的合力的方向.

a.光束①和②强度相同;

b.光束①比②的强度大.

从总体上说,本题考查了动量定理这一力学核心规律在光学情境中的实际应用,彰显高考考查学科能力和物理核心素养的特点,独创性又一次得到了体现.这显然又是一道很好的压轴题.下面从三个角度给出精细的求解过程,以飨读者.

解(1)根据题目中“在运用动量定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y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的提示下,我们按照图3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正交分解:

篇5: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一、作图题

1、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2、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3、如图所示,光射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

6、画出下图中从A点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的光线.

7、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的实际传播路径.

8、作图题: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9、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类型的透镜.

10、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1、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2、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13、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4、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15、画出图中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所受的重力G和它对斜面的压力F 的示意图.

16、图甲所示是一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其中O点为灯的重心,请画出吊灯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17、一块重为10N的砖被F=50N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压力F除外).

18、如图所示,小球悬浮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19、如图所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乒乓球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示意图.

21、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画F1、F2的力臂L1和L2.

22、如图所示,在杠杆 AB 上挂了一个重为 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 F 和它的方向。

22、在图中,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23、(1)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使杠杆平衡最小的力F.

24、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AOB部分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当与连杆相连的B点向上运动时,画出作用在手柄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动力臂L1和B点所受的阻力F2.

25、如图所示是小明使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的情境.请画出秤砣绳对秤杆拉力F1的力臂L1和秤钩对秤杆的拉力F2的示意图.

26、如图所示,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27、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28、按要求连接滑轮组.

29、图中,站在地面上的小华借助滑轮组匀速提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30、如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物体B,画出最省力的绕线

升重物,请滑轮提起

31、如图所示,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各器件正确连入电路中:

32、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33、将图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1)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

34、如下右图,根据图中通电螺旋管的N极,请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3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请根据图甲电路图,连接好图乙实物电路.

36、试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S1、S2、S3、L1、L2。

参考答案

一、作图题

1、【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本题有两种作法:

第一种作法: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发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第二种作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解答】解: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CA、DB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C、SD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二种作法:先过C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DB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S的位置,如图所示:

2、【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首先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次能根据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确定交点为发光点S的位置.

【解答】解:过两个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入射 光线,交点为发光点S所在的位置. 如图所示:

3、【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解答】解:过入射光线和水面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水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可作出反射光线,并且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4、【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5、【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6、【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7、【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反射光线就像是从像点发出的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先找到发光点的像,连接像点与B点即可找到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答】解:作发光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A′.连接A′B,A′B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由入射点指向B的射线为反射光线.连接A点与入射点,由A点指向入射点的线段即为入射光线. 故答案为:

8、9、【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

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0、(1)由题意可知,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画出了入射光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1、【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判断出光线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来确定透镜的类型. 【解答】解:由给出的光线可知,原本向中间会聚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平行不再会聚,故虚线框内是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12、【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3、【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2)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4、【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5、【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6、【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①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关系是:平面镜和主光轴相交45°角放置,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②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③对于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

根据以上内容和图示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度角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7、【考点】重力示意图;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分析】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解答】解: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如图所示:

18、【解析】

【考点定位】

19、解:物体受到人为的压力水平向右,墙的支持力水平向左,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20、【考点】力的示意图.

【分析】根据小球悬浮在水中,则可判断小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重力,作用点在小球重心上作图即可.

【解答】解:小球悬浮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并标出F浮;

物体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都在重心,同理做出重力的示意图,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下图所示:

21、解:乒乓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并标出F浮;

乒乓球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点都在重心,同理做出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注意相等的力要画一样长.

22、如下图所示

【解析】 小球静止时受到平衡力,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两个力作用点都是小球的重心,力的大小相等,如上图所示。

23、【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解答】解:已知支点O,从支点向F1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L1;从支点向阻力F2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阻力臂L2.如图所示: 24、25、【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力臂的画法.

