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秋月写景美文

2024-05-09

平湖秋月写景美文(精选12篇)

篇1:平湖秋月写景美文

平湖秋月写景美文

夕陽无限好!

劳碌了一天,和心爱的人相守在这种祥和宁静中,多么惬意舒心,多么悠闲自在.....

满腔热情的夕陽,在即将离开时,看着我们这个充满爱的世界,犹豫了,恋恋不舍地洒落点点余辉,尽现诱人的风采,“请泛舟湖上,一起享受爱的沐浴吧!”

于是,实在不忍拒绝夕陽的好意,泛舟湖面,一边欣赏湖上斑驳陆离的倒影,一边感受这里泛滥的爱和迷一离的情......

陶醉之余,蓦然回首,忽然发现苏轼老先生正在奋笔疾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此美景,跨越了年代,跨越了地域,人人得而忘忧啊.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同时听到了悦耳的乐声和轻漫的舞姿带来的`衣袂声?

沉思被一片旖旎的霓虹惊扰,原来,已经华灯初上,被夕陽相邀的明月已然挂在天空,温柔地注视着我们这一世界的爱的乐园,倾听平湖秋月的心声!

看哪,夜色开始妒忌这美不胜收的仙境了,逐渐浓郁了自我;月儿更是顾影自怜地隐在树梢后,悄悄地羞怯地打量着自己,是不是和周围的一切美成了一片,是不是自己就是那点睛的一笔呢?

“扑哧”一声笑,月儿吓的迅速逃离了树梢,娇羞地高悬在夜空,“是谁这么无礼,侵扰我的清幽啊?”平湖朗朗地但却轻轻地又笑了一声,“你呀,你一直在我的心中;我呢,我总是在你的眼中。”

月儿娇羞地红了脸,含情脉脉地飘逸在夜色更浓,灯光更旖旎的楼阁边上,希望湖水不要看自己太清楚,但又希望不要离开平湖太远......

不知何时已经回到楼阁的荡船的人儿一起偎依在窗户边,一会俯视着平湖,一会凝望着秋月,脸上写满柔情和幸福......

终于,荡船的人儿困了,倦了,相拥与周公见面去了.

只,留下了,那轮,明朗的秋月,和波光粼粼的平湖,在一起!

深夜,星光点点,皎洁的朗月,大胆地挪平湖,平湖涌起心波,舞蹈一生......

篇2:平湖秋月写景美文

劳碌了一天,和心爱的人相守在这种祥和宁静中,多么惬意舒心,多么悠闲自在.....满腔热情的夕陽,在即将离开时,看着我们这个充满爱的世界,犹豫了,恋恋不舍地洒落点点余辉,尽现诱人的风采,“请泛舟湖上,一起享受爱的沐浴吧!”

于是,实在不忍拒绝夕陽的好意,泛舟湖面,一边欣赏湖上斑驳陆离的倒影,一边感受这里泛滥的爱和迷一离的情......

陶醉之余,蓦然回首,忽然发现苏轼老先生正在奋笔疾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此美景,跨越了年代,跨越了地域,人人得而忘忧啊.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同时听到了悦耳的乐声和轻漫的舞姿带来的衣袂声?

沉思被一片旖旎的霓虹惊扰,原来,已经华灯初上,被夕陽相邀的明月已然挂在天空,温柔地注视着我们这一世界的爱的乐园,倾听平湖秋月的心声!

看哪,夜色开始妒忌这美不胜收的仙境了,逐渐浓郁了自我;月儿更是顾影自怜地隐在树梢后,悄悄地羞怯地打量着自己,是不是和周围的一切美成了一片,是不是自己就是那点睛的一笔呢?

“扑哧”一声笑,月儿吓的迅速逃离了树梢,娇羞地高悬在夜空,“是谁这么无礼,侵扰我的清幽啊?”平湖朗朗地但却轻轻地又笑了一声,“你呀,你一直在我的心中;我呢,我总是在你的眼中。”

月儿娇羞地红了脸,含情脉脉地飘逸在夜色更浓,灯光更旖旎的楼阁边上,希望湖水不要看自己太清楚,但又希望不要离开平湖太远......

不知何时已经回到楼阁的荡船的人儿一起偎依在窗户边,一会俯视着平湖,一会凝望着秋月,脸上写满柔情和幸福......

