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名言阅读欣赏

2024-05-15

尼采的名言阅读欣赏(共8篇)

篇1:尼采的名言阅读欣赏

1、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

2、谁要学习飞翔,必须先学习站立、奔跑、跳跃和舞蹈: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会飞翔。——尼采

3、我学习过走路,从此我让自己奔跑;我学习过飞翔,从此我能就地飞走,而不愿首先被推送。我现在轻松自如,我现在飞翔,俯视下方,现在有个神明在我内心舞蹈。——尼采

4、一些人统治是由于他们愿意统治;另一些人统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统治---对于他们来说,统治不过是两害中之轻者。——尼采

5、没有根据的根据。你讨厌他并且为这种讨厌提出了一大堆根据--但我只相信你的讨厌,而不相信你的根据!由于在你自己面前以及在我面前把那些本能使然的行为说成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你提高了你在你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尼采

6、攀登最高峰的人取笑一切悲剧和悲伤,严肃的态度。——尼采

7、大无畏的思想家最能体验无比惨痛的悲剧;他们之所以尊重生活,是因为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对手……——尼采

8、致孤独者,如果我们在我们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尼采

9、赞扬比责备有更多的强加于人的成分。——尼采

10、“噢,我真贪婪!在这个灵魂里安住的不是忘我精神,而是贪求一切的自我,似乎要用许多人帮他观察和攫取的自我,要挽回一切的自我,不愿失去属于他的一切的自我!” “噢,我贪婪的烈焰哟!我多么愿意获得再生,变成一百个人呀!” 谁不能以自身体验理解这位谓叹者,谁就无法理解求知者的激情。——尼采

11、谁被民众仇恨呢?——如同一条被众狗仇恨的狼呢?是奔放不羁的天才,是桎梏的死敌,是拒不顶礼膜拜并悠游于林泉的高士。——尼采

12、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尼采

13、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尼采

14、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的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尼采

15、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尼采

16、克服一种感情的意志,最终只是另一种感情或另外若干种感情的意志。——尼采

17、我属于今天和过去,但是我的一些东西,将是属于明天后天和今后的。——尼采

18、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尼采

19、人的价值惟有与他人相照,才能衡量出来。——尼采

20、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尼采

21、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尼采

22、人们既无权要求生命,也无权要求劳动,更无权要求“幸福”:因为,众人的情况同最低的蛆虫没有什么两样。——尼采

23、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尼采

24、上帝死了……你自由了。——尼采

25、男人们坚信自己的职业是要比其他任何职业都重要,如若不然,他就无法坚持这个职业——尼采

26、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尼采

27、斯多葛主义只有一件圣事,那就是自杀……——尼采

28、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尼采

29、“哪里有知识之树,哪里就有天堂”---最古老和最现代的毒蛇都这样说。——尼采

30、害虫叮人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它们要维持生命。批评家也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血而不是痛苦——尼采

31、我们越是接近事物的起源,事物对于我们就越是变得兴味索然。——尼采

32、天生的精神贵族是不太勤奋的。——尼采

33、其他人的虚荣心只有在和我们的虚荣心相反时,才会令我们反感。——尼采

34、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尼采

35、我爱那些使自己的德行成为自己的目标或命定的人。——尼采

36、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尼采

37、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尼采

38、噢,孤寂呀,你是我的故乡!我在野蛮的他乡过野蛮的生活委实太久,所以向你回归时不可能没有眼泪!——尼采

39、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尼采

40、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尼采

41、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尼采

42、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尼采

43、人的生存是可怕的,且总无意义:一个搞恶作剧的人可能成为它的厄运。我要向人们讲授生存的意义,这意义就是超人,是乌云里的闪电。——尼采

44、我是太阳!——尼采

45、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他自言自语,“我现在已有足够的本钱了”.——尼采

46、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缘何如此?---他惯于寻觅。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尼采

47、较为相同,较为普遍的人,一向总是占有优势,较为杰出的,较为高雅的较为独特的和难于理解的人,则往往孑然独立;他们常常在孤独中死于偶然事件,很少能繁衍下去。——尼采

