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2024-05-17

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共14篇)

篇1: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2014年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1、制定制度细化责任。

①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与制定了各种安全制度,以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先行。

②与学校领导、教师、班主任、各科室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岗位目标安全责任书》。

③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假期安全责任书》、《防溺水安全责任书》、《交通安全责任书》、《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责任书》等。

④把安全管理写入教师考核与评优选先制度中,出现重大安全故事一票否决。

⑤成立了校园安全小卫士、建立了班级安全员、楼层安全长等校园巡查制度。

⑥加强了家长志愿护校工作制度。

2、多措并举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①用安全提示语作为学生上学与放学的铃声。

②夯实与强化教师与班主任对“1530”的落实,并及时进行随机检查。③进行了各种假前的安全教育讲话。如:元旦安全教育讲话重点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拥挤踩踏事故、饮食卫生安全、防雨雪冰冻灾害、防不法分子伤害等安全知识教育。

④开展多次安全教育讲座。如: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用电安全知识讲座等。

⑤对师生进行了消防器材的使用与有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⑥上好了安全教育课并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

⑦开展了“荧光童行”活动。为全校3000多名学生每人免费发放一件荧光衣,提醒过往车辆注意路上的学生;

3、落实一月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①9月份进行了师生防空防震应急疏散演练。做到了有计划、有预案、有记录。

②10月份进行了师生预防踩踏事故的应急演练与相关预防踩踏事故知识的教育。

③11月份进行了师生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及消防知识的培训。④12月份进行了班级预防传染病(84消毒)应急演练。预防流感、猩红热等。

4、多方联动加强校内外安全隐患排查

①对校内进行了多次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有图片、有记录、有整改。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及时存档。

②建立健全班级与办公室安全隐患排查日志记录,要求教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向安全办及相关科室汇报,及时整改。

③加强了学校周边环境隐患排查管理工作。安全办每天都对学校门口及周边的流动小商贩进行多次清查与劝离工作,并及时与城管、交警联系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及交通安全隐患的治理。

5、强化“三防”管理

保学生平安健康

①加强了门卫管理,做到双人坐班、关门落锁、进门登记、凭条领生制度。

②加强了学校领导带班制度,22个人,四人一组校门口值班。分工明确、轮流值班,没有课者门口坐班。

③加强了学校领导假期值班制度。两人一组,责任明确。

④加强了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监控按装,保证24小时有人管理。⑤加强了消防器材、电警棍等物防的购置。

6、对乘租车车辆的管理

①联系交警共同与司机、车主签订了责任书。

②定期排查拉学生车辆的驾驶员情况、学生是否超员、学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车辆变化情况等。做到了一车明细,一周一清查,一查一签字工作。

③落实了学校每班有多少个学生坐社会相关车辆的情况,尽量做到车牌与学生相对应,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到安全办,做到心中有数。④每车选一名学生,暗查乘租车的不良现象如超员等。如有发现及时向学校反映和家长反映并举报。

⑤2014年12月12日召开了“坐平安车 走幸福路”乘租车家长会。会上秦校长对家长提出了“十四问”与“七提醒”。同时让家长时时关注孩子所乘车辆,让孩子学会报警与拒载超员车辆,家长一定要与车主签定合同明确责任等善意的劝告和提醒,并公开了举报电话。

存在问题:(乘租车问题)

主要是在检查乘租车时:2015年1月4号学校安全办对乘租车检查时:车主反映学校无权对其车辆检查,不让检查。同时说:不再到学校开会、不再与学校签订责任书等,只有交警才能管理他们,相当不配合。学校工作很难开展。对于社会车辆我们如何来开展工作?请给予指导。

篇2: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1、教育全体师生树立校舍安全防范意识。班主任要对本班校舍随时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校长或后勤校长及时处理,并教育学生不到有危险的校舍内或附近玩耍。

2、如发现校舍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向校长报告)。学校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学校还及时作出校舍安全隐患排除方案,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处理后,作好检查记录。

3、凡在特殊性气候或自然灾害时(久旱、久雨、冰雹、风暴、雷雨、地震、汛期、山洪、泥石流等),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迅速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进行24小时昼夜值班。总务处及时对校舍、围墙等一切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校长。

4、一旦发生校舍安全事故,知情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校行政人员报告,校长应组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迅速赶赴事发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事故处理。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组织现场教职员工立即安全有序地疏散所有学生离开事故现场或危险区域。如有受伤害人员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检查治疗,并迅速通知受伤害人员的父母(监护人)亲属到达医院对其护理,尽量减小伤亡事故损失。

6、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学校应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或指派专人负责事故的处理,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引发事故的现场进行封存,对直接的肇事人进行监控,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派人进行采样调查,为办案提供原始依据。

篇3: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随着高校的扩招, 在校生人数的剧增, 对于

理工科的院系来说, 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 相对于实验教学, 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问题。因为班级人数的增多且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有限, 教师在考虑实验教学分班的时候, 可能会由于种种的原因, 致使实验班的人数高于实验室的承受能力, 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