终于,荡船的人儿困了,倦了,相拥与周公见面去了.

只,留下了,那轮,明朗的秋月,和波光粼粼的平湖,在一起!

篇3:读书美文:秋月无声自高冷

书虽捞之即读,然也有一定喜好,与古代文化或传统生活搭边的文章是我的最爱,尤其是表现古时原生态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的,更令我心生向往。那份清新自然,古朴单纯犹如一坛深埋地下几十年的女儿红,越藏越醇,越醇越浓,隽永绵长,润进品者心扉,使人沉醉不忍罢弃;现代生活则如一瓶碳酸饮料,味道浓烈,霸道刺激,来去匆匆的感受过后让人倍感失落空虚。

历代古诗文及民间传说赋予了西湖太多美妙而神秘的面纱,俨然成为我心中美的图腾。第一次游湖之时,激动之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抺总相宜”让我总在期等着有朝一日与她的美丽邂逅,来一睹这位绝色美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娴静而热烈的柔美娇艳。然而我失望了,西湖已变,变得陌生,不再是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眼中笔下的那位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整齐的湖岸,壮观的喷泉,宽敞平整的断桥,团簇点缀的荷花,西湖还是美的,不过已成为一个整容修形、熏香逼人的媚俗贵妇,文学中的少女西湖荡然无存。

羡慕昔时李杜,他们是幸运的,虽然他们在实现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追求中屡受挫折,抱憾终老,然其奔波之途中却也见识了河山的纯然大美,即如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吟中亦领略到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壮,而如今长江大坝林立,春夏则泛,秋冬则枯,此景安在?我等后辈只剩在前人的诗文中感慨。“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今日“水如天”的江南水乡却不时呈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漠边塞的异域风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何时让那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依然碧波荡漾在诗歌与现实之中呢?

夏日傍晚我总喜欢站在信江河大桥上背着夕阳迎着淡淡的晚霞拍几张相片,并不懂什么摄影技巧,只觉得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是宁馨的,河岸两侧各自罗列着高低的树影,河面上微微晃动着一片茫茫的水光,眼前不由得浮现出的是一部老电影《小兵张嘎》当中的冀中白洋淀画面,白色的水面,黑色的的湖岸,黑白相间的天空,水天相接处一轮白球在不甚分明甚至相互浸染的界线上,使得一切差异化的事物和谐一体,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安宁详和。

近来尤其喜欢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总觉得汪先生胸有山水,心透俗世。小说《受戒》是我的最爱,结尾描写“英子跳到中舱,两支浆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发着银光……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意象的组合点到为止,犹如一幅任意挥洒而又结构飘逸的图画。用语平常,近于白描;情景柔美,富有诗意。江南不正是如此的吗?它很单纯,纯的几乎只有水,水的形态,水的色调,水的内涵;形态妖娆而多姿,色调单一而亮丽,内涵丰富而深蓄。怎能不让现在长时呆处于水泥森林的人们消除一些枯燥而增添一份美好的遐想呢?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传统和反映传统的文学正如这高冷无声的秋月,静静地流淌着,以其冷艳之银辉朦胧着世俗之喧嚣,以其白亮之光芒明晰了世人之迷茫。

篇4:秋月秋雨总关情美文欣赏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我国现代作家郁达夫,曾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他在《故都的秋》借写故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只要能把秋留驻,就是折了寿命也在所不辞,可见作者对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实际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秋都有特别的感情,唐诗宋词中对于秋景的描写也特别多,现只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秋月的描写和王维《山居秋暝》中对秋雨的描写进行分析鉴赏。

