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小学生

2024-05-16

我的老师小学生(精选6篇)

篇1:我的老师小学生

我的启蒙老师400字作文-我的启蒙老师小学生作文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二十多岁任教,今年已教书十多年了。她总是穿一件褐色衣服,显得很优雅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她教学方法独特,总使我听得津津有味!记得她教我们读一篇古文时(杨氏之子),全班的视线都转移到了她。她先把这篇古文编成故事:杨家的儿子九岁,十分聪明。孔君平指着盘中的杨梅,对杨家的儿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杨家的儿子却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你们的鸟?“瞧,这下孔君平可无言以对!小学生作文 wwW.

她利用编故事的方法,使我们在陌生的.句子面前,去认识它,去知道其中的奥秘与道理!别班的同学背一篇古文要几小时,我们班只需要半小时。她的方法,使一个个陌生的字作文在我们面前投降。日积月累,我们认识的字作文也越来越多,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好。我们都很感激老师。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她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记住她!作文

后宅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刘林益

篇2:我的老师小学生

导语:许多人都夸我是一个才华横溢、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实呀,在我们班,比我更优秀的同学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的好老师,而根据自己的爱好,心中的老师也是不一样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我们班主任:茅老师。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像父母般关怀学生,您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当上学生的知心朋友,您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陪学生一同成长、欢笑、游戏、您却做到了。您虽然很严厉,但有时候还是会跟学生们开一些小玩笑,严厉中不时透露着一点幽默。您要求同学们说话,回答问题要清楚,准确,精炼,找重点说。您要求同学们做作业时做错没关系,但做过了一定要记住,您还时不时的给家长发短信,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情况,记得有一次,您布置背课文的作业,别的好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这个作业。可是,我过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背不出来,您检查老赖本的时候发现我还没有背出居然大发雷霆,还通知了我的母亲,以至于 我被母亲恶狠狠的教育了一顿。这时我终于领教了您这位老师的厉害。我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在背诵上多下功夫,可不能再马虎了。

这就是您茅老师的教育风格,平时挺温和,但是,有错误绝不包庇,简直让我终身难忘呢!这就应验了一句话“严师出高徒”。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老师,我崇拜您,我也说不自己为何有这种崇拜之情,看着您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行整齐而漂亮的字迹,我却不能掂量出这中间蕴藏着多少的奥妙和辛勤的汗水,只知道这是您对社会教育事业的无私的奉献。听着您在讲台上所讲的每一个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是大自然清翠的鸟叫声?是古典乐器发出来的和谐的旋律声?不,都不是,那是一种天外之音,蕴含着世间动听的音调,听起来让我们感触深刻,因为那种声音不是普通的声音,而是一种知识的信号声,一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有许多的知识要从远方飞驰而来,走进你智慧大脑的驿站。

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回家的路途。还记得在您刚接我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充满着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小学生时,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却不能忘掉老师,您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您用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了解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大,您就像是我们的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就像山泉水一样,清晰得能让你看到底层。老师,你教我们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被困难压倒,我还记得你常说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是啊,成功与困难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困难,成功又何从谈起呢。

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您从不为你很委倔,你总是默默的奉献你的一身,为了你的学生,为了你的使命,您甘愿做绿叶也不愿做红花,您想用自己的能力擦亮这世间的曙光,让生生学子们的梦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老师,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懂得为何要有追求,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要超越自己。老师,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这精彩的世界,您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

许多人都夸我是一个才华横溢、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实呀,在我们班,比我更优秀的同学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班会这么棒呢?这固然与我们的勤奋努力密不可分,可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有“高人”指点。而这位幕后“高人”当然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杨冰花老师啦。

自从杨冰花老师接手我们这个淘气、懒散的“问题班级”后,我们班的班风班纪就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焕然一新。每次上公开课,校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五(5)班。在人才济济的砂子塘小学里,各项成绩都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当真来之不易。特别是语文成绩也连续夺得全年级第一,更是难上加难。毫无疑问,正是有了杨老师呕心沥血的潜心付出,在教学和管理上想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妙招,才让我们有了“判若两班”的改变。

杨冰花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确有她独到的一面。她最主要的教学观点就是让我们学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课文教学时,她就采用“课文带名著”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某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出与课文相关的名著。比如:我们在课堂学习《将相和》时,就在课外时间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就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学习《景阳冈》时,就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这种独具匠心的教学编排,不仅让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还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使我们在写作时积累了更多的素材,而且还因为在课余时间爱上了阅读名著,使我们花在做游戏、看电视、打电脑和玩玩具上的时间大大减少,让我们养成了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班主任,面对我们这个六十多人的“超级大班”,同学们的性格和爱好又各不相同,要管理好确实任重而道远。杨老师就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引导,塑造好每个同学的个性,发挥各人的长处。有一名同学从一年级开始起就喜欢欺负人,常对弱小同学恶言相向,甚至还动手动脚,是大家最不喜欢的人,也是家长最深恶痛疾的孩子。杨老师首先从前任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那里了解了他的具体情况。再通过和他促膝谈心、循循诱导,采用“有了进步就表扬”的方式来感化他。果然,经过一年来的培养,那名同学慢慢丢掉了一些不良习惯,现在与过去相比可以说是有了“天壤之别”。打人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成绩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了班上数一数二的佼佼者。杨老师不仅“为民除害”,还为我们班增添了一名学习上的“大将”,真是一石二鸟、一举二得呀!