2. 在学校里面, 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对

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总体情况是低年级的学生相对比较重视实验课, 而高年级的学生, 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因此学生做实验的时候马马虎虎, 不按实验教学的要求进行, 而是随心所欲, 在课堂上, 敷衍了事的做作样子, 不愿自己亲自动手, 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 更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一部分学生也许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或许根本就不想做实验, 或者是对实验教学的一种否认。实验做完, 回去找同学把实验报告抄一下, 交给老师了事。总之, 这种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 实验教学人员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导

力量, 实验教学人员素质的状况及实验技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教学的质量。而在高校里面, 实验教学工作相对于教学科研工作, 要求上相对存在一定的差距, 并且实验教学工作强度大且得不到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相同的待遇, 评定职称也不能与专业教师相比, 在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方面的机会又少。因而导致实验教学队伍对实验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够。因此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更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优化实验教学的管理措施,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1. 对于学生的剧增, 使得实验教学队伍的相对变

小和实验教学设备的不足, 作为学校应该重视该方面的问题。引进高学历、高技术的专职实验教学人员, 加强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合理分配经费的投入使用, 结合各个学院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 合理配置资源, 综合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的效益。

2. 从教师方面的考虑

(1) 规章制度是管理实验室的基础, 对保证实验室的正常教学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及院系管理方面, 应该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措施, 健全实验教学相关的各种管理规定, 使实验教学规范化、合理化。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 对专任的实验教学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实验管理方面的培训, 尤其是开学初, 学院管理层有必要召开实验教学人员工作会, 具体布置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的事宜及要求, 明确每位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 落实各方面的任务。让教师从思想上自愿地加强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

(2) 加强实验教学督导检查制度

(1) 教学的督导检查:依据学院的具体情况, 对实验教师上课、辅导情况应该进行必要监督检查, 学校及院系应成立实验教学检查督导组, 每学期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督导。近几年来, 我院就依据本院实验教学的具体特点, 制定了实验教学质量检查评价方案, 从教师的实验准备, 到教师的课堂讲解、辅导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由学校和学院同行对教师进行评议, 评议结果由学院进行统计, 具体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态度, 并把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对于在教学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问题, 学院会及时讨论并解决问题。从督导检查的管理上加强实验教学,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 学生问卷调查:考虑到学院随机督导检查存在的片面性, 学院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意见, 每学期, 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书面调查问卷或者召开学生座谈会, 从学生方面全面了解各个实验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 对学生满意的教师, 学院也会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于学生不满意的教师, 学院应尽快找出解决方案, 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保障实验教学的效果。

(3) 从教学工作量上的管理。对于实验教师的上课情况, 作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生、督导组等各方面的了解, 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一综合的考核,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以及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 客观的定位每位教师的地位。对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 学校或者学院应考虑在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可以适量减少相应的教学任务, 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加强自身实验教学方面的能力培训。

(4) 注重实验教学教师的技能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 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加强实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过程中会涌现出一批教学优秀的教师, 作为学校或者学院应该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 免费为他们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可以把他们送到外面的知名大学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的交流, 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把别人好的东西引进来, 同时也把自己好的教学经验介绍出去, 扩大教学经验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把这些优秀的人员培养得更加优秀, 让他们成为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楷模, 成为学校或者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的亮点。对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教师, 我们更应该加强他们教学技能及知识方面的培训, 培养其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深造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组织他们再做一次学生, 到优秀的教师课堂上学习经验, 为自己今后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经验。

(5) 加强实验教学优秀人员的奖励措施, 提高实验教学人员工作待遇。学校、院系都应该拨出一定的实验教学专项奖励基金, 对工作态度认真, 教学效果好、认真负责、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且得到学生认可的实验教师, 我们除应给予精神方面的奖励, 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奖励的力度, 且在职称评定的时候, 更要把教学效果作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加以考虑。加强奖励措施的实施, 我们会更好地从心理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能够使实验教师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 我们也应该为教师各方面的待遇多考虑一些, 让他们确实体会到学校是关注他们的, 在评定职称、工作量认定等方面, 都要给予较多的肯定, 尤其是在工作量认定方面, 我们可以试图慢慢缩小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系数的差距, 比如, 在大多数高校, 理论课的教学系数一般根据教学班的容量定为1.0、1.2、1.4等, 而实验课的教学系数为0.6或者0.8, 相比实验教学的工作量系数要比理论课的低, 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准备、课堂的讲解、批改实验报告等等的工作, 相比较工作的强度也是很大的, 因此, 我们应该把实验课的教学系数取消掉, 至少系数应该和理论课的差不了很多吧。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师才会认识到上理论课和上实验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实验课和理论课是同等重要的。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师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而且会稳定实验教学的队伍, 从而更有利于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

3. 从学生方面的考虑

(1) 课堂教学的管理机制。实验课教学, 相对于理论课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管理也不像理论课教学那样便于管理。因此这也就要求任课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 每次的实验课上都应该进行必要的考勤, 对无故不到、迟到的现象, 我们应该在期末考核中, 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而且要加重学生平时表现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于期末考核中不及格的同学, 应该让其直接进行重修。

