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

2024-05-17

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精选5篇)

篇1: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

膝关节是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膝关节是人体各种活动中负荷较大的关节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卧、跑、跳等活动都离不了它,所以受损伤的机会也较多。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通过以下文章内容了解一下,

软骨是一层光滑的软组织,它覆盖在大腿骨和小腿骨末端的表面以及膝盖的深面。健康的软骨可以缓解压力并使膝关节自由地滑动。

韧带是另一种类型的软组织,它将关节的骨端连接在一起。

肌肉为膝关节的运动提供动力,而肌腱将肌肉连接到骨头上。

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为屈、伸运动,在半屈膝时还可以作旋转运动。膝屈伸范围最大,屈膝动作约有0°~130°。其他方向的活动度小,只能在屈伸过程中伴有其他方向的运动。旋转活动当膝关节于屈曲90°位时,可达30°~50°。

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通过以上文章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可做一些膝部的保健运动,使其气血流畅,筋脉疏通,便可以达到健身强膝,防病治病的目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适当的锻炼,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美丽,让老寒腿钻了空子。

篇2: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

一、血压的正常范围

血液在体内流动有赖于心脏和血压,血压会随着情绪、环境和膳食等波动,调控是必需的。紧张或运动时,血压应该调高,以利于打斗或逃生。而一般人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40--90mmHg ,舒张压90--60mmHg 。

要明白影响血压的因素,我们作一个比喻,心脏和动脉就如同水龙头和胶喉,当扭细水龙头时,水压就会减低,水只会从胶喉滴出来,当扭大水龙头时,水压就会加大,水就会射得远一些,若将胶喉的开口按下,减低它的直径,水柱就会射得更远。

基本上,我们可以见到的是当水喉扭大和胶喉的直径减低时,血压就会上升,而这正是影响血压的两大因素。心脏能提供能量,推送血液至各个腑脏,因此血压对维持生命活动是必需的,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为心脏的输出量和周围血管的阻力。

二、心跳的正常范围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国人男性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为50―95次/分,女性为55―95次/分。所以,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篇3: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

魅力之一:教师引导———醉翁之意不在围

情境回放:

1. 学生合作用学具盒里的线围图形。

2. 展示成果, 组织交流。

学生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长方形、心形、圆形、五星。

讨论:要知道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怎么办?

生1:用尺子量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再算出周长。

讨论:要知道围成的圆形周长是多少, 还能直接用尺量吗? ( 生摇头) 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生2:把这根线拉直, 量一量这根线的长度就行了。

老师按学生的方法用学生尺测量围圆形线的长度。

发现:线比尺子长!

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3:在线上做记号;

生4:把两把尺子接在一起量;

生5:把线对折几次后再量

……

3. 合作测量, 汇报结果

指名几组学生分别汇报围的是什么图形? 周长是多少?

交流:从发言中, 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6:围出的图形周长都是一样的。

追问:这说明什么?

生7:线一样长。

4. 发现: 用一样长的线, 尽管围成的图形形状不同, 但是周长总是相等的。

【感悟】这是一次“围”图形活动。可是细细琢磨围的背后, 却能窥见“醉翁之意不在围”, 在乎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讨论和研究周长问题。活动过程中, 老师没有刻意去追求与点化, 而是借着学生展示的成果, 通过解决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 把活动的目的自然而然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应该算得上是一种———“醉翁之意不在围”的魅力。

魅力之二:学生发言———言已尽而意无穷

情境回放:

1. 合作活动。

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大长方形。

2. 汇报交流, 展示成果。

依次指名说说每排拼了几个正方形? 拼了几排? 长是多少厘米? 宽呢? 周长呢?

3. 思考

师:12个单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是48厘米, 拼成的3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有满48厘米的吗?

生:没有。

追问:都是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 为什么周长会有不同呢?