48、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尼采

49、成为道德的行动本身不是道德的。使人们服从道德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奴性,虚荣,自私,阴郁的热情,听天由命或孤注一掷。服从道德,恰如服从一位君主,本身并无道德可言。——尼采

50、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尼采

篇2:尼采的名言阅读欣赏

2、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于谦

3、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于谦

4、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于谦

5、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6、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于谦

7、芙蓉好颜色,可惜不禁霜——于谦

8、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于谦

9、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10、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于谦

11、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于谦

12、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于谦

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1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5、百年寿限不准有,百年计划不可无——于谦

篇3: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欣赏能力,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要求, 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欣赏, 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美好情感的体验, 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 喜欢文学的兴趣, 汲取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 提高为人处事的人生修养。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欣赏教学, 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欣赏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 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 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 教学《桂林山水》一文, 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 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 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 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 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 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 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 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 “读了这篇课文, 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 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 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 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 我不同意说母爱, 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 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 看来不准确, 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 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 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一) 组织“读、思、议、导”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以增进学生欣赏能力为主线, 强调“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导一导”的阅读教学活动组织,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读一读”是让学生在阅读作品中去发现问题, 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想一想”是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这些内容的目的和指向所在;“议一议”是合作学习、自主思考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而问题重点在文中的哪个句段、有何人物表现等;“导一导”是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 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然后, 再进行交流。最后, 教师再用“惹人喜爱”一词进行点拨、 引导, 就会让学生对灰雀歌唱动作想象得到升华。

(二) 提高阅读教学生活化与丰富化水平

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十分重要, 贴近学生生活是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主要做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的儿童在内容选择上, 可选一些浅近的童话, 寓言, 故事, 儿歌, 童谣, 古诗等, 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去读懂相关内容并有收获, 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同样, 形式多样化的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也是很有作用的, 事实上,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 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 欣赏美丽的画面, 感受优美的形象, 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 达到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 让阅读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一个人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 强化学生在诵读中提升欣赏能力

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教学, 因其语言具有形象、情感、节奏之美, 很适合朗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和朗读中, 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渐渐被学生领悟和感受。由此, 自然而然地可以起到陶冶思想情感, 提升其审美能力的作用。如在执教《泉城》这篇写景散文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精读来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 并用课件为学生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在学生朗读之后提问: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泉水之美呢?为什么令人喜欢呢?你见过“白浪翻滚”的景色吗?文中描写“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气势呢?……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随着散文优美的文字领略了神奇的珍珠泉, 大、清、美又活力四射的趵突泉等, 形象地感受到了泉城之美, 散文语言的美与神奇, 使学生陶醉在了这篇文字所构建的人间仙境之中。

(四) 不断引导学生在创新写作中提升欣赏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学生的写作需要在欣赏过程中学习, 需要用美的外物激发写作的灵感。近些年来, 在作文写作方面, 关于创新写作的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多, 许多小语教师已开始关注创新写作这个话题。实际上, 不仅作文写作需要创新, 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小学生阅读 《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基础上, 让学生借鉴模仿进行写作, 以此参照完全能让学生懂得欣赏中完成写作。

篇4:尼采的名言阅读欣赏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欣赏;行之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52-01

在英语教学第一线工作了九年,我感觉英语除了是一门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更多的是它能让我们在学习它时得到很多美感,比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带给人们异国风情的熏陶,不同于汉语的流利发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 ,让他们多感受英语这种语言的美。然而当今英语教学中,语法讲解过多,实际交际过少,很少考虑语言文化意义和美感使用。这种课从形式上看是成功的,但内容缺乏生气、枯燥无味,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体会语言美。 自从英语阅读欣赏课开设以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如何把这样一门美学课程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带着乐趣去欣赏文章,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1 在兴趣中欣赏