篇3:我的老师小学生

关键词:0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主复习

理论支撑1: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广泛迁移。信息加工理论认为, 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过程, 也就是学生储存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和组织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学生储存地理信息的这一过程, 绝大部分由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第一轮复习中完成, 而如何去获取地理信息, 加工地理信息和组织应用地理信息, 则主要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 这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

理论支撑2: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洛克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 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 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学习看作是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由此可见, 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无论对于他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 还是进一步去解决地理问题, 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故笔者以为, 若一轮复习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辅的话, 那么二轮复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辅, 教师的角色再不能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了, 而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的角色, 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 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疑惑成为师生交流的核心, 解放学生手、嘴巴、眼睛, 给以这些感官自由的空间, 使学生具备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二轮复习中, 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但到底要靠谁来提升?是学生主体本身, 能力是学生自己的, 能力是学生自己在练习中内化出来的。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其间, 教师绝不是个看客和牧羊者。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谈我的地理复习观。

一、挑

是指选一本质量高的二轮地理复习资料, 一本好的资料, 是师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各地优秀教师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选一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是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 (在二轮的复习中, 我校选用了《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导与练地理第二轮》) 。具体做法是在咨询同类学校基础上, 由本校备课组讨论选出。

二、合

教材再好, 也要结合教学实际。这就需要对资料进行结合实际的整合, 例如复习的先后顺序, 知识结构的设计等。以我校选用的《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导与练地理第二轮》为例, 我们打破了它原有的顺序安排, 先复习了选考专题, 然后依次复习了专题6, 专题1, 专题2, 专题4, 专题3, 专题5和综合检测。

三、读

是指在课堂复习中, 让学生阅读资料里的文字材料部分,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做法是, 阅读前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 使学生带着要求去阅读, 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目标重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疑惑之处, 阅读时教师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统计中等学生勾画的疑难之处。

四、议

新课程改革, 强调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立3-5人组成的议论小组,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开放意识和交往素质。需要强调的是议论的核心是读环节中勾画的疑难问题, 在小组议论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但只是提供适当的指导或提示。

五、讲

是教师根据学生读、议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讲那些中等学生勾画的疑难之处和比较薄弱的环节, 去粗存细, 去伪存真, 绝不能面面俱到, 否则就会加大师生的复习量, 无疑是在让学生吃索然无味的回锅饭。

六、练

通过练, 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 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 也是一个对所储存的地理信息, 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这是复习的关键环节, 需要占用最多的复习时间, 教师要随时记录中等学生的错题及询问并归纳错因。

七、讲

是教师根据学生练中产生的问题做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这一环节的讲, 区别于环节五里的讲。这里的讲, 是全面地讲, 系统的讲, 是精讲。要讲如何审题, 讲应考技巧, 讲表达规范性, 讲知识网络体系, 讲解题的突破点等等, 精选细讲, 起到以点带面, 以一当十的典范作用。

八、记

是指学生对以上环节里暴露出的错题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原题样本、审题、信息储存、语言组织、解题关键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和经验, 同时要求学生每逢考试之前对登记的内容进行再记忆。

高三地理第二轮的复习过程, 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这一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 是主要时间由学生支配的过程, 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是学生对自己所储存的地理信息, 进行获取, 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学会由保姆式和包办式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导引者, 瞄准提升学生能力这个首要目标, 敢于割舍, 善于选择, 把绝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给他们自由的学习时间。这样做从表面上看, 是做老师的轻松了, 实际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 复习课前要先把资料阅读几遍, 练习亲自做一遍, 阅读时要观察记录学生的疑惑点, 学生的议论中要释疑, 知识结构要重构, 学生练习中的错题要记录、错因要归纳等等, 这些环节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二轮复习, 做个勤学生, 做个“懒”老师,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陆.《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篇4:学生做我的“老师”

