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这个调皮鬼作文

2024-05-13

啊!你这个调皮鬼作文(精选4篇)

篇1:啊!你这个调皮鬼作文

这个老师,“你晓得啊?”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个老师,教我语文,说巧也巧,说不巧也不巧,尽管初中三年每年都分班,可偏偏这个语文老师连教我三年。你说这是缘分吗?

先替他做个介绍,他姓俞,名永军,教语文,顶呱呱。俞老师的个头不高,他教过的学生大部分都和他差不多高,有的甚至都比他高,可他却说自己“浓缩就是精华”。他的头圆圆的,头发不浓密,也不算太稀疏。“一”字眉和每天都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搭,超酷的哦!但唯一不太完美的就是他的肚子,应该算是小型的“啤酒肚儿”吧。再整体一瞧,嗯,老师好像偏胖了点儿!(呵呵,俞老师您看到,可别怪我哟,我只是实话实说,嘻嘻!)

虽然算不上帅哥儿,但老师讲起课来可是一流,无论讲什么文章,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他都会给你讲懂,让你身临其境,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再加以记忆,你就可以很快掌握这部分内容。俞老师虽然上课严肃认真,但也非常诙谐幽默。每节语文课,我们都会很期待,都是在下课时还留恋着上课时的一切。

比如有一次,讲刘禹锡《秋词》,俞老师说到“晴空一鹤排云上”,读完这句诗,他停顿一会儿,我们以为发生什么事,都坐得挺直,盯着他看。结果,他突然长啸一声,边叫还边把手往上举,做完这个动作,他说这是“鹤唳”,让我们体会这种意境,吓了我们一大跳。你说,除了他,还有哪位老师能不顾自己的形象突然学鹤叫呢?

还有一次,介绍苏东坡的词,他激情飞扬,好像在为苏轼打抱不平。他说:“苏轼的官位听起来还是蛮大的,但一点实权都没有,空有一身抱负。虽然一直得不到赏识,一度遭贬,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说完,他竟然捶打自己的胸脯,发出“咚咚”的声音,对我们说:“我是谁呀?我是苏轼啊,有什么能打倒我的?”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俞老师上课很精彩,但有一个坏习惯,其实也不算坏吧。那就是,每次上课,只要一讲到激情澎湃时,他就忍不住用他那硕大的拳头直捣近旁同学的三角肌,边捣还边问:“你晓得啊,啊?”这位仁兄,不管晓得不晓得,只顾点头。有时,俞老师还喜欢把手搁在我们的肩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努力支撑着。呵呵,不过这两个习惯也成了他的“代言动作”。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一提到他,不会说别的,就说:“哦,俞老师呀,我也是他教的,他上课你可要小心,时不时来个‘你晓得啊’,把你吓个半死。要不往你身上一按,你的小命就少掉半条,哈哈……”你别不信,不信你随便拉一个他的学生问问,这“招牌动作”可是名不虚传哟!

俞老师还是个实实在在的“偷拍王”,你一不留神,就上了他的镜头。他还特意拍我们的吃相,偏偏我们的吃相还特别丑,没办法。有一次,好像在盂城驿,我就被他逮个正着,咋办,谁叫他是老师呢?

这个老师,教会我许多语文知识,让我们体会到很多做人道理。因为他,我受益匪浅。教我三年语文,和我很有缘分的老师,你说,我怎么会忘了他呢?这个老师,“你晓得啊?”

篇2:啊!你这个调皮鬼作文

形形色色的儿童,有活泼可爱的、有聪明调皮的、也有乖巧听话的。也许家长会喜欢那些听话乖巧的孩子,不喜欢调皮的儿童,但是对于调皮的孩子,家长也不要过于苛责,家长要学会的是如何来教育好他们。

孩子调皮、捣蛋,哭笑不得!

案例一 打破规则的孩子

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总是这样:洗手时玩水,用冷水洗脸、洗头发,故意将水往爸妈的身上洒;喝水时将整杯水打倒弄湿自己的衣裤;吃饭时将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故意往爸妈碗里扔等等。

案例二 爱冒险的孩子

爸妈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时,一些“冒险王”就出来了:有的`孩子会故意逆向同伴奔跑,还在奔跑过程中伸出手、脚去绊倒同伴;有的孩子会无视老师的要求,故意从很高的大型玩具上跳下来;有的孩子玩滑梯时插队或者直接推前面的同伴……

对于这些调皮的孩子,相信家长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过,是不是不知道要如何教育呢?

调皮不是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调皮就会加以阻止,还经常教训孩子说不许调皮,调皮就不是好孩子了。王教授解释说,两三岁的孩子,体能发展迅速,他们有能力到处跑、到处走动,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表现的很调皮是很正常的。孩子调皮好还是不调皮好?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调皮不调皮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可目前不少家长评判孩子好坏只看听话不听话。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往往是一发现孩子的调皮行为,就马上予以制止,可是愈是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

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因为他们好奇心。在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是每一样都充满了吸引力,他想一个一个的弄清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调皮”。这种调皮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并不是坏事。

孩子调皮有原因

第一、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

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二、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

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

孩子调皮怎么办?五大对策帮你搞定!