(2) 实验教学技能检查。在本学期实验课程结束之前, 学院可以组织成立实验专项检查小组, 对每门实验课, 可以把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 对每个小组随机性点取本学期该课程所做过的实验, 由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内独立完成从实验的准备、操作及结果的分析等过程。对于确实掌握了这门课程实验技能的学生, 学院可以对其进行表彰。相反, 对于实验技能较差, 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学生, 我们不但要督促其在下面加强实验的操作, 还可以依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算在期末考核的总评成绩之内。同时也把学生的技能表现情况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指标, 从侧面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 组织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大赛, 通过在本学期实验技术的基础之上, 由学院实验教师结合各个年级具体情况, 精心编写一些综合性或者设计性的实验, 把题目公布出来, 由学生自愿参加, 按照学院给出的题目, 由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擅长的项目, 在下面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实验方法, 交由学院指定的教师对学生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进行审核,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的比赛。从比赛结果中评出优胜奖, 颁发奖励证书。通过这种自由性的实验技能比赛, 我们在无意中就可以加强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自己设计、独立完成的实验机会。通过这种学生自己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 同时也会增强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教学的考试, 是一种检验学生掌握实验教学效果的手段, 通过考试,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手段及技能等各个方面的掌握程度。作为实验教学的考核, 我们应该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方面进行考察, 我院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70%, 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有考勤、实验预习、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及期末实验教学技能检查等几个方面组成。每一门实验课程, 都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勤, 每学期有3次以上缺席的, 本门实验课程成绩直接计为0分, 取消期末考试的资格。我院的这种考核办法, 让学生真正注重了实验教学的平时动手能力的培养, 整体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总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优化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是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改革课题。在新的教学环境下, 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掌握实验教学的规律, 正确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措施, 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 本文通过对目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基本措施, 确保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技能,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尹淑琴, 常泓.分子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S2) .

[2]孙光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3 (9) :323~324.

[3]吴小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83.

[4]刘涛.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边疆经济与文化 (总第37期) , 2007 (1) :133.

[5]郑逢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推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第八辑) , 2006, 206~207.

[6]河南大学教学督导组.关于实验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 (第七辑) :2005, 73

篇4: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1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大检查中发现个别学校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有的学校在经过兵团“普及实验团场”验收后就改变了实验室的功能,压缩或减少实验用房。目前,在“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一期、二期”、“国家寄宿制工程”等工程实施后,绝大多数学校已经使用成套的实验室设备,但仍有个别学校因资金匮乏而延用旧课桌改做实验台,很不规范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水、电限时供应,消防设备简陋等。

2实验人员不稳定

由于许多学校把实验工作人员隶属于工勤人员,待遇及地位明显低于一线教师,因此部分学校的实验人员变动频繁,人数不足,队伍不稳。人员的变动有时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失,这些问题增加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室管理的紧迫性也就更加突出。

3管理制度欠规范

近几年通过“两基”验收及普及义务教育,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与之相辅的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或是有制度而没认真切实的去执行。

4部门配合不协调

由于实验教学没列入到一线教学工作日程中,个别学校把实验室作为辅助教学部门,因此就存在着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的现象,实验与教学环节之间、实验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甚至教导处、总务处、实验室各部门之间分家现象,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步调不一,矛盾突出,效率不高,未能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如下的对策:

1学校领导要站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实验室工作,确立实现实验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使实验室工作也和学校教学工作一样跟上时代步伐。

2各级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两个基本观点”,并要抓实“六项管理”措施。

两个基本观点是:

(1)服务观点。实验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服务” ,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离开了服务就失去了实验室工作的意义。实验室管理不是一般的财产管理,它有财产保管,更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教学管理。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装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欢迎、鼓励、提倡、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并要起到督促作用和保证作用。

(2)教育观点。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职工都是教育者,各个部门都有教育学生的任务,学校处处要体现出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是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实验教学同样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实验室管理既要研究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要研究人的行为,所以,实验室管理不能单靠管理人员,领导、教师、学生都要参与,这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内外环境建设和各项工作环节的教育作用,重视发挥它的教育职能,让师生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教育。

六项管理措施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一切工作的成败都与管理有密切关系。要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首先要根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实验规律、经济规律和分工协作规律等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组织实验教学。

(2)加强财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实验室财产是学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环节。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就说明了管理财产的重要性。财产管理不善,配备得越多,损失就越大。因此,管好、用好实验室财产,尽量避免损失和浪费,是每个实验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评估实验人员工作业绩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和不断探讨这一重要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方法。

(3)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规划、配备标准和装备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配备仪器设备,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账册管理工作。仪器的陈列存放要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要建立健全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强化管理措施。

(4)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实践证明,要管理好实验室,要开展实验教学,没有一支有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

(6)引进考评机制,调动积极性。要坚持定期对实验教学管理进行综合评估。对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考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这两个环节,对任课教师则应考评实验教学。这种考评必须落实到实处。通过评估考核,既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充分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不断探索,研究新问题,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实验教学得以不断改进。