生1:从合并的边考虑, 由于拼出的长方形把原来的一些边长合并了, 少算了一些边长。合并的边越多, 周长越短。

生2: 从长和宽相差数变化考虑, 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 长方形的周长越短。

【感悟】这是一次“拼”图形活动。学生在比较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 第三次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讨论和研究周长问题。虽然学生的言语不多, 语言表达也不是很完整, 但他们却从合并的边考虑, 从长和宽的相差数的变化考虑, 找到了引起周长不等的原因, 为后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埋下伏笔, 这是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魅力之三:信任———百花齐放春满“堂”

情境回放:

1. 学生用巧妙的方法测算教材69页右边图形的周长。

2. 交流方法。

生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再相加。周长是18厘米。

生2: 把凹进去的短横线往上移, 补成一个长方形, 再加上两根短的竖线。周长是18厘米。

生3:把中间两根短的竖线接在长方形宽边的上面, 然后把上面3根横线一起往上移, 成一条直线, 补成一个新的更大一点的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

……

【感悟】这是测算较复杂的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活动。学生第四次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讨论和研究周长问题。活动中, 学生通过细致观察, 找到了图形的特点后, 他们乐测、会测、巧测, 通过“移”“补”的方法, 将图形进行合理转化, 不仅获得了图形转化的经验, 而且收到了百花齐放的效果, 这是一种———“百花齐放春满堂”的魅力!

魅力之四: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情境回放:

1. 教师表演: 用一根绳子围着长方体绕一圈, 发现: 绳子不够了!

2.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绳子只有这么长, 谁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周长知识, 把这些正方体捆起来!

3. 讨论交流方法:

生1:把6个小正方体摆成两排, 每排3个。

指名表演摆一摆。

追问:为什么改变了正方体的摆放方式就能够捆起来啦?

…… ( 教室里沉寂了片刻)

生2: 原来绳子绕一圈, 算的是长6, 宽1的长方形的周长。摆成两排后, 算的是长3, 宽2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生3:长和宽更接近了, 周长变短了。

生4:合并的边变多了, 周长变短了。

4. 验证

指名表演, 用原来的绳子再围一围, 够了! 教室里一阵欢呼!

……

【感悟】学生带着积累的活动经验, 第五次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讨论和研究周长问题, 获得了转换视角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魅力!

篇4:膝关节活动范围是多少

关键词:数学活动 周长 操作

我想,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莫过于数学活动课,丰富的材料加上有趣的操作,绝对很过瘾。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玩”《周长是多少》。教材上安排了“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这样5个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活动很丰富,我叮嘱自己在课堂上一定要将各活动连接得紧凑些,否则一定来不及。

要求孩子们带的材料有:一根细线,4根3厘米、4根5厘米的小棒,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课前检查了材料是否带齐的情况,令人满意,看来,孩子们对于操作,有着百般的好奇与热情!

【围一围】

我以为孩子们会围出许多精彩的作品,可是,我有点期望过高了,走过第一排,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想必这两天接触得太多;然后有点创意的便是圆、三角形、椭圆;再有就是心形,看来孩子们脑海中的图形比较贫乏。我对他们说:在美术课上,你们得多积累些美丽的图形。

提醒孩子们围的图形必须首尾相连后,我问孩子们:范老师现在想知道你们围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量最方便?大家都迅速地拉直细线,告诉我:量!看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显然已经根深蒂固了!

【摆一摆】

考虑摆法比较多,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摆,由小组长负责记录。这样一会交流起来会节省不少时间,我把课前就设计好的表格挂在黑板上供孩子们参考。

小组力量的确比较强大,没过多久,孩子们已经收集了多种摆法。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逐渐将不同的摆法填入表格,然后再让孩子们根据表格观察得出规律。

不得不记录下这样一种声音,申雪如获至宝地告诉大家:摆得时候,要先确定宽,这样摆起来特别方便。

数学真的需要动手,因为随时能获得别样的智慧。

【拼一拼】

利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不同形状的的图形。这个活动显然又上升一个层次,是一个更能发展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了。

我还是借用了小组的力量,组织形式与“摆一摆”类似,同样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

我还建议孩子们在纸上画一画,旨在培养他们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太直观的东西还是得渐渐抽象起来,或许画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桥梁。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有序地填完表格,期望着我的“有序”能潜移默化地提示到孩子,让他们也意识到拼的时候要注意“有序”。

接着就问孩子们:都是用12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在这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俞鑫宇说:“我是通过口算比较的。”刘海钢说:“从表格中,我能发现宽越短,周长越长,宽越长,周长越短。”申雨婷说:“我从拼的图形中一眼就看出了,摆成1排的,边长全部在外面,周长肯定最长,摆成2排的,有几条边藏里面了,周长开始变短,摆成3排的,藏在里面的边最多,周长肯定最短。”一大段的话听起来像是在绕口令,语言也并不规范,却是多么的有思考价值,她已经触摸到了数学的本质,不是吗?