秋月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的华糜诗风。公元8,白居易因多次批评朝政,触怒唐宪宗,被贬到江州。8秋天,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巧遇琵琶女,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中,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这首长诗,在艺术上有两个方面为后人所称道,一是写音乐,二是写秋月,但今人多是赞美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精彩描绘,往往忽略了秋月在诗中的烘托作用。其实这两者在这首诗中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独特作用,不可或缺。诗中有五处写到秋月,其作用也因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有三处与音乐有关,现分别引用分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在枫叶飘飞、荻化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几杯浊酒赶不走因朋友离别而带来的悲伤,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只好默默望着倒影江中的月亮。这里的“茫茫”,既写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后,朋友将踏上茫茫之路,天高地远,相会无期,自己若有所失,深感惆怅的情怀,同时也写到了江面上的茫茫水烟,这水烟如同愁丝万缕,缠绕着作者的心,江月无声,但作者却心潮涌动。可见,这里的秋月,不仅对作者的情感起到渲染烘托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作者“忽闻水上琵琶声”感到惊喜万分埋下了伏笔。《琵琶行》中的,第二次写到秋月是在琵琶女演奏结束之后: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是很高超的,一是弹琵琶的`指法非常娴熟,拢捻抹挑,得心应手;二是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自然流畅,恰倒好处;三是借助琴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苦诉得酣畅淋漓,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正因为如此,当琵琶女曲终收拨的时候,白居易及其朋友们还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眼望江月,默默无语,此地无声,却胜过有声。由此可见,这里的“江心秋月”,一方面烘托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表现琵琶女演技之高和听众受感动之深。

《琵琶行》中第三处写秋月,是在作者听了琵琶女的苦诉之后,作者因同病相怜而自叙生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两句诗实际是白居易悲惨孤独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开始衰败,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的白居易虽然还有一官半职,但由于屡受排挤,被贬官异地,人生旅途上无丝毫快乐可言,再加上忧国忧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还有闲情雅意来沐浴春光,观赏明月呢?只好独杯自饮,聊解心愁,打发时光。这里的秋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良辰美景;二是指一年光景。古人常以植物的春华秋实来表示一年,秋天到来意味着一年将尽,古代文人伤感最深,正如现代散文家郁达夫在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中所说“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当然,这里的秋月与琵琶女的音乐技艺还是有很大关系,正因为我苦诉“秋月夜取酒独倾”的苦闷生活,琵琶女才“感我此言”而“却坐转弦弦转急”,再一次用心灵去弹奏一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动人悲歌。

秋雨

古代文人爱写秋风,更喜欢写秋雨,秋风习习,给人凉意,偶尔下一场秋雨,那凉意更浓。秋风送爽,秋雨送凉,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古人多用来渲染某种凄凉的气氛,如宋代柳永词《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但王维的《山居秋暝》却不是这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五言诗里,诗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秋天的一个傍晚,下了一场秋雨,山色更显清秀,天气更显清凉。在寂静的山里,月光如水一般,洒在松林丛中,雨后的清泉漫流石上。这时竹林里传来一阵阵喧哗的人声,原来是山里的姑娘们在洗衣归来。村前的小河,流水淙淙,渔夫趁着秋雨刚停,正忙着划船捕鱼,河中莲叶,随波摇动,更是婀娜多姿。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波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种诗画结合的风格,在王维的很多诗中都有表现,而《山居秋暝》则是最典型的一首。在这首诗里,“空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这几个意象组成了一幅格调清新,富有山村生活气息的山水画。古人常以诗言志,这首诗也一样,表达作者远离尘世,向往乡村闲适生活的愿望。

篇5:写景美文摘抄

竹叶青青,细细的腰肢,翠绿可人,在清风中摇曳,聆听竹叶在清风中鸣唱。古人云:“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宁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历代诗人都很欣赏竹子,我虽说没有诗人的意境和韵味,但我也是自幼喜欢竹子,可是在甘肃老家,是很少有竹子的,更别说找到一片竹林,嬉戏于葱郁的竹林中了,偶尔能看见谁家门前的一株,都已经受宠若惊了。

竹子是中国美德的象征,是君子的象征,在“岁寒三友”中,有人喜欢寒冬傲梅,有人喜欢劲拔的青松,我却喜欢简单的竹子,我觉得竹子能给我一种坚强的生命力和简单的态度,那种简单的清香总能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坦然,翠绿的竹叶尤其单纯而又充满着活力。

在我的理解中,竹子是坚强的,正如板桥先生《竹石》所描述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板桥先生用生动形象的诗句描述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饶的风骨和精神,赞美了竹在应对重重艰难时不服输的品质,那种坚韧的品质令人崇拜。

我喜欢竹子,不明白缘何,正如鱼儿喜欢清水一样,能给我生活的动力和向往,对竹子有着太对的情感,也许是喜欢它文静,或者是高雅,可是给我留下的最深的是它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品德和坚韧的印象。