篇5:小学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杜绝事故隐患。

2、学生在实验室必须听从有关人员指挥,不得违反操作规程。

3、实验室管理员要了解各类易燃易爆品知识,了解防盗常识,掌握事故急救方法。

4、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实验室要严禁烟火,不准吸烟或动用明火。因工作需要少量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的,必须符合安全存放的要求,建立管理制度,报总务处备案。

5、实验室严禁使用电炉。因教学工作必须使用时,要经安全员同意,注意安全。停电或停用后及时切断电源。电源线不得有任何裸露、破损,要随时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6、严格执行危险品的领用、发放和保持的有关规定,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腐蚀等的安全工作。贵重仪器与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专人保管。

7、实验结束前清理好各种器材、工具、资料,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关好门窗和水龙头,对易燃物品、纸屑等杂物,必须清扫,消除隐患

8、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

9、每天上班应检查门、窗、锁有无异常,如有异常,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并通知保卫部门。离开实验室应关好门、窗,注明去向;下班应断开电源锁好门窗;关闭水龙头。

10、节假日前,总务处负责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各门窗是否关好;水管道有没有漏水;电源是否关闭,然后统一封门。假期值班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篇6:实验室管理预防措施

为什么水在实验室中如此重要?

非常好的溶剂,大量,易得,无毒

直接参与实验反应

良好的热传导性

水是实验室中使用最多的试剂

实际水中存在污染

水的纯度是不稳定的

将极大的影响实验的正常反应和结果

1.上水:水龙头或水管漏水时,应及时修理。

2.下水:下水道排水不畅时,应及时疏通。管理人员要经常定期检查下水道是否完好。

3.冷却水:输水管必须使用橡胶管,不得使用乳胶管;上水管与水龙头的连接处及上水管、下水管与一起活冷凝管的连接处必须用管箍夹紧;下水管必须插入水池的下水管中。

4.超纯水: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取水时应注意及时地关闭取水开关,防止溢流。

5.节约用水,用完后随手关掉阀门。

6.用水时要用器皿盛水,不得将水淋在化学药品上。

安全用电

1.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仪器连线必须使用带有接地的三根线的护套线;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2.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和花线;需要对墙电进行维修、改造时,必须有持有电工证的专业电工进行操作。

3.除非工作需要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空调、电热器、计算机、饮水机等不得在无人情况下开机过夜。

4.实验室内未经所(系)审核批准,严禁使用电加热器具(包括电炉、电取暖器、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杯、热得快、电熨斗、电吹风、电梳子等),实验室的安全用电用水及其闸阀启闭等工作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

5.在有电加热、电动搅拌、磁力搅拌及其他电动装置参与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物后处理运行过程中,实验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更不能无人值守。

6.维修仪器时必须切断电源,方可拆机修理;如遇线路老化或损坏应及时的更换;断电或绝缘脱离,进行急救。

7.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8.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要心中有数,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

用水用电安全之预防措施

1.防止漏水、浸水

①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取水时应注意及时地关闭取水开关,防止溢流。

②禁止“长流水”现象发生,实验室用水完毕后应该立即关闭。

③实验结束后,检查用水设备,全部关闭后,方可离开。

2.防止触电

①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②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③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④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⑤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3.防止引起火灾

①使用的空气开关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②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③如遇电线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者二氧化

④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⑤用电时插头和插座必须接实,如果松动或有打火声响,必须更换插座。

4.防止短路

①线路中各节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段接头不要互相接触,以防短路。

②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

③插电或打开电器时,出现跳闸,必须查明原因,才能再接电。

水电事故的紧急解救措施

1.实验室发生漏水、浸水,应第一时间关闭水阀。

发生水灾或水管爆裂喷水时,首先应切断室内电源,转移仪器防止被水淋湿,组织人员进行积水清除,及时报告水电组到场处置。如果仪器设备内部已被淋湿,应报请维修人员维护设备。

2.触电急救。

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

3.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

(1)切断电源开关。

(2)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

(3)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4.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校医务室接替救治。

篇7: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论文

实验室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具有可比性的主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才能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确保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使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提高。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1.1实验室重业务,轻质量管理

有的实验室认为,只要把检测和科研搞好、业务技术过硬就很满意,不需要过多考虑合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常常把质量管理放在次要位置[2]。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

最常见的现象:检测过程未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凭印象做或怎么快怎么做;有的检测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而没有制定,或者写一套做一套[3]。

1.3考核评价内容不完善,监督工作质量不高

缺少考核或评价的具体要求,工作做了,但没有或不知如何考核和评价[4];监督员监督不力,未到现场监督或监督记录不及时,过后补记、转记,有的监督员对质量体系理解不深入,监督形式和内容单一,监督工作不全面、质量不高。

2改进措施

2.1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2.1.1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体系运行涉及各职能科室与检测室,领导的组织与协调力度是关键。领导不重视,各科室之间就缺乏配合,质量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5]。所以,首先要求领导重视,主持好管理评审,做出改进决策。

2.1.2加强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

使全体人员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的内容和要求,了解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参与质量活动,使之变成自觉行为。实验室的培训、宣传及贯彻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要考虑员工的需求[6]。应建立考核与效果评价机制,检查是否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2.2将信息化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应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质量体系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把各要素加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各个环节,作为管理和运作过程的限制性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7]。