【分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即最省力.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A即是最大动力臂,当作用力与之垂直时,作用力最小.

【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右上,如下图所示:

26、【考点】力臂的画法;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分析】(1)已知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画法,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和阻力臂.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答】解:(1)延长动力作用线,过支点O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L2和L1.如图所示:

(2)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连接OB即为最长动力臂,做OB的垂线即为最小力F,方向向斜下方.如图所示:

27、(1)反向延长力F得到动力作用线,再过支点O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如图所示:

(2)抬起拉杆的力F为动力,物品的重力为阻力,支点在轮子上,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

答:见上图;拉杆式旅行箱是省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8、如下图所示

【考点定位】力臂的画法

29、【考点】力臂的画法. 【分析】(1)秤钩对秤杆的拉力F2的作用点在秤杆上,方向竖直向下,过拉力F2的作用点表示出拉力的方向;

(2)已知支点和动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定义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答】解:

(1)秤钩对秤杆的拉力F2的作用点在秤杆上,方向竖直向下,过拉力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力F2;(2)反向延长秤砣绳对秤杆拉力F1得到动力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作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1,如下图所示:

30、【考点定位】力臂的画法

31、【考点】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分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解答】解: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绕线方法有两股和三股两种,两种方法都达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三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两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根据题意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可知,是有两股绕线的这种方法.如图所示:32、33、(1)F=G,所以绳子的股数为n=2,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绕制如下图:

(2)F=G,所以绳子的股数为n=3,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绕制如下图: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滑轮组承担物重绳子股数,假设有n股绳子在拉重物,若n为奇数,则绳子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绕;若n为偶数,则绳子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绕.

34、解:要使滑轮组最省力,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 故答案为:

35、解:如图,用3段绳子承担物重,绳端拉力向上.

36、【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1)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解:首先辨别上面三根线地线、火线、零线.

(1)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2)安装安全用电原则,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如下图所示:

37、【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1)对于电灯接线的基本要求是:“火线零线并排走,零线直接进灯口,火线接在开关上,通过开关进灯头”.

(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解:首先辨别上面三根线地线、火线、零线.

(1)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2)安装三孔插座的方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38、【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分析】(1)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解:(1)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零线直接接入灯泡,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39、【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进行连接,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电路元件最多的支路,再把并联的部分串联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解答】解:根据电流流向法,先从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2、灯泡L2回到负极,把开关S1和灯泡L1的联后并联在L2两端,如下图所示:

篇6:2018年天津物理中考一模24题

中考越来越接近,如何更加有效复习,力争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已经成为家长、学生、学校一件头等大事,下文为中考物理一模备考模拟试题,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小车重200N,小明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了50m的过 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 B.重力做功的功率为0W

C.人对车做功1500W D.人对车做功10000J

2.如图所示,L1与L2属于串联的是

3.表中列举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水 4.2×103 铝 0.88×103 冰 2.1×10 3 铜 0.39×103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5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三倍

C.寒冬室外盛水的缸容易破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铜块放出的热量少

4.汽车沿盘山公路匀速向上行驶的过程中,汽车的

A.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变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5.四位同学在句容茅山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最后胜出者一定是

A.体重最大的一个 B.时间最短的一个 C.做功最快的一个 D.速度最大的一个

6.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中,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改变方式不同的是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铁锅烧热后,铁锅的温度升高

C.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D.锯条锯木后,锯条的温度升高

7.如图所示的三个电路,下列对其通路、断路、短路判断正确的是

A.甲断路、乙通路、丙短路

B.甲通路、乙断路、丙短路

C.甲通路、乙短路、丙断路

D.甲短路、乙断路、丙通路 8.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豆豆:呵呵,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

B.丁丁:不对,冰山的温度低,所含热量少

C.丁丁:唉,反正我现在一点温度也没有了,冻死喽

D.豆豆:呵呵,我们一起跳舞吧,这样暖和一些

9.小明同 学从距地面1m高的地方竖直向上抛出一块橡皮,橡皮离手后,在空中飞行到落地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A B C D