竹叶翠绿,四季色泽美丽,看见青青竹叶,总能给我一种清新豁然的意境,多想蒙蒙雨中,穿梭在竹林,在竹林中撒欢,去看竹叶上悬挂的雨露,去听竹林中风儿轻轻吹过的旋律,闭上眼睛,去感受竹林的芬芳,品味青竹的气质,这一切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凭借着幻想,我想挥笔,想描绘出竹林意境,画出竹之神韵,记录下所向往的竹林,却又执笔不落,不敢去描绘,怕如此美丽的意境在自我笔下失去神韵,因为我并没有能擦出心中不完美的橡皮,遗憾反而也是一种美。

篇6:大花狗写景美文

我家前后养过好几条狗。这些狗性情各异,有吃饱喝足只管将长嘴埋在前腿下面睡觉玩忽职守的,也有坚守自盗偷吃东西的,还有“谁养的狗咬谁”恩将仇报的,大多数还是能够尽到一条狗的一般责任的。其中有一条狗,却是将自己的责任尽到了极致,因此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最为深刻。

那是一条大花狗。它是什么时候被捉到家里来的,我不知道。我能记事时,它已经很大了,在我还未上小学之前,它就死掉了。

大花狗的底色是雪白的,在腹部和背部“绣”着几大团黄“花”。难为那样的“粗茶淡饭”,不仅将它喂养得身高体长,而且身强体壮、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它那一对竖立的耳朵像雷达一般转动着收集一切可疑的声息,一只湿润的鼻子翕合着探索一切可疑的气味,一双冷峻的杏眼更是警惕着一切可疑的动静,再加上恪尽职守的品格,只要有人或动物试图进入家院范围,它必然会勃然大怒,张牙舞爪,勇往直前地扑过去,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

由于大花狗凶猛异常,有到家里来的客人,都是站在离家门口老远的地方,呼唤家人“挡狗来”。迎送客人进出,还得提防着大花狗不依不饶地搞突然袭击。在这一点上,大花狗明显过于偏执,不如其它的狗会见机行事了。其它的狗只要看着家里人陪着来客出入,就算是尽到了责任,交出了“接力棒”,自顾休息去了。大花狗却不这样。记得有一次,户族里一个远嫁他乡阔别多年的姑姑,回来探望亲人。父母亲出去迎接,一见面只顾了寒暄,大花狗瞅准机会,扑上去撕扯住了姑姑的大腿。撕破衣服是一方面,伤痛惊吓是一方面,拂了姑姑的面子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父母家人也是十分地难为情,本该是一次情意浓浓的亲戚欢聚变得好不尴尬。送走了姑姑后,父亲用牛皮鞭子对大花狗进行了严厉地惩罚,大花狗蜷缩着身躯满院乱跑,不住的嚎叫,它可能会觉得特别委屈,我是条狗么,不就是咬人的么?受了惩罚的大花狗,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我行我素,家人在迎送客人的时候,不得不格外小心注意些。

大花狗对其它动物也是毫不客气,猪、羊或者别人家的狗自不在话下,就是体量比它大几倍的大牲畜,它也敢单枪匹马去挑战。家院后面的地里,种了一亩多的胡萝卜。有一天,永利拉着他家的公牛去涝坝饮水,那牛喝罢水,无端发起疯来,一路狂奔,永利哪里拉得住,只能撇开缰绳惊惶失措地跟在后面跑。这牛跑到我家的胡萝卜地里,很快被绿茸茸翠生生的胡萝卜叶子安抚住了情绪,它停下了脚步,伸出粉红色的长舌头,开始慢条斯理地卷着吃叶子。这哪里能行?我和弟弟拿着树枝想驱赶它,它瞪着一双硕大的眼睛,鼻子里喷着粗气,低头拱脑,想向我们牴过来。我们吓得后退不跌。这时,永利也小跑着赶过来了。我们就要他把牛拉走。永利虽说是个主人,但牛欺他人小力单,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也是不敢上前去。正在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花狗从家里出来了,看见公牛,就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老远就奔突而起向公牛直扑过去。公牛大吃一惊,也顾不上吃叶子了,四个蹄子分开站定,立着尾巴,一双牛角直对着大花狗应战。大花狗扑到公牛跟前,发出恼怒的吠声,快速地转了个圈,避实就虚,攻击公牛的腹部和臂部。公牛甩着头、掉转着身子抵御,可大花狗更加快捷灵活,纠缠了几个回合,公牛失去了耐性,撒开四蹄逃窜,大花狗紧追不舍,一个跳跃扑上去,咬住公牛的后腿不再松口,就像突然之间给公牛的后腿上绑了一个大包袱,上下跌荡着跑出了好远,大花狗才被甩下来,在地上滚了几圈,“嗞嗞”地叫着不追了。我们发现它的嘴里流出一丝血迹,也不知道怎么了。事后,永利说,从它家的牛腿上取下来一只狗牙。