2.2.1文件管理信息化

建立文件管理平台,所有体系文件的编制、预授号、审核、审批、培训、发布实施、修改以及作废的每个环节都在网络上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只有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才可以继续运行,否则停止并提出纠正要求。所有体系文件统一由一个部门实行电子化管理,保证修改和更新及时到位。尽量少打印纸制版,如确有需要,应规定打印权限,在打印文件上显示打印日期并提醒使用完毕及时销毁;每打印或销毁一份纸制文件,管理部门平台要有显示,以便监督到位;当纸制文件未销毁前就有修订,系统会自动反映出还有哪个人、哪个部门打印的纸制版文件未销毁,以便提醒打印人员和管理部门,防止使用过期文件。

2.2.2标准物质管理信息化

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平台和台账,使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销毁信息实时更新。将标准物质基本信息录入台账,系统对标准物质的某些重要信息如期间核查、有效期、贮存条件等进行提醒,使标准物质管理更加严谨。

2.2.3仪器管理信息化

建立仪器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台账,实现仪器从购买申请、审批、验收、检定或校准、SOP的形成、维修、核查直至停用报废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时间如核查、检定或校准时间设置自动提醒,实现全程跟踪管理。

2.2.4检验过程管理信息化

现在已有很多实验室运行了LIMS系统,该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水平,可以减少人员操作的随意性。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增加了实验室工作全过程的原始性、可溯源性,减少了人工书写及人为错误和各环节操作的随意性,亦可提高执行力,可实现“全程跟踪、时限管理”,有效预防“两张皮”现象。信息化管理的引入,能使纸上的质量体系更好地落到实处,从而发挥质量体系的最大作用。

2.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监督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都可能发生偏离,因此,应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例如,培训要有效果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体系执行得好的表扬奖励、执行不好的批评惩罚。

2.3.2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

为了加强实验室内部监控,质量监督员要把握好监督时机、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监督时机:要把握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刚实施或开展时;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或设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质量仲裁检定时;检测结果出现临界值时;发生客户投诉时。关键人员:要把握新培训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长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人员等。关键环节:要把握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技术力量薄弱的环节等。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实现高效的内部监督,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有效运行[8]。

2.4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审与管理评审可以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2.4.1提高内审员素质

实验室内审要由具备资格的内审员所组成的内审组负责进行,而内审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决定了内审结果的质量。首先,内审员必须具备实验室已认可或已申请认可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要求,以便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其次,内审员要定期培训,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内审员队伍进行持续培训,使其及时掌握实验室认可相关政策、准则、规则的变化和相关专业领域标准、方法的变化,以持续提高实验室的内审质量[9]。

2.4.2充分发挥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

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管理评审,将其作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平台。在参会人员讨论意见不统一时,最高管理者能做出决定,以统一实验室的工作思路。最高管理者要掌握好分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造成一言堂现象[10]。管理评审要目标明确,主要针对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外部环境变化对实验室的影响、近一年来实验室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审,不能偏离管理评审的意图[11]。

2.4.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

要做好充分准备,参与人员应认真围绕满足顾客期望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来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不能流于形式[12],要注重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篇8: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

“人、机、料、法、环”综合作用时空交叉可能导致事故[1], 分析实验室事故, 实验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主要是“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

1.“人”方面的问题。

很多高校实验室内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培训,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发生事故后应急能力较差。另外, 实验室中一些年轻教师管理人员等由于缺乏经验或疏忽大意, 很可能意识不到或者忽视实验过程中的隐患。文献[2]分析称, 58%的实验室事故系人为原因造成, 事故总伤亡人数的87.6%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

2.“机”方面的问题。

实验室大型设备较少, 主要是一些小型测试设备或仪器等。对文献[2]的研究发现, 实验室发生机械事故的几率较低, 而实验室设备可能存在老旧、更新不及时、超期服役、未定期维护等现象。据100起实验室火灾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21%是由电气设备引起的。

3.“料”方面的问题。

文献[2]统计的100起事故中有86起爆炸、火灾事故, 总伤亡人数593人中有527人是由危险化学品造成的。有调查表明, 每年高校固液废弃物排放量合计约11.09吨, 占国家认定的危险废物名录种类的59.6%, 可见, 做好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实验室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4.“法”方面的问题。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的一环, 管理松懈会导致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设备出现故障, 危险化学品存放取用不严格, 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管体系不到位, 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5.“环”方面的问题。

部分实验室设计达不到安全标准, 随着院系的变迁和设备的更新, 以往的安全性能不能满足现有设备的要求, 部分实验室硬件配置也未完全达标, 如安全柜、洗眼器、喷淋装置、废弃物处理装置等, 这些都给实验室带来隐患。

二、管理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实验室人员和药品是多数实验室事故的直接原因, 而管理失误是其主要间接原因。针对我院实验室具体情况, 人为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可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使人的失误降到最低。机械和物品方面的隐患应加强实验器材的管理并做好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的处理等。对于实验室特殊的环境, 可考虑将实验室分区管理, 为实验室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