10.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

C.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D.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11.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

个指示灯.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分别用S1、L1表示,台灯的开关和灯泡分别用S2、L2表示.小明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表.由小明的记 录

可判断出关于L1、L2的连接方式可能是电路图中的

开关状态 插座指示灯(L1)台灯(L2)

闭合S1,断开S2 亮 不亮

闭合S2,断开S1 不亮 不亮

S1和S2都闭合 亮 亮

A B C D

12.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站着大人和小孩(G大人>G小孩),且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人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向支点移动,则杠杆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大人那端下沉

C.不能平衡,小孩那端下沉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下列各种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天平B钓鱼竿 C铡刀

(第13题图)(第15题图)

14.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 ▲ 与分子 ▲ 的总和.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15.如图所示,酸甜多汁的水果点亮了一排发光二极管,在这个简单的电路工作时,水果把

▲ 能转化为 ▲ 能,还应在电路中安装 ▲ 才能控制这个电路的通断.16.举重运动员在2s内把1200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在空中停留了3s.前2s内的功率是

▲ W;后3s内的功率是 ▲ W;整个过程的平均功率是 ▲ W.17.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左侧的墙壁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小车位于A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用力压缩弹簧使小车到达B点;松手后,小车由位置B运动至位置C,在位置C时速度为零.则小车从位置B运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增大”);小车从位置B运动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 ▲ 能;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第17题图)(第18题图)(第19题图)

18.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处于 ▲ 冲程,这个冲程是将 ▲ 能转化为 ▲ 能.如果该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1800r/min,则它每秒钟内活塞往复 ▲ 次,某次通过燃烧汽油,获得3.2×108J机械能的同时,损失了4.8×108J的热量,该汽油机的效率是 ▲.1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从图中可看出A燃料的热值 ▲ B燃料的热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标准大气压下,若一定质量的B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4.9×106J,其中有60%的热量被质量为10kg、初始温度为18℃的水吸收,c水=4.2×103J/(kg?℃),则水的温度将升高 ▲ ℃.20.在探究“汽车的速度”的实验中,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1)、(2)示.由图可知,甲车的动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动能;经过相同的时间,甲、乙两车牵引力做的功之比为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1)(2)

21.用动力臂是阻力臂3倍的杠杆 将货物抬高30㎝,手下降的高度是 ▲ cm,小明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向下的力为200N, 但是经过测量手向下压杠杆的力实际为250N,人做的总功是 ▲ J,有用功是 ▲ J,这根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三、解答与探究(本题共有7小题,共48分,解答26、27、28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22.请按题目要求作答(6分):

(1)如图甲所示,一根木棒用细线系着悬挂在天花板上,木棒一端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了使木棒能在图中所示的位置静止,必须给它施加一个力的作用.请你画出施加的最小力的示意图.(2)在图乙所示的两个虚线框内分别填入电源或开关的符号,并满足闭合任何一个开关都能使小灯泡L发光.(3)如图丙所示,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桶.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甲 乙 丙

23.(8分)下面是我们甲乙两个兴趣小组的实验

甲组:“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2)

(1)该实验是通过 ▲ 研究方法,研究小车的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采用 ▲

研究方法比较动能的大小.(2)图(1)所示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填“速度”或“高度”)关系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得出的结论是 ▲.(3)若想用图(2)所示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乙组:如图所示,用装有细沙的容器、三脚小桌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采用质量不同的木块,是为了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

小与物体 ▲ 的关系,操作时应该让木块从 ▲(选

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2)若要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高度的关系,请简要说明具体做法 ▲.24.(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lN).(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 ▲ 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 大小,因此他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调到最右边,但是杠杆仍然不能水平平衡,接下来他应该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 现:F1 L1= F2 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 L1= F2 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 L1?总是大于F2? L2?,其原因主要是受 ▲ 的影响.(5)小明又把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固定,只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角度θ,则能描述测力计示数F与θ关系的图象是 ▲