大花狗的凶猛,让村里的一个人对它恨之如骨。这个人叫李占江,家住在村西头。他养着一群羊,每天都要赶着去放牧。每次从门前经过,大花狗都要扑出去,吓得羊群一片混乱,李占江也手忙脚乱。李占江没办法,就采取了绥靖的办法。他每次过来的时候,兜里揣上两疙瘩馍馍,给大花狗扔过去,想着借此搞好关系。可大花狗根本不吃这套,只把那滚动着的馍馍疙瘩当打它的石头,扑上去咬一口,复又追赶羊群。见软办法不行,李占江就准备来硬的。有一天李占江赶羊过来,大花狗正好爬在大路口休息,可能是见这人这羊总过来,多少有些麻痹大意,它瞅了一眼,没动弹。这是多好的机会,李占江藏在衣襟下的手里,攥着一块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天的大青石,他忽然将那石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向大花狗。大花狗腹部被击中,惨叫一声,起身扑上去。可这回还没有吓乱羊群,它就哀鸣着返回身来,踉踉跄跄走到家门口,很痛苦地卧下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花狗再也不咬人了,也不咬动物了,它一点东西也不吃,只是有时候很艰难地爬起来,趔趔趄趄地走到村东头的涝坝堰边去舔些水,然后再趔趔趄趄走走停停地回到家门口,有气无力的卧下。这样地捱过了几日,大花狗再一次强挺着起身向村东头走去,不过这次它不是去喝水,而是走到与涝坝一路之隔的瓦窑坑边,一头栽下去,悲鸣了几声,蹬了几下腿,瞪着发蓝的眼睛,龇着森白的牙齿,一动不动了。它以自己的具体行动,证实了“好狗不往家里死”的俗话。

大花狗已死,几户人家欢天喜地地剥了皮、分割了肉。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大花狗的肋骨被打折了两三根,尖尖的骨茬刺进了肝脏里。

篇7:写景美文

我的母校坐落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但我爱母校的早晨,因为她奇妙而温存;我爱学校的早晨,因为她妩媚而动人。我要拿起画笔用心中灼热的爱描绘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学校之晨。

初夏的黎明,夜幕还未拉开,草儿甜甜的睡着,鸟儿还未从梦中醒过来。月亮落下西山,星星从天幕上次第隐去,整个学校被笼罩在晨雾中,像神话里天上飘渺的仙境,假如这时你站在山顶眺望远处那一排教室,就会新奇的看到一条乳白色的雾带绕在教室屋顶,雾霭茫茫中微微地显出教室墙壁的轮廓,屋顶在云雾中漂浮,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琼台楼阁。我想这情景,大概又像站在蓬莱阁上看到的海市蜃楼一样奇妙无比。

学校中的几颗老梧桐树,好像几位饱经沧桑的老寿星,凝望着那东方将要升起的旭日。

夜幕渐渐拉开,白茫茫的的晨雾在流动,在减退。这时学校的晨雾中出现隐隐约约的人影,一个、两个……成群结队,伴着欢快的笑声,学校热闹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炫目的朝霞染红半边天,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学校里。学校里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裙,学校上空飘荡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小树醒,沾着露水;野花醒

,她与露珠一个甜甜的梦;小鸟醒,亮出清脆的歌喉,唱着向蓝蓝的天空飞去。

太阳升起来,阳光洒满学校。同学们有的捧着书本倚在树干上,有的低头漫步在草坪上,有的三五结伴奔跑在操场上。教室里用稚气的童音朗读着“微雨欲来,轻音满湖……”琅琅的读书声飞出学校,传到正在耕耘的乡亲们的耳朵里,他们听着熟悉的声音,望着被树木环抱的学校,似乎如有所思的笑……