我们都知道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因此我们要根据青少年爱竞争、好胜心强、求知欲的心理挑选一些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最好是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到通俗易懂的材料。比如,许多中学生热爱运动,热爱明星,我们就选一些他感兴趣的美文,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读英语材料,从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掌握更多的词汇。他们发现英语不是那么难了,他们发现自己喜欢阅读了。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1 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八年级英语阅读欣赏课中有一课关于瑜伽这项活动,我提前做好大量准备,可能许多学生不熟悉这项运动,正是他们不熟悉,当我播放瑜伽光盘时,他们很好奇。急于知道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健身运动有利于健美时,尤其是女生,急于知道怎样做这种运动。我顺势教给他们一些做法和要领。当然我是用英语表达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表达。学得即轻松又开心受益。

1.2 利用图画教学,诱导兴趣。我们都知道只有说教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不感兴趣,而生动有趣的图画却能激发学生很大的兴趣。如果遇到教学中不易带进课堂的物体,可采用图画或图片进行教学,如家庭成员,交通工具,各种动物等。图画包括课文插图、教学挂图、照片、贺卡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一些图画或图片,有时也请学生帮助绘制一些图画。令我高兴的是,我给我家孩子买了一些水果书、蔬菜书、动物书、交通工具书等等,适时把他们带到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面前,同样也能激起他们很大的兴趣。如果没有挂图和这些图片,就运用简便易行的简笔画,有时边画边呈现,边画边操练,有时让学生边听边画。简笔画不仅简便易行,易学易画,而且风趣幽默,省时、省力、省料,寥寥数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运用图画进行语言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更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学生在很轻松的环境下,既学到了知识,又享受到了乐趣。

2 在阅读训练中欣赏

当然,光有激情和兴趣 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趁热打铁,加强阅读训练。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国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和美国乡村音乐的片段,使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的欲望。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才会更佳。因此,在教课之前,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同时要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初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3 在多媒体教学中欣赏

枯燥的英语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出发用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果集相关的教学图片,制作一些有意义的课件,也可配相关背景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获得享受。

教师在课堂中的从旁指导作用。

在平常的阅读欣赏课中,教师把真正的阅读主动权给学生,但教师在整个阅读中起一定的从旁提导作用。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和理解,重点分析指导和背景知识的补充,深化阅读层次,提供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材料,给出一定的任务型题目辅助理解。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大量具体的工作。它是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因此平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4 阅读欣赏课对教师的要求

篇5:理想的名言阅读欣赏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2.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3.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唯一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

4.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5.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王充

6.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7. 男儿一付好身手,拼将热血洒神州。——李贯慈

8. 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往往会丧失神志。——狄更斯

9. 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事业有所成就,给社会作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提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谢觉哉

10. 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11. 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12.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

13. 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14.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邵谒

15. 要抒写自己梦想的`人,反而更应该清醒。

16. 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哈尼克

17. 哪有斩不掉的荆棘?哪有打不死的豺虎?哪有推不翻的山岳?你必须奋斗着,勇猛地奋斗着,胜利就是你的。——邓中夏

18. 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

篇6:教师的名言阅读欣赏

2. 昨天已逝,明日是谜,面对今朝,尽力而为。

3. 凡是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有毅力地努力,是没有什么事做不到的。

4. 我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

5. 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能梦见,你就能实现。

6.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知识的大量积累,犹如一本电脑字典,携带与运用都方便。

7.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深奥的书,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读懂每一本书。

8.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显。

9. 我们都随时处于正在学习的过程。

10. 普通的孩子,用得法的教育,就会成为超常的人。

11.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乃培优辅差之大策也。

12. 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13. 同谱育人新篇,共架理想金桥。

14. 好的种子,不怕埋没,总有出土的一天。

15.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6.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17. 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

18.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这就是国家教育的一桩大事了。

19.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

20.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

21. 用爱心耐心恒心挑战问题学生,给他们美丽的童年。

22. 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块净土,静下心来沉迷于育人花园之中。

23.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24.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25. 成人使者娃娃友,教书育人生生爱。

26.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27. 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28. 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29.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30.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31. 在逆境中要看到生活的美在希望中别忘记不断奋斗。