1. 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

结合我院具体情况, 加强安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施展: (1) 实行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3]。针对实验室人员及各种危险有害物质设备等实行安全准入, 从源头上杜绝隐患。 (2) 开展安全讲座、培训等。介绍相关的实验室事故案例, 演示突发事故的处理等。 (3) 举办大型安全活动, 开展应急演练。举办安全知识技能竞赛, 实验室开展应急演练,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2. 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管理。

针对器材设备方面的问题, 高校应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应全面, 包括各种设备仪器, 根据检查结果, 做好设备的修护报废处理工作, 定期更换老旧设备, 确保设备仪器位置摆放合理, 运转灵活, 器皿干净整洁, 保证基础消防设施随用随到。

3. 做好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的处理。

结合我院具体情况, 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源头管理。由后勤集团统一购买合法的危险化学品。 (2) 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登记耗用记录, 与管理人员签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书。 (3) 优化废弃物消纳。实验室—临时短期存放, 学院—按需统一暂存。

4. 完善安全责任体系。

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有效保证。由我院实际情况出发, 可考虑以下措施: (1)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责任, 规范操作规程, 学院与实验室、实验室与实验人员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 (2) 加强监管力度。委派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做好上报记录工作。 (3) 严格奖惩制度。对玩忽职守的人员实行严惩戒, 如扣除工资、通报批评等, 对管理工作有突出成效的个人或集体以物质待遇或精神荣誉实行嘉奖。

5. 改善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固有危险指数较高, 在建立新实验室设计规划时将各种隐患考虑在内, 尽量做到本质安全。对大型实验室, 管理人员可考虑分区管理, 各分区内物品不得混放, 加强各分区内环境清理工作。每个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装置、废弃物处理装置、消防设施、防潮防毒设施、急救药品等, 为实验人员发放各种防护装置等。

本文结合实验室各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 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即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做好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的处理、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改善实验室环境。根据“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原则, 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验室特点, 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 真正做到“零事故, 零伤亡”, 同时, 实验室人员也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做到“我要安全, 我保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起.企业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J].企业技术开发, 2015, (4) :80-82.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4) :210-216.

篇9:完善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发展。高等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科学规范管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重视实验课程内容建设

1、扶植新实验,拓展教师创新创业空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应当是理论教学的重复。高校要重视实验课程建设,在保证基础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程中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教育,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现有实验题目和内容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精选实验课程,淘汰与理论教学重复的内容。[1]结合产业行业的“新理论、新工具、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增设一些在实验教学中有代表性,有应用价值的先进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

2、增加实验学时,提高设计性实验比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实验大多数是一些基本的验证性实验,以验证理论、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教学目的。对这些基础实验,实验室提供了实验指导书、实验仪器,甚至给出操作步骤,数据表格。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实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改革单一化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增加实验学时,提高设计性实验比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实验教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新知识的前沿手段,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要成为实验教学重视的课题,实验教师要关注科学前沿研究形成的创新理论和学科发展动态,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在实验教学中。

二、重视实验课程形式建设

1、实验教学要与MOOC建设相结合

实验课程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适合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高校需结合自身课程特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实验微课教学的方式,减少教师重复冗余的演示工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一劳永逸,一举多得的效果。

2、鼓励增设实验选修课

高校应鼓励教师增开一些有创造性、趣味性的实验课,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在拓展教师创新空间的同时,丰富了学校选修课的课程资源。

3、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成败和实验过程的记录。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有利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重视基本技能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学校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并积极发挥它的作用,制定规范的报告模板和撰写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4、合理利用废弃设备,鼓励与企业创建联合实验室

对淘汰下来一些仪器,可以采用修旧利废的办法,重新设计组合,开设一些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选修实验,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淘汰仪器的余热。这些淘汰仪器也是很好的案例教学的实物,可以进行“手术式”的展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2]高校应鼓励教师通过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创建联合实验室,开辟学生实习实践场所。

三、重视实验课程检查评估

1、建立并坚持实验听课制度

对实验课程建立听课制度,能够促进教师更加积极、更加严谨地组织实验教学,同时,也为教师及时反映相关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便利,为学生反映学习心得和学习意愿创造条件。[3]

2、坚持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估

通过实验教学评估,可以发现不足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发展和改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评估要以教师的教学主导活动为主线,涵盖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反映实验教学效果,体现实验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3、检查实验室的利用率

學校应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尤其对新建实验室和新进设备的利用率进行跟踪检查。鼓励教师通过新增实验课程、增加实验学时,引进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等方法来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四、增加奖励机制

1、教师竞赛奖励

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发新实验,研究新技术,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拓展创新创业空间。对优秀的大赛作品将给予一定的竞赛奖励。

2、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奖励

学校提倡学生将课上理论学习和课下实验创新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实验室设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优秀的实验成果和作品给予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奖励。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高校实验教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不仅能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更能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管理,不断探索有效的改革举措,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晓翀.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淮海工学院学报.第11卷第7期.