啊!学校之晨,这时是一天的开始,人生的起步。梦想的种子要播种,人生的意义要认识……那里有青春幻想,那里有未来的呼唤。

篇8:写景美文

春天已走,迎来干燥闷热的夏季。

初夏,我最爱的初夏。阳台一片阳光灿烂,金光洒遍全身,我理解着太阳的洗礼。杜鹃花争奇斗艳的开了满满一片,一团团一簇簇,如后宫争宠的妃子,这一朵穿着粉红的衣裙,含羞微笑,如初见英俊男子的十七八岁的少女;那一朵身披紫色艳袍,端庄秀丽,如二十岁的有钱人家的少妇,知书识礼,不怕生,好与其它富家小姐相比较;另一朵,戴一头大红色的凤冠,着一身随风飘飘的深红大袍,气势逼人,天资国色,如帝王家大婚时的公主,风姿卓约,气度非凡,好个华丽至极的美人儿。

篇9:写景美文摘抄

借景抒情是提高文章水平的好方法,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会更加深刻且有内涵。以下是部分写景美文摘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例子,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写出更多的经典文章。

1.阳光洒满的时节,初春的欲望呼之欲出,那地下蠢蠢欲动的无数生灵争先恐后的破土,那地上葳蕤丛生争相怒放的招摇,无不昭示着生命璀璨荣光,看那满园春色中红的滴妍的茶花,却趁着早春争先露艳,生怕错过一个季节似的,把一朵朵绯红洒满枝头,朵朵绯红中粉白的精灵戴着蓓蕾蹿动再蹿动,伸着长长的脖子拼了老命的呼吸温暖,触摸阳光,此时的绿叶也含笑着传递着艳羡的目光,一荣俱荣的分享着和煦与娇艳,也是错过了一个季节,不忍再错过一个春天。

2.棵棵的杨柳再也生不出嫩嫩的枝叶,老去的叶子时不时跌落在道路上,草坪上甚至是泛着微波的湖水里,就像飘零在里的一叶儿扁舟,显得渺小而且无力。喧嚣整个夏天的蝉儿,此时也是有气无力地叫上一阵便早早休息了。草坪里,树枝上,公园木椅的靠背上,甚至是楼房的棱角上都沾染了晨露,在初阳的映照下,闪着晶莹耀眼的光芒。一只只的燕子时而高高地飞向天空,时而又低飞在草木抑或楼宇间;时而成双齐飞,时而又成群而来,像勤勉的保安,来来回回不断地逡巡着。

3.柳树,耐旱,喜水湿,不择贫瘠,生长旺盛,故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有水的地方,长得更为茁壮。柳树,春天鹅黄报春,夏天为行人蔗荫,秋天枝叶可解热和、镇痛,冬天增材添薪。柳树,婀娜多姿,清丽潇洒,常为人们种植在池边湖泊,楼台庭院,间以红桃花草,形成一片风光旖旎,柳浪闻莺的美景。柳树,绿丝飘动,舞姿婆娑,引得历来诗人骚客们,神采飞扬,思绪飘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将一对离别之人的难舍难分,表达得深情动人,完美无遗。灞桥折柳送别,是一种古代风俗,更是一种雅人深致。

4.秋风吹落了一地黄叶,慰藉了大地辛劳,却孤独了枝头依靠。季节的变迁总能激起我们对万物的感伤。纷纷落叶黄,淡淡残花香,一切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光阴在四季轮回中穿梭,岁月却苍老了脸庞!岁岁年年皆不同,我们不能驻足青春留住年华,只能让记忆定格曾经的美好时光!秋天的阳光温暖了脸庞,却抚慰不了内心孤独与惆怅。心灵在过往与现实中游荡无处躲藏,遐想一片田园风光,邂逅一段情感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袅袅炊烟起,品粗茶淡饭香;一起策马牧羊,一起望秋水长天,一起观满天星斗,小桥流水茅草屋旁,月下共饮一杯自酿美酒两情相依儿女情长好生浪漫&&