32. 空谈不如实干,踱步何不向前行。

33.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花苗,一颗丹心一生秉烛献春华。

34.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篇7:音乐的名言阅读欣赏

2、音乐是空气的诗歌。——保罗

3、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柴科夫斯基

4、音乐是医治思想疾病的良药——沃·海登

5、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格林卡

6、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华兹华斯

7、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8、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苏格拉底

9、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

10、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威尔第

11、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12、只有当一切音响被它们的一个统一的和声所吞没并消失在其中的时候,才能成为音乐——苏联

13、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恩格斯

14、歌唱实际上是一种悲欢的表现,决不是由于我们对美的渴望而产生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15、能利用空闲,把它当成发展心灵的方法,并且热爱好的音乐、图书、戏剧、伴侣与谈话的人是谁呢?他们是世上最快乐的人。——菲力普斯

16、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

17、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弗德雷里克·柏辽兹

18、人们心灵中最强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财富(爱情)就象音乐,象醉人心灵的迷人美丽一样在影响着孩子。这种财富永远拨弄着孩子敏锐的心弦,如对言语、对善良的心愿,对敏于感受爱抚和亲热的情感。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19、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马克思

20、希望是犹愁的最佳音乐。?——波恩

21、体操和音乐二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柏拉图

22、练习好音阶、琶音是必须的,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需要而有所不同。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拉罗查

23、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格鲁克

24、每天练习的时间应随着每个人的体力、精力而定。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提倡身体放松,精神集中地演奏音乐。——阿劳

25、人们时常埋怨音乐是这样的模糊,听音乐时,简直不知如何去想才好。但每个人对文学总是能够理解的。不过,对我来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因

26、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能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柴可夫斯基

27、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苏霍姆林斯基

28、如果你问我,怎样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先告诉我,练了多少音阶。——车尔尼

29、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门德尔松

30、纯朴发挥了它的全部魅力,它是艺术臻于最高境界的标志。——肖邦

31、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卢梭

32、音乐常使死亡迟延。——伊索

33、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李渔

34、练习时要弹得很慢,不用踏板,听清乐曲中的每个音,然后用“心”来弹奏。如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如八度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来练。——卡扎德絮

35、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人们歌唱着它、演奏着它总是有感而发,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质朴的。——马可

36、练习音阶和琶音必须坚持不懈,这些技巧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玛格丽特·朗

37、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3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9、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40、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41、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维克多·雨果

42、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做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降低价值。——马可

43、音乐有一种魅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也可以诱人走上堕落之路——莎士比亚

44、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45、真正的朴实性是最难能可贵的,而且是最难以企及的造诣。——斯特拉文斯基

46、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你一辈子追求时髦,一直追求到老,你就会变成一个受任何人轻视的花花分子。

47、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48、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高尔基

49、我爱力量。但我之所以爱力量,犹如想借魔术奏出美妙音乐的小提琴家爱他的小提琴一样。换句话说,我是以艺术家的方式爱着的。——拿破仑

篇8:拟声与阅读欣赏

拟声现象及拟声词在英语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十分常见, 其以丰富生动的表现力为语言的表达使用增添了不少美感。拟声的合理使用, 可渲染书面文字中的声音效果, 带给读者各种听觉感受, 促进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口语表达中更能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增强语言的生命力。

语言作为人脑思维高度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思维发展所创造的工具, 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表现和方法;并且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 (高华年、植符兰, 1983:144) , 以口部发出的分音节声音为特点, 以表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为内容。语言产生“摹声论”观点认为, 语言是人类对自然界声音的一种纯粹的模仿, 当人类发现他们能够发出与大自然中的声响相似的声音时, 语言便产生了。语言产生的自然派学者普遍认为语音与语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而习惯派学者则认为语音与语义并无必然的联系。但他们都认识到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而构成的拟声词。出于描写不同状态下的声音的需要, 又出现了描写同一事物有许多个拟声词, 如描写狗的叫声, 英语中就有yelp, bark, whine, growl, howl等词汇。显然拟声词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丰富了该语言的文化语汇, 为语言增加了表达更为复杂细腻情感的手段。