今天中午的菜是地三鲜和蒸蛤,我一边盘算着每个孩子分多少蛤合适,一边分着。恰巧一个孩子不能吃海鲜,告诉我他不要蛤,考虑到要让孩子吃饱,于是我多分了些地三鲜给他(因为地三鲜比蛤多,孩子们大都喜欢荤菜,对于不吃荤菜的,多分点素菜给他也能说得过去)。分到小S同学这份时,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不要地三鲜。”这个要求刚好跟之前那个同学的要求相反。我愣了一下:我能多分一些蛤给这个孩子吗?不行,如果我这么做了,那么后面接着“不吃地三鲜”的声音会此起彼伏,这些蛤怎么够分呢?况且这孩子以前是吃地三鲜的呀!我想,他或许是受了前面同学“不吃蛤便可多吃素菜”的启发,把主语更换了一下,以达到“不要地三鲜就可以多吃一些蛤”的目的,这可是自私的表现啊!好的东西谁不想多吃?但你想多吃别的同学就不想多吃了吗?于是我又问了一遍:“今天中午的地三鲜味道真的不错,你不吃点?不吃菜的话你能吃饱吗?”回答还是没变。最终我决定同样“公平”地分:给了他与其他同学同样多的蛤。我想,这样他肯定吃不饱饭,等蛤吃完他一定会来盛地三鲜了。如此,既没有让他的小“阴谋”得逞,也让他样样都吃了,有利健康。

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分完了饭,我正准备吃饭时,看到的一幕使我震惊了:只见班长孙长振端着自己的菜走到小S同学面前,把他也喜欢吃的蛤拨给了小S,自己只吃地三鲜和米饭。

多细心、多懂事、多么会替别人着想的孩子呀!怪不得他在同学心目中有这么高的威信!看到小班长的行为,我有些惭愧了,再看着自己碗里的蛤,顿时有些难以下咽了。老师是学生行为的榜样,而我这样只会死板地追求公平公正、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老师,哪里做得了懂事的班长的榜样呢?我应该向他学习才是呀!

事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如果小S赌气较真,只吃了那点蛤就不吃了,今天他肯定要挨饿;即使小S真如我预料的那样,又去盛了些地三鲜,那他在面子上肯定也过不去,这顿饭也吃得不舒服。看到他那样,我心里会好受吗?肯定不会。也就是说,这样处理,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我预期的结果。

如果我能像班长那样,分饭时虽不能“特殊关照”,但分完饭后把自己碗里的蛤拨给小S,再劝他尝尝今天的地三鲜,我想他一定会乐意的,这样我既保证了对其他同学的公正,也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而且,当他看到老师放弃自己爱吃的东西来满足他的胃口时,他也一定不好意思再有类似的要求了。

今天,又让我深深地受了一次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的学生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我的“老师”。欣慰的同时,也留给了我更多的惭愧和反思。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高区黄家沟小学)

篇5:我的老师小学生

我最难忘的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虽不算帅气,但却偏偏姓“帅”,教师三十年了,也算是个和蔼的老师。

帅老师虽然已是半百之年,但也却非常时尚,他每次给我们上课时,都会穿着一身西装,提着一个小公文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某个公司的业务经理呢!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里,并不觉得他有五十岁,他站得直。坐得稳。字刚劲有力。话爽朗直率。

一般,老师首次上课时都会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但他不一样,他一进奥数辅导班的门,就直接在黑板上“唰唰”的写:帅老师热线:XXXXXXXXXXXX。这样,他既告诉了我们他姓甚名谁,还告诉我们他的`“热线”,奥数题太难时便可问他。我们还未抄完,一位同学便急切地问道:“帅老师,您有QQ号么?”,同学们大多都认为他不会有,但是,帅老师奇葩的回答:“当然有啊,不过,要用你们自己的奥数知识来猜了,猜中了不仅可以加我QQ,还能得到一份小礼物呢!

帅老师不仅风趣幽默,而且正直,为人师表,他上课坚决不用罗校长提供给他的答案,每次讲稿他都坚持自己做答案,如果错了,他还会采纳同学们的意见,他对我们说:“我是一名教师,我的义务是教你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假若我拿着一张答案,那我岂不是成了一名‘叫师’,那么,你们也会觉得课上的枯燥无味了。”

篇6:小学生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征文

我升上四年级换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她大概三十岁左右,身材苗条,乌黑发亮的头上扎了条长长的辫子,说话声音很好听。这就是我们的新老师——曾彩兰老师。

曾老师说话可幽默呢!记得她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两个很调皮捣蛋的同学在下面大声说话。我还以为曾老师会发火,但曾老师却面带笑容地说:“你们两个对老师真好,第一节课就送给老师一份见面礼。”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下课后,同学们都说这个老师真有趣。第二节课,曾老师说:“我已经看过你们的作业,凡是做错了格式都要重写,书写不工整的都要重写。”这就是曾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曾老师讲课很生动,内容很丰富,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这就是我们新学期的语文老师。我很喜欢她上课的风趣,讲学的认真。也喜欢她的严格要求。

上一篇:GB_T 23331-2012_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下一篇:致跳远运动员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