[2]宋皓,李保银,王培润,邹爱英.对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科技资讯[J].2007(15).

[3]詹和平,孟宇龙,温萍.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3(20).

篇10: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发布人: 陈冰发布时间: 2010-11-17 18:14:00 阅读次数: 169 次 网友跟帖 0 条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涉及的样品非常复杂,且工作中经常接触水、火、电、各类化学试剂及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而环境监测实验室和分析人员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建立实验室安全的长效机制,环境监测站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措施,并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检查。

篇11: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1、要根据省、市安委会工作要求,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

3、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保卫处(科),办公室主任由保卫处(科)长担任。安全工作组其他成员由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4、学校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所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5、学校安全监督管理要建立网络,人员到位,职责明确。

篇12: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办法

为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学校作业管理能力,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作业的科学规范管理,明确作业规范要求,形成得力高效的运行措施,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作业监管与考核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作业管理体系,助推我校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三、规范要求

1.作业设计与布置总量控制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

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20分钟以内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课外作业控制在每天60分钟以内。除语文、数学、英语当天可布置适量的书面课外作业外,其他学科原则上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

精选精编:作业选择与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体现学科性质。要精选精编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反对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页成册布置作业。

分层设计:作业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设计,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层级作业。书面作业层级一般分基础层和提高层两类,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只做基础层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只做提高层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形式多样: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应设置如课外阅读、对话、观察、访谈、操作、实验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软性”作业。作业形式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既要有长作业,又要有短作业;既要有个性化作业,又要有小组合作型作业;既要考虑前置性作业,又要设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

教师先做:设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在充分掌握作业的完成思路、所需时间、难易程度、容易出错的地方及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数量适中、难度合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

规范完成: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做到页面整洁、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按时完成、及时订正。-、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年级逐步过渡到钢笔书写,四至六年级用钢笔书写。作图用铅笔,并借助作图工具。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等“软性”作业,要以适当的形式呈现“软性”作业的过程与结果。

2.作业批改与评价

及时规范:按要求设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错批现象;批改一律用红笔,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对后进生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

订正后的作业要及时进行二次批改;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要求当天完成。

记录典型:及时做好学生作业的批改记录,记录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记录典型错例,作为辅导与讲评的依据。

定性评价:各学科所有作业实行“等级+评语”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有客观公正的等级评价,还要有实事求是的鼓励性评语,肯定成绩,委婉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纠错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3.作业辅导与反馈

全程辅导:辅导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辅导要耐心细致,既要弥补知识的缺漏,又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个别辅导:对作业中的个性问题应个别辅导,特别要重视对后20

%学生作业的辅导,做到有措施、有实施、有总结。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也要重点指导培养。

设计讲评:及时讲评作业情况,共性问题集体讲评,要对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应对策略措施,突显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作业讲评设计写入备课本。个别问题单独交流,注重正面评价、适时鼓励。

作业展评:学生作业中独创的方法要及时推广,成果共享,对作

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定期进行作业展评,通过相互欣赏比较,发挥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

4.作业改进与创新

(1)

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作业、设计“软性”作业。

(2)

鼓励学校创新作业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软性”

篇13: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1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

1.1建筑耐火等级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的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符合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对耐火性能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一定数量的病原生物实验室建设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其耐火性能没有达到《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的要求,使用的相关建筑材料易燃且耐火等级低,遇有明火易引燃,并造成扩散[4]。

1.2实验违反操作规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火焰加热或灼烧灭菌装置,包括酒精灯 、 本生灯和电子式火焰灭菌器 。 由于操作者缺乏操作经验,工作准备不够充分,操作不熟练,不听劝阻或指导未经批准擅自操作等等,均易诱发火灾爆炸事故[5]。

1.3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保管使用不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经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酒精、三氯甲烷、丙酮等。这些易燃、易爆品存放场所没有专设且不固定,或与普通物品一起存放,或处在高温日晒环境,或容积狭小堆放拥挤,或有明暗火源,或现场没有足够和运行良好的消防器材[6]。以及使用易燃物品没有杜绝火源,易爆物品装卸没有轻装、倾斜,或使用过程出现泄漏等均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原因。

1.4实验室电力负荷超载、电气设备及电路超期运行随着实验设备、设施的不断增加,原有电力负荷已超过了建设初期供电容量的设计标准,使得供电超负荷运行。另外,不论是用电设备,还是供电设备、设施,其运行均有一定时限要求,应定期检查或更新,超期运行或带病运行必然成为火险隐患[7]。

2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后果

2.1财产损失严重近十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室从数量和装备质量上都得到发展。据调查,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共有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58套[8],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拥有的不同仪器设备,有些仪器复杂先进,耗资巨大,如高通测序仪、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等。

2.2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及科研成果损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保存有不同类型的菌毒种及样本资源。而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资源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基本信息来源,是评价病原微生物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这类实验室出现火灾势必造成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破坏,阻碍科研工作的展开,而且可能破坏前期的科研进展,破坏实验的连贯。1988年5月,美国的杰克逊实验室发生大火,50万只实验用白鼠(用于遗传学等研究)被烧死,而这次意外大火, 大大降低了全球遗传学研究的速度[9]。