英语拟声词, onomatopoeia, 源自于希腊语, 是造词的意思, 也许就源于早期人类根据物体发出的声音来对事物命名造词。如cuckoo (杜鹃鸟) 就是因其叫声而得名。作为修辞格, 拟声是通过模仿、描绘和渲染人类及各种事物和动作的声音来实现修辞的辞格, 合理地运用, 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刺激人们的听觉, 产生语音象征意义的联想, 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带给读者或听者一种耳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们在直接对周围世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所创造的大量拟声词中, 有模仿人类声音而构成的拟声词, 如aha (表示得意) , sh (表示安静) , boo (表示轻蔑) , wow (表示惊奇、喜悦、羡慕) , ow或ouch (表示疼痛) , ahem (清嗓子或引人注意) , hurrah (表示欢呼) , giggle (咯咯地笑) , clap (啪啪地拍掌) 和patter (嗒嗒地急行) 等;有模仿动物声音而构成的拟声词, 如baa (咩, 羊叫声) , moo (哞, 牛叫声) , mew (喵, 猫叫声) , coo (咕, 鸽子叫声) , heehaw (驴子叫声) , bow-wow (汪汪, 狗叫声) , cock-adoodle-doo (喔喔喔, 公鸡叫声) 等;以及模仿各种事物声音所构成拟声词, 如murmur (淙淙声) 或babble (潺潺) 的溪流声, patter (啪嗒) 的雨点声, rumble, roll (隆隆) 的雷声, rustle (沙沙) 的风吹草动的声音等自然界的声音, 还有swish (嘶嘶) 挥动鞭子的声音, zip (嗖嗖) 的子弹飞过的声音, tick (嘀嗒) 的钟表的声音和screech的汽车戛然刹车的声音等。

这类拟声词被斯蒂芬·乌尔曼 (Stephen Ullmann) (1962) 称为基本拟声词 (primary onomatopoeia) , 因其所发出的音与具体事物或动作的声音一致或者非常相似, 可引起对声音与该声音所表达具体事物的直接联想。使用中, 这类拟声词可用作名词、动词、副词和感叹词等多种语法功能。

基本拟声词是对声音的直接形象的模拟, 以表示各种声音或通过转义表示发出该声音的人或事物, 这就决定了它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在使用中充当名词所能充当的各种成分。

(1) The ticking of the clock was the only sound that greeted him, for not a soul remained.———Thomas Hardy: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2) Shrieks of girlish laughter came into my ears from the next door.

(3) When he finished his recitation, there was a spatter of applause.

(4) Stop your useless chatter and listen to what Roy is saying.

(5) All was quiet and still except for the distant tinkling of a piano.

(6) ...he seemed to hear about him the rustle of unceasing and innumerable wings.

除了表示具体声音或发出该声音的事物外, 英语拟声词也能表示产生某些声音的动作, 很多时候也因此可引申为动词使用, 并且根据该声音的发出者不同, 可以起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作用。表示人类发出的各类声音, 如“说、问、打、摇、敲”等意思的词, 就是及物动词, 而模拟生物或者非生物自身完成动作时所发出的声音, 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声音时, 则往往是不及物动词。如:

(7) The soldier clicked his heels and saluted.

(8) They hissed him off the stage.

(9) The thunders rumble.

(10) The sausages are sizzling in the pan.

偶尔, 这些拟声动词也用作联系动词。如:

(11) The pistol clicked empty.

(12) His words rang hollow.

通过转义和增加后缀等变化, 基本拟声词还可以引申出作形容词的作用。如:

(13) a ding-dong struggle

(14)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becoming a sounding brass, or a tinkling cymbal.

这类拟声词由于其产生的方式不同, 再加上各种转义联想和引申等, 单个拟声词的语法功能往往是多样性的。如:

(15) The angry husband shut the door with a bang.

(16) My heart is banging in my ears.

(17) The drunken driver drove bang into the store window.