5.刹那间,雨点儿像千万个兵将从天空落下来。它飘落在本网那粉红色的花瓣上,滚动着,仿佛是千万颗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宝石。雨点落在池塘里,平静的池塘里泛起粼粼波纹。仔细瞧那雨点,只见雨点一会儿分散,一会儿聚拢,一会儿退后,一会儿退后,一会儿向前。它那变幻莫测的千姿百态,恐怕连最有才华的画家也画不出啊!你瞧,那杜鹃花多漂亮呀!盛开的花瓣挤挤挨挨的,像一个个阿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多姿多彩,有的随风摇曳,有的羞羞答答的。一张张大圆盘似的叶子,青翠无暇,上面滚动着比珍珠还要透明的水珠,把杜鹃花衬托得更加妩媚动人。

6.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7.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8.梅俏不争春,竹篱茅舍,自成风景。朴素的农家小屋,窗临流水,门对青山。屋子四周,朵朵梅花争先怒放,露出幽淡馨香的点点花芯,清秀的粉脸浅笑轻颦,娇嫩含羞,淡淡约约,风情韵致仪态万千,宛如一位清丽的佳人倚着修竹,花簪摇曳,顾盼生姿、脉脉传情,向着窗前款款伸来朗朗疏枝。

9.黑压压的乌云翻滚着,风也并不示弱,挟持着那些来自天上的水,扭曲着身子撒泼,可能是过于拥挤,辨不清的水柱,喘着白色怒气,从悬浮的空中,无序冲下。屋顶阻碍了它们的跌落,因此怒气冲冠,使劲地敲打着屋顶,溅起四射的水雾。从屋檐垂落的水线,有瀑布,有水帘,雨雾缭绕,天地间有些混沌不清,雾腾腾,灰蒙蒙,让人有一丝忐忑不安的惊悸,忽而闪电频频,短暂地奇亮,划破了灰暗的长空,接着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吼出饶有余音的沉闷隆隆声,哗哗的雨声,配合默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雨雷电的呐喊,驱散了多日的热魔,不宽的窗隙扑进清爽的水气。

篇10:写景美文

细雨润荷塘,桃花醉人心

远处那棵令我心醉与感动。你看那满树的桃花,一团团、一簇簇,以它粉色的笑脸装饰着挺拔的身躯。仔细瞧那花,几乎都是由五片花瓣组成一朵,它们是那样的娇小、柔嫩,春风轻轻一吹,便整朵的跳起舞来,但我觉得,它更像婴儿的皮肤,粉中透着一点青涩的白亮。花儿朵朵,像个风姿卓约、性开朗而温柔、笑容灿烂的妙龄女郎,热情、奔放,这一树的花开,惊艳了整个荷塘一带的风景!于是,我期盼着,我的未来,也成长为这样令人心醉的美丽。

因了昨夜的一场雨,我猜桃花必须比昨日开得更艳丽,更妩媚动人。荷塘的水是绿色的,水里的鱼是金色的,岸边的杨柳是深绿的,阳光是透明的暖色,行人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当我看见桃花的那瞬间,便感觉这绿色大地与蓝天之间又多了一种美得令人窒息的颜色——那片娇嫩耀眼的粉红。

篇11:写景美文摘抄精选

柳树,耐旱,喜水湿,不择贫瘠,生长旺盛,故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有水的地方,长得更为茁壮。柳树,春天鹅黄报春,夏天为行人蔗荫,秋天枝叶可解热和、镇痛,冬天增材添薪。柳树,婀娜多姿,清丽潇洒,常为人们种植在池边湖泊,楼台庭院,间以红桃花草,形成一片风光旖旎,柳浪闻莺的美景。柳树,绿丝飘动,舞姿婆娑,引得历来诗人骚客们,神采飞扬,思绪飘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将一对离别之人的难舍难分,表达得深情动人,完美无遗。灞桥折柳送别,是一种古代风俗,更是一种雅人深致。

篇12:清明写景美文

周末下午,从尧都归来的路上,看见成片的白玉兰已经簇簇花开;粉玉兰如少女羞涩的脸,朵朵娇一艳。阳光灿烂的日子,山坡上,一树树山杏花白花花的,风里飘着雪花一样的花一瓣。

是啊,清明又至。

惊蛰萌动,春分含苞,春天渐渐醒来,天空日渐明澈。一场场随风潜入夜的细雨诉说着柔情与缠一绵,一条条解冻的溪流欢快地歌唱,一片片田野换上了点缀着花一团一的绿装。

暮春四月,是一个明媚的姑娘。春服既成,正可以随风招摇,到处都有她俏皮的足迹。水面上、沟渠边、田野里,山的阴面与阳面,村里村外,一毛一茸茸的幼芽,细卷卷的嫩枝,蒙着一层细白的绒一毛一,仿佛一袭纱翠,散发着清香,一切都清新而又明净。远处一大一团一一大一团一的绿,是发了芽的杨树、柳树们,深一点的是结了榆钱的榆树们。一一团一一一团一耀眼的白,那又是谁家的杏花正在盛开?