第一、适当的方式引导进取心

男孩的攻击性行为中包含有进取的因素,这是好事,但如果进取心发展过度就会引起孩子过分补偿的心态。过分补偿指人会不顾一切去追求某些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证明自身的价值。

因此,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加以区别,奖赏分明:一般的调皮捣蛋父母可对孩子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行为中所出现的进取的、创造性因素;而当孩子过分捣蛋并出现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制止,约束他改正,无效时可适度惩罚,如暂时不准他和同伴玩、剥夺一些权利(如不准看电视)、当众道歉等。

第二、保证孩子安全

孩子调皮不可阻止,但家长必须保证孩子的安全。长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孩子避开那些有危险的活动,把可能有危险或不宜摆弄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调皮的天性得到尽兴的发挥。

第三、家长对待宝宝调皮的态度

不要急于干预孩子的调皮行为,要努力分清行为的本质和动机:是单纯的调皮,还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行为,从而决定是加以劝阻,还是因势利导。

家长要“童化”自己,要以小伙伴的身份和宝宝一起娱乐,有时还可以帮助宝宝出主意,想办法,引导他将调皮行为变为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第四、理解孩子

家长要知道,小孩子调皮不听话是很正常的,小孩子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要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想法,,调皮不听话是孩子的好奇心在起作用,要科学管理,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

第五、教育到点上

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在教育的时候,要针对问题进行一一教育,教育到问题上,不能家长生气恼火地教育了半天,孩子却没有听懂听明白家长要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发脾气,教育就要起到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结束语:

篇3:看啊这个人作文

“啊!快!打那个人!唉,那个人又上来了!快打呀!”周末,我们几个好朋友齐聚咖啡厅,正热火朝天地打着游戏。突然,耳边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哀哉桃林站,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歌舒!”

我一听,这似乎不是什么最新版的游戏,再定睛一看,原来是小温正在背书。只见他十分认真地背着诗,两根手指插进耳朵里,真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背圣贤书”的人啊!

我轻轻地碰碰他,对他说:“小温,我们在玩‘全民枪战’,你也来看看吧!”可是,小温却纹丝不动,仿佛已成为了一尊与天地同寿的佛。看到这一幕,我更好奇了。他在背什么呢?

我只好摇了摇他的肩膀,问:“你到底在背什么呀?”只见小温缓缓地抬起了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在背这次老师要求的‘三吏三别’呀!”

我惊恐地张大了嘴,结结巴巴地问:“什……什么!要……要背……古诗?我连……连看都没看!”我早就把背古诗的.事扔到九霄云外了,可老师下周就要进行“令人惊恐”的“背诗PK活动”。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背不出的人要整个‘三吏三别’抄十遍,再好的手也会抄麻的呀!”

小温却“云淡风轻”地微微笑了一下,说:“哪有那么吓人,只不过抄三遍罢了,呵呵。”虽然小温如此“淡定”,可是听着他的话,我的心却猛地抽了一下,什么叫“只是抄三遍罢了”?抄三遍对我来说也是手抽筋的节奏,能不“闻之色变”!

可我转念一想,就算现在开始背,也百分之百来不及了,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在“暴风雨”来临前,享受一下这“最后的疯狂”吧!

我忍不住又问小温:“你到底来不来玩啊?”只见他斩钉截铁,坚定地摇了摇头:“我认为,比起打游戏这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还不如背诗,既能增长知识,又不浪费时间,真是一举两得啊!”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见他两眼似乎闪着万丈光芒。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又跑到电脑前,继续看“高手们”打游戏。身后,又传来了朗朗“念经声”……

可想而知,我付出了“十分致命“的代价――在之后一周的“背诗PK活动”中,我不得不接受无比惨烈的结果――抄三遍古文,而小温同学却夺得了第一名,露出了令人艳羡的笑容。

篇4:这个人真调皮作文

他可调皮了!记得有一次,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数学老师讲课。不知是他的东西掉到地上了,还是地上有什么新鲜玩意吸引了他。他趁老师板书的时候,低下头,左看看,右瞧瞧,大概是没有找着。他就把凳子轻轻往后挪了挪,离开座位,弯着腰向前走了几步,蹲下来,伸长手臂还是没够着。于是他干脆趴在了地上……你说捡东西就捡东西吧,竟然还下位,这未免有点太胆大妄为了吧,我真有点替他担心,万一被老师发现了怎么办?果然不出所料,老师转过身来,看到趴在地上的他,卷起书就打。他见形势不妙,猛地往旁边一闪,老师打了个空,老师气呼呼地说:“再调皮,决不轻饶!”他坐在位子上,低着头,再没有刚才那般神气。

还有一次体育课上,我们跟着老师学做广播体操。队伍里只有他与众不同,我们向左他向右,我们向上他向下,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协调。体育老师再也看不下去了,指着他:“出列,我来单独教你!”于是,他被揪出了队伍。可他还不知悔改,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还做起了鬼脸。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招聘面试稿下一篇:跨越架搭设施工方案