(18) “Bang!Bang!”shouted the boys in imitation of gunfire.

在这四个例句中, bang这个词从所属词性来看, 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副词和感叹词。这些拟声词的使用, 在这四个例句中创造形象的声音, 使语言的表达更为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将读者直接带到语言真实的现场, 带给读者或听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它的基本拟声词的用法还有很多。

基本拟声是对声音直接的、近似的模拟, 是指词中的音位直接模拟某种动物的叫声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声音, 借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时候, 人们在模拟各种声音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地按照声音的相似性进行模拟, 而是将声音与其所具有的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产生联系, 促使人们产生联想。这类拟声词被斯蒂芬·乌尔曼 (Stephen Ullmann) (1962) 称为次要拟声 (secondary onomatopoeia) 。如表示呼吸声 (breath-noise) 的sniff, snuff, snore, snort等;表示动作的迅速分离或移动 (quick separation or movement) 的snip, snap, snatch等;表示爬行 (creeping) 的snake, snail, sneak, snoop等。

次要拟声是间接地、象征性地模仿, 指有些词的某个音位或音位群虽不足以表明词义, 但却可根据音位的音响或发音特征联想到某种意义。吐气音/h/能使人想起人用力时的气喘嘘嘘, 它在词首出现时象征人们做工或行动时“努力”或“费劲”的情形。鼻音/m/听起来低沉、含浑, 常用来象征人的咕哝声、昆虫的嗡嗡声;爆破音由于爆破过程迅速, 音质不柔和, 易表示力量的爆发。当爆破音/p/, /k/位于词尾时常表示爆裂声或某种剧烈的声响;卷舌摩擦音/r/有粗糙、重浊的语音特点, 它常用于表示动物嘶叫声及表示噪音声响的词汇中;/s/咝音及发这个音的字母s, 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类似的声音, 如草丛荒野中弯曲盘旋着身体的蛇 (snake) 和蛇的嘶嘶声 (hiss) , 它还常用于描写水的沙沙声、风的嘘嘘声, 声音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这类拟声词的出现按词源来说没有拟声根据, 但它们本身某些字母的发音能象征某些概念或意境, 有时候被称作“声音象征”。这是一群词中共同含有的部分声音表达了某些带共性的象征性意义, 它们具有“一种集合的提示性的含义 (a cumulative suggestive value” (Firth, 1937) 。如/sn/可以表示三种声音, 呼吸的声音sniff, snuff, snore, snort;快速分离或动作snip, snap, snatch;爬的意象snake, snail, sneak;/sw/表示曲线运动swab, swagger, swarm, sway, swirl, swoop。