果园里,成片的梨花、桃花,引来蜜蜂和蛾蝶,翩翩起舞。洋槐、泡桐、枣树看上去还没动静,一幅老谋深算的样子,苍黑的树枝在风中百无聊赖地摇动着,说不定它们也正憋着劲儿要一身别样的盛装呢。

我家小院里的那两棵杏树,也该褪去初开时的蓓蕾红,变得白灿灿了吧?

若春日得闲,踏出家门,背上筐到麦田里摘野菜,何止是一种灿烂的享受,何尝不是一幅乡情浓浓的春景呢?

父亲喜欢栽花种树。院里的果树都是他生前移栽的,多有他嫁接和修剪过的痕迹。就连西南坟地的那两颗树,也是他生前栽下的。每逢暮春,柳絮飘飞,一一团一团一飘落在坟头,给长了杂草的坟头披上一层白纱。一片白色的朦胧里,父亲那一脸古铜色的淳朴的笑,仿佛就在眼前。

不远处,母亲应该还在麦地里锄草吧?这个时节,正是锄麦子的好时候,浇灌过的麦田需要破土保墒。那半亩地锄完也就晌午了。那时放学归来,我会接过母亲手中的锄头,顺着麦垄,锄一会儿。累了,抬头看看一望无际的麦海,风吹着刚起身拔节的麦苗,泛起浅浅的波浪,一颗清明的心也会亮闪闪地往前漂浮去。

回到家,母亲已经从菜园子里给我们拔好了一筐菠菜,嫩闪闪的叶子,红凌凌的根,分外好看。趁着中午的阳光,一边择菜一边跟母亲说话,坐在屋檐下的矮墙上一棵棵地择,阳光晒在后背上,暖烘烘的;小风儿悠悠吹来,还偶尔飘来鸟儿们稀疏的叫一声,抬眼,却又找不见鸟儿的影子,不知它们躲在那块云彩后面。

看不见鸟儿的影子,却看见高高的.香椿树上,已经长出不少嫩枝叶。拿过一根长竹竿,头儿上绑着个铁丝窝成的叉钩儿,钩住刚长出一拃长嫩一嫩的香椿芽儿,轻轻一别,香椿芽晃晃悠悠掉下来,落进母亲接在地下的菜篮里。从鸡窝里掏出几个笨鸡子儿,香椿炒鸡蛋,满口留香。

父亲名字里有个“清”,父亲的父亲名字里有个“明”,我的清明祭祖似乎更名副其实。

可我是一块找不到祖先的小石头。泥土里埋得是找不回来的父爱,还有那段找不回来的童年幸福。

很想,化作清明的雨,吹绿父亲割过的青草;化作柳间的风,用思念燃起温暖你的火。当纸火熄灭的时候,我就是那一缕青烟,飘到天上看看你今春的容颜。

家里的杏花谢了又开,院角的石榴枯了又绿,香椿树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思念的春天。父亲啊,清明节,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惦念。可你,却成为隔了时空不能穿越的照片。

那些纸钱,寄不走一声叹息,那些诉说,换不来一段时光。故乡,走了还会来;土岗,望了又要望,用一挂鞭炮点燃一个春天,点燃满腔的思念。

往事,是刻在我们记忆里的碑文。清明,是明日往事里的又一个篇章。

阳光再暖,也握不住那双已经冷却的手;头颅再低,也忍不住发自肺腑的哽咽。

你看,这片麦苗,青了又黄;晨昏,黑了又亮;这一场烟火啊,因为我的跪拜而满地流觞。

这里是你安息的地方,这里有你栽下的柳荫,故乡的春天,永远是我们的天堂。

上一篇:西柏坡旅游网下一篇:出生证明最迟多久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