我喜欢孩子们这么有创意地去思考。我觉得,在课堂上根本就不需要强调大家步伐一致地向前行走,跑着跳着才更彰显活力。

【量一量】

或许“移一移”的方法,上课时多次提及,所以在今天完成书上任务时,很多孩子已经能应用自如了,因此讲解起来并不费时。我也不反对一部分孩子运用一段一段地进行测量再相加的方法,脚踏实地本来就是一种不可丢弃的风格。

在孩子们经历测量周长的全过程中,我只是反复地提醒孩子们测量要细心,一定不可忽视直尺上的数宝宝们,一步错将全盘皆输!

【估一估】

数学终将会与生活接轨,“估一估”,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有作用,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

我准备了一些物品供孩子们估计,孩子们兴趣高涨,纷纷都想试一试,尽管有些孩子估计得不够准确,但参与就是一种学习热情,有了这样的动力,相信估计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我觉得这种活动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对周长有更深的理解,也能让孩子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所以,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

一节课下来,活动内容很丰富,感觉孩子们收获很多,我也是!

篇5:青少年正常血压标准范围是多少

青少年血压正常值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如果收缩压≥140/90mmHg,认为收缩压升高。如果舒张压≥90mmHg时,认为舒张压超过正常值。青少年目前无论是学业负荷,还是精神压力负荷比以前严重,因此有些青少年血压也处于不正常范围。

当青少年出现头晕、头痛时可以测量血压,出现血压过度升高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特别是早、中、晚的血压状况,必要时可以做24小时血压监测,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如果青少年出现血压升高时要查明原因,建议首先给予生活方式的改善,同时积极排除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血压升高。

血压突然升高是什么原因

如果原来血压不高,突然升高或者是原来就有血压高,现在又突然升高,都是血压的突然性增高。血压突然性增高有几种原因:

1、由交感兴奋过度增高所引起的,常常是有些情绪的因素,如紧张的因素、劳累的因素或者饮酒的因素等,这些因素会使得交感兴奋明显的增加,导致血压突然增高。

2、疾病的因素使交感兴奋性突然增高,比如嗜铬细胞瘤,它会突然释放一些神经递质,使得交感活性明显的增加,也会引起突然性的血压增高,同时会引起心率同期的增快,而且心率的增加经常能达到150-160次/分的状况。

3、容量的问题,使得血压增高比较明显,比如大量的补液,这时造成心衰的加重,使得病人喘憋很明显,血压也会突然性的增高。

所以突然性的增高就需要鉴别是什么原因所带来的,针对这些原因来进行处理。

血压偏低怎么调理最好

如果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要采取以下方案和措施进行调理:

一、要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等。因为有氧运动可以有效调节心血管机能,就可以适当改善血压偏低的情况。

二、要积极补充能量和营养,保证按时吃饭,因为补充容量也可以改善血压偏低的情况。

三、要定期参加体检,明确是否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等。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进行积极的调整。除此之外,在居家生活期间也要密切监测血压,防止由于血压偏低出现的头晕、黑蒙,甚至是晕倒的情况。

血压低有什么危险

血压低的危害主要会带来重要的生命脏器的灌注、压力减低,引起这些脏器的缺血改变。血压过低主要指的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为血压过低。在血压低的危害当中,还需要关注到血压低的出现是由于急性严重的疾病导致的,还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如果血压低是由于严重的疾病,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严重的感染,带来感染中毒性休克、突然间的失血或者容量不足,而且引发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都可以引起血压的降低。这种突然的血压降低会造成全身各个重要生命脏器引发功能的障碍,需要紧急的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以及抗休克的治疗才能够改善。

上一篇:重大节假日保畅工作处置方案下一篇:2020最新公司销售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