显然拟声辞格的有效运用, 可以使表达更为形象生动, 语言更加精练。那么作为声音语言的英语, 其拟声的形成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呢?奥格登和理查兹 (1984) 提出语义三角理论时指出, 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但他们同时指出, 拟声词却是一个例外。不同语言的拟声词可能出现语音对应, 对同一种声音, 不同语言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可能基本相同或者十分相近。但拟声词是一民族按照其语言的音系结构、词汇形态及使用习惯对客观世界的声音加以模拟和改造的结果, 所以带有该语言的发音特征。在模仿某一声响时, 由于模拟的角度可能不同, 或加上自己民族的主观色彩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任意发挥, 使拟声更逼真。英语拟声词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模拟效果, 有时可以突破音节结构规则的制约。对于客观存在的声音, 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 再经过主观音感的辨识, 然后进行摹拟, 这种摹拟是基于主观音感之上的摹拟, 是在包括一套音系的基本单位和这些音系单位的活动模式的音系格局中进行的模拟。单位的活动模式可以表示为一套规则, 它包括语音单位的组合规则和语素音形的交替规则。大量拟声词本身不仅符合英语音节的一般结构规则, 而且体现了英语音节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即闭音节占优势、大量的辅音丛出现在首音或尾音位置上。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它影响着拟声词的构成和使用。响亮、深沉的单元音所构成的各种双元音都具有丰富、深厚的寓意;辅音音素同样地存在着柔软 (soft) 和刚硬 (hard) 之别。一般认为, 没有对应清辅音的浊辅音, 如流音、鼻音和半元音所产生的乐音是比较柔软低沉的;摩擦音和送气音能烘托一种含糊、浑浊朦胧的气氛;而塞擦音和爆破音则能表现出一种愤怒、坚定、铿锵有力的场面。这些都是声音的象征意义, 但也描写音位内容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非任意关系。对英语词汇发音归纳分析后, 我们发现有些音素组合所构成的往往是表示一些特殊意义的词汇, 如/skw/表示挤压的意思, 如squeeze, squash, squat (Rhodes&Lawler, 1981, 332) ;/fl/则用来表示不受控制的, 通常是向外的运动, 如flap, flare, flaunt, flay, flee, flex, fling, flip, flog, flood, flourish, flout, flow, flush, flutter, fly;/gl/则表示一种视觉效果, 如:glance, glare, gleam, glimmer, glimpse, glint, glisten, glitter, gloaming, gloom, gloss, glower, glaze, glory, glam our。显然这类拟声词在使用中具有声音象征的作用, 如“clink is a smaller sound, dank (and dunk) are bigger;we chip a small piece but chop a large one.” (Bolinger and Sears, 1968/1975:24) 前元音/i/, /i:/, /ei/, /e/更多表示小和亮, 而后元音/u/, /v/则表示大和暗色的。人们通过对声音的感受来获得各种意义, Palmer (1976) 分析得出几乎所有以-ump结尾的单词都表示了“某类圆形物体” (some kind of roundish mass) , 这显然是对plump, chump, rump, hump, stump, mump等这样一组词汇感受的提升。

英语拟声词注重拟声的效果及其性质, 特别是对于声音的描述, 十分的形象。当人们在语言使用中, 直接通过对各种声音进行模仿, 来描写事物或记叙故事时, 就运用了拟声的辞格。拟声词格能运用, 会使语言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又能使文章声情并茂, 从而大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与文章的感染力。因此, 在文学作品中, 拟声辞格的应用非常广泛, 来沟通感觉, 渲染气氛, 增加韵味, 增强节奏。如:

What silence too, came with the snow, what seclusion.No more tramping hoofs, no more rattling wheel.Only the chiming of sleigh-bells, beating as swift and merrily as the hearts of children.

———Longfellow:The First Snow

作者通过否定两种噪音“tramping”和“rattling”的存在, 并肯定一种乐音 (chiming) 的存在, 两种对比突出了初雪降临之后的那种宁静;而对儿童心脏跳动的欢快, 作者又用了“swift”和“merrily”两个短促的声音来强化, 形象地描写了初雪降临后的那种静谧的气氛, 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He could hear the voice of the Swede screaming and blubbering.He pushed the wooden button and as the door flew open, the Swede, a maniac, stumbled inward, chattering, weeping, still screaming.———Stephen Crane:The Veteran

在这段话中“screaming”, “blubbering”和“chattering”三个拟声动词先后出现, 尽管是非谓语动词形式, 但这些伴随动作留给读者具体、生动、富有节奏感的形象。如果在拟声辞格的基础上叠加比喻等辞格, 则会更加突出对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拟声和比喻的叠加, 让读者从事物发出的声音联想到具体的事物, 同时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实感性和鲜明性。

拟声词使语言具有动态感、立体感;在语言使用中适当使用拟声词, 能让读者和听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描写更为鲜明具体。因此, 恰当运用拟声辞格可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 使读者触景生情, 产生共鸣,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时, 拟声词能起到夸张的作用, 渲染了声势,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发展与运用的角度阐述了拟声现象和拟声词的产生,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和运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英语中的拟声现象及其修辞作用, 提高语言欣赏和使用水平。

关键词:拟声,修辞,阅读欣赏

参考文献

[1]高华年, 植符兰编著.语言学概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

[2]奥格登·理查兹.意义的意义[A].朱狄.西方当代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上一篇: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结题报告下一篇:个人组训实习工作总结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