2.3病原微生物暴露的风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感染症或传染病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因火灾等事故出现暴露,尤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暴露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可致人员死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第一类和第二类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可致疾病暴发流行和死亡,如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禽流感[10]。此类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时,火场形势的紧迫、场面的复杂混乱,火灾处置过程中使用液态喷淋设备,或出现爆炸等,会引起实验室病原泄漏事件的发生。

2.4引起社会恐慌由于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不够,加之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异常复杂,对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火灾对实验室产生破坏性影响过后,极易对周边民众造成心理恐慌,尤其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2003年SARS疫情[11]、2010年甲流疫情[12]等事件,就是很惨痛的例证。

3加强实验室消防管理措施建议

3.1健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体制

3.1.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员责任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为了全力应对火灾突发事故,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职责明确的火灾应对处置机构,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职责要求,响应应急反应机制。每一个实验室为单元,确立1名生物安全员和消防安全员。消防安全员在火灾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构框架内,协助本单位管理部门和本实验机构负责人,完成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其工作职责应该包括长效的火灾预防和火灾突发事故应对。定期排查火灾隐患,检查消防设施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3.1.2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国家已制定一系列法规和相关要求,实验室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细化可操作的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同时,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机制。

3.1.3营造实验室消防安全氛围,突出全员消防意识营造消防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消防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 。 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要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 新员工 、 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教育与培训 。 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不仅加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也让研究生 、 学生 、 进修人员在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以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

3.2规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和使用病原生物实验室首先应根据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规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明细,做好本实验室所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分类。其次,对已确定的易燃易爆物品设置专门、固定的场所存放,这些场所要杜绝火源、通风荫凉,设有充足和运行良好的消防设施、设备。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远离火源、轻拿轻放,防止泄漏。

3.3做好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好病原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定期检查,包括火种管理、供电和用电设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和使用、消防设备设施状态、消防应急演练效果等,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在病原生物实验室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其消防设计应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审核,竣工后应申报消防验收,从源头消除消防隐患。

3.4制定行之有效的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4.1制定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切实可行,能够迅速、有效开展施救行动和疏散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案中应涉及到具体灭火行动、通讯联络、疏散保障、医疗救护、现场情况汇总等相关内容。在预案中,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职责分工。

篇14:学校管理-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研究分析;措施研究

引言

目前阶段的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我国的教育部逐步的开展人才的培养评估计划以来,各个高职院校对于实验室管理的力度都有所加强,同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增加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实验室的各个设备数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在现今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的模式当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急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进行整改,诸如针对实验室的管理缺乏一个长久性的规划、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不合理、实验室的管理意识观念较为淡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高。所以,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切实的研究整改的方案,以便进一步的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准的提升。

1.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深入细致的对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从总体上来讲,相关的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的管理缺乏长远的计划。这一点是当前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院校一般的来讲都是由中专院校转变成的高职,而实验室的建设并没有经过合理化的研究,并且缺乏必要的整合与管理模式的优化,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都比较独立,没有一个整体性的、全局的发展意识和发展的观念。而在部分的院校当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主管实验室的部门,各个工作单位的工作项目都较为独立,责任制度不是非常明确,管理也缺乏应有的规章和制度。所以,针对上述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切实的改进,以免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2)实验室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一大部分的实验室人员都有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以及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的问题,与现今的发展建设理念有着一定的差距。另外一个方面,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也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缺乏上进心,高职院校也难以保留优秀的人才,最终就导致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结构不稳定,教学的水准不过硬,知识和技术等的更新较慢,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之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质量第一额提高。

(3)实验室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规章制度,而在有效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工作准则以及工作规范这一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针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学校的規章制度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总结,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使得材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规范性等得到加强。但是在这一方面工作当中现今还存在有较大的不足,管理的意识淡薄,仅仅关注的是设备的拥有数量,而不关注设备的使用效益,管理过程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而部分院校为了使得管理方便,没有办好相应的借用和申请登记等手续,最终造成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混乱,不能保证改革收到应有的成效。

2.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分析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现阶段工作当中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着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掌握。接下来,将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和技术方式进行探究,力求更进一步的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的实施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实验室管理达到现代化需求的根本性保障之一,这一点在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以及保证实验教学成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全面的对学校制度进行研究,结合教学的规划和总结等,全面的保证实验室的工作可以稳步的进行,同时根据教学的需求,对设备的最优化利用原则进行制定,明确基本的信息和资料。其次,原始材料的收集也需要具有时间性,将原始材料等传统的记录方式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目录导航框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更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完善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的分工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基本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管理的内容可以更加细化、更加规范。同时,实验室的长期建设规划方案,也需要依照现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制定,结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可以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相互有机结合起来,对其中存在的矛盾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化解,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立有章可循。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严格的执行相应制度,提升管理的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为相关实验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平.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M】.民营科技,2011.9:23-26

[2]刘华.试论现代化的高校实验室管理【M】.教学园地,2008.5

上一篇:描写父母的爱排比句下一篇:记叙文基本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