25.(6分)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骑自行车经过一个斜坡,小明沿直线奔向坡顶,小红则沿着“S”形路线骑向坡顶,到达坡顶时两人颇有思考地一番对话,如图1所示.(1)为了验证小明的说法,他们设计实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①如图2所示,选用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

1、木块2各一个,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和 ▲.②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拉动木块1做 ▲ 运动.③他们进行了甲、乙、丙三次操作:以上三次操作过程,能验证小明说法的两次操作是 ▲(选填“甲、乙”或“甲、丙”或“乙、丙”).④如果小明的说法正确,你选择的两次操作中机械效 率的大小关系是 ▲(甲、乙、丙的机械效率分别用η甲、η乙、η丙表示).(2)小红的做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请举出一例: ▲.26.(5分)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s内将重为270N的重物匀速提升6m,所用拉力为 100N,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J?额外功是多少J?拉力的功率是多少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如果增加物体的重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27.(7分)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假设酒精灯燃烧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和沙子吸收,那么请问:

(1)图中 ▲(“a”或“b”)是水吸热升温的图像;

(2)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给水加热持续了10min时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克酒精?

(4)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28.(8分)近几年政府推出了“汽车下乡”、“小排气量购置税减半”、“以旧换新”等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明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小明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汽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活动:

(1)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帮助它散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 较大的特点.(2)小明同学阅读了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甲所示的图

表,请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完全燃烧0.2kg的汽油能够获得多少J的能量,这些能量能产生多少J的有用功.(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写出计算过程)

(3)若轿车以60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的速度υ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0~5s时间内,轿车发动机对外做功多少J?轿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F,则燃烧m质量的汽油,能使汽车前进的距离s为 ▲(用前面给出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距离,汽油的热值在本小题中用q表示)

(5)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表丙所示: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可知,当轿车速度为120km/h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 ▲ m.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D A C B B D D A D C

二、填空题(共七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C A B 14.动能 势能 增大

15.化学 电 开关 16.1200 0 480

17.先减小后增大 动能 不变 18.做功 内 机械 30 40%

19.小于 70 20.大于 5:3

21.90 225 180 80%

三、解答与探究(共48分)

22.(1)(2分)(2)(2分)(3)(2分)

23.(8分,每空1分)甲组

(1)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2)速度 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3)让两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释放

乙组:

(1)质量 相同

(2)让同一个木块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来

24.(8分,每空1分)(1)平衡(2)水平力臂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往右调

(3)实验只做了一次,无 法寻找规律(4)3.3 杠杆重力(5)B

25.(6分,每空1分)

(1)①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

②匀速直线 ③甲 丙 ④η甲>η丙(2)盘山公路(合理即可)

26.W有用=GH=270N×6m=1620J(1分)

W总=FS=100N×6m×3=1800J

W额外= W总-W有用=1800J-1620J=180J(1分)

P= W总/t=1800J/20s=90W(1分)

η= W有用/ W总=1620J/1800J=90%(1分)增大(1分)

27.(1)b(1分)

(2)Q水=CmΔt=4.2×103×0.2 kg×50℃=4.2×104J(2分)

(3)m=4.2×104J×5/3.0×107 J/kg=0.007 kg=7g(2分)

(4)C=Q/mΔt=4.2×104J/0.2 kg×230℃=0.91×103J/(kg?℃)(2分)

28.(1)比热容(1分)

(2)Q=qm=4.6×107J/kg×0.2kg=9.2×106J;1-30%-30%-5%=35%;(1分)

W有用=Qη=9.2×106J×35%=3.22×106J;(1分)

(3)W=Pt=6×104W×5s=3×105J;s=vt=30m/s×5s=150m;(1分)

F=W/s=3×105J/150m=2×103N;(1分)

因为匀速,所以f=F=2×103N(1分)

(4)0.35qm/F;(1分)

上一篇:理想当歌手作文下一篇:幼儿园认识单双数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